50岁可以学陈氏小架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吗?

陈氏小架太极学习随记
陈氏小架太极学习随记
“找到小架太极学习,你就是找到真正的太极拳学习之门了。”
这是我初次和陈鑫太极拳研修院刘正楷老师联系时,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当时我听了虽受鼓舞但也还是颇有疑虑,毕竟我是工科出身,相信“绝知此事要躬行”,然而至今时不过半年,参训不过两次,我却越来越认同刘老师的这句话,小架太极无愧“功夫架”之美名。自己虽所学甚浅,但也颇多感触,在此聊记数语,以备自己日后检点查阅。
学得真太极是我一直以来的夙愿。大学前一直体弱多病,后因机缘认识人民大学一老教授,得授一套独特的五禽戏,旬月之间体质竟大有好转,之后本欲继续从学太极拳,不巧这位老师迁居美国,就此错过机会。之后,学太极就成为我孜孜以求的一个愿望。
来沪稳定后,便留心此事。这一了解才发现,原来从近代至今,沪上一直为太极重镇,几乎只要是个公园,就少不了太极的身影,更有杨浦公园中山公园等,简直就是个小武林,陈杨吴武孙,斗艳争奇。不过因之前的老师推荐我学陈氏太极,因此也就格外留心陈氏这一枝。
先后实际考察了好几处,也跟一位老师学过几次,却都不如意,并不是我眼光有多挑剔,而是考察的方法特殊些:我是重点观察那些和老师学习的弟子们的情况。如果其弟子都是学了一段时间就走的、或学了一两年还一直腰腿痛的、或学的时候不认真和玩儿一样的、或只求漂亮的,那根本就不用再看了,赶紧掉头走吧。即使这位老师是个顶尖高手,但其从学者或不努力或资质不够而大部分都没有学好的话,我认为自己还不属于天赋极高的那极小一部分人,如果投学,肯定也是走其他弟子的老路。这期间,网上又传出了闫某太极推手视频事件,我就更谨慎了。
就这样挑来挑去的,一直没有找到中意的。期间对洪传陈氏很感兴趣,洪老技艺精湛自不待言,为人厚诚,主张实践(其著作可见一斑),其弟子也个个出色,可结果一番查找下来,在上海并没有真正的洪传传授者,甚为遗憾。
正彷徨间,听说了小架太极,在网上仔细找了小架相关的资料,这才发现原来一直躺在我书架上的那本《陈式太极拳图说》是有传承下来的。我以前一直奇怪,著者在其前言说著述的目的就是怕“失我真传”,可是市面上、公园里的陈氏太极却都与之不合,虽然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但我多少还是能够直接读懂些古文的,至少能够分辨出之前学的一点儿陈氏太极和这本书之间距离较大,当时还曾感叹作者的一番苦心到底还是白费了,没想到不仅传承仍在,古法未失,而且还有影响越来越大的趋势。
于是决定去实际学习试试看,哪怕近距离的了解一下也是好的,再一查,同洪传太极一样,上海没有授课点,大为失望。抱着试试的心态,通过“陈沛菊太极网”的联系方式,竟联系上了郑州陈鑫太极拳研修院的刘正楷总教练,刘老师热情爽快,言谈间颇有燕赵之风。经由刘老师,我知道虽然在上海没有陈鑫小架的授课点,但是有个由学习过小架的爱好者自发组织的学习团队,推荐我联系一下带队的闫老师。哦?没有老师在还自己组织起来学习,看来这个陈鑫小架很有魅力呀。当下决定,尽快去看看。
和闫老师的会面是很愉快而欣喜的,闫老师学拳数年,之前走过很多弯路,从学小架后便专心与此(一同练习的其他几位也大都如此),在我看来已经是颇有功力了,至少比起我之前看过的很多练过十几年的都要好。闫老师教拳也很认真,一个动作老师要求是什么样的,示范出来是什么样的,都一一讲清楚,如果不是老师说的也一定会说明这是自己的体会,友善而坦诚,让我有相逢恨晚之感。
如果说我前面的一年多一直寻寻觅觅却山重水复的话,如今终于是柳暗花明了。
刚刚开始从学小架,就听说陈鑫太极拳研修院要派刘正楷老师来上海进行提高培训,我一边庆幸自己赶上了培训,一边心里忐忑不安,自己可是一穷二白,刚开始学,基础都没有,怎么听提高课呀。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同来的田启老师专门为我和另一个网上学员两个人单独教授基础课,一位老师两个学生,都是手把手的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教过去,这就是小灶呀,让其他的同学们钦羡不已。
得益于田老师细致的讲授,经过第一次的培训,我初步学会了前三个金刚捣捶的动作和一些基本功。短短两天的学习紧张但充实,让我收获颇丰,第一次切身的体会到小架太极细腻精到的好处,一举手一投足都规矩森严但简明扼要,并且没有常见的弊病。单举膝盖痛这个常见的问题来说,两天的紧张训练累得我大腿酸痛不已,可是从来没有膝盖痛过,而老师在讲授中也没有额外强调什么膝盖的问题,只要按照其要求去做就可以了。
这第一次的培训,我感到最大的收获不是学到的套路动作,而是基本功的练法,尤其是上三步和捋挤式,对于我这样的业余爱好者来说尤其合适,几乎可以随时随地锻炼,虽然看起来动作简单但太极拳的要求还一样都不能少,因此练习起来同样意味无穷。
(今年春节期间去江苏,晚上的外面湿冷难耐,我这个北方人尤其不习惯,就走了几个捋挤式,两脚很快就暖了起来,此后几天,捋挤式就成了我的防寒大法,百试不爽,想陈鑫老前辈要是知道有人用太极取暖,恐怕会莞尔一句“大材小用”了。)
另一个收获是田老师在接人待物时的方式和态度。
在培训期间,很多人慕名来访,有刚学几年的,也有学了很久的。但是不管是谁,田老师都是热忱接待,看过对方的演示后,也都给予肯定,如果对方确实诚心请益,田老师才会再谦虚的指出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并且极有分寸,绝无外面一些教拳者趾高气扬、只有自家好别人都不行的架势。
我也常有些问题会通过微信请教田老师,每次田老师都是耐心而诚恳的回复,还常给一些鼓励,尤其是关于太极拳到底是练什么的提点,让我受益良多。
很快到了今年四月底,总院再次派刘正楷老师和鲍静潜老师来上海,这次新同学较多(小灶的机会不是次次都有的),分基础班和提高班两种课程供大家选择学习。我仍然选择基础班,希望能够将已经学到的前三个金刚捣硾能够再重新学细些,之所以如此,一来是我觉得让刘老师直接教授的机会难得,如果只是学动作,就太浪费机会了,如果学的是已经学过的动作,就可以更多的注意我不知道、不懂得的地方;二来我想太极拳既然是合道之艺,那么就不会为套路动作样式的多寡所拘,只要真正的将太极拳的要求落到实处,(至少对于我来说)前几个金刚捣硾就足够了。
刘老师是总院的主教练,一身太极功夫了得,一次刘老师为了示范一个动作的用法,让我们中看起来最壮实的一位同学抱住其双臂,任其如何用力,他总能一翻手就脱开,并且动作小而轻。还有一次我从侧面推其右大臂,就如同推到了一面罩着肉片的墙上,外面肌肉松滑、内里纹丝不动,并且他身体还毫不紧张,让我叹服不已。我之前也曾经这样推搡过一些其他的人,虽然也推不开,但多少都是有些晃动的。
对从学者来说,不但要找有真功夫的老师,更要找懂得怎么教学生的老师,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刘老师不但自身功夫好,更兼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众所周知,太极拳不是数学机械等,有些地方很难用一些精确的词汇描述一个动作应该的正确过程,尤其是正确动作下内里的感觉,更是难以言表,即使能够描述,也至少要长篇大论还难免要出现误解,每到这个时候,刘老师就会引用一些极为巧妙的比喻,如拍手、打招呼、擦玻璃,让大家豁然开朗,一下子抓住要点。在动作的说明引导上,刘老师的解说简明扼要,毫无拖沓,朴实无华但是都直指关键,“少则得多则惑”,信然。
第二次培训期间,依然很多人慕名而来,其中有个同学竟然是从南京专程赶来参加学习的,其精神让我大家钦佩不已。
经过第二次的短期培训,我将从起势到第二个单鞭的动作一一重校了一遍,重点注意了和我平时练习不一样或者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增学了单双云手基本功。这次学习让我发现了很多自己平时练习不正确的地方以及一些自己之前没有领会的东西,尤其是在一些动作要点的落实及腰跨的练习上,让我知道了接下来学习的重点和方向。
对我来说,第二次培训的最大收获却不仅仅是太极套路上的,而是来自鲍静潜老师在正式培训前一晚讲解的理论课,更确切的说,是理论课讲解上的一个“敬”字。
什么是敬?《说文》解释为“肃也”,《释名》 解释为“警也,恒自肃警也”。
陈鑫在《图说》中对敬极为重视,凡例第一句就是“学太极拳不可不敬”甚至说“能敬能和,然后能学打太极拳”,并且在书中一再反复的强调“敬”,认为敬乃静之源,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
被推为近代完人的曾国藩,也对“敬”字极为推崇,在他的家书、日记、箴言中,屡屡提及。而在这些记录中,有一项甚为独特,就是主敬则身强,他甚至将其写入遗嘱中,原文如下:
“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统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为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曾国藩认为做到敬就能健体强身,他从自己的经验中常感到,不敬就不能静,就会疲乏,庄重恭敬则强大,这是自然之事。虽然自己年迈体弱,可是一遇事,人不知不觉就会精神抖擞起来,“神为之悚,气为之振“,不仅可以生成聪明睿智,而且可以毫无疑问的强健身体。
一个是太极宗师,一个是理学大家,不约而同的将敬作为修身的关键,这应该不是偶然。
我个人对敬字也颇多感悟,单说在太极拳学习中,踏踏实实的练好每个动作,不贪多不求快是敬,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是敬,练习中不随意不得过且过是敬,时常思考反省是敬。不仅如此,我认为不盲从不轻信更是敬,因这是对真太极拳本身的敬。练拳持之以恒也是敬,是尊重自己的敬。或许只做到“敬”不会修到太极功夫,但是我相信如果缺了“敬”一定不会学到真太极。
“找到小架太极学习,你就是找到真正的太极拳学习之门了。”每次练习太极有所会或有所惑时,我还是会想起刘老师这句话,但是心情已经大不一样了。从寻觅到初学,我找了很久,但是同学的几位老师说我已经是很幸运了,因为他们都是被公园太极假太极等摧残了数年后才得识小架太极的,我也觉得自己颇为幸运,但是只有幸运是学不会太极的,尤其作为初学者,无论在认识上还是实操上,都肤浅的很,甚至很多时候一动就错,离入门太极还差的老远,不过正因为有距离,才需要锻炼,至少,我已经看到了正确的方向,只要我努力一分,就能获益一分,对我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自幼随父习武,深谙太极武功之之精奥,后遵父命从文,文武兼备有成。为阐发陈氏世代太极拳理,晚年发愤著书……[]
《陈氏太极拳图说》自序言到:“愚今者既恐时序迁流,迫不及待,又恐分门别户,失我真传,所以课读余暇极力……[]
他授拳十余年,学生遍布陈家沟,但他从不收分文报酬。由于他的无私奉献,使太极 拳小架在陈家沟再一次得以普及和提高。他门下优秀弟子颇多,如陈伯祥、陈伯……
陈伯祥拳术研究会会长陈春生 惊闻所谓张三丰太极拳窜……
传统陈氏太极拳 |
日,应阜阳弟子王田忠邀请,陈伯祥先生在长子陈琦陪
日上海陈氏太极拳小架推广中心拳友交流会,在完美太极馆由陈伯祥大师讲解拳理及动作要领。……
焦作山水神奇,太极文化更为深厚。当红叶落
当代传人 |
陈春生,陈家沟陈氏第十九世、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
山东金乡陈伯祥拳术研究会集体演练陈氏太极……上传时间:
陈氏小架教学—陈伯祥老师
专辑名称:
专辑创建者:
视频数:192
播放次数:13,564,114
56官方微信
扫一扫发现精彩共0页 到第页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陈式小架太极拳的学习要领是什么?_百度知道
陈式小架太极拳的学习要领是什么?
相连不断,估计够用了、从快到慢的快慢相间运动理解这八个特点、滔滔不绝的一气呵成运动第七特 点:立身中正:顺逆 缠丝的螺旋运动第四特点:从慢到快、从刚到柔的刚柔相济运动第八特点第一特点: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第三特点:从柔到刚:大脑 支配下的意气运动第二特点:腰脊 带头,人民体育出版社编图书出版社《太极拳全书》值得一看、内外相合的节节贯串运动第六特点、上下相随的虚实运动第五特点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特点:
  1、身法:“身忌上蹿胡乱摆,宁低不高行平线”。行拳走架身体不可忽上忽下,左右乱摆;意向下沉,重心放低,重心基本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个别动作如摆脚下岔、金鸡独立、铺地龙等除外)。
  2、手法:“双手相合勿翻动,微贯一气指肚间;上行不过眉,下行似松开;内转拇指界中线,外运勿探、沉肘尖;莫贪莫夹、束肋毛肤相挨”。两手向合,四六阴阳;瓦隆掌,大、小指向合,意贯母、食、中指;手的运动范围以身体中线为界,左、右手各管半边,向上行不超过眉毛,向下行意想松开;出手勿贪,回手勿夹,留有余地,中规中矩。
  3、步法:“脚踏忌八、丁,切记合足尖;内脚掌踏地偏重,大二趾领先;以脚跟转换,步大一腿长,步小一竖脚”。基于开胯圆裆的需要,...
沉肩坠肘!
陈式太极拳现在没有一个得真传的了,都是花架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太极拳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氏小架太极拳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