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工业大学燃料需求是多少

贵州:工业电费断崖式下调 为企业谋福利
今年二月底,贵州在全国率先下发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文件,明确了9大任务和132项工作重点。而在最新出炉的2016年上半年GDP数据中,贵州以10.5%的GDP增速位列全国第二。
究竟是怎样的结构调整让这个缺乏区位优势的西南省份,经济增速走到了全国前列?贵州开启电网输配电价改革,上半年盈利3584万。贵州省又是如何做到半年为降低近300亿元?央视专访贵州省省长,他又说了些什么?赶快看看!
贵州开启电网输配电价改革!上半年盈利3584万
今年二月底,贵州在全国率先下发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文件,明确了9大任务和132项工作重点。而在最新出炉的2016年上半年GDP数据中,贵州以10.5%的GDP增速位列全国第二。究竟是怎样的结构调整让这个缺乏区位优势的西南省份,经济增速走到了全国前列?
中国铝业贵州电解铝厂四车间生产副主任申建平:盖板中间在这个位置,加增一层保温层,然后再蒙上盖板,这个能起到一个保温的效果。
在贵州铝厂的车间里,申建平和他的同事们正在讨论关于改造设备的一些想法,从前年开始,他们已经通过这样的集体研发和技术攻关,改善了几十项工作流程和设备,每年为企业降低成本超过一百万元。
中国铝业贵州电解铝厂四车间生产副主任?申建平:?这几年,企业改变的非常快,一个企业的创新,还有我们工人,感觉是一个翻天覆地的一个改变。
然而,就在2014年以前,情况还不是这样。由于产品结构单一,技术水平落后,企业好些年处于亏损状态,员工的工作状态也很差。企业几乎是在绝境中拉开改革序幕,以提升技术水平为突破口展开自救。两年下来,亏损面开始缩小,员工积极性也有所提高,但这时,占比40%的高用电成本又成为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贵州铝厂党委书记?陈刚:这个电价一直处于高期,主要电价价格在5毛5分8一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话在全国电价,电解铝生产当中,我们处于最高位。
正是进退两难的时候,贵州从今年开始启动了电网输配电价改革,引导发电企业和用电企业直接见面交易,有效降低了工业用电的价格,让贵州铝厂迎来了发展的转折点,亏损了八年的企业终于实现盈利。
贵州铝厂党委书记陈刚:我们的电价从5毛5分8(一度),到了现在的2毛8分1厘7(一度),今年的话,从4月份我们就开始实现盈利,那么上半年1至6月份我们盈利了3584万,应该说一个很好的这么个开端。
不过,通过降电价减负,并非贵州省拉开电价改革的终极目的。政府规定,凡享受降成本政策的企业必须抓住机遇进行改造升级,在一定周期内,没有进行改造升级的企业不能继续享受这种政策。
中国铝业贵州电解铝厂铸造车间主任?张虎:那么我们的像这个铝钉,(以后)我们就不生产了,主要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比如说扁钉、线杆、核心棒,核心棒,我们可能和下游的用户联合开发新的产品,你比如说像汽车轮毂,我们提供铝水和它一起研发新的产品,共同创造利润。
受益于电价改革,贵州有943家大工业用户和发电企业进行了面对面交易,合同交易电量超过400亿千瓦时,约占贵州全省年用电量的45%以上。今年上半年,贵州全省共减少企业电费支出20.3亿元,但有色、冶金、化工等行业用电量却明显增加,显示生产经营有所好转。
本站网络实名:新能源交易网 ICP备号-2 |当前位置: >
每周经济信息汇编第32期
发布日期: 12:57:20
来源:贵州产投集团
点击量: 30
受微刺激影响,中国二季度国际收支与一季度相比出现了大调转,尤其是货物贸易的复苏带动了二季度经常项下顺差的快速扩大。
外汇局9月29日发布的二季度国际收支报告显示,2014年第二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4523亿元,比上一季度增长950%;但资本和项目逆差998亿元,而上个季度则是顺差5749亿元。
不过从整个2014年上半年来看,全年仍然呈现双顺差,其中经常项目顺差4953亿元人民币;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4751亿元人民币;国际储备资产增加9057亿元人民币,其中,资产增加9099亿元人民币。
展望2014年下半年国际收支形势,外汇局表示,在贸易和直接投资继续维持较大规模顺差的基础上,我国国际收支可能呈现双向波动的震荡走势。一方面,与实体经济相关的贸易投资仍将维持一定规模顺差;另一方面,受市场及政策性因素影响,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波动性依然较大。
&& &二季度经常项顺差回归
外汇局报告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对国际收支总顺差的贡献率分别为7%和93%。其中,经常项目顺差70亿,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40亿美元,储备资产增加1255亿美元。第二季度,随着外需回暖,经常项目顺差升至734亿美元,环比增长9.5倍,而资本和金融项目转为逆差162亿美元,推动国际收支趋向自主性平衡。
从细分数据来看,经常项目顺差的来源在于货物贸易。二季度数据显示,当季货物贸易顺差为6706亿元,服务贸易则继续呈现逆差,逆差额度为1826亿元。二季度经常项目出现大量顺差并不出乎市场预期,7月份的海关数据已经显示,二季度,进出口顺差是860亿美元(约合5500亿元人民币)。二季度进出口数据明显反弹,一方面是因为政策刺激因素,另一方面也跟中国的经济结构相关。&中国的经济结构也决定了,只要中国经济一出现疲软,进口就会快速下降。加上中国的进口产品中原材料进口占比较高,而二季度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明显有助于中国形成经常项下顺差。&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陈炳才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 5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随后海关总署以及其他部门相继出台了配套措施,广东、江苏等外贸大省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一系列措施在促进出口方面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资本项目由顺转逆
与经常项目走出大额顺差相反,二季度资本和金融项下则是逆差998亿元人民币。
外汇局报告显示,资本和金融项下的逆差主要来源于其他投资项下的贸易信贷、贷款以及货币与存款的巨大逆差。数据显示,其他投资项下的逆差规模为7240亿元人民币。
&&& 陈炳才对《第一财经日报》解释称,资本项目二季度由顺转逆的原因在于波幅的扩大以及人民币汇率波动性贬值导致外汇存款增加、外汇贷款减少。央行数据显示,2014年二季度新增外汇存款为863亿美元,而外汇贷款则呈现负增长。&加之人民币波动性贬值的预期较强的情况下,参与资本项下交易的机构和个人的持汇意愿都比较强。&陈炳才补充称。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也认为,其他投资项下的巨额逆差主要是跟人民币在二季度较强的贬值预期相关。&新增外汇存款与新增外汇贷款的差额在国际收支表上就体现为经常项下逆差;而贸易信贷逆差的增加同样是市场参与主体在人民币贬值预期较强的情况,最小化财务成本的选择。&
&&& 二季度储备资产增幅有限
&&& 除去误差和遗漏,储备资产等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合计。外汇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第二季度国际储备资产增加1380亿元人民币,而上季度增加7677亿元;二季度的外汇储备(不含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下同)资产增加1401亿元人民币,而上季度外汇储备资产增加近7700亿元人民币。陈炳才介绍称,储备资产二季度缩量的原因关键仍然在汇率机制的调整。&在汇率波幅扩大,同时人民币处于波动性贬值的情况下,因为市场参与者的持汇意愿较强,外汇资源大量以外汇存款的形势存在,而并没有通过央行购汇形成央行的外汇储备,市场和央行在外汇资源持有方面此消彼长,就导致了资本项下逆差,同时储备资产减少。&陈炳才对《第一财经日报》称。(第一财经日报)
、前8月国企利润增8% 负债总额同比增12%
据新华社电 财政部22日公布的今年前8个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全国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增幅继续放缓,利润总额同比增幅下降,成本增幅继续高于收入增幅,其中财务费用激增近两成。
从行业盈利情况看,前8个月,、交通等行业实现利润继续保持较大增幅;、化工等行业实现利润降幅仍较明显;有色行业仍未摆脱亏损。
数据显示,1至8月,全国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311778亿元,同比增长5.5%。而同期营业总成本为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同比分别增长7.7%、3.1%和19.7%。
前8个月累计,全国国企利润总额16441.1亿元,同比增长8%。应交税金25073亿元,同比增长7.3%。
此外,截至8月末,全国国企资产总额亿元,同比增长12%;负债总额亿元,同比增长12.3%;所有者权益合计亿元,同比增长11.4%。
具体看,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亿元,同比增长10.7%;负债总额亿元,同比增长10.5%;所有者权益为亿元,同比增长11.2%;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亿元,同比增长13.4%;负债总额亿元,同比增长14.4%。
财政部指出,报告统计的全国国企,包括中央企业和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不含国有类企业。(新京报)
此前曾有7年未作变动的政府投资目录,在过去不到一年内两次&刷新&修订。
昨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次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去年12月中旬,国务院刚公布了《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3年本)》。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统计,去年底发布的2013年目录共取消、下放和转移49项核准权限,其中,取消核准改为备案19项、下放地方政府核准20项、转由国务院行业管理部门核准10项。目录修订后,需报中央管理层面核准的项目数量将减少约60%。
昨日会议表示,目录经此次修订后,中央层面政府核准的投资事项将比2013年减少40%。业内人士称投资改革力度和密度都超出预期。
国家发改委人士昨日告诉本报记者,新版目录本来是计划2015年再进行修订的,但随着简政放权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务院要求将目录修订提到今年。发改委今年5月启动了有关工作,9月前已经上报国务院。
该人士表示,高层非常重视投资目录的修订进度,整个过程非常迅速。
新版投资目录将遵循三项原则:一是进一步缩减核准范围,对市场竞争充分、企业能自我调节、可以用经济和法律手段有效调控的项目,由核准改为备案;二是进一步下放核准权限,对现阶段仍需核准的项目,明确中央部门和地方责任;三是进一步完善监管,下放的核准事项由地方政府按国家规划进行核准,并落实&各负其责、依法监管&要求,建立完善纵横联动协管机制。
具体改革内容上,基础建设方面仍将是重点。会议决定,对城市道路、供水、化肥等15类项目取消核准,改为备案,并运用产业、用地、环保等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等手段,提高管理科学性和有效性。向地方政府全部或部分下放通用机场、非跨境跨省电网等23类项目核准权限。
记者梳理发现,去年发布的2013年版目录较过去的旧版本变动最大的就是基建领域。不仅取消了对企业投资扩建民用机场项目的核准,还下放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项目、邮政项目和部分铁路、公路、桥梁、隧道、专用码头、矿石油气专用泊位等项目的核准权限。
有关人士分析称,从宏观政策走向看,放宽基建准入将会是大方向。与此同时,预计将继续收紧部分产能过剩的行业,这是调节产业的有效手段。
此外,外商投资和境外投资领域也值得关注。2013年版目录将过去一律实行核准制改为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或者备案制。
昨日会议表示,新版目录除少数另有规定外,境外投资项目一律取消核准。
对于密集修订投资目录,会议表示,今年再作修订,对于更好实现企业自主投资、更好适应地方发展需要、更好释放投资巨大潜力、抓好有效投资这一促进发展的关键环节,为各类主体创新创业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减少权力寻租空间,防止腐败。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目录的修订中,国务院特别强调了坚持放管并重,加强后续监管。
会议提出要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结合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立投资项目建设信息报告和企业信用档案制度,并向社会公开有关信息。要同步下移监管与核准、备案权限,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用有效的&放&和&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有效投资和创业的蓬勃活力。
会议还听取了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对中央企业监督检查情况的汇报。会议强调,下一步,监事会要创新监督形式,进一步提高监督的针对性、有效性,探索推进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等重大信息公开,参照有关监督机构及上市公司监事会信息披露的做法,采取适当方式,公开监事会对中央企业监督检查情况。(第一财经日报)
10月9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报告显示,1-9月,全国300个城市总额为17109亿元,同比减少20%。其中,住宅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出让金总额为11514亿元,同比减少20%。北京、上海分别以1584亿元和1034亿元的总额领跑全国,位列第三。受三季度成交量整体下滑影响,榜单中仅半数城市出让金同比增加,福州涨幅最高,为78%;杭州等6城市跌幅超三成。
业内人士表示,在楼市下行的大背景下,开发商预售资金回款下滑。在市场不景气的前提下,开发商拿地也变得更加务实。高价地流拍,对于政府及时调整推地内容和推地节奏会起到很好的反馈作用,也反映出房企对政府土地估值不认可。
供应情况来看,1-9月,全国300个城市共推出土地26349宗,同比减少15%;推出土地面积98420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8%。其中,住宅类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7685宗,同比减少22%;推出土地面积34594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0%。
成交情况来看,1-9月,全国300个城市共成交土地21037宗,同比减少22%;成交面积78333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4%。其中,住宅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5823宗,同比减少29%;成交面积26605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8%。
成交价格方面,1-9月,全国300个城市成交楼面均价为1197元/平方米,同比上涨5%;其中住宅类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成交楼面均价为1746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0%。
从溢价率来看,1-9月,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平均溢价率11%,较去年同期下降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类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平均溢价率13%,较去年同期下降7个百分点。
万亿并购浪潮涌动 74只基金潜入混合所有制改革
在这场席卷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全球并购浪潮中,通过并购基金进行资本运作正成为许多国内上市公司的选择:在引入私人资本、实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同时,也拓宽了企业的外延式增长。&
  潮涌 超40家上市公司扎堆并购基金&
  进入2014年以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并购浪潮正在横扫整个中国A股市场,除了自身直接参与产业并购之外,更多的上市公司,正在通过与私募基金等民间资本合作设立并购基金的模式来进行产业并购。&
  9月24日,上市公司仟源药业宣布,与磐霖资本签署设立产业并购基金之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拟设立&磐霖仟源医疗健康产业并购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总规模拟定为3亿元,该产业基金专注于医疗健康产业投资,主要投资医疗器械;医药,包括生物医药、特色中药和特色化学药;保健品等。此前一天,大湖股份宣布与私募基金优势资本合作成立消费产业并购资金,主要聚焦大消费、有机农业等方面的并购,首期投资3亿元,希望今年年内完成1到2项并购。&
  除了近期的上述两家公司之外,今年9月份以来就有包括格林美、北玻股份、园城黄金、恒泰艾普、金新农、中源协和等多家上市公司宣布成立产业并购基金,这些公司大多数选择和私募基金合作,引入私募资本,进行产业链并购。据《经济参考报(微博)》记者初步统计,2014年以来,已经有超过40家上市公司发起设立或者参与设立产业并购基金,主要集中在医疗、传媒、互联网等领域。&
  上市公司缘何钟情设立并购基金?业内人士分析,一般意义上,并购基金的运作模式是通过收购目标企业股权,获得对目标企业的控制权,然后对其进行一定的重组改造,持有一定时期后再出售获利。然而,对于中国的上市公司来说,设立并购基金,则更多的是实现企业自身从内延式增长到外延式扩张的转化,在这些&中国式&的并购基金中,一般均约定,上市公司对于并购标的拥有优先购买权,例如中恒集团、合兴包装等均有此类条款。PE等外部机构以一般合伙人的身份与上市公司共同设立产业并购基金,继而在外寻求适合上市公司未来扩张的优质项目予以培育,再将该项目注入上市公司,随即完成资本退出。
  北京的一位私募业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形式的兼并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成长起来的。在现阶段,许多中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仅仅通过企业自身的增长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必须要借助并购来实现外延式扩张,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设立产业并购基金,引入私募资本,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做法。他表示,有限合伙企业灵活性高,并且在税收优惠上有着明显优势,除此之外,上市公司担任LP(有限合伙人),通过并购基金进行收购,还可以绕开上市公司自身并购种种复杂程序和监管要求。引入私募资本之后,还可以通过杠杆设计来有效分担上市公司进行收购的风险。&
  契机 国企改革新路径显现&
  除了上市公司通过设立并购基金来进行收购实现外延式扩张外《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浪潮中,更多的国有资本也在通过并购基金来实现对于旗下国有资产的整合,与此同时,更多的民间资本也正通过并购基金来参与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造中。&
  9月18日晚间,停牌近4个月的国投中鲁发布了重组预案,公司拟通过重大资产出售、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股份转让的一揽子整体交易,实现江苏环亚借壳上市。值得注意的是,预案显示,交易前,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国投公司是此次交易对方国投协力发展的有限合伙人(持有59.90%份额),同时也是交易对方国投创新基金的第一大股东,国投创新基金是江苏环亚的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为8.7%,交易完成后国投协力发展将成为上市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0.56%。也就是说,在此次借壳上市中,国投公司利用了下属国投协力发展并购基金的资金优势及资本运作优势,受让国投公司持有上市公司股权和拟出售资产。
  &在这起借壳中,国投付出了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但是相应地通过其控制的并购基金(国投创新)获得了借壳后新公司的股权,国投中鲁复牌后已经连续拉了5个涨停板(截至9月25日),这意味着国投在其中获得了大量的溢价,从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一位券商分析师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通过并购基金来参与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造,同时也是吸引民间资本进入的有效途径之一。今年6月,诺亚财富推出了一款聚焦于国有企业混和所有制改革所可能产生的并购机会的基金,2天之内就完成10亿元的募集目标。实际上,联想旗下的弘毅资本近些年来就大量并购或参股地方政府主导的企业改制重组,目前仍旧持有新华保险、中复连众、快乐购物、耀华玻璃、石药集团等多家具有国企血统的企业。通过并购基金的介入,打破原来&纯国有&或&纯家族&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建立更科学合理的董事会、公司治理系统、激励体系等,从源头上改变企业的行为方式和企业文化等,以期获得更佳的经营业绩回报。这已经被业内称之为中国特色的并购基金获利途径。&
  据投中集团旗下CV Source金融数据终端显示,近十年国内宣布成立并购基金共74只,涉及基金规模约2000亿元,尤其是近两年呈爆发式增长。投中集团CEO金建华表示,本世纪初,并购基金在国内生根发芽,其核心业务是围绕国企改制。国有资产是中国体量最庞大的资产类别之一,仅国资委旗下直接管理资产就高达30万亿,在前几轮国企改革运动中,弘毅投资、中信资本凭借根正苗红的背景优势,以自身改制历程为支撑,迅速成为国企改制重组市场的核心支柱,过往十余年间,弘毅投资31个投资项目近170亿元的投资成绩堪称国企改制劳模之首。&
  前景 历史性并购浪潮或涌现&
  数据显示,8月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77起并购交易,披露金额的68起交易,交易总价值约为2643.93亿元,平均每起案例交易价值约38.88亿元,披露总金额与上月的401.99亿元相比增加557.71%。而在全球市场,今年8月并购交易也达到14年以来最高水平。根据D ealogic的数据,截至8月28日,全球并购交易额达到2930亿美元,较去年8月的1600亿美元高出83%。W ind统计数据则显示,仅2014年以来,中国公司已经完成的并购交易数目就达到1256宗,交易总价值达到7222亿元;未完成的并购交易数目则达到1419宗,涉及金额更是高达9869亿元,合计达到1.7万亿元之巨。相比之下,在重组相当活跃的2013年,全年并购交易也只有1296家次,金额合计6330亿元。&
  安信证券分析师诸海滨则表示,2013年以来中国市场并购的活跃,除了受新股IPO暂停的因素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产业结构面临调整、增长模式改变、移动互联网洗牌传统产业等一系列挑战&目前中国并购市场已经具备天时(经济转型)、地利(技术进步)、人和(政策放松),加上产业并购基金和定向并购债券等新市场中介的出现,预示着中国或将出现一次历史性的并购浪潮。&诸海滨认为。&
  稍早之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已经明确,鼓励各类财务主体通过设立并购基金,参与并购重组。证监会在近日发布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里,对上市公司并购增加了相应的鼓励性条款,鼓励各类市场主体通过设立并购基金参与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
  多位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私募人士则表示,相对于国外发达的并购市场,国内并购基金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障碍,其中包括难以获取企业的控制权、融资方式过于单一,垃圾债券等杠杆工具缺乏,退出渠道不畅。无论是上市或者出售股权,都比较困难,亟待出台新的政策来放松相关限制。(来源:经济参考报)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对中央企业监督检查情况的汇报,并对监事会未来的监督提出要求。&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春晓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此番国务院常务会议对监事会工作的系列部署,体现出用法治手段来监管资产的特点,是官方对国有资产监管的强化。&
会议要求,下一步,监事会要创新监督形式,进一步提高监督的针对性、有效性,探索推进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等重大信息公开,参照有关监督机构及上市公司监事会信息披露的做法,采取适当方式,公开监事会对中央企业监督检查情况,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努力打造&阳光央企&,有效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这一要求前的&有效&二字说明官方对国有资产的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张春晓指出,&国有资产首先要能赚钱,这就要求必须保值增值。其次,国有资产还应更有效地为国民经济服务&。&
要求的提升对应监管方式的升级。张春晓指出,为了进一步提高监督的针对性、有效性,中国未来对国有资产的监督或将不仅仅只是注重结果的终端监控,而或将更多呈现出流程式监督特点。&
他表示,监事会未来监督形式的创新,很可能体现为把整个监督流程融入到产业链的运行流程、价值链的提升流程以及创新链的各个环节。这一变化要求不同行业监事会了解各自行业的运行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有资产不仅仅不流失,而且能够更好服务于国家的需要。&
张春晓强调,此次部署在整个国企改革中有着重要意义,会议对如何监督国有资产提出的更高要求,将推动国有资产的全面深化改革更加完善。&
除了监事会工作方式的创新,监事会本身的构成和定位也是其更好发挥作用的关键。&
原国务院参事、经济学家任玉岭告诉中新社记者,近一两年来,中国国企暴露出许多问题,说明监事会的作用有待加强。他强调,要提高监督的针对性、有效性,首先需要从监事会的成员配备做起,因为再好的政策也都需要有效的执行。
任玉岭回忆说,早些时候,他也曾在国有上市公司做过监事长,认识不少同行,&当时就发现了有的公司上市后就开始拿着股民的钱大手大脚进行消费,一些所谓的代表股民的独立董事却被企业管理者收买&。因此任玉岭强调,此次常务会要求探索推进国有企业预算等重大信息公开等&透明化&的安排非常有必要。
广东社科院研究员梁军也认为监事会对公司的监管是现代企业监管规则的体现,加强监事会作用是搞好国企监管的关键一环。他强调,要提高监督的有效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监事会和出资人的权利结合起来。&
梁军指出,现在一些重点企业,监管的机制安排不可谓不多,对监事会工作的规定也不可谓不详细,但之所以仍然会出现问题,就是因为没有落实监督的权力。&
他表示,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大背景下,可以探索将非国有股东引入监事会,&如果监事会都由国有股东任命,可能会变成行政化监管系统的又一环,而非国有股东的加入,或将有助于提升监事会的监督效果&。(中国经济信息网)
、把页岩气开发作为推动能源革命&特区&
国土资源部官员26日说,我国应将页岩气开发作为推动能源革命的切入点,由此带动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以及能源体制的革命。&
  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主任张大伟在&2014第四届中国能源高层对话&上说,我国页岩气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资金、技术和资源问题,而是体制问题。&最大的瓶颈是矿业市场还没有真正放开。国家石油公司以外的企业进入后难以获得好的区块。&&
  &当前我国开发页岩气最主要的体制障碍是区块问题。已经登记但未开发的区块能不能拿出来重新洗牌?能否让国有、民营、外资等各个经济成分摆个擂台?&他说。&
  张大伟说,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南和湖北等地区的页岩气储量占我国页岩气总储量的半壁河山。&可以选择这些地区的页岩气开发,在资源开发、技术攻关、管理体制、区块放开、资源节约、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国家政策扶持、金融支持以及政府监管等方面先行先试,为推动能源革命总结经验。&&
  他说,我国页岩气资源非常丰富。如果能够破除体制机制等各方面的障碍和壁垒,页岩气产量有望取得大幅提升,并将带动装备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来源:新华网)
、煤制气是一个香饽饽?
长期以来,我国煤制天然气(以下简称&煤制气&)产业发展缓慢。随着近年来我国雾霾天气频频出现,为防治严重雾霾污染,煤制气迎来迅猛发展的契机。2012年国家发布《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2013年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都有力推动了煤制气产业的发展,国内多家企业也纷纷启动了煤制气项目。&
  有数据显示,国家能源局规划到2020年煤制气产量目标为500亿立方米/年,但目前我国建成、在建或拟建的煤制气项目已超过60个,年预计产业规模远远超过了规划目标。&
  今年7月22日,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关于规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产业科学有序发展的通知》,明确了严格能源转化效率、水耗、排放等产业准入要求,对煤制气的发展做出了进一步规范,规定年产20亿立方米及以下规模的煤制气项目不再审批通过,并严禁在煤炭资源净调入省发展煤制气项目。&
  对于借助雾霾天气防治而迅速发展的煤制气产业来说,这一纸文件被解读为对煤制气行业的&降温&。&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表示,虽然有着政策利好因素,但水耗、能耗、污染处理以及碳排放等实际问题,也着实让不少煤制气企业陷入两难境地。尤其是煤制气项目在生产过程中水资源消耗量较大,目前我国煤制气项目多布局在西北干旱、环境敏感区域,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来说,都将成为难以承受之重。&
  政策、经济因素推动煤制气产业迅速发展&
  目前我国建成、在建或拟建的煤制气项目已超过60个,年总产能超过2600亿立方米,为国家规划2020年总量规模的5倍&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近年来,面对日趋严重的大气污染,减少燃煤、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许多省市在能源规划中,也提出扩大天然气供应的目标,我国对天然气供应的需求也因此与日俱增。&
  在&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条件下,发展煤制气产业成为现实的选择。&
  事实上,在2012年前煤制气并不受鼓励,甚至是限制发展的对象。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表示,煤制气与煤制油、煤制甲醇等其他煤化工产品类似,但其生产过程中在节能、节水和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处于劣势地位。因此长期以来,国家将其作为高耗能、高污染、高耗水的产业进行管理,其发展也受到了限制。&
  &近年来,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的大面积雾霾污染,严重危害到人们的身心健康,构建清洁能源体系成为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李俊峰说。&
  2013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作为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利用的方式之一,煤制气被赋予重要角色。这也为之前一直严控的煤制气产业提供了发展契机。&
  除了政策因素之外,近年来煤炭价格下降、天然气需求量迅速增加,也成为推动中西部产煤区纷纷上马煤制气项目的一个重要因素。&
  李俊峰说,煤制气在国内的发展几经周折。2011年以前,煤炭价格高企,煤制气成本在每立方米两元左右,与国内常规天然气价格持平,煤制气生产几乎无利可图。不过,从2011年起,随着国内外煤炭价格持续下跌,天然气价格迅速增长,煤制气生产成本下降到每立方米1.7元左右,而国内常规天然气价格维持在每立方米2.5元以上。&
  此外,我国正在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供应。据统计,2013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达1676亿立方米,年进口天然气530亿立方米,估计供需缺口达到了220亿立方米/年。&
  &特别是京津冀控制雾霾的各项措施出台,天然气成为稀缺资源。例如北京新增天然气的门站价格高达每立方米3.14元,这导致煤制气的价格竞争优势增强。&李俊峰说,煤气价格变化、天然气需求量和进口量持续增长的发展趋势,为我国中西部产煤地区发展煤制气产业提供了较大的利润空间和发展机遇,也成为中西部地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拉动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李俊峰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10月,我国建成、在建或拟建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共61个,年总产能达到2693亿立方米。这些项目大部分布在严重缺水的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西部地区。
  按国家能源局规划,到2020年,我国煤制气产量目标为500亿立方米/年,而目前煤制气产业规模已经达到了计划总量规模的5倍。&
  七成煤制气项目位于水资源紧张区域&
  目前已获批煤制气项目有75%处于水资源高度紧张地区。煤制气耗水量巨大,水资源问题将成为其必须面对的一道坎儿&
  虽然算算经济账,煤制气产业有着一条不错的出路,但水资源问题仍是一道绕不过的坎儿。&
  数据显示,从煤制气的产能规模来看,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市及周边的蒙西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占了主要部分;从项目分布看,被统计的已建或在建、拟建中煤制气项目,有46个分布在水资源非常贫乏的西北地区。&
  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为例,2015年全市用水总量指标是16.58亿立方米、2020年是16.79亿立方米,但2012年其用水总量已达15.69亿立方米。目前鄂尔多斯市共承接了总计436亿立方米/年煤制气项目,这些项目每年预计将消耗高达3亿立方米的水资源。&
  2011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推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对用水等进行总量控制。李俊峰认为,即使煤制气可行,也不应该集中在严重缺水的西北部地区。
  据估算,煤制气的平均耗水量约为煤直接利用的18倍。按照国家要求,生产1000立方米煤制气的最高水耗不能超过6.9吨,但在实际运行中,耗水往往都会超过这个标准。&
  李俊峰说,由于煤制气的耗水量主要集中在生产过程,每千立方米耗水量高达8吨以上,约占全生命周期的42%, 考虑到我国发展煤制气产业项目大部分集中在西部水资源贫乏地区,发展煤制气必然会对当地本来就很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同时挤占了这些地区发展其他产业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水资源空间。&
  &目前,我认为水安全比能源安全形势更重要、更紧迫。能源是战略资源,但水是生命之源。如果未来我国所需求的水有10%需要到国外采购的话,届时生存都可能会出现问题。&李俊峰强调,从水安全角度来说,煤制气必然受到巨大的制约。特别是在严重缺水的西部地区,不应该把发展煤制气及发展煤化工产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点的战略举措。&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也表示,生产煤制气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目前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开展前期工作或者已经被核准的煤制气项目,大多集中在中西部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这些地区的水资源却往往比较缺乏。&
  &如果新建的煤制气项目加剧这些地区缺水现状,水资源供给问题反过来将会对煤制气生产和收益造成负面影响,需要慎重对待。&林伯强说。&
  有研究机构指出,迄今为止,我国已获批的煤制气项目75%处于水资源高度紧张的地区。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将会加剧干旱地区本来就缺水的窘境。同时,由于中西部干旱地区在雨季和旱季之间的水供应变化无常,也会使得煤制气企业面临随时减产甚至暂时停产的风险。&
  总煤炭消耗量、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
  从全生命周期来看,煤制气过程中的煤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都在增加。对于减排来说,相当于减在A区,增在B区
  煤制气产业为治理雾霾而生,但在&制&的过程中却消耗了更多的煤,产生了更多的温室气体。&
  据清华大学气候政策研究中心测算,北京市每年从内蒙古引进40亿立方米煤制气,这将替代北京市约894万吨的煤炭消费,而内蒙古自治区因为每年生产40亿立方米煤制气会增加煤炭消费约1203万吨。尽管北京市因为使用煤制气替代煤炭而减少了约738万吨的温室气体排放,但两地总计将会净增加约377万吨的温室气体排放。&
  华南理工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院长钱宇也表示,煤制气效率仅为55%,是比较低的,有很多能量损失。从国家层面来说,总煤炭消耗量将会大幅增加。&
  根据国家对煤制气的耗煤量指标计算,每生产1000立方米煤制气就会排放出4.83吨二氧化碳。2000多亿立方米的总产能,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将会超过10亿吨。&
  &虽然国家发改委曾要求新疆准东煤制气示范项目利用煤制气工厂产生的高浓度二氧化碳,在周围油田开展驱动及封存的试验示范,但根据现有的已公开资料,目前没有一个项目配套涉及了碳捕捉、封存和利用项目。&钱宇说。&
  钱宇表示,在城市用煤制气供热比直接燃煤供热,可减少98%的雾霾污染物排放,降低雾霾效果显著,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直线上升。&
  李俊峰做的一项研究显示,煤制气排放的二氧化碳的大部分来自燃料生产过程,占到了其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的70%左右。从全生命周期来看,相当于煤制气的煤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减在A区、增在B区。
  对此,李俊峰强调,由于煤制气替代其他技术都会产生更高的能源消耗及温室气体排放,发展煤制气将挤占各地的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空间,增加我国能源消耗总量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煤制气产业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以整体一次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来换取部分地区的能源结构优化,并不适宜作做为清洁化、低碳化措施在全国大规模推广。从全局看,这与能源体系低碳化发展方向是相悖的。&李俊峰说。&
  林伯强也认为,如果从全国范围来看,煤制气没有达到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目的,也达不到减少碳排放的&
  目的,因为将生产过程考虑在内,煤制气的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物排放,比直接使用煤炭还要多。大规模发展煤制气替代燃煤,实际上只是将污染排放从东部转移到了西部,整体上还是增加了全国的排放量。&
  煤制气是机动车燃料较好替代方案&
  从经济性比较情况看,除了替代车用燃料外,发展煤制气并不具有优势,并且替代车用燃料的可行性也是有条件的&
  李俊峰将煤制气与燃煤大、中型锅炉,电磁炉、汽油小汽车、柴油公交车等能源使用方式,从全生命周期进行了技术环境指标分析比较。他发现与其他技术相比,煤制气全生命周期的能源消耗将增加20%~110%,水资源消耗是其他技术的4倍~6倍,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其他替代技术分别高出10%~270%。&
  &从削减包括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内的污染物角度来看,除了替代燃煤发电之外,其环境效益是可以接受的,其中以替代车用燃料的优势最大,分别可以减少70%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李俊峰说。&
  在煤制气替代经济指标上,假设天然气价格为3元/立方米、煤炭成本500元/吨、居民用电0.56元/度、柴汽油价格为8元/升。李俊峰经粗略比较发现,使用煤制气发电是燃煤发电上网平均价格的2.5倍;在供热方面,煤制气成本分别是中、大型燃煤锅炉的4倍、5倍;替代家庭炊事,煤制气价格与常规天然气、电炊持平,是蜂窝煤的两倍;替代车用燃料,煤制气价格是普通汽油和柴油的一半。&
  &从经济性比较情况看,除了替代车用燃料外,发展煤制气并不具有优势,并且替代车用燃料的可行性也是有条件的。&李俊峰说。&
  钱宇对此分析表示认同。他也表示,煤制气仅在机动车燃料上是较好的替代方案,&煤制气用于公交燃气方面要优于柴油。但如果用甲醇替代柴油做为公交车燃料的话,比煤制气更有优势,不仅能更有效地减少污染物排放,还可利用我国过剩的甲醇产能。&&
  不能一拥而上发展煤制气&
  一拥而上发展煤制气,将对我国能源供应体系建设、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执行主任陶光远表示,当前煤制气产业得以迅猛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治理燃煤污染,但燃煤污染,&错不在煤而在人&。&
  陶光远把德国鲁尔区与北京进行了比较,鲁尔区面积只有北京的1/3,其燃煤电站装机功率与北京相当,每年还可炼2000多万吨钢。但其空气中的PM2.5浓度不到北京的1/3。&
  &柏林的Moabit热电联供站距德国总理府的距离不到3000米,德国纽伦堡市的垃圾焚烧厂距市中心市场广场不到3000米。1992年,德国有16%家庭燃煤采暖,现在仍有几百万个燃煤采暖炉,但城市环境依然非常干净。&陶光远说,纽伦堡垃圾焚烧厂烟尘排放为0.08mg/m3~1.19mg/m3,而中国的大部分燃煤发电厂的烟尘排放标准为50mg/m3左右,燃煤发电厂未来的烟尘排放标准是小于20g/m3~30mg/m3,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的烟尘排放情况为11mg/m3。&
  &事实证明,燃煤不是个环境问题。中国如果实现燃煤电厂的&近零排放&,也就是将燃料价格再增加20%~30%左右,即每千瓦时不到0.1元钱。但如果使用天然气发电,每千瓦时就要增加到0.3元多,相差不少。中国的燃煤电厂污染物排放哪怕能达到上海外高桥的水平,今天中国的粉尘污染也可减少80%左右。&陶光远说。&
  陶光远建议,为解燃眉之急可发展少量煤制气。但从长远看,国家应考虑与国际能源体系接轨,重点发展常规和非常规天然气生产,而非煤制气。&
  李俊峰则表示,有关部门应统筹考虑我国优化能源结构、控制环境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三方面的压力和要求,制定我国清洁和低碳能源的发展目标。&
  &诚然,我国很多城市都面临着防治雾霾的紧迫压力,但它也可成为各地减排的动力。因此,我国应全面考虑能源发展、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大局,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综合评估各项能源技术的能源、环境和经济指标。&&
  李俊峰建议,一方面利用价格杠杆,将环境、资源等外部成本内部化,对能源的发展进行合理引导;另一方面,大力推动国内的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供 应,并积极加强国际能源合作,通过能源国际化道路,推动我国能源的清洁化和低碳化发展进程。&
  林伯强认为,对于煤化工,国家的基调应当是在支持的同时加以限制。无论如何,政府应当制定合理的规划,对包括煤制气在内的煤化工产业的有序发展加以引导。&
  &国家最近设立了较高的煤制油气准入门槛,也明确了基本产业政策:煤制油气不能停止发展、不宜过热发展和禁止无序建设;坚持量水而行、清洁高效转化、示范先行、科学合理布局、自主创新等基本原则;示范项目必须符合产业政策,以及满足具体的能源转化效率、能耗、水耗、二氧化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等指标。综合起来应该是很全面了,但是现实中是否能够真正规划和引导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还需要地方政府的配合,以及政府对行业发展的有效监管。&林伯强说。(来源:中国环境报)
、中国低成本航空公司发展:且行且珍惜
随着印发《》(简称《指导意见》),航空公司看到了发展低成本航空的希望,无论是国有航空公司还是非国有航空公司,纷纷表态向低成本航空转型或者为发展低成本航空做准备,看上去形势一片大好。从已经公布的信息统计来看,国内发展或者意欲发展为低成本航空的航空公司如下:
低成本相关航空公司统计
成立时即为低成本航空
已经转型成功
已经宣布转型
成立即为低成本航空
中国联合航空
已经宣布转型
已经宣布转型
已经宣布转型
已经宣布转型
可能转型,部分机型撤销头等舱
  西部航空去年6月开始向低成本航空公司转型,经过1年发展,转型已经基本成功,其他航空公司或成立时为低成本航空,如春秋航空和九元航空(即将起飞),或从传统航空转型为低成本航空,路径不一,目标一致,皆看好民航局下发的《指导意见》。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民航局下发的《指导意见》,不是可执行文件或者可执行方案,离具体执行也许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个脚印。
  我们回头看看美国当时开放相关政策的历史沿革。
美国政府放松航空管制步伐
福特总统向国会提交民航业放松管制法案
卡特政府颁布《航空货运放松管制法》,放宽货物运输国内航线经营和价格
颁布《民航放松管制法》,解除对航空市场部分政府管制
取消CAB(美国航空运输委员会)对航线规制权
中止CAB对国内航空运价管制权
CAB被解散,部分职能移交美国运输部(DOT)和美国司法部(DOJ)
全面解决民航价格管制,实行进入与退出的自由,兼并和联盟的自由
  在1975年前,美国政府对航空管制非常严格,1975年以后因经济发展问题及民航运输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美国政府才逐步放松航空管制至全面放开,前后用了近15年时间,由此可见,美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放松航空管制,也是非常小心谨慎。航空管制放开之后,业发展异常迅猛,兼并重组屡见不鲜;传统航空公司盈利能力受到影响甚至亏损,低成本航空崛起蚕食市场份额,且不断传出频频盈利的佳话;其中尤以美国西南航空为甚,连续超过40年保持盈利。
  美国政府对航空业的管理如此谨慎,对于中国目前的体制来讲,完全放开自由竞争,以及将《指导意见》的各项政策落实,需要权衡的方面非常多,因此笔者认为国内低成本航空公司从目前的状况到发展成熟,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低成本航空公司将可能面临&虎头蛇尾&的状况,部分低成本航空公司将得以稳步发展,而另外一部分将可能不了了之。
  1. 部分低成本航空的股东结构决定了将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
中国联合航空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
上海鸿商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40%)、北京龙开创兴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11%)、High Hero Internationl Limited(25%)、Tampines International Limited(24%)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四川航空集团公司、成都交通投资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除了华夏航空外,其他三家具有明显的国有特征,在低成本航空运作上,将很可能受到主要股东决策的影响或者前期传统航空运营模式的影响。
  2.飞机高利用率的选择。
  低成本航空公司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飞机利用率普遍非常高(日利用率超过11小时,甚至达到13小时),而保持高的飞机利用率,需要强大的地面保障及维修保养能力,以及更多精力的投入等等,这对低成本航空公司特别是具有国有特征的低成本航空公司来说面临非常大的挑战,也许会出现宁愿少飞飞稳妥的局面,由此造成飞机利用率低运营成本高企的现象。从公布的资料来看,2013年国内大中型飞机平均日利用率9.76小时,而低成本航空春秋航空飞机日平均利用率近11小时,西部航空更高一点。
  3.成本控制的选择。
  低成本航空公司另一个典型特征是要求尽可能控制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节省每一笔可以节省的开支。众所周知,国内航空运营成本中,只有20%左右是可控成本,其他80%的成本是刚性成本,如何在可控成本方面下工夫,体现各航空公司的管理能力。目前宣布或者即将转型的低成本航空公司,除即将起飞的九元航空(九元航空母公司为传统航空公司)和春秋航空外,其他皆为从传统航空公司转型而来。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有多大的信心和决心控制管理成本和运营成本,考量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
  4.辅营业务拓展的选择。
  转型为低成本航空公司后,航空业务的盈利能力将受到影响,辅营业务的拓展将提上日程。辅营业务挖掘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辅营业务收入的贡献程度甚至影响航空公司的盈利水平;辅营业务的宣传力度,对航空公司品牌也会产生影响。对于国内市场而言,开展辅营业务时间短,旅客认知度低,辅营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相当小,因此要提升辅营业务收入占比,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培养过程。
  下图数据来自于CarTrawler2013年航空公司(含低成本航空和传统航空)辅营业务收入年度报告。从表中可以看出,低成本航空精神航空辅营业务收入占比排名第一,辅营业务收入占总收入38.4%,营业收入最大的低成本航空美国西南航空辅营业务收入占比9.2%。据了解目前国内低成本航空中春秋航空辅营业务收入占比最高,但是占比仅约5%。
国内低成本航空拓展辅营业务,不仅仅需要外在环境的培养,还需要加强辅营业务的拓展能力和宣传推广能力。因此,低成本航空公司对于辅营业务的拓展,面临选择的困境。
  5.资源整合能力的考量。
  转型为低成本航空公司后,资源整合能力不仅仅体现在成本控制方面,也体现在营销管理能力方面。目前航空公司在资源整合方面虽然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可提升的空间非常大,还需要向商旅公司学习。例如同程旅游打造的一元景点门票的案例,可谓资源整合方面的经典案例。
总之,低成本航空稳健发展,既要航空公司自身开拓思维,与时俱进,也要相关政策落实保驾护航,&雷声大,雨势猛&。(民航资源网)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谈低成本航空机上推销
最近有媒体报道旅客对低成本航空公司开展机上辅营业务提出异议,在微博上讨论非常热烈,有理解和赞成的,有不解和疑惑的,前者表示丰富了客舱氛围,给旅途增添了趣味,后者多以打扰休息为由,认为航空公司应该回归主业。
  导致旅客不解的现象,笔者认为与国内航空发展的历史有关,也与旅客的期望值有关。
  国内民航业的发展,在2005年前都是以全服务航空公司出现,旅客认为航空公司为&高大上&的事务,习惯了航空公司提供的免费服务,因此对于出现新的服务模式,就需要一段适应时间,部分不解的旅客甚至认为侵犯了自身的权益。在作为低成本航空推行机上辅营业务盛行的2009年,旅客的质疑声频繁出现的情况下,春秋航空董事长不得不调整机上辅营业务开展模式,以顺应&民意&。
  旅客的期望值与国内民航业的环境,导致机上开展辅营业务的尴尬。旅客想要以最少的成本,获取最大的航空舒适度,是悖论的命题,&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航空公司以低的票价回馈于民,同时开展其他业务补充利润,符合&创值营销&的理念,也是航空公司得以盈利和长期发展的基石。从另外一个方面讲,如果自负盈亏的航空公司不能盈利,解决的措施要么机票价格提升,要么停掉某条航线,双方都受损。因此,笔者认为:旅客的期望,既要考虑到航空公司的利益,旅客也要自我调整。
  低成本航空公司加强辅营业务的宣传。
  作为航空公司而言,既然选择了低成本航空发展模式,就要加强开展辅营业务的宣传,加深旅客对低成本航空公司运营模式的了解,以及加强对开展机上辅营业务的理解。虽然不能像美国Spirit Airline网站曾经出现的宣传方式,但是也要在多个环节说明辅营业务开展的必要性,让旅客充分了解具有的差异性,如同美国最大的低成本航空西南航空开展业务初期一样,针对旅客的种种不理解,西南航空明确表示:是的,我就是这样。当低成本航空运营模式深入人心,旅客也会理解开展辅营业务的初衷。因此,笔者认为在低成本航空公司后期发展过程中,既要大力宣传提供的种种优惠,也要大力宣传提供的辅营业务,&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欲说还羞&只能处处被动。
  辅营业务开展方式的选择。
  开展辅营业务开展方式,决定了旅客的接受程度,直接影响辅营业务开展的效果。因工作需要,笔者曾经考察过多家航空公司开展机上辅营业务,其中以春秋航空机上辅营业务开展方式最贴切,笔者乘坐过从北京到上海春秋航空的航班(当然是最早的航班),飞机稳定飞行之后,乘务员非常巧妙的引导旅客不要睡觉(旅客的投诉集中在是否影响睡觉,春秋航空着眼点非常准确),然后带领旅客一起做客舱健身操,旅客的情绪调动起来了,乘务员随即进入正题&&开展信用卡饥饿营销和商品零售,该趟航班信用卡脱销,商品销售也不错。春秋航空宣传方式恰到好处,旅客乘兴而归。所以航空公司在开展此项业务过程中,如何把握好宣传的方式,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和当时客舱的具体情况,找到最佳切入点,业务就能顺利的开展。
  旅客认知的自我调整。
  三大航已经&低头&撤掉了部分头等舱,低成本航空提供了非常低的票价,说明无论是传统航空公司还是低成本航空公司已经认识到飞机充其量就是一个运输工具而已(权且认为国际航线另当别论),&凭条子&买机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航空公司不是什么&高大上&;因此作为旅客来讲,自我认知的调整也要&与时俱进&。在国际航线,很多产品出现旅客抢购的局面,国内航线机上辅营业务虽然是duty-pay,有时也能购买到非常实惠实用的商品,顺便带个小礼物回去给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也是非常有面子的事情。曾经有一位老妈妈把飞机上的毛绒公仔全部收入囊中,让其他没有购买到的旅客羡慕不已。满足旅客出行的及时之需,是航空公司开展机上辅营业务出发点之一。
  旅客选择全服务型航空,理所当然会得到更多的服务,低成本航空是差异性航空,服务就会不同,&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民航资源网)
、中国机床行业剖析与思考
十三五&时期及未来更好地发展我国机床工业,把机床工业重大专项做好,工信部装备司在北京召开了&把脉创新,机床工具行业发展研讨会&,邀请了众多企业代表,共同探讨机床行业特别是重大专项现存问题、创新思路、发展路径等多方面的焦点话题。
 回顾与反思
  上世纪80年代,行业在既没有雄厚财力,又缺乏高端和人才的前提下,被从计划经济推入了经济,经历了十几年寒冬。政府有形之手也很少作为。机床行业随工业尤其制造业的大环境而变化,几个过山车式的发展,对行业的发展形成很不利的外部环境。丰年,萝卜快了不洗泥,粗制滥造赶订单,无暇研发;歉年,吃饭尚成问题,无力研发。
  从&六五&计划到&七五&、&八五&计划,政府科研计划推动过数控、FMS(柔性制造系统)、机器人、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等,但未与机床精密、高速、复合的技术结合,机床设计制造技术本身的研究,从计划经济的组织模式,一下断了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期,正值数控技术在中国的起步期。混乱造成了利用进口审批权变现,将数控技术开发引向歧途,帮助了发那科公司的成长,而自主开发走上了困难之路。CIMS的实施,有些脱离企业实际的做法。但是,在机床企业有一句话:&不干CIMS,会死;干CIMS,会早死&。虽然这是一句戏言,但济南一机床就是在此后倒下的。行业随之发生的是院所改制,一风吹。院所改制后,一般逐渐活的很好,行业多了一个有竞争力的企业,技术源成了企业的竞争对手,行业的共性技术研究严重缺位。而国家在机床方面的科研投入十多年几乎为零,因此高校在学科建设的竞争压力下,这方面的研究力量纷纷转向,80年代生气勃勃的研究局面没有了,有关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均受到影响。在国外机床大发展阶段,我们拉大了差距。
  企业进入市场环境,如何发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沈部长所说,与一把手的决策能力、事业心息息相关。分析杨青及沈部长提到的几家案例,秦川机床一直坚持其主导产品,坚持不断提升其技术、制造能力。宁江机床在其控股股东让其转向重型机床的情况下,经营班子一直坚持其中小型精密机床方向不变,济南二机床更是几十年坚持其主导产品不变,一直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吸收了小松等美、德、日企业的技术,博采众长,迎来了当前的发展局面。一方面,有04专项的科技支持,另一方面,确实与企业负责人的决心、眼光密切相关。我2012年考察过克林博格精密机床厂,询问他们的创新及在2008年金融危机下,有无裁员?他们的回答是:30年来,他们机床的基本结构、制造工艺、雇员基本未变,这3个稳定加上社会稳定性,保证了其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企业的稳定发展。而我们一些企业,因为短期利益、领导变更等,产品方向、管理和技术骨干不断变更,势必给企业带来困境。
  机床是制造业、装备工业的基础。其基础性决定了机床是国家战略,对于中国,尤其如此。我们不能与美国相比。因此国家应该多多支持,采用有形之手施加影响。尤其高端机床,是国家战略性产品,国家更应该有计划扶植,乃至应该主导其发展。高端产品只占市场的10%、甚至5%以下,但其研发需要高投入,我国机床企业在生计尚难维持时,如何期待其肯投资高端产品的研发,在高端产品上有所建树和发展?
  国外机床行业也经历过困难和经济危机,他们普遍采用并购的方式,渡过难关,谋求更大发展,如德马吉就是在濒临破产时,3家并购而走向世界前列的。
  我们机床企业普遍净利润低于5%,而银行贷款的利率是7%。机床企业很难通过贷款发展。而我国资本市场又普遍短视,很难期望他们投资于这种风险大、利润低的基础性产业。在企业利润低于银行利率情况下,股东也不愿意投资。机床企业缺乏平稳发展时的贷款,并购时所需要的大笔资金等等,面临困境,如再没有政府有形之手的救援,则只有破产、被民企并购和被外资并购几条路可走。
  专项产业化进展及市场占有率提升的问题
  加强04专项攻关成果的产业化,提升市场占有率,当然是专项的重要目标和任务。04专项的成果基本上开展了产业化工作。估计主机课题的产业化率在半数以上。如精密卧加,部分五轴联动机床。十大标志性装备中的大部分均已在用户成功应用。
  但市场占有率的问题较为复杂。我国机床数控化率大幅度提升,中档数控机床有较大的市场占有率。但随着我国制造业向高端发展,尤其根据国家的战略需求,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制造对高端机床的需求大增,我们的高档尚未验证,不为这些领域认同,因此进口的高档机床反而增加。
  在完成专项攻关任务后,产品走向市场,必须有一段路要走,需要经过验证和改进的过程,需要用户认同的过程。用户领域应该给与一定的机会。没有一定数量的市场,产品性能和可靠性就难以达到高水平。现在,航空航天及国防领域出于数控安全考虑,愿意配合专项开展应用验证,这是多年来行业遇到的难得机遇。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开展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验证,这等于在为机床行业开发市场。机床企业应该抓住机遇,与航空航天企业真诚合作,使专项成果大批进入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领域。在此,我建议,专项领导小组、工信部及国家领导,应该协调行业间的协作。各制造领域应该给机床企业进入的机遇。尤其航空航天、军工等国家采购或国有控股企业的技改项目,应该明确只能采购专项攻关成果产品及国产装备,这是不违背世贸原则的。
  在汽车行业,国产装备走向市场的最大障碍是国产装备的可靠性。可靠性的问题,有技术因素,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但管理的问题往往更多。我国企业缺乏严格要求的工业文化,人工操作不严格遵守工艺,是产品品质不一致性的最重要因素。如热处理的工艺执行的随意性,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及装备的精度稳定性,这些都是影响市场占有率的因素。一方面,应该加强质量工程,另一方面,应该尽量采用自动化技术,尽量排除人的干扰,提升制造的一致性,保证质量。
企业创新能力
  我国机床企业创新能力较差,大部分企业的产品设计停留在仿制上,高端零部件依靠进口。导致我国机床形似神不似,性能总有一些差距。竞争依靠低价位,盈利能力差,无法提供研发资金,产品在低水平徘徊。日本NSK公司的实验室面积与生产面积1∶1。美国GE公司的实验室环绕巨大的装配车间,数倍于生产面积,形成一个实验城。
  我国机床企业在上世纪60、70年代,不少企业还都有一个工艺实验室,现在只有为数甚少的企业还有实验室,有的是试制车间。极少数的企业有较完整的机床振动测试仪器。技术人员忙于应付设计任务和交合同,专门研究开发技术和开展工艺研究的更是寥寥无几。我1998年访美时,吉利刀片企业,有20~30位博士作研发人员,仅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博士就有6人为其研究,包括在刮脸液存在时,刀片与面部皮肤的摩擦问题。
  我国机床企业的所谓技术资料就是几张图纸。日本马扎克公司的技术资料,从产品讨论研发立项时的每一次会议,均有记录,加上详细的实验记录,浩瀚的实验数据。成功与失误均可追溯。我们除了图纸,别的资料几乎为空白。出图靠测绘,设计靠类比或估计,整机实验在用户,质量和可靠性问题造成用户对产品缺乏认同。欲再改变既有印象,往往花数倍气力也难以奏效。
  在产品选择上,往往选择量大面广的产品,现今红火的已经有人在大赚其钱的产品,造成一哄而上,低价位竞争,无利可图。市场一变脸,企业陷入窘境;往往追求的是产值,短期效益,甚至是政府的满意与个人的仕途。国外企业基本上做没有人做的产品,依靠研发投入,保证高品质,形成竞争高门坎,保持高价位、高利润。以&专精特&研发的产品占领世界市场形成批量和利润。这样,在产品开发选择的起点上,我们就输了一筹。
  国外企业在开发产品的论证阶段,就与用户一起研究工艺,确定解决方案。在产品开发的始终,一直保持良好的关系。机床企业对工艺的研究了解,甚至超过用户自己。我国机床企业由于只对市场大(往往是当下、短暂的)的产品感兴趣,对用户的工艺不甚了解甚至不了解。使得专项开发主机,往往需要更多的验证。如沈阳机床为成飞开发的高速加工中心,第一台问题很多,在成飞的帮助下,找出几十处问题,再进行第二台开发,终获成功。
  由于企业的创新能力弱,专项课题执行中,对技术指标差距大的产品攻关,不得不采取小步快跑的策略,安排更多的课题。造成专项显得课题多,分散的印象。
  由于企业缺乏研发能力,缺少研发实验设备,企业设计人员对核心技术的掌握也甚为有限,尤其数控机床耦合和机床动力学方面。这也是我们对高速机床的高速主轴、高速进给、高加速度等设计基本不掌握。如五轴头的设计,不了解扭矩和功率的设计依据和计算,千篇一律地套用,使不是机床的切削性能不够,就是摆头过于笨大,加速度和进给速度达不到要求。 
  建设创新平台补充共性技术研究
  在计划经济时代,行业建立了一些专业化的研究院所,为行业无偿提供和解决关键共性技术。现在行业的研究院所经过改制,大多数已经走向企业化,失去了提供共性技术的功能,有些院所甚至与行业内的企业成为竞争关系。不少老专家感到共性技术研究严重缺位。但改制院所也不可能走回头路。面对此形势,04专项实施方案提出建设创新能力平台的措施。
  专项在实施中,注意了按技术方向设立创新平台,选择有研发实力的单位执行,希望能补充共性技术研究的缺位。创新平台依托单位中,有高校院所,也有企业。出发点是,建立在高校院所的平台,希望实现成果共享,以为企业提供共性技术。建设在企业的创新平台,一般难以要求成果的共享,基本选择了骨干企业,他们做好了,对行业就有较大贡献,对成果共享可以放松要求。但创新平台一期建设,主要是形成一定的实验和开发能力。现在基本已经完成,需要抓紧验收,以进入二期建设,发挥创新平台在某个技术方向上发挥技术领军作用。
  专项中期评估关于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发挥平台作用的建议,包括建议的几种建设运行方法,是可以考虑的。可以由多家企业共同建设一个平台,也可以依托高校建设,多家企业参加。德国弗朗和夫研究所的模式值得借鉴。可以成为后04专项创新平台建设运行的参考。
  探索发展机制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企业缺乏创新能力,缺少技术力量,某些核心技术尚未很好掌握。目前,机床行业面临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的压力很大,订单往往只有正常水平的一半。在此情况下,企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更繁忙了。因为订单中,专用设备比例增多,开发设计任务更重了。而专项开发的许多样机验证、完善及满足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需求的任务繁重。而专项所剩的时间有限,任务更加紧迫,需要产学研的协同创新,保证专项任务的完成和总体目标的实现。
  企业缺乏有科研开发能力的人员,企业需要在掌握核心技术上与高校合作。但更重要和更根本的是,企业科技人员基本上来自高校。如高校师生得不到科研素质的培养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锻炼,以后的企业缺乏有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人才来源,企业创新的源泉就会萎缩,甚至枯竭。
  高校在参加04专项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出现了一些创新。如重庆大学帮助宁江机床提升可靠性的研究,加强加工过程质量控制,使精密卧加可靠性显著提高,上海拓普公司,为上海交大教授成果办的公司,开发能力很强。采用国产数控系统和关键部件,自行设计制造的五轴联动机床,在曲面高速加工等方面有较为突出的性能,已经成功应用于航天8院。北京理工大学开发的加工件内部缺陷超声波检测仪,已经实现产业化,在航空航天件的检测中得到较多的应用。西安交大开发利用电机信息的机床智能控制,已经在应用于国产数控系统,提升了数控系统的性能。参加课题的博士生,开发故障诊断系统,发现了企业装备的主轴问题,使批量产品性能得到保证。该生一毕业,就被企业聘为企业研究室主任。现在需要产学研建立长期有效的协同创新机制,发挥高校的作用,同时,实现将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中国机床商务网)
、机器人股伯朗特大涨120% 毛利率远超创业板同行
机器人概念热传至新三板,伯朗特(430394)10月9日股价大涨,飙升120%,报6.6元,但成交额较小,仅为1.98万元。公司近来连连计划向核心员工定增融资,加码工业机器人研发。
伯朗特还拟申请交易方式由协议转让变更为做市方式。伯朗特9月30日召开的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申请公司股票由协议转让方式变更为做市转让方式的议案。这意味着,伯朗特不久后有望加入新三板做市标的队伍,其股票流动性将得到提升。业绩快速增长 机械手销往多国伯朗特是一家专注于机械手、工业机器人以及自动化生产线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目前已量产的有注塑机械手,试产的有压铸机械手,规划的有焊接机械手、CNC机械手、冲压机械手、水平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得益于注塑成型机用机械手市场的打开,去年以来伯朗特经营业绩快速增长。201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70万元,同比翻番;净利润312万元,同比增长564%。2014年上半年该公司营业收入3907万元,同比增长83%;净利润为586万元,同比增1104%。上半年,公司的注塑成型机用机械手及周边自动化设备产品,开始销往埃及、澳大利亚、巴西、保加利亚、泰国、英国等国家。
伯朗特产品毛利率也提升到较高水平。公司今年上半年毛利率为48.34%,上年同期为38.41%,大幅高于创业板公司机器人(300024)上半年31.62%的毛利率。多次内部融资 加码工业机器人伯朗特于今年1月24日挂牌,挂牌以来公司多次定增融资做强主业。
今年上半年,伯朗特已经实施了一次定增融资,向7名在册自然人股东发行合计800万股股份,发行价格为每股1元。800万元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扩充生产产能及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此后9月29日公司披露,计划向35名对象(包括公司董事、高管、监事、核心员工)发行合计不超过488万股股份。9月30日,伯朗特又公布,拟向29名核心员工发行共计不超过112万股股份。发行价格均为每股1元。
9月底计划的两次定增融资,均系为了增强员工的凝聚力,推动公司业务增长。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充公司流动资金,以及增加对工业机器人的研发投入。从所处行业来看,机器人行业正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工信部2012年5月发布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智能装备产业2015年的销售收入将超过1万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超过30%;广东省政府2012年将智能制造列入《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东莞市委2014年一号文提出安排数亿资金大力扶持与推行&机器换人&。自动化、智能装备企业正适逢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机遇。(证券时报网)
10月8日,记者从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新医药产业发展工作会议获悉,1至9月我省累计达成新医药产业投资项目158个,总投资530亿元,广药、修正、国药、康恩贝等一批医药行业领军企业陆续进驻我省。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大力发展医药健康产业,把医药健康产业培育成为贵州新的支柱产业和打造成大数据产业的&姊妹篇&。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我省新医药产业取得了重要进展。省政府成立全省医药产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对新医药产业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今年8月,
省政府出台《贵州省关于加快推进新医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贵州省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新医药产业的时间表、路线图和发展目标。
省委中心组举行医药健康产业专题学习报告会,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桑国卫作新医药产业辅导报告;省政府邀请修正药业集团董事长修涞贵作新医药和大健康专题报告,对全省转变理念、坚定新医药产业发展信心起到了积极作用。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市州赴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东北地区开展新医药专题招商活动,在中成药、民族医药、化学制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大健康产业、医药园区等领域达成了一批合作意向。
在发展新医药产业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全省制药企业加快发展,目前全省通过新版GMP改造的企业超过50户,乌当医药产业园、龙里医药产业园等园区建设提速,益佰医药工业园二期工程进展顺利。百灵制药启动一类化学新药&替芬泰&临床研究,这是我省首个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抗乙肝新药。同时,我省把中药材种植与扶贫紧密结合,中药、民族药产业&第一车间&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贵州日报)
隐私保护 公司本声明阐述了我们对隐私权保护的政策。
& 2011 GUIZHOU CHANTOU . 保留所有权利。
贵州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