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元<购进金额<10000税前 扣税后金额元是什么意思?

&&问题详情
房地产说的买房子交是什么意思?
是不是买一套房子提前交5000元,等正式签署合同时按10000万计算?(就等于少花了5000元)一套房子只能交一次?是这样吗?
您的回答过短,请将答案描述得更清楚一些
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20
这个问题问得好,当然不用啦。电话也可以订票啊
为了吸引客户,让你提前给你交上5000元,计算房款的时候按照10000元交款计算,实际房款就是优惠了5000元。当然只能交一次,要是可以交N次的话,开发商就得给钱了
手机动态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邮箱/手机号码!
请输入密码!
Copyright &
Shang Hai Jing Rong Xin Xi Ke Ji You Xian Gong Si
上海旌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 400-850-88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 举报邮箱:[问题点数:20分,结帖人fancycgx3650]
[问题点数:20分,结帖人fancycgx3650]
不显示删除回复
显示所有回复
显示星级回复
显示得分回复
只显示楼主
2010年 总版技术专家分年内排行榜第一2009年 总版技术专家分年内排行榜第一
2011年 总版技术专家分年内排行榜第二
2009年9月 .NET技术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2005年9月 .NET技术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
2009年9月 .NET技术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2005年9月 .NET技术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
2008年10月 .NET技术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
2009年9月 .NET技术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2005年9月 .NET技术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
2009年9月 .NET技术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2005年9月 .NET技术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
本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4801人阅读
编程基础(14)
web技术(30)
在浏览器中有很多字符,都是属于保留字符,例如(&),对SGML,HTML,XML来说是有特殊意义的,如果某些Unicode字符在文档的当前编码方式(如ISO-8859-1)中不能直接表示,那么就可以通过字符值引用,这里也称之为实体编号或者字符实体引用,这里也称之为实体符号两种转义序列来表示这些不能直接编码的字符。
实体编号的组成
和号(&)井号(#)编号(数字)封号(;)
实体符号的组成
和号(&)字符(字母)封号(;)
实体名称(Entity)是区分大小写的
同一个符号,可以用“实体名称”和“实体编号”两种方式引用,“实体名称”的优势在于便于记忆,但不能保证所有的浏览器都能顺利识别它,而“实体编号”则没有这种担忧,但它实在不方便记忆。
HTML 4 DTD标准,定义了252个命名实体。HTML 4规范要求使用标准DTD,并且不允许用户定期其它的命名实体.
在XHTML DTD中,明确声明了253个字符实体(包括5个XML 1.0的预定义实体). 除了’实体这个例外,其它252个字符实体与HTML中的252个字符实体引用一致. 每个XHTML文件实例还可以定义任意数目的字符实体。但是XHTML字符实体的可用性受到该文件的处理方式的影响:
如果该文件由HTML处理器来处理, 那么只有252个 HTML字符实体可用。’或用户定义的实体引用可能不被支持,产生不可预测的效果.如果该文件由XML分析器来处理,只有5个XML预定义的字符实体能安全使用, 虽然定义在内部DTD子集中的其它实体也许可用。如果XML分析器能读外部实体,那么除了5个XML预定义的字符实体能安全使用,只要XML分析器能读取XHTML DTD,其它248个HTML字符实体也可以使用。声明在内部DTD子集中的实体也可以使用.
一般来说,在编辑HTML文档时,浏览器会自动删除空格。不管你按空格键,加入多少空格,一部分浏览器处理文档时,都看成一个空格。比如你在两个字符之间加上了10个空格,HTML会截去9个空格,只保留一个。为了在网页中,使用空格这个特殊字符,我们便可以使用实体字符或者是实体编码来转义成空格
在html文档中表示为: 或者是&
由于’不能在HTML处理器中一致的安全使用,实际上仅有”, &, &, and &4个字符实体可以在所有处理环境下通用。所以,尽量使用实体编号来转义字符避免部分字符无法转义。
我根据Dave从官方的整理做了翻译,
附加关键词:& &  &&&;&#;&编码;&#编号;是什么意思什么编码实体符号实体编码实体字符&转义符
参考知识库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122020次
积分:1617
积分:1617
排名:第18034名
原创:43篇
转载:37篇
评论:18条
(1)(1)(13)(1)(1)(3)(1)(1)(4)(1)(2)(3)(1)(4)(1)(2)(1)(4)(22)(1)(7)(2)(2)(1)无意间浏览到博主的博客,感觉还很不错
我的爱情,我不知道这算不算爱情!我百分百的爱得到的却是二分之一,在爱情的世界里总会有一个人受伤!!
&DIV&&DIV&(本文为应用)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张了,相应地,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需要同步增长。在国家投入增加缓慢的条件下,大学不得不借助于非常规的手段——一个过去看起来有点天方夜谭的设想——向银行贷款。--司洪昌 &BR&大学向银行大幅贷款,建设新校区和大楼。不过五六年,中国大学的版图出现了质的裂变:校园、大楼和学生规模等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银行和高校联手催生了这一朵朵璀璨的花儿,大学校园迅速成为城市中最漂亮的地方。但在这些丽的花儿之下,人们似乎也察觉到了其潜藏于背后的隐忧。 &BR&&BR&高等教育大众化:一个奇迹的诞生 &BR&&BR&1999年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那一年,中国高等教育开始了迅速膨胀,当年扩招了46万人,比1998年增加了42.6%。此后数年,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每年都在以近百万的速度递增,一路飙升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系统。2006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上升至22%,各类高等学校在校生总规模达到2400万人左右。一些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天津,均已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50-70%以上。 &BR&&BR&从精英向大众化阶段的演变,西方一般经历了20-30年的时间,是一个渐进的和缓变迁过程。在中国,只用了5年时间就实现了。这样的飞跃,在高等教育史上注定成为一个奇迹,一个东方奇迹。 &BR&&BR&伴随着这个奇迹的诞生,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张了,相应地,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需要同步增长。在国家投入增加缓慢的条件下,大学不得不借助于非常规的手段——一个过去看起来有点天方夜谭的设想——向银行贷款。 &BR&&BR&于是,这样的一幕出现了:大学向银行大幅贷款,迅速建设新校区和大楼。不过五六年,中国大学的版图出现了质的裂变:校园、大楼和学生规模等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校园成为城市中最漂亮的地方。 &BR&&BR&大学贷款:奇迹下的隐忧 &BR&&BR&仅在过去5年间,众多公立大学热衷起了跑马圈地、建设新校区,一些名牌大学从银行贷款,动辄10-20亿元,数额惊人,甚至远远超过了大型企业的贷款规模。以江苏省为例,在2003年之前,江苏高校的基建费用每年10多亿元,2003年之后,每年的基建费用增加至70-80亿元。而这些钱大部分是靠从银行贷款获得的。 一个向来“只进不出”的“花钱”机构,为何有这等气势和魄力呢?原因不过有三点: &BR&&BR&第一,中央政府具有强大的宏观调控能力,一切的社会机构,特别是公共机构是政府功能的延伸。公立大学与政府之间,缺少明确的治理范围和自主权的边界,政府可对大学进行宏观的调控,甚至也可直接介入大学内部事务。这是中国大学与西方大学重要的不同点。大学在与政府的关系中处于从属地位,是政府主导的教育体制,大学几乎成为政府的一个延伸机构。适逢国家高等教育战略的大调整,扩招便成为发展的一个契机。大学之所以大量贷款,表面看是对政府号召的回应。此外,中国校长的任期制和向上级负责,加重了这一冒险性贷款决策。在这种背景下,大学当局对贷款的风险缺乏清醒的责任意识,有人甚至提出“不贷白不贷”、“大学贷款,政府买单”的说法,反映出大学领导人风险意识的淡漠。 &BR&&BR&第二,商业银行资本的逐利本性,使得他们与大学当局一拍即合。银行认为大学新校区建设是一个可大量放贷的项目,大学是一个信誉良好的客户。对于银行来讲,高校是一个国家财政支持的公立机构,几乎没有破产的风险,所以银行认为向大学提供贷款风险小,是增加收入的稳定渠道。银行在市场面前寻求一切的发展机会,向大学提供贷款是一种划算的选择。正因如此,许多商业银行十分青睐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甚至积极上门服务,向大学推销贷款。 &BR&&BR&第三,某些政策成了催化剂。近些年来,教育部积极推行本科高校评估,对高校的校园、生均建筑面积等提出了严格的标准。为了通过评估,许多高校不得不贷款建设新校区;地方政府为了推动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大力提供地皮等优惠条件支持大学进行新校区建设。这也是地方政府的一个主要政绩指标。从中央到地方达成了大学校园建设的共识。 &BR&&BR&于是,2000年之后,全国掀起了一轮贷款建设新校区的风潮。 &BR&&BR&东部沿海省市的大学一出手便是大手笔:南京中医药大学向银行贷款达7亿元(全部贷款计划10亿元以上),南京财经大学贷款达8亿元左右,南京邮电大学贷款7亿余元。南京邮电大学仙林校区占地2026亩,计划总投资约11.27亿元;南京工程学院江宁新校区总面积2250亩,预计总投入11亿元。 &BR&&BR&2005年江苏省审计厅专项审计发现,江苏20所省属高校普遍负债运营,银行贷款至少占总资产的30%,部分学校甚至超过了60%。这些高校面临着高风险,随时可能引发财务危机。 &BR&&BR&与此同时,地方纷纷“圈地”建设大学城。目前,全国共有55座大学城,投资数额惊人。而大学城基本上是靠大量贷款催生出来的,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不妨见识一下见诸报端的少数几例: &BR&&BR&●广州大学城主要靠贷款投入300亿元,平摊到第一批进驻大学城的高校,大约每校20多亿元。大学城全部建好,还需要200亿元。广州大学城的容纳量是20万名学生,平均每一学生收5000元/年,所有的学费拿来还利息还不够。 &BR&&BR&●南京仙林大学城,宣布投入50亿元,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许多大学的校园面积在5000亩以上。 &BR&&BR&●东方大学城违规占地建高尔夫球场,圈地11000亩,债务总额达22亿元,大量建筑闲置。 &BR&&BR&…… &BR&&BR&据国家审计署2005年的一次审计报告称,在4个城市9个大学园区,计划投资总额539.60亿元,其中银行贷款占32.65%。但截至2003年底,实际取得银行贷款152.76亿元,占已筹集到建设资金的59.42%。其中有些大学的银行贷款占已筹集到建设资金的90%以上。 &BR&&BR&据保守估计,几年累计下来,全国高校贷款已超2000亿元。其中,天津高校的贷款达到50多亿元,河北高校70多亿元,山东高校130亿元,陕西高校贷款90多亿元……据说,全国最大的两所高校,贷款总额分别达55亿元、40多亿元,每年的利息分别达3.13亿元、2.18亿元。若平均一名学生的学费按5000元/年计算,每年的贷款利息分别相当于6万名、4万名学生的学费。 &BR&&BR&若按照5.7%的贷款利率计算,全国高校贷款每年需要还息近11亿元。今后2-3年,高校将进入还本付息阶段,如何在高额的利息之余偿还本金,这对每一所大幅贷款的高校来说,都是一个空前的挑战。 &BR&&BR&阴影里的影子有多长 &BR&&BR&对于某些高校来说,短期内还本付息基本上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BR&&BR&一般来讲,银行向高校提供的贷款是信用贷款和学费抵押贷款。国家规定,公立机构如大学的校产、土地不能用作贷款抵押,因此,银行主要采用信用和收费权质押的方式对高校进行放贷。一旦高校出现问题,信用发生危机,对于银行来说意味着风险。但银行一般认为,公立高校是属于政府和国家的资产,一般不会发生严重的信用危机,即使万一出现问题,政府也可能施以援手,予以救助,形成所谓的“高校贷款,政府买单”的局面。这也是支撑大学、银行决策者进行冒险合作的基础。 &BR&&BR&目前收费质押方式,对于高校来说无疑意味着一条缠着颈项的绳索,随时被银行卡着脖子。一旦付息出现困难,将面临着财务被银行冻结的危险,出现运转危机。一般来讲,目前的高校贷款很多属于短期贷款,银行在高校还息的基础上才进一步放贷,采取了滚动贷款的策略,以降低贷款的风险度。这种质押的方式,使得高校的校长如坐针毡,面临着还本付息的焦虑。 &BR&&BR&为了还息和节省经费开支,各大学奇招迭出。 &BR&&BR&一些高校不装空调,以节省电费,即使在图书馆等人流最密集的区域也是如此,如在有火炉之称的西安的许多高校,在最热的7月份,学生也只好在没有空调的图书馆中苦读。 &BR&&BR&一些学校则延长学生的寒假时间,采取提前放假、延后开学的方式,以节省暖气费、水电费等。据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的消息称,学校为了降低后勤成本,提前结束了供暖。校方的水暖管理中心某负责人讲,“我们学校地处偏北方,按照国家、威海市的规定供暖天数为120天,但我们往常都多烧一个月,烧150天。今年由于暖价上涨、资金短缺,我们只烧了125天,加上试暖的天数近130天,正好那几天比较暖和就停了。但是,我们已经超过了国家的标准。”该校后勤张处长说,“今年寒假由于暖价上涨,很多学校都增长了放假时间,当然也包括我们学校。 &BR&&BR&在山东其他高校,这一现象也很普遍。2006年,山东师大、山东轻工业学院、山东交通学院等高校,为了降低取暖的费用,寒假时间普遍延长了1-2周。各高校放假时间普遍在1月20日前后,山师、山东交通学院等高校开学普遍延长到2月27日,比往年多了一周;山东轻工业学院则干脆放假到3月6日,整整放6周的假! &BR&&BR&提前放假现象,如传染病一样,迅速蔓延到了全国,一些重点大学也纷纷加入其中。 &BR&&BR&现在,一般全国高校的寒假延长到了40天左右。有些学校则在放假前,将学生集中到一个校区,这样一天就可以节省10多万元,一个月300-500万元,等于省下了一个月的银行利息。有些高校甚至延长暑假时间,节省开支。 &BR&&BR&资金紧张已经制约了高校进一步发展的潜力,降低了高等教育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一个贷款8亿元的高校,一年的利息将近5000万元,这相当于每年10000多名学生的学费收入,若这所高校位于西部地区,就相当于12.5万名甚至更多的学生的学费。对于高校来说,这种压力可想而知了。 &BR&&BR&目前,全国高校已进入了一个“精打细算”过日子的时代。作为当家人的校长,普遍被日益短缺的资金压迫所困扰。历史上衣食无忧的大学校长,第一次面对债主盈门的现实,面临时时有可能断裂的资金链风险。许多校长反映,高校已进入了金融风险期。 &BR&&BR&还本付息的暗淡前景 &BR&&BR&一些大学校长反映,“太阳出山到落下,就需要付息十几万元,每天如此。”大学校长们的忧虑,正是现实困境的反映。从目前的高校收入来看,丝毫看不出偿还本金的曙光。大学还本付息的前景非常暗淡。 &BR&&BR&目前,大学两大收入渠道是财政性拨款和学费。这两条途径都难以看到迅猛增长的希望,这决定了高校短期内无法还本付息,也预示着高校面临着棘手的难题。 &BR&&BR&研究发现,近10年间,中国高等教育经费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和学费收入,两者分别占到55%和25%左右,经费来源呈二元格局。1993年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占高校经费总投入90%,2002下降到50%左右,而同期学费收入占总投入的比例则从6%提高到近26%,成为财政性资金之外最重要的经费来源。 &BR&&BR&总体来看,国家财政性投入在逐年下降。而且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膨胀,国家财政性经费的增长赶不上学生规模的增长,使得生均财政性拨款日益下降,从过去1999年以前的7000元下降到目前不足5000元。 &BR&&BR&学费收入是否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限? &BR&&BR&目前,中国的学费占人均国民收入的比例非常之高,已达50%以上。而根据世界银行对全世界33个主要国家的统计,个人交纳的学费占公立高校经费的比例平均是13-15%,有20个国家为10%左右,有10个国家为20%左右,比例最高的韩国也仅是40%。 &BR&&BR&目前,城镇大学生每年的学费负担是其年收入的全部,农村大学生每年的学费负担是其年收入的2-3倍。 &BR&&BR&高校学费负担似乎已达到了中国家庭可以承受的最高峰值,其最明显的标志是产生出了一个庞大的贫困生群体。近7年来,贫困大学生的人数和比例呈迅速增长趋势,目前高校贫困生总数已高达320万人,其中连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的特困大学生是100多万人。全国高校贫困生的平均比例高达25%,其中,清华大学贫困生比例为23%,北京大学为30%,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均为35%,甚至一些高校如青海师大达40%,北京林业大学年度贫困生比例高达48.7%。公共政策也为提高学费设置了红线。近年来,高校学费成为社会争议的热点,受到普遍的关注。而本届政府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指引下,社会政策也将更加关注社会公正和谐的价值。这给高校学费的上升设置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门槛。 &BR&&BR&在学费不变的情况下,招生规模的扩大就成为增加学费收入的必要途径。高校的招生规模是否会继续持续下去呢?是否还会出现年那样的扩张黄金期呢?答案是否定的。高等教育的规模,目前处于一个稳定的、和缓的小幅增长时期,招生增幅一般稳定在5%以下。2006年6月,国务院提出要适当控制和稳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高等教育规模将基本稳定,不会再迅速增长。近两年来,一些重点大学甚至开始缩减本科招生。 根据教育部的测算,到2008年,高考适龄(18-22岁)人数将达到最高峰,此后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将会出现下降趋势。也就是说,2008年以后,居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将逐步下降。随着人口谷底的到来,生源将出现下降趋势,招生规模几乎失去了大幅上升的可能性空间。 &BR&&BR&这样,学费上涨和招生规模增长的可能性空间已注定非常狭小,大学学费收入增长的空间更加微乎其微。 &BR&&BR&在国家财政性投入增长缓慢情况下,在学费收入难以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大学还款付息的前景现在看来似乎非常黯淡。 &/DIV&&/DIV&
&(本文为引用)很早就想写这些东西了,只是一直拖着。马上就要读完我大学的四年了,回头看看真是不堪回首。写这些东西不为别的就是想让后来的人选择自己人生的时候可以有个参考。不像我当时一样盲目。 & 高考热,考研热愈演愈烈,而现在高校毕业生找工作难也是愈演愈烈。不知道有多少人考虑过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或许正如我身边的人所说的,想了也是白想。我觉得这个问题得从毛主席当年得一句话说起,毛主席说:“人多力量大”于是国家鼓励生育,没过几年人确实多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这是国家在政策上的重大失误)。现在国家养活不了这么多的人,而如此的人过早进入社会那将给社会带来什么?毫无疑问那就是社会的不稳定。怎么办?于是国家相处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扩招!!一来,是一部分人进入高校,拖延至少4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可以让生产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二来,解决缓解了过多低素质人进入社会所造成的不稳定,缓解社会矛盾。三,让更多的孩子进入大学,家长高兴,孩子高兴,其实国家更高兴。家长觉得是光耀门楣,孩子如愿以偿。国家把钱装进兜里!而这些钱又可以极大的崔进社会的发展,虽然这些钱都是我们可怜的父母的血汉钱,甚至是借来的。有的是一辈子辛辛苦苦的积蓄。可是为了孩子读书——值!大家都开心何乐不为?但是就现在来看真的值吗?四:学生进了学校,学校就得扩建,扩建就得钱,哪里来?贷款。前段时间听说某大学每年的收入不够偿还国家的利息(参考文章:),最终这些钱去哪里了?我想这个很清楚,国家!可以看出国家的实行的政策果然是个万全之策,即拿走了百姓钱,百姓还帮她叫好。& 回过头来看看,真的有那么好的事吗?众所周知,大学生就业难。看来国家拿走了钱并没有帮忙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在我看来现在的大学生就是花了个大价钱买了一张高等教育的文凭。有什么用?我的大学四年读完了,我是觉得除了一张一点说服力都没有的毕业证,什么学士学位。我是什么都没有得到。从进入大学,学校收走了各种费用之后,你就自由了。喜欢待哪你就待哪,没人管你。如果你没有交钱,那你可就是大红人了,辅导员,班主任每天找你谈话,当然主题无非就是“什么时候交钱”。& 再说说高校所公布的就业率吧,我们学校不怎么样,我们专业在我们学校更不怎么样。可是我们的就业率年年据高不下。知道去年年底我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过年回家前,学校给你劳动合同,就业协议书。收假来了之后,每人把你们的这些东西签了,否则没有毕业证或者交300块钱说是办什么东西我也没有听懂。同学们一阵哗然,:“找不到怎么办?”,老师说:“就是走走形式,回家让家长找个熟人盖个章就行了,实在不行私下写个协议就说本合同无效,不就结了!大家理解一下,现在各个学校都这么搞咱们不这么搞也没办法呀!”我没有办法,只有搞一个假合同,否则我就的交300块钱。有人说这么混蛋钱不要交,看他能怎么样?人家不怎么样随便找个理由,你就拿不到毕业证了。或者不能按时拿到毕业证。& 我不知道我们是在骗学校,还是在骗父母,还是在骗还在奋斗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们。还是学校在骗我们,还是学校在骗大家。或许有一个更大的阴谋在后面,总之最无辜的就是我们的父母。在此我向我们的爸爸,妈妈说声对不起。虽然很无力,但是我们也没有办法!但愿有能力解决这一切的人可以勇敢得站出来,说句公道话。我觉得他有这个义务,不要一味得想方设法得赚钱,我是爱她的,但她不能伤我们的心。我的心很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0000税前 扣税后金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