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全球股市股指的繁荣是股指还是其他

股市的“繁荣”会很快结束吗?_金融行业情报-爱微帮
&& &&& 股市的“繁荣”会很快结束吗?
2015年至今,包括中国、巴西和土耳其等股指的MSCI新兴市场指数已经上涨逾10%!这一成绩超越了今年道琼斯指数、标普500指数、甚至是纳斯达克的表现。来源 | 搜狐博客作者 | 孙立坚2015年至今,包括中国、巴西和土耳其等股指的MSCI新兴市场指数已经上涨逾10%!这一成绩超越了今年道琼斯指数、标普500指数、甚至是纳斯达克的表现。而且该势头一点也不比正在日益飙升的欧日股市逊色多少。都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但无论是新兴市场还是发达国家,近来不断公布的各类经济指标,总体上依然都还是那么疲软,却出现了相同的“股市繁荣”与“经济基本面疲软”背离的“怪像”!虽然目前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弹给了市场一点希望——它可能意味着全球投资需求再起,这对依赖资源出口的新兴市场国家无疑又起到了一个较强的支撑作用,而且它也有利于美国经济摆脱通缩的困扰,从而再次可能以服务业的复苏为契机向世界提供强大的消费市场。但事实上全球的消费和投资意愿依然低迷,大多数企业的业绩和行业的景气指数继续低于市场的预期。那么,是什么原因带来了这轮股市的繁荣?这种繁荣又会持续多久?看来似乎非常清晰和简单的问题,今天回答起来却异常困难。从今天根据“脱钩现象”形成的“唱空”股市的观点来看,股价偏离经济基本面越久,程度越大,资产泡沫积聚的风险就会越大(虽然泡沫很难度量)。因为消费者在股市不断上扬的驱动下,会更加偏好今天的理财(也就是偏好未来的消费)而抑制当前的消费,与此相对应的是,企业扩大今天的投资规模来满足消费者当前的商品和服务的意愿,也就随之会变得越来越减少,而实业资本进入到资本市场对冲商业利润减少的动机也会越来越强烈,尤其是冒险行为(做自己不擅长的高收益业务)更加会大幅增加。由此造成的产业空心化,总有一天,例如一个无关紧要的消息或政策等,就可能造成市场的恐慌,从而会促成资产泡沫的最终破裂。与之相对应的是,基于今天“创新层出不穷”和政府积极救市的视角而形成的“唱多”股市的一方则认为:经济低迷时期,企业或个人从银行信贷渠道获取“安全要求很高”的资金会很困难(此时监管变得强化的事实让企业的抵押价值打了折扣),所以,各国政府都会对股市特别“照顾”,提供能改变市场预期的利好素材(比如,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提出振兴未来产业发展的计划以及管制放松等),以降低直接融资的财务成本,提升消费者的财富性收入,从而弥补单靠银行“间接融资”所造成的需求不足的缺陷;事实上,对有成长性的新企业而言,他们也需要的是低成本的同甘苦共患难的风险资金,而不是条件苛刻的信贷资金。于是,上述这种政府持续“托市”的预期和企业未来会脱胎换骨的变化的判断,让市场领头羊率先大胆入市拉升股价,从而带来了大众资金不断汇集入市、推动股价日益飙新的效果!正是这种二级市场“预期自我实现”的繁荣效果,又推动了一级市场的蓬勃发展。一句话,政府“宏观”(货币政策、产业振兴计划等)和企业“微观”(创新热潮)两者结合的双重效果,恰恰是今天大多数投资者信心的支柱!甚至“技术判断”的股价顶部点位也会渐渐变得模糊起来!尽管市场中有一批跟随“信心饱满的”投资者而走的机会主义者存在,但是“领头羊阵营”撑着市场大局,所以,这批“搭便车”的群体虽然进进出出,忙得不亦乐乎(而股市也随之起起落落),但终究他们也被高企不落的股价黏着于今天的“牛市”之中。不管真实的情况是“多头”的逻辑对,还是“空头”的观点对,我认为,在当前“基本面材料”和“股市一路上扬”的背离格局下,消息和事件的“力量”要超过任何多空双方的“逻辑性”!因为股价的上扬才是财富形成出发点,如何汇集资金的“技术”才是迈出盈利第一步的关键! 从这个意义上讲,消息和事件是多空双方唯一达成共识、凝聚力量的关键元素!因此,在“脱钩局面”依然存在的环境下,由于汇集市场的力量无法从上市公司的业绩好坏来判断,故任何政府利空市场的举措(事实上多半的政府都是站在“多头”一方,而只是想推动一项制度改革而已)都会被“领头羊”放大其效果(融资融券等创新工具更是让他们如虎添翼),从而造成打压股市的严重后果! 所以,美联储对QE3的退出如此小心翼翼,也是出于上述的这种考量。总之,全球股市震荡格局还会持续,宽松货币政策等救市“组合拳”还会不断推出(否则政府担心前期救市的代价会付诸东流),由此带来的股价估值“虚增”效应,会继续推动股市向上前行。但是,若(货币)政策取向开始掉头,尤其是在“新的基本面”还没有能力确认完全夯实的情况下贸然去这样做,股市随之急速掉头向下的“危机”就会一触即发。因此,作为政策建议,除了货币政策宽松之外(本不应该在“通胀预期”还没有向下扭转的情况下贸然放松货币,这会使得融资成本不降反升的后果!),其他提振经济基本面的有效措施,政府也需加快推进(比如,放松管制,加大对外开放力度,非对称性的减税新政,强化有效监管等),以增强市场主力不可动摇的信心;只有这样,渐渐出现的“基本面改善”的真实绩效才能为“非常态”的救市政策的退出腾出空间。否则,退出的越晚,未来牛市的发展时间就会越短,股市大幅调整的时点就会越早出现。因为前期股市亢奋的表现已经消化和透支了迟到而来的基本面改善的数据。这也是投资者在未来面对基本面改善的状态时可能容易过度乐观的原因,从而使得自己在面对可能马上就会出现的股价大调整的状态时麻痹大意,最终再次无法摆脱上回6000点被套住的苦果!(孙立坚: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金融行业资讯交流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股市繁荣能忍受多大泡沫_股市评论_新浪财经_新浪网
股市繁荣能忍受多大泡沫
&&& 万亿股市规模?
  胡汝银:近两年中国资本市场的进步是非常迅速和巨大的,至少有六大进步:一是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二是3部重要法律的修改;三是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衍生品的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四是去年的IPO重启,今年中国IPO融资在全球已进入前三名;五是投资机构化的加速,其持有流通股份市值已超过40%;六是出现了市场化监管基调。
  另一方面,中国资本市场仍然非常落后,现代金融市场、现代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两大基本要素经济自由、法制持续这两点我们目前仍然没有实现,这个转型仍然没有完成。
  李连仲:我国经济形势发展很好,但资本市场发展与之不相适应,表现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结构、直接融资中与债券的结构,以及间接融资方面中小企业和农民贷款比重失衡。再一个就是保险,保险资金总额占GDP比重是2.7%,而发达国家为10%,其中美国为13%。
  王建:预计到2020年,我国工业利润将达到16万亿。在发达国家,比如欧美、日本,他们股市吸纳企业利润的比例都在70%以上。我们将来也会朝着这方面靠近。如果2020年我国企业利润进入股市的比例能从现在的12%上升到70%,股市大约能够吸纳的利润是11.5万亿,11.5万亿乘以45倍的市盈率,就是520万亿的规模。并且如果202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从7.5降到5,届时中国就应该是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
  中国股市泡沫大不大?
  吉姆?罗杰斯 (量子基金创始人):除非中国股市有泡沫,否则我不会出清我的股票。目前在中国我还没有售出任何股票。
  不过,我觉得目前中国股市的泡沫正在孕育之中,但这只是一个潜在的泡沫。一个股票市场如果出现如此急速的增长,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中国政府已经了解到潜在泡沫存在的问题,希望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避免中国股市真正泡沫化的出现。相信有些措施可以让股市降温,这样股市可能会再继续健康地往上走。
  乔纳森?安德森 (瑞银集团董事总经理兼亚太区首席经济师):关于泡沫,对于经济理论来说有两个经典的定义:第一个是非常简单的原则,那就是人们在买是因为其他人也会买;第二个定义是指,如果市场上价格已经很贵了,你朝这个方向推的时候,就会从另外一个角度对于市场有一个更正。中国是属于第一种定义的泡沫。
  叶翔 (汇信资本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有人提出一种观点说,我们把这个泡沫吹大以后,再通过资本市场到境外收购比较优良的资产,包括美国的证券业和金融业资产补充我们的软肋,这样泡沫就不再是泡沫,最后变成一个比较实的东西。我认为,现在国内股市总市值是27万亿,可以把市场总体指标算一算,总利润是多少,我们需要注入多少资产才可以夯实、提高资产的质量,把估值水平提高。如果注入的资产量根本不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实现的话,这个途径在个体可以实现,总体上就不能实现。
  动态市盈率仍在合理水平
  王建:股市的规模是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企业的利润,一个是市盈率。那么市盈率达到多少才是合理的?这在国内外都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意见。要考虑经济增长速度对市盈率的影响。从长期看,标普500的市盈率平均值大约为15倍,如果能够保持3倍于美国的增长速度,我们就可以把A股长期的市盈率水平定为45倍。
  赵建兴 (招商证券高级策略研究员):在6000点左右整个A股市场的静态市盈率达到70倍左右,但是动态的估值处于一个相对合理的状态。2007年、2008年按照利润增速估计,大概不过40倍和25倍左右。
  方星海:我国股市什么样的市盈率可能比较合理?假设每年增长10%,无风险利率5%,风险溢价投资股市也算是5%,再加上一些利率付出率,按照这些参数计算结果是92倍。要消除负利率需要一段时间,这对股价也会带来影响。假设无风险利率是8%,其他参数都不变,算出来的PE只有34倍。因此利率的升降对合理PE的影响非常大。如果我们确确实实要维持这些资产价格的平衡,利率的上升恐怕也是一个不得不做的事。
  股指期货不会导致市场下跌
  刘核桑菏导噬舷衷诰用翊婵钜簿17万亿,证券市场流通市值9万亿,全国老百姓30%的金融资产是股票资产,而美国这一比例也不过是40%。有专家认为,现在市场是供不应求,我不认同这个观点。实际上供求关系正在迅速发生变化,供求关系或许在不远的将来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当市场内在的供求关系已开始发生微妙变化的时候,我们在政策上又采取一些增加供给的办法,最后将导致这个市场在巨压之后倒塌。
  迈克尔?布坎南:GDP的变动对企业利润水平产生多大影响?明年亚洲地区的GDG增速如果放缓一个百分点,这对企业的盈利水平有超过10%的影响,将会对金融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
  吉姆?罗杰斯:对于中国市场的投资机会,我看好大宗商品,如果不投资大宗商品,那么可以投资于与大宗商品相关的股票。我还非常看好中国的旅游业、航空、农业、电力、基础设施等行业。这些行业不会受到美国经济放缓的影响。我们还可以找到一些与国防产业相关的股票,这些公司肯定是很大的受益者。历史经验表明,即使是经济状况发生了变化,股市出现低迷,我们还是可以发现部分公司的股价还是朝上走。
  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的作用通常是正向的。股指期货并不坏,它能够给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机遇和避险工具。有了股指期货,投资者在牛市和熊市都能赚钱。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
不支持Flash
股市评论栏目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其他文章
不支持Flash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数据加载中...
数据加载中...
浏览过该文章的人还浏览过
数据加载中...
数据加载中...
数据加载中...
&&& 据说是股改开始后召开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会议,没有传出什么令人兴奋的好消息,却带来了与所有投资者愿望完全相反的决定,现在的股改速度太慢了,股改应该提速,这是各级政府和管理层的工作重点,全然不顾现在股市运行的悲惨现状,闻次噩耗股市随即以暴跌回应。在股市现在苟延残喘的关头,国家漠视这一现实,不是对股改中的一些政策进行纠偏,修正,而是不管不顾的一味加速,是基于对现在股市的一种怎样的认识和判断呢?,评判股市是否平稳正常运行发展的标准什么,股改成功与否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我们的决策层、管理层在改革之初是否对此有一设定,难道仅仅就是有多少家公司实行了股改吗?说到标准,现在是很时髦的一个名次词,好像现在标准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经济领域,各种标准层出不穷,不是说得标准者得天下吗,因为标准掌握在洋人手中,我们的企业当了很多冤打头,我国为了争取在标准方面得话语权,可说是煞费苦心,数字电视,3G 等等方面的政策迟迟不能决定,甚至要错过最佳时间了,就是因为在等我们的标准成熟。而我们的股市和股改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呢,难道真的就如那些所谓的经济学家和和那些官僚们的信口胡说吗,说什么股市不能以股指为标准,管理层不能为指数负责,言下之意就是股改归股改,管理归管理,指数涨跌完全是市场原因造成的。那他们要为什么负责呢,难道就为自己的官位和地位负责,难道对自己错误决策的后果,说几句轻描淡写和无关疼痒的官话,就可以粉饰太平吗?在改革开放之初,我们提出了四个现代化这一理想,当外国友人问我们的总设计师四个现代化的标准是什么时,邓小平说就是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人均800美元,着就是我国改革之初的标准。反观我们现在的股市改革,我们有一明确的标准吗?,看看我们现在的改革进程,从试点开始就没有一个整体规划,试点开始后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试点总结报告拿出来示人,没有明确一个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现在只是一味的推进进程,加快速度,就为了能及早甩掉包袱,进行IPO及在融资,全然不顾股市的现状,颇有壮士断腕的悲壮,忘了改革的初衷是解决股市现有的问题及矛盾,使股市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想想如果股市假如股市因为冒进而崩盘,真如某些经济学家所叫嚷的推倒重来,推倒可以,我们还能重来吗?,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推倒后丧失的是所有投资人的信心,而且这部分人是国民中认识到资本市场的大部分人,他们如果远离了股市,还会有谁进来,不要说靠政府资金,国有资金托起来,股市的投资主体还是普通投资人,所谓的机构也只不过是普通投资人的代言罢了,基金就是一明证。现在急于完成股改,无非就是为了能及早发新股,及早恢复再融资,可是用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考虑考虑,十几年积累下的沉疴,能一招治愈吗,这不是想当然吗?,想想现在的流通股是十几年的时间发出来的,而非流通股是他的将近两倍,我们可能用一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完成吗?。现在的股改把流通时间推后,本身就有一种欺骗性,是把矛盾隐蔽的一种作法,是不是会又造成一种历史问题,会不会造成2007年以后的股市萧条呢,现在估计谁也不能回答。所以,我们应该改变现在的股改政策,要求股改公司从改革之初就应有一部分股票进入市场来检验股改的成果,这样才有真实性。要说再融资,要到其股票减持到一定比例或股价到达其承诺价格后进行。重启新股发行,要制定一个股改标准,就是要以指数为标准,达到多少后我们就发新股,低于则停发。 这样才能稳定市场,检验市场。不要听某些经济学家所谓的估值论调,实际上现在市场中许多股票的价格已远远不能反应价值,不是太高而是太低了,要不洋人要增仓,要迫不及待的要求增加QFII额度,进入市场,他们决不是来帮助我们的,是来捞一把就走的,可以说是另一种侵略。别的行业我不懂,就拿电力行业来说,以漳泽电力为例,其股价4.3元左右,总股本84825万股,总市值36.5亿元左右,而考虑其股改10送3的方案实施后股价的自然除权,按降20%算,总市值只剩不到30亿元,其装机容量达到200万Kw,而现在建设一个相当容量的电厂需要多少钱呢,按每Kw造价4000元计算(这个价格不算高)则需要 80亿元左右,即使漳泽电力的机组折旧60%,漳泽电力也值48亿元左右,可以说现在的股价是远低于其价值的,这还不算建设周期的时间成本。现在股市中这样的公司可说遍地都是,能不叫洋人眼红吗?如果现在加快股改进度,使股价进一步降低,而且让外资买走,实在是大大的不合算,这才是国有资产的真正流失,还不如流到我们的人民当中。我们的党和政府历来是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在股市中股民就是股市的人民,是股市的基石,现在的管理层的政策制定应充分考虑股民的利益,不要停留在喊口号上。对我国现在的股市应该有一清醒和足够的认识,应该坚定的把股指作为股市是否繁荣的标准,只有股指涨上去了,我们发新股才会发出去,国有资产才会有一个好价格,才会保值增值,贸然出售只会造成真正的国有资产流失。我们的决策层不应再被某些所谓的经济学家和一些官僚的言论所蒙蔽,应该多听听人民的呼声,在这个时候应该果断推出利于股改和股市发展的政策,使我们的股市尽早恢复它应有的地位和功能。
更多股市内幕、实战交流、个股互动请进入中金在线部落&&最火爆的投资交流移动社区,扫描左侧二维码进入体验!详情点击:
是否确认删除这篇文章?
是否确认将这个粉丝放进黑名单?
是否确认这条留言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这条信息?
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扫描应用拍下上方二维码,可以在手机博客继续浏览文本,也可以分享给你的联系人。
以下资料仅供联系使用,请放心填写。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我要给赤霄送鲜花
您将赠送(朵)鲜花给:赤霄
(1鲜花 = 0.1人民币)
附言:(不超过100字)
可用金币:
可用人民币元
您还需要支付0元人民币分享本文到:
在微信上关注24楼影院
movie24luo
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的获批,为股指期货的出炉扫清了法律上的障碍,股指期货呼之欲出。备受瞩目的股指期货究竟将为本轮大牛市再注强心剂,还是会使股市出现大震荡?  经过长时间的等待,股指期货终于获得了“准生证”。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了《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条例将在4月15日正式施行。这一条例的公布,意味着推出股指期货的制度性障碍已经清除。从各方面情况来看,按照“准备好了就上市”的基调,股指期货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股指期货是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1982年诞生于美国的堪萨斯期货交易所?穴KCBT?雪,此后在世界各国快速发展。一些新兴的证券市场把股指期货作为发展衍生金融工具的突破口,即先发展股指期货,再发展其他衍生工具,如股票期权、股指期权、货币期货、货币期权、利率期货、利率期权等。&&& 与我国临近的一些国家以及我国香港都推出了一系列的股指期货。1986年5月6日,香港期货交易所推出的恒生指数期货,是目前香港金融市场上最受投资者欢迎的交易品种之一,其日交易量约占整个期货交易规模的80%-90%,成为一种“旗舰”产品。马来西亚1995年11月推出吉隆坡指数期货合约,韩国1996年6月开设了KOPS1200股指期货,台湾地区于1998年7月推出了台湾综证指数期货,新加坡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于1986年推出了日经225?穴Ni kkei225?雪股指期货,等等。&&& 在国际上股指期货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加速推出我国的股指期货已经势在必行。 &&&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以及中国股市重现繁荣,已经使诸多海外交易所纷纷盯上了中国的股指期货。&&& 美国、新加坡和香港的交易所早就十分重视中国股指期货, 2006年9月5日,新加坡交易所更是抢先推出了新华富时A50中国股指期货。其用意无非都是充分利用中国概念的衍生产品来活跃交易所交易,提升市场竞争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中国再不推出自己的股指期货产品,那么就可能“坐失良机”,眼睁睁看着海外交易所利用中国的指数资源赚钱。国内的交易所在未来的竞争中也将处于十分不利的被动局面。&& & 股指期货为何迟迟未出炉&&& 中国股指期货之所以严重滞后,至少有两大方面的主要原因。&&& 一是证券交易所和期货交易所之间的竞争,延误了股指期货的出炉。之前对究竟股指期货该在证券交易所率先推出,还是在期货交易所率先推出一直争执不下,最后若不是WTO承诺的对外开放的压力和新华富时A50中国股指期货等外力的刺激,估计金交所到现在都难以挂牌。&&& 二是监管层一直对如何有效监管诸如股指期货这样的金融衍生品心存疑虑。历史上,我国的股指期货“出师未捷身先死”,1993年3月,海南证券交易中心推出了深圳股票指数期货,但到当年9月,由于出现大户联手交易,打压股价指数的行为,被迫全部平仓停止交易。其后,又因为万国证券等机构的违规操纵,发生了“327国债风波”而告终。“327国债风波”的出现,最终放慢了中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速度。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有一些市场人士担心,股指期货上市将成为现货市场做空的动因;甚至有人认为,股指期货推出后将导致中国股市出现大幅震荡和下跌。&&& 一些人还认为,中国目前的资本市场仍然是处于半管制状态,在价格机制长期失灵后,金融衍生工具会沦为炒作、投机的帮凶。&&& 对有效监管的疑虑,正是阻碍股指期货出炉的重要原因之一。股指期货能否充当股市强心剂&&& 上述的两个原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股指期货的推出,但是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要求推出股指期货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这次《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公布,金融期货合约、期权合约等交易活动首次被写入期货“母法”,最终扫清了股指期货出炉的障碍。目前各界关注的重点已经不是股指期货会否出炉,而是转向股指期货究竟会给资本市场带来何种影响了。&&& 如上所言,市场目前普遍的担心是股指期货上市将成为现货市场做空的动因,股指期货推出将导致中国股市的大幅下跌,市场究竟会发生何种变化,不妨来看看其他国家其他市场的情况。&&& 从历史上看,海外股市股指期货推出前后市场受到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持续上涨型,以美国、英国、德国和我国香港比较典型。例如美国以标准普尔500为标的的股指期货在1982年4月21日上市,但是标准普尔500指数在随后保持了近18年左右的持续上涨,一直延续到2000年,从最初的100多点上涨到1500多点。我国的香港地区在1986年5月6日推出香港恒生股指期货,恒生指数也从当初的不到2000点一路走高,在1997年左右接近16000点。&&& 第二种类型是先涨后跌型,典型代表是日本。日本在1988年9月3日推出以日经225指数为标的的股指期货,随后日经225指数加速上涨,从27000点附近快速上涨,1990年时最高接近40000点,但自此开始大幅回落,跌势一直延续到2004年,经过14年的下跌后,一度回到10000点以内。&&& 第三种是快速下跌型,典型代表是韩国。1996年5月3日,韩国证交所正式开始KOSPI200指数期货交易。KOSPI指数从推出之初的900点附近快速下跌,到1998年下半年一度跌到300点附近。&&& 总之,尽管股指期货推出以后,其标的指数在随后出现了多种情况不同的走势,但从长期来看,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于现货指数的趋势并没有起到改变的作用,只是助涨助跌而已。&&& 例如以美国、英国等股指期货推出后指数持续了10多年的上涨行情来看,在股指期货推出前市场就呈现一种稳步上涨的趋势,股指期货的推出只是这一漫长上涨趋势中的小插曲而已,市场原来的上升趋势并未发生丝毫变化。而对于以日本、韩国为主的市场来说,股指期货推出时要么股指已经经过大幅的上涨要么已经明显见顶回落,例如韩国股指在股指期货推出前刚刚从历史高点开始逐步回落。因此股指期货的出台最终加速了见顶或者是回落。&&& 总结起来,从历史情况看,在股指期货推出前如果市场经过了大幅的上涨,则后期容易暴跌;反之若推出前市场走势平稳且上升趋势明显,则后期延续这一趋势的可能性较大。境外市场在股指期货推出前相关股指上涨,但在推出之后短期基本处于下跌状态。境外市场推出股指期货最长已经有25年的历史,从股指期货的运行情况来看,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前,相关股指基本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但在推出之后的短期时间里面(一般是3~6个月),大部分现货股指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下跌。&&& 在我国国内,在市场消化了全流通因素后,推动指数上涨的因素主要是人民币升值和市场流动性过剩。但是,就目前阶段来说,随着股指的加速拉升,市场本身的调整压力也在加大,因此,在证券市场本身有调整要求的情况下,股指期货推出后,即使股市出现调整,也并不与其构成必然的逻辑联系。&&& 股指期货推出之初,现货市场涨或跌,主要受届时的估值水平决定。股指期货推出时,如果市场估值合理抑或低估,则股指期货推出对股市并无实质性影响。如果股市被高估,届时股市很可能下跌,虽然这本身并不能归因于股指期货。但鉴于市场各方对股指期货还处于接触与认识初期,很可能引起市场对股指期货功能的错误定位,这对作为新生事物的股指期货的发展将是开局不利的。从这种意义上说,股指期货推出时机的选择是很重要的。&&& &&& 但是从长期来看,就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影响而言,期货市场不会影响现货市场活跃度,也不会显著加剧现货市场波动。&&& 股指期货的主要功能是套期保值、投机、资产配置、套利。套期保值无疑是其首要功能。由于避险工具的缺失,过去五年的熊市阶段使国内投资者遭受约50%的损失。股指期货推出后,投资者不必出于对股市下跌的恐惧而不敢进行证券现货投资。在股市上涨阶段充分获利,在股市下跌阶段则可利用股指期货对现货资产保值。此外,股指期货具有突出的资产配置功能。这些都将增加现货市场的需求,从而促进股票市场的长期牛市,以及现货、期货的良性互动。从这些方面来说,股指期货的推出是有利于投资者的。
上一页1下一页
三载曲折,一朝临盆,中国股市即将迎来改变市场运行逻辑的重要力量:做空机制
他在一天4个交易小时里不停地打单,最多时一天成交两百多次,“个人最高纪录是一分钟有8次交易...
多空激烈博弈中,国庆节前一周,股市动荡不安,股指一度跌穿2000点这个重要关口。A股能否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纽约股市三大股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