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一下矛和盾爬山虎的脚的样子描述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当前位置: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 矛和盾的集合|人教新课标
更新于 14:34:17
适用省份:河北
来源:河北晨光机械厂子弟学校
资源简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请认真观察这幅图,图上发明家手持矛和盾,正在与朋友比赛,从图上看,你知道哪个是矛? 哪个是盾?说说“矛”和“盾”的样子和作用。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范写2个字):
“盾”是一个象形字,一个人的手举着盾牌,以盾蔽目(身体) ) 
大家看看这个“集”字,上面的念“隹”,是指一种短尾巴的鸟。 [来自e网通客户端]
网校通专供
资料预览图:
内含40份资料
内含32份资料
内含47份资料
内含16份资料
内含24份资料
内含8份资料
内含33份资料
内含8份资料
内含30份资料
内含12份资料
301位老师已下载
283位老师已下载
235位老师已下载
196位老师已下载
158位老师已下载
135位老师已下载
探索发现更多资料和专题: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铜匙。
——列夫托尔斯泰
Copyright (C)2004- Phoenix E-Learni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 京ICP证080135号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
北京总公司 | 客服部:010-/7 传真:010- | 编辑部:010- | 商务合作:010-
中关村分部 | 电话:010- 传真:010-
江苏分公司 | 电话:9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汤海涛律师 北京北环律师事务所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沟通畅聊客户端
资源下载 轻松上传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 矛和盾的集合|人教新课标《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克拉玛依市实验小学&&
教材分析:
《矛和盾的集合》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5课。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的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大多数都不善于思考,不能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学习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看待问题。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但识字量比较大,教学先指导学生自学生字,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在预习课文的时候,标出不认识的字,凭借字典,读准字音,感知字义。文中有一些词语较难理解,先让学生自学课文,弄懂词语,提出读不懂问题,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
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
2.读懂课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
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德育目标:
培养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品质,学会多方面、全面地看问题、
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基本字词,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
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关键句,能用例子来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
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说说它们的样子和作用。
2.指导生字“矛、盾”。
(1)指导学生观察交流这两个字的书写要点。
&&&(2)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3)学生在本子上端端正正地写一写。
3.如果我们把矛和盾这两种武器集合在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形?(板书课题:25矛和盾的集合)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小学阶段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的随堂练习写字,在教学生字词环节落实这个要求,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习生字词。
(1)检测生字:出示带拼音的字(小老师领读;全班齐读)
(2)检测生词: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读词语。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请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看着屏幕的提示,试着填一填。
发明家手(&
)矛和盾与朋友比赛,遭到对方猛烈(&
),他用盾(&&&
),还是(&&&
)。后来,他受到启发,把矛的(&
)和盾的(& )(& &&&&&),发明了(&
),在战场上(&&&
(2)全班齐读这一段。
【设计意图:以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潜心会文,品词嚼句
1.我们知道,每一种东西的发明,都是伴随着发明家一次次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请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发明家在与朋友比赛时遇到了什么问题,找到相关的句子做上记号。学生自由默读、思考。
2.交流: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出示句子)
(1)指名读读这句话,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情境。
(2)你仿佛看到怎样的情景?(抓关键词帮助理解,练习朗读)
雨点般:从雨点般可以感受到什么?(矛进攻的快、急。)
(3)朗读练习,读出进攻的猛烈: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3.交流理解“左抵右挡”。
让生在动作演示中加深对“左抵右挡”的理解,并进一步体会矛进攻的威力之大。
我们演示一下,现在你们就是发明家,请拿上书本先当做盾牌吧!老师的矛如雨点般向你刺来(生做动作抵挡),左、右、上、下,左上方;左下方;右上方;右下方;一会儿左一会儿右;头部、腿部……(边说边加快语速,以感觉激烈的争斗场面)
请问你刚才在干什么?(生:左抵右挡)能说说你刚才抵挡时的感受吗?(忙不过来了,快挡不住了……)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难以招架。
4.朗读练习,读出双方比赛的激烈。
5.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师引读)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出示句子)
6.这几句话用了几个感叹号?
两个感叹号表达了发明家怎样的心情?(不满、高兴)
谁能读出发明家两种心情?(范读、指名读、齐读)
7.学习第三自然段
不管是“难以招架”还是“戳不到我啦”,发明家都是处于进攻一方还是自卫一方来想问题的?(自卫)
(1)是啊,只想到自卫。他还想到要怎么样?请快速默读读第三自然段。(进攻)
(2)你从哪句话体会到的?
出示句子: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练习朗读。
8.学习第四自然段
(1)铁屋子虽然能保护自己,但却无法进攻,没有获胜的机会,怎么能和别人去比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发明家,发明家想啊想啊,突然,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发明家想到了什么?请大家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学生交流:
&①课文中说用来进攻的矛是什么?(枪口或炮口)
特殊标点:
是啊,一个破折号就是说明了这里的矛是指枪口或炮口。不是真正的矛,怪不得,前面的“矛”字加了个——双引号。
【设计意图:关注文本情节,师生合作做动作,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关键词语的意思,学生对情节语言的感悟会是丰富、生动的,将会更深刻的理解语言文字的真正内涵。】
四、铺设阶梯,说话练笔
1.同学们,发明家就是这样,遇到“左抵右挡却难以招架”的问题,能认真思考,想到: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里面,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解决了问题,又遇到新问题:可是,这样就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的蜗牛或乌龟,不能进攻啦!再想办法,就这样一步一步想下去,做下去,最终发明了坦克!&
2.但是,在我们的文章中没有写清楚遇到了什么新问题,才想到要“装轮子”。我们能不能像发明家一样,试着来说一说?(多练几个,明白关系)
出示填空:如果我给铁屋子开好小洞,装上“枪口、炮口”,铁屋子就                  。可是,                    。
3.文中也没有写到装了轮子之后碰到了什么新问题,才想到了要“按履带”解决问题。我们试着去写一写。
出示填空:如果我给铁屋子装上“轮子”,铁屋子就__________,
可是遇到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说话练习,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还能引导学生理解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道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小结本课,启发下课时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会有什么用呢?坦克的威力我们见识过吗?下节课,我们重点讨论研究这些问题。
&&&&&&&&&&&&&&&&
第二课时略)
板书设计: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矛和盾的集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矛和盾的集合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和朋友闹矛盾的说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