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资源是绝对有限的 这句话别问爱的对不对对

世界不是绝对的公平,但是它是绝对的平衡。这句话对吗?_百度知道
世界不是绝对的公平,但是它是绝对的平衡。这句话对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可以这样理解,我觉得付出越多收获越多
嗯嗯,是的,
对也不对 看你自己怎么想咯
对啊对啊!
其他7条回答
为您推荐: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微观经济学》习题
一、选择正确答案
A.B.研究人们如何依靠收入生活的问题
C.D.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A.B.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C.D.相对于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A.B. 如何生产
C.D.以上都包括
A.B.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有利
C.D.只有控制货币量才能抑制通货膨胀
答案:2.D;&& 3.D;&& 4.B;&& 5.A。
&& 二、分析讨论
)它们是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如果形象化地把宏观经济学看作研究森林的特征,微观经济学则是考察构成森林的树木。(2)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经济行为的分析总是要以一定的微观分析为其理论基础。(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使用同样的分析方法,如均衡方法、边际方法、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等。
一、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
,而需求的点弹性不仅取决于斜率的倒数值dQ/dP,还取决于P/Q。
5.,则为了增加运输的收入,运输价格应该降低。
,说明运输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富有弹性的商品的价格与销售收入成反方向变动。因此要增加收入必须降价。
&& 二、选择正确答案
1.)外均保持为常数。
B.其余商品的价格&&&&&
C.个人偏好&&&&& D.所考虑商品的价格
)外均保持常数。
A.B.技术水平
C.D.棉花的价格
A.B.黑白电视机的价格上升
C.D.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
4.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和互补品的价格上升,分别引起X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它们共同作用下该月X商品需求数量(&&&& )。
A.单位&&&&&&&&&&&&&&&&&&&&&&&&
B.减少30单位
C.单位&&&&&&&&&&&&&&&&&&&&&&&
D.减少130单位
&&&&B.相同
D.根据切点的位置而定
B.增加&&&&&&& C.不变&&&&&&& D.上述三种都可能
和商品Y是替代的,则X的价格下降将造成(&&&& )。
B.X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D.Y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D.互补品的价格上升
B.减少&&&&&&& C.不变&&&&&&& D.上述三种都可能
A.B.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
C.D.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
B.小麦供给的减少引起需求下降
D.小麦供给量的减少引起需求下降
A.B.需求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C.D.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供给价格为P=40+2Q,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应为(&&&& )。
A.P=60B.P=10,Q=6
D.P=20,Q=20
B.一定不正确
&&&&&&&&&&&&&&&&&&&&&&&&D.无法断定正确与否
B.需求的收入弹性
D.需求的预期价格弹性
%,在这种情况下,(&&&& )。
B.负&&&&&&&&&&
C.O&&&&&&&&&&&
和Y两商品的交叉价格弹性是-2.3,则(&&&& )。
是替代品&&&&&&&&&&&&&
B.X和Y是正常商品
是劣等品&&&&&&&&&&&&&
D.X和Y是互补品
B.销售收益不变
D.销售收益可能增加也可能下降
B.稍有增加&&&&&&&&&
C.下降&&&&&&&&&
美元降到2美元,需求量将从9单位增加到11单位,则该商品卖者的总收益将(&&&&& )。
B.增加&&&&&&&&&&&&&
C.减少&&&&&&&&&
D.无法确知
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 )。
B.具有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
D.其弹性不能确定
B.正&&&&&&&&&&&&
C.0&&&&&&&&&&&&
是(&&&& )。
B.eM=0&&&&&&&&&&
C.eM&0&&&&&&&&&&
D.不可确定
B.政府通过移动供给曲线来抑制价格
D.政府通过移动供给和需求曲线来抑制价格
B.实行农产品配给制
D.对农产品生产者予以补贴
B.大量积压
B.减少&&&&&&&&
C.不变&&&&&&&&
答案:2.D&&& 3.C&&& 4.B&&& 5.B&&& 6.B&&& 7.D&&& 8.A&&& 9.A&&& 10.B
11.A&& 12.D&& 13.A&& 14.B&& 15.A&& 16.C&& 17.B&& 18.D&& 19.C&& 20.C
21.C&& 22.A&& 23.A&& 24.C&& 25.B&& 26.C&& 27.C&& 28.A&& 29.D
1.,供给函数为Qs=-10+5P。
)求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
)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d=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
)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s=-5+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
)利用(1)、(2)、(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利用(1)、(2)、(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Qd=50-5P,Qs=-10+5P,Qd=Qs&&&&
得:Pe=6,Qe=20
)∵Qd=60-5P,Qs=-10+5P,Qd=Qs
得:Pe=7,Qe=25
)∵Qd=50-5P,Qs=-5+5P,Qd=Qs
得:Pe=5.5,Qe=22.5
)联系:变量的调整时间被假设为零。在(1)、(2)、(3)中,所有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即P、Q及其α、β、γ、δ都属于同一个时期,或者,都适用于任何时期。而且,在分析由外生变量变化所引起的内生变量的变化过程中,也假定这种变量的调整时间为零。
)中,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中的外生变量α、β、γ、δ被赋予确定数值后,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而(2)、(3)中,外生变量α、β、γ、δ被确定为不同的数值,得出的内生变量P和Q的数值是不相同的,在图2-2(2)和图2-2(3)中,当外生变量的变化使得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时,表示内生变量的P和Q的数值的均衡点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这种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被称为比较静态分析。
)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会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加;同理,需求减少会使需求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减少。
2.是需求函数Qd=500-100P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需求表:
一1&&&&&&&&&&&&&&&&&
某商品的需求表
)求出价格2元和4元之间的需求的价格弧弹牲。
)根据给出的需求函数,求P=2元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
&&&)ed=-(ΔQ/ΔP)
=-[(100-300)/
)ed=-(dQ/dP))=-(-100))=2/3
3.是供给函数Q3=-3+2P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供给表:
某商品的供给表
)求出价格3元和5元之间的供给的价格弧弹性。
)根据给出的供给函数,求P=4元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
)es=(ΔQ/ΔP)
)es=(dQ/dP))=2)=8/5
4.√Qˉ,分别计算价格P=60和P=40时的需求的价格弹性。
√Qˉ,得Q
=-2(100-P)•P/(100-P)2=2P/(100-P)。
时,ed=(2•60)/(100-60)= 3
时,ed=(2•40)/(100-40)= 4/3
5.1986月某外国城市的公共汽车票价从32美分提高到40美分,1986年8月的乘客为880万人次,与1985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2%,求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P2=40,Q2=880,Q1=880/(1-12%)=1000
=-[(880-1000)/。
6.,需求的收入弹性em=3.0,计算:
)其他条件不变,价格提高3%对需求的影响。
)其他条件不变,收入增加2%对需求的影响。
)ed=-(ΔQ/Q)/(ΔP/P),而ΔP/P=3%,ed=1.2
•(ΔP/P)=-1.2•3%=-3.6%。
将导致需求减少3.6%。
)em=(ΔQ/Q)/(ΔM/M),而ΔM/M=2%,em=3.0
•(ΔM/M)= 3.0•2% = 6.0%。
将导致需求增加6.0%。
7.,其价格现为每加仑1.20美元,试问汽油价格上涨多少才能使其消费量减少10%?
,P=1.20,ΔQ/Q=-10%,
ΔQ/Q)/(ΔP/P)可得:
ΔQ/Q)/ed•P = -(-10%)/0.15•1.20 = 0.8(美元)
美元才能使其消费量减少10%。
8.公司和B公司的产品的需求曲线分别为QA=200-0.2PA,QB=400-0.25PB,这两家公司现在的销售量分别为100和250。
)求A、B两公司当前的价格弹性。
)假定B公司降价后,使B公司的销售量增加到300,同时又导致A公司的销售量下降到75,问A公司产品的交叉价格弹性是多少?
)假定B公司目标是谋求销售收入最大,你认为它降价在经济上是否合理?
)由题意知:QA=200-0.2PA,QB=400-0.25PB,而QA=100,QB=250,则
PA=200/0.2-100/0.2=500
公司当前的价格弹性edA=-(dQA/dPA))=-(-0.2)•(500/100)= 1
B)=-(-0.25)•(600/250)= 0.6
)由题意知:QB=300,QA=75,
,ΔQA=75-100=-25,ΔPB=400-600=-200
公司产品的交叉价格弹性eAB=(ΔQA/QA)/(ΔPB/PB)
=)/(-200/600)=0.75
)由(1)可知,B公司生产的产品在价格为600时的需求价格弹性为0.6,既其需求缺乏弹性。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销售收入成同方向变动。因此,B公司要使销售收入最大,应该提价而不是降价。
四、分析讨论
。图的左右两个方框分别表示公众和企业。公众即消费者,企业即厂商。单个消费者和单个厂商分别以产品的需求者和产品的供给者的身份出现在产品市场上,又分别以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和生产要索的需求者的身份出现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图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表示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消费者和厂商的经济活动通过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的相互作用而联系起来。在图的上半部,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和厂商对产品的供给相遇于产品市场,由此决定了每一种产品的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在图的下半部,消费者对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厂商对生产要素的引致需求相遇于生产要素市场,由此又决定了每一种生产要素的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即供大于需的商品过剩的市场状况,一方面会使需求者压低价格来得到他要购买的商品量,另一方面,又会使供给者减少商品的供给量。这样,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下降,一直下降到均衡价格的水平。(2)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即需大于供的商品短缺的市场状况,一方面,迫使需求者提高价格来得到他所要购买的商品量,另一方面,又使供给者增加商品的供给量。这样,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上升,一直上升到均衡价格的水平。由此可见,当实际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总存在着变化的力量,最终达到市场的均衡或市场出清。
—1反映了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的关系。
—1&&&&&&&&
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的关系
:10%,12%,1,10%,10%,
4.,QP=12-2Q,
P=12,Q=0A;
,P=0,Q=6,6
5. 0.5,-1.0,10000,P=2,25000
:& ,P=4,-1.0,,:
,:500/2=250
,1,50%,5000,:
6.XY,MUX/PX=MUY/PY
: , Px·x+Py·y=M
.X(Px1 ),X1,X(X1
),X,Px· X Px1 ·X1 ,,(M)Py
,Px·x+Py·y=M
),,X,&& Px1 ·X1= Px·
),X,& Px1 ·X1&Px·
X , MPy ,Y.
U=f(x,y)MPx
&MUX/PX=MUY/PY
Px·x+Py·y=M
Px Py MUxMUy
8XYXYXYX4Y5X3X
XYMRSxy =1Px=4 Py=5AB=4/5=0.8ABMRSxy ABI3—3OAXY
X3ABAB 3/5=0.6MRSxy AB
AOAXXAA3—3X
&MRSYX=& MUY/MUX=
10∂U=x+2(x+6),XY
X=4Y=6 U=x+2(x+6)=4+26+6=72
X=1Y=15U=x+2(x+6)=1+215+6=63
&&& MRSxy=-22113
MRSxy=-24226
11.q=abp,a,b &0
q=abp &&&&
P1 q1 ,q1=abP1
P2 q2,& q2=abP2&
12p=abq,a,b&0 pt% P(1+t)
P(1+t) q2 P=abq2
=(1+t)pq2pq1
13U=q0.5+2M q M
&&& MU=∂U/∂q=0.5q-0.5
λ=∂U/∂M=2
15XYPxPy MXY
Px·x+Py·y=MMPx·xPy·y=0
U= X1/3Y1/3λ(MPx·xPy·y) U
161200XYU=XYX20Y30
Px=20& Py=30
MUX/PX=MUY/PYY/20=X/30
20X+30Y=1200
MUx=∂U/∂x=Y=20, Px=20
λ= MUX/PX=Y/Px=20/20=1
TU=XY=3020=600
PX=20+2044%=28.8,MUX/PX=MUY/PYY/28.8=X/30
=24/120=20%
X44%YX302528.8(30-25)=144;,Y2024,30(24-20)=120,,144-120=24,120024/1200=2%& 22%20%
U=xy4& ∂U/∂x=y4&& ∂U/∂y=4xy3
XYMUX/PX=MUY/PYy4/Px=4xy3/Py
18U=XrYr&0,
U=XrY∂U/∂x=rXr-1Y&&& ∂U/∂y=Xr
MUX/PX=MUY/PY
,且L,K价格相同,则为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应投入较多的劳动和较少的资本。
F、由q=(4L)1/2(9K)1/2,dq/dL=3(L/K)1/2,dq/Dk=3(L/K)1/2,L、K价格相等,L/K=1。因此,企业投入的劳动和资本相等。
7.拥有范围经济的企业,必定存在规模经济。
F、大型企业往往同时具有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但两者并无必然联系。
二、选择题
1、如果仅劳动是变动投入,以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作为划分生产三阶段的标志,则(&&& )不是第Ⅱ阶段的特点。
A、边际实物报酬递减&&&& B.平均产量不断下降&
C、总产量不断提高&&&&&&
D.投入比例从比较合理到比较不合理&
E、资本的平均产量递增&
2.若劳动与资本的投入组合处于投入产出生产函数等产量线
的垂直部分,则(&& )。
A、劳动与资本的边际产量都是负
B.劳动与资本的边际产量都是0
C、劳动的边际产量为0,资本的边际产量为正
D.劳动的边际产量为正,资本的边际产量为0
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机会成本的经济含义是(&&& )。
A、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放弃这种资源另一种用途的收入
B.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放弃这种资源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C、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将其用于次优用途的收人
D.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保证这种资源在现用途继续使用而必须支付的费用&
E、以上都是机会成本的含义,只是说法不同
4.某企业有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1
000万,折旧率6%;银行长期贷款100万,年利率5%;生产工人工资总额120万;管理人员工资10万;原料、材料、动力费用1 500万。则其总固定成本为(&&& )万。
A.60&&& B.65&&& C.75&&& D、1
000&&& E.1 100
& 5.若某个产量的长期平均成本等于短期平均成本,但高于长期边际成本,则可推断(&&& )。
& A.规模报酬处于递减阶段&& B.长期平均成本正在下降
& C.短期平均成本最小&&&&&& D.短期平均成本等于长期边际成本
& E.短期边际成本等于长期边际成本&&&& F.仅B,E正确
6.如果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值的时候,边际产量曲线与以下哪条线相交(&& )。
&& A.平均产量曲线&&&&&& B.纵轴
&& C. 横轴&&&&&&&&&&&&&
D.总产量曲线
7.在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化过程中,下列哪一个变化首先发生(&&& )。
&&& A.边际产量下降&&&&&& D.平均产量下降
&&& C.总产量下降&&&& &&&&D.B和C
8.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下,边际产量会发生递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增加相同产量的产出,应该(&&& )。
&&& A.停止增加可变的生产要素&&&& B.减少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
&&& C.增加可变要素投入的数量&&&& D.减少固定生产要素
9.等产量曲线(&&& )。
& A.说明为了生产一个给定的产量而可能的各种要素投入组合
& B.除非得到所有要素的价格,否则不能画出这条曲线
& C.表明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 D.表明了无论投入的数量如何变化,产出量都是一定的
10.如果一项投入品的边际产量为正值,随着投入的增加,边际产量递减,则(&&& )。
A.总的产量已经达到了最高点,正在不断下降
B.总的产量不断增加,但是增加的速度越来越慢,平均产量一定是下降的
C.平均产量一定下降&&&&&& D.厂商应当减少产出
11.如果一项投入品的平均产量高于其边际产量,则(&& )
& A.随着投入的增加,边际产量增加
& B.边际产量将向平均产量趋近
& C.随着投入的增加,平均产量一定增加
& D.平均产量将随投入的增加而降低
12.在生产的有效区域内,等产量曲线(&& )
& A.凸向原点&&&&&&& B.不能相交
& C.负向倾斜&&&&&&& D.述说法都对
13.下列的况法中正确的是(&&& )。
A.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规模报酬递减规律造成的
B.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规模报酬递减规律造成的
C.规模报酬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D.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14.凡是属于齐次的生产函数,都是分辨其规模收益的类型,这句话(&&& )。
&&& A.正确&&&&&&&&&&&
&&& C.可能正确&&&&&&&&
D.不一定正确
答案:& 1、D& 2、D& 3、B& 4、D& 5、F& 6、C& 7、A&& 8、C& 9、A& 10、B& 11、D&&&&&&
三、计算题
1、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L2/3K1/3,劳动的价格w=2,资本的价格r=1。求:
(1)当成本C=3000时,企业实现最大产量时的L、K和Q的均衡值。
& (2)当产量Q=800时,企业实现最小成本时的L、K和C的均衡值。
解:(1)Q=L2/3K1/3,w=2,r=1,C=3000
2L+K=3 000&&&&&&&&&&&&&&&&&&&&&&&&&&&&&&&&&&&&&&&&&&&&&
由MPL/w=MPk/r得2/3×L-1/3K1/3/2=1/3L2/3K-2/3
得K=L&&&&&&&&&&&&&&&&&&&&&&&&&&&&&&&&&&&&&&&&&&&&&
由①②,得K=L=1000&& Q=1000
(2)Q=L2/3K1/3=800
由MPL/w:MPK/r得K=L
由①②,得K=L=800
C=2L+K=2400
&& L=20-2(舍去),因此,AP K最大时,需雇用L=20+2≈41个工人。
3.某企业使用劳动L和资本K进行生产,长期生产函数为q=20L+65K-0.5L2-0.5K2,每期总成本TC=2200元,要素价格w=20元,r=50元。求企业最大产量,以及L和K的投入量。
解:q=20L+65K-0.5L2-0.5K2&
& TC=2200,w=20,r=50
& MPL=dq/dL=20-L,MPK=65-K
& 由MPL/MPK=w/r得(20-L)/(65-K)=20/50
即2K-5L=30&&&&&&&&&&&&&&&&&&&&&&&&&&&&&&&&&&&&&&&&&
& 由wL+rK=2200得20L+50K=2200&&&&&&&&&&&&&&&&&&&
& 由①②得,L=10,K=40
&最大产量q=20L+65K-0.5L2-0.5K2=20×10+65×40-0.5×100-0.5 ×40×40=1950
4.设某国有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30L0.75K0.25,劳动年工资总额为0.5万元,资本(万元)年利率为10%,问:
(1)当总成本为5000万元时,企业能够达到的最大产量及其劳动、资本雇用量。
(2)当总产量为1000单位时,企业必须投入的最低总成本及其劳动、资本雇用量。-
(3)当总成本为5000万元时,若劳动年工资从0.5万元下降到0.4万元,其总效应、替代效应、产量效应各多少?
解:q=30 L0.75K0.25,
MPL=dq/dL=30×0.75L-0.25K0.25
MPK=dq/dK=30×0.25L0.75K-0.75
MPL/MPK=PL/PK得3K=5L
(1)0.5L+K(1+10%)=5000,3K=5L
& K=3571,L=2143
& Q=30L0.75K0.25=73044
(2)q=30L0.75K0.25=1000,3K=5L
& K=49, L=29.4
TC=0.5L+K(1+10%)=68.6
(3)3K/L=0.4/0.1&& 3K=4L
当总成本为5000万元时,K=3571,L=2143
当劳动年工资从0.5万元下降到0.4万元时;为使该企业仍能生产同劳动年工资变化前一样的产量,需要的总成本为:2143×0.4+.
当总成本为:4428.2,劳动年工资为0.4万元时,该企业事实上不仅仅使用2143的劳动,而是会增加劳动的使用,因此此时需要的劳动量为:
(1)当SMC达到最小值时产量多少?
(2)当AVC达到最小值时产量多少?
解:STC=1 000+240q-4q2十q3
(1)SMC=d(STC)/dq=240-8q+q2
SMC′=-8+2q=0
∴当SMC达到最小值时产量为4。
(2)AVC=240-4q+q2
AVC′=-4+q=0,q=6
∴当AVC达到最小时产量为6。
4.假定厂商只有一种可变要素的劳动L,产出的也只有一种产品Q,固定成本为既定的,短期函数为Q=-0.2L3+12L2+24L,试求:(1)劳动的平均产量APL为极大值时雇用的劳动人数。(2)劳动的边际产量MPL为极大值时雇用的劳动人数。(3)平均可变成本极小时的产量。(4)假如每个人的工资W=240,产品的价格P=10,求利润极大时雇用的劳动人数。
(1)生产函数Q=-0.2L3+12L2+24L
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为:APL=-0.2L2+12L+24。
求解得:L=30
即劳动的平均产量极大时所雇用的劳动人数为30人。
(2)劳动的边际产量为MPL=-0.6L2+24L+24
求解:L=20
即劳动的边际产量为最大时所雇用的劳动人数为20人。
(3)平均可变成本极小时,即APL极小时,L=30,代入生产函数,则:
Q=-0.2L3+12L2+24L
=-0.2×303+12×302+24×30=6120
即平均可变成本最小时的产量为6120。
(4)=PQ-W·L=10×(-0.2L3+12L2+24L)-240L
   =-2L3+120L2
      
当& w=360元,P=30元,利润极大时雇用的劳动人数为40人。
5.一个厂商用资本和劳动生产产品,在短期中资本是固定的,劳动是可变的,短期的生产函数为x=-L3+24L2+240L,其中x是每周的产量,L是雇用的劳动人数,每个人每周工作40小时,工资是每小时6元,试求:(1)计算该厂商在生产的第一、二、三个阶段上的L数值。(2)厂商在短期中生产的话,其产品的最低价格是多少?& (3)如果该厂商每周的纯利润要达到1096元,需雇用8个工人,该厂商的固定成本是多少?&&&
(1)对生产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判断取决于MPL和APL。从APL和MPL都等于0到二者相等时,即APL为最大值时,为第一阶段;从这一阶段到MPL为0时是第二阶段;从MPL变为负值起为第三阶段。根据这一原理,先要计算出APL为最大及MPL=0时投入劳动的数值,即
x=-L3+12L2+144L,APL=-L2+12L+144
MPL=-3L2+24L+144=0,得L=12
0<L<6时,处于生产的第一阶段;
6<L&12时,处于生产的第二阶段;
L>12时,处于生产的第三阶段。
(2)当产品的价格这PX=SAVC的最小值时,工厂停止生产,SAVC最小发生在APL为最大值,从上面的计算已知,L=6时,APL达最大值。
当L=6时,产量X=-63+24×62+240×6=2088。
由于满足每人每周工作40小时,每小时为6元,所以6个工人一周的工资成本为WL=40×6×6=1440元。SAVC=美元
当产品的价格低于0.69美元时,则停止生产。
(3)厂商均衡的条件为W=VMP=PX·MPL,则:
当L=8时,MPL=-3×82+24×8+144=144。
每个工人每周的工资为40×6=240元,则:
当L=8时,总产量x=-83+12×82+144×8=1408。
总收益TR=X·PX=1.67×1408=351.36元。
总可变成本TVC=W·L=8×240=1920元。
由于利润要达到300元,所以固定成本
△TFC=2351.36-1920-300=131.36元。
6.假定一个企业的平均成本函数为AC=160/Q+5-3Q+2Q2,求它的边际成本函数?
TC=Q·AC=160+5Q-3Q2+2Q3
这就是边际成本函数。
7.已知MC=9Q2+4Q+5,Q=10,TC=3000,分别求TC、AC、VC和AVC的函数形式。
由MC微分得:
α(α为常数)
α α=-250
∴TC=3Q3+2Q2+5Q-250
VC=TC-FC=3Q2+2Q+5=3×102+2×10+5=325
FC=TC-VC=3000-325=2675
四、分析题
1.试用图说明短期成本曲线相互之间的关系。
答:如图5—6。TC曲线是一条由水平的TFC曲线与纵轴的交点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在每一个产量上, TC曲线和TVC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都等于固定的不变成本TFC。TC曲线和TVC曲线在同一个产量水平各自存在一个拐点B和C。在拐点以前,TC曲线和TVC曲线的斜率是递减的;在拐点以后,TC曲线和TVC曲线的斜率是递增的。
AFC随产量的增加呈一直下降趋势。AVC曲线、AC曲线和MC曲线均呈U形特征。MC先于AC和AVC转为递增,MC曲线与AVC曲线相交于AVC曲线的最低点F,MC曲线与AC曲线相交于AC曲线的最低点D。AC曲线高于AVC曲线,它们之间的距离相当于AFC,且随产量增加而逐渐接近,但永远不能相交。
4.试用图从短期总成本曲线推导长期总成本曲线。
答:如图5—7。图中,有三条短期总成本曲线STC1STC2和STC3,它们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生产规模。STC1曲线所标示的总不变成本小于STC2曲线,STC2曲线所表示的总不变成本又小于STC3曲线,而总不变成本的多少往往表示生产规模的大小。因此,从三条短期总成本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看,STC1曲线最小,STC2曲线居中,STC3曲线最大。
假定厂商生产的产量为Q2,短期内,厂商可能面临STC1曲线所代表的过小的生产规模或STC3曲线所代表的过大的生产规模,厂商只能按较高的总成本来生产产量Q2,即在STC1曲线土的d点或STC3曲线上的e点进行生产。但在长期;厂商可以变动全部的要素投入量,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于是,厂商必然会选择STC2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从而将总成本降低到所能达到的最低水平,即厂商是在STC2曲线上的b点进行生产。类似地,在长期内,厂商会选择STC1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在a点上生产Q1的产量;选择STC3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在c点上生产Q3的产量。这样,厂商就在每一个既定的产量水平实现了最低的总成本。也就是说,可以找到无数个类似于a、b和c的点,这些点的轨迹就形成了图中的长期总成本LTC曲线。显然,长期总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5、试用图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推导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有三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1、SAC2和SAC3,它们各自代表了三个不同的生产规模。在长期,厂商可以根据产量要求,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假定厂商生产Q1的产量,则厂商会选择SAC1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以OC1的平均成本进行生产。而对于产量Q1而言,平均成本OC1是低于其他任何生产规模下的平均成本的。假定厂商生产Q2的产量,则厂商会选择SAC2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以OC2的平均成本进行生产。假定厂商生产Q3的产量,则厂商会选择SAC3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以OC3的平均成本进行生产。
如果厂商生产的产量为Q1΄,则厂商既可选择SAC1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也可选择SAC2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厂商的这种考虑和选择,对于其他的类似的每两条SAC曲线的交点,如Q′2的产量,也是同样适用的。在长期生产中,厂商总是可以在每一生产量水平上找到相应的最优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而在短期内,厂商做不到这一点。
由以上分析可见,沿着图中所有的SAC曲线的实现部分,厂商总是可以找到长期内生产某一产量的最低平均成本的。由于在长期内可供厂商选择的生产规模是很多的,在理论分析中,可以假定生产规模可以无限细分,从而可以由无数条SAC曲线,于是便得到图中的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显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6.试用图从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推导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图中,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都有一条相应的SMC曲线,每一条SMC曲线都过相应的SAC曲线的最低点。在Q1的产量上,生产该产量的最优生产规模由SAC1曲线和SMC1曲线所代表,相应的短期边际成本由P点给出, PQ1既是最优的短期边际成本,又是长期边际成本,即有LMC=SMC1=
PQ1。或者说,在Q1的产量上,长期边际成本LMC等于最优生产规模的短期边际成本SMC1,它们都等于PQ1的高度。同理,在Q2的产量上,有LMC=SMC2=RQ2。在Q3的产量上,有LMC=SMC3=SQ3。在生产规模可以无限细分的条件下,可以得到无数个类似于P、R和S的点,将这些点连接起来便得到一条光滑的长期边际成本LMC曲线。
7、试用图说明短期成本曲线和长期成本曲线之间的综合关系。
图5—10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情况下的短期成本曲线和长期成本曲线 每一个产量水平,都存在着一个LTC曲线与相应的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TC曲线的相切点,一个LAC曲线与相应的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的相切点,以及一个LMC曲线与相应的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MC曲线的相交点。以此类推,在其他的各个产量点上,如Q2和Q3的产量点上,都存在着相同的情况。LTC曲线的拐点d与LMC曲线的最低点e相对应;LMC曲线与LAC曲线相交于LAC曲线的最低点g;与LAC曲线的最低点g相对应,LTC曲线由一条从原点出发的切线,切点为f。
8.谈谈你对成本论的评价。
答:第一,成本论是脱离资本主义的本质而仅从技术方面考察厂商的成本。难以从成本论中认识到资本主义厂商的成本方面的特色。第二,成本论引入了“机会成本”这一有用的概念;它拓宽和深化了对消耗在一定生产活动中的经济资源成本的理解。以机会成本来估算生产中的各种成本,对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整个经济或单个部门、单个企业的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不仅在经济理论的研究方面,而且在实际应用方面,都具有参考价值。第三,在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的形状问题上,在西方经济学的分析中,它总是被假定为U形的,但事实上,在不少行业中的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并非是U形,而呈L形。
9.谈谈你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看法。
&答:所谓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是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地把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总产量的增量即边际产量将会出现递减现象。收益递减,既可以指边际产量递减,也可以指平均产量递减,有时还指总产量递减,后者又称为绝对的收益递减。
收益递减只发生在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超过一定限度以后,而在此之前,产量收益是递增的,也可能不变。如果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收益递减规律就会发生作用。这是因为任何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可变生产要素与不变生产要素之间在数量都存在一个最佳配合比例。开始时由于可变要素投入量濒于最佳组合比例所需要的数量,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可变要素和不变要素的配合比例越来越接近最佳比例,所以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呈递增的趋势。当达到最佳配合比例后,再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就呈递减趋势了。
10.请解释经济学家关于成本利润的概念为什么与会计上的有关概念不同。
答:西方经济学是从稀缺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研究生产一定数量某种产品所必须支付的代价的。这意味着必须用“机会成本”的概念来研究厂商的生产成本。经济学上生产成本的概念与会计成本概念的区别,就在于后者不是从机会成本而是从直接各项费用的支出来统计成本的。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生产A的真正成本,不仅应该包括生产A的各种费用支出,而且应该包括放弃的另一种用途(生产B)可能获得的收入。经济学上成本概念与会计学上成本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列公式来表示:
会计成本=显明成本
生产成本=机会成本=显明成本+隐含成本
厂商在计算利润时,用总收益减去显明成本,剩下的部分就是一般会计上的利润,但是,经济学上的成本概念与会计成本既然不一样,那么,经济学上的利润概念也就与会计利润不一样。因此,在西方经济学中,隐含成本又被称为正常利润。如果将会计利润再减去稳含成本,就是经济学中的利润概念,这种利润称为经济利润。经济学关于利润的概念与会计利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说明:
& 会计利润=总收益—显明成本
正常利润=隐含成本
经济利润=总收益-机会成本=总收益-(显明成本十正常利润)
11.机会成本对决策分析有什么意义?为什么?
答:机会成本是经济分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人们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到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可以被推广到任何有关人类行为的决策过程中去。它是以放弃用同样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或将同样资源投入另外一种用途时所能获得的收入来衡量的。
经济学要从机会成本的概念来分析厂商的生产成本,是因为,经济学是从稀缺资源配置的代价而不是会计学的意义上来考察成本的概念。当一定量的经济资源投入产品A的生产中时,生产产品A的代价不仅包括这一定量的经济资源的耗费,而且必须包括没有用这些经济资源生产产品B可能获得的收益。因为如果用一定量经济资源所生产A获得的利益抵不上生产B获得的收益,资源就要从A转移到B。因此,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生产A的真正成本,不仅应该包括生产A的各种费用支出,而且应该包括放弃的另一种用途(生产B)可能获得的收入。
12.为什么长期和短期的平均成本曲线都是U形?
答: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是因为先受边际收益递增,而后又受边际收益递减的影响。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也会呈U形,是因为随着产量的扩大,使用的厂房设备的规模增大,因而产品的生产经历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这表现为产品的单位成本随产量增加而递减。长期平均成本经历一段递减阶段以后,最好的资本设备和专业化的利益已全被利用,这时可能进入报酬不变,即平均成本固定不变阶段,而由于企业的管理这个生产要素不能像其他要素那样增加,因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的困难和成本越来越增加,再增加产量长期平均成本将最终转入递增。
13.什么是规模经济?如何确定企业的适度规模?&&&&
&答:规模报酬递增,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超过了要素投入量增加比例。例如,生产要素增加一倍,产量增加大于一倍。西方经济学把这种情况又称为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生产者采用一定生产规模而获得的经济利益。生产规模扩大后,厂商可以提高机器设备的利用率,可以提高劳动的专业化和分工的程度,可以相对地减少一般管理人员的比重和生产、购销的一般性费用的支出等等,从而降低了单位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产量增长曲线陡峭地向左上方倾斜。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一般而言,随着企业的生产规模的扩大,最初往往规模报酬递增,然后可能有一个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如果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出现规模报酬递减。在长期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生产规模的调整,尽可能使长期平均成本降低,享受规模经济所带来的利益,而避免由规模不经济遭受的损失。
14.利润的最大化假说对企业行为分析还有现实意义吗?谈谈你的看法。
答:厂商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对19世纪资本主义以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古典式企业制度来说是不成问题的。但是,伴随现代公司制企业的产生和发展,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经历了由所有权与控制权合一的“企业主企业”到两权分离的“经理控制型”企业的演化。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把大公司的控制权从企业的所有者股东手中转移到经理手中的现象,称之为“经理革命”。在“经理革命”的背景下,对现代公司制企业目标模式的分析,导致一些西方经济学家企图推翻古典经济学利润最大化的假说。这些假说被称之为
“经理型厂商理论”,其共同点是强调经理为了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目标,而有可能背离最大利润原则。
但是,在另一方面,如果过分估计经理在企业决策方面的作用,或者过分低估了利润在企业目标函数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都是不正确的。无论是所有权和控制权如何分离,只要企业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经理只不过是资本家所雇佣的高级劳动者,他必须为资本家赚得令人满意的利润。;如果他做不到这一点,他的地位也就岌岌可危了,因为资本家可以用两种方法控制经理:用手投票(在董事会举手表决)和用脚投票(指股东因不满意企业经营而在股票市场上卖出该企业的股票)。而这个社会之所以被称之为“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因为决定生产和分配决策权的主要权力基础,既不是劳动者,也不是企业家才能,而是资本。而只要资本说了算,用利润目标分析企业的行为就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现实基础。因此,利润最大化假说对企业行为分析仍有现实意义。
15.试比较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
答:消费者行为是指人们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利用物品效用的—种经济行为。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消费者在市场上如何做出购买决策进行购买活动。向商品市场提供产品的生产者称为“厂商”,厂商是指能够独立作出统一的经济决策的经济单位。其生产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或在即定的产量下实现成本最小化。其基本命题是:生产者用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产量。
区别:消费者行为理论通过研究消费者行为或消费决策,需要的前提假定主要有:(1)消费者行为是有理性的,即消费者总是通过深思熟虑来作出最优购买决策;(2)消费决策以正确而完备的信息为根据,即消费者能够知道自己对各种产品和劳务的偏好,商品和劳务满足自己需要的性能,价格和收入的变动情况等等;(3)消费者行为的目的是用有限的收入获得欲望的最大满足,即效用最大化。解释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基础是效用论。
厂商包括两部分内容:(1)从实物角度分析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称作生产理论;(2)从价值即货币形态角度分析对应产量变动所消耗的一定数量的生产要素的变动情况,称作成本理论。
联系:消费者理论和厂商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的重要部分,两者相对共生。消费者理论和生产者理论的建立以新古典理论中的“两分法”为前提,即认为消费者和厂商之间的界线是明确的,市场上明显的分为消费者——需求和生产者(厂商)——供给两个部分,两者的交换结果就是市场均衡。从这个角度讲,消费者理论和厂商理论是相互联系,共为一体的,同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两者都以经济人为基本假设前提进行分析。
&&&&&&&&&&&&&&&&&
&&& 1()&&&&&&&&
&&& 2()&&&&&&&&&&&&&&&&&
&&& &&&&&&&&&&&&&&&&&&&&&&&&&&&
&&& 4MRMC()
&&& MRMC& &
&&& 5P&AVC
&&& 6()&&&&&&&&&&&&&&&
&&& 8()&&&
&&& 1(&& )
&&& C&&&&&
2MRMC(&& )
&&& 3ARSACAVC(&& )
&&& A&&&&& B
&&& 4(&& )&&&&&&&&
&&& AARAVC& BTFC
&&& C PAVC&& D
&&& 5(&& )
&&& 6(&& )&&&&&&&&&&&&&&&&&&&
&&& AMRLMC≠SMCMRARP
&&& BMRLMCSMC≠LACMRARP
&&& CMRLMCSMC=LAC≠SACMRARP
DMRLMC=SMC=LAC=SACMRARP
AVC0.1Q2 0&&&& Q20
P0.1×202-2×2015
3MC0.3Q24Q15
P0.3Q24Q15P≥15
&&& 2LTC=Q312Q240Q1P=100MR=LMC
1MR=PMR=LMCP=LMC
P=LTC’=3Q224Q40,
100=3Q2-24Q40,Q=10
LAC=LTC/Q=Q312Q240Q/Q=Q212Q40=10212×1040=20
=PLACQ=100-20×10=800
Q212Q40’=2Q12=0
Q=6P=LAC=6212×640=4
(3)P=46Q=66015×4=600&& 600/6=100
3LS=5500300P
&&& 40.753/413
MRP11/EdMCA()0.75/0.253/1
&&& 9MRMCARACARACMRMC
1ed=5P=6MR&&&
A7.5&&&&&&& B4.8&&&&&&&&&
C1&&&&&&&&
&&& A&&&&&&& B
AP&LACBP&LACCPLACD
5 &&& &&&&&&&&&&&&&&&&&&&&
A& &&&&&&&
B&&&&&&&&&&&&
&&& AEd1&&& BEd 1&&& CEd1&&& DEd 0
&&& A&&& B
&&& C&&& &&&&&&D
&&& 8 1&&&
&&& A&&&&& B&&&&&&&&&
&&& C&&&&& D
&&& 9Ed2P20MR&&&
&&& A30&&&&&
B10&&&&& C60&&&&&
&&& 10MR&&&
&&& A&&&&&&& B&& &&&&&C0&&&&&&&&
&&& 111&&&
&A2&&& B1/2&&& C1&&& D4
&&& 13 (&&& )
&&& A&&& B&&& C&&& D
&&& 14 (&&& )
&&& 15 (&&& )
&&& A&&&&&&& B
&&& C&&&&&&& Do
&&& 17 (&&& )
&&& APMC&&&&&&&&
&&& CP&&&&&&&&
&&& 18 (&&& )
&&& C&&&&&&&&
&&& 19 (&&& )
&&& A&&&&&&& B
&&& 21AB (&&& )
&&& 22 (&&& )
&&& 23 (&& &)
&&& 25 (&&& )
&&& A&&&&&&& B
&&& C&&&&&&& D
&&& 26 (&&& )
&&& 27(&&& )
&&& A&&& B
&&& C&&&&&&&&&&&&
&&& 28 (&&& )
&&& A&&&&&&& B
&&& 29 (&&& )
&&& 30 (&&& )
答案:2.D&&& 3.A&&& 4.C&&& 5.C&&& 6.B&&& 7.D&&& 8.B&&& 9.B&&& 10.A
11.D&& 12.A&& 13.C&& 14.A&& 15.A&& 16.C&& 17.D&& 18.C&& 19.B&& 20.B
21.B&& 22.C&& 23.D&& 24.B &&25.B&& 26.D&& 27.D&& 28.C&& 29.C&& 30.A
1720P253dMR
Q0P3Q15P0a3b0.2
dP30.2QARP30.2QMR3&0.4Q
1AQ5MR30.451
2BP1Q10MR30.410 1
QQAQB8080160
Q160P(240160)108()
&&& (2)nn/n1240240n1
&&& 240120p12()
&&& (3)πATRATCAPQA8 80640()
&&& πB640()
&&& πAPQA0
πApQA121201440()&&
&&& (4)QAQBQC24060QQAQBQC180Q180P(240180)106()
垄断厂商短期的均衡的形成及其条件:垄断厂商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也必须遵循MR=MC的原则,在短期内,垄断厂商在既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同时调整,来实现MR=SMC。
如图(a)所示,图中的SMC曲线和SAC曲线代表垄断厂商的既定生产规模,d曲线和MR曲线代表垄断厂商的需求和收益状况。垄断厂商根据MR=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将产量和价格分别调整到Q1和P1的水平。垄断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MR=SMC。
垄断厂商长期均衡的形成及其条件:垄断厂商通过对生产规模的调整,从而实现最大利润。如图(b)所示,图中的d曲线和MR曲线分别表示垄断厂商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LAC曲线和LMC曲线分别为垄断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假定开始时垄断厂商是在由SAC1曲线和SMC1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上进行生产,在短期,垄断厂商只能按MR=SMC的原则,将产量和价格分别调整到Q1和P1,垄断厂商获得利润为HP1AB的面积。
在长期,垄断厂商通过对生产规模的调整,进一步增大利润。按照MR=LMC的长期均衡原则决定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分别为P2和Q2,所选择的生产规模由SAC2和SMC2曲线所代表。此时的利润较大,为IP2FG的面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 good news对不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