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阅已联网ios请求失败原因因

掌阅网络异常显示ip地址59.151.100.17_百度知道为什么用移动网络打不开掌阅ireader但使用wifi却可以寸丁开?_百度知道掌阅为什么不能下书了_百度知道为啥这两天掌阅都用不了,一登就显示无网络,退出就有_百度知道道岸貌然王莽
一、出身贵戚现在我们漫步街头,仍然时常见到相面算卦的人在招摇撞骗,稍有理智的人对此从来都是不屑一顾,只是那些愚昧无知的人才会趋之若鹜。既然是骗人,算卦的人也许有时会碰巧说对了,想来古代的情况也无非这样。西汉中晚期住在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的王禁就非常相信算卦,当然这一卦又是碰巧说对了的,因为那大多数不灵验的卦根本就不为后世所知。王禁一家本来随父亲王贺住在济南郡东平陵(今山东省章丘西),后来王贺与当地人发生纠纷,才举家迁居河北。王禁没有太多的功业,惟一值得一提的是妻妾众多,繁衍了一个王氏大家庭,包括四个女儿:王君侠、王政君、王君力、王君弟,八个儿子:王凤、王曼、王谭、王崇、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即使子女众多,若没有二女儿王政君,王禁恐怕也是永无出头之日,不过是个农村里的土财主罢了。王政君生于本始三年(前71),是王禁嫡妻李氏所生。李氏生了政君和王凤、王崇后,因为嫉妒丈夫娶妾过多,一气之下改嫁了别人。王政君幼时跟随爷爷王贺住在山东时,曾许配过人家,但没等结婚,未婚夫就死了。后来东平王见她清秀聪慧,又聘她当姬妾,仍是还未结婚,东平王又死掉了。这两次都没把女儿嫁出去,王禁觉得很晦气,找了一个算命先生来为政君相面,这个算卦先生一见政君,大吃一惊,说:“这个女孩富贵无比,我不敢乱说。”对这类话,一般人只当耳旁风,可王禁却很相信,找人专门教王政君读书、弹琴,等待着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时机终于到来了。在王政君18岁的时候,被选进了汉宣帝的后宫当宫女。又过了一年,当时皇太子刘奭的爱妃司马良娣病逝。刘奭是个难得的念旧情之人,不忘爱妃;不搭理其他姬妾。这一招急坏了等着抱孙子的汉宣帝和皇后。无奈,皇后从后宫里的良家女子中挑出了五位美女,强迫着儿子刘奭选一位,王政君就在其中。选者无心,应者有意,刘奭仍深深地怀念着司马良娣,心不在焉地扫了一眼这五位精心打扮的美女,没有发现哪一位能比得上死去的爱妃,但为了不负母后的一片心意。无奈随意地抬了抬手,说:“就是那个吧!”皇后派来的侍从并不清楚太子指的是谁(其实太子自己也不明白是谁,因为他对谁都无所谓),见王政君站得最靠近太子,又穿着与众不同的大红衣服,便以为是王政君了。皇后派人把王政君梳妆打扮,送去太子宫中陪伴。俗话说,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除司马良娣外,陪伴太子的姬妾不下几十人,时间长的都有七八年了,可谁都未能生育,王政君陪了太子一夜,竟然就有了身孕。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甘露三年(前51)王政君生下了一个儿子。因为这是太子的长子,汉宣帝大喜,经常抱着这个孙子在膝上玩,并亲自起名:刘骜。宣帝去世后,刘奭继位,就是汉元帝,刘骜的长子身份顺理成章地成了太子,王政君自然母以子贵,被册封为婕妤(地位次于皇后的妃嫔),三天后又被册立为皇后。王禁这时方尝到了女儿带来的好处——被封为阳平侯。然而,元帝时,王家地位并无显赫之处。在忘记了司马良娣之后,元帝又喜欢上了傅昭仪(昭仪也是一种地位在皇后之下的妃嫔),虽然给了王政君皇后的名份,却没付出格外的宠爱。竟宁元年(前33),元帝一命呜呼,太子刘骜继位,就是汉成帝。此时王家很快时来运转:王政君被尊为皇太后;兄弟中王凤任大司马领尚书事,总理朝政,集国家军政大权于一身;王崇被封为安成侯;异母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被封为关内侯,因属一天之内同时受封,被人们称为“五侯”。自此,以太后王政君为首的王氏一家控制了汉朝大政,王氏之兴蓑与西汉晚期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二、初露头角读者也许会问:王政君不是有八个兄弟吗,怎么只有七位升官发财显赫一时呢?原来老二王曼早逝,无福享受其姊妹带给家族的富贵。不过没必要为他惋惜,王曼虽没福气,可他有一个更加历害的儿子,就是王莽。王莽生于汉元帝初元四年(前45)是王曼的次子。他的哥哥与父亲一样早早地就死了,所以王莽年纪轻轻就成了家庭的顶梁柱。不知是本性厚道后来才变得野心勃勃呢,还是少年老成居心叵测?总之年轻时的王莽与他那些飞扬跋扈的堂兄弟们很是不同:他在比较贫苦的家庭中,对内孝敬寡居的母亲,照顾兄长的遗孀,耐心教育顽皮的侄子;对外拜当时著名的学者陈参为师,攻读经书孜孜不倦,待人接物恭敬有礼,格外谨小慎微地侍奉权高位显之叔伯们。大凡暴发户,总爱炫耀财富;卑贱者一旦平步青云,总爱滥用其权力,其中若有例外,那么这个人若不是特别好,就肯定是非比寻常地坏。王莽一家虽没升官发财,可毕竟有个当皇太后的姑母,日子过得应该也不至于太差,但王莽从不跟堂兄弟们去寻欢作乐,而是洁身自好,表现得恭谨勤俭、温文尔雅,从而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誉,为日后的政治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汉成帝阳朔三年(前22),把持朝廷大权的伯父王凤病重,王莽一生的转折点到来了。他日夜伺候在王凤身旁,亲自尝过后才喂伯父服药,照顾得无微不至,比王凤的亲儿子更孝顺。几个月如一日,王莽衣不解带,最后累得蓬头垢面、面黄肌瘦。王凤为之所感,又想到几个弟弟全发达了,只有二弟王曼没有享福的命,因此要在侄子身上做点弥补,临死时拜托皇太后王政君和外甥汉成帝,托他们关照一下王莽。随后,王莽第一次有了职务——黄门郎,不久又升任主管弓弩兵的射声校尉,这已经是个有二千石俸禄的高级官员了。在年仅24岁的时候,王莽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王莽的阴谋诡计在涉足官场后有了用武之地。他决不是那种得志便猖狂的等闲之辈,而是想以此为跳板,向着更高的权力攀登,因此更加谦逊恭谨,获取美名:王莽的哥哥早死,只留了一个儿子王光,王莽给他请了一位博士当老师,每次从朝廷回来,总是沐浴净身、衣冠整齐后才去博士府拜谢,对博士恭恭敬敬,盛情款待。虽然侄子年龄比自己儿子王宇还小,但王莽给他们一块办婚礼,钱财花费一视同仁。酒席之上,奴仆来耳语:“太夫人不舒服”,王莽就会三番二次地离席,到后堂去服侍母亲,并亲自给母亲喂药。王莽如此善待侄儿,孝顺母亲,在“百善孝为先”的古代,被奉为“孝悌”的楷模。同时,王莽还刻意结交公卿贵族,礼贤下士,散放财物给穷人,使得上下左右齐声称赞。当时接替哥哥王凤执掌大权的大司马王商,也感到这个侄子不同凡响,向成帝上书愿将自己的封地分一部分给王莽,实际上就是要求皇帝给王莽封侯。另外一些朝廷大臣也都看好这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纷纷向皇帝赞誉王莽。盛誉之下,成帝封王莽为新都侯,封地在南阳郡新野(今河南新野),食邑千伍百户,同时升任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骑都尉与原先的射声校尉官职相当;但加上光禄大夫一职后,就可参与朝政,讨论国家大事;再加上侍中一职,就能够经常出入皇帝左右,进入了朝廷政权的核心。年仅30岁的王莽,这时已跃居几个叔叔之上,成了炙手可热的朝廷重臣了。三、羽翼渐丰王莽的权力欲不断增长,在叔父大司马大将军王根病重的时候,他又瞄上了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要职务,可这时,他遇到了一个劲敌——淳于长。说来都不是外人,淳于长的母亲王君侠是王禁的长女、皇太后王政君的同父异母姐姐,凭借姨妈的关系,淳于长也担任黄门郎一职。在王凤病重时,淳于长与表兄弟王莽一样尽心地侍奉,所以也被推荐给皇太后和成帝。王凤死后,淳于长先是担任校尉诸曹,不久就升任水衡都尉侍中,很快再升卫尉。连升三级之后,成为九卿之一,统率守卫皇宫的南军,相当于现今的国务委员兼京畿卫戍司令,权势远比担当射声校尉的王莽高出许多。古往今来,耍阴谋起家的人,无非两种情况:—种人靠投机钻营博得别人的欢心,但升得快败得也,陕,往往成不了什么大气候;另一种人内存奸诈外示敦厚,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赢得别人的赞誉,终究达到其险恶的目的,这种人最可怕。淳于长属于前者,王莽则属于后者,但同时也具有前者的机智。所以,在攫取最高权力的比赛中,淳于长虽然起步早、速度快,但终究鹿死谁手还未可知。虽然同是靠了皇太后王政君的裙带关系才得以发迹,然而出于急功近利的想法,淳于长又投入了汉成帝及其宠妃赵飞燕的怀抱。成帝本来很宠爱皇后,无奈许皇后生的一男一女都夭折了。抱孙心切的皇太后千方百计地离散这对恩爱夫妻,想让皇帝宠爱其他妃嫔以诞生皇子。不料事与愿违。许皇后失宠后,皇帝偏偏选中了阳阿公主的侍婢赵飞燕,为汉朝江山埋下了隐患。赵飞燕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美人,成语“燕瘦环肥”中的燕瘦就是赵飞燕,她非但姿色出众,更是能歌善舞,体轻如燕,据传能在手掌上跳舞,所以有“飞燕”一名。成帝在阳阿公主的筵席上,见到赵飞燕的妙曼舞姿,为她惊人的美貌所迷惑,当即带回皇宫大加宠幸,后又将其妹赵合德一起收入宫中,这姊妹二人都被册封为婕妤。在许皇后失宠的情况下,赵氏姐妹进一步对其陷害,终于让皇帝废掉了皇后。然而成帝册立赵飞燕为后的想法,遭到了皇太后王政君的阻碍,认为赵氏出身卑微,不足以母仪天下。淳于长看出这是一个博取皇帝欢心的大好机会,利用血亲关系在太后面前说项,太后经受不住淳于长三寸不烂之舌的劝说,应允了此事。皇帝对淳于长的斡旋之功很是感激,赐他以关内侯爵位,不久又封为定陵侯,成了皇帝的宠臣,大有代替舅父任大司马大将军之势。然而淳于长毕竟没有王莽那般沉稳,初登高位便踌躇满志骄奢淫逸起来。他先是与一个寡妇额思夫人许嬷私通,后来娶她当了小妾。许嬷的妹妹恰好是被废黜在长安宫中的许皇后。许后不甘心自己的失败,想利用姐姐的关系,求皇帝眼前的宠臣淳于长说情,力图恢复一个婕妤地位。淳于长对来自许后的贿赂照收不拒,骗说可以立许后为“左皇后”,许嬷每次去长安宫看妹妹,淳于长都要修书给许后,言辞刻薄,极尽百般戏弄之能事。得意之余,他又怎会想到,还有一个急红了眼的表兄弟王莽在时刻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呢?王莽不露声色地搜集了有关证据后,乘着殷勤侍奉的机会,对病床上的大司马大将军王根说:“淳于长见您病了这么长时间,很是高兴,只盼着早一天当上大司马总揽朝政呢!我听说他连上台后谁做什么官、谁干什么事都已经安排确定了。”接着,又把淳于长私通许嬷、戏弄许后等等恶劣行径,添油加醋地渲染了一番。王根顿时大怒,埋怨侄子为何不早汇报,王莽反而假惺惺地说:“我不知您对他是何态度,再说他毕竟是我们的血缘亲属,只希望他能收敛改正,现在见他不思悔改并且变本加厉,才敢向您通告”。王根听了,非常喜欢侄子的忠厚诚实,也就更加痛恨外甥淳于长,责令王莽马上报告太后。太后闻讯更为大怒,马上让成帝削夺淳于长所有官职,勒令回封地反省。淳于长不仅丢了马上就要到手的大司马,甚至连卫尉一职也没保住,心中的懊恼就可想而知了。但他仍不死心,以大量金银财宝贿赂另外一个舅舅红阳侯王立。王立这次在成帝面前的说情非常不成功,被皇帝看出了他们的私情,令有部门立案审查。王立怕事情败露而忍痛割爱,逼着与淳于长交接财物的儿子王融自杀,然而这样并不灵验,酷刑之下,淳于长对贿赂王立及戏弄许后等事一一供认。王立在白白死了一个儿子后,又被赶出京城回到封地。淳于长更惨,被定为大逆不道罪,枭首示众,妻子儿女发配边疆。王莽与淳于长的竞争,最后以淳于长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在王氏一家掌握大权的汉成帝时代,斗倒了强有力的对手淳于长,其余的叔叔、堂兄弟们又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前进路上便畅通无阻。王根在病床上推荐了王莽,绥和元年(前8),成帝提拔王莽担任大司马一职,顶替王根辅佐朝政。这样,王莽在38岁的时候,登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王莽本来老谋深算,为了巩固已经攫取的权力,就更加克己修行,延聘德才兼备名声远扬的学者政客当幕僚,收到的赏赐尽皆分给手下官吏侍从,家中余财也经常分发给穷人,而对自己的要求却更严格了:有一次他母亲生病,各公卿大臣们为了巴结而纷纷派夫人前来探视,负责招待客人的王莽夫人,身穿短衣布裙,以至于贵妇人们把她看做了奴婢。这事传开之后,王莽的恭谨俭约美名更加响亮了。四、仕途小挫天有不测风云。王莽荣升大司马主持朝政,刚过了一年,上下左右的权力网还没有建立完善,汉成帝就死了。更为严重的是,成帝生前只宠爱赵飞燕姐妹,这姐妹二人自己无法生育,就特别痛恨怀上成帝骨肉的妃妾,每见有妃嫔怀孕就及早将之处置,导致成帝没有自己的儿子。无奈之下,成帝过继其异母兄弟定陶恭王的儿子刘欣为太子。刘欣继承皇位,就是汉哀帝。哀帝与王氏没有血缘关系,所以王莽的仕途也面临着极大的危机。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哀帝本来就忌恨王氏一家的权势,再加上他的奶奶从中挑唆,心中就有了排斥王莽的打算。前面说过,汉元帝确立王政君为皇后时,实际上最宠爱的是傅昭仪,也就是定陶恭王的母亲、哀帝的祖母。现在孙子当了皇帝,傅昭仪自然就东山再起了。太皇太后王政君很识时务,面对着傅昭仪咄咄逼人的气势,不得不忍让三分,在自己蜇伏不动潜待时机的同时,下诏让王莽等人辞职避让。然而哀帝知道,王氏一家长期掌权,各种关系盘根错节,还不是轻举妄动的时候,所以假惺惺地对王莽说:“您本是父皇选定的执政大臣,今日父皇归天。我真诚地希望与您通力合作管理国家。您要求辞职,是觉着我不能继承父皇的遗志吗?我非常伤心。我已传旨下去,今后大小官员均听命于您。”同时加赏350户食邑。但这只是一时的宽容,一旦政局稳定下来,哀帝就实施其打击王氏势力计划。一个月之后,司隶校尉解光上书弹劾原大司马王根,指控他当政期间贪赃枉法、欺压百姓、排斥异己、淫于声色;同时弹劾王莽的另一个叔叔王商之子成都侯王况,说他娶掖宫廷中贵人为妻,犯了大不敬罪。哀帝马上下诏,迁夺王况爵位,贬为平民百姓;免除王氏新荐所有官员职位;因王根从前支持刘欣(即哀帝)做太子,所以保留爵位,赶出京城回封地养病。王氏的羽翼被剪除后,王莽深感势单力薄,危如累卵,但他仍在顽强地支持着。时隔不久,哀帝在未央宫设宴,主管礼仪事务的内者令为了逢迎皇帝,在太皇太后王政君旁边给傅昭仪(这时称定陶恭皇太后)设了一个座位。王莽敏感地觉察到这是对王氏势力的侵犯,当即拍案斥责:“定陶太后只是孝元皇帝的昭仪,一个藩王的母亲,怎能与尊贵无比的太皇太后并肩齐坐!”命令撤掉座位,傅昭仪听说后勃然大怒,拒不出席宴会,弄得哀帝也很尴尬。次日,王莽再次以辞职要挟,向哀帝及傅昭仪示威。但这次他失算了,哀帝认为这是可以撤掉王莽的时机了,欣然批准了他的申请,并赏下一些黄金作为安慰。又过了两年,干脆把王莽赶回了南阳郡新野县的封地。王莽虽然下台,但东山再起的实力仍在,哀帝没有办法动摇王政君太皇太后的正统地位。傅昭仪自然也很着急,在哀帝继位后,她取得了“定陶恭皇太后”的尊号,后来又去掉了“定陶”二字,但她仍不满意,觉得还是比不上“太皇太后”称号尊贵,然而又不能同时有两个太皇太后,竟然别出心裁地想出一个“皇太太后”名号,这倒是中国历史上的独此一家。但傅昭仪与王政君的斗争是必败无疑的,虽然在当前不利的形势下王政君采取了避而不战的策略,可她的优势是长寿。这一优势虽然简单,但效果很好,傅昭仪既然活不过她,也就自然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现在闹得越欢,死后的下场也就越悲惨,甚至连尸体都不得安宁。一时间,哀帝的祖母称皇太太后,生母丁姬称帝太后,成帝皇后赵飞燕称皇太后,加太皇太后王政君,四个太后并立,成为中国历史上一大奇闻,太皇太后退避长信宫,不再理会朝廷大事。王莽坚信,只要姑姑王政君还在,王氏家族一定有重见天日的机会,为了促使这一天早日到来,他更加假仁假义起来,企图博取更多的美名,为以后的上台打下坚实的基础。南阳太守也认定王莽还会东山再起,特地派当时最有名望的大学者孔休管理王莽的封地。王莽对孔休也是恭敬无比,竟然以一把镶有宝玉的剑相赠,孔休见状诚惶诚恐,坚决不收。王莽解释说:“我见您脸上有块伤疤,听说宝玉能够消除疤痕,所以想把剑柄送您。”孔休还是推辞,王莽想了一想,问:“您是嫌它太贵重了吗?我是敬重您学识渊博,还有什么能比品行学问更珍贵呢?”说完,用木棒把剑柄打碎,亲自包好送给孔休。礼贤下士之名也由此传开了。更有甚者,王莽为了名声,不借牺牲儿子:王莽的二儿子王获,因故杀死了一个家奴,这在当时的达官贵族中本是件区区小事,可王莽担心这与自己的名声有损,竟然迫使儿子自杀偿命。普通的百姓听说后,无不为王莽的高风亮节而歌功颂德。从公卿大臣到王公贵族,从平民百姓到官婢家奴,举国对王莽赞誉不止,同时为其被撤职而抱不平者举不胜举。恰巧,元寿元年(前2)发生日食,这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拥护王莽的人却借机大作文章,说这是上天对皇帝不用贤臣的警告,所谓的贤臣,自然就是王莽。可哀帝好不容易才赶走的人,又怎愿重新起用呢?迫于舆论压力,哀帝以侍奉估母太皇太后的名义,让王莽回京城长安居位,但仍不恢复官职。然而,既然回到了长安,就是靠近了权力中心,以王莽的阴谋家手腕,终究有机会重新投入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去的。五、东山再起王莽等待的时间很短,元寿二年(前1),年仅26岁的哀帝刘欣一命呜呼。哀帝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不贪女色的皇帝之一,但他的爱好更是邪乎——专宠男色,也就是大搞同性恋。哀帝的恋人名叫董贤,其为人正好与他的名字相反,一点贤德也没有,是个靠姿色爬上高位的奶油小生。传说有一次哀帝起床时,发现衣服袖子被熟睡的董贤压在身下,可又实在不忍心惊扰董贤的美梦,只好用刀将袖子割断,才得以起身穿上衣服,所以后来人们常以“断袖之癖”来称同性恋。以哀帝的这种特殊爱好,没有生下儿子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事了。这时,哀帝的祖母皇太太后和生母帝太后已经去世了,皇太后赵飞燕还处于恍惚之中,唯有太皇太后王政君再一次显示了其过人的胆略:这位年过71岁、平日不理政事的老太太,一听说哀帝驾崩,立即乘车赶往未央宫,别人尚未清楚,就将代表权力的玺印掌握,然后召见执掌朝政的大司马领尚书事董贤,责问哀帝的丧事该怎么办?董大司马陪皇帝玩乐还能花样翻新,对天子丧葬大典又哪里想过,只好摘了帽子磕头谢罪,承认失职。太皇太后却是胸有成竹,从容地说:“这样办吧,新都侯王莽办理过成帝的丧事,让他来帮你!”董贤只好乖乖地服从。于是王莽顺理成章地进入皇宫,按太皇太后的诏令执掌兵符、节制军队,同时管理各部大臣。王莽掌权后,急不可耐地授意官吏弹劾董贤,说他担任大司马以来,天灾人祸连年不断,是大汉帝国的灾星,请求即刻予以罢免。董贤走投无路,当天就自杀了。太皇太后让各大臣推举大司马人选,其实王莽已经在行使大司马权力了,这不过是走走过场的形式罢了。明眼人早就看出了这一点,大司徒孔光、大司空彭宣提名王莽,只有两个不识时务的前将军何武和后将军公孙禄互相提名,结果自然是王莽当选,兼领尚书事,重揽大权。合该汉朝气数当尽,成帝没有儿子,哀帝又没有儿子,王莽与姑母太皇太后选定与汉成帝血缘最近的一个侄子中山王刘衎继承皇帝位,就是汉平帝。平帝年幼无知,又体弱多病,根本无法当好皇帝,政权自然就落到了大司马领尚书事王莽及太皇太后王政君手里,一切事务由王莽提出方案、太皇太后发布实施。一朝掌大权,便把令来行。王莽自己是由姑母的裙带关系掌权的,也就深知外戚集团的可怕,也出于对哀帝时被赶出京城的报复,因此打击的矛头首先对准了各类外戚。第一个是成帝皇后赵飞燕,王莽指斥她姐妹二人挟持成帝、残害其他妃嫔及皇子,使得成帝没有子孙;再则有失皇后礼仪,对太皇太后不敬。结果是由太皇太后下诏贬为庶人,逼她自杀。其次是哀帝皇后,也被贬为庶人,逼其自杀。至于已经死去的皇太太后傅昭仪和帝太后丁姬,王莽先是废去她们的尊号,改称“定陶恭王母”和“了姬”,但觉得一口恶气尚未出尽,向太皇太后建议:“恭王母和丁姬死时按太后礼仪,陪葬有皇太太后和帝太后印玺,并且坟头堆上比皇帝还高,此种规格太高,应该改葬。”太皇太后拗不过王莽,不得不应允,迁坟时丁姬墓中起火,用水浇灭才取出了棺材。王莽再次上书:“以前恭王母活着时,居住在与太皇太后相似的宫殿里,后来火灾烧了她的正殿;丁姬墓中起火,烧毁了棺椁。这表明她们规格不合道理,引得上天给予惩罚。我请求剥去她们尸体上的金缕玉衣,用普通棺木收殓,削减坟头堆土埋葬。”接着,打开了傅昭仪的棺椁,尸体臭气熏天,传到几十里之外。那些巴结王莽的达官贵人纷纷出钱雇人,或者派遣子弟来掘这两位太后的坟幕,用了二十天才掘平,这就是她们与王氏争权夺势的下场。整治了她们几个,那些由此升官发财的几十位亲戚,自然也难再享富贵,老实点的被革去爵位、罢免职务,凶恶点的便死罪难免,庞大的外戚势力就只剩下王氏一家了。构筑权力网的方式古今一致,无非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培植亲信,排斥异己。王莽的做法不过是更高明一些:打击敌对势力干净彻底,把先前觊觎大司马职位的前将军何武与后将军公孙禄罢免查办,哀帝外戚及董贤引进的同党悉数免官,并流放边疆,使他们失去了兴风作浪的可能。即使自己的叔叔红阳侯王立也不放过,王莽一来敬畏他辈份高贵,二来担心他向太皇太后说些不利的闲话,所以授意别人上书:“王立以前勾结罪犯淳于长,后来又伪称官婢所生孩子为皇子,想扰乱汉朝皇室的血统,简直就是吕后一类的人物,请马上将之赶出京城”。太后现今只有这么一个弟弟还活着了,当然不愿采纳,王莽马上就说:“现今皇室衰落人丁不旺,连续几代无继承人,太后代替幼小的平帝行施皇帝职权,即使事事公正严明,仍须担心天下人的非议,又怎能为了私人关系,不采纳大臣的正确意见,将有罪之弟强留京师呢?还是让他回到封地,等以后形势好转,再慢慢地想办法召他回城。”太后迫于王莽大公无私的谎言,只好让王立离京。王莽有自己一套收罗亲信之法:其一是听话,事事处处以王莽的意愿为原则;其二是要有才能,办事精明干练;其三是要有美名,要得到大臣及百姓的信任;其四是要被太皇太后喜欢。按这些标准,王莽推举品德学问高深的孔光辅佐自己,并罗致了王舜、王邑、甄丰、甄邯、平晏、刘歆等人,形成一个利益一致的权力集团。至此,再也没有哪种势力可以动摇王莽牢固的根基了。唐人有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但使一朝身先死,一生功过有谁知。”意思是说:周代独揽大权的周公也曾畏惧那些沸沸扬扬的流言蜚语,王莽原形毕露前也曾有礼贤下士的美名,要是他们早早地死掉了,那么他们是忠是奸谁会知道呢?有趣的是,王莽自己也想效法周公,当然他不是学习周公的忠心耿耿,而是想与周公一样得到至高无上的权力。因此,王莽授意四川的地方官员让西南少数民族首领贡献白雉(白野鸡,恐怕就是今日云南仍有的白孔雀),让大臣们劝太皇太后:“王莽的功德如同周公辅佐成王,所以才会有吉祥的白雉出现。贤明君主的做法是:臣子立有大功就应赐与相应的尊号,就像周公一样。如今王莽立下了平定国家、安宁汉朝皇室的巨大功勋,应该赐给‘安汉公’美称,并增加爵位和食邑,才符合天意。”太后立即答应,倒是王莽反而虚伪地一让再让,表现出了极大的谦逊,太后不得不颁下诏令:“大司马新都侯王莽,历经成帝、哀帝、平帝三代,担任与周公同样的重要职务,制定了万世不变的策略,品德高尚是所有忠臣的楷模,并影响到全国人民百姓,即使偏僻荒凉的边境民族,也仰慕他的高风亮节,献来吉祥的白雉。现在,增添新息、召陵二县的两万八千户作为王莽食邑,封为太傅,总理国政,尊号为‘安汉公’,将开国功臣萧何的房产赏给王莽。这道旨意有法律一样的效力,不可违背,万世不变。”现今的人当然已经知道,王莽此人与他的尊号“安汉公”中的“安汉”二字是多么不符。日子久了,王莽对上头还有一位太皇太后指手划脚觉得非常不耐烦,可又不能轻易动摇姑母的地位,为了获得更大的职权,他指使爪牙上书:“以前,官吏升到二千石俸禄这一等级,地方上推荐秀才考核成绩等事,往往有些不切实际,应该由安汉公重新清理。而且太皇太后年高,精力有所不济,为了更好地培养教导皇帝,同时也为了更好地保重身体,一些小事就不必亲自处理了。”太皇太后自己也感到体力渐弱,王莽又是自己的亲侄子,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差错,就采纳了这一建议,颁告命令说:“自今以后,除了册封侯爵外,其余事情均由王莽处理。地方官员可以直接向王莽汇报工作,考核及任免官员,一律由王莽管理。”这样,王莽的权力与皇帝也差不多了。对于“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道理,王莽是明白的;自身的经历也告诉他,有个好名声在政治上是多么重要。为了交好贵族官僚,他奏请太后册封了很多开国功臣及前代勋爵的子孙;相当于二千石以上级别的官吏,退休后可以领取原收入三分之一的养老津贴。为了笼络民心,他派官员巡察全国,督促、指导农民种好庄稼,帮助农民捕杀蝗虫,减免灾区赋税;他还带头捐献田宅,赈济流民,在长安城新建了二百多区房舍安置流民,赏赐财物安葬死者。他的所做所为,有一次赢得了全国上下的衷心拥护。但是,职位越高,权力欲越强,他的阴谋家的本来面目,又能掩盖多久呢?六、毒杀平帝民间流传,汉朝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最初反抗秦朝时,曾在山谷中流窜躲藏。有次,在山上被一巨大的白色蟒蛇挡住去路,刘邦挥剑将蛇斩为两段,可这条成精的大蛇口中仍能大叫“还我命来!”刘邦惊恐万分,心中暗想,这种山间毒物到了平地上便没了本领,因此一边向山下跑,一边向蛇喊:“到平地上还你性命。”大蛇听后,抽搐几下就死了。但一股戾气纠结不散,一百多年后托在王莽身上,再次向刘邦的子孙要求偿命。刘邦一句“平地还命”的戏言,被蟒蛇误信为“平帝还命”,转化成王莽与平帝的权力斗争。平帝本是汉成帝异母弟弟中山王的儿子,因为成帝,哀帝皆无后代,被太皇太后及王莽立为皇帝,当时年仅9岁。王莽吸取哀帝时被赶出京城的教训,为了避免傅昭仪、丁姬两家势力兴起此种事情的再次发生,勒令平帝生母卫姬、舅舅卫宝、卫玄等人不得一同进京,只赏给爵位,不安排职务。扶风功曹申屠刚觉着此法未免过于不尽情理,就向太皇太后要求允许卫氏一家人京。王莽听后勃然大怒,当即将申屠刚撤职查办,王莽的长子王宇也觉得父亲太过分了,担心平帝长大后怨恨王莽、危及王氏全家,因此背着父亲派人联络卫宝,叫卫宝请求入京。卫氏的请求又被王莽拒绝。王宇私下里与老师吴章、妻兄吕宽商量,吴章认为王莽刚愎自用、不可劝谏,但他迷信鬼神,可以假做怪异吓唬他,然后以上天意愿来劝解,也许能达到卫氏外戚进京的目的。方法计定,吕宽趁一个漆黑的夜晚,弄一些鲜血洒在王莽家门上,不料一不小心弄出了响声,被守门人发现。王莽得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处置起来毫不留情,立刻将王宇送入死牢。王宇明白父亲不会赦免,又想起二弟王获因杀一个奴隶而早死,不禁潸然泪下,只好服毒自杀。王宇妻子正怀有身孕,也未能免罪,在狱中生下孩子后就被杀死。然后,王莽借此机会,把一切与自己有矛盾的,甚至一些虽无矛盾但不服从自己的人,统统诬蔑为吕宽的同党,大开杀戒,连汉元帝的妹妹敬武公主、汉室宗族梁王刘立、王莽叔父红阳侯王立、堂兄弟平阿侯王仁,都被迫自裁。二千石以上级别的官员如前司隶校尉鲍宣、护羌校尉辛通、函谷都尉辛遵、水衡都尉辛茂、南阳郡太守辛伯等人,都被下狱致死,牵连被杀的人不下几百。至于平帝母亲卫姬一家,多数被杀,少数被流放,只留下卫姬孤单一人呆在中山国。王莽与平帝争斗的第一回合,付出了长子及儿媳等亲属的代价,但也清除了所有的异己分子,算是取得了初步胜利。王莽对哀帝时的教训记忆犹新,再说太皇太后年纪也太大了,他担心姑母死后会发生意外,就想把女儿嫁给平帝,自己给皇帝当老丈人,在宫中设置姑母、女儿双保险。因此上书太皇太后:“皇帝即位三年了,还未娶皇后,以前国家危机,都因为皇后少德仪,皇帝没有生下太子。请按经典上的礼仪制度,选定十二名后妃,以使皇帝子孙昌盛。应在名门望族之中选取。”遵从太皇太后的旨意,有关部门列取了各世家女儿不下两千人。王莽担心自己女儿落选,更痛恨有那么多人敢来竞争,就又想出了个新花招,假惺惺地向太皇太后上书:“我本人品德修养不够,女儿气质容貌也差,不配当皇后。请勿选我女儿了。”太后不知王莽的真正意图,对他的“至诚”之心大加赞赏,下诏不选王莽之女。果然不出王莽之所料,诏令一下,普通百姓及贵族官僚不下千余人,纷纷为王莽和他女儿大加赞誉:“安汉公品德高尚如巍巍泰山让人仰望,功勋累累无人可比。现在选定皇后,为何单单排除安汉公的女儿呢?我们衷心盼望安汉公之女作为天下母后。”王莽越是派人劝解,请愿的人反而越多,太皇太后只得答应可以选王莽的女儿。王莽表面上坚持从众女子中择优选择,有关人员愈加辩解不便范围选广。事情完全按王莽的设想进行,把好端端一个选皇后的过程,演化成了王莽之女是否可以当皇后的争论。迫不得已,太皂太后派有关人员占王莽家实地考察,结论是:“安汉公的女儿贤惠仁义、窈窕端庄,是皇后的最佳人选”。再派人占卜算卦,结果是“金水相生、阴阳谐调、大吉大利”。如此,王莽取得了又一次胜利,自己当上了皇帝的老岳父,女儿成了年轻的皇后。接踵而至的是大量的赏赐和封地的增加,安汉公爵位再加“宰衡”一职,地位高于刘姓诸侯王。此时的王莽可谓春风得意,刻一枚“宰衡太傅大司马”印章挂在腰间,暂时没有什么更高的要求了。平帝年纪渐长,日益不满王莽的专权,特别怨恨他不让自己母子相见,并且陷害舅舅一家,一个未成熟的孩子,心里想的往往写在脸上,王莽对此深感不安,遂即下了除掉平帝的决心。元始五年(5)冬,平帝旧病复发,王莽假装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还亲自到郊外祭天的场所请命,指天画地发誓,愿以自己代替平帝得病,其实心里却盼着平帝早死,恨不能代替平帝的职位。不久,平帝渐有康复迹象,王莽着急了,他不能容许平帝长大成人对自己报复,因此借着腊八节进贡椒酒的机会,在酒中下了毒药。平帝饮了岳父送来的美酒后一命呜呼。年仅13岁。这就是王莽对平帝的最后一次胜利,也是最干净彻底的胜利,使民间传说中“平地还命”一说有了事实根据。七、逼近皇位毒死平帝后,王莽感到自己当皇帝的条件还不成熟,就决定再立一个傀儡。选谁好呢?王莽煞费苦心:平帝没有儿子,而汉元帝的直系子孙也都死绝了,只好在汉宣帝的后裔中选择,最后确定拥立广戚侯刘显的儿子刘婴。原因不难猜,刘婴是比平帝低一辈的皇室子孙中最小的一个,只有两岁。把一个连生活都难自理的小孩放到至高无上的位置上,对王莽来说是非常有利的,老谋深算的王莽完全可以把皇帝像手中的玩具一样任意摆布。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中国历史上从来就不缺乏投机取巧的卑鄙小人。武功县县长孟通见平帝一死,以为这是一个投靠王莽的好机会,向朝廷奏报:有人挖井时发现一块上圆下方的大白石头,写有“告安汉公莽为皇帝”八个血红大字。精于阴谋诡计的王莽对这种骗人的小把戏,自然是一清二楚,但既然对自己有利,又何必揭穿它呢!在不便于匆忙地登上皇位的情况下,王莽就按自己的计划来解释:“符命上说的‘为皇帝’,就是摄行皇帝职权的意思,”马上指使亲信爪牙向太皇太后秉报。年逾古稀的太皇太后自从让王莽掌权以来,已经越来越觉着这个侄子不好控制,但万万没有料到,一向忠厚的侄子竟然有篡夺皇位的野心,不禁怒气冲天,大声斥责:“什么白石符命?根本是欺君罔上的鬼蜮伎俩!摄行皇帝之事不可施行!”但王莽的堂兄弟,当时已担任太保一职的王舜,却不屑一顾地瞅了瞅老太太,软中带硬地说:“只是当个执行皇帝罢了,又不是要当真皇帝,何必大动肝火呢?再说事情已到了这一地步,谁还能阻止得了?”太皇太后此时也无能为力了,不得不答应。王莽的党羽马上草拟了一套居摄的礼仪:安汉公处执行皇帝之位,应戴皇冠、穿皇服,背后有斧钺仪仗,稳坐龙椅之上朝见大臣,听取行政事务;车马服饰及出入的警备,完全等同于皇帝,尊号称为“假皇帝”,行施皇帝职权,自称为“予”,发布命令等于圣旨,群臣拜见对自称“臣妾”;只有觐见太皇太后时才按大臣拜君主的礼节。太皇太皇对此也不得不批准。自古以来,礼仪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王莽既然可以享用皇帝礼仪,也就标志着获取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公元6年正月,王莽作为“假皇帝”代皇帝祭天。三月,立刘婴为皇太子,称号是“孺子”,改年号为“居摄”,尊年仅17岁的平帝皇后也就是王莽的女儿为皇太后。而“摄皇帝”与皇太子非但不是同一家族,甚至不是同姓,也实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奇闻。官当到执行皇帝的份上,王莽奉行已久的伪善再也掩盖不住其狼子野心了,各地的叛乱也就接踵而至。先是汉朝的皇室子孙安众侯刘崇起兵反抗,他与执掌自己封地事务的国相张绍商量:“安汉公独揽大权,必然要危害我们刘家的江山,天下人对此心如明镜,然而无人敢于反抗。实在是刘氏宗族的耻辱。现在我想率先起兵,追随的人肯定不会少”。张绍完全赞同,集中了几百人进攻宛城,结果失败了。张绍的堂兄张竦却是识时务,马上与刘嘉向王莽上书,除对刘崇、张绍大骂一通外,还把王莽的功德吹得天花乱坠,因此不仅没受株连,反而合家升官发财成了侯爵,难怪当时人说:“冒着生命危险去打仗,还不如坐在家里拍王莽的马屁。”另一些亲信们则向太皇太后请愿,说刘崇等人之所以敢举兵造反,是因为王莽的地位还不变,权力还不够,应该增加附设的官吏和警卫人员,改王莽住处为“摄省”,家为“摄宫”,办公室为“摄殿”,拜见太皇太后时,不再称臣,改称“假皇帝”。可见,刘祟的造反非但没有触动乇莽,反而帮他向皇帝地位又迈进了一大步。事态并未如王莽亲信所言,王莽地位愈高,各地反抗日盛。居摄二年(7)九月,东郡太守翟义起兵,拥立汉代皇室后裔严乡侯刘信为天子,向全国各地发出通告:“王莽毒死平帝,执行天子特权,妄图断绝汉代的江山,我们要遵从上天的旨意,诛灭王莽”。各郡国纷纷响应,队伍迅速发展到十几万人。摄皇帝王莽吓得魂飞魄散,寝食不安,昼夜抱着年幼的孺子刘婴哭泣,并祷告列祖列宗,祈求神灵保佑,宣布等孺子长大成人后,就自动辞职回家休养。同时派遣谏议大夫桓谭率领王邑、孙建等八位将军统兵东进,围剿翟义。不料大军刚走,长安城附近的赵明、霍鸿等人,又乘京城空虚之机,纠集十多万人进攻长安,与翟义遥相呼应。王莽急调王奇、王级率兵抵挡;任命甄邯为大将军在城外驻扎;王舜、甄丰则领着卫土们在皇宫中昼夜巡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平定两起声势浩大的叛乱,王莽至此才长舒一口冷气,把一直提着的心放回肚里。平息叛乱后的王莽,更加觉着自己的威望如口中天,完全有力量统治全国。况且当个“假皇帝”都有人造反,索性当个真皇帝算了!从此开始了篡汉自立的步骤。八、变假成真武功人孟通伪造了白石丹书,把王莽送上了“摄皇帝”高位,自己也得到很多好处,由此揭开了虚构符命的序幕。汉代宗亲广饶侯刘京上书说:“齐郡临淄县昌兴亭的亭长辛当,一个晚上连续做了几个相同内容的怪梦,梦见有人向他转达天公的意思:‘摄皇帝应做真皇帝,不相信的话,你的亭楼里会有一新井’。亭长早起一看,亭中果然有新井,深有百尺左右”。车骑将军手下的扈云上奏巴郡发现石牛,太保属下的臧鸿上奏扶风郡雍城发现石文。这些命符王莽自然明白是怎么回事,可他以此为借口,向太皇太后提要求:“我遵从你的旨意,兢兢业业地为国操劳,受孺子托付当个摄皇帝。然而刘氏宗族及一些官员纷纷上奏命符,巴郡石牛和雍城石文运到了未央宫前殿,我同王舜同去看时,一阵黄风刮得遮云蔽日,风停后出现了铜符帛书,上面写着:‘这是上天转告皇帝的命符,献符的人可以封侯。皇帝应该顺从天意,服从神灵的命令。’这是事实,骑都尉崔发等大臣都验证过了。从前哀帝曾用‘天将’纪元,即为‘大将居摄改元’的意思。《尚书·康诰》中周公自称为王,不称摄政。孔子说:‘要敬畏天命、敬畏贵人、敬畏圣人。’现在命符代表天命,哀帝自然是贵人,周公是圣人,我万万不敢违背天命因此请求:见太皇太后和孝乎皇后时,我自称‘假皇帝’;统治天下,处置政务时,不再使用‘摄’子;居摄三年改为初始元年”。太皇太后当即同意,王莽的弄假成真走出了第一步。既然命符是升官的捷径,梓潼人哀章接着将之发扬光大开来。哀章本是个说人话不干人事的无赖,见王莽当上了“摄皇帝”,就制作了一个铜匮(铜匣子)放入两条书简,其一写着“天帝行玺金匮图”,另一写着“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其中的“某”指汉高祖刘邦。图书中都写了“王莽应做真天子”,同时写上八个大臣的名字,又虚构了王兴、王盛二人,再写上自己的名字,共11人,分别有职务和爵位,是真天子王莽的辅政大臣。做好之后,哀章不清楚王莽的内心企图,没敢贸然行事。等到刘京、扈云、臧鸿等人的符命被王莽接受后,觉着时机到了,一日黄昏,哀章身穿黄衣,双手捧着铜匮,扣开了汉高祖刘邦的庙门,神秘兮兮地把铜匮交给仆射。主管宗庙事务的官员仆射打开一看,马上感到事关重大,当即献呈王莽。王莽思前想后,一夜没能合眼,权衡利弊得失的结论是:代汉自立。次日凌晨,王莽穿戴皇服皇冠,郑重其事地前往汉高祖庙堂拜受哀章所献铜匮,然后又谒见太皇太后,接着来到未央宫前殿,在皇帝宝座上就位,发表其堂堂皇皇的就职演说:“我们王家原来是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嫡系后裔,追宗溯源可上达先古时贤明的舜帝,即使近期也出了个历经四朝的太皇太后,因此可谓实实在在的名门望族。自我辅政以来,也一直以圣人周公为楷模,只想等孺子长大后就交还政权,退休回家安度晚年。不料上天屡屡降下符命,高祖刘邦的圣灵也传下铜匮策书,一再嘱我荣登皇帝之位。我若仍再谦让,就是违抗天意,辜负汉高祖的信任,必然使自身受到上天的惩罚,国家也会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无可奈何之下,我不得不改变主意,顺应天命,自己代替汉室当个真皇帝。从此以后,改国号‘汉’为‘新’,以今年12月为始建国元年正月。按哀章所献铜匮降书,封王舜为安新公,任太师;封平晏为就新公,任太傅;封刘歆为嘉新公,任国师;封哀章为美新公,任国将;此四人为一等公爵,辅佐朝政。封甄邯为承新公,任大司马;封王寻为章新公,任大司徒;封王邑为降新公,任大司空;此三人为执政三公。封甄丰为广新公,任更始将军;封王兴为奉新公,任卫将军;封孙建为成新公,任立国将军;封王盛为崇新公,任前将军;此四人是四大将军。”哀章的政治投机取得了非常的成功,把王莽送上了真天子宝位,自己也如愿以偿做了开国功臣,只是白白地便宜了王兴、王盛二人。哀章为了把自己这一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抬高起来,填写王莽的大臣时顺手杜撰了王兴、王盛两个名字,老奸巨猾的王莽为了显示对神灵的敬畏,竟派人四处寻找,同名同姓者找了几十个,经算卦相面的巫师鉴定,选择出了上应天命的两位:王兴只是个看门的小军官,而王盛则是个卖大饼的,一夜之间成了朝廷重臣、封为公爵,富贵突降,实在是他们自己始料未及的。当了皇帝,原先佩带的“宰衡太傅大司马”之类的印章显然不适宜了,王莽派王舜去取“汉传国玺”。这块玉玺是很有一番来历的:东周末年楚国人卞和发现一块宝玉,几经争夺传到了秦始皇手中,被刻成大印,汉高祖到咸阳时从秦朝君主子婴手里收缴,确定为汉朝传国之玺,是最高权力的象征。因为孺子没有即位,所以玉玺暂时由太皇太后收存。王舜来求玉玺,挨了太皇太后的一顿臭骂:“你们父子兄弟,屡受汉家恩惠,荣任辅政职位,不是尽心尽力地回报汉室,反而趁人之危篡夺皇位,真正是猪狗不如的东西!天下哪有你们兄弟如此的无耻之徒?既然改朝换代自己当了皇帝,又要这亡国象征的玉玺何用?我是汉朝的一个老寡妇,年迈体弱,没多久可活了,难道用这玉玺随葬都不行吗?”王舜被骂得狗血喷头,仍坚持说:“王莽非要得到玉玺不可,你最后还不是得交出来吗?”太皇太后无奈,气呼呼地说:“我反正是离死不远了,你们兄弟也决不会有好下场!”随即将玉玺摔在地上。王莽得到玉玺,大喜,在未央宫大摆庆功宴,喝酒奏乐通宵达旦。但这玉玺从此被摔去了一个角,只好修补一下勉强用着。东汉末年,曹操、袁绍、孙坚、公孙赞等各路人马又为争夺此玺而打得不可开交,传来传去最后不知去向。王莽当了皇帝后,并不敢亏待老太太,给了一个“新室文母太皇太后”的尊号,但太皇太后对自己一手栽培起来的侄子愤恨不已,始终不给一个好脸色,整天抑郁寡欢,死于新莽始建国五年(14),享年84岁。王莽是由这位长寿的老太太才能篡夺大汉江山,而她自身却一心扶助汉家幼主,又该如何评价呢?历次改朝换代,最可悲的是那末代皇帝,孺子刘婴两岁时被立为皇太子,饱受“假皇帝”王莽的百般戏弄,五岁时就成了亡国之君。王莽当皇帝时,迫使刘婴跪下称臣,册封他为“安定公”以平原、安德、漯阴、鬲、重丘五县的百里地盘、万户人家为安定公封邑,在那里重建汉室刘家的祖庙。但不准刘婴回到他的封国,把京城的大鸿胪府改建为“安定公第”,将刘婴关在里面,又通令禁止任何人与他讲话。如此一来,刘婴实际上过着囚犯一样的生活,以至于长大后,连猪、狗、牛、羊都不认识,话也说不清楚,等于白养了一个傻子。以沽名钓誉靠着姑母势力起家的王莽,从小小的侍从官黄门郎做起,历经射声校尉、骑都尉侍中光禄大夫、大司马领尚书事、摄皇帝,步步高升,最终代汉自立,当了真皇帝,建立了新朝,阴谋家的面目彻底暴露无遗。九、新朝新政既然已改朝换代,当上新朝皇帝的王莽又筹划新主意了!精于诡计的王莽,对变换花样是相当在行的,他依照《周礼》设计了一幅庞大的社会蓝图,在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是一个极不成功的改革家。相比起来,汉代的土地税不重,每年只收取收获量的十五分之一,最少时是三十分之一。但自西汉中期以来,达官贵人们倚仗权势,大量地兼并七地,很多平民失去了土地后,或者向地主租地,或者卖给地主成了奴隶。在一个农业为主的东方大国中,农民是立国之本,是赋税和劳役的主要承担者,现在农民少了,财富集中到了贵族官僚手中,国家也就不可能有富国强兵的希望了。而且,奴隶自身生活及生命都得不到保证,租地种的农民要交一半以上的收入给地主,温饱都难以解决,他们不得不起来反抗。因此土地和奴隶问题是社会危机的最主要根源。这一点王莽是十分清楚的,一上台新颁布了“王田令”和“私属令”两项改革措施:全国的土地称“王田”,属新朝国家所有,任何人禁止买卖;一个家庭中成年男人不足八名的,占田不得超过九百亩,多余的要无偿交出来,分给亲属或邻里;以前没有土地的,一对夫妇接受一百亩耕地;胆敢违犯者,流放边疆。改各家的奴婢称“私属”,一律禁止买卖,对不服从者,也流放边疆。这两项改革,实在是考虑了百姓的利益,然而又是实在行不通的:试想,那些拥田数万的豪强,以及掳掠人口买卖奴隶的恶棍,哪个不是地位显赫?让有权有势的人白白交出自己的财产,停止其罪恶勾当,这不是白日做梦吗?对工商业的改革,表现在始建国二年(10)颁布的“五均”、“六筦”、“赊贷”三项法令。“五均”就是由政府来经营工商业经营:在当时全国最大的五个集市:洛阳、邯郸、临淄、宛(今河南南阳)、成都,设立专管市场的机构,在每一季度的中间月份,评定出各种商品的标准价格,对一些生活必需品的售价由官方平抑。此举看上去替人民利益着想,实际上官府贱收贵买,谋取利益。“赊贷”是由官府借钱给百姓,限制商人们放高利贷,但到期还不出来也是要罚为刑徒的。“六筦”就是在“五均”和“赊贷”之外再加上国家专卖盐、铁、酒,国家统一铸钱,国家统一收取山泽使用税。这些政策表面上看都很好,然而却根本行不通。因为执行人员没有工资,他们能不互相勾结坑害百姓吗?“六筦”中最坑人的要算是铸钱了。对货币的改革,早在篡权前就有过一次:居摄二年(7)王莽下令,在五铢钱外,增铸错刀、契刀、大泉三种,与五铢钱一同流通。建立新朝后,王莽认为汉朝皇帝的刘字,繁体写法是“卯、金、刀”,而五铢钱、契刀、错刀三种货币的名称全部与刘(刘)字有关,为了表现改朝换代,这三种钱都应废除,只保留“大泉”一种,另增发两种“小泉”。次年,又发行“宝货”,共计“五物”(金、银、铜、龟、贝)、“六名”(钱货、黄金、银货、龟货、贝货、布货)28个品种。这些钱币种类繁多,面值也不统一,换算起来十分困难,人们都不愿接受,私下里仍旧使用汉代的五铢钱,但一经发现就判重罪。至于敢私下铸钱的人,自己判罪之外,邻近的五家也受株连,闹得人心慌慌,安分守己地过日子,还说不定什么时候,因为邻居铸钱而被杀头。据说王莽一再改变货币,是想让那些富裕户所存钱币变成废物,间接地掠夺富人的财产,达到消除贫富不均现象的目的,然而这样一来,富人还可用不动产维持生活,贫苦的人却连日常吃喝都难以解决了。因此,穷人为了生存而造反,富人也开始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而反对王莽了。得到好处的倒是两千年之后的现代人,这些种类繁多、造形别致的王莽钱,成了文物爱好者重金搜集的对象,一套完整的莽钱其价值甚为昂贵。这真是一种时人不爱今人爱的怪事。在政治制度方面,王莽的改革就更是花样繁多让人眼花缭乱了。一方面,把中央和地方的官制、官名,以及地名、行政区划,都改动很多,并且一改再改。例如,把大鸿胪改称“典乐”;把大司农改称“羲和”,再改为“纳言”;把大理卿改称“作土”;把水衡都尉改称“虞予”,等等举不胜举。王莽的改名瘾一犯,又把长安改为“常安”,把长乐宫改为“常乐室”,把未央宫改为“寿成室”,未央宫前殿称“王路堂”。这些改革徒费精力,毫无意义。另一方面,王莽又滥加封赏,使得公、侯、伯、子、男各级爵位人员众多,随便什么人一旦取得王莽的欢心,就马上摇身一变成了贵族,像哀章献匮时随便乱写的王兴、王盛二人,只因合了“王氏兴盛”的意思,就一夜之间由卖大饼、看城门的卑微身份而平步青云,封侯封将。在对外关系上,王莽也不肯放过。他认为天无二日、人无“二主”,境外附庸也敢称“王”,有违古制,应改称“侯”,收回汉朝发给的玉玺,重新赏给侯爵印章。这些境外民族,名义上尊汉朝为宗主,其实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进贡给中央的东西还不如收到汉朝赏赐的东西多,可王莽偏偏要在一个“王”还是“侯”这样无关紧要的名称上做文章,嫌国内乱子还不够多,竟要乱到国外去。一些弱小的民族,虽不满意,但也忍下去了,可一向强悍的匈奴不愿容忍,囊牙单于索要旧玺不成,就起兵犯境,掳掠百姓,在北部边境燃起战火。西域、东方的高句丽、西南方的句町国也因王莽的无理挑衅而反抗,或者断绝关系,或者战争四起。宁静了百年的边境再也无法宁静了。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族,都认为王莽的新政尚且不如过去的汉朝,因此,可以说,王莽的种种改革以彻底失败而告终。十、后院起火我们常说做个好人很难,其实当个坏人也很难。就像王莽,因为自己是靠阴谋诡计上台的,所以就总是防范同类事情的出现,整日里提心吊胆,唯恐别人争夺权力。但他万万没有想到,首先向他发难的竟是自己的心腹和儿孙。在王莽的政治生涯中,有三个倚为心腹爪牙的得力干将:王舜、甄丰、刘歆。这三个人直接参与并策划了一幕幕丑剧,帮着王莽取得了“安汉公”,“宰衡”等尊号,为王莽的步步高升独揽大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自己加官进爵捞足了好处。然而这三人还不怎么贪心不足,觉得如此在位已经足够。因此在王莽谋划着当“摄皇帝”时并未像以往那样积极配合,直到事情已接近水到渠成了,才有气无力的呐喊几声。直到王莽篡权自立后,他们虽然也是开国元勋、地位显赫,但也因当了汉朝的叛臣而内心恐惧,渐渐地疏远了新朝皇帝。特别是甄丰、性格刚强、桀骜不驯,引起了生性多疑的王莽的猜疑,被降职为更始将军,与一个卖大饼的王盛差不多。担任京兆大尹(京城及周围地区的地方长官)的甄寻,认为这是极大的耻辱,决心为父亲报这一箭之仇:既然王莽相信符命,甄寻就也伪造了一个符命,说关中地区应分为左右两部分,任命父亲甄丰为右伯、太博晏平为左伯,像周代的周公和召公一样共同管理关中。这套把戏王莽见得多了,岂能不明白其中的用意?但老奸巨猾的王莽,认准甄寻还会有进一步行动,就决定暂且不去揭穿,以观其下一步行动,于是宣布按符命执行,果然不出所料,没等甄丰上任新职,甄寻又异想天开地送上了第二条符命,说汉平帝皇后、如今新封的黄皇室主,也就是王莽的女儿,应该嫁给甄寻当妻子。这下王莽实在是忍无可忍了,咬牙切齿地说:“黄皇室主是天下之母,岂能容许一个无耻之徒的玷污?伪造这种符命就是欺骗上天、目无君主,罪大恶极,死有余辜!”当即下令逮捕。甄寻弄巧成拙,只好潜逃在外,但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他父亲甄丰未逃脱,落下了一个被迫自杀的可耻下场。一年之后,甄寻在华山被捕,终于难逃一死。死前他一再声张,他的手相非常尊贵,纹路中有“天子”二字,应该有当皇帝的命。工莽派人割来他的手掌查看,冷笑一声说:“哪是什么‘天子’,倒是像‘一大子’三字,说他只是个身高体壮的傻瓜罢了”。沉思一会儿,又说:“这是‘一六子’三字,六和戮共音,说明他们父子全是该杀的货!看来杀了他们才是替天行道啊!”株连到此案中去的还有国师刘歆和儿子刘棻、刘泳,大司空王邑的弟弟,王奇,刘歆的门客丁隆,总数不下几百人,全都命赴黄泉。王莽犹不解恨,又宣布将他们统统流放到四方边疆处死,当然只是把尸体运到远方再杀一遍罢了。甄寻事变对王莽震动很大,他开始感到手下的心腹也不太可靠,更加疑神疑鬼,处处防范。每次外出,都要先派卫士在京城及所经过地区反复搜查以防意外,称为“横搜”。始建国四年(12),为了一次外出,竟在京城搜索了5天,搞得鸡犬不宁,怨声载道。不仅如此,王莽限制大臣入宫时随从人员的数目,有次官居太傅的平晏入宫,因随从超过了规定人数,就被在宫门值班的仆射严加斥责,平晏手下的属官见他对太傅口出不逊,一怒之下把这位仆射绑了起来。王莽听说此事后,怒不可遏,立刻派兵包围了太傅府,勒令交出属员,交当场处死。但是,此举非但未能巩固王莽皇位,反而更使皇帝与大臣之间产生隔阂:王莽整天猜忌哪位大臣想篡权,大臣总是担心王莽要拿自己开刀,新朝的统治阶层开始分崩离析了。就在满腹狐疑的王莽盯着大臣们一言一行的时候,却没想到自己的亲孙子王宗也在觊觎祖父的那张龙椅。当初,王莽初登皇位,四个儿子中老大王宇、老二王获早就死了,三儿子王安懵懵懂懂不干正事,就立四儿子王临为太子。封王安为“新嘉辟”(辟就是君的意思,王莽专喜欢用些乱七八糟的怪名称),长子王宇的六个儿子都被封为公爵,老四王宗为功崇公。也许想到自己的父亲是王莽长子吧,王宗总想取代祖父当皇帝,暗中请画师画了一幅自己身穿天子衣服的标准像;然后又刻了三枚印章,分别写着“维祉冠存己夏处南山臧薄冰”、“肃圣宝继”、“德封昌图”,充分表明了他想当皇帝的愿望;同时,又与舅舅吕宽的家属暗中勾结,想利用他们与王莽的旧仇来笼络他们帮自己达到目的。也许是王宗太粗心大意,还没等有什么实际行动,事情就败露了,王宗被迫自杀。王莽为孙子的背叛而大生肝火,愤怒之余也不免有些寒心,从此对儿孙们也倍加小心,想找机会把他们从身边赶走,以便减少可能发生的危险。地皇元年(20),一场飓风把王莽视为神圣宝殿的王路堂给毁掉了,王莽借题发挥,编造了一篇洋洋洒洒的诏书,大谈他那得心应手的灾变命符、上天警告理沦,废掉皇太子王临,贬为统义阳王,赶出京城;贬“新嘉辟”王安为新迁王,也驱逐离京;连与婆婆不合的女儿王妨也被逼自杀。看来,对自己的儿孙,王莽倒是一直毫不留情。王莽废掉太子的真正原因在哪儿呢?话还得从头说起。被逐出京师回到南阳时,王莽逼死了杀害奴隶的二儿子王获;平帝继位,王莽当大司马时又逼死了长子王宇。王莽的妻子因接连痛失了两个儿子,很是伤心,整日以泪洗面,终于哭瞎了双眼,王莽有时也会良心发现,当皇帝后派太子王临陪伴瞎眼的皇后。然而既然已贵为天子,对老太龙钟的皇后就有点看不上眼了,又因顾全美名而没娶妃嫔,所以与皇后侍婢中一个姿色出众、名叫原碧的有了苟且之事。王临侍奉母亲,时间一长,竟然也与原碧勾搭成奸,只可怜一个瞎眼老太太,看不见这父子二人的龌龊事。毕竟是侵犯了父亲的地盘,王临总怕丑事泄露招致杀身之祸,就与妻子刘愔(国师刘歆的女儿)密谋策划,寻机杀父夺权。刘愔受父亲刘歆的影响,耳濡目染中也学了点占星术,对于星相算卦略知一二,推测不久之后在王临宫中会有“白衣会”(仙人聚会,意指神圣相助)。王临大喜,自以为既有天神照应,自己的计划就一定能够成功。谁知王莽吸取了孙子王宗事件的教训,派了许多暗探监察儿孙,及早地侦查到了太子王临的阴谋,来了个先下手为强,借大风吹垮王路堂一事,把王临赶出了京城,自然也废掉太子职位。地皇二年(21),王莽那可怜的瞎眼皇后病危,王临正苦于没有回京的借口,便趁此机会给母后写了一封信,十分悲伤地说:“父皇对儿孙太无情无义了!前些年大哥和二哥,全是30岁左右被迫自杀身亡的,如今儿子也到30岁了,安份守己地呆在家里,还怕性命不保,以后死在哪里也不可预测啊!看来,儿子是再也见不上慈母一面了。”老太太听侍女读完后,更加悲伤怨恨王莽。王莽偶而来看望病中的老伴,竟发现了王临的来信,更疑心儿子会有不轨行为,但一时碍于皇后的情面,没有马上下手。不多时,皇后在悲哀中病逝。王莽办完丧事,立即跟王临算帐,下令逮捕侍婢原碧。原碧严刑拷打之下,不得不供认不讳。王莽听完事情的原委,惊悸之余,也觉得家丑不可外扬,派人给王临送去毒酒和葬服,勒令王临服毒自杀。王临既知难逃一死,干脆再次违抗圣旨,拒不接受毒药,仰天长叹之后拔剑自刎,偏不遵照父皇安排的死法,即使死了也不愿让王莽称心如意。为了灭口,王莽下令把参与审问原碧的官吏尽皆处死,尸体就地掩埋在监狱中,可怜的这一班人无缘无故地成了王莽父子争斗的牺牲品。刘歆占星术推出的“白衣会”还算准确,不过不是飘飘降临的神仙聚会,而是身穿白色丧服的家属聚会罢了。王莽又遂信给国师刘歆:“王临本来就不懂星相算命,都是你女儿刘惰搞的鬼,害得我失去了一个亲爱的儿子。”刘愔顿感不妙,索性也自杀了之。宫廷内部的危机暂时过去了,但王莽的心腹爪牙和嫡系儿孙也所剩无几了。正当王莽认为平安无事的时候,农民起义的大火又熊熊燃烧起来,这才是他无法平息的真正危机。十一、风雨飘摇一个王朝的衰亡,总有其必然原因;至于亡到谁的手里,则会有些偶然性。西汉中期以来,官吏贪赃枉法腐败堕落,贵族豪强大肆掠夺聚敛财富,老百姓则是连日常生活都难以维持了,这就埋下了汉朝灭亡的祸根。而王莽倚仗着一个少有的长寿老人太皇太后,大耍其阴谋诡计,终于篡夺了汉朝的江山。但这时的社会已像是个病入盲的老人,若能对症下药多加保养,也许还能苟延残喘一阵子,否则死路一条。王莽上台后,虽然进行一些改革,毕竟只是头痛治头脚痛治脚,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或者干脆是头痛治脚、脚痛治头,无济于事。对待边境各国,王莽的做法就像俗话所所说的“狗不咬,用棍捣”,惹起战争之后,不得不穷于应付。就在王莽上台的第二年,屯集在边陲的士兵因供给不足而开始骚乱。同时,兵将掳掠激起了边境百姓的反抗,农民起义爆发。天凤四年(17),琅琊海曲(今山东日照)妇女吕母起义。吕母一家有几百万资产,这样富裕的人本来是不会造反的,原因在于她那在县里当差的儿子,仅仅由于芝麻大一点的小错误,就被判成死罪,尸体扔在街上示众。吕母是个很有胆略的妇女,她决心为儿子报仇,于是在城里开了个小酒馆。与其他的酒馆不同,吕母对没饭吃的人免费招待,并且还给很多贫民送衣送粮,从来不计数目。当地的贫民太多了,不几年,吕母的家产施舍殆尽,同时也得到了广大贫民的衷心拥护。这时,她才哭着说出了自己的心愿:“我这样招待大家,别无他图,只因为县官太不道德,不单屈杀了我的儿子,也逼得你们没有活路啊!现在我要为儿子报仇,你们愿意助我一臂之力吗?”刚说完,就有一百多人响应。不几天,就聚集成了一支数千人的队伍,攻进海曲县城,杀掉了贪官污吏。随后退入海岛,以防王莽军队的围剿。更多的起义并不像吕母一样有预谋、有组织,只是的确过不下去了,才不得不造反。在吕母起义那年,湖北一带发生灾荒,饥饿不堪的贫民只好以草根、树皮填充肚子,而且时常为了争夺草根而斗殴打架。新市(今湖北京山)人王匡、王凤兄弟俩因经常为饥民调解纠纷,因此被拥为领袖,几个月间发展起一支七八千人的队伍,出没于绿林山(湖北大洪山)中,攻打土财主,抢掠粮食,声名渐广,很多饥民来投靠。被称为“绿林军”。地方长官派兵五万人镇压,大败而归,起义军队伍壮大到五万多人。次年,琅琊(山东诸城)人樊崇起义,率领数百人进入泰山,迅速汇集成一支几万人的军队。王莽派大将军景尚前来镇压,反而赔上了景尚的性命。王莽再派更大的将军王匡、廉丹带领精兵十万前来讨伐。樊崇准备大战,命令士兵全部用染料把眉毛涂成红色,作为起义军的标记,从此有了“赤眉军”称号。大战的结果,廉丹一命归天,精兵全军覆没,只有太师王匡落荒而逃。除此之外,黄河两岸的大平原上,也活动着几十支起义军,人数多的达十几万人,少的也有几万人,总数不下百万。农民起义的烈火燃遍了祖国大地,甚至中央政府的中心地带——关中地区,也是乱民四起,争斗不断。开始,四方百姓只因饥寒交迫而聚众起义,只盼着情况好转后再回家种地,所以义军领袖们也只是自称为“三老、从事、祭酒”等乡间小官名号,打起仗来连旌旗、战鼓等都没有。此事传到京城,王莽还感到惊奇,大臣解释说:“他们只是些无以为生的人聚集起来抢点吃的,哪里知道什么旗帜、名号?”王莽听了还很高兴,以为这些乌合之众没有什么作为。谁知有作为的人很快就登场了,他们就是刘秀兄弟。地皇三年(22),刘縯、刘秀兄弟在南阳郡举事。他们本是汉皇宗室后裔、地方豪强首领,鉴于王莽废除汉宗亲爵位,又禁止姓刘的人做官,而且他们的财产安全也受到各地义军威胁,索性领兵起事。这些有文化、懂策略的地主豪强一旦起兵,便与各地的贫民造反大不相同,他们不是横行乡村抢劫财物,而是纪律严明、攻占城池,政治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夺取统治权。他们把斗争的矛头直指王莽,向全国发出通告,历数王莽杀害汉平帝以及祸国殃民的众多罪行,得到了广大贵族和平民的拥护。不久,由绿林军分化出来的一些部队前来投靠,使其壮大成为一支有组织、有纪律、有政治目的的强大军队,足以令王莽感到胆寒。随后,中原几支义军汇集起来,拥立一个汉朝没落贵族子弟刘玄当皇帝,号为更始帝,设立了一些文武大臣,俨然一个小朝廷。王莽当然不能容忍另有一朝廷与他分庭抗礼,马上派兵镇压。他也知道这是一次生死存亡的大决战,因此让朝廷重臣王邑、王寻率领全部精兵强将出关中迎敌,近百万人的大军向着更始帝临时首都宛城进发。正是王莽末路已到,大军赴宛途中路过昆阳(今河南叶县北),一些将军说:“僭称尊号的更始帝在宛城,我们还是擒贼先擒王,攻下宛城后,其他小城自然也指日可待。”然而王邑认为:“我有百万大军,应是所向披靡,路过哪里就占领哪里,岂有放过昆阳的道理?”随即派四十二万精兵包围昆阳。当时昆阳城里只有王凤、王常、刘秀率领的八九千人,势单力薄,因此刘秀让王凤二人坚守,自己突围出去搬取兵。可惜当时义军各地风声鹤唳形势吃紧,抽不出太多的兵力,刘秀仅仅求到了三千士兵。但刘秀这时充分体现了他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竟然身先士卒冲入敌阵,三千将士也随之猛冲猛杀。王寻对刘秀以卵击石的冲击根本不放在眼里,只率一万人进行阻击,谁料在刘秀的拚死搏斗中迅速瓦解,王寻自己也身首异处。昆阳城里的守军也乘势出战,内外合攻,杀声震天,官军很快崩溃,王邑率所剩的几千人退守洛阳。昆阳一战,王莽的主力被完全消灭,再也无法组织有效的反击,只是数着日子等死吧!王莽的心腹走卒们,见大势已去,厄运马上就要降临,便考虑着怎样保全自己的性命,对其主子王莽,也顾不了许多了。一场新的宫廷政变在加紧酝酿。卫将军王涉家中养了个叫西门惠君的老道土,这老道不读经修行,就知道搞些算命、相面等迷信,他对王涉说:“我夜观天象,见扫帚星尾巴遮盖宫殿,这是刘氏复兴迹象。国师嘉新公姓刘,就是应在刘歆身上。”王涉与大司马董忠一拍即合,怂恿刘歆反叛王莽。但刘歆历经风雨坎坷,又搭进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的性命,对王莽的诡计处处防备,他恐怕王涉是受王莽指使前来试探自己,一不小心就会落入王莽的陷阱,所以坚决拒绝。王涉亲自前来劝说:“王莽的母亲嗜酒如命,喝醉了就跟一些不三不四的男人鬼混。王莽的父亲自幼多病,恐怕没有生育能力。所以我想,王莽也许根本就不是我们王家的子弟,还不知是哪里的野种呢!如此来历不明的人窃取高位,我们应该群起而攻之。现在,董忠是军队高级统帅,我领导宫廷卫士,您的长子又负责宫殿警卫,如果我们协调一致,一起劫持王莽交给东方的更始帝,不单可以免遭他们的处分,说不定还能更加兴旺发达呢!”实际上刘歆本来就非常仇恨王莽,见王涉是真心诚意反抗王莽,哪有不合作的道理?只可惜刘歆太相信他的占星术了,一定要坚持等到太白星出现在东方时,才可发难,事情暂时搁浅了。这期间,大司马董忠为了更加保险起见,又去笼络另外一个军官孙汲,胆小怕事的孙汲又请妻兄陈邯拿出主意。陈邯可是王莽的忠实走狗,他动员孙汲告发,导致了董忠被杀,王涉、刘歆自杀。一起本来也许会成功的事变,由于刘歆的优柔寡断而坐失良机,终于胎死腹中。起义的烈火越烧越旺,各地的官吏纷纷叛乱,朝廷里面也是众叛亲离危机四伏,王莽的末日将到。十二、一命呜呼王莽的长相奇特:嘴巴大、嘴唇向外翻;腮又短又宽;眼珠子向外鼓,布满了道道血丝;身高只有七尺五寸,(合今日之1.7米上下);说话声音嘶哑而惨厉。依照现代医学的说法,他大概与秦始皇差不多,都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为了掩饰身材瘦小,王莽喜欢戴高帽子,穿高跟鞋,往衣服里填充羽绒,(原来他才是羽绒服的发明者),好让自己看起来高大粗壮一些。他走路姿式也与众不同:手放背后,仰脸冲天,只用眼睛余光扫视左右人群,一幅清高孤傲不屑一顾的样子(也许当皇帝之前并不这样)。有个相面先生见过王莽后说:“他就是相面书上所说的鹰服、虎嘴、豺狼嚎叫,这种人是吃人的人,但最后也必定被人吃掉”。王莽派人杀了这位算命先生,然而从此经常用扇子遮住脸,一般人难以再见他的尊容,可他被人吃的命运终于无法摆脱。对于不断爆发的农民起义,王莽最初试图以招安的方式,兵不血刃地予以平定。他派使者去山东招抚吕母,宣布只要她们放下武器回家安居乐业,朝廷可以既往不咎,赦免杀官造反的罪过,受到了严辞拒绝:“王莽对待百姓残酷暴虐,横征暴敛让人们无法生活;法律禁令又多于牛毛让人防不胜防。百姓辛苦劳作,收获的产品却抵不上交税的,闩起门在家呆着还说不定因邻居有罪而被牵连。我们放下武器回家还不也是死路一条吗?”使者回京后如实汇报。王莽听后气得火冒三丈,只好拿使者消火,把他撤职查办。到别处义军去的使者一见这个阵势,便学聪明了,信口雌黄地蒙骗王莽,说什么“起义军只是秋后的蚂蚱,蹦踪不了几天了”,“在您的圣威下,不废一兵一卒,他们也要完蛋。……”。王莽喜欢听这些,因此重重奖赏各位使者。实际招降成功的只有一例:大臣储夏去会稽郡长州县(今江苏吴县),劝说起义军领袖瓜田仪投降,取得了成功。可惜,瓜田仪的降书送了长安,人还没有动身,就患病死掉了。王莽在这件事上,大造声势,诏令厚葬瓜田仪,赐给“瓜宁殇男”爵号,期望着别的义军也效法瓜田仪。然而,竟没有一家义军被他的这一招假仁假义所蒙骗。招抚失灵,只好武装镇压。王莽在全国推行军事一体化措施,中央各大臣兼任前后左中右五大司马,地方上州级官吏兼大将军,郡级长官兼偏将军,县级长官兼校尉,把全国变成一座大兵营,加强对起义军的讨伐。但起义军依旧在战斗中壮大成长,队伍日益扩大,王莽的统治更加风雨飘摇。其实地方宫中也有有勇有谋的将才,如青州(今山东)的田况就是一位。田况在义军四起的时候,征发辖区内18岁以上的男人四万多组成一支大军,加紧操练严阵以待。结果当地农民因未有足够兵员而造反不成,外地义军亦畏惧不来,所以地方平安无事。田况自以为有功,没想到招来了王莽的训斥:“没有中央的命令而擅自组建军队,是严重的违法乱纪行为,应该受到严厉惩治。鉴于目前形势,准你戴罪立功,暂且代理青州、徐州(今山东、江苏)地方长官。”表面上责备,实际上提拔,也是王莽用人的一招手段。田况感激王莽任命的高官,为表忠心又献上了自己的治国方略:“针对起义军力量分做、各自为战的特点,宜予地方官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依靠地方豪强,实行坚壁清野的堡垒战略,让起义军陷入在乡间抢不到东西、攻打城池又力量不足的困境,不失时机地采用剿灭与招抚并重的方式,不愁义军为被消灭”。王莽历来狐性多疑,最惧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读了田况的建议后暗自思忖:田况果真有一套办法,但他也是个危险人物,必须严加控制。于是派使者调田况入京另行安排职务,但山东一带也随之被义军占领。如是,少有的几个头脑清醒、能力超常的人,都因遭受王莽的猜忌而免职,剩下的大臣要么专会拍马屁,要么装聋做哑,整个形势自然就江河日下而不可收拾了。怪不得有人发牢骚说:“把狗拴得紧紧的,又想让他抓到更多的野物,怎么可能呢!”放着好的建议不采用,却又一而再,再而三地责成大臣想办法,大臣们只有出些歪主意了。奇怪的是,越是那些荒唐的建议,王莽愈加欣然接受。天凤四年(17)王莽下令铸造“威斗”。为了表现对天命的恭敬,王莽亲自主持铸斗典礼。工匠们依据王莽的设计,用不同合金比例的青铜,造了一个长有二尺五寸、形状像北斗七星的“球斗”。王莽把这件东西看做是可以战胜起义军的神物,出行时派专人保护着走在车队前面;在宫里,由一专门人员侍立一旁,“威斗”随着时辰转动,王莽的龙椅也随着转动,以保证他始终坐在北斗七星的斗柄上,认为这样就可以天下太平。但斗转星移的同时,起义军却是月盛一日。一招不灵,再想一招。有个自称会看风水、望地气的骗子向王莽上奏,称京城长安有“土功”象,需要大兴土木、多搞一些建筑物,由此天下太平,王莽的江山稳固,万寿无疆。病笃乱投医的王莽,马上下诏修建宗庙,任命大司马王邑、大司徒王寻主管,另派十几名官员监工,动用十几万名工匠,在百顷面积的土地上,修建了宏伟华丽的九座宗庙,以便祭祀从黄帝到他父亲王曼九位祖先。搞这样庞大的建筑,需要一笔数目巨大的开支,可连年的战争、持续的干旱、黄河两次泛滥,天灾人祸导致国库空虚,钱从何来呢?王莽不得不出卖官爵:六百斛米可买一个郎官,交的越多,官职越大。当官没有好处的话,谁还,买官呢?这些买了官的人,所花费钱财自然要在百姓身上搜刮回来,并且要捞得更多才划算,因此就变本加厉地坑害百姓。王莽修庙,本欲借此压制起义军,结果却事与愿违,愈加激发了百姓的怒火,甚至连京城长安附近都出现了起义者的踪迹。最为王莽乐于接受的—招是侍从郎官成修提出来的,他说黄帝就是由于有一百二十个妃嫔才成了神仙,所以继立“民母”(皇后)才是天下太平的最佳选择。王莽交口称是,立即在全国大选美女,最后确立一位皇后、三位贵妃(分别称和嫔、美御、和人)、九位嫔人、二十七位美人、八十一位御人,共一百二十一人,比黄帝还多了一名妃子。举行婚礼时,王莽为了掩饰自己的老态龙钟,别出心裁地把花白胡子染成黑色,真像是在演一出闹剧。最让王莽悲痛的一招是大臣崔发想到的,他见王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就说:“《周礼》、《春秋左传》上都记着,国家危亡时,应该痛哭来消灾。《周易》上也写着‘先哭后笑’,看来现在只有哭才能解决问题了”。王莽面对不可开交的局面,也正想哭呢!随即带领群臣来到祭天的地方,对天祷告:“上天既然让我当天子,何以又让叛乱者猖狂呢?若是我有过错,就请打雷劈死我算了!”说完,号啕大哭。想到皇帝宝位还没坐够,内心真是无限悲痛,竟一下哭得昏死过去。为了壮大声势,王莽又命太学生和附近百姓,每天早晚两次集中一起哭天,免费招待吃饭。只要是哭得伤心,并且能够背涌王莽祷告原文的,授给郎官职务,结果几天之内,就有五千多人当了郎官。哭声并没有感动天地,建宗庙、娶后妃愈加激起了民众的愤怒,“威斗”也压制不住义军。刘秀等起义军与王莽军队的昆阳一战,决定了新莽政权的崩溃。地皇四年(23),起义军包围长安,不单烧毁了新建不久的宗庙,甚至挖掘了王莽父亲和妻子的坟墓并烧棺焚尸。10月1日,义军攻下长安城,3日黄昏又攻破皇宫。一个城里的商人——杜吴,冲进王莽藏身的房间,一刀结果了王莽。杜吴并不知道他杀死的人是王莽,可有一个名叫公孙宾的校尉,认出杜吴手中拿的是皇帝绶带,问明来源后,跑到屋子里割下了王莽的首级,其余士兵一拥而上,把王莽的尸身斫成了肉酱。68岁的王莽,至此走完了他复杂而罪恶的一生。王莽的头颅被送到义军总部宛城(河南南阳),更始皇帝刘玄下令将之悬挂在城门上示众。士兵和百姓提起王莽的头颅抛来抛去当球玩,更有几个人为了发泄怒气,竟然割下王莽的舌头,剁碎吃了,终于应了相面先生“终被人食”的预言。为什么单单吃他的舌头呢?可能是由于这条长舌头骗了太多的人吧!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十大阴谋家》| 2.00元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掌阅客户端购买:
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络请求失败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