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股灾,楼市暴涨 政府在杀鸡取卵近义词,加大阶级分化吗

从疯牛到股灾 2015年注定是中国股市难忘的一年_凤凰财经
从疯牛到股灾 2015年注定是中国股市难忘的一年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15年注定是中国股市难忘的一年。从牛市起步到疯牛的形成,再到股灾爆发流动性完全丧失,监管当局出手救市后又遭人民币贬值预期打压,政府不得不全球安抚,这一切仅仅在半年多的时间内完成,如梦亦如幻。
配图:上海一景 2015年注定是中国股市难忘的一年。从牛市起步到疯牛的形成,再到股灾爆发流动性完全丧失,监管当局出手救市后又遭贬值预期打压,政府不得不全球安抚,这一切仅仅在半年多的时间内完成,如梦亦如幻。 中国股市2015年的起点注定了这一年的惊心动魄。在2014年的年末,由于券商股的疯狂上涨,市场结构变得非常不稳定。整个2014年12月和2015年1月,市场几乎是在剧烈振荡中度过的。之所以有这种剧烈振荡,是因为券商股的大幅上涨引发了市场狂热,伴随着杠杆资金的运用,券商股股价和指数的波动率急剧扩大。这本就是一个警示信号,但整个市场包括各类媒体都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还有官方媒体鼓吹大牛市的起点。 造成这种局面的深层次原因,是中国当局再一次将中国股市抬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由于传统经济的不景气,银行收缩信贷,无风险收益率持续下滑,央行主动或被动降息,但无益于信贷等传统方式融资规模的提升。似乎中国经济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间接融资难以发力,直接融资就成为了新的期盼。中国股市就是在这样一个宏观背景下被赋予了政治色彩。 为了营造一个能够帮助债务问题缓解和经济转型的大牛市,中国股市迎来了奔放的黄金时期。监管在金融创新的名义下完全丧失,金融创新的快速推进又夹杂着浓厚的草莽色彩。证券这个利益链上所有人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监管的放松令大家愿意承担更多的风险,以获取更多的利益,不仅从股价的上涨中,还从市场的功能上。券商融资补充资本金投向创新业务,业务线各种积极推进,甚至银行也通过各种方式绕开各种限制、以看似合规的方式参与到了股市之中,民间资金更是肆无忌惮的直接或间接入市。一时间,中国股市的杠杆率急升,推动了1月份剧烈振荡后急不可耐的疯牛形成。 疯狂的上涨总有尽头,尽管人们并不知道它何时到来。在狂热情绪中,许许多多的风险信号被人有意无意的忽视。比如高风险偏好的资金已经大规模入市,而市场还在憧憬资产配置的大转移。比如机构和投资者净多仓位大规模提升,几乎买完了市场上的流动性,还在指望更多场外资金的入市。比如当市场波动率再一次显著持续的上升时,没有人意识到这意味着流动性出了问题。直到大部分人尽可能加足杠杆站在山峰上时,才开始有人意识到自己的脚下好像已经没有太多人了。 有些投资者在狂热的情绪中对流动性风险置若罔闻,认为以当时指数顶峰时的成交额并不会出现流动性问题,且相信有的做空就不怕现货兑现不了。但这无法解释为什么市场波动率的急剧上升。波动率的急剧上升其实意味着,市场参与者为了买入或卖出股票,需要支付更多的溢价,而这些溢价隐含的就是流动性风险。 但总归有一部分市场参与者意识到了风险的存在,并开始偷偷缩减自己在股市中的头寸。其中最为领先的可能就是银行。在上证综指接近5000点时,已经开始有银行控制向股市投入的杠杆资金。随后,监管层似乎意识到了疯牛不符合自己的工作开展计划,可能在一轮牛熊闪电形成后新股发行规模还未顺利持续的提升,于是着手风险控制。有些有意进行资本运作的集团高管也会,自己旗下上市公司市值太高,阻碍了资产评估和增加股权激励风险。当这些市场参与者渐渐清醒时,却发现稍有退却就会引发杠杆疯牛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排山倒海式的倾覆。 中国股市疯牛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杠杆的过度运用,中国股市闪电熊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杠杆的过度运用。极高水平的杠杆是一把双刃剑。于是就在一瞬间,股灾从天而降,演变到最后就成了所有人为了逃出市场,不计成本的抛售股票,在股灾最极端的情况下,市场大部分股票都是无量跌停,并持续了数日。 极端的疯牛引来了极端的闪电熊,极端的股灾引来了极端的救市。救市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各方利益牵涉其中,若不救市就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要知道,在股灾爆发时,市场中到底有多少杠杆资金,牵涉到多少金融机构,监管层和市场似乎一样心里没有底。最后证金公司筹得资金直接入市扫货,连同券商基金一起锁仓自救,再加上上市公司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停牌潮以及之后大规模的增持,甚至对恶意做空出动了暴力机关,促成了代表着政府意愿的资金对股市全面控盘。股灾算是告一段落。 随之而来的是金融监管的一百八十度转变,从金融管制的极度放松到金融管制的极度收紧。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措施。极端的特殊措施拯救了市场,却也对市场造成了伤害。很多原本行之有效的资本运作模式和投资手段被摧毁,市场的价值体系混乱接近崩溃,迫使不少投资者或更谨慎看待市场,或干脆离开市场一段时间。 股灾结束了,然而市场余震还没消散。因中国股市崩溃引发的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金融市场的不信任逐渐形成,当资金离开股市时,还有大量资金开始逃离中国,这造成了兑的贬值压力释放。当中国央行迫于全球渐起的货币竞争性贬值形势,不得已一次性大幅下调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后,8月下旬开始,中国股市经历了又一波大幅下挫。 这次余震对中国的警示意义其实高于股灾,因为它直接触动了中国最敏感的神经──资金逃离。此时中国政府和央行正式出面,在全球进行安抚工作,传达人民币没有持续贬值的风险。中国央行为了改变全球投资者对人民币的看法,借助金融机构之手入市承接人民币,算是修正了之前一次性贬值所带来的影响。中国政府和央行的努力短期看来行之有效,人民币不但被稳定住,甚至出现了明显反弹,还有全球各色重要人物表示对中国有信心。之后金融当局加强了中国资金非法出入的查处和监管,地下钱庄也被大规模冲击。 中国政府依然需要中国股市为经济提供融资功能,之前高杠杆的疯牛有百害而无一利,于是牛还是牛但模式被引导到了慢牛,至少现在看起来如此。在一系列升级的各种手段管控后,股灾时不得已推出的管制措施如今正慢慢退出。 2015年末的IPO重启标志着中国股市的重置。2016年中国股市将继续肩负重任,在政府和监管当局的引航下,小心翼翼亦步亦趋的前行。2015年令人窒息的疯狂和恐惧或许短期内不会重现,但必会是每一个市场参与者挥之不去的记忆。 (本文转载自《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作者傅峙峰。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wangws]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744562
播放数:233803
播放数:286575
播放数:2780637
48小时点击排行历年股市股灾背景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历年股市股灾背景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中国股市大股灾纪实与反思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2015中国股市大股灾纪实与反思》电子书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比股灾更可怕的 是楼市成了股市_房产资讯_房产家居_千华网
比股灾更可怕的 是楼市成了股市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新财富杂志
转自:凤凰财经(finance_ifeng)
来源:中金网、21世纪经济报道等报道
日,沪指攀上5178.19点的高峰。就在市场陷入兴奋与疯狂之时,这头疯牛戛然而止,市场调头向下,融资崩盘,股灾由此开始。
股市崩盘往往好似一场大地震,如一场彼岸花开的绚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掠取股民的财富,瞬间卖房炒股的钱都没了。你以为股灾只是中国特色吗?全世界它都如恶魔般存在。
自1950年以来,包括美国的标准普尔500指数、英国富时100指数,德国DAX指数,日本的东证指数的世界四大主要股指已经发生过57次股市崩盘,我们称之为&股灾&。
中国的股灾有多惨?惨不忍睹!
亏掉了2015年GDP总量的36%,相当于广东省GDP总量的3.4倍。
千股跌停、千股涨停、去杠杆、熔断,这些词不是恐怖片,而是真实的股灾写照。
根据沪深两地交易所数据,截至今年6月8日,沪深总市值合计约45.5万亿。而日,沪深两地总市值一度达71万亿,也就是说,一年时间A股市值蒸发逾25万亿元。
对于在股市中亏得溃不成军的股民而言,用&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侠之大者,为国接盘&、&一万点不是梦&的嘶喊声似乎还在空中回荡,狂躁、炽热到失控的情绪已经烟消云散,留下的确是一片狼藉:数百万中产阶级的财富被实实在在地洗劫一空,多少工薪阶层赔的血本无归,又有多少普通家庭的命运从此被改写。
股市跌得有多惨,楼市就涨得有多火
中国股市早已进入了冰封千里的冬季,而楼市却依旧涨得热火朝天。这里的&火热&是指中国的一线城市的楼市盛况。尤其是深圳与上海,而深圳的涨幅就像火箭发射一样直窜云霄,涨幅遥遥领先全国,并且把涨幅排在第二的上海甩开了几条街。
深圳告急、上海告急&&购房者披星戴月,不顾困难,勇敢冲上前去,哪怕机会再渺茫,也要为买房奋力一搏。怎一个英勇了得!
在股市跌落悬崖的年代,这样的威猛,只能用在,买房子上。
未来中国楼市还能涨多久,这一把房地产的牛市还能烧多久,都不得而知,但是世界上没有只涨不跌的东西,未来楼市会与股市殊途同归。
尽管楼市涨势红红火火,很多专家开始预测,中国楼市已过黄金期,房价企稳甚至逐步回落未来将成为常态。可是,我们完全看不到楼市向市场低头的信号。
楼市为什么会暴涨,有点类似去年国家主导股市的&政策牛市&。央行放水,推进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再降息让资金不断涌入楼市,房价不暴涨才怪。
其次,房地产税出台时间表一直成谜,让手中坐拥好几套房的投资客更加肆无忌惮的炒房了,只要政府一天不征税,炒房还是有利可图的。
再次,一线城市央企&地王&频繁出现形成对房价上涨空间的无限遐想。想想啊,连土地价格都猛涨了,在这么高的价格上盖起的房子,价格能低吗?而且这也顺势拉高了周边二手房的价格,使一线城市进入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高房价时代。
多重因素之下,楼市的表现越来越股市化,有政府政策在背后主导,有不理智的购房者蜂拥而上,楼市越红火,购房者的热情越是高涨,似乎怕错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了。想想春节后,房东无耻撕毁合同,坐地涨价的嘴脸吧,楼市和股市一样,是越追涨越高涨。
只不过,股市的泡沫率先破灭了,而楼市的泡沫还在发酵,也终将有破灭的那一天。股市的泡沫让无数家庭倾家荡产,股票都跌成白菜价,不得不忍痛抛售;楼市也是如此,别看现在涨得红红火火,一旦高房价支撑不下去了,市场上的房子过剩的时候,房价重重的摔下来,也会砸死一批人的。
有人说楼市和股市一样,存在着虚假的繁荣,有证据为证。
楼市是虚假繁荣?房价暴涨地产股却跌了20%!中国最近出现一波房地产市场繁荣,但却没有从房地产开发商股票的走势上反映出来。
中国房价自2015年年初以来平均上涨11%。北京、上海和深圳等所谓一线城市的房价以30%的涨幅领涨。近期,这一涨势已蔓延至规模略小的二线城市,今年迄今为止二线城市房价已上涨5%。
但住宅建筑商的股票并未表现出同样的乐观趋势。基准A股房地产类股指数今年迄今已下跌20%,表现逊于大盘。在香港股市,大型中资房地产开发商的股价已下跌14%。
在股市上,这可能意味着一个巨大的买入机会。但似乎更合理的解释是,股市的情况是在暗示当前的房地产复苏不可持续。
事实真相是,即便房价上涨,开发商的利润率却在走低。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在A股上市的房地产开发商的平均净利润率降至7.9%,而这一数据在2014年年底为10%。
目前,一线城市以及部分二线城市已经开始收紧楼市调控政策。一旦货币政策出现结构微调或信贷政策有所调整,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是不是楼市泡沫破灭的前兆呢?
楼市除了类似股市,积蓄了大量的泡沫之外,也玩起了&配资&的把戏。2015年的股灾,给投资者造成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如果听任当前一些地方的房市高杠杆,将会是另一场金融灾难。
上海链家等中介被爆出利用&首付贷&等金融产品帮助客户&配资&买房,而有坊间传言认为仅上海链家就有3000套房源利用首付贷进行买卖并增加了楼市的杠杆。
这楼市的杠杆有多大呢?
我们一些银行的购房贷款首付已经从原来的40%降到30%,现在有些已经降到20%,如果房产商或者中介再给买房的人提供10%到20%的首付,实际上就使得买房的人变成零首付或者5%到10%的首付&&美国次贷危机的源头就是零首付,房价也就没头没脑地一两个月、三个月暴涨了30%、50%。这和去年股市高杠杆造成的3000点到5000点的后果是一样的。
再举个具体的例子,如果购房者购买一套价值100万的房子,在一线城市购房者需要准备三成首付房款,即30万元,剩下的70万元可以选择公积金贷款以及商业贷款任意组合。但如果购房者目前只有20万的现金,该购房者一样可以购买100万的房子,剩下的10万通过&首付贷&这样的金融杠杆手段解决。那么之前购房者的杠杆是3.3倍,而如今的杠杆则是5倍。
由于房市体量更大,牵涉面更广,加上房贷游戏规则、风险识别和监管上的不足,对国民经济和老百姓造成的危害会更大,尤其是银行的坏账风险。
谈到泡沫,似乎离不开两个市场:楼市和股市。
当年股灾来临,我们抱怨政府不救市;如今房价高涨,我们不吸取教训,随波逐流推高房价。正像中国老话里讲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很多危机最终还是由投资者的贪婪和对风险的忽视,甚至藐视造成的。
如今,A股的牛市已经离我们远去了,楼市正在慢慢变成下一个股市,身在其中,冷暖自知。希望你顺势而为,不要成为下一场灾难的牺牲品。
【延伸阅读】
中国楼市已经成为真正的股市
转自:意见领袖(ID: kopleader) 作者:陈建奇
对当前房地产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房地产范畴,更应看到其股市化所滋生的特殊作用。当然,伴随着房地产分化及房价高位运行滋生的风险升级,房地产股市化的可持续性应受到关注。
近年来不少业界专家预测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走过黄金期,房价企稳甚至逐步回落将成为常态,但今年以来房市分化并且伴随房地产价格再次较快上涨,事实上否定了房价拐点论的判断。
观察近期房价持续上涨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所主导,而是多重因素并行推动。去年以来多次降息构成房地产市场的宽松的货币环境,房地产税出台时间表淡化引发外界对于政府为房地产托市的预期,&地王&频繁出现形成社会对房价上涨空间增大的判断,京津冀等区域一体化、高铁机场等基础设施大规模投资、国际体育赛事、国际会议等诸多利好构成房地产升值的支撑。
由此来看,房地产市场的表现已经越来越股市化,房价波动与股市波动的机制逐步趋同,层出不穷的新概念持续助推不同区域不同板块的房地产市场价格持续上涨,一二线等热点城市房价就像具有较大成长空间的企业,这些城市房价的上涨引发的较高回报预期促使社会储蓄不断流入,房地产股市化现象越发明显。
房地产市场不仅在波动机制上与股市趋同,而且在规模上已经超越股市成为重要的融资场所。根据艾经纬《房市大衰退:33年房市变迁大推演》的测算及其今年在第一财经日报上刊发的中国房地产市值的测算,结果显示2015年中国住宅类房屋市值至少在180万亿元,如果考虑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上涨,那么当前中国住宅类房屋市值可能已经在200万亿元左右,占据GDP比重的300%左右,是2016年5月底中国A股市值的近五倍。
相比中国股市与经济增长表现持续背离的问题,中国房地产市场在近年来与宏观经济表现关系颇为密切,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火爆大多伴随着经济的较快增长甚至过热,近期房地产市场的回升也缓解了宏观经济的短期压力,政府也将房地产作为重要的宏观政策内容,体现了中国房地产作为经济发展晴雨表的重要特征。
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来看,房地产更体现了对实体经济支撑的特征。在经济减速的背景下,股市的较快上涨可能引发资金体外循环的问题,就像前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股市暴涨的情形,当时诸多微观主体股市融资的结果是再次将资金投资股市以享受股市暴涨带来的高收益。
由此也滋生了大量资金未能服务实体经济的意图,背离了股市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初衷。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吸引社会资金的大量进入,直接拉动了房地产行业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也通过房地产将大量资金引入其他行业,构成了社会储蓄进入实体经济的通道,最终实现了促进资金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目的。
在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房奴等相关群体享受了房地产升值带来的财富保值增值,涉足房地产的不少企业由于房地产暴涨带来了资产收益的飙升,分享了房地产市场发展带来的回报,这与中国股市的股民有着较大的差异,股民尤其是大量的散户多年来遭受&割韭菜&式的资产蒸发,不仅没有从股市实现资产增值的目标,很多股民还出现了保值困难甚至大幅亏损,房地产市场相比股市更加受到投资投机商的亲睐。
上述事实说明,中国房地产市场不仅成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实现了民众财富保值增值的目标,更推动了巨额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比股市更加符合健康资本市场的特征,中国房地产已经成为真正的股市,部分解决了中国股市等融资渠道不畅情况下货币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资源配置问题,部分解释了中国经济在金融市场 体系不健全背景下为何还能解决经济较快发展的资金融通问题。
中国房地产市场股市化发展既有助于解决社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问题,也促使房地产市场规模扩张助推宏观经济增长,有些地方房地产相关产业增加值占据GDP的40%以上,房地产由此也上升至经济的支柱产业。但经历了较快扩张之后,客观上当前的住房存量已经逐步满足社会公众的住房需求,而且房价高位运行也滋生了泡沫化风险,为何政府仍然继续重视房地产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综合来看,当前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政府重视房地产发展,并不仅仅在于其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更在于房地产市场股市化的资金融资功能,尤其是在资本市场短期未能实现健康发展目标的背景下,通过房地产撬动社会储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传统功能仍需持续发挥作用。
因而,对当前房地产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房地产范畴,更应看到其股市化所滋生的特殊作用。当然,伴随着房地产分化及房价高位运行滋生的风险升级,房地产股市化的可持续性应受到关注,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让房地产与股市回归本身的定位才是关键。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转自互联网,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告知本网处理。
责任编辑:辛芜股灾之后,无论是政策力度,还是政策频率,管理层都不会容忍行情继续暴跌下去,且看事件大盘点。
欲知更多股市机会,速速关注微信号:股市机会情报(thsjihui)
责任编辑:hyn
回复0条,有0人参与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净额(亿)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炒股必备&同花顺财经
同花顺爱基金
您有什么问题想要告诉我们?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向您反馈结果
提交成功,感谢您的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杀鸡取卵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