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集团的未上市的集成电路芯片上市公司资产有哪些

精简层级提升效率中国电子资产整合加速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刘灿邦
◎每经记者 刘灿邦
  国企改革概念一直是股市中的热点,在6月5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改革”再次成为关键词。《每日经济新闻》将以身处改革风口的央企作为研究对象,在国家战略、市场规律双轮驱动下,深入挖掘其改革的核心价值,探寻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向。本期我们为读者重点解读拥有37家二级企业和16家上市公司央企航母――中国电子。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今年五月份以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以下简称CEC或中国电子)资产整合开始加速。经过近两年的运作,这艘航母级央企未来的方向越来越清晰。
  5月7日(行情600171,)公告称,中国电子将直接持有的上海贝岭26.45%股权无偿划转给全资子公司华大半导体,该事项也在上个月底获得国资委批准。6月12日,深交所与CEC签署全面深化合作协议。6月17日晚间,CEC在深交所的两家公司(行情000748,)、(行情000066,)双双停牌。
  CEC这家中国IT产业的国家队在孕育怎样的资本运作思路?一位长期关注中国电子的分析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今年将是CEC的整合大年。
  外延并购增强实力
  中国电子的业务版图由新型显示、信息安全、集成电路、高新电子、信息服务五大产业板块所构成。
  中国电子的壮大经历了数十年的时间。2005年~2010年这五年间,中国电子完成了数次较为重要的并购:2005年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并入中国电子;2007年重组熊猫电子等南京地区电子企业,设立南京中电熊猫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电熊猫成为中国电子控股子公司;2010年重组贵州振华电子集团公司,设立贵州中电振华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中电振华成为中国电子控股子公司。
  多年扩张把中国电子打造成旗下拥有37家二级企业和16家控股上市公司的“庞大帝国”。“中国电子的大逻辑主要是倚靠生产能力,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通过外延式发展把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业务规模做大,来提升自己的研发实力,这个是他们希望实现的。”一位券商研究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中国电子总经理刘烈宏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曾表示,今年对中国电子来讲是转型升级决战之年,在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过程中,必须坚定放弃低端的、低水平的产业,在产业的中上游,如集成电路、新兴平板显示、操作系统为代表的基础软件、信息化和信息安全这些重要的领域做加法。
  层级较多利润较低
  但一组核心却反映出中国电子的“大而不强”。中国电子2014年营业总收入为2038亿元,而净利润不到20亿元。利润率较低或许与集团管理层级较多不无关系。《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梳理了解到,CEC旗下现有16家上市公司,500多家企业,业务布局分散,多达7层的内部管理层级使集团结构臃肿、效率低下。这对于处于塔尖的集团非常不利,更不利于集团的资源整合。
  按照CEC自身的规划,未来将围绕高新电子与集成电路、软件服务、整机与关键零部件、显示面板以及贸易物流五大业务板块做业务整合,在每个业务板块保留一到两家上市公司作为整合平台,逐步厘清管理层级和业务关系,以提升效率。
  长城计算机并入后一段时间内都是CEC的二级单位,CEC通过长城计算机在香港的上市公司长城控制着两家A股上市公司长城电脑和长城开发。事实上,当时的长城科技属于纯控股型企业,本身没有实体业务,但是对于中国电子的内部整合来说,长城科技无疑平添了很多层级障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3年中国电子做出了对长城科技私有化退市的决定,中国电子将吸收合并(行情300089,)以及长城科技。业内认为此次吸收合并有利于中国电子组织结构优化,提高效率,进而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
    加速资产证券化
  CEC旗下除了多家A股上市公司以外,还拥有中国电子、(行情600775,)、晶门科技、冠捷科技等多家H股上市公司,但集团整体证券化率并不高。
  中航证券曾指出,在A股和市场上,集成电路企业存在较大的估值差异,业务及规模相近的企业中,A股企业(行情002049,)、(行情600460,)的市值明显高于港股上市企业中国电子、晶门科技。
  中航证券认为,AH股巨大的估值差异将导致港股资产的再融资能力削弱,特别是受硅周期左右的估值逻辑以及集成电路设计制造环节重资本投入的双重压力,适当将港股资产转化成A股资产对CEC有利而无害。
  上述分析人士认为,对于中国电子而言,港股资产回归应该不是主流的核心逻辑,“港股几个公司做制造,虽然确实被低估,但都不算最‘性感’的资产。”在其看来,中国电子现在还有很多未证券化的资产,首先将资产证券化才是最关键的,“先证券化之后再考虑哪边资产估值更好的问题,这个是比较合理的逻辑,还没有证券化的时候考虑估值有点早。”
  对于CEC资产证券化的方向,总经理刘烈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集团军工资产证券化率仅为10%,大大低于集团公司平均资产证券化率,也低于其他兄弟集团的资产证券化率,这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在这方面,按照CEC的规划部署,(行情000733,)已被定位为军工信息安全国产化唯一平台。CEC提出希望振华科技未来围绕着国产化替代、高端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发展规划、军工宇高项目和增发募投项目四个方面持续推进工作。
  (行情002736,)指出,未来振华系压缩管理层级的终极目标是――CEC直接控股振华科技,并将振华集团旗下现有优质资产,陆续注入上市公司体内。记者曾试图就中国电子整合及集团与深交所合作等事宜,与中国电子取得联系,不过未能从集团层面获得有效信息。
  《《《
  产业方向
  中国电子挺集成电路上海贝岭站上风口?
  ◎每经记者 刘灿邦
  今年5月份的一次运作,似乎让市场看到了中国电子在集成电路业务上的投入力度。
  5月8日,上海贝岭(600171,SH)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以下简称中国电子)将持有的上市公司26.45%的股权无偿转让给全资子公司华大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半导体),此次权益变动后,华大半导体将成为上海贝岭的控股股东。
  目前,中国电子不仅内部集成电路资源较分散,而且集成电路贸易、代工等含金量较低的业务占比不低,而中国电子也没有对集成电路进行实质性整合。
  优先发展集成电路
  据媒体报道,中国电子总经理刘烈宏在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考虑到当前的宏观形势,中国电子已将集成电路定位为当前优先发展的主业,集团层面正在推进集成电路资产上市。”
  作为中国电子优先发展的板块,集成电路的整合似乎只是时间问题,特别是在其他业务板块已基本整合完的时点下。中国电子于2014年5月在上海成立中电华大集成电路有限公司,该公司后来更名华大半导体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1515亿元。
  记者注意到,中国电子在上海的集成电路企业有上海华虹集成电路和华大集团,有传言华大半导体重组了华虹集成电路和华大集团,但由于华大半导体的公开消息太少,这一说法难以证实。
  此前,中国电子将直接持有的上海贝岭26.45%股权无偿划转给华大半导体,华大半导体将直控上海贝岭。公告解释称,本次权益变动是华大半导体配合中国电子,抢抓国家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重大历史机遇,推进落实中国电子与上海市的战略合作,整合集成电路板块资源,调整企业结构和业务布局。
  而关于华大半导体的公开信息显示,华大半导体是中国电子集成电路业务的统一运营平台,将加快推进产业整合,实现资源的集中和业务的协同发展,促进企业的专业化经营,提高盈利能力,推动技术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上海贝岭平台预期增强
  此次股权划转曾一度引发上海贝岭的股价在一个月时间上涨近一倍,这也源于市场对于上海贝岭可能成为CEC集成电路整合平台的预期。“上海贝岭是华大未来的平台,华大的IC(集成电路)设计业务会往上海贝岭这边转移,大的逻辑已经梳理清楚,即上海贝岭成为华大半导体芯片设计的平台,但是芯片制造业务不一定放进来。”一位券商研究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行情000166,)也认为,中国电子已经确定将华大半导体作为集团集成电路产业整合平台。未来上海贝岭可能会进一步承接平台的资产整合。集团内部的整合将实现资源的集中和业务的协同发展、避免同业竞争,上海贝岭将在此次集团内产业整合中获得发展机会。
  “上海贝岭不太可能成为集成电路的整合平台,或者现在没有明确成为集成电路平台的消息。”另一位分析人士对记者表达了截然相反的观点。
  那么集团层面对此态度如何呢?刘烈宏曾就上海贝岭是否将成为集成电路板块唯一资本整合平台表态称,“集成电路设计的核心资源是技术人员,目前集成电路业务板块上市公司较多,其整合思路与生产资料占比较多的重型资产公司肯定有所区别,具体如何整合,目前集团层面还没有定论。”
  从上海贝岭的业务来看,主要包括集成电路的生产和销售、集成电路贸易、RFID系统集成、代理加工。记者注意到,华大半导体控制上海贝岭后,同时还持有港股上市公司中国电子40.03%的股权。除此之外,华大半导体旗下企业还包括港股上市公司晶门科技、以及未上市的华大电子、华虹设计、南京微盟等IC设计公司,芯片测试公司确安科技等,作为整合平台的华大半导体推进证券化值得期待,作为华大半导体旗下唯一A股上市资源的上海贝岭也值得关注。
  《《《
  记者观察
  中国电子困局:同业竞争未完全消除
  在央企改革的背景下,身为IT产业国家队的中国电子也在酝酿自身的改革。今年以来中国电子旗下上市公司动作频频,集团层面也与深交所合作,以期进一步提高资产证券化水平,合作培育一批优质的互联网和信息安全企业,助推企业做大做强。
  按照中国电子规划,围绕五大业务板块,(行情000727,)专注于新型平板显示中的面板业务,南京熊猫专注于电子装备产业,(行情600536,)专注于软件和信息化发展业务,(行情000021,)的定位是先进制造业,长城电脑定位于自主可控的计算机和服务器,长城信息继续坚持以金融电子、医疗信息化和高新电子产品为主业,上海贝岭属于集成电路设计板块,振华科技则是军工信息安全平台。
  旗下上市公司众多,为中国电子提供了良好平台,但是历史包袱重、业务布局盘根错节也处处掣肘其改革。此前,华大剥离(行情300077,)的股权而非中国电子内部资源接盘表明,在集团内部消除同业竞争的行动并未停止。虽然如此,但从现有局面看,CEC内部同业竞争的局面并未完全清除,这也是集团一直在做的事情。
  另一方面,虽然平台定位明确了,但并不代表企业目前的经营没有问题。从华东科技近年的业绩来看,亏损仍是主基调;六月份刚停牌的长城电脑在一位研究员看来,公司做的显示器都比较低端,未来增长乏力,“要想发展肯定要点别的东西”;深科技目前代工业务仍占比不小,处在产业链底端。
  上述研究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国电子旗下那些没有清晰方向,或者发展不是很理想的公司后续都会有一些运作,通过体外或其他方式梳理一下。按照该人士的逻辑,“最烂的公司就是最有题材的,因为原来业务已经没前途了,所以有比较大重整的可能性。”
  对于中国电子来讲,目前最重要的无非是尽快梳理清楚业务关系,明确业务板块,划分好平台定位,进一步整合内部资源,并依托旗下上市公司资源,对经营较差的公司进行补强,对业务前途不太好的公司进行重整,也借此提高自身的资产证券化率。
  对此,中国电子也有着清醒的认识,“考虑到中国电子业务结构布局和证券化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集团内部确实在推进资产重组。集团对此次资产重组的总基调是,将旗下的二级企业都整合成业内具有竞争力的专业子集团,将专业子集团实现。”中国电子总经理刘烈宏曾如此表示。
关键词阅读:
已有&0&条评论【字号: 】 【】 【】
中国电子集成电路整合平台浮现
华大半导体入主上海贝岭
作者:徐金忠来源:中证网
  5月7日晚,公告称,控股股东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电子”)将其持有的26.45%公司股权无偿划转予中国电子全资子公司华大半导体有限公司(下称“华大半导体”),华大半导体成为公司控股股东。  公告还显示,中国电子已经确定华大半导体为集团集成电路产业整合平台。成为华大半导体旗下上市平台后,上海贝岭后续发展的想象空间被打开。  华大半导体入主  中国电子和华大半导体于5月5日签署国有股权无偿划转协议。根据协议,中国电子将其持有的上海贝岭26.45%的股权无偿划转予华大半导体,上海贝岭控股股东变更为华大半导体,中国电子仍为上海贝岭实际控制人。  华大半导体原名上海中电华大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下称“中电华大”),成立于2014年5月,注册资本21515万元,经营范围包括集成电路产品的研究、开发和销售,电子元器件、微电子器件及其电子产品的开发、销售等。  华大半导体业务整合平台的地位确立。根据公司权益变动报告书,中国电子已经明确华大半导体为集团集成电路业务的统一运营平台,“将加快推进产业整合,实现资源的集中和业务的协同发展”。  去年6月,市场曾传闻中国电子拟将全资子公司中电华大打造成中国电子的集成电路设计业务整合平台。中国电子当时回应称,正在研究以中电华大来管理和整合集成电路业务的方案。但当时的方案和上海贝岭无关。时隔近一年,上海贝岭通过股权划转成为中国电子集成电路产业整合平台旗下唯一的上市公司平台,上海贝岭之后发展的想象空间被打开。  后期整合可期  业内人士认为,华大半导体将整合中国电子集成电路的相关资产,上海贝岭将承接整合平台的资产整合、注入等动作。  查阅华大半导体的资料可发现,该公司目前的公开动作不多。知情人士称,华大半导体在设立之初就是为整合做准备的,未来在华大半导体层面的业务整合和资本运作值得期待。  根据此前消息,中国电子总经理刘烈宏曾表示,中国电子的整合遵循“一个板块一个上市公司”的思路,调整上市公司业务。集成电路业务明确华大半导体和上海贝岭这一“组合”后,后续将是加快推进集成电路资产证券化的过程。刘烈宏称,力争在未来三年,在整个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既做强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本身,也做好产融结合,壮大发展能力,使集成电路资产证券化率大幅增加。  中国电子旗下上市公司还有沪市的,深市的、,港交所上市的中国电子和晶门科技。这些资产未来如何整合,大有看头。  其中,深桑达A去年11月公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预案,本次重组完成以后,深桑达A将成为中国电子旗下整合电子信息板块和电子物流板块的平台。中电广通此前曾筹划由北京华大智宝电子系统有限公司借壳上市,但鉴于当时推进该重大资产重组条件尚不成熟,在去年10月17日宣布终止重大资产重组,并承诺6个月内不再商议、讨论前述重大资产重组。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日期: 15:11:07&(浏览次数8162)
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八三基地)前身系上世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贵州建立的军工电子基地,曾先后更名为“贵州省第四机械工业局”和“电子工业部贵州管理局”,一直沿用○八三基地名称,现属国家120家试点企业集团和国家520家重点企业之一。2008年末,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7.2亿元,利税总额2.3亿元。集团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和863成果产业化基地,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振华集团公司的主导产品为两大类:以电子电话机(CDMA手机、GSM手机、无绳电话、普通电子电话机)和通信天线为代表的通信整机;以贴片钽电容器、贴片电阻器、贴片电感器、贴片二三极管、微型开关、连接器接插件、微型继电器、高压真空开关管、厚膜混合集成电路为代表的新型电子元器件。&&&&1981年,○八三基地首创股份制改革,自筹710万元到深圳开办窗口企业,1984年,组建了中国振华电子工业公司。1991年12月,经国务院(国发[1991]71号)文批准,中国振华电子工业公司列入55家首批国家试点大型企业集团之一,并更名为中国振华电子集团,集团核心企业为中国振华电子集团公司。1997年,由振华公司独家发起,将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授权振华公司经营的4326厂(新云器材厂)、4506厂(建新机械厂)、771厂(宇光电工厂)的国有资产及集团公司在深圳全资的程控交换机厂经营性资产优化重组,创建了中国振华(集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成功上市。振华科技公司成立以来,规范运作,年年实现利税超亿元,成为集团发展主体。集团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得到极大增强,闯出了一条以优势存量吸引增量,以增量盘活存量的路子。&&&&振华集团通过调迁,实现了在黔生产经营主体向贵阳振华科技工业园集中,窗口企业向深圳振华科技工业园集中。目前贵阳振华科技工业园拥有25条生产线,深圳振华科技工业园拥有12条生产线,其中大多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振华集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做强做大优势产品为主线,以企业发展、职工致富、和谐兴旺为目的,强化实施“优势发展,科技兴业,名牌拓市”三大战略,着力打造“产品链、地产链、资金链”三大链条,坚持落实“以人为本、军民结合、改革创新”三大方针,实现集团稳定快速健康发展,努力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配套能力最强的军工电子元器件基地,并着力构建和谐兴旺的振华集团。
售后服务热线
贵州振华百智通信有限公司
CDMA 手机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
贵州振华欧比通信有限公司
各类通信终端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经营产品配件及整机的进出口业务
贵州振华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GSM 手机及其它通信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
贵州振华天通设备有限公司 (4191 厂 )
各类通信天线、卫星电视接收天线
贵州振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分销业务
深圳市振华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电子电话机 ( 含有绳、无绳、 IP) GSM 手机
中国振华 ( 集团 ) 新云电子元器件有限责任公司(4326 厂 )
钽电解电容器 ( 含片式钽电容器 ) 铝电解电容器
中国振华集团华联无线电器材厂 (851 厂 )
开关、连接器
中国振华集团永光电子有限公司 (873 厂 )
半导体分离器件,片式器件
6300300 6304083
中国振华集团群英无线电器材厂 (891 厂 )
控制元件 ( 继电器 )
中国振华集团红云器材厂 (4325 厂 )
蜂鸣片,陶瓷电容器,传感器;电源避雷箱 , 氧化锌避雷器 ,硅橡胶绝缘外套 , 三相 组合式过电压保护器
6302818 6300824
贵州振华风光半导体有限公司 (4433 厂 )
集成电路,混合集成电路
中国振华集团云科电子有限公司
片式厚膜电阻器、片式厚膜网络电阻器、片式薄膜电阻器
贵州雅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整流桥、二三极管阵列、晶体管功率模块等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和销售
深圳市振华微电子有限公司
厚膜混合集成电路
深圳振华富电子有限公司
片式电感器, 磁珠
中国振华电子集团宇光电工有限公司( 771 厂)
真空灭弧室(高压真空开关管)断路器,高低压开关柜陶瓷管壳、陶瓷密封件、 97%~99% 氧化铝瓷件系列产品的研制、生产和销售
深圳市振华重大新电气有限公司
35KV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110KV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中国振华 ( 集团 )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建新分公司( 4506 厂)
成套设备(石材、砖瓦、玻壳、铝加工),电子专用设备
中国振华集团久达机械厂 (883 厂 )
中、小模数齿轮, 减速器
深圳市康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机 箱 ,机 柜
贵州振华亚太高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电子浆料,电子银粉
深圳市振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自主研发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钴镍锰锂(三元)、锰酸锂、钴酸锂、磷酸铁锂等几大 类产品,形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年产量 700 吨的生产规模精简层级提升效率 中国电子资产整合加速-中新网
精简层级提升效率 中国电子资产整合加速
  国企改革概念一直是股市中的热点,在6月5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改革”再次成为关键词。《每日经济新闻》将以身处改革风口的央企作为研究对象,在国家战略、市场规律双轮驱动下,深入挖掘其改革的核心价值,探寻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向。本期我们为读者重点解读拥有37家二级企业和16家上市公司央企航母――中国电子。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今年五月份以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以下简称CEC或中国电子)资产整合开始加速。经过近两年的运作,这艘航母级央企未来的方向越来越清晰。
  5月7日上海贝岭公告称,中国电子将直接持有的上海贝岭26.45%股权无偿划转给全资子公司华大半导体,该事项也在上个月底获得国资委批准。6月12日,深交所与CEC签署全面深化合作协议。6月17日晚间,CEC在深交所的两家公司长城信息、长城电脑双双停牌。
  CEC这家中国IT产业的国家队在孕育怎样的资本运作思路?一位长期关注中国电子的分析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今年将是CEC的整合大年。
  外延并购增强实力
  中国电子的业务版图由新型显示、信息安全、集成电路、高新电子、信息服务五大产业板块所构成。
  中国电子的壮大经历了数十年的时间。2005年~2010年这五年间,中国电子完成了数次较为重要的并购:2005年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并入中国电子;2007年重组熊猫电子等南京地区电子企业,设立南京中电熊猫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电熊猫成为中国电子控股子公司;2010年重组贵州振华电子集团公司,设立贵州中电振华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中电振华成为中国电子控股子公司。
  多年扩张把中国电子打造成旗下拥有37家二级企业和16家控股上市公司的“庞大帝国”。“中国电子的大逻辑主要是倚靠生产能力,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通过外延式发展把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业务规模做大,来提升自己的研发实力,这个是他们希望实现的。”一位券商研究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中国电子总经理刘烈宏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曾表示,今年对中国电子来讲是转型升级决战之年,在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过程中,必须坚定放弃低端的、低水平的产业,在产业的中上游,如集成电路、新兴平板显示、操作系统为代表的基础软件、信息化和信息安全这些重要的领域做加法。
  层级较多利润较低
  但一组核心数据却反映出中国电子的“大而不强”。中国电子2014年营业总收入为2038亿元,而净利润不到20亿元。利润率较低或许与集团管理层级较多不无关系。《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梳理了解到,CEC旗下现有16家上市公司,500多家企业,业务布局分散,多达7层的内部管理层级使集团结构臃肿、效率低下。这对于处于塔尖的集团非常不利,更不利于集团的资源整合。
  按照CEC自身的规划,未来将围绕高新电子与集成电路、软件服务、整机与关键零部件、显示面板以及贸易物流五大业务板块做业务整合,在每个业务板块保留一到两家上市公司作为整合平台,逐步厘清管理层级和业务关系,以提升效率。
  长城计算机并入后一段时间内都是CEC的二级单位,CEC通过长城计算机在香港的上市公司长城科技控制着两家A股上市公司长城电脑和长城开发。事实上,当时的长城科技属于纯控股型企业,本身没有实体业务,但是对于中国电子的内部整合来说,长城科技无疑平添了很多层级障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3年中国电子做出了对长城科技私有化退市的决定,中国电子将吸收合并长城集团以及长城科技。业内认为此次吸收合并有利于中国电子组织结构优化,提高效率,进而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
  加速资产证券化
  CEC旗下除了多家A股上市公司以外,还拥有中国电子、南京熊猫、晶门科技、冠捷科技等多家H股上市公司,但集团整体证券化率并不高。
  中航证券曾指出,在A股和港股市场上,集成电路企业存在较大的估值差异,业务及规模相近的企业中,A股企业同方国芯、士兰微的市值明显高于港股上市企业中国电子、晶门科技。
  中航证券认为,AH股巨大的估值差异将导致港股资产的再融资能力削弱,特别是受硅周期左右的估值逻辑以及集成电路设计制造环节重资本投入的双重压力,适当将港股资产转化成A股资产对CEC有利而无害。
  上述分析人士认为,对于中国电子而言,港股资产回归应该不是主流的核心逻辑,“港股几个公司做制造,虽然确实被低估,但都不算最‘性感’的资产。”在其看来,中国电子现在还有很多未证券化的资产,首先将资产证券化才是最关键的,“先证券化之后再考虑哪边资产估值更好的问题,这个是比较合理的逻辑,还没有证券化的时候考虑估值有点早。”
  对于CEC资产证券化的方向,总经理刘烈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集团军工资产证券化率仅为10%,大大低于集团公司平均资产证券化率,也低于其他兄弟集团的资产证券化率,这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在这方面,按照CEC的规划部署,振华科技已被定位为军工信息安全国产化唯一平台。CEC提出希望振华科技未来围绕着国产化替代、高端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发展规划、军工宇高项目和增发募投项目四个方面持续推进工作。
  国信证券指出,未来振华系压缩管理层级的终极目标是――CEC直接控股振华科技,并将振华集团旗下现有优质资产,陆续注入上市公司体内。记者曾试图就中国电子整合及集团与深交所合作等事宜,与中国电子取得联系,不过未能从集团层面获得有效信息。
  《《《
  产业方向
  中国电子挺集成电路上海贝岭站上风口?
  ◎每经记者 刘灿邦
  今年5月份的一次运作,似乎让市场看到了中国电子在集成电路业务上的投入力度。
  5月8日,上海贝岭(600171,SH)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以下简称中国电子)将持有的上市公司26.45%的股权无偿转让给全资子公司华大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半导体),此次权益变动后,华大半导体将成为上海贝岭的控股股东。
  目前,中国电子不仅内部集成电路资源较分散,而且集成电路贸易、代工等含金量较低的业务占比不低,而中国电子也没有对集成电路进行实质性整合。
  优先发展集成电路
  据媒体报道,中国电子总经理刘烈宏在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考虑到当前的宏观形势,中国电子已将集成电路定位为当前优先发展的主业,集团层面正在推进集成电路资产上市。”
  作为中国电子优先发展的板块,集成电路的整合似乎只是时间问题,特别是在其他业务板块已基本整合完的时点下。中国电子于2014年5月在上海成立中电华大集成电路有限公司,该公司后来更名华大半导体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1515亿元。
  记者注意到,中国电子在上海的集成电路企业有上海华虹集成电路和华大集团,有传言华大半导体重组了华虹集成电路和华大集团,但由于华大半导体的公开消息太少,这一说法难以证实。
  此前,中国电子将直接持有的上海贝岭26.45%股权无偿划转给华大半导体,华大半导体将直控上海贝岭。公告解释称,本次权益变动是华大半导体配合中国电子,抢抓国家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重大历史机遇,推进落实中国电子与上海市的战略合作,整合集成电路板块资源,调整企业结构和业务布局。
  而关于华大半导体的公开信息显示,华大半导体是中国电子集成电路业务的统一运营平台,将加快推进产业整合,实现资源的集中和业务的协同发展,促进企业的专业化经营,提高盈利能力,推动技术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编辑:姜莹】
>IT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集成电路芯片上市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