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国庆了,格力在西南地区格力空调有没有正一匹啥子好一点的优惠活动!

格力电器西南产业基地在两江新区开建_网易数码
格力电器西南产业基地在两江新区开建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重庆商用空调市场又添一巨头。昨天,国内空调行业大佬格力电器西南产业基地在两江新区开建。这个投资50亿元的基地锁定大型商用中央空调,将于半年后投产,届时其年产值将达250亿元。市长黄奇帆在致辞中表示,格力电器把西南产业基地放在重庆两江新区,是睿智之选。市领导翁杰明、吴家农及格力电器董事长朱江洪、总裁董明珠参加开工仪式。
半年后投产辐射西南华中
“这个基地是公司1年来在两江新区的第二次重大投资,投入规模和建成后的产能远远超过以前的项目。”朱江洪介绍,格力西南产业基地位于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占地面积约1000亩,总建筑面积近200万平方米。
据悉,该基地主要生产大型商用中央空调,包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大型变频离心机、螺杆机、变频多联机组以及家电、汽车用精密模具。同时,格力还将在基地内建立研发中心。另外,其西南地区结算业务也将放在这里。
“项目将在半年后投产,辐射整个西南、华中市场,年产值将达250亿,提供约3000个就业岗位。”朱江洪说。
大产业是两江新区重要标志
黄奇帆在致辞中说,工业是重庆经济的“脊梁”,最近几年,重庆工业发展势头良好,规模以上工业销售值连续几年增长30%以上,工业投资增长也保持在30%以上,今年上半年,工业投资增长了33%。“现在重庆工业一派欣欣向荣。”黄奇帆说,预计今年重庆工业销售值将突破1.4万亿,到2015年将突破3万亿。
黄奇帆表示,今后重庆1000平方公里的城市范围,50%将在两江新区,1000万以上的城市人群,50%将在两江新区,而主城的大工业、高科技工业也将有50%在两江新区落地开花,“两江新区将是主城的半壁江山,其发展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黄奇帆说,大产业是两江新区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国际或国内市场中,一个产品占市场份额的20%~30%,就算得上大产业。目前,两江新区已经形成了十几个这样的大产业,格力电器所打造的空调产业集群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两江新区政策最优,税收、物流、要素等成本最低。”黄奇帆说,相信格力一定会在两江新区的发展中取得良好效益。
  生产商纷纷扩容 商用空调角逐加剧
家用空调市场日趋饱和,商用空调市场成为生产商的新“战场”。西部市场广阔,让众多品牌商垂涎。
格力电器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央空调总价中安装、物流等成本占40%,如能在销售市场生产,可节省不少成本,形成价格优势。重庆工业产业链完备,原材料价格比沿海低,也是生产商“西进”的必争之地。在重庆生产,不仅将进一步扩大在中西部的占有率,而且可降低物流成本,完善在全国的布局。
最早入渝生产中央空调的美的电器,同样实力雄厚。行业报告显示,美的中央空调连续三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2010年冷水机组销量达7.8亿,同比增长近一倍,居国内品牌榜首。去年5月,美的投入3亿资金,在重庆基地新增3条生产线,目前建设已完成,重庆基地年产能超过20亿元。
国产品牌强势扩容,日本大金、美国约克等外资品牌自然不甘心拱手让出市场。开利表示,未来将把重心放在大型机组销售上,巩固优势地位。
“中央空调行业并非先入为王,格力在空调技术人才方面领先其他品牌,虽然入行较晚但发展非常快。大手笔在重庆投资,势必对西部市场产生冲击。”国内家电市场研究专家陆刃波表示,这必然加剧行业竞争。他认为,格力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目标应是全国乃至全球商用空调市场。 记者 王泱 实习生 曾晖
“重庆,非来不可”
  格力十年五次增资
10年,五度出手在重庆增资扩容,且一次比一次给力,这是格力在重庆发展的轨迹。格力为何如此青睐重庆?昨天,格力电器董事长朱江洪表示,重庆独特的投资优势成为格力不断加大投入的重要原因!
朱江洪说,最初在重庆建厂是为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来后发现选对了地方。从自然地理看重庆承东启西,交通方便;从经济地理看,重庆可辐射大西南市场,是格力电器开拓西部市场很好的跳板。
体制和政策优势是格力青睐重庆的另一重要原因。朱江洪表示,作为直辖市,重庆没有地市州设置,工作比较灵活,且重庆有足够的财力落实西部开发税收优惠政策。
“重庆格力成立到现在,已发展成年产家用空调700万套,产值超100亿的大型企业。两江新区成立,更加大了格力投资重庆的决心。”朱江洪说,重庆正逐步成为中国最大的家电制造基地之一。两江新区集中了重庆最好的政策,为全球众多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商机。同时,两江新区大规模城市建设也为格力商用空调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因此,重庆,非来不可,两江新区,非来不可。”朱江洪说。
本文来源:中国家电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青岛海尔从一个格力变成半个格力,KKR会是救星吗?
高盛买万科。淡马锡买茅台。耶鲁买格力电器。KKR买海尔。
10月1日,青岛海尔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KKR,被看作海外业务的资产整合。
不过折价10%被一些机构人士视为买卖双方对上市公司发展信心不足。&有信心的话,增发价可以搞高一点,说得很有信心,但要拿钱出来就没那么有信心了,KKR像是捡了个大便宜。海尔为什么要人家捡便宜呢?KKR能带来什么?&参加过机构交流会的一位家电研究员质疑。
对此青岛海尔表示,&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遵循市场惯例。&
在外界看来,近几年来,青岛海尔的拼劲已不如前期旺盛。5年前,青岛海尔无论是市值还是业绩均比肩格力电器,如今相关指标仅为格力的一半。
对此,据长期跟踪青岛海尔的家电研究员分析,&和管理层,和股权结构,包括海尔还是一个国企,股权改制的一些变化,一把手个人的风格,有很大的关系。&
没看点的海尔找来明星小伙伴
10月1日,停牌数日的青岛海尔宣布向KKR集团的全资子公司KKR(卢森堡)定向增发约3.05亿股(11.29元/股,前20交易日均价的90%),募集资金33.8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发行完成后,KKR(卢森堡)将持有公司10%的股权,成为战略股东。此次非公开发行尚待中国商务部和证监会的批准。
KKR的来头不小。
据披露,KKR集团是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之一,已成立37年,业务遍及全球,KKR& Co.L.P.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微博]上市。
截至日,该集团管理的总资产达到835亿美元,完成了涉及25个行业、逾200家公司、总交易额超过4700亿美元的投资,年平均回报率26%。而KKR(卢森堡)是专为本次交易专门在卢森堡注册成立的项目公司。
这笔近34亿的投资是迄今为止KKR在中国的最大手笔。
青岛海尔在公告中表示,&未来KKR集团将利用其全球资源,与青岛海尔在战略定位、物联网智慧家电、激励制度和绩效考核机制、资本市场和资本结构优化与资金运用、海外业务及并购,以及潜在的运营提升等领域进行一系列战略合作。&
青岛海尔董事长梁海山谈及该交易时还特别指出,&2012年底青岛海尔进入了网络化战略阶段。此次KKR成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是在资本层面落实&网络化战略&的重要举措,推进公司向互联网时代平台型企业转型。&
今年7月,已很少活跃在公众视野的张瑞敏出席了海尔在青岛召开的行业大会,并亲自就大数据时代和互联网时代海尔这么庞大的企业应做何种转变作了演讲。
银河证券研究部数据显示,本次引入的KKR恰恰在互联网及物联网领域拥有较多的投资经营,可能为青岛海尔在物联网发展阶段提供经验。
国庆节前一天,9月30日下午4点,青岛海尔专门针对本次重大事件面向机构(买方和卖方)召开了全球电话会议,说明为什么引进KKR。正如家电分析师后来在研报中所述,青岛海尔这次的动作完全出人意料,&此次引入KKR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从时间点和对象选择上超出我们之前预期。&
&海尔的增发主要是吸引机构注意。&与会的一位家电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过于保守和平稳,这是海尔一直以来没有太多机构投资者粉丝的原因。KKR进来,台面上说可以带来很多资源,对于互联网有更深刻的理解,促进公司对产业的理解,适应传统行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升级,第二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和管理效率的提升。台面下估计是两件事,一件是会不会促进公司资产证券化的速度,资本运作速度提快比如整体上市,另一个是以前没有外资进来这个行业,吸引关注,现在它的机构粉丝确实多了一些。&
据记者统计,国庆节后,国泰君安、长城证券、渤海证券等8家券商纷纷就青岛海尔和KKR合作一事发布研报。
但其他的一些机构则不如预期的热情。记者联系到的多位家电研究员表示不大感兴趣。华北的一位券商人士告诉记者,&这些年海尔显得有点暮暮沉沉的,好长时间没有跟了。这次本想去调研,想想去了也没太大意思,海尔现在没什么看点,不像格力、美的。&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会上KKR的入股价格备受质疑。&KKR进来为什么要打10个点的折扣,战略投资有信心的话,就应该与二级市场相同的价格买。KKR增发的价格低于停牌前的价格,说明对这块战略合作偏谨慎一些,外资压价压得太厉害了,是不看好还是捡便宜都有可能。但这是双方协议的价格,说明公司也没信心。&
对此,青岛海尔在给记者的回复表示,&从过往的案例来看,战略投资者入股A股上市公司,绝大多数的定价均为董事会前二十个交易日均价的90%;KKR本次入股的锁定期为三年,与二级市场买入不同,也较传统A股非公开发行1年的锁定期长。整体上讲,给予一定折扣合理。&
不过分析师不这样看。&问题的实质是,海尔是冰洗(冰箱、洗衣机)龙头,冰洗已经发展到一个瓶颈了。整个市场可能已经达成共识了,它未来的发展速度可能就是每年10%的一个增长;不像空调,未来市场很大,不过海尔空调的量还是比较小的。海尔的主要看点还是物联网智能家居,不过对短期业绩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其他方面,从现在看没什么亮点,所以机构才没有特别兴奋。&
从一个格力到半个格力
事实上,作为全球家电龙头,海尔曾是那样的赫赫有名。2004年海尔集团以1016亿元的销售额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第一个&千亿俱乐部成员&。而美的集团(45.03, -0.50, -1.10%)(重组前)、格力集团实现同样目标是在遥远的8年之后。
但是,当一个企业达到了顶峰的时候往往就容易回落。
海尔曾经不可动摇的江湖地位正在逐渐丧失。而上市公司青岛海尔作为海尔集团旗下主要家电资产&&冰洗空(冰箱、洗衣机和空调)的载体,也难逃大势影响。
行业已经变局。
国内某知名基金公司投资人士告诉记者,&家电行业属于胜负已分的行业,它不会说还是千军万马混战,竞争格局已经比较稳定了。现在就像三国演义。格力电器是魏国,美的集团(重组后)是东吴,青岛海尔可能就是蜀国,实力相对弱一点。投资的话,评级都是白马股,但比较偏爱格力一点,因为格力做得比较专注,而且空调市场大、公司竞争力也强。其次就是美的嘛,然后才是海尔。这个排序应该是认可度比较高的。&
这三大家电龙头的起点其实极其接近。
青岛海尔和格力电器同在1989年成立,美的电器(重组前,下同)建立稍晚,在1992年。此后青岛海尔和美的电器同在1993年上市,3年后格力电器也实现了上市。
市值方面,首发日青岛海尔是21.74亿元,是美的电器首发日市值的1.2倍,是格力电器的60%。随着海尔集团进行多元化经营和规模扩张(年)蒸蒸日上,1997年青岛海尔迎来了爆发期。这一年末,海尔的市值达到119.82亿元,相当于3.7个美的电器和2个格力电器。
之后整个海尔集团进入了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前期扩张的一些问题和弊端也开始暴露出来,青岛海尔市值上的优势也在逐步被缩小,一直领先到2006年。该年末青岛海尔的市值为110.31亿元,接近1.5个美的和1个格力。
2007年起,青岛海尔开始慢慢地被美的电器和格力电器甩开。这一年末,青岛海尔的市值是300.63亿,仅仅相当于0.64个美的电器和0.73个格力电器。
随后,海尔集团逐步深入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这段期间同时也是格力电器迅猛发展、美的电器深入调整的阶段。5年后(2012年),海尔集团的市值基本上等于一个美的和半个格力。
也就是说,这5年,青岛海尔从1个格力电器发展成了半个格力电器。
营收和净利润发生的变化也遵照类似的趋势。从盈利的角度,2012年海尔实现了32.69亿元的净利润,仅相当于格力的一半左右。
年,海尔集团将迈进网络化战略发展阶段。
本站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话管理》栏目直击企业家眼中的商业逻辑,直观再现知名CEO们笔下的商业世界,以及影响他们商业观的别样生活。
本栏目的所有文章皆为一线CEO的第一手文章,皆为其本人撰写,包括部分演讲实录及访谈实录,所有文字都是最直观的CEO逻辑,是与CEO最直接的接触。
本栏目是中国企业家网的名牌专栏,深受广大网友喜爱。欢迎投稿,投稿信箱为:,来信时请将#换成@。
京ICP备号 京ICP证130457号"格力空调评价怎么样"的糗事
你可能感兴趣:
糗事百科为大家收集了很多的格力空调评价怎么样的糗事,各种关于格力空调评价怎么样的爆笑经历、尴尬时刻和开心视频,想持续关注格力空调评价怎么样的糗事就收藏本页吧.
扫码下载糗事百科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格力停牌到什么时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