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县正版户户通通全县安装工程我镇是否安装完工

复平乡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复平乡隶属于,位于县境东北部,东连余家镇,南靠城东乡,西接合兴镇,北临广幅乡。中心位置约在东经107°45′10″,北纬30°44′20″。2014年,辖小山、永和、安平、大龙4个村,下设3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47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71人,占总人口7.9%。
复平乡地处深丘,北高东低,土质以石谷子为主。有冷沙黄泥土、扁沙黄泥土、大眼泥、暗紫泥、灰棕紫泥、石谷子、半沙半泥等7大类。全乡国民生产总值达1519.65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32.8万元,林业总产值370万元,渔业总产值8.26万元,服务业总产值140万元。
复平乡历史沿革
复平乡因地名史称“凫鹞子”而得名。
1953年3月建立复平乡。
1958年改为复平人民公社。
1966年8月命名为武胜公社。
1984年1月更名为复平乡。
1992年10月保持复平乡改属县直辖。
复平乡地理环境
复平乡位置境域
复平乡位于梁平县东北,中心位置约在东经107°45′10″,北纬30°44′20″。东连万州区余家镇,南靠梁山街道,西接合兴镇,北临开江县广幅镇。幅员总面积32平方千米。陆地占98.1%,水域占1.9%。乡政府驻复平街83号,距梁平县城19千米。
复平乡地形地貌
复平乡地处深丘,间有低山,北高东低,海拔最低处小河口315米,最高处白岩山顶1118米。土质以石谷子为主。有冷沙黄泥土、扁沙黄泥土、大眼泥、暗紫泥、灰棕紫泥、石谷子、半沙半泥等7大类。
复平乡气候
复平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日照偏少。
复平乡自然资源
复平乡矿产资源
复平乡矿藏主要是煤炭,煤质优良,燃烧值可达7500卡/千克,年产量达1.8万吨,产值达890万元以上。
复平乡林木资源
截至2014年,复平乡森林面积1515公顷,生态林为主,经济林为辅。
复平乡行政区划
2014年,复平乡辖小山、永和、安平、大龙4个村,下设33个村民小组。
复平乡人口民族
截至2014年,复平乡总人口847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71人,占总人口7.9%。总人口中,男性4568人,占53.9%。汉族8473人,占99.68%;壮族8人,占0.09%,土家族19人,占0.23%。
复平乡经济建设
复平乡综述
2011年,复平乡农业总产值5338万元,工业总产值803万元,地方财政收入329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2483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77元。
2014年,复平乡国民生产总值达1519.65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32.8万元,林业总产值370万元,渔业总产值8.26万元,服务业总产值140万元。
复平乡第一产业
截至2014年,复平乡耕地面积434公顷,以种植粮食和饲养畜禽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5339万元。全年粮食产量3910吨,蔬菜产量5753吨,水果产量167吨。生猪出栏9.8万只,存栏2.3万只。农业机械拥有量3000千瓦,拖拉机10台,联合收割机2台,微耕机20台,插秧机10台,各型抽水机1000余台,农机化水平达到40%,实现了水稻的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生产。农民人均纯收入6471元。
2014年,复平乡完成大龙村山羊养殖基地建设,养殖规模达1000只;扩建肉兔养殖基地3500平方米,年增加存栏肉兔10000余只;栽种青花椒5000亩,投资5000万元建设占地20亩的花椒加工厂。
2015年,复平乡引进业主种植青花椒5000亩,新种植高山生态李子树1.4万株
。为市级贫困村40户贫困户发放200只山羊,进行100元/㎡,每户不超过1000元的圈舍补助,并提供养殖技术培训和上门技术指导服务。为135户贫困户免费发放270群中华蜜蜂引导群众发展蜜蜂养殖。在小山、永和两村发展3000亩油桐
。投入37万元,向贫困户发放山羊200只,蜜蜂270箱,补助羊圈舍450平方米;投入45万元,种植油桐2000亩、免费发放高山清脆中熟李树苗1.4万株,修枝整形、刷白、除虫柚树1万余株
。新栽种树苗1万余株,完成“黑天池”沿路森林抚育3000亩。
复平乡第二产业
2011年,复平乡工业生产总值803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
2014年,复平乡有煤矿1家,年产煤炭1.8万吨,产值890万元。页岩砖厂1个,微型加工企业5家。工业生产总值803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
复平乡第三产业
截至2014年,复平乡有个体工商户120户,农贸市场1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3万元,比上年增加19%。地方财政收入329万元,比上年增加14.5%。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900万元,比上年增加16.1%。
2014年,黑天池旅游度假区纳入全县旅游总体规划,完成黑天池避暑休闲山庄开发建设策划,建成黑天池网站。
复平乡社会事业
复平乡基础建设
截至2014年,复平乡有邮政网点1个,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960门,固定电话用户720户;移动电话用户1350户,互联网用户100户,互联网光缆用户3户。
2014年,复平乡整治山坪塘32口,改造D级危房22户;投资180万元,修建大龙、安平两个村的人饮工程。筹资15万元改造场镇人行道及污水管网;投资20万元,在省道等主干线栽种雪松、紫薇、水杉、紫槐5000余株。投资40万元完成乡村两级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修缮乡敬老院。
2015年,复平乡制作生态文明宣传栏13个,钉立环境保护提示牌100块,悬挂生态文明建设主题横幅10幅,发放生态文明建设宣传资料8000余份
。投入800余万元,新建、改扩建9.1公里的公路工程和9公里的人行便道工程;投入96万铺设自来水管道、修复水毁沟渠和新建一处供水工程。配备2个专职、4个兼职保洁员,每天清扫场镇和村道;组织机关职工和村干部、部分群众,每月清漂乡域浦里河段1次;投入150万元,建立污水处理站一个,配备垃圾箱16个,垃圾收运台14个,环境整治宣传栏13个
。投资10万余元,试点为省道沿线105户民居,栽种雪松330株、紫薇700余株、毛叶丁香16000株,美化、绿化民居房前屋后
。实施污水管网联网建设,整治场镇下水道450米,铺设地面砖300米,整治化粪池1座。完成农村沼气池连片项目建设1个;组织人员对复平辖区普里河流段每月打捞漂浮物、垃圾1次。
复平乡社会保障
2011年,复平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85户,人数526人,医疗救助652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620人次,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5人,设有敬老院1个,床位11张。全乡建卡贫困户111户,人数402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728人。
复平乡教育
2011年末,复平乡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80人,专任教师6人;小学1所,在校学生333人,专任教师2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升初升学率100%。
截至2014年,复平乡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80人,专任教师6人;小学1所,在校学生331人,专任教师2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初中升学率100%。
复平乡医疗卫生
2011年末,复平乡有乡卫生院1个;门诊部2个;药房3个;有病床10张。专业卫生人员10名,其中执业医师1人,执业助理医师4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4800人次。辖区居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
截至2014年,复平乡有乡级卫生院1个,门诊部2个,药房3个,病床10张,固定资产16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0名,医疗机构年诊疗4800人次。城乡居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为100%。
复平乡文化
2011年末,复平乡建有乡综合文化站和文化广场,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4个,各类图书室5处,藏书2万余册,文化传播队伍8人。
截至2014年,复平乡共有文艺团体10支,演唱队员200余人,覆盖全乡4个村33个组
。建有综合文化站1个和文化广场1个,开通共享工程,设有电子阅览室1个,图书室1个。建立村级农家书屋4个,村级农体工程4个。有“坝坝舞”1支,农民乐队5支,彩龙船、钱棍等艺术队1个。安装地面卫星接受装置200套,安装广播“村村响”20套,立体音柱3对,有线电视“户户通”达800户。文化中心户40户,文化微型企业2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4个,电影下乡60场。各类图书室5处,藏书5万余册,文化传播人员3人。举办文化艺术活动30场次。
2015年,复平乡开展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0次;利用广播“村村通”插播自编自办节目12期;免费开放电子阅览室、图书室,提升全乡人民文化素养;开展送电影、送书籍下乡活动4次。
复平乡交通
2014年,复平乡投资360万元,新建黑天池乡村旅游公路6公里、人行便道5公里,维修村级公路6.4公里。
截至2014年底,复平乡境内有梁开(梁平至开县)公路穿越复平乡3个村。全乡村级和组级公路80千米,其中村级公路27千米全部硬化,村组公路畅通率100%。复平至县城客车8辆,每天发出班车20余次,日均客运量400人次。
2015年,复平乡实施大坡底下至张飞山6公里公路的续建工作,做好大龙村5公里通畅工程公路的项目报批、预算工作。
复平乡历史文化
截至2014年,复平乡有五项文物被列为国家级保护,一项非遗“抬儿调”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传承了“秧歌”、“钱棍”、“癞子锣鼓”等非遗。
复平乡风景名胜
复平乡黑天池
黑天池位于复平乡小山村9组,距离梁平县城东北25公里。中心位置约在东经107°45′10″、北纬30°44′22″,海拔1080米,面积约30亩。
黑天池四面环山,中间一块低洼地常年积水、沉淀黑色,略成一个长方形的小水池。
黑天池地处高海拔,植被良好,森林面积绵延几万亩,主要生长着松柏、杂木、花草、药材、茶叶等,栖息繁衍着各种鸟类、野猪、野羊、野兔等飞禽走兽。
从复平场镇坐车,沿着小山村公路约20分钟到小山8组张飞歇脚处下车,再步行10分钟,就到黑天池。
复平乡轶事遗闻
“龙王求雨庙”
“问道龙王庙,拜水黑天池”站在黑天池,向北眺望300米,依稀可见一“龙王求雨”寺庙遗址。那是早年间,当地民众闹伏旱,求得饭吃,祭奠道长帮助民众求雨有功而修建的庙宇。
民谣,这位道长能呼风唤雨。道长路过此地,看见民众田野稻谷干枯,庄家如火烧。良心发现,便施以法术,下了大雨,解了旱情。后人为了不忘却的纪念,修建了此庙宇。
“百步望月梯”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黑天池望东而止步,就是白庙儿的百步望月梯。民国年间,当地村民白家姓氏就在附近修建一寺堂,把雕刻的观音菩萨作为供奉,求得一生平安。为了上下通行,铺设了百步石头梯子。
“鲤鱼跳龙门”
黑天池神奇。每年4月8日发大水,轮番一个甲子60年,池中龙门开一次,两条鲤鱼不停地跳跃。因为龙门太高,无法跳进去。龙王手下告诫鲤鱼:“千年枯木发了牙,万年铁树开了花。跳吧,好好修道!成精可以,成仙不易。”
“福人占福地,人死地开花”黑天池飘渺。传说着“放炮一只船”。每年三月三晚丑时,放三炮,出来一只船,把已去前辈尸骨放进船中,后人可以图腾。还传说,这里是一关莲花地,时间一到,就能看见莲花开得白洒洒的。
“一脚踏三县”
在黑天池的分水岭,一条版图胎记梁平、开江、万州的交界点,从交界点东至万州,北达开江,南越梁平。
地廓变迁、运动等因素,交界点形成了裂隙,即:“坑”、“洞”。1949年,村民称为“天坑”、“地洞”。据传,张飞路过此地,在石头上留下脚印,名曰:“张飞山。”
“石马门风水”
“小溪流日夜,石马门叩开”这里,两岸石头连着山脉,远望去像两匹马。中间略生一缺口,只能一人通过。里面有一条小溪,潺潺流入。当地人说:“这是一关好地,白有千人磕头,夜有万盏明灯。”民国年间,称谓“石马门”。
.重庆市梁平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重庆市梁平县复平乡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梁平县复平农业信息网[引用日期]
.重庆市梁平县复平乡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重庆市梁平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重庆市梁平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重庆市梁平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重庆市梁平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重庆市梁平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重庆市梁平县复平乡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
.重庆市梁平县复平乡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梁平仁贤:“户户通”为民惠民 “小锅盖”发挥大作用
来源:华龙网
华龙网讯(通讯员 谢晓花)日前,笔者在梁平县仁贤镇五一村13组看到,“户户通”安装队正冒着大雨给村民安装“小锅盖”,一片忙碌地景象。
“现在国家对我们农民的政策就是好了,只要100元,政府就上门给我们安装“小锅盖”了,还可以收到50多个台呢,真是高兴。”正在等候安装工人到他家施工的杨大爷乐呵呵地说道。
“我们五一村,距离场镇比较远,有线电视信号达不到,基本是农民自己在市场上买“小锅盖”,但是质量不过硬,收台收得少,只要下雨还收不到,也容易坏。这不,政府配“小锅盖”了,听说还有机顶盒,可以收到50多个台,质量有保障。”为安装队带路的13组组长说道。
据了解,仁贤镇共有30000余人,目前还有1000多户村民因地势较远不能够连接有线电视,只能靠“小锅盖”收视电视频道,为了让老百姓看上电视,该镇党委、政府积极向梁平县文化委争取,目前已经拿到900套“小锅盖”,聘请安装队正在按家按户安装,让“户户通”工程真正惠及于民,确保群众能够看到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
据悉,此次配备的“小锅盖”,有壁挂式和底盘式,老百姓可以根据自家的具体条件选择,镇村干部及安装人员将按照户主要求安装,做到安装稳定性到位、收台效果理想,切实为群众办实事,目前已经安装完成300套,预计9月份将完成全镇安装任务。
“户户通”工程是仁贤镇党委、政府践行“三严三实”为群众办实事中的一个缩影,该镇正在全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人饮工程、天然气安装、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民生工作,切实改善仁贤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梁平仁贤:“户户通”为民惠民 “小锅盖”发挥大作用
日前,笔者在梁平县仁贤镇五一村13组看到,“户户通”安装队正冒着大雨给村民安装“小锅盖”,一片忙碌地景象。
华龙网讯(通讯员 谢晓花)日前,笔者在梁平县仁贤镇五一村13组看到,“户户通”安装队正冒着大雨给村民安装“小锅盖”,一片忙碌地景象。
“现在国家对我们农民的政策就是好了,只要100元,政府就上门给我们安装“小锅盖”了,还可以收到50多个台呢,真是高兴。”正在等候安装工人到他家施工的杨大爷乐呵呵地说道。
“我们五一村,距离场镇比较远,有线电视信号达不到,基本是农民自己在市场上买“小锅盖”,但是质量不过硬,收台收得少,只要下雨还收不到,也容易坏。这不,政府配“小锅盖”了,听说还有机顶盒,可以收到50多个台,质量有保障。”为安装队带路的13组组长说道。
据了解,仁贤镇共有30000余人,目前还有1000多户村民因地势较远不能够连接有线电视,只能靠“小锅盖”收视电视频道,为了让老百姓看上电视,该镇党委、政府积极向梁平县文化委争取,目前已经拿到900套“小锅盖”,聘请安装队正在按家按户安装,让“户户通”工程真正惠及于民,确保群众能够看到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
据悉,此次配备的“小锅盖”,有壁挂式和底盘式,老百姓可以根据自家的具体条件选择,镇村干部及安装人员将按照户主要求安装,做到安装稳定性到位、收台效果理想,切实为群众办实事,目前已经安装完成300套,预计9月份将完成全镇安装任务。
“户户通”工程是仁贤镇党委、政府践行“三严三实”为群众办实事中的一个缩影,该镇正在全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人饮工程、天然气安装、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民生工作,切实改善仁贤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责任编辑:
看重庆新闻客户端
华龙网官方微信
华龙网新闻微信号
热线:023-
健康映像·名医在线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var cnzz_url=window.location.
if(cnzz_url.indexOf("referer=baofeng")!=-1){
document.write("-->金带镇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金带镇隶属于,位于县境中部。东依,南临,西连,北靠新城。西距重庆市主城区190千米,东距80千米,距县城9千米。全镇面积31.45平方千米,中心位置约在东经107°43′,北纬30°37′。建设的梁忠高速及渝万城际铁路均贯穿全境,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全国重点佛教寺庙、西南佛教禅宗祖庭——。
2014年,全镇共6211户,18081人,其中非农业户口395余户,共712余人,流动人口6929余人。汉族为主。
2014年,全镇社会生产总值完成14826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139万元,实现财政收入114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21元。
金带镇历史沿革
金带镇,传说在清元年(1856年)为境内的名刹双桂堂疏浚寺前河道时,掘得金带一条,双桂堂因此又名“金带寺”,金带镇亦由此得名。
初置石柱镇;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改金带乡。
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2年10月,撤区并乡,将原来的光明乡、金带乡合并建立金带镇。1994年,金带镇被列入县级重点建设集镇。
1997年,金带镇辖石柱、千年、滑石、石龙、协合、永宁、石燕、金城、双桂、祝家、仁和、牛头、万和、千明、荣华、黄泥、清吉、千河、仁德、永安、赤安21个行政村。
2009年,千明村、牛头村、黄泥村划归双桂街道管辖。调整后的金带镇辖仁和村、金城村、千河村、滑石村、石龙村、石燕村、双桂村、金桂街道社区,面积45平方千米,镇政府驻双桂场(原址),坐落在双桂堂对面,背靠双桂中学,离县城9千米的金桂路39号。
金带镇地理环境
金带镇位置境域
金带镇位于中部,县城边缘。东依,南临,西连,北靠新城。西距重庆市主城区190千米,东距万州区80千米,距县城9千米。中心位置约在东经107°43′,北纬30°37′。全镇幅员31.45平方千米。
金带镇地质地貌
金带镇地质构造属新华夏系沉积褶皱带川东褶皱带的一部份。由于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和岩性的控制,以及受水文作用的影响,形成山、丘、坝兼有,而以丘陵为主的地貌特征。地势东南高,中部低。
金带镇气候
金带镇在气候上属于四川盆地东部暖湿区热带气候区域,
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16.6℃,雨量充沛,日照偏少。具有春季气温不稳定,初夏多阴雨,盛夏炎热多伏旱,秋多绵雨,冬季暖和,无霜期较长,温度大云雾多的特点。
金带镇水文
金带镇内溪流众多。受地势影响,河流由东南部,北部向中部汇集,形成一支较大的溪流,在磨盘寨附近注入龙溪河。镇内溪流众多。
金带镇自然资源
金带镇境内水资源丰富,有双桂湖(部分)、滑石水库、金光水库等6个水库。
金带镇行政区划
2014年,金带镇辖仁和村,金城村,千河村,滑石村,石龙村,石燕村,双桂村7个行政村、金桂街道1个街道社区、77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金桂街道。
金带镇人口民族
2014年,金带镇共6211户,18081人,其中非农业户口395余户,共712余人,流动人口6929余人。汉族为主。
金带镇经济概况
金带镇综述
2014年,金带镇社会生产总值完成14826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139万元,实现财政收入114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21元。
金带镇第一产业
2014年,金带镇粮食生产总面积23460亩,复种指数146,粮食总产8518吨,平均单产363公斤。
其中:水稻9390亩,总产4958吨,平均单产528公斤;玉米2025亩,总产761吨,平均单产376公斤;小麦1575亩,总产360吨,平均单产229公斤;薯类5100亩,总产1893吨,平均单产371公斤;油菜1845亩,总产245吨,平均单产133公斤。年产柚约2000吨,产茧12000公斤,出栏生猪2.2万头,出栏畜禽76.2万只,产商品蔬菜1122吨,出产水产品280吨。
2014年,完成千亩花卉竹木产业园新返租,并建成300亩油茶基地;利用荒山、荒坡发展3000亩油桐籽原料基地。
金带镇第二产业
2014年,金带镇工业总产值2.1个亿。财政收入537.55万元,人均纯收入2120.06元。有页岩砖厂1个,烟花爆竹厂3个,汽车运输公司3个,煤厂1个、液化气站1个,石厂15个。预制厂2个,粮食加工厂1个。
引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返租227亩土地发展生态绿化苗木种植项目;引进茶业公司,在仁和村返租80余亩土地发展甜茶种植及深加工项目。新建成投资800多万元,从事汽车零部件(发动机除外)和机电设备研发项目。
2015年,招商引资协议500万元;鞋厂投入生产,产值超过200万元;两家企业年产值均突破2000万元。
金带镇第三产业
2014年,金带镇按照五星级农家乐标准打造度假山庄完成一期投资2000万元,开始营业。有三星级农家乐一家,二星级农家乐一家。举办金带旅游推介会和梁平县年猪美食节等旅游节庆活动。
金带镇年猪美食节
2015年,打造双桂堂、滑石古寨核心景区,沿双桂堂——石龙都市禅修农庄——滑石古寨旅游环线
。成功申报重庆市旅游景观名镇;滑石古寨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完成现代农业生态休闲园3千米道路路基、排灌沟渠等工程及望花山谷景区道路拓宽项目;发展农家乐6家。
金带镇社会事业
金带镇基础建设
2014年,金带镇有加密电视用户3100余户,实现了加密电视村村通,照明实现了户户通。投入200余万元完成了双桂福园农民集中居住区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加大农村D级危旧房改造力度,完成22户的D级危旧房改造任务。完成投资700万元的屙尿坪至滑石村公路的扩宽、拉直、油面改建工程。投资约344万元完成东风、向阳两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110万元完成石龙8组李家坝新增粮食千亿斤生产能力建设项目,建成沟带路1200米。投资约60万元的千河村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即将完工,修建沟渠近1000米;完成投资150余万元的千河村“一事一议”人行便道工程。
金带镇可持续发展小学建成效果图
2015年,完成双桂堂旅游道路598亩的土地返租、甬道及广场主体工程建设等工作;全面完成14千米统筹城乡旅游环道建设;完成“二环路”新建6千米路基工程及仁金路8千米改扩建工程。实施农村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建立用水户协会,完成整治渠道18条24.6千米,新建管道21条15.15千米、抽水泵站1座
。完成金带供水厂、金带污水处理厂、仁和污水处理站建设,改造双桂堂福国桥段、仁和场镇后街人行道800余平方米,修复场镇路灯20盏,完善公厕配套设施2座,拆除违法建筑3处300余平方米。
2016年,新添置垃圾转运车1辆,在公路沿线新增垃圾箱7个,设置环保监管义务小分队9个开展河道垃圾、公路沿线垃圾清理,建成滑石水库、金光水库游步道
。全面完成14千米统筹城乡旅游环道,路面宽度达到5米以上,提升产业及旅游发展基础设施水平。全面完成“二环路”新建6千米路基工程及仁金路8千米改扩建工程,完成双桂堂旅游道路598亩的土地返租、甬道及广场主体工程建设等工作。推进滑石古寨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景区2个停车场7000余平方米,硬化万竹溪、望花山谷游步道约5千米,建成AAA级旅游厕所1处、A级旅游厕所3处,完成古寨夜景灯光建设。完成百花寨56户、金玉良苑23户等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
金带镇文化教育
2014年,金带镇辖区内有镇中心小学1所、西南地区第一所生态小学——新金带小学、普通初级中学1所、幼儿园4所。
新金带小学
新金带小学是全国首个可持续小学
,位于历史文化保护的重点保护规划区内,占地面积13980平方米(约合21亩),其中建筑面积5,190平方米,户外娱乐设施占地约6500平方米。建成后的新金带小学将包括小学阶段1~6年级,12个教学班,学生及教职工人数近600人。
2016年,金带镇成功申报市级文学创作基地。
金带镇卫生医疗
2014年,金带镇辖有标准化卫生院1所、敬老院1所,门诊部、住院部功能齐全,村村建有医疗村卫生室,镇内各村(居)均建有标准化村级公共服务中心。
金带镇交通
金带镇公路实现了“村村通”、“组组通”,80%的村级公路实现了硬化。梁忠高速及渝万城际铁路均贯穿全境,标准化沥青路从县城直通双桂堂。
金带镇历史文化
2016年,金带镇完成梁平竹帘、年画等非遗文化展示基地主体工程建设。
金带镇梁平竹帘
梁平竹帘工艺的制作历史已上千年,据记载,在北宋时期就被列为皇家贡品,素有“天下第一帘”之称。
梁平竹帘——十二金钗
它采用梁平盛产的慈竹为原料,运用传统工艺,结合书画、刺绣、植绒等表现手法,制作各种形式的挂帘、屏风、装饰画及实用工艺品,工艺精细,外观典雅,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和民族风味,《辞海》记载:“竹帘画,在细竹丝编织的帘子上加上画的工艺品,产于四川省梁山县(今重庆市梁平县)”。
现在、大厅悬挂着28副,得到国家领导人和外国朋友的高度评价,被誉为“天下第一帘”,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金带镇梁平年画
梁平年画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属于套色木刻版画。起源于明末,号称“四川三大年画”(绵竹、梁平、夹江)之一。与、并称“”,曾被誉为川东奇葩,2000年被评为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一,2006年被列为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梁平年画——四季花鸟
梁平年画是套色木刻版画,号称“四川三大年画”(、梁平、)之一。梁平年画表现手法浪漫,画面饱满简洁,造型古朴粗犷,神态生动,构图完整,对比强烈,以驱邪纳福、喜庆吉祥、历史故事等为题材,作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梁平竹帘、梁山灯戏并称&梁平三绝&,曾被誉为川东奇葩,2000年被评为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一,2006年被列为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金带镇风景名胜
金带镇境内自然、人文景观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有全国重点佛教寺庙、西南佛教禅宗祖庭——;有各具特色的金城寨、滑石寨、牛头寨、漏米岩;有滑石水库、金光水库、双桂渡槽等水利工程。金带镇规划建设滑石寨高品质度假区和休闲度假村,包括金光水库周围企业会所、五星级度假酒店、特色农业体验区、儿童游乐区、户外运动区等。滑石寨休闲度假村被评为重庆市农家乐50强。
金带镇双桂堂
位于城西南九千米处的金带镇万竹山,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双桂堂之所以叫“堂”而不叫“寺”,和其“大学堂”的身份有关。双桂堂创建于明、清交替的动乱时期,文人士大夫纷纷遁入空门,他们或以谈禅论道作为精神的避难所,或抒发情怀、追怀故国。一时间高僧云集,大师辈出。此外,双桂堂创建伊始,就是以“学业禅堂”的模式建立的十方丛林,即佛教的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
双桂堂创建於清朝顺治十年(1653年),它的创始人是清朝名僧,该寺因破山法师在寺内植双株桂树而得名“双桂堂”。双桂堂法系为禅宗,破山乃承宁波天童寺密云禅师之法,号为“临济正宗第三十六代祖师”。
破山禅师的弟子很多,遍及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等省市,有的还去东南亚弘法。因此,双桂堂在东南亚地区也有一定的影响。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曾多次问起梁平双桂堂,表达过到双桂堂参访的强烈意愿。双桂堂创建以後,得到清朝历代皇帝的支持,连续不断地修建七殿、八堂、八院,占地面积一百二十余亩,民国时期,独特的雕塑被列为“蜀中丛林之首”。
2009年11月,双桂堂风景区正式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3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入选2015新重庆·人文胜地类。
金带镇滑石寨
滑石寨位于金带镇滑石村3组,是平坝上突兀拔起的一座高260多米的孤峰。
孤峰呈纺锤形,四周皆是悬崖峭壁,峰顶平地有6000平方米左右。峰西是一堵倾斜约75度、近10万平方米的完整石壁,石壁上凿有一条宽不盈尺的之字形石阶,是通达寨上的惟一路径。从山下到寨上要走1个多小时路程,其中要经过2000多级在石壁上开凿的石阶,山腰到山顶分别有两道寨门把守。登上寨顶,数十间木质结构的房瓦痕迹依稀可见,青石砌的寨门和寨堡仍保存完好,四道墙体上都开有射击孔。整个寨堡耗石约1万多方,工程浩大。
川东北白莲教义军在梁山县(今梁平县)活动达7年之久,数万义军曾数度攻占梁平大部。当时清朝梁山知县命令百姓在县内修建了200多座寨堡,强令全县近4万人全部迁居山寨。历经300年风雨,梁平县境内其余古寨皆已废芜,墙垣无存,唯华石寨因除惟一一条石阶路可以上山外,其余地方或是整块倾斜的石壁上长满了滑润的青苔,或是荆棘杂草丛生根本无路,让人无法上寨,才幸免人为破坏。
2015年,滑石古寨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凤凰网[引用日期]
.凤凰网[引用日期]
.重庆市梁平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重庆市梁平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重庆市梁平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重庆市梁平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重庆市梁平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重庆市梁平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凤凰网[引用日期]
.腾讯网[引用日期]
.新浪网[引用日期]
.梁平信息网[引用日期]
.重庆晚报[引用日期]
.华龙网[引用日期]
.重庆晚报[引用日期]
.华龙网 [引用日期]
.中国日报网[引用日期]
.重庆日报网[引用日期]
.中国经济网 [引用日期]
.重庆市梁平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版户户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