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该主板8针cpu供电主板用4针项数

电脑主板 CPU 供电电路原理 -电脑维修知识网
主板 CPU 供电电路原理
一.多相供电模块的优点
1. 可以提供更大的电流,单相供电最大能提供25A的电流,相对现在主流的处理器来说,单相供电无法提供足够可靠的动力,所以现在主板的供电电路设计都采用了两相甚至多相的设计,比如K7、K8多采用三相供电系统,而LGA755的Pentium系列多采用四相供电系统。
2. 可以降低供电电路的温度。因为多了一路分流,每个器件的发热量就减少了。
3. 利用多相供电获得的核心电压信号也比两相的来得稳定。一般多相供电的控制芯片(PWM芯片)总是优于两相供电的控制芯片,这样一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日后升级新处理器的时候的优势。
二.完整的单相供电模块的相关知识
该模块是由输入、输出和控制三部分组成。输入部分由一个电感线圈和一个电容组成;输出部分同样也由一个电感线圈和一个组成;控制部分则由一个PWM控制芯片和两个场效应管(MOS-FET)组成(如图1)。
图1单相供电电路图
主板除了给大功率的CPU供电外,还要给其它设备的供电,如果做成单相电路,需要采用大功率的管,发热量很大,成本也比较高。所以各大主板厂商都采用多相供电回路。多相供电是将多个单相电路并联而成的,它可以提供N倍的电流。
场效应管:是一种单极性的晶体管,最基本的作用是开关,控制电流,其应用比较广泛,可以放大、恒流,也可以用作可变电阻。
PWM芯片:PWM即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该芯片是供电电路的主控芯片,其作用为提供脉宽调制,并发出脉冲信号,使得两个场效应管轮流导通。
实际电感线圈、电容和场效应管位于CPU插槽的周围(如图2)。
图2 主板上的电感线圈和场效应管
了解了以上知识后,我们就可以轻松判断主板的采用了几相供电了。
三.判断方法
1. 一个电感线圈、两个场效应管和一个电容构成一相电路。
这是最标准的供电系统,很多人认为:判定供电回路的相数与电容的个数无关。这是因为在主板供电电路中电容很富裕,所以,一个电感加上两个场效应管就是一相;两相供电回路则是两个电感加上四个场效应管;三相供电回路则是三个电感加上六个场效应管。依次类推,N相也就是N个电感加上2N个场效应管。当然这里说的是最标准的供电系统,对一些加强的供电系统的辨认就需要大家多多积累了。
图3一个电感线圈和两个场效应管组成一相回路
该图是一个两相供电电路,其中一个电感线圈和两个场效应管组成一相回路。这是最常见的,也是最为标准的一种供电模式。
2.电感线圈数目减一等于相数。
由于许多主板有CPU辅助供电电路,其第一级电感线圈也做在附近,所以,有了电感线圈数目减一等于相数的说法。但对于没有CPU辅助供电的主板,这种方法就不太适用。
图4 带有辅助供电电路的主板
该图所示的是一个两相供电电路,最左面的那个电感线圈是单独用来给CPU供电的(既第一级电感线圈),所以三个电感线圈减一即为两相供电。
3.查看PWM芯片编号
PWM芯片一般位于电感线圈或场效应管的周围,该芯片的功能在出厂的时候都已经确定,如一个两相的控制芯片是不可能用在三相的供电电路上。所以查询主板使用的PWM控制芯片的型号,就可以知道主板采用几相供电了。
PWM芯片设计厂商众多,大约有一百多家,包括IGS 、CMA、ITE、CW、Winbond、Atmel、SANYO、Intersil以及Richtek等。
图5 两相的控制芯片Richtek RT9241
注:有的控制芯片是有一定的弹性的,比如Richtek RT9237就是一个2-4相的控制芯片。这时我们需要通过观察元器件数量,才能最终判断是几相供电回路。这种方法应该是最为简易,也最为准确的。
四.两相和三相或多相的到底孰优孰劣?
笔者认为主板几相供电并不重要,贵在设计和用料的选择。
1.一个合理的电路设计应该考虑诸多因素,如信号的稳定性、干扰、散热等。如果一个三相回路的设计仅仅只是为了实现大功率的电流转换分配,忽视了电源的稳定性,因而产生了大幅度纹波干扰等情况的副作用,那它必然是个失败的设计!
2.同样设计下的三相供电理论上优于两相供电。
3.从电路工作原理上来讲,电源做的越简单越好。从概率上计算,每个元件都有一个“失效率”的问题,用的元件越多,组成系统的总失效率就越大。这样多相供电的系统就更容易出现问题,所以选料用料对多相供电电路来说就更为重要。
不过,我们没有必要怀疑两相供电的稳定性,只要稳定、设计合理,没有理由拒绝两相供电的产品。
我们经常会听到主板供电回路的相数、电容、电感线圈和场效应管(MOS管)等这些关键词,可对这神秘的供电电路部分,你又知道多少呢?我们这里谈的主板供电系统,一般是指CPU、内存和显卡供电单元。CPU供电单元是大家经常接触到的,我们平时所说的N相供电指的就是CPU供电,同时CPU供电电路也是整个主板中最重要的供电单元,这部分的品质好坏,直接关系着系统的稳定性。阅读完本文您将对主板供电模块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
这就是一个单相供电系统:由ATX电源提供的+12V电源输入后,先通过由一个电感线圈和电容组成的L1振荡电路进行滤波处理,然后经过PWM控制芯片与两个晶体管,导通后达到需要的输出电压,再经过L2和C2组成的滤波电路后,就可以达到CPU所需要的Vcore了。从电路工作原理上来讲,电源做的越简单越好。从概率上计算,每个元件都有一个“失效率”的问题,用的元件越多,组成系统的总失效率就越大。所以供电电路越简单,越能减少出问题的概率。单相电路元器件最少,但是主板除了要承受大功率的CPU外,还要承受显卡等其他设备的功耗,做成单相电路需要采用大功率的MOS-FET管,发热量会很恐怖,而且花费的成本也不是小数目。所以,大部分厂商都采用多相供电回路。多相供电就是将多个单相电路并联而成的,所以可以提供N倍的电流。
有了上面的知识做铺垫,我们来看一下目前主流的供电模块的构成。
这是最常见,最正规的供电模块,由“1个线圈+2个场效应管”组成一相电路。目前市场中大多数的主板供电模块都采用此设计,不管是K7还是K8,甚至耗电大户Pentium D的主板也采用此设计。图2中靠近4Pin插头部位还有一个线圈(没有场效应管与之匹配,下面的图示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其作用是类似的),是第一级电感线圈,也有人认为是为CPU辅助供电的线圈,所以此图示为三相供电。
通常大家看到图3中的供电系统,便会用“完整的供电模块”来说明。这种方式或许在散热方面更有优势,但实际使用效果应该没有太大的差别。图3是由“一个线圈+三个场效应管”组成一相电路,所以图3是两相供电。其实,两相供电系统未必就比三相供电差,虽然更多的相数可以有效地控制热量,但更容易出现问题也是事实;另外,选料设计更重要。所以请理智看待供电相数。
这个供电模块比较少见,这是蓝宝ATi RS482芯片的主板。此系统采用“1个线圈+4场效应管”构成一相电路的设计。如果说“1+3”是完整电路,那么“1+4”就只能用豪华来形容了。此系统采用四相供电,电路设计可谓豪华;但相数和采用的场效应管的个数并不是豪华的代名词。采用何种线圈,何种场效管,也就是说用料本身的性能更为关键;豪华的用料离开科学合理的设计恐怕也是白白的浪费材料。所以DIYer要修炼硬功夫,不要仅仅局限在供电相数的判断上。
图5是EPOX在8RDA6+上采用的供电模块。其供电系统就在DIYer中引起争议,有人说这是四相供电,判断理由:线圈数―1。图中明显有5个线圈,那么5-1=4是很显然的事情。有人说这是三相供电,判断理由:1个线圈+2个场效应管为一相电路。显然图中有6个场效应管,所以最多也就是三相供电了。第一种说法没有了解供电线路的组成,虽然大多数供电系统可以这样判断,不代表这种方法就是完全准确的。第二种说法就会产生一种困惑:多余的那个线圈是用来做什么的呢?之后EPOX的设计师说明:这是一个两相加强供电系统,其中“2个线圈+3个场效应管”为一相电路。但DIYer对此供电系统认可度不高。
这是目前最常见的Intel 9系列(包括i915/925、i945/955)主板的供电系统,多采用四相供电。图5是采用“1个线圈+3个场效应管”构成一相电路的四相供电系统。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支持Prescott主板要求供电部分的线圈必须采用单股粗线绕制(如图6);另外,Intel技术白皮书要求CPU周围的电容要采用固态电容(这也是在一系列主板爆浆事件后无奈而又明智的做法)。关于Intel的供电规范这里笔者简单地谈一下(如附表)。
Prescott最大要求91A的电流,而单相电路可以提供50A的电流,似乎成熟的两相供电就能够满足了。但巨大的热量I2R还是让主板厂商更趋向于采用四相供电系统。
随着主板设计技术的发展,有好多配件的安装或外在形式都发生了变化,如图7中的加固线圈,将线圈包住可以减少电磁干扰并对线圈起到加固作用,在场效应管上加上散热片来加强散热等等。还有某些主板竟然将场效应管“竖立”安装(既省空间又利用散热)。最后,希望本文对您轻松分辨供电电路的相数有一定帮助,并通过对供电电路的了解轻松选购高品质主板。
Copyright &
电脑维修知识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原创&&]&& 作者:
◆规格误区②&盲目追求CPU供电相数&&&&刚刚我们已经分析了板型规格,算是证明了小板的潜在实力,让选择小板的朋友也能放宽心。那么来到组成各个部分的硬件规格上,可以分别从CPU供电、音频/网络部分、插槽/接口这几方面看。其中从外观上最显眼的部分就是CPU供电规格,这也是很多新手在选购上容易纠结的一点。&&&&看CPU供电的好坏,CPU供电相数就会最先被人提及:追溯到主板还在堆料的时期,主板厂商往往就是通过最简单粗暴的CPU供电相数来吸引那些超频玩家,所以从大面上看供电相数越多,进而就可以细分到每一路供电(对应的Mosfet供电芯片、电容、电感),对于在高压、高频率的超频平台上,在其他硬件规格相同的情况下,供电相数多确实有优势。不能单独看供电相数,用料也很重要&&&&不过我们可以看到主板上都应用了“智能供电技术”,这在硬件上就是控制CPU供电线路的核心:PWM控制器(或者说PWM主控芯片),这其实也是在供电相数以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理,Mosfet芯片、电容、电感的用料数量,这些都和最终的供电有直接的关系。&&&&另外我们还得从组建平台的使用需求上来看,如果我们仅仅使用一款B85或H81入门主板,并且搭配酷睿i3甚至奔腾、赛扬这样的CPU,我们甚至完全不用太过关注CPU的供电相数,即便是如今最简化缩水的3相供电,也能提供分配充足的电力支持平台稳定运行。当然相反的,如果我们选择了超频特色的CPU,那么在CPU供电规格上应该重点关注。8相充裕供电的入门主板,让消费者“省钱玩超频”&&&&其中针对于Intel平台,由于当下绝大部分的8、9系主板都能通过BIOS升级来支持不锁频处理器的超频,所以一些虽然是入门芯片组的,也有不少供电规格比较出彩的型号,算是一种省钱办事的理想解决方案。供电部分的散热,有些主板还提供了辅助风扇&&&&除了供电相数和用料可以区分规格,供电部分其实也是主板的“发热大户”,特别是在超频这种极限条件下,在裸平台上如果用手摸可以明显感受到烫感。我们可能对CPU部分的高端风冷、水冷散热比较关注,这些确实是可以一定程度的提升CPU运行稳定性和超频潜力,但供电芯片、电感、电容部分其实也需要散热,这你想到了吗?&&&&所以我们也能看到一些主板还提供了供电部分的辅助散热:简单的可以是大面积的散热片、散热块,算是一种被动散热方式;更有甚者,可以提供辅助散热的风扇,让我们实现主动散热效果。所以对于准备超频的玩家,频率上去了、电压上去了,散热可万万不能忽略。看上去空空如也,供电其实够用了&&&&这里拿笔者自己举例:为了节省预算,在选择E3-1230&V2(LGA&1155针脚)这颗神U之后,并没有选择过于高规格的7系主板。刚好从朋友那里收了一张入门,3+1相的供电其实完全够用,因为我们很清楚平台不超频,那么将每个硬件实力都充分发挥,整机成本降下来的同时性能也不会受损失。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主芯片组 CPU插槽
投诉欺诈商家:
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西安太原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郑州济南青岛烟台合肥南京杭州东莞南宁南昌福州厦门深圳温州佛山宁波泉州惠州银川
本城市下暂无经销商
下载中关村在线Android 客户端
下载中关村在线 iPhone 客户端
下载中关村在线Windows8客户端
成为中关村在线微信好友
4899514996599779984799699101049当前位置 &
09:50:08&&&&
编辑:上方文Q[])
免费提升平台性能:超频
在高端主板市场,超频一直是经典的话题,随着主板BIOS的完善,CPU超频变得越来越简单,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抑或是极限超频玩家为追求更高的频率,将CPU的性能一步步挖掘出来,于是超频这个重点又开始向另一边倾斜&&主板。
主板的设计和用料直接影响CPU的超频性能,不过在面对超频性能和主板成本,成本优先使得大部分用户不会用到顶级的主板来配合CPU超频,实际的超频重任更多的落在千元级左右的市场。
单就主板而言,影响CPU超频性能的因素非常多,如供电规格和设计、芯片组、MosFET散热、BIOS设计等,另外CPU散热器也会对超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本文就从这些比较直观的现象来探讨主板成本(供电相数)对CPU超频性能的影响,帮助大家选择合适的主板来超频。
主板供电原理解析
主板CPU供电部分一般是由多相并联控制电路组成,每一相供电是由输入、输出、控制三部分组成。输入部分元器件包括一个电感线圈、一个电容;输出部分有一个电感线圈、一个电容;控制部分则由一个PWM控制芯片、两个场效应管组成。
典型的4+1相主板供电回路
在CPU正常运行时,由ATX电源提供的+12V电源先通过由一个电感线圈和电容组成的L1振荡电路进行滤波处理,然后经过PMW控制芯片与两个晶体管导通后达到需要的输出电压。
单相供电回路
这个时候得到的输出电压由于纹滤较高需要滤波,于是经过L2和C2组成的滤波电路后,就可以达到CPU所需要的Vcore,这个电压也就是CPU真实的电压,可以通过CPU检测工具(CPU-Z、AIDA64)或者在主板BIOS里面查看到。
多相供电就是将多个单相电路并联而成的,提供更大的电流以满足CPU的供电需求。而发展到现在由于CPU的高度整合,需要数组不同的电流以满足计算核心、控制器、显示核心等的需求,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多路PWM控制器或者多颗PWM控制器。&
主板供电相数狂飙为哪般?
一般来说主板的供电和散热与成本是直接挂钩的,当然不同的主板会有不同的设计风格,但都大同小异。而供电相数成为一个非常直观的供电规格体现方式,但这并不能绝对代表CPU超频等多方面性能差异。
Ivy Bridge最大TDP只有77W
而随着工艺的进步,处理器的每瓦性能比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整体来看处理器的功耗也得到了下降,最新的Ivy Bridge处理器TDP只有77W,而移动版本会更低,一些产品甚至只有17W。
早期的三相供电主板已经不见了踪影
而在主板市场,超频系列主板的供电相数并没有随着处理器工艺改进而降低规格,早期的主板两、三相供电设计现在也几乎不存在了,尽管供电元件电气性能、可靠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而本文枚举多款市售LGA1155主板,产品覆盖高中低端产品线,最低的CPU核心供电只有3相,而最高的达到了24相,直观的反应出供电相数对于CPU超频性能影响。
12+2+1相供电:技嘉G1.Sniper 3
技嘉G1.Sniper 3主板专为极限发烧游戏而打造的,超频性能也非常出色,主板基于IR3567 PWM芯片,支持2组供电调节,最高支持6+2相供电设计。
G1.Sniper 3主板则提供了高达15相供电设计,其中CPU为12相为一路,另外三相为一路,上面我们已经介绍了IR3567 PWM仅支持6+2相供电设计,那主板是怎么支持这15相供电的呢?
原来在PWM芯片和MOSFET部分主板还为配备了7颗IR3598驱动IC(正面4颗,背面3颗),可以管理14相供电,另外1相单独并联,那么其中的6颗驱动IC管理的12相供电就为CPU核心服务,1颗驱动IC管理的2相为显示核心供电,最后单独的1相为IO供电。
主板稳定在4.7GHz
用料方面,主板全部采用了铁素体电感、一上一下SOP-8 MOSFET和日本化工固态电容。
3+2相供电:技嘉GA-Z77M-D3H
技嘉GA-Z77M-D3H是一款中规中矩的Z77芯片组主板,产品基于Intersil ISL98953 PWM芯片提供2组供电调节,最高支持3+2相供电设计。
Intersil ISL98953 PWM芯片最大支持1.52V电压输出,最大电流为90A,支持VR12供电规范。
而GA-Z77M-D3H主板则完全基于这一规格来设计,采用了3相CPU核心供电,另外2相为显示核心供电。
主板稳定在4.5GHz
用料方面,GA-Z77M-D3H采用了铁素体电感,并配备一上二下SOP-8封装MOSFET,以及日本化工固态电容。
24相供电:技嘉GA-Z68X-UD7
技嘉GA-Z68X-UD7主板定位旗舰产品,主板基于Intersil IR6366 PWM和Intersil ISL6322G PWM芯片,Intersil IR6366支持两组电压调节,其中一路支持双6相供电调节,另一路支持单相调节。
Intersil IR6366支持双6相供电调节,配合驱动IC可以实现最高24相CPU核心供电,最大输出电流高达200A,最大电压为1.52V。而Intersil ISL6322G PWM最高支持四相供电,最大电流为50A。
GA-Z68X-UD7主板就是使用了24相核心供电设计,最高可以支持304W的功率输出,可以为极限超频玩家提供充足的电力供应。
主板稳定在4.9GHz
用料方面核心供电部分全部使用了DrMOS供电,配合铁素体电感和日本化工固态电容。
4+2+1相供电:技嘉GA-Z68XP-UD3
技嘉GA-Z68XP-UD3基于Intersil ISL6322G PWM+Intersil ISL6364 PWM芯片的组合,其中Intersil ISL6322G PWM支持VR11供电规范,负责显示核心供电,而Intersil ISL6364 PWM支持最新的VR12供电规范,负责CPU核心供电。
Intersil ISL6322G PWM芯片提供1组供电调节,整合了驱动IC,最高支持四相供电,最大电压为1.99375V,最大电流为50A。Intersil ISL6364 PWM芯片提供2组供电调节,最大支持4+1相供电组合,最大输出电流为1.52V,最大电流为130A。
技嘉GA-Z68XP-UD3主板则采用了2(ISL6322G)+4(ISL6364)+1(ISL6364)相供电设计,其中核心供电为4相。
稳定在4.5GHz
用料方面核心4相供电和1相IO供电采用了整合式DrMOS供电设计,而2相显示核心供电则采用了SOP-8 MOSFET设计。
8+2相供电:技嘉GA-P67A-UD3R
技嘉GA-P67A-UD3R采用了和GA-Z68XP-UD3相同的芯片解决方案,都是基于Intersil ISL6322G PWM+Intersil ISL6364 PWM芯片。
所不同的是GA-P67A-UD3R采用了10相供电设计,由于P67并不支持显示输出,所以无需配备显示核心供电模块,这样Intersil ISL6364 PWM负责CPU核心的供电,而Intersil ISL6322G PWM负责IO部分供电。
同技嘉G1.Snipper 3一样,GA-P67A-UD3R也使用了驱动IC扩展供电相数,主板共使用了四颗驱动IC管理8相供电,另外两相负责IO供电的则单独并联。也就是主板为8+2相供电设计。
主板稳定在4.6GHz
用料方面核心8相供电采用了整合式DrMOS供电设计,而1相IO供电则采用了SOP-8 MOSFET设计。
12+4相供电:华硕P8Z77-V RPO
华硕P8Z77-V RPO主板采用的供电PWM芯片为EPU,实际型号被打磨掉,我们无从得知产品供电规格支持。
从主板上来看主板采用了共16相供电设计,而华硕官方给出的说明为12+4,其中12相为CPU核心供电,我们知道目前没有一颗PWM芯片可以直接支持12相供电,所以华硕也采用了驱动IC级联的方式,主板配备了8颗驱动IC来管理16相供电。
主板稳定在4.8GHz
用料方面也就是华硕官方宣传的超级合金供电,包括合金低阻抗电感、一上一下SOP-8 MOSFET和富士通固态电容。
8+4相供电:华硕TUF Z77
华硕TUF Z77主板采用的PWM芯片同样是EPU,我们依然无法窥测具体的供电支持规格。
从主板上来看主板采用了共12相供电设计,华硕官方给出的说明为8+4,其中8相为CPU核心供电,另外华硕也采用了6颗驱动IC级联的方式管理12相供电。
主板稳定在4.7GHz
用料方面华硕7系列主板基本都采用了相似的数字供电引擎,配合超级合金供电系统,包括合金低阻抗电感、一上一下SOP-8 MOSFET和富士通固态电容。
8+2+2相供电:华擎Z77 Extreme6
华擎Z77 Extreme6主板基于Intersil ISL6364 PWM芯片,支持2路Intersil ISL6364 PWM芯片提供2组供电调节,最大支持6+1相供电组合,最大输出电流为1.52V,最大电流为130A。
而主板上我们可以看到为12相设计,自然的也要用到驱动IC管理,每2相使用1颗驱动IC,其中4颗驱动IC用于一路,而在这一路还并联了两项独立的两相供电,另外一颗用于一路。
而主板的供电就是这样:4&2+2+1&2的组合,其中8相(4&2)为CPU核心供电,2相负责IO供电,最后的2相(1&2)负责显示核心供电。
主板稳定在4.7GHz
用料方面,供电采用了低阻抗电感、一上一下SOP-8 MOSFET和黄金电容。
测试平台和测试方法介绍
了解了以上7款主板的详细供电规格后,下面就开始逐一进行超频测试,读者会发现这些主板全部基于Intel LGA1155接口设计,而为了保证测试CPU的兼容性,测试使用的CPU并没有使用最新的Core i7 3770K旗舰,而是Core i7-2700K。
由于此次超频测试主要全面面向用户实际应用,CPU超频后采用LinX工具对CPU进行满负载测试以确保稳定,所以这些超频成绩可能和之前一些测试的超频频率要低一些。
CPU散热器使用了酷冷X6 Elite,产品配备了6根6mm热管和12cm大尺寸风扇,以保证出色的散热效果,这也更加符合超频用户的配置。
酷冷X6 Elite散热器
除了简单的频率测试,我们再次引入了超频后的功耗,因为超频会导致功耗的不断攀升,这些是超频用户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超频性能全面比拼
超频测试中,所有主板关闭CPU的节能技术,并只调节处理器的倍频和电压,保持100MHz外频不变。所取的成绩全部经过了LinX的极限负载测试,虽然不及CPU默认频率时稳定,但是已经非常可靠了,在实际应用中出现蓝屏的可能性很小。
超频可以为CPU带来近乎直线的性能提升
所有测试的主板基本都具备4.8GHz启动系统的能力,除了一款技嘉GA-Z77M-D3H(主板无法调节核心电压),不过要使其稳定,仅有两款产品能够通过LinX测试。由于时间的限制,所有测试并没有跑完20轮的测试,因为在实际测试中我们发现不稳定蓝屏现象基本发生在第一个循环中。
从上面的图表我们可以看到,成绩最差的GA-Z68XP-UD3和GA-Z77M-D3H最终稳定在4.5GHz,其中GA-Z68XP-UD3稍微出色一些,在4.6GHz时已经可以通过大部分严格的测试,包括CinBenchmark 11.5、wPrime,不过在LinX极限负载测试下还是败下阵来,而GA-Z77M-D3H不能在4.6GHz下通过多核测试,主要由于电流达不到要求,不过另外一个原因是CPU的电压无法调节。
接下来的主板基本都具备不错的供电规格,产品的价格基本已经达到了1000元或更多,这些主板大部分可以稳定运行在4.7GHz,仅有一款GA-P67A-UD3R稍弱,不过在4.7GHz下可以通过CinBenchmark 11.5、wPrime等的测试。
在往上就是GA-Z68X-UD7和P8Z77-V PRO,其中GA-Z68X-UD7在经过一番调试后可以稳定在4.9GHz,不过此时的负载电压高达1.52V,而P8Z77-V PRO表现也不错,可以在1.37V稳定运行在4.8GHz,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款产品都具备5GHz通过大部分的负载测试,甚至包括CinBenchmark 11.5,不过面对LinX的高压依然败下阵来。
超频功耗对比测试
理论上CPU的功耗基本和频率成正比,不过由于不同主板供电设计不尽相同,导致即使在同一频率下会出现不同的电压才能稳定,另外即在相同的电压下,功耗也有一定的差别。
功耗测试中,使用电流钳表测试通过CPU +12V的电流值以及实时电压值得出功耗(此时CPU运行LinX),另外为了更加真实的反应用户的使用习惯,除了技嘉GA-Z68X-UD7主板,其余所有产品均加压不超过1.4V,毕竟长时间使用过高的电压会对CPU的体质造成伤害。
测试中不出意外的,技嘉GA-Z68X-UD7主板使用Core i7-2700K超频4.9GHz功耗高达195W,这基本是目前一套终端平台的游戏满载功耗了,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超频是要付出不小的电力损失,特别是近期执行阶梯电价后尤其要注意。
通过我们也注意到供电最简单的GA-Z77M-D3H主板将Core i7-2700K超频至4.5GHz极限负载功耗只有123W,低了将近60%,相对来说非常节能。
总结:主板供电相数够用就好
通过上面8款主板的测试,相信消费者已经对想要购买什么样的超频主板有了自己的想法了,而最终的选择除了与主板的超频能力挂钩,还受到了产品价格等因素的影响。
对于极限超频玩家来说,供电规格最强的主板无疑是其无二的选择,而事实上大部分用户并不会选择极致供电规格的主板,另外消费者还会受到主板扩展性能、接口等因素的影响,而千元左右的LGA1155主板基本是目前超频用户选择最多的产品,产品已经具备和极限高规格主板一拼的实力了。
上面的图表很直观的给出了8款主板的CPU核心供电相数,最少与最多的主板相差达八倍,主流1000元左右的主板主要集中在8相供电,这些产品基本具备超频稳定在4.7GHz的能力。
而对于预算比较有限的用户来说,千元以下的主板也具备基本的超频能力,稳定4.5GHz问题不大,这些主板搭配Core i5系列不锁倍频处理器性价比显得非常出色。
阅读更多:
相关阅读:
文章观点支持
为文章报道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0 次打分)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
||||||||||
查看: 4965|回复: 5
求助:CPU供电一插上 就保护 是主板坏了吗?
阅读权限15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家电维修技术论坛,与同行畅聊维修技术,享更多技术论坛功能。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INTEL 915&&板子 CPU 供电插上去 风扇微动一下,开不了机,&&换了CUP 也是一样的现象。师傅们 这个是主板坏了吗?
阅读权限35
在线时间 小时
主板供电断路了
阅读权限35
在线时间 小时
主板出问题了,换吧
阅读权限15
在线时间 小时
有可能,但我遇到多个是电源的问题。
阅读权限20
在线时间 小时
zjf3 发表于
有可能,但我遇到多个是电源的问题。
我遇到过是北桥问题。
阅读权限55
在线时间 小时
与问题是电源短路了
( 鄂ICP备号-1 )&&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msenz Inc.
CopyRight ©
电子邮箱:
QQ:8794149
官方网址:
服务条款•隐私声明•
Wuhan Qiji Technology Co., Ltd.
武汉奇迹科技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主板cpu供电短路维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