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产业利润影响因素分析的因素

经济增长对商业银行利润影响的实证研究--《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经济增长对商业银行利润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要】:在传统货币银行理论中,商业银行的存在加速或便利了货币资源从储蓄向投资的转移,进而得以分享经济增长成果,银行利润和经济增长的兴衰息息相关。但是近几年,随着“影子银行”的发展和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银行利润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变得较为复杂。一方面,经济增长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陷入了增长的低迷时期,企业经营困难,利润大幅下降,然而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却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且利润规模占比越来越大。所以,如何合理的解释当前经济增长和银行利润之间的矛盾现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回归(PSTR)模型,从银行整体和银行分类的角度出发,研究经济增长和三大产业对银行利润的影响,结果显示:整体经济增长和第二、三产业对银行利润有结构性变化的非线性正向影响,且整体经济的影响更复杂;第一产业对银行利润有非线性负影响,但并不显著。这一研究结论更贴切的拟合了我国银行利润与经济增长间的动态非线性关系,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完善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调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明确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对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做了简单的阐述,同时本部分还对文章的创新和不足进行了说明。
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首先对国内外研究经济增长和银行利润之间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然后重点介绍了本文所使用的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的发展、应用和主要内容,还对模拟退火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第三部分为银行整体的实证分析,首先对文章的相关变量进行了说明,然后从线性和非线性两个角度出发,来研究经济增长和三大产业对银行整体利润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文章明确了银行利润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经济周期对银行利润具有非对称影响。通过分产业研究还发现,不同产业对银行利润的影响是明显不同的,另外,本文的实证结果还表明净息差是影响银行利润的重要因素。
第四部分为银行分类的实证分析,首先确定了银行分类的标准,然后利用线性和非线性模型来分析经济增长和三大产业对不同规模的银行的利润的影响。分类研究的结果与整体实证结果基本一致,另外分类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对大、中型银行利润的影响是比较稳定的,而小型银行的利润波动较大,受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
第五部分为政策建议,该部分首先总结文章的主要实证结果,然后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希望有助于商业银行加强改革,加大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实现银行利润和经济的长远协调发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F832.33;F830.42;F124.1【目录】:
摘要2-4ABSTRACT4-6目录6-81 绪论8-11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8-9 1.2 论文研究思路和方法9 1.3 论文创新和不足9-112 文献综述11-20 2.1 国外文献综述11-12 2.2 国内文献综述12-15 2.3 PSTR模型简介15-20
2.3.1 模型的发展状况和应用15-17
2.3.2 模型的主要内容17-18
2.3.3 模拟退火等相关方法简介18-203 银行整体的实证分析20-28 3.1 变量说明20 3.2 线性模型的实证分析20-23
3.2.1 变量的描述性分析20-21
3.2.2 线性模型实证结果21-23 3.3 PSTR模型的实证分析23-28
3.3.1 模型的非线性检验23
3.3.2 转换参数的确定及模型的参数估计23-24
3.3.3 模型的敏感性分析24-284 银行分类的实证分析28-38 4.1 银行分类说明28 4.2 线性模型的实证分析28-31
4.2.1 变量描述性分析28-29
4.2.2 线性模型实证结果29-31 4.3 PSTR模型的实证分析31-38
4.3.1 模型的非线性检验31-32
4.3.2 转换参数的确定及模型的参数估计32-34
4.3.3 模型的敏感性分析34-385 结论与政策建议38-41 5.1 放宽银行业准入条件,打破银行业垄断局面39 5.2 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完善经济增长的金融环境39-40 5.3 优化信贷结构,满足经济增长的资金需求40-41参考文献41-44后记44-4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红军;叶菲;;[J];金融论坛;2008年12期
郝晓春;丁岳维;;[J];财会月刊;2013年04期
邢天才;孙进;鄢莉莉;;[J];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05期
陆静;阿拉腾苏道;尹宇明;;[J];金融论坛;2013年01期
陈凯;;[J];上海经济研究;2011年10期
黄隽;张春林;;[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年06期
彭方平;王少平;;[J];金融研究;2007年09期
甘小丰;;[J];金融研究;2007年10期
展凯;彭方平;;[J];金融研究;2012年09期
贺胜兵;杨文虎;;[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凯;赵晓菊;;[J];财经研究;2012年07期
王宏涛;王晓芳;;[J];当代财经;2011年09期
武娜;王群勇;;[J];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04期
黄美初;;[J];改革与战略;2008年05期
叶康涛;祝继高;;[J];管理世界;2009年01期
杨达;;[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赵增耀;夏斌;;[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11期
窦育民;李富有;;[J];财经科学;2013年03期
陆静;阿拉腾苏道;尹宇明;;[J];金融论坛;2013年01期
李勇;王满仓;;[J];产业经济评论;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唐清泉;卢博科;;[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卢博科;唐清泉;;[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杨兴龙;滕奎秀;;[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邵全权;李晓慧;;[A];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3[C];2013年
白仲林;赵亮;;[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1卷)[C];2010年
彭方平;王少平;吴强;;[A];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4期(总第26期)[C];2007年
李平;许家云;;[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3期[C];2011年
邓新明;许洋;;[A];第九届(2014)中国管理学年会——中国经济与社会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4年
申嫦娥;张廷一;;[A];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柏杰;[D];西北大学;2011年
姜梅华;[D];吉林大学;2011年
陈林;[D];暨南大学;2011年
吴有红;[D];复旦大学;2011年
刘波;[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许一涌;[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孙音;[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张晓晖;[D];吉林大学;2008年
白静;[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李栋;[D];天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詹明君;[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钱娟娟;[D];浙江大学;2011年
齐月;[D];浙江大学;2011年
鲁喜凤;[D];吉林大学;2011年
王昆;[D];暨南大学;2011年
严祥瑞;[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张艳;[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李珂;[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李宇加;[D];中南大学;2011年
王江;[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磊;[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9期
孙明华;[J];财经研究;2004年03期
何韧;;[J];财经研究;2005年12期
王菁;周好文;;[J];金融论坛;2008年10期
周强龙;徐加;;[J];金融论坛;2010年06期
林炳文;[J];产业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汪冬梅;王翠春;刘廷伟;;[J];财政研究;2009年07期
高玮;;[J];当代经济管理;2010年03期
尹希果;刘佳;;[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奚君羊,曾振宇;[J];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文龙;[N];金融时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涂锐;[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齐月;[D];浙江大学;2011年
闵捷;[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胡阳春;[J];金融科学;2001年02期
李燕生;[J];中国城市金融;2001年05期
于明超;陈柳;;[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J];财政监督;2011年27期
刘英团;;[J];国际市场;2012年01期
潘宏胜;王东;;[J];中国金融;2012年07期
吴念鲁;;[J];金融博览;2012年07期
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会计财务处课题组;谢伟江;;[J];金融会计;2013年06期
云雨;[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1984年09期
朱毅峰;[J];中国城市金融;198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传谌;齐树天;;[A];第八届国有经济论坛:中国商业银行深化改革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逢佳;[N];上海证券报;2007年
丁一;[N];远东经贸导报;2010年
天天 董春丽;[N];远东经贸导报;2010年
唐双宁;[N];金融时报;2012年
陈榆 整理;[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新金融记者
张晨曲;[N];新金融观察;2013年
梁宵;[N];中国经营报;2013年
王莹;[N];中国企业报;2013年
刘海玲;[N];中国会计报;2014年
梁倩;[N];经济参考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劳敬礼;[D];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
朱欢欢;[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槐晶晶;[D];北京工商大学;2006年
应諲;[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张丽娟;[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2年
刘蕊;[D];西北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一、2014年工业利润基本情况   (一)重化工业对利润降幅影响最大   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下滑原因分析
2015年22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一、2014年工业利润基本情况 中国论文网 /2/view-6985221.htm  (一)重化工业对利润降幅影响最大   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5万亿,增长3.3%,增速比2013年回落8.9个百分点。在这8.9个百分点里,重化工业利润减速的影响最大,其中采矿业利润增速下滑贡献了近0.8个百分点,电力、钢铁、建材3个行业分别下拉利润增速1.49个、1.2个、0.89个百分点。受产能过剩影响,行业投资和产品价格持续下跌,目前尚无市场出清迹象,行业“增产不增收”问题突出。   (二)装备制造和高技术行业利润增长明显   作为资本密集型和工艺技术较为复杂的综合性产业,装备制造业利润增长相对较快,装备制造业增长12.4%,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5.5%,增速比全部制造业分别高5.9和9个百分点。如果没有这些行业的加速发展,2014年工业利润跌幅将会更大。   (三)去库存延续,但企业运营效率没有明显改观   2014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105168亿元,同比增长10%,应收账款增速超过主营业务收入增速近3个百分点。此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率连续第3年下降,由2011年的2.85次降为2014年的2.44次。2014年工业亏损企业数累计增长12.2%,增幅比2013年高8个百分点,企业运营效率持续下降。   二、各财务指标与利润的敏感度分析   跟踪企业利润变动情况就是抓住两头,一是销售收入,二是总成本。企业利润的计算公式为:企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包括原材料、人工成本和固定资产折旧等)-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三项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根据利润核算公式,影响利润的财务指标为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利润对各项财务指标变动的敏感度是不同的,通过计算年月度指标的弹性系数,取平均值后发现,主营业务收入每增加1%,企业利润增加2.5%;主营业务成本每增加1%,将导致企业利润下降2.4%;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每增加1%,将分别导致企业利润下降2.2%、2.4%、2.6%和2.8%。从敏感度看,利润对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三项费用的敏感程度差别不大,但敏感度都较高。   三、收入下降、成本费用上升拖累整个工业利润增速   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对工业上中游行业利润改善具有积极作用。但受销售收入放缓、其他成本费用上涨的双重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带来的利润改善效应被快速上升的其他成本和费用侵蚀,整个工业利润情况并没有因为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而改观。   (一)内生需求乏力销售收入放缓   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 7% ,增速比 2013年 回落 4.2 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已连续15年放缓。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均值为12.1%,年为27.3%,年为12.7%。2013年9月份以来,库存快速上升,增速已持续11个月高出主营业务收入和工业增加值增速,反映出需求乏力。   (二)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带来的利润效应被其他成本抵消   2014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阶梯式暴跌,受此影响,铁矿石、原油、铜矿砂、成品油、煤炭的进口平均价格比2013年分别降低了23.4%、6.1%、6.1%、4.6%和15.2%,创5年以来新低。以2013年价格为基准,按2014年进口量计算,铁矿石、煤、原油的进口金额分别下降了1754亿元、242亿元和909亿元,五种大宗商品进口金额比2013年降低了约3064亿元。   尽管大宗商品价格下降降低了下游企业使用原材料的成本,但这种利好很快就被其他成本上升掩盖。2014年,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比2013年增加5.9万亿元,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三项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比2013年增长了6000亿元,完全淹没掉了由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带来的利润改善。此外,2014年从工业企业的利润总体情况看,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三项费用的增幅明显超过了销售收入增速,除材料成本之外的其他成本和费用增加侵蚀了利润的增长。以财务费用为例,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银行风险偏好收缩,货币传导机制受阻,财务费用高企,降息后实际利率不降反升。   (三)主营业务成本上升   主营业务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一是人工工资成本增幅快,2014年工业工资总额约为3.7万亿元,占整个主营业务成本的4%左右, 2013年该比重为3.5%。2005年以来工业工资总额年平均增速为21%,高于销售收入和现价工业增加值增速。二是企业社保等刚性支出大。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各项费用为上一年度平均工资的比例为:养老保险21%,医疗保险9%,失业保险2%,工伤保险1.5%,生育保险1%,住房公积金6%。以此计算,企业为职工缴纳的“五险一金”合计约为平均工资的40%。保守估算,2014年,工业企业用于“五险一金”支出大约在1.5万亿左右,占利润总额的20%以上。   (四)产能过剩是制约企业利润增长的主要因素   在中国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的换挡过程中,产能过剩呈现出行业面广、绝对过剩程度高等特点,成为经济的重要风险点。前期大幅扩张的产能造成了供大于求的困扰,导致相关产品价格持续走低,挤压企业生存空间。我国PPI已经连续36个月负增长,这种情况即便在金融危机期间也没有出现过,危机期间美、欧、日等经济体也没有出现这么严重的情况。这种局面很难在短期内根本扭转,工业企业盈利趋缓的状况将会持续较长时间。   四、改善企业盈利状况的对策建议   (一)多管齐下,减轻企业负担
  财税政策的重点应从扩大投资转向减轻企业税负。一是彻底清除不合理收费,加紧对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清理,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将中央对企业减负的政策落到实处,严禁“以贷转存”、“存贷挂钩”等变相提高利率、加重企业负担的行为。二是适当降低社会保险总费率,减少企业社保费用支出。现阶段的缴费水平偏高,“五险一金”已占到工资总额的40%左右,企业负担过重,建议尽快启动降低企业社保费率的改革,社保当期收入的下降,可考虑通过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弥补缺口。   (二)标本兼治,化解过剩产能   一是综合施策,坚持“消化、转移、整合、淘汰”多管齐下:通过扩大和创造内需消化一批产能;通过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向境外转移一批产能;通过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建立混合所有制企业实行经济战略性重组整合一批产能;通过关停并转淘汰一批落后产能。二是通过制度创新建立防止和减少过剩产能的长效机制,综合运用税收和提高环保标准等手段引导过剩产能退出市场,强化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倒逼机制,更多运用市场手段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三)完善供给,培育新增长点   一是加强对过剩行业的供给管理。避免再铺新摊子,对存量项目进行分类,根据情况对在建违规项目和建成违规项目分别勒令停建或给予处罚。二是发挥产业创投基金对新兴行业的杠杆带动作用,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市场释放新供给。三是通过转变传统盈利模式实现动力机制转变,弱化企业对优惠政策的过度依赖,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商业模式创新和品牌建设。   (四)充分发挥中央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   一是研究以中央财政资金或中央基本建设资金设立融资担保公司,为制造业关键领域建设和布局调整重大项目提供定向贷款担保;二是加大中央财政用于支持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工艺等关键技术领域创新突破的力度;三是以灾后重建和地质敏感地区农村住房防灾为切入点,重点支持钢材、铝材、建材下乡。   (五)精准定位准许加速折旧的领域   一是改善制造业投资结构,遏制过剩产能扩张。二是加速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对传统行业来说,只允许研发设备加速折旧,鼓励传统行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技术升级;对高端制造等新兴行业,不管是研发投资还是新增产能都可以加速折旧。   (六)加大制造业技术设备升级改造投资力度   一是提升技术改造投资在工业投资中的比重,重点支持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技术改造。二是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发展符合企业技术改造资金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产业集群形成的本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pdf6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300 &&
产业集群形成的本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您现在的位置:
影响洗衣行业的利润因素怎么避免呢
文章摘要:洗衣行业的市场前景因素,从各大商圈或小区中洗衣店的火爆程度就可以很明确的看出。而原因正是不断提高的生活品质所致,现在人们对于品牌消费的能力和意识日益增强。
  影响洗衣行业的利润因素怎么避免呢?洗衣行业的市场前景因素,从各大商圈或小区中洗衣店的火爆程度就可以很明确的看出。而原因正是不断提高的生活品质所致,现在人们对于品牌消费的能力和意识日益增强,于是大家都乐意将衣服交给洗衣店进行专业的清洗。
  洗衣行业的发展现状因素,最初的洗衣店多以自营性开店模式出现,而其特色就是脏乱差,这种种不利因素导致其陆续被市场淘汰,而随着加盟模式的推出也将标志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由原先的无谓到现在的注重专业、品牌、服务质量等。
  洗衣行业的品牌因素,上面已经提到了加盟品牌对于加盟商的重要性,这里再着重的体别提出来讲下,因其对于洗衣店利润而言,实在是影响深远的因素,首先保证了投入资金的安全性,这就相当于是赚到了。
  影响洗衣行业的利润因素怎么避免呢?在消费品牌化的现今市场中,消费者更加愿意选择知名、信誉度高的品牌消费,钱多点自然是小事情,而图的就是品牌能够给予保证,而加盟商在选在了知名品牌后,其提供给加盟商的是优质的加盟指导及售后服务,还有就是专业、先进的洗衣技术,这些都是保证洗衣盈利的基础。
  影响洗衣行业的利润因素怎么避免呢?希望所有加盟商在看过此篇文章后,能不在为洗衣店赚钱吗的问题所困扰,只要加盟商用心经营赚钱是必须的,更何况现今加盟模式洗衣店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选择加盟品牌洗衣店的好处多多,是个人独自经营所无法比拟的,其专业、统一的管理经营模式,都是创业投资者所寻找的成功秘诀。
看过该文章的还看过
上海优喜洗烫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400-993-7898 传真:021-
地址:中国上海市沪太路4361号(呼叫中心产业基地)邮政编码:201906名师幽默的声音,考试重点和难点讲解,每天限额200张,抢完为止!改变,从这一刻开始!
你现在的位置:> >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会计城 | 日
来源 : 互联网
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利用各种经济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企业营销能力、获取现金能力、降低成本能力及规避风险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各环节经营结果的具体表现,企业经营的好坏都会通过盈利能力表现出来。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是以资产负债表、利
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利用各种经济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企业营销能力、获取现金能力、降低成本能力及规避风险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各环节经营结果的具体表现,企业经营的好坏都会通过盈利能力表现出来。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是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为基础,通过表内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一套指标体系,通常包括销售净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利息保障倍数等,然后对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盈利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在盈利能力分析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不能仅从销售情况看企业盈利能力
  对企业销售活动的获利能力分析是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重点。在企业利润的形成中,营业利润是主要的来源,而营业利润高低关键取决于产品销售的增长幅度。产品销售额的增减变化,直接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因此,许多财务分析人员往往比较关注销售额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试图只根据销售额的增减变化情况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然而,影响企业销售利润的因素还有产品成本、产品结构、产品质量等因素,影响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的因素还有对外投资情况、资金的来源构成等,所以仅从销售额来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不够的,有时不能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二、要关注税收政策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税收政策是指国家为了实现一定历史时期任务,选择确立的税收分配活动的方针和原则,它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税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利于调节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为企业提供公平的纳税环境,能有效调整产业结构。税收政策对于企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符合国家税收政策的企业能够享受税收优惠,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不符合国家税收政策的企业,则被要求缴纳高额的税收,从而不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因此,国家的税收政策与企业的盈利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评价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离不开对其面临的税收政策环境的评价。然而,由于税收政策属于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很多财务人员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往往只注重对影响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进行分析,而容易忽视税收政策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三、重视利润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企业的利润主要由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非经常项目收入共同构成,一般来说,主营业务利润和投资收益占公司利润很大比重,尤其主营业务利润是形成企业利润的基础。非经常项目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有一定的贡献,但在企业总体利润中不应该占太大比例。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很多财务分析人员往往只注重对企业利润总量的分析,而忽视对企业利润构成的分析,忽视了利润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实际上,有时企业的利润总额很多,如果从总量上看企业的盈利能力很好,但是如果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一些非经常性项目,或者不是由企业主营业务活动创造的,那么这样的利润结构往往存在较大的风险,也不能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
  四、关注资本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资本结构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负债经营程度的高低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直接的影响。当企业的资产报酬率高于企业借款利息率时,企业负债经营可以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否则企业负债经营会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有些企业只注重增加资本投入、扩大企业投资规模,而忽视了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有可能会妨碍企业利润的增长。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许多财务人员也忽视了资本结构变动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只注重对企业借入资本或只对企业的自有资本进行独立分析,而没有综合考虑二者之间结构是否合理,因而不能正确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五、注意资产运转效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资产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资产运转效率的高低不仅关系着企业营运能力的好坏,也影响到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通常情况下,资产的运转效率越高,企业的营运能力就越好,而企业的盈利能力也越强,所以说企业盈利能力与资产运转效率是相辅相成的。然而,很多财务人员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往往只通过对企业资产与利润、销售与利润的关系进行比较,直接来评析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忽视了企业资产运转效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忽视了从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效率角度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性。这将不利于企业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效率进而推动盈利能力。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1&&2&&
[关注会计城官方微信,获更多新鲜、专业、实用资讯]
你可能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利润影响因素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