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苹果挣钱软件排名第一入库能挣钱吗?我是一农民,因为贩子收购价格低,我想入冷风看看能不能涨价

收粮农民改判无罪:打算重新做买卖 去西安看女儿
2月17日上午9点,内蒙古农民王力军收购玉米获罪案再审宣判,巴彦淖尔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撤销原审判决,改判王力军无罪。此前,王力军未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未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并颁发营业执照而收购玉米,经营数额元,非法获利6000元。他曾被以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并处罚金二万元。日,最高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再审决定,指令巴彦淖尔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本案进行再审。再审之前,“冰点”派记者采访了王力军。他说,“如果再审宣判无罪,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去西安看看女儿的新房。”他还要重新开始做小买卖。一起祝福他!绊倒在贩粮路上王力军从没想过,在自个儿最熟悉的收粮路上,会藏着一块看不见的“石头”,狠狠地把他“绊了一跤”。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这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一直从临近村庄收购玉米贩卖给粮库或公司。这条路他走了7年。直到2016年3月,因未办粮食经营许可证及工商执照,他的行为被当地法院认定为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两万元。这一判决引发舆论的巨大争议。有律师评论,王力军犯的非法经营罪前身是1997年修改刑法被废除的投机倒把罪,“是计划经济的最后堡垒,投机倒把罪废除后留下的一条阑尾。”也有学者认为,规定收购粮食必须办理粮食经营许可证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有“浓厚的旧体制色彩”。但只有初中文化的王力军对外界的讨论并不知情,他只知道自己因为做买卖,成了一个“罪犯”。幸运的是,绊倒他的这块石头正在被一移开。不久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通告,认为“原生效判决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指示当地中级法院再审此案。2016年11月,国家粮食局印发《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办法》,规定农民今后从事粮食收购活动,不用再办理粮食收购资格。“这一变化或许与王力军案有关。”在一审审理该案的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法院,宣传科科长王震对中国青年报·记者感慨。他记得,在新的管理办法出台之前,国家粮食局和内蒙古粮食局都来法院调研过该案。如今,记者扛着摄像机,带着录音笔闻风而来。一架无人机跃上了房顶上空,只为从最好的角度俯拍下他家有着38年历史的土房和晾晒着苞谷的院子。他对变化措手不及。不擅长言语表达的王力军,大部分时候都沉默着,妻子张美丽时常成为他的发言人。抽闷烟是他“摊上事儿”后,最常见的举动。张美丽半夜醒来时,常常看见丈夫一个人坐在土炕上,一声不吭地抽烟。桌上一个不起眼处,摆着一小瓶谷维素和几包安神补脑液,那是老母亲花了26元买的。出事后,儿子常常彻夜难眠,直至头疼发晕。即使再审通知书下达后,王力军的眼神中仍透出焦虑不安。当妻子跟记者诉苦时,他连忙制止。“一码事归一码事儿!”他冲妻子大声喊道,然后向记者强调,“我们是农民,和政府作对,就像鸡蛋碰石头。”自从出了这事儿后,张美丽发现丈夫“脾气变暴躁了”。他还是不爱说话,但从前“轻声细语”的他,如今“嗓门高了不少”。不过,张美丽对丈夫的变化并不生气,“这事儿砸到谁头上,不都委屈吗?”在跌倒之前,王力军原本以为只是遇到一次再小不过的“磕碰”。2015年3月,他和妻子开着二手农用车,跑村串户收购玉米时,有农户因不认可农用车的自重,和他们发生口角,给工商局打电话举报“缺斤少两”。他们没觉得有啥特别,“做买卖时遇到拌嘴在所难免”。然而,王力军没想到,他的材料,从工商局挪腾到经侦大队,接着从检察院挪腾到法院,最后变成一张威严有力的刑事判决书。和他一样,村民大多并不理解非法经营罪的概念。“要收粮证不合理,他这才多大点规模?”同村的老汉韩大祥想不通为啥做小买卖会有罪。他倒是对曾经的投机倒把罪印象深刻,然而,他清楚记得,改革开放后,农民卖个鸡蛋不再偷偷摸摸,那时电视里天天高喊口号,“胆子大点!步子快点!”被工商局审查后,王力军也曾尝试办理那张小小的粮食经营许可证,但被告知仓储设备和场地不符合要求。没有粮食经营许可证,他也无法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在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再审之后,王力军案的一审主审法官张利军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一审判决依据了当时的法律法规。”这是在王力军案被广泛报道后,他首次直面媒体。“其实我们基层法院也很无奈,要是最高院不下达这么一个再审通知书,让结合实际情况判决,我们下面哪敢有法不依呢?要是判无罪,很可能连审核都通不过。”王震叹气道。不管怎样,王力军就这样跌入了这个漩涡中。花了2.4万元买来的大型脱玉米机,再也没有发出清脆的哒哒声。此前,庄稼人和买卖人,这两个身份,在他身上共存了30多年。今年46岁的王力军,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卖废品。那时,家庭贫困但“一心想念书”的他,在村里四处转悠,玻璃瓶、废报纸和破纸箱都成了他的宝贝,攒够一定数量后,他跨上自行车,一溜烟骑到废品收购站,换上个几毛钱,“学费就凑到了”。做生意是这个农民追赶时代的方式。在村里,村民都直呼他小名“长在”,普遍认为他“不爱说话”,但是“为人挺好”。村里经营小卖部的娄换文,拍着大腿反问,“他为人要是不可靠,我能把家里的玉米卖给他?”王力军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农忙时,他和妻子种地,自家有12亩田地,还承包了20来亩地,种上葵花、玉米和番茄。农闲时,他反而比往常更加忙碌。从扯着嗓子高喊,到喇叭循环播放,他的小车上吆喝的内容,随着时代变了又变。他卖过反季蔬菜,自行车后座上一边架一个大铁筐,每天赶去城里的集贸市场,然后运回农民能买得起的便宜菜,包括韭菜、甘蓝、茄子和黄瓜;他收过一捆捆的猪毛猪肠,村民乐意卖给他,“总归能挣点钱,不然也就扔了”;他还收过猪羊,运气好一天能收三五头,挣上二三百元,只是沾上一身牲口的腥臭味。每次进城,王力军总是留意城里收购些什么产品,然后反观村里有什么特产。他不停地奔波于城乡之间,成了庞大的供需网络中的一根毛细血管。从骡车到自行车,从把式三轮车到有驾驶室的三轮车,从五轮车到二手农用车,王力军使用的交通工具不断更新换代,往往挣到钱之后,就卖掉之前的车,换上一辆速度更快、载重更大的车。他做小买卖的足迹不断延伸,不仅去过自治区内的呼和浩特市、乌海市,最远还去过陕西神木县卖瓜果,每天在驾驶室过夜,或是仰面趴在瓜上睡觉。回去时,他从当地煤矿拉上十几吨生煤,捎给提前联系好的四五户农民,挣个路上的油钱。“终于从贫困跨入了中等。”王力军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和妻子盖起了五间砖房,每年添置沙发、电视之类的大物件。王力军骄傲地说,他们家还供出了一个大学生,女儿考上了一本高校,每年花费高达两三万元,“学校里有很多外教”。然而,如今他似乎又被时代抛下了。一场官司让他又变回了最纯粹的农民,“罪犯”的身份让他感到“抬不起头”,话比从前更少了。每月他要写报告,谈谈对自己犯罪的认识。他并未选择上诉。吃了官司后,他的家里已经被掏空,除了上交非法经营收入6000元,还有罚金和各种活动经费,“总共花了好几万元,要种10年玉米才能收回”。更重要的是,当时他对翻案不抱希望。在收到有罪的判决书之前,走村串户的小贩王力军曾经颇受农民欢迎。田地的产量越来越高,一亩苞谷地的收成,从最初的500斤蹭蹭蹿到了近2000斤。村里的老汉告诉记者,“原先一个队打30万斤粮就不错了,现在一家就能打三五万斤,产量最少翻了10倍!”随着产量的攀升,卖粮成了一个新难题。“农民自己卖粮时,几十个骡车排在乡里粮库前,有时候等上一天也卖不掉。”“有了二道贩子之后,农民不受苦了,跟老板一样,不用再去低三下四地排队。”韩大祥一边摇晃身子,一边翘着二郎腿,在晃眼的阳光下笑着说。“市场放开了,才能一家有女百家求呐!”他甚至希望贩子能更多一些。要是只有一家收粮,价格可能就低,而且质量要求高,要是杂质和青稞稍多,粮食可能就没人要。瓜果之类的农副产品,外地来的贩子越多,农民越是乐得合不拢嘴。脚踩着最熟悉的泥土,王力军认为自己捕捉到了新的需求:农民往往没有大型脱玉米机,也没有高效的运输工具,而粮库也更欢迎容量大的农用车,而非一般农户的小四轮车。每天凌晨5点,他和妻子出门,开着二手农用车,后面拖着橙黄色的脱粒机,穿梭在村子间收购玉米。有时晚上一两点才回家。夜里最低气温零下20多摄氏度,汽车常常打不着火。他俩就去田里捡点柴火,点燃后放在油箱下烤。有一回,他们“差点冻死在外面”,只能恳求前面的车拖着他们的农用车,凌晨四五点才回家。那一次,张美丽冷得舌头打颤,感冒了整整一个月。而王力军也因为常年挨冻落下了腿疾,双腿常常抽筋。今年冬天,他们不用再体会这种刺骨的严寒,但一家人的心情似乎更加复杂。王力军还是期待着,能尽快听到脱玉米机轰鸣作响,重新踏上那条走了千百回的道路。被判有罪后,王力军不能离开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每周要向司法所汇报行踪。女儿去年结婚了,王力军在家给她办了一场热热闹闹的婚礼,院里搭起了帐篷,摆了十几桌流水席,还请来了乐队,演唱草原歌曲和喜庆的《好日子》。但他还是难掩自己的悲伤,女儿跨出家门的那一刻,他感到“揪心的内疚”,不能按照习俗把女儿送到西安的新家。甚至,他没敢跟亲家提自己被判刑的事儿,怕影响到女儿。“如果再审宣判无罪,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去西安看看女儿的新房。”王力军脱口而出。他还要重新开始做小买卖。家中搁着一份农资产品电商公司的宣传单,虽然他不懂“互联网+”是啥意思,但他想做村里的代理商。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pennyhuang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2017玉米价格专家预测,未来玉米价格走势会如何? - 玉米信息网
欢迎来到中国鸡蛋网查看每日,希望我们的鸡蛋行情信息对您有用!
把鸡蛋价格网设为首页 | 收藏中国蛋鸡信息网
当前位置: &
& 2017玉米价格专家预测,未来玉米价格走势会如何?
2017玉米价格专家预测,未来玉米价格走势会如何?
& & & & & & &&2017专家预测2017价格专家预测,未来玉米价格走势会如何?玉米破局之战(1)以“明年玉米减种3亿亩,是大战略也是大政治”为题,从大幅减少种植面积、缓解增量角度,进行玉米破局之战的讨论和剖析。本文从如何辨证把握国家收储与市场收购、市场恶化预判、主力救市途径等方面,进行破局之战第二个重要方面的讨论。一,话题讨论背景:9.19六部委联合通知九月十九号,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财政部、农业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六部委联合下发的国粮调〔号文件《关于切实做好今年东北地区玉米收购工作的通知》,通知概要如下:一、积极引导多元市场主体开展市场化收购二、切实保障收购信贷资金三、 加强粮食产销衔接四、 提前安排收购仓容五、指导农民均衡售粮和安全储粮六、 维护收购市场秩序七、 强化地方政府责任八、 加强政策宣传解读这份联合通知的出发点,无疑是希望帮助到售粮农户,为防止打压行情,还出台了从现在到明年五月不再向市场拍卖国库陈年玉米的新政。这份文件在第八条中,有这样一段:新粮上市期间,国家有关部门将暂停相应地区库存玉米销售,2017年5月玉米收购结束后再安排库存玉米销售,将按照不打压市场原则确定销售价格,并合理把握销售时机、节奏,维护市场平稳运行。通知的最后一段:“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农业领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创新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的重要内容,具有标杆性和指向性意义。今年是改革第一年,做好新机制下的玉米收购工作至关重要,各相关地区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提早谋划、综合施策,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认真做好玉米收购工作,确保改革平稳有序推进。”现在,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国储库里的陈年玉米是应当继续放在库里憋着?还是应当加杠杆大力向市场泄库?讨论一下憋着不放与大力度泄库,哪个更能有利于托市?哪种策略能更有利于破除危局、更有利于大政国策的实现?别讲高深的,讲普通大众都能听懂的。用常识摆道理,略微前瞻一点。战略施策,首先是必须准确理解国家战略。提早谋划,就更需要科学的战略预判。坚持粮价收储市场化改革不动摇;不让农民太吃亏;确保改革平稳有序推进。这就是国家战略。不能辨证的准确理解这一点,就不能谈粮食战略。再通俗些的表述就是:坚持市场化、价格别太低、推进稳妥点。这就是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的大政国策。那我们就围绕这个大政国策进行如下讨论。二、清醒评判玉米收储市场化改革的产业背景,清晰认知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战略选择客观分析,就不能罔顾事实,始于今年春天的玉米收储市场化改革,是在国库玉米高位爆仓情况下开始的。在这种高度饱和市场条件下进行市场化改革,要保证改革的成功,就必须对秋季的市场走势以及稳妥推进路径形成清醒评判,进而形成清晰的战略思考,制定出务求必胜的战略设计和战略选择。然而,从春到秋了,我们并没有看到有效驾驭市场的战略设计和战役组织,相反,看到的现实却是一连串错误政策造成的屡屡被动。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正在走向改革的反面。让我们从高位库存怎么来的开始梳理,一直到前不久的9.19六部委通知,看看玉米危局产生的原因,讨论几个为什么?看看需不需要进行战略检讨?2.1为什么“十二五”期间玉米种植面积,没有宏观调控?我国自2010年就出现粮食生产总量大于需求总量,2012年开始,国内主要粮食价格超过国际市场且国际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在此情况下,我国仍然坚持将粮食增产继续做为不变战略,增产被当做重要的政绩,写进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十二五”期间,我国粮食总产量累计比总需求多了近1.7亿吨,大部份都是玉米,全部剩到了库里。整个“十二五”期间,没有对粮食总产量与总需求进行有效的宏观战略调控或协调性战略安排。这是玉米爆仓的肇始之因。粮食多了,确实是多了。很多年,我们都一直是缺粮,所以当粮食多了,脑子里仍然顽固地认为粮多是好事,怎么说也不是坏事。“谷贱伤农”这个词,别人可以忘,粮食宏观管理部门不应当忘啊。“谷贱”是伤农,那“爆仓”客观上就更加严重恶化农业比较收益了。粮食是刚性需求?缺了会价格暴涨,但多了也会暴跌。何况是多的太多了,何况是五年累积下来,直到爆仓。2.2为什么任由大量类玉米产品进口?社会上很多人都认为是近几年进口了大量的玉米才冲击了国内市场,其实不然。我国每年履行WTO协议的配额玉米进口只有几百万吨,不及国内总生产量的5%。真正的冲击是自由进口的大麦、高梁、干酒糟等玉米替代产品,这些并不是国际贸易配额的约束性计划,之所以能大量进口,就是因为和国储库拍卖的玉米存在较大的价格差。 五年就进口约7000万吨,相应造成本应在国储库中拍卖出库的等量玉米没出库,也剩在了库里。“十二五”的五年时间,玉米超需求累加多生产了约1.7亿吨,进口又累加替代了7000万吨,两项累加相加,就剩在国库中2.亿多吨吨。国库装满满,市场不敢多储,多少年热闹的粮食交易市场冷清了,爆仓已至,危局毕现。要么国库低价泄库,要么堵住进口管道,总之要能管得住总量平衡。但结果是连续几年,持续国产玉米进库、进口类玉米产品入市。这到底为什么?今天我们来问为什么?是因为这一系列的累加后果造成了玉米爆仓,爆仓产生的最直接危机,却由五亿亩种植玉米的农户无奈承受和买单了!这需不需要检讨?正是从爆仓之际,市场化改革开始了。实行“市场价+政府补贴”了。市场价怎么能不大跌?2.3为什么爆仓已现,还不紧急调控,只安排五年减种5000万亩今年春天,在国库玉米爆仓已成现实情况下,在没有出口安排、没有行业扩大用量、没有乙醇加工转换等需求增加的情况下,在玉米市场化改革已开始的背景下,为什么出台了仅仅每年减种1000万亩、五年减种5000万亩的玉米种植结构调整计划?怎么想也想不通!这个2%微调,等于没调,每年由于良种、良法、良机、良艺不断推广产生的科技进步性和大肥大水性增产就可补平减少面积,总产量仍能保持不低或还可能增加。这个2%微调,根本解决不了现在客观上己存在的结构和总量严重失衡。每年总产量大于总需求几千万吨的新玉米还会继续与几亿吨的陈年玉米累加,本已爆仓、多空观望形成的市场惨跌必然会再加剧!这个分析应当能站得住脚吧?如果分析出来了,是不是有备用的招?就是谋划好的、可以缓解危局的路径。应当有让市场利好的运筹,可现在的看不见硬招。于是,就是这个让所有人都难受的局面出来了。这需不需要检讨?2.4为什么今年夏季,国储库依然捧着价憋着卖,而不是大力泄库?怎么想也想不通,今年整整一个夏季,是国库腾出库位的最佳窗口期,面临秋季又要上来的2亿多吨新玉米,为什么还高价捧着拍卖制造短缺?以至多次流拍,为什么不加政策补贴大力泄库?从春就知秋,夏天不腾库容,就是明知到秋玉米大量上市、市场根本难以消化,也根本就没有想担当收储主力,对吗?是不是认为:收储市场化改革,就是以市场为收储主力,国储若再做收储主力,岂不是又倒回国家保底收购了?是不是认为:坚持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动摇,就是坚持国储不再担当收储主力不动摇?市场化第一年,是在爆仓的大环境下,今冬明春四个月时间,市场能收储2亿吨新玉米吗?农户急售换钱,必然严重供大于求,市场怎能不大跌?预判了吗?难道预判的不是大跌?总量决定行情是市场铁律。想到要救市吗?是救还是不救?如果想救,没库容拿什么救?如果压根没想救,符合“别让农民太吃亏”和“稳妥推进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的大政国策吗?什么是战略?把战略弄丢了,却以为把握住了战略的关键点。不是吗?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战略原则是“价格别太低、推进稳妥点”,什么叫前瞻?难道任由市场走向悖离市场化战略原则,而无出手之策?只有国储泄库,腾出库容担当主力收储,才能救市,才能坚持市场化改革不动摇的战略原则。这就是战略!这就是前瞻!保农户不太吃亏,保市场不跌穿,就是最大的战略。腾出库容,开启国储救市,就是最大的前瞻。而且是出手越早越主动,越晚越被动。再晚,就将演变为社会问题。怎么看也看不懂,整个一个大夏天,搂着个吓人的大水库,就是不放水。没库容了还不放。捧着。截止到九月九日,今年才拍卖出货仅2166万吨。这需不需要检讨?2.5为什么9.19六部委通知再行憋库不放?市场结局必将走向政策初衷的反面。所谓臭棋,就是出手就败。憋库通告必将成为进一步打击玉米市场信心的又一锐剑,直指要害。金融学和市场学常识告诉我们,市场饱和阶段,决定行情指数走向的诸多要素中,最最重要的是市场信心。而市场信心来自于有没有市场主力托市?而托市必备三点:坚定意志;运筹能力;可靠手段。9.19通知明确告之市场,为防止冲击市场、稳定价格行情,国储库从现在至明年五月,不再拍卖库存。这哪是托市?这就是砸市!因为国库玉米库容有限,不出库就意味着不再有库容让新玉米进库,就是说主力基本歇菜了,充其量收几千万吨。那国储库里还放着2亿吨陈玉米憋着,新玉米的2亿吨总量完全交给今冬明春的市场,谁还看不懂行情?国储不出手,再无主力,又无出口,又无转加工,硬生生死磕,岂有不跌?所有市场加工企业看了这个通知后的理性分析,绝不会大批购进新玉米。10月28日,中国玉米网联合石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泰君安期货有限公司以及大连商品交易所,在古都西安举办“2016/17新季玉米市场行情研讨会”,会上形成的观点之一就是“现行环境下,低库存战略还是相对安全的采购策略。”还有诸如“现货价格最快可能在半月之内发生转向,要注意在12月前后和春耕前后的时间节点,关注2017年中国面积增加和玉米面积减少的进一步发展态势”等会议观点。这就是正常的市场反应。这种反应的结果到最后,就是一个更加没有信心的恐慌市场,会逼着农户卖跳楼价……最后跌至成本线以下。这需不需要检讨?三、玉米收储市场化改革,恰恰需要国储库担当主力3.1市场恶化,会葬送市场化改革玉米破局之战,战略设计必须首先提早调减增量,所以,第一要务是明后两年超大幅减少种植面积。第二,就必须为预防市场行情恶化搭造出救市之路,这就必须有救市的“抓手”。不能任由一个高度恶化的玉米市场,摧残掉刚刚开始的粮食收购市场化改革。玉米市场行情持续恶化,就会葬送粮食收储的市场化改革,无论是从化解难题的大战略角度,还是从安定社会的大政治高度,都不能让市场行情过于下跌、任其惨烈。这个救市的“抓手”就是国储。只有国储库出手,才能正确演绎粮食市场化改革路径。3.2国储只有泄库腾出库容,才能承担救市主力只有国储库担当收购主力,才能按政策预期稳定行情价格,控制住今冬明春的玉米行情惨跌,才能让粮食收储的市场化改革稳妥地推进。这就需要加政策杠杆泄库,将超长国储的巨额损失预算变为支持政策补给加工企业,总比浪费了要好。更重要的是不能让粮农太吃亏,不能让全国三分之一的粮农对生产、生活前途丧失信心和希望,更不能成为维稳对象。四、稳妥推进市场化,更需要正确的战略预判和政策设计战略是什么?战略就是前瞻,就是洞察、辨析和敏锐。就是明晰正确方向,就是找到达成目标的路。就是在问题没有爆发前将其化解。正确的政策设计应当建立在前曕性正确战略预判基础上。4.1玉米国储库容,就是玉米破局之战的“抓手”玉米破局之战,首先必须清醒的进行正确的前曕性的战局预判。任何掉以轻心,任何怠慢,任何错觉,任何缺乏透视性、协调性和无法掌控性的不正确政策和操作,都将给这场破局之战带来不应有的误导并最终形成败局。股市下跌危机,政府万亿救市。楼市飞涨之际,政府国庆节紧急刹车,都有手段拿得出。那粮价下跌惨烈时,政府托市拿什么出手?没库容,拿什么出手?没库容,就是总理下令托市,也托不住啦!国储库容,就是救市的“抓手”!腾不出1亿吨以上的库容用于托市收新玉米,是不是战略性错误?托不住市或农户手中玉米出不手,是不是误农误国?4.2不让农民太吃亏,衡量标准是湿玉米出手不低于6毛实行补贴的东四省,种植户玉米28%水份的湿玉米在农户家装上车出手,若不到1200/吨;南方没补贴的地区,湿玉米在农户家装上车出手,若不到1500/吨,就是农民太吃亏了,就与大政国策悖离了。无论如何,不能让玉米主产区的这三分之一的中国农民太吃亏而过不好年。相关计算:(1)镰刀弯地区政策预计0.20补贴被摊薄政府今年初预测镰刀弯有补贴地区14%标准水份二等玉米市场行情为0.75元。计划补贴是每斤0.20元,总价相加0.95元,其它没补贴地区仅比去年的保底收购价1.00元只低0.05元。考虑到农资及相关费用比前几年低,农民收益基本波动不大。估计农民也能接受。但事实根本不是政府估计的那样,首先是补贴折合根本没有0.20元/斤。现在东北各省补贴己经核实为:、0.17,0.13(每斤)。为什么国家给镰刀弯地区的补贴会缩水?且各省还不一样?媒体在访问相关部门后公布的说法是:各省都有“黑地”,黑龙江黑地最多,上报国家的总数少,实际需要分补贴的多。按上报的领回,加上黑地一块分,就摊薄了。奇了怪了,现在,国士资源部的卫星图精确到哪个乡没审批手续就把农地盖了房子都发通报查处,土地面积这么大事,各省还跟国家藏猫猫?居然每个省都有“黑地”。既然是“黑地”,怎么个黑法?又凭什么能参与分摊国家给的补贴?让不是“黑地”的农户吃亏呢?其实,所谓“黑地”就是每个省都末列入镰刀弯地区的玉米种植地不享受国家补贴,但各省不好平衡矛盾,只能都参与分补贴。由于“黑地”参与摊薄补贴,黑龙江的全省玉米整体补贴,按斤计算,就少了三分之一,从0.20减少到0.13。这不能重算吗?国家也知道了,不能据实再核吗?就这样弄得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两层皮?没有下文了?国家设计的政策性补贴就这样被摊薄了。按玉米亩产1200斤平均,种地户每亩少得85元。政策落下来就直接打这么大折扣,凭啥?全国农业第一大县黑龙江省龙江县,今年种植玉米376万亩,直接就少了3.2亿,本地县域市场,今冬少了3个亿的消费,商业得多萧条?(2)政策预计的0.75落空前面说过,国家进行玉米市场化改革预设的价格是0.75/斤。这个预设确实被这个高度饱和的市场打穿了。现实情况是农户一般只能出售潮粮,若按标准14%水份0.75元/斤折算,如28%自然水,比标准水超14个水,正规计算应当是0.75×(100-14)/100=0.645斤。再减去烘干费每吨90元。应当是0.60元。也就是每吨1200元。目前由于国储收储量相当少,市场收购主体是粮贩子,他们加上运费卖到收购库也只能是卖到0.70。卖不到0.75的折标价。这样,价格链传到农户,实际上粮贩子一般情况下是每多一个水,就扣农户1.5 倍,若28个水,超14个,就计为21个,一吨湿玉米就折算成0.79吨了。再加扣烘干费80~90元/吨。现在整个东北地区,农户卖湿玉米,基本上是0.40~0.50元/斤。目前,由于农户惜售及国储憋库,市场余量不多。东北地区农户湿玉米装上车,刚能卖到五毛钱。黑龙江很多地方前期很多地方粮贩子叫出的收购价格是0.38至0.42元/斤。行情之低可怜透了。首先市场收购价就低。第二是粮贩子进一步压低价格。第三是市场行情由于总量太多,就是涨不起来。政府计划的补贴没有达到0.20 ,政府预计的市场价也没有达到0.75,市场饱和,粮贩子再进一步压低收购价格,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就造成了东北地区很多农户手中的湿玉米卖五毛钱还很难。而是这个行情从现在到明春也难以维持。(3)不能拿“外国的价格便宜”说事让中国玉米种植大户和土地出租农户,在背负着比国外玉米农场主完全不一样的子女教育、住房、医疗、保险等高额社会负担情况下,在农田、机械设施与科技投入水平、劳动生产率也与全球发达农业经济体不在一个等级情况下,单独拿农产品价格与国际市场比竞争力,肯定是不合理的。所以别拿“人家外国的怎么能这么便宜”说事。(4)还贷、过年、春播之压11月底还贷、元旦、春节过年,这都是坎,农民在这几个节点,都会急于抛售,总量如此之大的玉米的未来市场走势可想而知。12月份,也就意味着农信社等银行催缴农民信用还贷的时期,还是农资企业要回收款的时期。这个时期将会形成全国种粮大户被银行、农资企业等追着还账的局面,是用钱的高发时段。过年、春播更需要用钱。惜售又不得不售,急着出手和市场化压价必然促使行情进一步下挫。种粮人过年的心情可想而知。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第一年,因为宏观失控创造的高饱和库容及一系列政策设计不但托不了市,还造成行情进一步下挫。农民又怎能不怨声?(5)灰势力凸起,种粮人再堵心市场化方式收粮,又是高度饱和市场环境,这就为灰势力凸起并逐渐形成垄断创造了条件。这股势力必然会利用市场饱和和高位库存进一步压价。我们现在经常在媒体上看到的粮价是饲料加工厂或粮库的收购价,但农民实际出手的价格与粮库收购价还有着不小的差距,中间要再被扒皮。灰势力利益链在这个行情下,自然会如鱼得水。这就进一步让种粮人堵心。网络上流行的一曲《玉米泪》,却道出了农民的心声!不禁让人潸然泪下:《玉米泪》喜迎玉米丰收一堆堆农民伯伯却皱起了眉市场价格指数实在让人们心碎真想点火把它烧成灰种下希望收获两行泪生活水平与小康脱轨囤积家中既怕生芽又怕它发霉卖与不卖结果都是亏若去除种子农药与化肥再去除耕耘灌溉人工费最终的成本收不回汗水全白费我的心此刻早已崩溃我的泪流干还要去面对指望着种地想得美养家成负累一斤玉米换不到一瓶水物价飞涨从不曾倒退谁管农民兄弟种地是赚还是赔明天命运到底要交给谁……东北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农户在补贴已缩水且不可改变前提下,湿玉米出手价格若再低于0.60/斤,其它没有补贴地区农户出手湿玉米价格若低于0.75/斤,那就是让农户太吃亏了。若让农户太吃亏了,自然就谈不上稳妥推进了。这场粮食收储的市场化改革就无疑是失败了。五、战情危急!须加快速度泄库,慢了,市场就陷落了玉米破局之战,战情危急!急在市场行情将陷落。创联新农业智库认为:“加政策杠杆泄库,腾出国库稳价收粮”就是托市。打开库门,加政策、加杠杆、加快速度泄库,像救火一样加速!再加速!将陈粮放入市场,卖给加工企业,腾出国库,用稳定价格吸收新粮。这才能真正救市,而且,还得加快,慢了不行。慢了就救不了市,市场陷落了,就葬送了市场化改革。这不仅是一场经济战役,更是一场政治战役。国储的两亿吨玉米在库里多储一年,光保管费及利息按目前官方统计价格就需要每吨近200元,每年就要支出总费用近400亿元!目前国库中两年产的玉米还有约1亿吨,在库中放到17年就是饲料都用不了的陈粮,就只可以给加工的企业了。这降等损失将是一笔天量的可能多达近千亿的巨额损失。现在国库也在收,但总量不够远远不够,只有将1—1.5亿吨新玉米收入国库,才能实现和完成救市。还可以在相当大程度上遏制社会灰势力压榨和垄断市场。玉米破局之战,考验着国家粮食经营战略和管理体系。国储加政策支持杠杆大举泄库,势在必行。救市在即,需要库容!国储腾出库容,加大收储救市,刻不容缓!否则,玉米市场只能陷落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苹果挣钱的app软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