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支付宝漏洞2000元教程 微信号使用2个月以上 50元领2000

微信红包存重大漏洞 可盗领他人红包
手机之家日消息,今天下午2点56分乌云漏洞报告平台发表微博称,微信红包存在高危漏洞,利用该漏洞黑客自动领取他人发送的红包。
据悉该漏洞源于微信“客户端程序设计错误”,是由白帽黑客only_guest发现的。only_guest表示通过该漏洞,黑客能在一分钟能轻松领取超过200块的微信红包,如果写成程序“一天几百万不是问题”。
目前该漏洞已被提交给腾讯公司,腾讯称“非常感谢您的报告。这个问题我们已经确认,正在与业务部门进行沟通制定解决方案。如有任何新的进展我们将会及时同步”。
分享给你的圈子
来源: 手机之家
热门手机排行榜
& 2002-.cn 手机之家 所有权利保留京ICP备号&京ICP证090349号&电信业务审批[2009]字第281号&京公网安备:微信回应红包漏洞:两个月前已经修复 没造成任何损失
微信回应漏洞:两个月前已经修复 没造成任何损失&
【TechWeb报道】3月5日消息,针对乌云平台曝微信红包存在漏洞一事,微信官方回应称,微信早在两个月前已发现,并在第一时间完成修复,没有造成任何损失。
今天下午,乌云平台发布最新高危漏洞显示,微信红包存在设计缺陷,黑客可以设计程序自动领取他人发送的红包,分分钟领取数百元。
微信官方称,真是抱歉打破了大家&发家致富&的梦想,乌云同步的此问题,微信早在两个月前已发现,并在第一时间完成修复,没有造成任何损失。(明宇)
以下为微信官方回应全文:
春节最后一天,正想怂恿领导发红包的小派,被小伙伴们的后台留言炸回来加班鸟,哀伤~那么为了不耽误大家的抢红包大计,小派这里长话短说:
关于&乌云报告:微信红包存在高危漏洞:用户可随意领取他人红包&,真是抱歉打破了大家&发家致富&的梦想~乌云同步的此问题,微信早在两个月前已发现,并在第一时间完成修复,没有造成任何损失。
唉,旧闻呐,还是两!个!月!前!的,元宵快乐,赶紧吃汤圆去吧。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最新图文推荐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a rel="nofollow" class="red" href="" target="_blank" color="red新版网站排行榜
===全新上线===
网友热评的文章微信又出漏洞啦!赶紧看看你微信钱包里的钱还在吗?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611110',
container: s,
size: '240,200',
display: 'inlay-fix'
您当前位置: &
[ 所属分类
| 时间 2016 |
作者 红领巾 ]
微信又出漏洞啦!赶紧看看你微信钱包里的钱还在吗?
一点号电商EMBA昨天
7月13日,微信支付被曝出五大安全漏洞,严重威胁用户的财产安全。怎么搞的!微信支付的安全漏洞是得了周期性发作的毛病吗!记录一下时间是不是就能预测下一次漏洞何时发布了?
7月1日央行实行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第三方支付新规,也称新规),据举报人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专业律师王豫甲所说,微信支付并未按照第三方支付新规落实相关规定,甚至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第一大漏洞:未依法安排客户签订支付服务协议
众所周知,微信支付的入口和操作界面是和微信捆绑在一起的,这就很容易让用户把微信和微信支付混淆起来,误以为微信支付是微信底下的一个分支。实则不然,微信支付作为第三方支付新规管辖范围内的产品,具备的是独立的支付功能,而非社交功能,和微信没半毛钱关系的啊!根据新规要求,微信支付应该制定好支付服务协议并以显著方式提醒客户注意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事项。钱可是大事儿啊!微信应当且必须把这个给咱们交代清楚的,可是结果呢?
微信支付的支付服务协议仅仅是以一种间接而隐晦的援引方式插入到《微信软件使用协议》当中,而非以高亮的正文姿态标明协议的内容。嗯,我已经闻到了忽悠的气息。
更重要的是微信支付的签约主体是腾讯,而非财付通!在冗长而陷阱四设的说明里,搞得用户和谁签约都不知道,误以为和腾讯签约,那就是和财付通签约了。错错错!这就是本环节中最大的安全隐患!腾讯本身并不具备支付机构资质!更不能代表有支付机构资质的财付通来签约。
第二大漏洞:未依法对支付账户进行实名认证
在7月1日新规出台之后,微信公众号曾经发布过一篇官方说明,
其中提到添加过银行卡的用户就是实名用户,哪怕解绑了,也算实名用户。官方都这么说了,用户自然也以为没有收到实名认证通知不是什么大事儿,但是一打开支付管理页面,用户就傻了,说好的实名制,没有任何标志和信息,所以到底认没认证?没人懂。根据新规要求,支付机构需完成五项考核对用户进行实名制认证,而后才能划分号个人支付账户的分类(I、II、III类)。但微信支付仅仅通过一项考核就擅自赋予用户最高等级III类的待遇,甚至没有考核的微信支付账户都能获得I、II类待遇。是的,咱们都被这篇正版的官方说明给忽悠了。
不过,这听起来似乎是对咱用户有利?先别急着高兴,在举报人的实测当中,验证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事实:使用手机号注册的微信号在无任何实名认证考核项的情况下,“裸奔”的支付账户竟然能成功转账2000元!不敢想象,如果有不法分子利用这个漏洞,又有多少人会上当受骗?
第三大漏洞:处理交易超出法定的支付类型和金额限制
或许你还在感慨微信支付对于个人支付账户的分类竟然草率马虎成这样!更夸张的还有!在分类这么草率马虎的基础上,微信支付还给予I、II、III类账户法定范围外更广的支付类型和更大的支付金额。
用户在支付行为产生时根本无从得知支付类型是否超出法定范围,也丝毫不知道金额上限。微信支付违法违规操作,导致用户的支付行为也受到牵连,真是令人头疼。
第四大漏洞:可能在不具备豁免条件下,为不同客户的银行账户与支付账户之间转账
新规严肃标明了除非支付机构达到实名制管理要求,不然办理相互转账业务的银行账户与该支付账户必须属于同一用户名下。而微信支付则可以允许A用户的银行账户直接向B用户的支付账户转账,也正是这种默许让用户再也不敢轻易信任微信支付。
如果多张银行卡可以向同一(可能尚未实名认证)支付账户转账,那么就会存在造成大量现金直接从银行账户流失的可能。另外,同一张银行卡可以绑定多个微信支付账户,形式颇有当年风靡一时的克隆银行卡盗窃案的风范。仅仅是在在该环节中,就存在如此严重的安全隐患,微信支付却迟钝不已:宝宝我什么都母鸡呀!
第五大漏洞:安全验证的有效要素不足,超额准许交易金额
在不满足两类有效要素进行验证的交易中,微信支付允许用户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超过1000元(法定范围为1000元以内)。如果说在用户不能确保其支付账户是否安全,那这“超标”的金额很有可能就会增加用户的财产损失。
微信支付的安全漏洞出现多次,哪怕是已经形成了可预测的周期性行为,用户也绝不允许和放过任何一次危害自身安全的行为,因为在用户心中,“支付安全”的弦永远是紧绷的。
其实微信支付完全可以避免此次大批用户的口诛笔伐的局面出现的,只要其在半个月前认真贯彻落实央行发布的《管理办法》(即第三方支付新规),也就不会出这么大的漏洞事故,现在还被人抓到把柄。
放眼第三方支付领域,支付宝、百付宝、网易宝等等一众大大小小的机构或品牌都在乖乖接受央行的新规指导,唯独微信支付把这话当成耳边风,还放任安全漏洞常年处于“漏风”。这没风就还好说,一旦风起,那可是龙卷风级别的啊!看来腾讯是有一颗放荡不羁的心,难以被央行下发的规则所束缚呀!还有,现在不是大家不肯带腾讯玩,而是腾讯不愿意和大家一起玩啊!可是中国第三方支付领域也就只有一块,腾讯这样钻漏洞的话,岂不是破坏了游戏规则?这对循规蹈矩的乖宝宝来说可不是什么公平的事呢!
搞不明白,为什么微信支付总是抱有侥幸心理,认为用户不主动查就不会介意?微信支付――偌大的一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背负了4亿用户的信任,不但不主动为用户的财产把关,还视用户的支付安全为无物,爱耍小聪明,玩弄用户的知情权和隐私权,最可恶的是让不法分子有大量的机会可趁。自己做不好,还不准别人恼吗?没有人会允许任何一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去轻率地处理自身的信息安全问题。支付安全领域,永远是“零容忍”范畴。
本文网络安全相关术语:网络安全工程师 网络信息安全 网络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知识
转载请注明本文标题:本站链接:
分享请点击:
1.凡CodeSecTeam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登录后可拥有收藏文章、关注作者等权限...
走得再慢,也比站在原地成功。
手机客户端
,专注代码审计及安全周边编程,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desec.net
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邮件 admin[at]codesec.ne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ail2000 漏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