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中国实际,谈谈人民银行在履行中央银行的三大职能职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健全中国中央银行的三大职能制度的对策建议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建议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建议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为您精彩推荐
Copyright @ www.ttjj.org.&&蜀ICP备号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本人是一名大一学生,就读计算机应用专业,请大家多多指教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当代中国中央银行行政职能种研究
下载积分:1250
内容提示:当代中国中央银行行政职能种研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13:15:15|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25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当代中国中央银行行政职能种研究
关注微信公众号思想者网站中学政治精品
思想者网站本月文章排行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内容
专题复习:宏观调控与中国经济稳健前行
2005年是国家宏观调控关键年,它既关系到巩固2004年宏观调控成果,又关系到为“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奠定基础。日中共中央重点就国家宏观调控问题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胡锦涛指出,要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好稳定政策、分类指导、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协调发展的原则,切实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深化体制改革、促进协调发展上,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继续实施各项支持扩大就业的政策。要努力增加居民收入,积极扩大消费需求。要继续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抓好安全生产,强化责任制,切实遏止重特大事故频频发生的势头。
1、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显示,2004年内地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4.4%,涨幅比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价格上涨15.2%。2005年第一季度,房价又同比上升12.5%。在经济发达的上海,市区、郊区住宅均价已经超过了每平方米一万元。2005年第一季度,北京市房地产市场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市场需求旺盛,房屋销售价格、房屋租赁价格、物业管理价格和土地交易价格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6.5%、2.4%、0.8%和7.4%。
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提出八点要求控制房价涨幅过快,即“国八条”;日,国务院又出台“加强房地产市场引导和调控的八条措施”,即“新国八条”;日,继“国八条”、“新国八条”之后,国务院转发了由建设部等七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再施组合拳直击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
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调查显示,第三季度70个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有所上涨,但涨幅继续回落。根据调查结果,房屋销售价格比去年同季上涨6.1%,涨幅比二季度回落1.9个百分点。其中,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比去年同季上涨6.8%,涨幅比二季度回落2.1个百分点。二手住房销售价格比去年同季上涨6.7%,涨幅比二季度回落2.8个百分点。10月份,全国70个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6%,涨幅比上月高1.1个百分点。
2、材料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强调,2005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宏观调控政策的配合。要贯彻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
材料二: 2005年4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必须把解决房地产投资规模和价格上升幅度过大的问题,作为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一个突出任务,要采取八项措施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引导和调控。
材料三: 2005年以来特别是二季度以来,宏观调控政策效果逐步显现,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耕地回到农民手中;国内市场销售稳中趋活;教科文卫在调控中发展;就业岗位增加。
材料四: 2005年8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正式成立。成立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就是要围绕金融市场和金融中心加强央行的调节职能和服务职能。
材料五: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指出: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
10月19日,温家宝总理在对《建议》的说明中指出:要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要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改善宏观调控方式,以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
材料六: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日至12月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认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过程,实质是加深理解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我们在充分运用以往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又得到一些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和启示。2006年要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要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关键是要努力扩大国内需求,坚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材料七:中国人民银行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居民储蓄已超过14万亿元,如果按我国14亿人口来计算,目前我国人均存款已超过一万元。与巨额居民储蓄相呼应的是,我国最终消费率却连续多年走低。数字显示,近5年,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分别为61.1%、59.8%、58.2%、55.5%、53.9%,消费率持续下降。十年来,我国最终消费率平均为59.5%,比世界平均消费率低近20个百分点。
3、2005年4月以来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措施:
(1)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钢铁产业发展政策》。
⑵5月11日中央七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保证中小套型住房供应”、“打击炒地”、“期房禁止转让”,成为此次房地产新政的关键词。
⑶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21日起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从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的承受能力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
[4]8月10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问题,部署广东梅州兴宁市大兴煤矿透水事故救援处理工作,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草案)》、《直销管理条例(草案)》和《禁止传销条例(草案)》。
8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等联合下发《关于调整成品油出口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在今年底前控制成品油出口,保证国内供应。
8月31日 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意见的整改措施,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草案)》。
[5]9月2日 国务院公布《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分别自日和日起施行。
9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等共同制定的《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强调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既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行业改革,也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6]10月1日,一份能掀起全国新一次土地“革命”的法规在广东率先实施。广东省以“政府令”的形式发布的《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下称《办法》)规定,农村集体土地将与国有土地一样,按“同地、同价、同权”的原则纳入土地交易市场。
10月15日青藏铁路全线铺通庆祝大会在拉萨隆重举行。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青藏铁路全体建设者按照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目标,在素有“生命禁区”之称的雪域高原上,努力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优质高效地完成了青藏铁路全线铺通任务。
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1600元后的余额,为应税所得额。另外,新的个税法还特别加强了对高收入者的税收征管。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自日起施行。
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执行此次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共花费9亿元人民币,全部由国家投入。这是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的体现。
[7]“十一五”规划指出: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还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并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两个文件都以就业工作为中心,各有侧重,相辅相成。11月11日,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出席国务院就业工作部联席会议,部署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的有关工作。
[8]2006年若干项刺激消费的新政策:①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加快推进农村道路、饮水、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增加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投入。②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区)覆盖面扩大到40%左右。从2006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提高到20元。③在近年来减负的基础上,全国将取消农业税,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将成为历史。④从2006年开始,国家将用两年时间在农村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⑤减轻住房、汽车消费的税费负担、停止对小排量汽车使用限制等措施。⑥2006年国家将努力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严格执行企业最低工资制度以全面增加居民收入。⑦将着力解决教育和医疗乱收费、电信服务价格高等问题;⑧将扩大消费热点,完善住房、汽车等消费政策,发展文化、健身和旅游消费;⑨将优化消费环境,规范和促进消费信贷发展,加快个人诚信体系建设;⑩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切实解决医疗费用过高、居民就医难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宏观调控仍处在关键时期。因此,2005年下半年国家将继续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适时适度进行微调。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宏观调控的必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十一五”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生产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并存,最终可能使总供给持续大于总需求,通货紧缩再次出现。为此,规划将从机制和体制上适度控制投资增长,并将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这“一稳一控”成为“十一五”宏观经济政策的两个基点。国家的宏观调控、青藏铁路的全线铺通、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定房价的各项工作、股权分置改革试点、诚信体系建设是高考的必考考点之一。要正确把握本专题,既要结合当前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人民币汇率的调整等热点问题加以分析,又要从“ 十一五”规划中宏观调控的角度加以认识。
一、中央为什么要加强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
1.从经济常识角度看
①宏观调控的原因: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会使经济大起大落,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这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在2004年初,通货膨胀还不明显,我国经济总体态势是通货紧缩,国家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银行采取多次降息等办法,刺激投资和消费,于是,许多市场主体就不断地投资,加上其他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的作用,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中央正是针对这种情况,及时采取了宏观调控的政策。
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国家提高个税起征点、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兴建青藏铁路、稳定房价、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等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的具体体现。
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并辅之于必要的行政手段来调节经济。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修改个人所得税法、联合发出《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等分别体现了各种手段。
②我国国家机关具有宏观调控职能,当经济发展中出现比较严重的供需不平衡时,就有职责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才能克服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③市场配置资源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国家的各项宏观调控措施必须建立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并且尊重经济规律。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社会分工和协作关系的发展,要求完善的整个国民经济的组织、协调和计划指导;
④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客观要求,公有制要求通过宏观调控,把劳动者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利益结合起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国家可以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⑤是解决微观经济活动与宏观经济运行矛盾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通过宏观调控,才能使企业和个人的微观经济活动同国家的整个发展战略相协调。
(6)国家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说明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原则、意义。 (7)国家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修改《个税法》,可以考查我国税收的特征、性质、作用,以及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 (8)运用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及其作用的知识说明国家兴建青藏铁路。 (9)我国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此说明人民币(外币)汇率的变化,以及人民币升值后对我国的利与弊。 (10)分别说明国家提高个税起征点、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兴建青藏铁路、稳定房价的经济意义。
2.从政治常识角度看
(1)国家的经济职能。国家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修改个税法、兴建青藏铁路等,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及国家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提供公共服务等职能。对国民经济实施宏观调控是我们国家的一项重要经济职能。当经济发展中出现经济过热时,国家必须履行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职能。
(2)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个税法》,体现了国家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治国原则。党的性质和宗旨。 (3)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通过实施政治领导领导我国的经济建设。这种政治领导包括制定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然后通过法定程序由国家机关来实施.当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供需严重不平衡时,中共必须做出正确的决策,国家机关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对我国经济发展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
(4)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中央及时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的目的是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这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5)兴建青藏铁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发展经济,增强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从哲学常识角度看
(1)从实际出发采取宏观调控政策: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国家提高个税起征点、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兴建青藏铁路、稳定房价等,都是在深入分析当前形势后所作出的正确决策。 (2)从正确意识的促进作用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就业增加、房价趋稳显成效。 (3)从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宏观调控的作用: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国家出台各项政策必须综合考虑各项因素,考虑对我国经济社会将产生的深远影响。青藏铁路的建成,也说明了人们在遵循联系的客观性的前提下,可以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4)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宏观调控是国家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利用规律发展经济的体现。(5)中央加强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是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的表现。要解决我国的主要矛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国家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时,中央加强宏观调控,就是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
办事情必须把握事物发展的正确方向,抓好矛盾的主要方面。我国经济发展出现过热现象时,如果不采取正确的宏观调控措施,就有可能使我国经济大起大落,从而使我国经济不能健康有序发展,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中央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成功地把握住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使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因此,只有加强宏观调控,才能使我国经济健康发展,这是一个性质问题、方向问题。
(6)办事情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从全局考虑,从长远出发。中央加强宏观调控,正是从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的。
(7)矛盾具有特殊性,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国家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寻找解决各阶段矛盾的宏观政策。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当中国经济出现发展不平衡现象时,就应当针对实际情况采取正确的措施解决问题。
(8)事物是发展的,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是为了解决不断变化发展的问题,并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原来的个税起征点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经济的发展,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适当提高起征点。
(9)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青藏铁路全体建设者努力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优质高效地完成了青藏铁路全线铺通任务
(10)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国家的各项政策都是改革开放实践的产物,并将有力地促进实践的发展。(11)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国家在制定宏观政策时必须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应当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提高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而中央对经济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正是中国共产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增强的表现。
二、中央为什么能对我国经济发展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
1.从政治常识看:
①中国共产党为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领导核心,提高了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有能力将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统一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②我党领导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了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
③政府提高了履行经济职能的水平,有能力组织好经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
2.从经济常识角度看:
我国坚持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运的重要行业和领域中占支配地位,因而有雄厚的实力对整个经济的发展起导向作用。
3.从哲学常识看:
①有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②能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客观的条件出发;
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我们选择集体主义价值观,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三、中央怎样对经济发展实施宏观调控?
1.政治常识
(1)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正确实施政治领导,及时做出科学的决策;
(2)政府正确履行经济职能,适时实际地对国民经济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政府有关部门必要时,会采取相应恰当的行政手段,辅助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2.经济常识
(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通过制定和执行一定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来实现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手段有三种: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其中经济和法律手段是主要手段,财政、税收和金融手段属于经济手段。)
(1) 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不是时有时无的,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必然存在,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一方面又要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府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把治标与治本相结合。
(2)制定正确的财政政策,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国民经济平稳发展。财政政策是我国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经济落后,必须保持比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2004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部分过热导致的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阻碍了经济的较快发展,因此,目前既不能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也不能采用紧缩的财政政策,只有采用稳健的财政政策才能保持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
(3)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如减免农业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4)制定正确的金融政策。货币的发行量、银行的存贷款利率的变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
大的影响。坚持人民币不贬值,适度地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控制信贷规模,很好地抑制住了通货膨胀的势头,使国民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在我国当前既需要保持一个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又要抑制经济过热的情况下,必须采用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
(5)土地政策是国家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经济过热现象与土地审批管理不严有密切关系,因此,这次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严把土地关。
3.哲学常识
(1)做到了从实际出发。中央决定对经济采取宏观调控是中央从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一些不良势头这一实际出发的,合理确定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
(2)善于抓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就是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央适时地采取宏观调控措施正是善于抓主要矛盾的表现。
(3)要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中央适时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把调控的重点真正放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就是为避免中国经济出现大起大落的不良局面,从而使我国经济能健康有序发展,体现中央善于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4)坚持了适度原则,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中央决定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但幅度并不大,这说明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是适度的。既达到了抑制通货膨胀的效果,又能使我国经济保持一个比较高的发展速度。
(5)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按客观规律办事。在对国民经济实施宏观调控的过程中,中央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研究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才取得了宏观调控的可喜成就。
(6)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时,要充分体现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
②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③有利于增强我国防范和化解各种经济风险的能力,引导经济健康平稳运行;
④有利于解决我国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的稳定,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⑤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全面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内容。
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1.财政政策:由扩张性财政政策向稳健的财政政策过渡
稳健财政政策的核心是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具体说来,要注重把握“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十六个字。
(1)控制赤字,就是适当减少财政赤字,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近期中央财政赤字规模大体保持在3000亿元左右。
(2)调整结构,就是要进一步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的要求,着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资金投向结构。资金安排上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有促有控。
(3)推进改革,就是转变主要依靠国债项目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建立有利于经济自主增长的长效机制。包括在保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有增有减的结构性税制改革,以及继续坚定不移地大力支持推进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收入分配等四项改革,以进一步鼓励和扩大消费。
(4)增收节支,就是在总体税负不增或略减税负的基础上,严格依法征税,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同时严格控制支出增长,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上花大力气,下大功夫。
2.货币政策: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是由宽松转向适度从紧
稳健的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适度从紧,主要是通过严把信贷关口,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平抑物价,缓解通胀压力。
(1)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以控制银根,减少银行可贷资金。
(2)提高存贷款利率,加大企业贷款利息支出,以抑制其投资冲动。
(3)通过央行“窗口指导”(指令性或指导性政策),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严格控制中长期贷款,抑制钢铁、水泥、房地产等过热行业的投资;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及时为有市场、有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的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切实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项目建设,加大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领域和企业产品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努力扩大农业贷款、中小企业贷款,继续做好助学贷款和下岗失业人员小额信贷工作。
作用:①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需要;②是继续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和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需要;③是保证金融安全平稳运行的需要;④是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的需要。⑤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又一重要步骤。
二、正确认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
1.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1)运用通货膨胀的知识分析。财政政策由扩张转向稳健,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适度从紧,都有利于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
(2)运用宏观调控的知识(包括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分析。调整财政政策,控制国债发行规模,调整存贷款利率,制定信贷政策等,属于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3)运用有关财政作用的知识,分析中央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资金投向结构。
(4)运用有关银行的分类、作用等知识,分析央行出台信贷、利率政策,以及商业银行严格审查投资项目等经济现象。
(5)运用有关储蓄作用的知识,分析调整利率的作用。
2.从哲学角度分析
(1)中央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经济运行不同阶段的特点,适时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强宏观调控,做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了发展的观点。
(2)宏观调控中注意区别对待不同行业和领域,坚持有保有压的原则,把握了矛盾的特殊性,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3)宏观调控中注意把握调控时机和力度,促进经济平稳发展,避免了大起大落,坚持了适度原则。
(4)中央宏观调控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表现出高超的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5)在稳健的财政政策下,财政支出将更多地投向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制度改革,表明稳健的财政政策注重人文关怀,追求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6)运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及其巨大作用。
3.从政治学角度,主要是运用国家职能、国家机关活动原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点是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等知识分析。
三、双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
(1)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目标由原来主要为了促进经济增长,转向促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鉴于目前投资规模已经很大、社会资金增加较多,有必要也有条件由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松紧适度的稳健财政政策。
(一)经济学分析
1.从积极的财政政策到稳健的财政政策说明了什么?(谈谈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对抑制投资过热的作用)
(1)市场调节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需要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钢铁、水泥、电解铅等行业的过度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究其原因主要是地方政府和企业追逐地方和眼前利益,将大量的资源盲目投入,造成有限资源的极大浪费。为此,国家必须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加以宏观调控。
(2)有利于遏制盲目投资造成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有利于稳定物价,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利于解决资源浪费,建设节约型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哲学分析
1.稳健的财政政策的使用是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第一、根据不同阶段经济形势的特点,适时调整经济政策。鉴于目前投资规模已经很大,社会资金增加较多,有必要也有条件适当减少财政赤字,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积极财政政策应适时转向。为了完成一部分在建项目,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积极财政政策不应一下子转向紧缩的财政政策,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政策选择。
第二、根据不同领域、地区、产业的各自特点,调整财政支出的结构,对与经济过热有关的“越位”投入要退出来、压下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要加大投入和支持的力度,促进五个统筹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根据矛盾每个侧面的各自特点,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既要压过热投资,又要支持有利于扩大消费的各项改革,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2.从积极的财政政策到稳健的财政政策体现了怎样的哲理?
(1)中央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经济运行不同阶段的特点,适时调整财政政策,加强宏观调控,做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了发展的观点。
(2)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取得明显成效,是意识能动作用,科学理论指导作用的结果。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宏观调控中注意区别对待不同行业和领域,坚持有保有压的原则,把握了矛盾的特殊性,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4)联系的观点。
(5)按规律办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等原理的要求。国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遵循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表明党和政府了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提高。
(三)政治分析
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体现了什么政治学道理?
(1)政府要正确行使经济职能,做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工作。(2)必须严格依法行政。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政府领导经济建设,必须依法办事。(3)政府作为国家机关,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4)实践党的“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政府在发展本地经济的过程中,必须服从中央的宏观调控,做到全国一盘棋,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一、从经济学角度
1. 价格由价值决定,同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近年来,由于钢材等高度相关产品价格高涨,加上土地价格上涨,使住房的价值量不断上升,这对房价上涨具有决定作用。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通居民对住房的需求量增加,投资性需求更是拉动整个房产需求膨胀的主要因素。所以,住房价格上涨成为必然。
2. 市场调节具有自身的弱点和缺陷,所以在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应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国家要综合采取土地、财税、金融等相关政策措施,利用舆论工具和法律手段,正确引导居民住房消费,控制不合理需求。政府要加大控制投资性购房需求的力度,严肃查处违规销售、恶意哄抬住房价格等非法行为,有效遏制投机炒作。要加大宣传力度,适时披露土地供应、住房供求及价格涨落等相关信息,正确引导居民合理消费。同时,要规范引导措施,避免挫伤市场信心,引起房地产市场大的波动。
3.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作为消费者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房地产市场是当前我国消费市场中为数不多的热点之一,房价暴涨使大批年轻人被迫变成“负翁”一族。由于超前消费,有些京沪家庭的负债率已经远高于欧美家庭。家庭消费一定要从生产发展的可能和家庭经济能力出发,防止盲目攀比、搞一步到位的超前消费。
二、从哲学角度
1. 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当前一些地区存在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商品住房价格上涨过快、供应结构不合理、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等突出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引导和调控,及时解决商品住房市场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努力实现商品住房供求基本平衡,切实稳定住房价格,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住房价格。这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
2. 体现了联系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住房价格上涨过快,直接影响城镇居民改善住房条件,加重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负担,将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增加了金融市场的潜在风险。如果不及时加以控制或处理不当,将不利于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最终危害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3. 体现了办事情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在认识复杂事物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加强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既要积极采取措施,尽快把房价上涨的势头控制住,又要防止因措施不当而导致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同时,调控工作要突出重点。一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以及经济适用住房的供给;另一方面,要重点围绕需求做好文章,即要遏制投机性炒房,控制投资性购房,合理引导住房消费。
4. 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这就要求我们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住房是一种生活必需品,住房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居乐业,关系到社会财富的流向和社会公平的实现。因此,政府应该发挥对住房价格应有的调控作用,保持住房价格的相对稳定,这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从政治学角度
1. 体现了国家职能。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稳定住房价格,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体现了国家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与搞好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2. 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住房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住房价格上涨过快直接影响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条件的改善,影响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甚至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稳定住房价格,是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具体体现。
中国人民银行提高存贷款利率
l.中国人民银行做出提高存贷款利率决定的原因是什么?
(1)从经济常识角度看
①中国人民银行具有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职能,这是它的职责所在。
②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了部分行业经济过热的现象,要抑制通货膨胀就必须作出提高利率的决定。
③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使银行利率的形成机制市场化,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必须作出“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的决定。(2)从政治常识角度看①中国人民银行属于国家机关,它必须履行相应的经济职能。 ②我国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就是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它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就必须作出上述正确决定,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经写入宪法,作为国家机关的中国人民银行必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述决定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也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因此,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作出上述正确的决定。
2.中国人民银行为什么能作出上述决定? 因为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是国家宪法和法律赋予它的权力,它自身具有这样的职能。3.中国人民银行作出上述决定对国家、企业和人民生活有何影响?
(1)对国家:进一步巩固我国宏观调控的成果,使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2)对企业:从近期看,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远看,对企业发展是有利的。
(3)对人民生活:对全国人民都有利,因为这些措施与国家采取的其他宏观调控措施一起,可以稳定物价,减轻人民生活负担;对在银行里存款的居民来说还可以增加一定的利息收入,但是否会增加储蓄居民的实际收益,还要与物价水平相联系。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一)经济学分析
1.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意义。
(1)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平竞争的经济,是法治经济,是信用经济。只有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公平竞争规则,强化法治,注重社会信用建设,各方面都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办事,才能在我国真正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破坏经济秩序的行为也违反了WTO的有关规则,严重损害我国改革开放形象和国际声誉,破坏投资环境;假冒伪劣商品出口,还会败坏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导致一些国家不愿进口我国商品甚至采取歧视性措施,影响出口的扩大。
(3)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使人民群众信得过商品质量,增强消费意愿。
(4)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素质和竞争力。地方保护、地区经济封锁,割裂全国统一市场,妨碍公平竞争,阻碍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规模经营发展,不利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提高。
2.怎样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1)从国家(政府)方面看,国家运用经济、法律、道德、行政的手段进行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2)从生产者经营者方面看。①企业要有市场意识、规则意识,自觉遵守市场规则,包括WTO的各项规则。企业要坚持诚实守信原则,有利于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促进企业的发展。②维护企业信誉和形象,开展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③遵守市场交易的原则。
(3)从消费者角度看,要把学好法律知识当作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学会依法律己,依法办事,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作斗争。
(4)从对外开放的角度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等行为,违背国际贸易关系的公平交易原则,不利于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因此,必须严格按照WTO规则以及国际惯例等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5)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
(二)哲学分析
主要是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坚持联系的观点,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以及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等知识分析。
(三)政治学分析
(1)正确行使国家职能。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过程中,政府要科学履行经济调节职能、市场监管职能、社会管理职能、公共服务职能。
(2)坚持依法治国原则。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规,做到有法可依;各级政府机关,要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依法行政机制,提高执法水平;司法机关要做到公正司法,杜绝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徇私枉法,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和完善法律监督体系,使各种破坏经济秩序的行为无处藏身;加强普法教育,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关于转变政府职能
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改革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解决政府与市场之间“缺位”、“越位”、“错位”的问题,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政府对市场、对企业的引导应当主要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和目标,提出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引导经济结构的调整;通过经济杠杆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治理和规范市场秩序,创造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环境,保障政策实施。适应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加入WTO的要求,政府改革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任务。
1.经济调节职能。主要是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优化经济结构。
首先,通过采用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其次,为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必要的制度保证和政策支持。一方面,通过改革和稳定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农村税费制度、农产品补贴制度,加大对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以及农村基础设施的财政资金投入等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加强对城镇化的规划、指导和财力支持,改革户籍制度、城乡就业制度,以加快城镇化进程。
第三,对区域经济发展给予协调、指导和财政支持,促使东、中、西部地区在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的前提下协调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中央政府应利用制度安排、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在重点支持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重视对西部地区教育的支持。
第四,在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前提下,采取鼓励性的政策措施,促进出口,吸引外资,支持本国企业跨国投资经营。
2.市场监管职能。政府作为制度的供给者,应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履行其在市场监管方面的主要职能:界定和保护各类产权;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扩大市场对内对外开放,逐步消除行政性垄断,加强对自然垄断行业的规范;对产品定价和产品质量信息披露行为进行严格监管;等等。
3.社会管理职能。第一,保障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利。依法指导和帮助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推进社区和乡村基层组织自治;为落实公民在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等方面的民主权利创造条件。第二,维护社会安全秩序。依法惩处各种犯罪活动;妥善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解决好各种利益矛盾和纠纷;在安全生产方面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等等。
4.公共服务职能。把扩大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对就业的指导和扶持,给予企业的技术培训项目和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以更大的财政支持;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加快建设和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把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政府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尤其是要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普及程度;逐步把公共医疗服务对象扩大到所有的城乡居民,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健;加强对文化建设、基础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领域的财政支持;通过政府投资和组织民间资本参与建设的方式,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供给,加强环境保护;等等。
加强煤炭安全生产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1)日13时30分,广东省梅州市兴宁黄槐镇大兴某矿发生特大透水事故,123名矿工被困井下。截至17日,仅找到3名遇难矿工遗体,其他人生还希望渺茫。据调查显示,该矿没有取得采故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属非法开采;该矿上半年采煤5万吨,严重超强度开采,事故前井下作业人员多达127人,属严重违规违章;事故后不报案,矿主和主要责任人逃匿,属违法行为。
(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紧急通知,重申严格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认真查处煤矿安全生产和煤矿事故背后的失职渎职、官商勾结和腐败现象。
(3)中央纪委、监察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日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坚决清理纠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投资入股煤矿的问题。要求认真查处煤矿安全生产和煤矿事故背后的失职渎职、官商勾结和腐败现象。通知指出,清理纠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投资入股煤矿的问题,既是遏制当前煤矿事故多发的重大举措,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内容。
(4)针对当前煤矿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日,国务院第446号令公布了《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特别规定的贯彻落实工作。
(5)清理纠正的范围是:各级党的机关、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投资入股煤矿的人员。凡本人或以他人名义已经投资入股煤矿(依法购买上市公司股票的除外)的上述人员,要在日之前撤出投资,并向本单位纪检监察或人事部门报告并登记。
一、经济学思考
1.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官商勾结、官煤勾结违背市场经济的平等性和竞争性,国家严格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认真查处煤矿安全生产和煤矿事故背后的失职渎职、官商勾结和腐败现象,有利于创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
2.市场经济的缺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企业在当前煤炭市场状况好转,煤价上扬的情况下不顾安全条件突击生产,一些经不住利益或人情诱惑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有企业负责人参与投资入股办矿、接受贿赂、公开或暗中包庇袒护。这是市场经济自发性弱点和缺陷的体现。
3.国家的宏观调控
国家的宏观调控 市场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市场的调节存在缺陷与不足,因此需要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查处煤矿安全生产和煤矿事故背后的失职渎职、官商勾结和腐败现象,是国家进行宏观控的一种重要手段。
4.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在我国,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由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与劳动者履行的基本义务构成,是通过劳动者实现权利与履行义务体现出来的。我国劳动者依法享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等,严格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认真查处煤矿安全生产和煤矿事故背后的失职渎职、官商勾结和腐败现象,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
二、哲学思考
1.一切从实际出发
近一段时间,恶性矿难接连不断,特别是广东大兴矿难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国家有关部委采取紧急措施,严格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认真查处煤矿安全生产和煤矿事故背后的失职渎职、官商勾结和腐败现象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2.普遍联系
重大煤矿安全事故频发,不仅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利益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而且国家法律法规的严肃性、政府的权威性都受到严重挑战,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受到侵扰。要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要抓紧查清事故原因,严肃追究责任,同时要吸取教训,采取有效措施,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
3.主要矛盾
“官煤勾结、权钱交易”是矿难频法的关键原因。清理纠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投资入股煤矿的问题,既是遏制当前煤矿事故多发的重大举措,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内容,这体现了抓主要矛盾。
4.正确的价值观
必须坚决纠正一些官员见利忘义,无视矿工生命的错误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安全生产,关注矿工生命。
三、政治学思考
1.国家的性质和职能
国家的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府要履行政治职能,依法打击破坏生产秩序的行为,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政府履行经济职能,对生产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
2.国家机构的原则
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打击“官煤勾结” 确保矿工生命安全,就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依法治国原则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必须制度化、法律化。
4.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共中央严厉查处煤矿安全生产和煤矿事故背后的失职渎职、官商勾结和腐败现象。,说明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是“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1.材料一: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日起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0.27个百分点。这是我国自1994年起的10年来首次上调银行存款利率。
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日至5日上午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针对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央决定采取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抓住主要矛盾,抓准关键环节,抑制经济运行中不健康不稳定因素,避免出现大起起落,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请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回答:(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2)这次银行利息率上调有什么有利作用?(3)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二进行分析说(4)结合材料说明党和政府应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1)①这是国家运用货币政策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②银行的利率是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个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银行上调利息率,减少现实中流动的货币量,控制了社会总需求过热而导致的供需缺口,达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③这有助于防止和克服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严重失衡,避免经济的巨大浪费,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地发展。(2)①有利于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②有利于防止企业过多占压资金,减少资金体外循环。③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④有利于增加居民利息收入。⑤有利于房地产业的供求平衡和健康发展。(3)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达到主、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共中央、国务院针对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召开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体现了这一思想。②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时首先抓住主要矛盾。中央正是抓住主要矛盾,才能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党和国家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应该遵循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4)①合理确定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妥善处理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的关系,把工作重点真正放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②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③在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措施时,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要发挥市场配置资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要不断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2.江苏省铁本钢铁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8年、注册资本3亿元、只有200万吨产能,2003年仅产钢80万吨的民营钢铁企业。2002年初,铁本公司筹划在常州市新北区魏村镇、镇江扬中市西来桥镇,建设一个大型钢铁联合项目。该项目设计年产钢铁840万吨,总投资105.9亿元人民币。2003年6月,项目开始施工。 2004年3月,江苏省政府责令全面停工。不久,国务院专项检查组对该项目进行全面调查了解。4月2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责成江苏省和有关部门对铁本案件的有关责任人做出处理,宣告了铁本世界大钢厂梦想的破灭。
(1)从经济常识的角度谈谈铁本事件给我们什么启示。
(2)从哲学角度谈谈应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发生。(3)运用所学政治常识,谈谈政府应如何领导经济建设。
(1)①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经济健康发展。②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经济活动必须遵守法律。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政府要转变职能,提高宏观调控的能力。④发展经济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①坚持用科学理论来指导实践。发展经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②坚持按规律办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经济必须尊重市场经济规律。③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地方政府领导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正确的政绩观。④办事情要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只顾局部和眼前利益,不顾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是非常错误的。
(3)①政府要正确行使经济职能,做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工作。②必须严格依法行政。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政府领导经济建设,必须依法办事。③政府作为国家机关,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④实践党的“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各级政府在发展本地经济的过程中,必须服从重中央的宏观调控,做到全国一盘棋,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3.材料一 针对通货紧缩的形势,1998年以来我国一直在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6年来我国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9100亿元,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扩张性财政政策也使我国面临一定的财政风险。下表为年我国财政风险状况。
国际警戒线
我国财政风险状况
财政赤字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年鉴、国家开发银行数据
材料二 2004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作出重大调整,持续多年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将过渡为稳健的财政政策。2005年的国债发行规模有可能在2004年减发300亿元的基础上继续减发400-500亿元。国债资金减发后,为使财政政策更好地发挥作用,国家将采取有保有控的方式,调整和优化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和支出结构,增强财政对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方面的供给,加强财政支持农业、能源交通、教育、科技、卫生、文化领域的力度,加快向经济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西部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的方面倾斜。(1)材料一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有关知识简要分析我国调整财政政策的依据。(3)结合材料二,分析稳健的财政政策关于财政资金的安排对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1)材料一表明:由于1998年以来持续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使得我国主要财政风险指标接近或达到国际警戒线,带来了通胀压力。
(2)辩证唯物论认为,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应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扩张性财政政策是与我国前一阶段通货紧缩的宏观经济形势相适应的。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只有及时调整财政政策,才能适应这一变化,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①增强财政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社会管理、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方面的供给,加大教育、科技、卫生、文化领域的投入力度,有利于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②加强财政支持农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③加快向经济结构调整,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展能源交通等方面倾斜,有利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④加大支持西部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力度,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总之,中央财政资金的安排坚持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4.材料一:针对部分行业出现投资过热和粮食产量连年下滑等形势,2004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免农业税;中央财政安排对农业510亿元转移支付资金;批准43家中央企业主辅分离改制方案;防止棉价过大波动;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等。
注: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超过9.5%;我国农民收入增长6.8%;粮食增产775亿斤;进出口总额达115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
材料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有效体制机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推进。
材料三:2004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5年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材料一中国家采取了哪些宏观调控的措施?注中所提供的材料表明什么?
(2)材料二、材料三主要体现了哲学的哪些道理?
(3)谈谈应如何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1)从材料一可见,国家主要采取了税收政策、引导中央企业改革、货币政策等措施,这些对国民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是运用的经济手段。注中材料主要表明我国对国民经济进行的宏观调控措施,成效十分显著。
(2)主要体现了: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的国情、当前国民经济的实际),实事求是(按经济规律办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的观点(五个统筹);发展的观点(财政政策的发展);对立统一的原理(五个统筹);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等。
(3)①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以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及时全面分析经济形势,增强预见性,准确把握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适时提出和有效贯彻应对的方针政策,防止大起大落,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③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领导和谋划改革。 ④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⑤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
5.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必须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但任何决策都有一定风险,越是重大决策,风险可能就越大。要求任何决策都做到万无一失,实在是难之又难,甚至是不现实的。但尊重科学,慎重行事,严格程序,把决策的风险尽可能降到最低限度,却是应该也是完全能够做到的。细究那些造成重大失误的决策,背后往往或是贪大求奢,好大喜功,不经过充分论证,靠想当然拍板;或是刚愎自用,感情用事,听不得不同意见。可以说,随意性是决策的大忌。我们的决策,不仅要进行可行性而且要进行不可行性的论证。寻找决策中潜在的、隐藏的问题和风险,给决策者提供更丰富的思路和信息,防止因随意性而造成决策的失误。
(1)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看,决策中的随意性为什么是错误的?
(2)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回答,重大决策为什么要听取不同意见,不仅要进行可行性论证,还要进行不可行性论证?
(1)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统一。决策中的随意性行为,没有从实际出发,不尊重客观规律,凭主观愿望和主观想象决策。是主观主义的表现。
(2)①任何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即“一分为二”是普遍规律。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同时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重大决策,听取不同意见,从不同的侧面考察分析才能权衡利弊,分清主次才能使决策更加科学,符合实际。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不是一帆风顺的。任何决策都有风险和失败的可能。所以不仅要进行可行性论证,还要进行不可行性论证,才能给决策者提供更丰富的思路和信息,防止因随意性而造成决策的失误。
6.2003年下半年到2004年初,我国部分行业出现投资过热现象,与此同时,粮食生产继续下滑,由此引起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压力增大。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采取多项措施,加强调控。
这一轮宏观调控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是,区别地区、行业和领域的不同特点,采取了“有保有压”的原则,表现在压物价上涨过快,力保促进就业和增长人民收入;压部分行业过度投资,保发展薄弱环节;压高耗能产业,保导向型产业;压政府主导的盲目投资,保符合政策的社会投资;压过热行业,保西部重点项目,等等。
由于发现问题早,措施及时有力,此次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效果。统计显示,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有较大幅度回落,电解铝、钢铁、水泥等行业投资逐步趋于理性,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有大幅度增长。
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合理性。
(1)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国家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重大变化,适时调整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宏观调控中注意区别地区、行业和领域的不同特点,采取了“有保有压”的原则。(3)坚持客观规律办事。宏观调控政策切实遵循了市场经济规律。(4)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宏观调控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7..材料一 《人民日报》文章指出:我们的社会诚信建设方面存在种种问题,缺失诚信引发的矛盾经常发生。种种不诚信的行为像“病毒”一样侵蚀着社会的肌体,像“沙尘暴”一样吞噬着信用的绿洲,也成为制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什么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2)从辩证唯物论角度说明,为什么要在全社会呼唤诚信? (3)在建设诚信社会中,政府、企业与个人应该如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①诚实信用是市场交易的重要原则,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②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有利于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促进经济健康发展。③我国已经是世贸组织的重要成员,世贸组织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也是建立在规则和信用基础上的。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有助于我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更好地开展对外开放,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2)①物质决定意识,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不讲诚信的现象,要求我们必须加强诚信建设。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加强诚信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3)①政府应发挥其主导作用,应依靠行政、经济、法律手段,在全社会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净化信用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取信于民,做诚信表率。②企业要树立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观念;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提高经营者素质;注重产品质量,生产名牌产品,为构筑企业良好信誉奠定基础;在商品交易活动中,遵纪守法,公平竞争,诚实守信。③诚信是每一个人应有的道德素质,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树立诚信的道德观念,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言必行,行必果。
8.2003年下半年到2004年初,我国电解铝、钢铁、水泥等行业出现投资过热现象,与此同时,粮食生产继续下滑,由此引起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压力增大。
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有效地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宏观调控。这次宏观调控的特点有,一见事快,动手早。是在局部投资过热、“物价温和可控”的背景下进行的。二是针对性强,措施有力。主要解决部分过热行业过快增长和粮食生产连年下滑两个问题,看好土地、信贷两个“闸门”,抑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建设;采取综合措施,支持粮食生产。三是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重点是结构性调整。压生产能力过剩、附加值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产品,保供不应求、技术含量高、环保设施好、能推动产品结构升级的产品。四是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强调在发展中解决,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五是着眼长远,标本兼治。把宏观调控同推进体制改革结合起来,通过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上消除经济健康发展的障碍。
统计显示,2004年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有较大幅度回落,电解铝、钢铁、水泥等行业投资逐步趋于理智和正常。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有大幅度增长。
(1)运用国家的经济职能的知识,说明我国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2)结合经济常识,简要分析信贷在宏观调控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3)结合上述材料,从哲学角度分析我党是如何提高执政能力?
.(1)①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粮食生产继续下滑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②国家具有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政府的责任。③我国加强宏观调控有利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遏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建设,增加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2)①信贷是银行的基本业务,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②银行根据国家的货币政策,利用贷与不贷、贷多贷少、利率升降等经济手段,对于投资过热行业和生产能力过剩、附加值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产品减少贷款,对粮食生产和供不应求、技术含量高、环保设施好、能推动产品结构升级的产品增加贷款,能够有效地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调整经济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结构,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3)①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正确意识为指导。②按规律办事,坚持科学执政。③把握事物因果联系,提高宏观调控的自觉性和预见性。④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宏观调控对象区别对待,有保有压。⑤善于抓住重点,统筹兼顾。这次宏观调控主要解决部分过热行业过快增长和粮食生产连年下滑两个问题。在调控过程中,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⑥坚持发展观点。对发现的问题强调在发展中解决,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把宏观调控同推进体制改革结合起来,通过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上消除经济健康发展的障碍。
2005年10月12日《中国证券报》认为,我国的宏观调控主要是压制那些高能耗的长线产业投资,避免重复建设和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发生。而对那些市场供不应求、技术含量高、环保设施好、能够推动产品结构升级的产品不但不控制,反而大力支持。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给我们企业的启示是
A.要面向市场,加大创新力度,加快产品结构升级,发展低能耗环保产业
B.废除高能耗产品的生产,大力发展高新产业
C.充分利用市场,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根本目的
D.完全依靠政策,以国家宏观调控为导向
2.从哲学上看,上述材料体现了
A.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同一性
B.矛盾具有特殊性和客观性
C.事物发展规律具有不确定性和客观性
D.联系的多样性和主观性
3.阅读下面《目前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对比表》,该图表反映的内容说明
我国GDP占世界GDP的比重
消耗占世界消耗的比重
A.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B.我国的GDP总量比较低 C.我国经济运行的效益比较低 D.我国的资源丰富
4.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现实生活中汇率总是变化的,下列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有
①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②国家的利率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
③外汇的需求量和供应量
④企业产品的质量和服务
5.2005年11月4日,财政部官员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举行的“中国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表示,今后财政部将着力推进增值税、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农业税及出口退税等四方面的税制改革。目前媒体关注的遗产税、燃油税等不在其列。这说明
A.税收具有强制性
B.国家采用税收杠杆来调节收入分配
C.法律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力手段
D.我国政府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6.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人均拥有淡水量只有世界水平的四分之一,而且地区分布不平衡。面对严重缺水的现实,北方一些大城市实行累进收费制度,大幅度提高水价。从经济学角度看,大幅度提高水价的做法
①是运用经济手段对资源配置进行调控
②是利用行政手段对资源配置进行调控
③是运用价格杠杆调节资源配置
④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7.2005年8月22日,我国政府下发了《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紧急通知”,采取了禁止“带病煤矿”冒险生产等有力措施,这体现了政府
A.行使国家宏观调控的职能
B.协调地方利益的职能
C.发展对外经济的职能
D.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
读漫画《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回答8—9题。
8.这组漫画的哲学寓意是
①人可以改造客观世界
②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③必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④人们的行为必须符合客观规律
9.要解决漫画中带来的悲剧,国家必须
①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
②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③加强宏观调控 ④大力开发和利用现有的资源
10.材料一:在人们的饮食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受利益驱使,在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中,一些企业降低标准、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违法活动十分猖獗。瘦肉精、吊白块、农药残留、劣质奶粉、毒大米等害人不浅,水污染、空间污染等屡见不鲜。
材料二: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 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的监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1)生产、销售瘦肉精、吊白块、劣质奶粉、毒大米违背了市场交易的什么原则?损害了消费者的哪些权益?
(2)结合材料一、二,谈谈如何规范市场秩序,加强食品安全。
11.2005年10月9日,温家宝总理在《关于制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中指出:要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要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改善宏观调控方式,以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
(2)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说明材料包含哪些道理。
10.(1)①违背了市场交易的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②损害了消费者的安全权和公平交易权。
(2)①生产、销售瘦肉精、吊白块、劣质奶粉、毒大米等行为,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影响合法经营者的正常经营活动。国家要依法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劣质产品的经营者,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消费者要自觉抵制劣质产品,在受到损害后,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要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11.(1)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的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因此,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但是市场不是万能的,具有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的缺陷,需要加强和完善国家的宏观调控。所以,必须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按客观规律办事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要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要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宏观调控要自觉遵循价值规律,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运行。
本文关键词:|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
在 谷歌 中搜索:
在 百度 中搜索:
在 搜狗 中搜索:
在 搜搜 中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