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达32层电梯房几楼最好是属于几线品牌单价如九层九站、总高32何?

典型报道_甜梦文库
留村“老人节”里笑声多 本报记者 张莹 通讯员 贺盈霞 九九重阳节,博爱县孝敬镇留村沐浴着明媚的阳光。 10 月 26 日这一天是留村第十五届“老人节” ,留村党支部、村委会、村计协准备对刚 刚评选出来的模范老人、优秀儿媳妇进行表彰。 大会还没开始,那些雪染双鬓的老人就陆陆续续来到表彰会场。 来开会的自然还有许多中青年妇女, 其中那些即将受到表彰的优秀儿媳妇更是掩饰不住 内心的喜悦,她们或陪着老人低声交谈,或三五成群聚在一块儿谈笑风生。最活跃的还是那 些穿行于人群中的孩子,往来追逐、欢叫。 留村党支部书记刘振英给记者介绍,村里有 2803 人,其中 60 岁以上的老人有 388 位。 这次评选出的 34 位模范老人、34 位优秀儿媳妇是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经过充分酝酿、讨论 而评定的。模范老人应是勤劳朴实、作风正派、能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尽心尽责教育子女 的典型;优秀儿媳妇不仅要孝敬老人、勤俭持家,还应当是致富能手、教育子女和执行计划 生育的典范。 在开会前,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说: “评优秀儿媳妇,应该!就应让年轻人都看看孝 敬老人有多光荣,让那些不孝顺的儿媳妇感到羞愧。 ” 留村党支部书记刘振英指着会场的大红会标说,举办这样的活动一是可以促进安定团 结,家庭安定全村才能安定;二是能促进经济发展,全家一心勤劳致富,全村一齐奔小康, 这种凝聚力也会从中而来; 三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建设, 以农村小和谐促进全国大和 谐。 新郑:经济发展反哺民生 □本报记者 王泽远 大河报记者 梁建辉 本报通讯员 刘根松 张温良 “日子好着哩,从小孩儿上学到老人看病养老,政府都操心管着,滋润啊! ”说话的是 赵长发, 新郑市梨河镇梨河村的村民。 月 24 日, 10 赵长发望着豫井 A 新郑-D005 号机井台, 那神情,就像是在看自己的孩子。 赵长发是“水官” ,是机井房的井长。他全家 5 口人,儿子儿媳带着小孙子在城里做生 意,老两口靠十亩地吃喝不愁。 “村里修了石子路,安了路灯,吃的是自来水,缺啥村里都能解决。全村人都办了新农 合,看病不愁,小孩儿们上学不要钱,俺老两口现在就等着到 60 岁赶紧办养老保险,以后 每月领钱,这和城里人有啥区别?” 赵长发说的养老保险是新郑市实施的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养老统筹。以 60 岁人员为 例,如果一次性缴纳 9128.7 元,以后每月可领 103.7 元。梨河村的村民们算过,参加养老统 筹比把钱存银行强多了。 赵长发的“滋润日子” ,是新郑“工业反哺农业”“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 该市逐年加大财政对民生问题的投入, 逐步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财政民生联 动机制,市财政用于改善民生的资金由 2003 年的 1.66 亿元增加到 2008 年的 5.68 亿元,解 决了一系列民生难题。 新郑市一系列民生举措走在全省前列―― 在新郑,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该市在全省率先免除职业高中学生学杂费。 该市通过园区和企业带动,为 11 万富余劳动力创造了就业机会;以培训转移就业,建 立市、乡、村三级就业服务网络,今年以来,该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安排 1000 个城乡公共 服务公益性岗位带动 1.5 万名农民工和城乡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 该市利用被列为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市的机遇,使全市参合率达到 99.6%,使农 村人口病有所医。 新郑市的“夕阳工程”为老有所养改善了条件。近年来先后新建、改扩建 14 所乡镇敬 老院,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 80%以上。 去年以来,新郑市通过继续新修、改造农村公路,由“村村通”实现了“村村串” ,全 市公交线路行政村覆盖率达 100%,开通了新郑至郑州公交线路;新建沼气池 6520 个、集 雨水窖 550 座,解决了 35 个村 6.1 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先后投资 1500 多万元对 1014 眼 缺电少泵的老式农用井进行升级配套改造,获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像许多地方一样,新郑市城乡在办丧事上曾经攀比成风。如今,新郑市投入资金 954.6 万元建成 128 座村级骨灰堂,解除了农民丧葬问题的后顾之忧。②9 邓州的三个变化 □本报记者 阙爱民 本报通讯员 张书勇 11 月 6 日至 7 日,记者行走在邓州城乡,听当地干部群众讲起“四议两公开”发生、 发展、升级的三变故事,越发感到“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生命力的强大和旺盛。 一变:5 年发展叫响全国 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说,新农村建设活动开始后,农村基层组织传统的工作方法,已很 难与现代新型农民日益高涨的民主诉求相适应,许多地方无人管事、无章理事、无钱办事的 问题较为突出。 鉴于此,2005 年,邓州创造性地探索出了农村议事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2006 年 底即在南阳市推广。四年实践使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此法从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上,破解了 农村党组织在推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新课题,探索出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路子。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四年实践,亦引起了省委、省政府乃至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注, 河南部署要在今年年底实现全覆盖。各大媒体的竞相报道,使全国 16 个省、自治区 300 多 个地市纷纷派团,前来取经学习,也使这一工作方法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 二变:让“程序”更科学更规范 “邓州作为‘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发源地,理应不断创新出更多的好经验与好做法, 发挥好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在多种场合就如何科学运用“四议两 公开”提出见解。 为完善此法,邓州市先后出台了运用“四议两公开”加强村级民主管理的意见、加强和 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等若干文件,引入决策评估、 “双述双评” 、责任追究等多项制 度,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推行驶入了更规范、更科学的轨道。 “如果村组按照程序通过了一项决策,但这项决策并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怎么办?” 邓州市委组织部长李中龙说, 邓州专门成立了一支由环保卫生、 规划设计等方面专业人 才组成的决策评估服务队,对村组的决策进行科学论证,避免问题的发生! 三变:乡镇议事也要走“程序” 农村议事问题解决了,可刘朝瑞发现,乡镇一级的传统议事决策程序和工作方法,又与 村级议事接不上轨! 为此,邓州市委决定,自今年 6 月起,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开始全面向乡镇一级党委、 政府拓展延伸。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形成的决议,乡镇党委、政府不得随意更改,如 因特殊情况确需更改的,必须再次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程序进行决策。 邓州市委组织部提供的数据显示,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升级”以来,邓州市 28 个乡 镇办共决策乡镇重大事项 360 多项,其中 90%以上付诸落实,且没有发生一起集体、越级 上访事件,实现了领导群众双满意。②7 高国林的“养鸡经” □本报记者 李 铮 本报通讯员 闫兆敏 赵少辉 “没啥好经验,都是在报纸上学的,俺是靠报纸上刊登的养鸡技术和市场信息走上致富 路的。 11 月 5 日, ” 在濮阳县郎中乡高寨村有名的养鸡大户高国林向记者谈起他的致富经验。 当过民办教师的高国林爱读书看报,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关于农民养鸡致富的新 闻,便萌生了搞蛋鸡饲养的想法。经过多天准备,他投资 3000 多元在自家庭院内搞起了蛋 鸡饲养。由于没有技术和经验,当年,高国林几乎赔得血本无归。尽管资金十分紧缺,但他 仍坚持花几百元钱订阅了《河南日报》《河南科技报》《濮阳日报》等报纸,购买了《蛋鸡 、 、 饲养技术》等技术方面的书籍。 由于他能及时从报纸上获取有用的技术和信息,十余年来,除了第一年赔本以外,他养 鸡是年年赚钱,如今是当地有名的养鸡大王,年饲养蛋鸡 5000 多只,纯收入 8 万元。成了 名符其实的“报”发户。 高国林高兴地说: “十年了,我每年都自费订阅报纸。这些报纸对咱农民发家致富作用 可大了。有了这些报纸就等于聘请了‘政策顾问’‘致富参谋’和‘信息专家’ 、 。现在正在 搞新农村建设, 一个新型农民家中怎么少得了几份报纸呢?今年订报又开始了, 我还要再订 几份报。 ” 高国林养鸡的经验在周边村民中间传开了, 不少人家也开始走上养鸡致富的路子, 部分 村民常常找高国林借报纸看, 有的村民也订阅了报纸。 一名姓张的村民说: “高国林成了 ‘报’ 发户,对我们启发很大,现在我订起报纸看,原来里边致富的知识真不少。 ”②13 上海党建:创新解难题,增强执政力 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市委强调通过创新制度创新方式,进一步激发党内的生机与活力 () :新华每日电讯头版新闻 新华社记者慎海雄、杨金志 88 年前,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诞生; 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接力从这里起步―― 19 上海,这座具有光荣传统、肩负重大使命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8 万多个党组织和 160 多万名 共产党员,正在党中央和上海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不断创新, 实践着科学发展的真谛。 以改革创新直面挑战 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新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作为特大型城市的上海,进 入新时期以来同样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有些情况和问题的复杂程度是以前没有遇到过 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指出:“解决这些问题,要靠发扬党的优良传 统,更要靠适应新的形势发展,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创新。 ”在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中, 市委强调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通过创新制度、创新方式,进一步激发党内的生机与活力, 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切实破解前进中的难题,增强执政能力。 紧密结合重要公共政策、重要社会舆情、重大社会思潮、重大社会事件和党员干部中的 正反面典型,深入探讨、努力回答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是上海市委为深入贯彻四中全会 《决定》 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上海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近年来探索党建创新的重点。 一年前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来势汹汹,经济外向度高的上海首当其冲。面对这一关系全 局的重大考验,上海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冷静应对、克难前行。根据中央的决策 部署,市委及时提出了“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民生持续得到改善、确保社会和谐稳 定、确保世博筹办有序进行”的总体任务目标,并不失时机地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在推进国 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等一系列事关上海长远和全局的大决 策、大项目上,连续获得重大突破; “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目标初见成效。 一年后的今日,上海经济已冲出阴霾,呈现持续回升的好势头;特别是市委市政府抓住金 融危机之“机”,迅速破解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这篇大文章。正是敢于作为、勇于创新,最困 难之年成了上海改革举措最多、转型升级最快、重大决策最密的机遇之年、跨越之年、发展 之年。 筹办世博会同样是一场从未有过的 “大考” 作为发展中国家,没有历史经验可循,没有现 。 存模式可搬,一切都要靠摸索、靠创造。俞正声强调,世博会是对上海党组织的执政水平、领 导能力和党建成效的重大考验和检验,也是对上海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现实考验和 检验。筹办至今的日日夜夜证明,上海的广大党组织和党员无愧这一光荣使命。 张雄伟,上海世博园区的一位农民工建设者,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在世博园区中国馆项目 部,他既是焊工班长,又是焊接技术指导。张雄伟不仅手把手帮助其他农民工兄弟提高电焊技 艺,还参与工地夜校建设,将自己在电焊领域的心得体会刻成教学光盘。 目前,世博园区的建设 项目部中设有各类党组织 40 多个,党员 265 名。 “我们每个组织都是一个战斗堡垒,每位党员 都是一面鲜红的旗帜!”张雄伟说。 随着人们经济地位和思想观念的变化,我们党的执政方式、执政理念也在进行相应的变 革。上海市委敏锐地看到了一些同志对“矛盾凸显期”估计不足的问题,并及时加大探索创 新的步伐。今年,上海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率先出台“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 机制”,在重大公共政策和重大工程建设出台之前事先征询群众的意见。这项政策一推出,就 获得了基层干部群众的称赞,有的项目由于未能通过评估关而被叫停。 上海还试行和完善了信访代理制、律师评估制、信访终结制等多项制度,都是在化解、 排查社会矛盾方面的全新探索。 “这些新政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社会风险、防止新增社会矛 盾,也有利于规范各级政府的行政行为,推进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最终目的在 于通过不断解决不适应的问题,取得社会进步与和谐,维护群众利益。 上海政法学院教授汤啸 ” 天说。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我们党对全体党员提出的这一要求,既寄予着殷切的期 望,更蕴涵着厚重的忧思。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党的群众工作的对象和环境都发生了很大 变化。如何进一步增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探索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方法,这是上海各 级党组织的又一重大课题。近年来,上海各级党委政府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百姓忧乐系心头, 群众疾苦放心间,“一线工作法” “凝聚力工程”??一项项以民为本的创新举措在实践中得 到检验。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强调:改善民生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也是我们 做好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进一步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切实抓好市 民期盼的民生工程。 在杨浦,区委区政府 4 年来一直坚持推行以密切党群关系为导向的“一线工作法”,全区 千余名干部通过定时定点下基层、现场办公、网上交流、开展结对活动等制度化方式,共与 30 多万人次的基层群众深入交流,倾听群众利益诉求,解决群众困难,问题解决率达 90%以上, 大量基层问题都是在一线就地解决的。 曾经以老国企包袱重、 传统产业工人多而闻名的杨浦 区,正在向“知识杨浦”快速转型,老百姓心气顺、信心足。 “我们工作上的任何创新,必须要 以群众是否满意、百姓是否得实惠为标准。 ”区委书记陈安杰说。 在静安区,社区里建立了以党组织为“圆心”的“同心家园”共同体。为应对国际金融 危机的影响,一些企业“抱团取暖”成立了“暖冬互助金” 。受助的企业主郑某拿到 20 万元 互助金后感动得流下眼泪。区委书记龚德庆说,“同心家园”之所以受到群众拥护,关键就是 以党组织带动群众、以关注民生为落脚点。 金融危机对上海就业会带来哪些冲击?从去年三季度开始,上海就研究分析就业形势,关 注大学生、农民工、小白领和下岗再就业职工等可能影响最大的四个群体,部署各类就业援 助计划,强化就业和失业的动态监测。 今年 1 至 8 月,全市新增就业岗位 46.7 万个,比去年同期 大幅度增加,四个群体的就业情况与往年相当。 岁寒更知阳春暖。在应对金融危机挑战的同时,上海各级党委政府更加注重民生细节。 一年来,上海调高了多种社会保障金的待遇标准,出台了海纳外来人员的“户籍新政”和“社 保新政” 从 1 到 8 月份,上海的经济适用房开工建设面积达 310 万平方米,廉租住房累计受益 ; 家庭达到 5.8 万户?? 让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 建设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不断探索党的建设规律。随着世事变迁,即使是 过去行之有效的好办法也不一定管用、好用、能用。面对改革创新的实践只能以改革创新的 方法应对。近年来,上海市民越来越多地从网站、报纸、电视上看到市管干部的拟任公示,看 到上海向全国乃至全球公开选聘干部的信息,看到各项重大决策征求民意的告示。 2008 年以来,黄浦区已经形成了区委全委会票决政府部门正职和街道党政正职的制度。 通过全委会无记名票决,目前全区已经有 16 位干部走上正处级岗位。 区委书记王文涛说: 通 “ 过制度创新,我们实现了从小范围酝酿到大范围推荐、从常委会定干部到全委会选干部的转 变,达到了在更多人中选人,由更多人选人的目标。 ” 在嘉定,区委区政府果断决策,打破传统的干部管理体制,出资 1 亿元向全球招聘 “汽车精 英” ,增强汽车产业的发展后劲。 “已经有 6 名海外高级人才被录用。 区委书记金建忠说: 过 ” “ 去总以为遥不可及,观念一突破,难题也就破了。 ” 在经济活跃、人员流动、社会多元的大上海,如何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尤其是让基层党 建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也是各级党组织考虑的重大问题。为此,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进一步 加强社会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全新的视角和富有操作性的措施进行了完整规划。与此同时,上 海各级党组织在基层党建领域进行了许多探索。青浦区的“党员议事会” 、闸北区的“党员 责任区” 、闵行区的“三联四会” 、虹口区的“党员志愿者工作室” 、宝山区的“三访服务” 、 松江区的“党员联络员” 、卢湾区的“电子党务平台” 、徐汇区的“社区党建课堂”等创新之 举,使党组织和党员在群众中的根更深、叶更茂。 今年 6 月,闵行区发生在建楼房倒覆事件。事发后 2 小时内,市、区有关部门就及时向社 会公众发布信息,4 小时内就成立了事故调查组。在事件的处置过程中,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始 终坚持责任政府、法治政府、信息公开、居中协调的原则,积极维护业主权益,严格开展行政 问责,引导事件稳妥公正地解决。 “不回避热点问题,快速作出正确应对,这既是一个执政党的 自信,也是应当具备的素质。 ”区委书记孙潮说。 在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来自全球的各类顶级人才“扎堆”,各种价值观碰撞,多国文 化交会。 在这种新情况下开展党建没有什么经验可循。 园区的党建工作者在实践中总结出以 政治凝聚、服务凝聚和文化凝聚为抓手的工作模式,来增强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情、对党 员的认同。如今,190 多个党组织、5300 多名党员已成为建设开发的生力军。市委常委、浦 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深有感触地说:“只有把党建开展到最活跃的‘细胞’上去,才能让党的 建设适应开发开放要求,以开发开放的实际成效来检验党的建设成效!” 变化是永恒的主题。 上海各级党组织深刻认识到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紧迫感 和责任感。尽管前进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不适应的问题在某些领域仍比较突出,但知不足方 能有所为,勇于创新的上海各级党组织一定能正视不足,切实增强能力建设,向党和人民交出 一份合格的答卷。 一位乡村教师的 28 年寂寞坚守 2009 年 11 月 10 日 07:59:24 来源:重庆晚报 家在主城区,工作在 100 多公里外的偏远村小,夫妻分居多年,忍受病痛折磨―― 他在綦江偏远的村小,妻子在条件良好的主城。多次有机会回城工作,与家人团聚,他 拒绝了。 他有肺气肿,肺功能只是正常人的 18%,随时有可能离开人世,却从未请过一天假。 妻子说: “家里不缺这几个钱,求你别干了。 ”他拒绝了。别人问他为什么,他沉默不语。 28 年,寂寞、病痛,用他的话说,已成习惯。 昨天,当清晨第一缕阳光伴着清脆的鸟鸣透过树林,投射到肖大伦寝室的窗台上时,他 已站在空荡荡的操场上。 孩子们还没来,操场上就他一个人,准确地说,整个小山头上,就他一个人――即使孩 子们来了,也不过多 17 个人而已。 56 岁的肖大伦咳嗽着,咳嗽带来的剧烈震动让他像走了几十级台阶,有些喘不过气来。 天凉了――每年这个时候,他都要怀疑自己是否能撑过冬天。去年,他的肺功能还有正 常人的 52%,今年,就猛地下降至 18%。 操场边的月季花和葱兰,是 17 年前他到木瓜村小时带领孩子们种的。现在,花还在, 昔日辉煌的学校却已变得如此萧条,学生人数由 300 多人减到现在的 17 人,其中有 8 人还 是学前班的孩子。昔日近 20 名老师也早转行,或调到更好的学校――除了肖大伦。 7 年,綦江最偏远的木瓜村小,他习惯了一个人的坚守 “我们村又穷又偏,没老师愿意来。要不是肖老师坚守在这里,可能有些孩子要辍学。 ” 永新镇木瓜村位于綦江县最北端,木瓜村小是綦江最偏远的村小。2002 年乡镇建制调 整,教委准备撤销木瓜村小,乡亲们不同意: “撤了,孩子们上课要多走 20 公里。 ” 木瓜村小保留下来,却只有一、二年级和学前班。从这年起,自愿留下的肖大伦,成了 学校唯一的老师。直到两年前,中心校才请了一名当地妇女,协助他带学前班。 “肖老师生病了,闻到油烟味就喘不过气,中午再也无法帮助孩子们热午饭,只好另外 找个临时工。 ”中心校校长朱朝全告诉记者。 学校条件极差, 操场上一个木制篮板早已腐朽, 上面千疮百孔, 砖砌的乒乓台垮掉半边, 教室地面坑坑洼洼,窗户上的木楞多数也已被虫蛀烂。没玻璃,一下大雨,雨水就会飘进教 室。还好学生不多,肖大伦就将课桌集中摆在教室中间。 今年夏天,学校的水管坏了,喝水要到一公里外的山脚下去挑。每天早上,肖大伦都会 发现操场边有两桶清澈的泉水,直到水管修好。后来,他才知道,这是附近 70 岁的村民李 代黎和 58 岁的明宗印得知他生病不能挑水后,轮流为他挑的。 “我们村又穷又偏,没老师愿意来。要不是肖老师坚守在这里,可能有些孩子要辍学。 ” 木瓜村支部书记明宗一说: “全村百姓都感谢肖老师。 ” 肖大伦要负责一年级 9 名孩子所有的课程,历年来,他所教的班级每次考试成绩,在全 中心校排名都是数一数二。 28 岁的姚玉梅曾是肖大伦的学生: “1993 年肖老师接我们班之前几个月, 我们几乎每周 都要换个老师,因为老师们都不愿意留在这里。 ”姚玉梅清晰地记得 16 年前,肖老师第一次 走进教室时说的话: “孩子们,肖老师永远不会离开你们,永远不会。 ” 14 年,他习惯了肺积水、肺气肿的折磨,还想挨到退休 “医生说,他不能再上课了,因为粉笔灰对肺有刺激,还说他一旦感冒,就会??” 1995 年 6 月,肖大伦病了,起因不过是场小小的感冒。因他教的班快毕业考试了,持 续发烧的肖大伦没有及时去医治――去一次县医院,得花至少一天时间。 他就这样拖着,直到半个月后孩子们考试完毕,没想到竟拖成肺积水、肺气肿,从此丧 失了劳动能力。 前些年,肖大伦还不觉得严重,可最近 10 年,他明显感到不行了,别说爬坡,就连在 平路上慢慢多走几步也累得气喘吁吁。上课多站一会,就觉得呼吸困难,但他从不肯在讲台 边放一个凳子,实在坚持不了,就到窗边做几次深呼吸,再撑在讲台上给孩子们上课。 “我不能坐,坐着讲课,是对孩子们的不尊重。 ”肖大伦说。 没有一个孩子知道老师生病了。 “我们都知道肖老师有这习惯,上一会课,就撑在讲台 上停下吸一会气。 岁的学生王小静说。 ”6 一次,肖大伦又撑在讲台上,一个孩子将自己的板凳端上讲台,让老师坐一会。那次, 孩子们看见了肖老师的泪水。 肖老师从没因此请过一天假,即使上医院,也是利用节假日。去年暑假,医生检查他肺 功能只有正常人的 52%,前不久,他病情又加重了,多说点话也会觉得接不上气来,肺功 能已降到 18%。 医生让他必须每天吃药、 随时吸氧, 彭小玲给丈夫准备了一个氧气袋, 可氧气袋没加压, 密封效果不好,充一次只能管一天。 中心校领导也让他休息,肖大伦也觉得是该治病了,可当他回到学校看到那些孩子,他 再也无法说服自己离开他们: “班上的孩子除了肖鹏有妈妈在身边,其他全是留守儿童,有 的冬天还打着光脚板,我走了,没老师愿意来,他们去哪里读书?” 本月初,新桥医院愿免费给他治疗,肖老师高兴了一阵子,可条件是要随叫随到。肖大 伦马上决定不治了: “我的学生比我的病更重要!这病,我已经习惯了,要我离开学生,我 不习惯。 ” “医生说,他不能再上课了,因为粉笔灰对肺有刺激,还说他一旦感冒,就会引起突发 性休克死亡。 ”14 年来,妻子彭小玲什么话都说尽了,丈夫就是不肯丢下孩子安心治疗。 “家里不差你这两三千块钱,求你别干了,身体要紧。 ”彭小玲是渝中区某建筑公司主 管会计,儿子也大学毕业工作了,家境一直比较殷实,但她知道,丈夫这么卖命,为的不是 钱,而是有精神支柱――对教育工作的执著,对学生的爱。 “我能接受和他 28 年两地分居, 也有精神支柱,就是我对他的爱。 ” 在生命的倒计时中,肖大伦与时间赛跑着,他说,无论如何,也要挨到 60 岁退休再说。 28 年,他习惯了寂寞,妻子也习惯了他的“不负责任” “我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我拿了国家的工资,就得尽到自己的义务。 ” 肖大伦一直住在学校,但在 100 多公里外的重庆主城区,他有一个温馨的家。但自从结 婚后,他一直和妻子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已整整 28 年。 肖大伦是当地人,1975 年起在邻近的垭口村小当老师时,认识了来自重庆主城的知青 彭小玲。二人相爱了,1981 年,回城后的彭小玲和他组成了家庭。 1982 年,彭小玲给丈夫在主城联系了一个好单位,可他拒绝了: “我离不开生我养我的 土地。 ” 1983 年,彭小玲当施工员的父亲让女婿跟他学当施工员,肖大伦没听岳父的话: “我喜 欢当老师。 ” 1992 年,彭小玲硬生生将丈夫拉进歇台子小学,上了一节公开课,校长很满意,决定 接收他。可当天下午填表时,他就瞒着妻子悄悄溜回綦江,彭小玲气得差点晕倒。 “主城条件是好些,工资也高很多,可主城已经有那么多好老师,不缺我一个,山村的 孩子更需要我。和他们比起来,城里的孩子已很幸福,我儿子已很幸福。 ” 1995 年,大坪小学也邀肖大伦去,他拒绝了。 …… 就这样,傻傻的肖大伦放弃了一次又一次机会,留在綦江,留在木瓜村小。 “除了放假,我一个月才回去一次,没尽到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肖大伦低下头,眼里 有了泪水。 儿子上小学时,被围墙砸破头,那时通讯不发达,彭小玲好不容易找人带信给丈夫,可 肖大伦依然等到周末才回家。 “看到病床上的儿子,他哭了,可转个背,他又走了。 ”彭小玲 气得大骂他没心没肺。可每次骂过之后,她又选择了理解与支持,她早已习惯了丈夫这样的 “不负责任” 。 木瓜村小建于上世纪 70 年代,坐落在一个小山头上,最近的农舍,都在山脚。放学后, 破败的校舍如同一座阴森的古堡,没一丝生气。 肖大伦的寝室在楼上,穿过没有路灯的走廊,在两排废弃的教室中间。一个电饭锅,是 他唯一的做饭做菜工具。 从 2002 年起,住在学校的老师,就只剩他一个。白天,他是老师,放学后,学校空荡 荡的,他是孤独的守夜人。 因没安装闭路,肖大伦也就没有电视,整个学校唯一能发声音的,是一台老式收音机, 接收信号不好。放学后,孤独的肖大伦就一直让收音机开着,不敢关掉,尽管里面传出的噪 音比主持人的声音还响。 肖大伦记得,1992 年刚到木瓜村小时,教室周围根本没树,可现在,窗外茂盛的泡桐 树已比两层楼的校舍还高。夏天,常常能看到蛇盘在树枝上打秋千。 夜晚最难熬, 肖大伦就尽量将课留到晚上备, 找点事做。 实在寂寞了, 就给妻子打电话, 或听着窗外的虫叫,望着窗外的树林发呆。 从教 34 年来,肖大伦教过的学生数以千计,他们有的完成了大学学业,有的发了财, 有的有了自己的孩子,但“习惯”了寂寞和病痛的肖大伦依旧在这偏远的村小,孤独地坚守 着。 结婚 28 年,一万多个想家的日夜,肖大伦说不清自己是怎么过来的,他只说: “我已经 习惯了这种生活――我拿了国家的工资,就得尽到自己的义务。 (记者 周立 文 ” 记者 周舸 ) 陈光明 趟过男人河的女杰 2005 年 05 月 16 日 08:28 “我当刑警大队副队长、禁毒总队队长也这么多年了,以前有意躲开所有采访,也推掉 了很多荣誉,所以一直都能集中全部精力把工作专心做好。我认为这应当算是一个好经验, 如果我早就被树立成一个模范、名人,之后肯定就很难一门心思全用在工作上了。 ” 她很不情愿把功劳就当负担背在身上, 更不会因为荣誉花环的包裹, 而让自己异化成一 个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套中人” 。我能感觉到她眼下的某种内心尴尬,因为她卓尔不群的职 业成就,社会荣誉自然而然就来了。可这些不期而遇的光荣降临,却让她多少有点不适应。 我是在五一之前,从一位电视主持人那里得知陈光明的传奇经历的。随即,我一个长途 打到陈光明的办公室,电话那边是一位说话干脆利落的女性――― “陈光明在吗?” “她不在!出去学习了!“你是谁?” ” “我是搞卫生扫地的! ”电话马 上挂断?? 我担心远途采访劳而无功,于是求助全国妇联有关领导,总算得到了陈光明的手机号, 接着再打电话,我就听出,她就是“搞卫生扫地的” 。等我摆出一大堆采访理由,陈光明的 口气仍然还是一副要将我“扫地出门”的不情愿: “要不电话里聊几句就算了。大老远跑过 来,既麻烦你也麻烦我嘛!因为实在没啥子说的哟! ”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还没动身,已经多少领教了几分陈光明鲜明的个性。 ■唯大女人真本色 到达重庆的次日下午, 当地公安局专门为新闻媒体组织了一次 “陈光明同志事迹采访座 谈会” ,面对满座的记者,陈光明两目精光腰板笔直,端庄漂亮的五官,直透出一股阳刚帅 气。 集体采访过程中,陈光明显然很不习惯跟媒体打交道,甚至还有一点点逆反。在座其他 干警,一提及她的破案和业绩,她就会不断插话进来打岔,非把功劳均摊到所有基层干警身 上。有位记者不耐烦地说:您现在都是英雄模范了,总要配合一点嘛! 陈光明当时撇一撇搽得鲜红的嘴唇: “啥子‘英雄’嘛?今年市里召开“三八表彰会” , 那个女主持人,手一挥就大叫:远学任长霞,近学陈光明!现在就请‘英雄’陈光明上台! 啊哟!当时我听得汗毛都立起来了,浑身直起鸡皮疙瘩!电视一播,媒体一曝光,好多老百 姓都冲到我办公室来了, 好像我一下就成了包青天, 再到街上随便走走, 还有人指着我说 ‘陈 光明,神探!什么案子都能破’ ,这也太夸张了吧?” 初见之下,陈光明的个性本色就毕露无遗。她说起话不但很容易兴奋,需要时还会挥动 双手以加强语气。她毫不讳言,媒体造势会给她本来正常的生活节奏造成很大压力,所以她 恳求各位记者笔下留情,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 采访座谈会的当晚,我就见到了陈光明下班之后的另一副“光辉形象” ,她人长得漂亮 更在意得体的穿戴打扮,鲜红上衣、绿裤子、皮鞋锃亮,咄咄的眼神和新潮的气派,任你怎 么猜,也完全看不出她五十岁的年纪。 “我原来口红也比别人还要抹得红。以前工作之外,还要奇装异服一些。后来被电视、 报道弄出点名气,现在不得不收敛了一些。可红衣服、绿裤子还是要穿的。 ” 听得出,她很不情愿把功劳就当负担背在身上,更不会因为荣誉花环的包裹,而让自己 异化成一个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套中人” 。我能感觉到她眼下的某种内心尴尬,因为她卓尔 不群的职业成就,社会荣誉自然而然就来了。可这些不期而遇的光荣降临,却让她多少有点 不适应。她可能更愿意在工作之外,谁也别认出她是谁,那样她就能照常在重庆朝天门服装 批发市场上,一百或八十地和摊主讨价还价。所谓的小女人,永远都在忸怩造作回避躲闪。 可陈光明的磊落和大气,就在于,她敢于全方位把自己展现给你,本色使然,毫无避讳。 陈光明终于挡不住我远道而来的纠缠, 开始接受我的单独采访。 但口气依然凌厉而实在: “是市局和省厅领导敢用我, 信任我的本事和能力, 才把我放在这样一个很多男人都想坐到 的岗位上。 现在市局里的男队长有好多好多, 工作业绩都不比我差, 你们记者们都没去宣传, 而因为我是一个女人,就使劲宣传,其实在这背后,还是有一点男女有别的因素在。我当刑 警大队副队长、禁毒总队队长也这么多年了,以前有意躲开所有采访,也推掉了很多荣誉, 所以一直都能集中全部精力把工作专心做好。 我认为这应当算是一个好经验, 如果我早就被 树立成一个模范、名人,之后肯定就很难一门心思全用在工作上了。 ” ■趟过男人河的付出 在介绍陈光明的所有资料上,有一点始终都在被反复强调: “作为重庆公安史中的第一 位女总队长、重庆公安刑侦战线目前唯一的女总队长、全国省(市)级公安禁毒战线唯一的 女总队长,陈光明在男性比例占多的公安一线岗位上是一枝独秀。 ”从 1979 年 25 岁的陈光 明正式进入公安这一行,至今整整 26 个年头。临出差之前,一位以前专跑公安口的记者告 诉我:能从基层一步一步干起来,而且还能做出很大成绩的女警察,就没有一个是白给的。 陈光明 1979 年以返城知青的身份进入公安队伍,之前既没有上过任何公安学校,也没 有接受过正规的警察训练,所以她刚当警察最初就是在秘书科干后勤,先后干过处理文件、 结案子、统计工作、财会工作,而且一干就是 15 年。1986 年,陈光明经过艰苦的自学考试, 考取了四川公安管理学院,两年学习之后回到公安局,虽然职位提升到了行政科科长,但仍 然还是跟刑侦与缉毒破案毫不沾边。 一直到 1994 年, 陈光明被市局提升为刑侦大队副队长, 当时连她自己都感觉相当突然。 “最初接到任命,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胆怯,因为自己心里也没数,我到底能不能胜任这个位 置?”整个公安局里更是一片哗然,说句笑话,那才叫“男人河”爆发了钱塘大潮。当时这 个提拔动议是由如今已经离休的前任老局长提出的, 因为他从平时的工作当中观察到, 陈光 明一向思想主动、办事认真、行为果断。可老局长虽有此之想但也心存犹豫,因为当时不但 在重庆而且在全国也没有先例。更何况陈光明还是个半路出家的女警察。正巧此时,公安部 有一位女局长到重庆调研, 所以老局长就派陈光明专门给她作陪同, 其实却是托那位女局长 暗中考查一下陈光明到底是不是这块料。 全程陪同之后, 女局长悄悄告诉老局长: 我看她行, 为人正直、性格泼辣、办法也多。 于今回头再看, 老局长后来对陈光明的提拔显然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 可当时陈光明 面对的却全是来自周围的白眼。说起那段时光,陈光明平静一笑: “比如说我要领导的支队 长,还有很多侦查员,在经验上个个都比我要丰富得多,我也明明知道他们心里不服我,因 为我在业务上肯定没他们熟嘛; 我也明明知道他们会在许多方面不全部依靠我, 因为我的经 验也不足呀;我也明明知道他们会对我有很多议论,因为我是个女人。可最后一想透了,我 都没有更多去理会这些。 ” 当时被陈光明领导的男性下属们, 都不是明着跟陈光明吵架和顶牛, 而是以一种完全的 不信任根本就不拿她当领导。有事不请示、有案不汇报,干脆就是“不搁盐―――淡着你” , 那是一堵让陈光明撞不穿也打不透的棉花墙, 而且在这冷漠的沉默当中还带着一种明确的暗 示:你一个搞后勤的,凭什么管我们办案子。即使陈光明虚心向有的支队长问起某个案件, 人家也爱答不理的,再问深了,还会轻飘飘地反问: “我跟你说,你懂嘛?”这种难捱的滋 味,起码持续了一年半时间。 我问: “那你又是靠什么力量顶过来的呢?” 陈光明的眉毛马上挑起来了: “首先,既然领导敢于把我放在这个位置上,我就要对得 起这份信任。其次,我想到了我的父亲。我刚当警察时家里还有两个弟弟没工作,父亲为了 我能接班,是提前三年离开了他工作了一辈子的警察岗位。就这两条,我找不出任何理由让 自己在困难和非议面前退缩。 ” 无能的领导, 当他们遇到下级抗上级时, 很可能就会采取高压甚至动用淫威去整治别人。 而真正有胸怀的领导,则会包容这些并以自己的不懈努力,去慢慢建立起领导的威望。陈光 明初来乍到心里有自知之明, 所以她就一边干一边学, 同时还以自己的正直诚实、 谦逊人格, 去渐渐凝聚周围的人心。 “后来,我也经历了很多大案,碎尸案、挟持人质案、入室抢劫巨额案,我都到现场亲 自参与了。作为领导,对很多案件的侦破和处理,我也起过相当关键的作用。但总体来说, 干刑侦的两年半, 我还是从后勤转型到刑侦的学习过程。 所以到现在也不能说我当时做得有 多好,唯有尽我最大努力而已。 ” 1996 年对于陈光明,是她一个事业上的巨大转折。当时山城的平静,不断被一些不和 谐事件所打破。抢劫案明显增多,公安机关的调查表明,抢劫者多为吸毒分子。结合当时全 国禁毒形势去分析, 重庆那时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现状。 由于毗邻禁毒前沿 “阵地” 云南, 重庆已不是一个单纯的毒品消费区, 而正在成为一条毒贩的犯罪渠道, 一些毒品甚至经由重 庆流向北京、天津等地。考虑到这种局面,1997 年,重庆市公安局专门成立了禁毒总队, 而陈光明就是组建者之一,并且她还被任命为禁毒总队的总队长。 前边刑侦大队副大队长的位置还没坐稳,新的任命又在“男人河”里卷起不小的波澜。 面对争议、非议种种,陈光明这时已没有了当初刚进刑侦队的胆怯,为了能尽快熟悉业务, 陈光明晚上学习禁毒法律知识, 白天则跟着干警们一起跑案侦第一线, 她把周围的人都当成 自己的老师,在实践中学习并积累经验。 1997 年初,刚刚上任不久的陈光明就率领干警乔装埋伏,在陈家坪车站抓获从四川资 中到重庆的几名毒犯。据其中一名毒犯供认,还有大批毒品正从云南运往重庆资中。陈光明 屁股还没坐下来, 转身就和干警立即开车前往资中, 当场截住 5 名毒犯, 查获海洛因 3 公斤。 从资中人困马乏刚刚赶回重庆,已两天两夜没合眼的陈光明,脑袋还没和枕头沾个边, 当夜又有确切线报传来―――有一名毒犯携带十几公斤海洛因来到重庆要寻找买毒 “下家” , 此时正住在市内一家宾馆里。 而且据说狡猾之极的毒犯只打算在山城停留一夜, 如果找不到 买家,第二天早上他就准备逃之夭夭。 得知这个线报,陈光明陡然精神起来,她带领干警立即扑向宾馆,并且在路上用手机和 几个支队长迅速商量布控和抓捕方案。 身穿便衣的陈光明和另一名干警刚走进宾馆大堂,就眼看两名嫌疑人正迈进一楼电梯, 陈光明当时急中生智作迷糊状, 一边跌跌撞撞往前跑, 一边喊: “电梯、 等一等, 等一等??” 就在嫌疑人下意识还在犹豫之时,陈光明他们已经跑进电梯。为了继续迷惑对方,满身疲劳 的陈光明一头栽倒在旁边干警的肩膀上,嘴里还含糊不清地说着: “哎哟啊?今遭喝惨 了??”干警马上会意道: “二姐,以后要少喝点嘛。 ” “醉眼惺忪”的陈光明,眯缝着眼却始终在瞄着嫌疑人的一举一动,看他按了电梯的 6 层,那位干警跟着就按了 7 层。电梯到 7 层刚闪开门,陈光明随即“醉意”全无,精神得就 像豹子一样马上从楼梯往 6 层冲,随即找到服务员,亮明公安身份,询问刚才那两个男人进 了哪个房间。服务员说他们进了 602,陈光明马上就让服务员把夹住 602 的 603 和 604 房间 都给打开,先让跟来的干警埋伏在两侧房间里,接着她就换上服务员的工作服,竖起两只耳 朵在过道里来回溜达着听动静。过了好一阵,602 的房间里已没有任何说话声,于是她蹑手 蹑脚贴近门前屏住呼吸细听,不一刻,只听里边传来一阵阵撕开包装胶纸的声音,陈光明判 定里边已经开始了毒品交易之前的验货, 她双手一挥悄然向周围发出暗号, 然后亲率所有干 警破门而入,不但抓住了毒犯,还当场缴获毒品 17 公斤。那是重庆市禁毒总队成立以来破 获的第一宗万克毒品大案。 8 年禁毒,情同抗战。在常人眼中的“男人岗位”上,陈光明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 苦、勇气和智慧,为重庆禁毒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她的指挥之下,从 1997 年至 2004 年,禁 毒总队破获贩毒案件 2095 起,抓获吸贩毒人员一万多名,缴获毒品海洛因 300 多公斤,追 缴毒资赃款上千万元。 ■“陈队”与“二姐”的两种表情 今年刚过 50 岁的陈光明这样总结自己: “作为一名女性要想在男性岗位上立足, 我觉得 第一女性要珍惜自己;第二要看得起自己;第三要少说‘我不行’” 。 在采访过程中, 我有两回在办公时间走进陈光明的办公室, 每次她都是腰板笔直地端坐 在写字台后边的椅子上,而且两次都是面色严峻,言语扼要――― “有事吗?” “如果有问题你就快点讲! ” 这时的陈光明,又让我感觉到一点“搞卫生扫地的”精神压力甚至是气质震慑。 然而只要换在下班时间再见陈光明, 她却又是穿红戴绿笑声朗朗。 我刚一开始很难接受 像陈光明这种磊落分明的工作与生活状态。 之后再向陈光明身边的部下和同事说起她这两种 分明的“变脸” ,众人却早已经对她那截然不同的两样人生表情习以为常了。 现任禁毒总队综合科科长的许萍, 已和陈光明共事十余年, 以往不但工作默契而且二人 私交也很深。可在我采访之前,许萍却因为一点小小“人情” ,就被陈光明毫不留情地“w” 了一顿。陈光明去年 4 月调任重庆公安局经侦总队长,今年前不久,许萍的一位亲友因为跟 一件很小的经济纠纷有点牵连, 于是托许萍给陈光明打电话求个人情, 许萍深知陈光明对待 案件的铁面无私,所以再三向亲友解释: “我们交情是很深,可就是不要沾任何纠纷、案件, 陈光明是绝对不会给我面子,而且肯定还会骂我的。 ”然而架不住亲友再五、再六地恳求, 许萍终于还是按下“免提”打了这个人情电话,结果话绕了很大弯还没说几句,陈光明电话 那边早已是警惕有加声色俱厉起来: “你到底什么意思?是不是有人托你讲人情来了?!告 诉他们,不行就是不行! ” 放下电话,许萍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对当面听到电话的亲友笑说: “听到了吧,我说不 能打这电话,你们非要试试,结果是我挨骂你们听着! ” 然而同样还是陈光明, 换到禁毒总队一支队长冯骏伟嘴上, 却又成了另外一番模样: “说 实话,以前我们每办完一个案子,心里先想到的不是回家,而是马上赶回总队,去尝一口二 姐亲手下厨做的热汤和好菜! ” 由于工作性质特殊,吃饭没个准点,禁毒大队专门设有夜间小灶,而陈光明就是全队公 认的“一号大厨” 。以前每次干警夜间出更,之前“陈队”都是运筹帷幄大将风度。而每当 干警们完成任务归队之后,她则更乐于成为巧厨“二姐” ,立即洗手熬羹煲汤,以最可口朴 素的饭菜为战友们接风洗尘。 冯骏伟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 2002 年那个冬季,有天深夜,他和几个干警经过近一周辗 转追捕,终于从外地将两名毒犯捉拿归案,连夜返回总队,一路劳顿又赶上雨雪交加,已经 数日没好好吃过一顿饭,人人肚子里都在闹“空城计” ,手脚更冻得发麻。夜很深了,冯骏 伟一行人只盼回到总队能马上泡一碗方便面。 谁知他们刚一踏进队部, 扑鼻而来的却是饭菜 的喷香,随后就是“陈二姐”一声脆喊: “快点趁热!大家都来喝一碗海带鸭子汤! ” 而让年轻干警们最流口水的,还是“陈二姐”的拿手好菜“回锅肉”还有“尖椒鸡” 。 禁毒总队副队长陶秋这样总结“陈二姐”的美味佳肴: “她对待做菜和对待工作,有一点态 度是非常一致的,那就是绝对追求完美,精益求精。尝尝她做的饭菜,你就不难理解,她为 什么能从一个原来并不了解刑侦工作的女干警,而迅速成长为屡破大案的总队长了! ” ■无情未必真女杰 在有关陈光明事迹的材料或报道当中, 都不会忘记这样特别提到陈光明女儿贝贝 (化名) 的出生: “十月怀胎,是女性一生万分娇贵的经历,每时每刻都要小心翼翼,爱护有加。而 她却腆着肚子,急急而来,匆匆而去,直到临产前一天下午,她才回到家,晚上女儿就出生 了。 ”似乎这也成了陈光明先公后私的光辉一笔。可我只能理解为这是由于特殊工作性质给 陈光明造成的一份人生缺憾。中国自古就有“忠孝不能两全”的说法,所以也让很多人特别 是能干的女性,常常在公共事业与私人生活之间无法达到完美的平衡。 毒贩们昼伏夜出,因此禁毒警察也只得过着不分昼夜的生活。作为女儿的贝贝,以前也 曾非常抱怨自己的妈妈。小学 6 年,陈光明几乎跟女儿没有过几次亲密接触,她那时甚至没 替贝贝开过一次家长会, 对女儿的任课老师也一个都不认识, 幸亏贝贝从小学习就非常自觉, 成绩一直很好,在这一点上,要强的女儿很像陈光明自己。陈光明跟女儿间的矛盾真正尖锐 起来是在贝贝初一之时。贝贝从小学被保送到中学后,班里都是尖子生,加上学习环境的升 级变化,贝贝承受的心理压力过大,第一次考试,以往总是前一二名的她,成绩一下掉到全 班第 28 位。成绩单拿回家,陈光明把贝贝狠狠教训了一顿,当时女儿既委屈又难过,终于 朝着母亲发作了: “你就知道骂,你自己有时间认真管过我吗?”只这一句硬话,当时就让 陈光明陷入了深深的自责。 这之后,陈光明就想方设法亲近女儿的生活,督促她的学习。有时间干脆就把贝贝带到 自己办公室,她上班,女儿就在旁边做作业,然后即使有片刻空闲,陈光明也会抓紧时间给 女儿讲解功课或者闲聊家常。 然而也恰恰正是这一段在特殊环境当中的亲密接触, 才让贝贝 真正了解了自己的母亲。 有一次完成作业, 贝贝闲着没事就在刑警总队的办公楼里来回转悠, 无意中却闯进法医检验室,当时里边正在紧张进行的验尸现场可把贝贝吓坏了。直到这时, 越来越懂事的贝贝才真正意识到了母亲的工作, 到底有多么严峻和不易。 贝贝后来这样感叹: “妈妈当时也是刚刚调到刑警总队, 各个方面都要承受非常大的压力和挑战, 可她既要做好 本职工作,还要兼顾我的成长教育。从那时起,我才开始逐渐理解妈妈,她对我的关心,也 许不能像更多母亲那样涓涓细流, 但她本人所走过的人生道路, 却对我有导航和指南作用。 ” “说心里话, 我也想做一个称职的母亲, 我也想做一个称职的妻子, 8 年的禁毒生涯, 但 我不是加班就是出差,不是出差就是值班,我没和他们度过一个除夕之夜。但是,一个人的 能力和能量太有限了, 很多事情要想两全其美, 在公安战线―――这个和平年代需要付出最 多的岗位,是很难的。我,选择了事业,必然就会亏欠女儿和家庭,但在内心最深处,我爱 我的宝贝女儿,也爱我的家庭。 ” 为了禁毒, 陈光明的生活匆忙得不分白天黑夜, 数年之前, 她就和丈夫劳燕分飞离了婚。 有人将事业、家庭、亲情三项合成 100 为满分,让陈光明给自己打个总分。陈光明坦率 地回答: “我觉得顶多打 80 分也就差不多了。如果说我人生当中最大的缺陷,就是家庭生活 不圆满,除此之外我觉得自己成绩还相当好。事业上,虽然说也经过了很多酸甜苦辣,但总 的来说还非常顺利。再一个缺憾就是,我坐在现在的位置上,只是自己得到了一定的荣誉, 但无论对兄弟姐妹还是亲戚朋友,我从来没利用官位私下里给他们解决过任何实际利益问 题。在这一点上,我虽然做到了正直,可心里总感觉有些对不起他们。 ” 结语:去年 4 月,在陈光明没有任何精神准备的情况之下,又被调离禁毒总队,任命为 重庆市公安局经济案件侦查总队的总队长。 经侦不同于禁毒, 其案件涉及金融、 合同、 涉税、 知识产权、证券等方方面面,这就需要陈光明了解与掌握更为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 陈光明从上任伊始,就发现自己是个外行。最初听取案件汇报时,一些新出现的专业术语, 都是她过去从没听说过的,按她自己的说法,简直就听得云里雾里跟坐飞机一样。于是已经 到了“知天命”的陈光明,现在又拿出了当初刚进刑警大队和禁毒总队从头做起的劲头,找 来大量经济书籍开始认真阅读并仔细做笔记,有空就请实际办案的干警来给她补课。 采访结束时,我问陈光明: “你还有信心把经侦总队的工作做得更好吗?” 陈光明掷地有声回答我六个字: “有志者,事竟成! ” ( 北京青年报: 何东) 湖北特色县探秘之蕲春――教授县以读书为乐 (楚天金报文图/本报记者胡诚 通讯员伊育群 余立鹏 提 要 蕲春,我省东部的一个小县,却自古人才辈出:宋代有文学巨擘吴淑;明代有“医圣” 李时珍、著名战将康茂才;清代有著名文学家顾景星、陈诗,首创中国海运的陈銮;近代有 辛亥革命先驱詹大悲、田桐,国学大师、 “章黄学派”创始人黄侃,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 胡风等。而自 20 世纪以来,从蕲春走出的学人更遍布世界各地,教授级人物更多达 4000 多人,被誉为“教授县” 。 一个位于大别山南麓、经济并不发达的小县,何以成为人才输出的宝库?“教授县”的 来历又是怎样的?记者专程赴蕲春进行探访。 一个县有 31 个“教授村” 国学大师受伟人推崇 一条玉带似的河流,自北向南,蜿蜒于大别山的南麓。蕲河,带着山脉绵延的余韵,与 奔腾不息的黄金水道长江,共同滋润出山明水秀、人杰地灵之地――蕲春。虽然对地图上那 巴掌大的一块――无论冈峦还是河流,早已烂熟于心,但每看到这纸上的山河,已年逾八旬 的赵德鼎老先生仍会激动不已。 “这片土地上,自宋代以来,孕育了众多名人巨擘。而更值得现代人骄傲的,还是散布 于海内外的众多蕲春籍教授、学者。 ”退休后仍担任《蕲春县教育志》编辑的赵德鼎老先生, 被称为研究“教授县”的权威,从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他一直没有间断从事对蕲春籍教授 的搜集、整理工作。根据他们的最新统计,从这个人口只有 90 多万的普通县,走向海内外 各地的教授就有 1800 多人(含副教授、博士) ,如果加上高级工程师等各类高级人才,蕲春 籍教授级人物更多达 4000 多人。 尤其令人称奇的是,蕲春竟然有 31 个“教授村”“所谓‘教授村’ 。 ,就是一个村里至少 有 10 个以上的教授。 ”赵德鼎解释。 在赤东镇范铺村,60 多岁的村民童德年悠闲地过着农家日子,但他一家就出了两个博 士和 3 名教授。 “在我们村里,不怕你没权,也不怕你没钱,就怕家里没有读书人。 ”说这话 的时候,童老汉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据介绍,这个小小的村子,竟走出了 80 多名教授级 人物,仅在美国新泽西和旧金山两地大学当教授的就有 11 人(其中新泽西大学有 8 人) ,现 任上海某研究所所长、42 岁的博士后童光志“一个人就头顶三个教授衔” 。 而青石镇大樟树村,则以“黄氏一门七教授”而远近闻名,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蕲春 历史上最声名显赫的重量级人物之一――北京大学国学教授、 “章黄学派”创始人黄侃。 大樟树村,因村中有两棵生长了近 300 年的大樟树而得名。黄侃 1886 年出生在村中一 个书香门第。远祖中有以诗词书法闻名于世的黄庭坚,其父黄云鹄官至清廷二品大员,也是 著名的经学家和散文家,是张之洞的密友。据介绍, “黄侃幼承庭训,家学渊源,其研习勤 苦,加之天性聪颖,与其师章太炎共创‘章黄学派’ ,所治文字、声韵、训诂之学??多有 创见,终成一代大师。 ”可惜黄侃命运不济,不到 50 岁便英年早逝。但其在国学上的成就却 影响深远,毛泽东生前对黄侃非常推崇,他亲笔写给黄侃之子的信件,原件至今还珍藏在国 家博物馆内。 黄氏一门里,黄侃之后还有其侄子黄焯,是武汉大学教授,也是训诂学家,他承继了叔 父的衣钵;黄侃的长子黄念田,原是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后转回湖北任政协委员;次子黄 念宁是原华中理工大学物理系教授,著名的原子能专家;此外还有三子黄念勤、长女黄念容 和侄孙黄曾D(黄焯之子)等,都是教授。故有“黄氏一门七教授”的说法。 一条街走出 100 多位博士生 “博士之家”记录历史传奇 蕲州是蕲春的重镇,距今有 1400 多年的历史,也是明代医圣李时珍的故里。 “博士街” , 是该镇一条不足 600 米、只有百余户人家的小街,名叫“东长街” 。街一半是新,瓷砖小楼 林立;一半是旧,青砖黑瓦,间有木楼。别看这条街貌不惊人,但时空倒转几百年,这里却 是声名显赫的宝地,当年,尚书府、将军府、御史坊、进士第等在此毗邻,人称“水漫红石 头,状元满街游” 。上世纪以来,这条街更走出了 120 多名博士、教授,其中接近一半留洋 海外, “博士街”由此得名。 在“博士街” ,一个家庭里父子、父女或兄弟双双为博士的现象非常普遍,比如李宝珍 一家,就被誉为“博士之家” 。李宝珍 1918 年出生在蕲州城内一个世医之家,其先祖父是李 时珍 12 世传人。1938 年,高中毕业的李宝珍毅然投考名重一时的中正医学院,发榜时,名 列前茅。后又转学华西大学医学院,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现为纽约某学院的教授。在她的 言传身教下,她的几个子女也都学有所成:其长子吴永辉是数学博士;次子吴永新是美国康 涅狄格州大学教授; 三子吴永烽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 女儿吴永寿是美国布朗医科大学 博士。此外,李的长媳为美国纽约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女婿毕业于美国布朗医科大学获医学 博士学位。 在蕲州,除了李宝珍的“博士之家”外,一人头戴三顶博士帽的黄恒学和王家大屋出了 近 30 个博士、教授的故事,也被传为佳话。 黄恒学在我国 1977 年恢复高考制度时参加高考,并被武汉大学录取。此后,他不断求 学深造,先后获得杭州大学心理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学和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王家大屋是“博士街”上有名的古老家族。相传,王氏家族的始祖王忠,是明太祖朱元 璋的亲随之将,官封明威将军,蕲州卫指挥使。其子孙后代世袭其位,繁衍于东长街,所居 之地称王家大屋。王忠将军十一世孙王御龙,由于重视诗书并教子有方,其子孙 7 人先后为 康熙、雍正、乾隆、嘉庆朝的举人、进士,其中进士 5 人,也就是闻名遐迩的东长街“一门 五进士” 。王家好学之风也延续到了现代,据不完全统计,从解放至今,从王家大屋已走出 近 30 位博士、教授。 两百教授媲美两百将军 县电台记者叫响“教授县” 从蕲春县走出的教授遍及海内外,时间的跨度又如此巨大,那么,如此多的教授是如何 被统计出来的?“教授县”这个名称又是怎样来的呢?“最初关注蕲春籍‘教授’ ,其实很 偶然。 ”一直从事“教授”搜集整理工作的赵德鼎老先生回忆。 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赵德鼎担任县《教育志》的主编,开始主持编修第一部《蕲春县 教育志》 。最初的《教育志》篇目非常单一,只设立小学、中学、高中等篇目,完全不能囊 括蕲春丰富的人文资源, 这显然不能让他感到满意。 后来在采访中, 他发现本县过去的举人、 进士非常多,从北京进士题名碑、 《湖北通志》抄得的资料显示,蕲春仅明、清两朝进士、 举人就有 461 人。于是,他在《教育志》中专门设立了《招生?考试》一章,将 461 名明清 进士、举人尽列其中。 随着采访范围的扩大和深入,他和同事又有了新的发现:在现当代,在国内外的蕲春籍 教授、高级工程师、博士等也不少,他们敏锐地感到,这是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如果记入 《教育志》 ,不仅将极大地丰富《教育志》的内容,对发掘蕲春的人文资源也是一大贡献。 于是,他决定在已设定的篇目之外,再专设《教授篇》 。 那时没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赵德鼎等人搜集教授资料,采取的是最原始的方法。他们 先是一个村一个村挨家挨户地打听谁家在外有教授或博士亲人,然后向这些蕲春籍的教授、 博士们一一写信恳求个人资料和联系方式。当时他们共向国内外大学和个人发出联系函 2000 多封,得到广泛的回应,最后从回收的资料中经过认真筛选,确定副教授以上学者 221 位。 “受当时的条件所限, 只搜集到这些。 赵德鼎说。 ” 后来随着资讯的日渐发达, 为了将 “教 授县”里的教授查个“水落石出” ,从 2004 年开始,赵德鼎等人便开始着手编写蕲春县第二 部《教育志》 ,重点是统计蕲春籍教授人数。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们的搜集工作卓有成效, 到去年为止,进入他们名录的教授级人数已达 4000 多人。其中,在国内大学 100 强中,共 有蕲春籍正副教授 242 人,位列 10 强的大学中有蕲春籍正副教授 121 人。比如,在北京舞 蹈学院,有“东方舞蹈大师”美誉的女教授张均就是蕲春人。 然而,上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当赵德鼎他们搜集到的教授名录还只有 200 多位时, “教 授县”的称谓已经声名远播。那么,究竟是谁第一个提出“教授县”这个名称?又是谁第一 个传播出去的? 1987 年 11 月的一天,当时任蕲春县广播电台记者的韩进林,把一篇题为《蕲春堪称教 授县》的稿件投进邮局信箱时,他还不曾料到他灵机一动想到的一个称谓,日后会成为一张 宣传蕲春的亮丽名片。 “写那篇文章很偶然。 ”现任《蕲春文化研究》执行主编的韩进林告诉 记者。一天,韩进林在一本书上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200 个将军同一个故乡》 ,是写红安 “将军县”的。他看后大受启发,一下想起了赵德鼎他们编写的《教育志》 :红安 200 个将 军可以叫“将军县” ,蕲春有 200 多个教授为什么不能叫“教授县”呢?于是,他立刻奋笔 疾书,写成了那篇《蕲春堪称教授县》 ,然后,把稿件投给了一家报社。几天后,这篇文章 发表了,并相继被《人民日报》海外版、 《文汇报》《中国教育报》 、 、台湾《自立晚报》等多 家海内外媒体转载,甚至有媒体将红安“将军县” 、蕲春“教授县”并称为黄冈的“文、武” 两县,意指黄冈“文武安邦定国之人层出不穷” 。 从此, “教授县”名闻天下。 教授层出不穷有秘诀 重教观念深入人心 一个人口不过 90 多万的小县,经济并不发达,为何历史上会诞生那么多的名人巨擘, 现代又走出那么多的教授、博士呢?蕲春奇迹产生的背后,有什么特殊的魔力吗?“蕲春历 来是‘吴头楚尾,荆扬交会’之区。春秋时期,吴、楚两国官员、文人及商贾便在此相互往 来??”10 月 30 日,赵德鼎老先生指着一幅老旧的地图,向记者解说蕲春人文鼎盛的历史 渊源。 从资料上看,蕲春尤其是蕲州,在明清时代的确是山清水秀、物阜民丰。明朝中叶,蕲 州便是个“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参差十万人家”的美丽、繁盛之地。清朝中叶后,蕲州 、 更是商贾云集,众多名人、学者纷聚于此,读经诵典,形成深厚的人文气息。据说,明代文 学家吴承恩就是在蕲州荆王府做小吏时,遍游蕲州山水寺庙,才获得了创作灵感,在蕲州写 出了《西游记》 。 在蕲州,现在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 ,以佐证当地的钟灵之气:该镇同济医科大学 教授杨仕豪的旧居,上世纪 60 年代出了四个大学生。由于兄弟姊妹全部离开了蕲州,老房 子长时间无人居住,家人便将旧居卖给外地人王贵才。令人惊奇的是,王贵才买得房子后还 没来得及翻新,两个儿子也先后考上了重点大学。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蕲春人传统上对 教育的重视。 ”赵德鼎说。蕲春人历来有“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从蕲州王家大屋走出的 王氏后人、现任蕲春《教育志》编辑的王树蕲告诉记者,王氏家族至今保留下来的祠堂名叫 “锄经堂” ,已有近 700 年的历史。祖先起名“锄经”的含义,是“锄则带经,牧则编简” 的简称,也就是告诫族人要时刻不忘读书好学,哪怕是在务农放牛之时也要“手不释书” 。 类似王氏家族这样的门风, 也成为当地人一直效仿的榜样。 据蕲州镇党委宣传委员龚智 勇介绍,对蕲州人而言,家里有无读书人,是关涉到脸面的大事。一个家庭哪怕经济条件再 好,倘若家里不出个把大学生,也会感觉抬不起头来。所以,一般家庭都会鼓励自己的孩子 念书。对小孩而言,改变家庭困境的希望之一就是发奋读书。 蕲春人文鼎盛的另一方面,也与当地政府重视教育有关。这里,不能不提到蕲春历史上 的两任“县长”――清末蕲州知州陈树屏(字介庵,实际是县令职务)和民国时的县长辜仁 发。陈介庵曾东渡扶桑,在日本考察新政,对日本举国办教育印象深刻。他到蕲春任职后, 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便创办了蕲州师范学堂、实业学堂、高等小学堂各 1 所,模范初等小学 堂 5 所,女子小学堂 3 所,初等小学堂 60 所。其办学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前所未有。辜仁 发同样重视教育,一上任便大办学校,并在蕲春实行早期的“义务教育” 。 而解放后,当地政府更加重视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据介绍,蕲春县自恢复高考以 来,已向各类高校输送新生 5 万多人。其中,就有曾被誉为“华尔街神童”的信中利投资有 限公司董事长汪潮涌。在汪的母校蕲春一中,他和王重烈、李敬一等 10 位蕲春籍名人的大 幅照片被挂在校园内,以勉励学生。11 月 6 日,当汪潮涌带着 35 亿元的投资项目回到蕲春 时,他那些风华正茂的学弟学妹们,正看着他的照片,对未来浮想联翩?? 剑气豪情一颗星 ――记黄冈市跨世纪优秀青年、蕲春益才高中校长王剑星 韩进林 冬日之夜,是风神的圣诞节。 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的寒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古城黄州的一处机关住宅大院,潇洒顽皮的风神,时而抓起王剑星的头发,拍打着他的 脸庞,时而撕扯着他的衣领,掀起他的衣角。面对寒风的肆无忌惮,王剑星心无旁骛,心如 止水,打算在这里站到天明。为了办理黄冈市蕲春益才高级中学的手续,这个大院来过多少 次,他王剑星真的记不清了。 人生之路,总是因为艰难曲折而绚丽多彩。已过不惑之年的王剑星,从迈向社会的第一 步起,艰难困苦成了他的营养快餐。弱冠之年,初出茅芦,他就创办了蕲春第一家青少年武 术体校。 不到而立之年, 他又紧扣时代脉博, 创办了具有中等专业资质的蕲春特种专业学校, 并首开蕲春跨地域联合办学的先河, 与武汉长航警校联手, 创办了长江航远人民警察学校蕲 春分校。 当时代的车轮鸣响了穿越新世纪隧道的汽笛时, 王剑星又把发展的目标定格在基础教育 上,着手创办黄冈市蕲春益才高级中学。 基础教育与他王剑星原从事的成人教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 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办学 要求十分严格,从学校的面积到校园的环境,从教学仪器到配套设施,从师资力量到后勤服 务,从教学大纲到综合管理等等,都有一套近乎苛刻的标准。也就是说,你王剑星要重启新 程,必须从头再来。 在原有资产 1000 万元的基础上,他重新贷款 1700 万元,重征土地,他重修校舍,重建 校园,重购设施,重组师资。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黄黄高速公路的蕲春出口处,一片占地 128 亩,建筑面积 3.1 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校园拔地而起,前来评估的市县专家赞不绝口。 好事不多磨岂算好事, 岁月不蹉跎枉为岁月。 当王剑星兴冲冲带着专家的评估结果到市 里办手续时,一瓢“冷水” 当头而下: 黄冈市蕲春益才高级中学的招牌前面必须冠上 “民办” 二字,否则,不予办理手续。 这不是一般的“冷水” ,是来自思想观念封闭的冰窖之水。其实,在南方等改革开放的 前沿,民办高中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内地,民办高中仍属于谈之色变的禁地。在一些部 门少数管理者的眼里,民办高中似乎是洪水猛兽, “民办”二字也似乎特别的剌眼剌耳。好 事者便“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用剌眼剌耳的“民办”二字来以儆效尤。 对少数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作法,王剑星心知肚明:解铃还须系铃人。打 那天起,王剑星天天迎朝阳,送晚霞,到相关部门“上班” :聊政策,论依据,侃观点,谈 看法。 他要用他对民办基础教育的真诚和真情来感化人们改变对民办高中的偏见, 为了加快 “解铃”的步伐,两天后,王剑星又开始了“送走太阳,迎来月亮”的争分夺秒,每天晚上 也找到相关领导的家里继续“侃大山” 。他需用他对民办基础教育的真诚和真情来感化人们 改变对民办高中的偏见。 “这是我的家,你有事明天到办公室谈,我不会开门的! ” 连续几个晚上, 王剑星的“解铃” 加快计划都吃了闭门羹, 可他没有气馁, 别人不开门, 他就站在门外等。也就是这天晚上,也就是在这个大院里,一位领导将他拒之门外。半个小 时后,领导以为他必走无疑,可开门一看,王剑星仍站在门外,便有些吃惊: “你还站这干 什么?我不是说得很清楚吗?现在不是上班时间,有事明天到办公室谈,我也是人,我需要 休息! ” 王剑星微微一笑: “实在对不起,打搅领导,真不好意思。我也想休息,可那招牌上的 两个字压得我怎么也睡不着。 ” “你睡不睡我管不了,可你不能影响我! ” “我站在门外,也没有影响你呀?” “不行,你站在门外,对我肯定有影响! ” “好,我不在你门口站,到院子里站总可以吧。 ” “院子里也不能站!不知道内情的人,还会产生误会,我也不能一个个去解释! ” 就这样,王剑星下到了院子里,他打算在这里站一宿,与古城黄州的风神当一回亲密的 战友。他原以为刚才那位领导不准他在院子里站只是随便说说而已,没想到,大约半个小时 后,那位领导从窗子里看到王剑星还站在院子里,真的跑下来连推带撵地将他逐出了大院。 别说他王剑星曾在全国的武术大赛中拿过大奖, 就是凭他一米七八的身躯, 一百七八十斤的 块头,他王剑星只要较较劲,恐怕是几个人也拉他不赢的。可王剑星的心里对“解铃”始终 有一杆秤:不越格,不出轨,不胡来,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因为他坚信,只要不放弃对信 念的坚持与追求,不用麻木冷淡热心,不用虚伪欺骗真诚,不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鼠 目寸光,别鼠肚鸡肠,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冰冻三尺,终有开冻之日。在王剑星恒心如磐、真诚无限的坚持下,那两个带有时代偏 见的“民办”二字终于没有冠之于“黄冈市蕲春益才高级中学”的招牌上。 一所学校的成功与否,教师是脊梁。作为校长,王剑星最揪心的是师资的稳定。师资的 不稳定, 势必带来学生的动荡, 学生的动荡; 又势必带来教学质量的下降; 教学质量的下降, 毫无疑问,那就是学校关门的前兆。民办高中的机制灵活,体制超前,有选择教师的绝对优 势。可教师的资源,特别是优秀教师的资源是有限的。与同行的竞争也近乎白热化。奴才好 用没有用, 人才有用不好用。 用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的一句名言来形容今天民办高中教师 现状的尴尬十分贴切。 穿梭于民办高中的教师大多数都有自己的两把刷子, 都有自己的一技 之长,可也大多数属于朝秦暮楚的“飞鸽”牌。 留人必须先留心。要把“飞鸽”牌的教师变成“永久”牌,首要的是要把学校变成让教 师放“心”的地方。深思熟虑的王剑星郑重地推出了待遇留人,情感留人,事业留人的师资 人才战略工程。 进了益才高中,无论你是将才还是帅才,只要是才,你都可以驰骋自如一展才华;无论 你善说还是不善说,只要是真话,你都可以想说便说,一吐为快;无论你是土点子还是洋点 子,只要是好点子,你都可以抛出来得奖赏;无论你有大难还是小难,只要是困难你别藏着 掖着, 说出来就会得到帮助。无论是大会小会, 王剑星都不离一句口头禅:只求大家 (教师) 与我同甘,不求大家与我共苦! 青年教师徐长喜说话办事有些心不在焉,这小小的变化引起了王剑星的关注。一打听, 徐要结婚,可他家里贫困,手头拮据,力不从心呀!王剑星把徐长喜找来狠狠“w”了一顿: “结婚是人生最大的喜事。可喜事不能你一个人偷着乐,也该让我们大家分享分享。你只把 你的课带好,其它的你就别管了,到时候与你的新娘子拜堂就行了! ” 徐长喜结婚的票子、房子、车子,甚至锣鼓、鲜花、鞭炮都由王剑星一手包办。也就是 从徐长喜结婚这件事中受到启发,王剑星的重大事项备忘录中,从此多了一项新内容:教师 结婚。2003 年至今,益才高中先后有 20 多对“飞鸽”型教师在王剑星的运作下在校园里喜 结良缘,进入益才永久型的人才库。国庆、元旦、春节,益才校园里都有新婚的锣鼓铿锵, 新婚的礼炮鸣响。也正是教师们在校园成家立业的喜炮,带来了益才的喜事连连:2005 年 益才高中首届高考,一本上线率捧回了蕲春普高(县一中除外)第一名的桂冠,考生的总升 学率居全县普高第一名。2006 年的第二届高考,考生张美青以总分 617 分的成绩夺得蕲春 普高(县一中除外)理科第一名。 人生是一部书,用血汗撰写序言,才能引人入胜;用贡献书写后记,才有回味妙趣。这 是王剑星最喜欢的一句人生格言。 思想支配行动。 他的一步一程正是这人生格言的真实写照。 在与记者聊天时,王剑星戏称他的人生自传的序言才刚开头。可事实上,他人生大传的序言 与后记在同步撰写。远的不说,益才高中从 2002 年 9 月的起步到 2006 年 9 月的四年间,仅 用于扶贫助学的金额高达 240 万元,受到他王剑星爱心援助的贫困学子有据可查的就有 200 人。 学生高传超,中考成绩很一般, 属于全收费的对象。 可小高说, 要是收费,他就读不成。 王剑星毫不犹豫免掉了小高的学费。一个多月后,高传超的班主任反映,小高没有生活费, 可能要退学。王剑星心头一沉,当即决定到高传超家走访。 高传超的家在离校不很远的管窑镇双沟村。走进高家,王剑星的鼻子一阵发酸,眼泪在 眼眶里直打转转。 厄运和疾病这对孪生的恶魔将高家摧残得几乎一贫如洗: 一列东倒西歪的 土坯房子里,一张破桌紧埃着一张破床,连房在内的全部资产值不上 2000 元。脑中风瘫痪 一年多的女主人――高传超的母亲躺在床上,形如槁木,奄奄一息。王剑星二话没说,当场 掏出了身上的全部现金 7000 元,高传超的所有学费、生活费从此一概全免。 是朋友都知道王剑星听不得悲惨伤心的故事。 在一次聚会中, 黄石的一位朋友谈起他阳 新县浮屠镇有一个亲戚邻居的孩子,不到 3 岁,父亲去世,7 岁时母亲去世。收养他的叔父 家境也十分贫困, 供他断断续续读完了初中就很不容易, 今年经常缺课的孤儿仍然参加了中 考,并考了 420 分。 考了 420 分又有什么用?剑星的朋友讲到这里意味深长地冒了一句: “考了 620 分也没 用,谁还能供他读高中上大学?” 王剑星“嚯”的往起一站: “我来供! ” 这位幸运的孩子叫方统亮。 2002 年 9 月,方统亮走进了益才高中,成了学校的特殊学生――吃、喝、穿、住、用 全部由王剑星“买单” 。 方统亮也用勤奋学习来回报王剑星一家的特殊关爱。高一到高二成绩由中下等不断攀 升,最后跃入优等生的行列。可进入高三,方统亮的成绩开始下滑,连续两次考试,成绩急 剧下降,一次比一次差。 是学习的难度加大, 还是学习的方法欠佳?是生理上的智障, 还是心理上的智障?带着 问号,王剑星与方统亮进行了多次谈话,并经常嘘寒问暖,问长问短。 真诚是打开心扉的唯一钥匙,坦诚是心与心沟通的最佳纽带。2004 年 11 月底的一天, 方统亮主动找到王剑星,将他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来了个竹筒倒黄豆――一干二净: “王校 长,我对不起你,我得了相思病,爱上了班里的一位女生,以至上课头是昏的,眼是花的, 心是乱的??” 面对方统亮的坦诚,王剑星微微点头: “你的爱与恋是正常中的异常。所谓正常,青春 躁动期的异性相吸,只要是正常的男女都一样。所谓异常,你缺少一种自抑能力,说白了也 就是目光短浅,把握不住自己。把握不住自己今天的人,永远不可能拥有灿烂的明天。古人 说,人生的道路,紧要处只有几步。小方呀,恭喜你,你在关键的这几步刹住了,那么你的 明天肯定是灿烂的??我向你保证,对你今天的坦诚绝对保密??” 心病靠心医。放下了包袱的方统亮轻装上阵,学习很快迎头赶上,在 2005 年的高考中, 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南财经大学。 也许是命运之神特别嫉妒方统亮遇上了王剑星这样的好校长, 也似乎在有意考验王剑星 的仁心善举。2006 年 3 月,一封来自西南财经大学的信摆在了王剑星的案头。方统亮在信 中除了简单地汇报了自己的学习外,侧重报告了他新的不幸:双耳脑神经突发严重病变,双 耳已基本失去了听力。医生说如果不做手术,不仅两耳失聪,还有可能危及大脑?? 王剑星当即拿起电话,告诉方统亮迅速将病历寄过来。收到病历后,王剑星专程赶到武 昌的湖北省人民医院找专家咨询。专家断言:做手术是挽救小方的唯一希望。2006 年的暑 假,方统亮在王剑星的护送下,走上了湖北省人民医院的手术台。经过专家 6 个多小时的紧 张手术,方统亮恢复了听力。8 月 28 日,方统亮出院了,王剑星不仅为小方支付了 2.34 万 元的全部治疗费用,还塞给他 6000 元作为他新学年的生活费用。 9 月 12 日,回到高校的方统亮给王剑星寄来了一封信:尊敬的校长,你好,我一再向 你表示我内心对您所充满的无限感激之情,而且我也知道,即便说上一万遍,也不能完全表 达我对你的无限敬意和感激,对你的回报,我这一辈子也是还不清的?? 蚕在吐丝的时候,既没有想到丝绸,更没想到以后的丝绸之路。烛在燃烧的时候,既没 有奢望人们的赞美,更没有妄想自己能成为后人赞美教师的代名词。在他王剑星的心里,对 方统亮包括其他 200 学子的帮助, 压根儿就没有想到回报。 他告诉记者, 他对学子们的帮助, 只是一种社会责任,一种境界的追求,一种爱的延伸,一种对社会馈赠于他的回归,一种苦 涩过后的回味,一种对自己是否成功的鞭策! 近年来,涉及“钓鱼网站”的投诉近 8700 例 “网络钓鱼”钻的什么空子 本报记者 余建斌 《 人民日报 》 2009 年 10 月 26 日 11 版) ( 一个是“钓鱼网站” :.cn;一个是真正的中国工商银行网站: .cn。二者的差别,仅仅是小写字母 i 和数字 1 的不同,但诈骗者就是利 用这种障眼法,欺骗用户输入自己的账户密码。 这是当前“网络钓鱼”的典型手段之一。 根据“中国反钓鱼网站联盟”的最新统计,截至今年 9 月 30 日,反钓鱼网站联盟累计 收到反钓鱼网站投诉近 8700 例,并对其中认定的 7301 个涉嫌“网络钓鱼”的网站域名进行 了名为“解析”的技术处理,使网民无法通过域名进行访问。 是心理战术? 安全技术人员称:网站技术含量不高,个人要会防范 目前, “钓鱼网站”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种是模仿央视、腾讯等假冒抽奖网站,如多 地出现的仿冒“非常 6+1”节目中奖信息骗取网民钱财的网络诈骗事件,主要特征是以中奖 为诱饵,欺骗网民填写身份信息、银行账户等信息;另一种是模仿淘宝、工行等在线支付网 页,骗取网民银行卡信息或支付宝账户。 在安全技术人员眼里, “网络钓鱼”没有太多技术含量,主要是利用人们的心理来实现 诈骗。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张杉杉认为,一是人们受中奖或其他物质奖励诱惑而放松戒 备;二是人们缺乏对网站真伪性验证的知识和方法。另外,多数受骗用户在网上填报个人信 息,特别是财务信息时缺乏防范意识,没有仔细验证网页的真实性。 专家说, “钓鱼网站”其实不难判别,一般假网站只有一个页面,没有任何链接。真的 网站,首页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还能提供详细的联系方式。验证一个网站的真伪,还可以通 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官方网站查询真实域名,也可以通过登录工信部 ICP/IP 地址/域名 信息备案管理系统,获得网站的真实信息。 他们同时提醒说,因为“网络钓鱼”都是以大奖诱惑消费者,因此消费者要对网络中奖 活动提高防范意识;而在网络支付时也要小心谨慎,通过域名注册信息、第三方权威认证服 务等多种手法验证网站真实性, 同时, 网民一定要重视个人信息的保护, 包括个人联系方式、 身份证号码、银行卡信息等。 是执法盲点? 国内现有处理机制都难以有效制止 据了解,对“网络钓鱼”的诈骗行为,工信部和公安部都设有专门的监管机构。其他各 大部委也都有专门的监管机构负责行业内的网络安全管理。但由于“钓鱼网站”频繁出现, 现有的处理机制很难及时有效制止“钓鱼网站” ,在“中国反钓鱼网站联盟”成立前,国内 还没有建立专门协调此问题的组织。 “中国反钓鱼网站联盟” 并非官方机构, 它的成员包括了域名管理机构、 注册服务机构, 以及银行证券类、电子商务类、网络安全类等企业,目的就是为了发现和治理“钓鱼网站” , 主要是针对假冒其成员单位的“钓鱼网站” 。该联盟在接到涉及联盟成员的投诉后,权威技 术鉴定机构会立即对其进行判定,一经认定,两个小时内暂停其域名解析,终止欺诈行为。 从处理的及时性上大大降低了“钓鱼网站”所造成的危害。 不过,专家也指出,联盟的成员单位目前还是有限,对于层出不穷的“钓鱼网站” ,国 内反钓鱼网站协调机制和反钓鱼网站综合治理体系的建设还需进一步推进。 另外, 国家有关 的法律法规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天寒地冻人心暖 ――广东党政军民同舟共济保春运纪实 本报记者 刘泰山 李刚 《人民日报》 (
第 04 版 ) 1 月中旬以来,南方地区出现持续大面积雨雪冰冻天气,电网中断,交通受阻,上百万 旅客滞留在车站、机场、高速公路沿线。面对突发灾情,广东各界迅速反应,敢于拼搏,万 众一心抗冻灾,众志成城保春运。 出击:全力打通北上大动脉 从 1 月 24 日开始,京珠高速韶关段出现路面严重结冰险情,广东北上湖南公路交通一 度中断。 灾情发生以后,广州火车站、白云机场、京珠北高速沿线大批旅客滞留。广东省迅速启 动应急预案,在京珠高速公路云岩服务区设立前线救灾指挥部,部署抢修和救援疏散。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广州军区司令员章沁生、政委张阳,广东省 省长黄华华等领导先后赶赴粤北灾区, 看望被困司机和旅客, 号召全体参与抢险的军民全力 以赴,援助受困群众,打通北上大动脉。 奋力清路的人们晚上把路上冰层敲掉,第二天早晨路又冻上。1 月 29 日,京珠高速韶 关北段和 106 国道坪乳段受堵车辆猛增到 8000 多辆,车龙长达 40 多公里,近 2 万人受困。 粤北地区不少山村与外界的通道被隔断,普通交通工具无法通行。 风雪中,人民子弟兵出现在被困旅客和居民面前。直升机空投,坦克破冰,野战炊事车 上路,立体式抗灾。一条条路被打通了,滞留旅客和被困群众吃上了热饭。 连日来,广东地方除冰组出动人员 4.2 万人次,公安干警 4000 人上路,广州军区部队 官兵 3.7 万人上阵, 民兵预备役出动 46.2 万人、 车辆 6861 台次, 清除积雪及破冰 2974 公里, 抢修电力和通信线路 2070 余公里,运送各类物资 3295 吨,协助运送救灾棉被(衣)近 5 万件,转移救助被困群众 8.5 万人。 经过 12 天鏖战,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全面贯通,滞留车辆人员全部疏导完毕。 疏运:不能让旅客挨饿受冻 由于京广大动脉长时间阻滞,广州火车站广场及其周边地区聚集了数十万滞留旅客。 广州市启动了火车站广场“三级应急预案” ,封闭火车站广场及周边道路,全力恢复火 车站周边正常交通秩序,安置滞留旅客,保障物资供应。 为防止出现踩踏事故,数千武警官兵、解放军战士和公安干警组成人墙,严密防范。 广州火车站周边的越秀区、 天河区及相关机关和事业单位, 一半以上的工作人员被抽调 到春运应急现场,充当临时服务人员,并开辟了广交会会馆等 13 个春运应急场所,在现场 为旅客免费提供食物。广州站还在一站台搭建 1300 多平方米临时候车区,在出租车站等处 搭建了 1600 多平方米候车棚,方便旅客候车。 广州地区春运指挥部已做好预案: 如果滞留火车站旅客进一步增加, 将以火车站广场为 中心,将旅客向周边地区扩散,地铁站及火车站周边的酒店、学校也将辟为滞留旅客候车休 息区。 广州市民自发地将方便面、饼干和各种干粮,以及毛衣、毛毯、棉被等拿到火车站和各 应急场所。 为了让外来务工人员及时准确获悉春运信息, 几家以粤语为主的电视台增加了普 通话新闻播报节目,广东几大报业集团每天免费送报到火车站。广州市还动员了 5000 名青 年志愿者深入旅客当中,维持秩序、引导旅客进站。 2月5日12时,广州火车站和广州东站所有列车恢复按图运行。截至5日12时,广 铁集团春运发送广东地区旅客350万人,因雪灾影响持票滞留的旅客基本运送完成。 挽留:留下过年也是一种幸福 2 月 2 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号召全省包括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在内的 9300 万人民留在 广东过年, 同时号召全社会让每一个不能返乡者感受到广东人民的热情和爱心; 企业要安排 好滞留人员的生产生活; 相关地区的社区和街镇要积极疏导和安置好滞留人员; 新闻媒体要 及时发布准确信息。 广东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干部、职工,深入工厂和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地,慰问 广大外来务工人员。 广州市宣布, 春节期间开放市内 157 家公园和一批博物馆、 文化场所和全部爱国主义教 育基地,供留下过年的外来务工人员春节期间免费游览;深圳义工发动“能否请回不了家的 劳务工吃顿团年饭”活动,受到广大深圳市民的欢迎;东莞要求企业确保外地员工的住宿、 饮食等生活条件; 佛山组织近 200 项文化艺术活动和 500 多场公益流动电影, 热情挽留外来 务工者留下过年?? 全省各地企业踊跃投入挽留员工在企业过年的工作,作出“不回家等同春节加班”“过 、 节补贴”“节后有薪假期”等承诺。企业员工备感温暖,纷纷表示愿意留在广东过年。广东 、 省劳动保障部门统计,全省约 1185 万外来务工者愿留在广东,度过一个特别的、热闹的、 隆重的春节。用我们的千辛万苦,换来百姓的“万家灯火” ――贵阳市党员干部带头“抗凝冻、保民生”纪实 新华社记者 周之江 白瑞雪 《人民日报》 (
第 02 版 ) 在历史罕见的凝冻天气侵袭之下, 贵阳, 这个中国南方冰雪灾害最重省份之一的贵州省 会城市,展开了一场“抗凝冻、保民生”的艰巨战斗。20余天凝冻围城,一度出现主城区 大范围断电,贵阳群众却人心不乱,社会秩序井然。 把保住民生当作头等大事,抗灾救灾预案启动在前,党员干部带头深入“抗凝冻、保民 生”一线,是贵阳能保持民心稳定的关键。 死命令:千方百计保民生 1月30日8时许,贵阳街头全无往日喧哗。因东变电站输电线路受损严重出现断线, 数小时内,部分主城区停止电力供应。 这一天,贵阳平静依旧。没有恐慌,流言不兴,缘于人民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任,缘 于贵阳市力保民生的工作扎实到位。 吃过早餐,退休警察陈程强来到醒狮路口,1.2元一斤的白菜买了两兜,他安心回了 家: “为啥子停电,广播里讲得清清楚楚,供电部门已经在抢修了,肯定能恢复正常。 ” 物价不涨,市场上品种齐备,是贵阳市民情绪稳定的一大重要原因。面对凝冻,贵阳市 早有准备,市委书记李军甚至下达死命令,要求“在凝冻天气持续时,各级各部门更应该关 注民生,各部门必须紧急动员起来,全力以赴,千方百计确保市场供应和物价平稳” 。 死命令背后,是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从1月29日8时起, 21个政府组织的平价蔬菜直销点准时开张, 每日投放近5万公 斤蔬菜,以增加供应、平抑价格。 冲在一线的,是贵阳市蔬菜公司党员干部。58岁的唐汉涛是其中一位,在零下4摄氏 度的户外直销点,他和70余名同事一站就是12个小时, “回家后,手脚冻得发木,只要 老百姓叫好,没有一分钱补助也觉得值” 。 1月30日7时,天色未亮,新华路工商所副所长李猛值完夜班,抹了一把脸便匆匆出 门: “新路口菜场马上开张,白班没到,我得先去转一趟。 ” “米袋子” “菜篮子” ,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神经。贵阳市一系列举措及时出台:取消鲜活 农产品的工商行政收费,给生猪屠宰提供补助,实行每日三报的物价监管制,紧急从外地调 菜,严厉打击哄抬物价者。 贵阳市物价局副局长吴学伟说: “民以食为天,老百姓极为敏感,物价平、货源足,民 心才能稳。 ” 党员干部的身影,在基层随处可见 在贵阳市,不讲任何条件投入一线的党员干部不计其数。他们的身影在基层随处可见, 他们是“抗凝冻、保民生”的战斗先锋。 电网瘫痪,贵阳供电局组建“党员抢修突击队” ,爬山攀塔,与恶劣天气展开拉锯战; 交通受阻,贵阳市交警支队800余名党员干部全部走上街头,用手势疏导堵塞车辆;群众 有难,各区、市、县基层党组织与来自驻地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党员骨干一起,踏冰履雪, 送来物资更送来温暖?? 群众利益至高无上,成为贵阳市党员干部的共识。 39名农村临产高危孕妇, 分散居住在花溪区12个乡镇。 花溪区党委、 政府心急如焚, “生命绿色通道”行动因此启动。系上防滑铁链的急救车开始出动,遇到坡高路陡的边远村 寨,医护人员步行进村,一步一滑将待产妇女抬下山来。 1月30日, 花溪区孟关乡上板村二组村民班大庆陪在妻子身旁, 一边看着出生3天的 女儿,一边感慨不已: “没有想到,党委、政府会考虑得这么周全。我的妻子今年36岁, 属于高危孕妇,全家人正在发愁之时,他们伸出了援手。 ” 在已停电5天、停水6天的贵阳市小河区金竹办事处,记者待了不到半个小时,区公安 局、民政局、老龄办、残联的干部来了个遍。凝冻灾害出现以来,小河区各级党组织包片、 包村甚至包人, 将全区3430名特困人群全部纳入对口扶助范畴, 确保不让一个老百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2层电梯房多少层最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