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中国新经济新动能改变生活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马化腾:分享经济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上,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带来了五个建议,其中包括《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建议》(下称《建议》)。马化腾提到,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力和社会财富快速提升,经济过剩成为全球新问题。经济过剩带来了经济剩余资源,在企业层面体现为闲置库存和闲置产能,在个人层面则表现为闲置资金、物品和认知盈余。分享经济,恰恰是一种通过大规模盘活经济剩余而激发经济效益的经济形态。目前分享经济正在全球高速发展,成为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分享经济借助创新平台,以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实现经济剩余资源供需匹配,取得巨大成功。根据初步统计,2015年分享经济在全球的市场交易规模约为8100亿美元。当前,我国的分享经济正从交通出行和住宿领域,拓展到个人消费的各个领域,同时企业端市场也正在逐渐成型。在制造业领域,分享经济带来的生产革新也开始萌芽,已经出现了分享供应链和通过以租代售化解企业库存的做法等。但是,我国分享经济还处于发展初期,市场发育不完善。2015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超过1万亿元。而美国分享经济总量已经超过3万亿元(占美国GDP的3%),并且非金融领域分享经济所占比例超过九成。相比之下,我国的分享经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谈到制约分享经济发展的问题时,马化腾在《建议》中称,对于分享经济的监管,仍然坚持传统行业的管理理念,不利于行业创新;目前国内征信制度等配套制度不完善;国内网络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影响社会参与分享经济的程度。马化腾认为,应该鼓励分享经济的创业创新项目,消除社会公众对于分享经济的疑虑和误解,最终提升社会公众对于分享经济的认识和参与热情;同时建议政府建立新型数据收集机制,有效统计分享经济对GDP和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影响,为政府决策提供精准数据分析。监管层面,《建议》称,应坚持包容性治理,营造开放包容的监管环境。目前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发展分享经济,许多政府出台鼓励政策促进分享经济发展。如英国政府2014年制定分享经济计划,旨在打造分享经济的全球中心;韩国政府也在放松市场管制,提出发展分享经济“示范城市”。“面对分享经济新型商业模式、经营方式等与传统产业的不同,不能削足适履,强迫新事物符合旧的监管框架,应因地制宜的调整监管策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时清理阻碍发展的不合理规章制度,促进分享经济发展。”《建议》提到,安全问题往往成为否定分享经济新业态的重要原因,“泛安全化”现象值得深思。《建议》认为,我国应推进各类信用信息平台无缝对接,加强信用记录、风险预警、违法失信行为等信息资源在线披露和共享,为经营者提供信用信息查询、企业网上身份认证等服务,同时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和福利机制,有关机构应为分享经济参与者提供必要的保险和福利,并鼓励分享经济平台与保险机构合作成立赔付基金,或双方合作提供保险产品等。《建议》还提出,应进一步加强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提速降费,消除数字鸿沟,使更多人融入分享经济平台,同时将分享经济纳入政府采购范畴,推出分享经济示范城市等。值得注意的是,腾讯研究院3月3日首次对外发布《中国分享经济风潮全景解读报告(简版)》,并计划在两会后组织深度解读研讨会。该报告从分享经济这股风潮背后的起源、现状、影响、问题、趋势五个方面进行全局性解读,分析了分享经济风潮为中国经济社会带来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同时还进行了一些前瞻性探讨。马化腾今年两会带来的其他建议还包括《关于进一步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落地实施的建议》、《关于全面构建我国移动互联网生态安全体系的建议》、《关于以创新为驱动,促进我国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的建议》、《关于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建议》等。
[责任编辑:jupiterli]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关注中国经济新动能构建-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关注中国经济新动能构建
日 19:09 来源:人大新闻网
内容摘要:9月1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6年第三季度)”报告会在人民大学举行。
关键词:中国宏观经济;动能;中国经济;论坛;人民大学
作者简介:
  刘伟校长在讲话中表示,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创办10年来,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在服务社会等各个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人民大学重要的学术品牌和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要标志。同时,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已经汇聚了一批专家队伍,构建了专业领域的人才体系,产生了一批有重要影响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刘伟校长提出,希望国发院能够在新形势下趁着智库发展的东风,进一步明确定位、把握方向,产出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和资政成果,在世界知名智库中取得一席之地。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时晓莉)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新动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