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定期驱虫虫在牦牛生产中的影响

疾病防治规范
一、重视防重于治
&&&&(一)牦牛疫病的一般防制规范
&&&&1、加强饲养管理
&&&&各种疾病的发生均与畜体的自身抵抗力密切相关。加强饲养及放牧管理,充足采食牧草,适量补充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及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等,特别是冬季牧草营养下降或放牧采食不足时,必须对幼畜、孕畜等进行补饲;注意防暑、防潮、防寒,分群管理,保持栏圈干燥、透光、通风,做到饲(草)料、饮水卫生;提高畜群体质,增强牦牛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
&&&&2、搞好清洁卫生,严格消毒制度
&&&&净化周围环境,减少病原微生物滋生和传播的机会,圈舍、活动场及用具等要经常保持清洁、干燥;粪便及污物要及时清除,并堆积发酵;防止饲草、饲料发霉变质,尽量保持其新鲜、清洁、干燥。
&&&&一般情况下,每年可安排两次消毒,即:春、秋季各一次。产房及病畜隔离房则要进行多次不定期消毒。常用消毒液有:10-20%石灰乳,5-20%漂白粉液,2-4%氢氧化钠(火碱)溶液,5%来苏儿,4%甲醛,0.15-0.2%新洁尔灭等。
&&&&3、定期驱虫及对粪便、污水进行消毒
&&&&每年定期对牦牛进行两次预防性驱虫。由于寄生虫种类繁多,用药品种、用药方法及驱虫季节等不尽一致,但一般可在每年4-5月及12-1月各安排一次,以利于畜群抓膘及安全越冬度春。
&&&&驱虫药包括注射剂、口服剂和外用剂,常用药物有:驱除体外寄生虫的螨净、双甲脒,驱除体内线虫的左旋咪唑,驱除多种绦虫和吸虫的吡喹酮,驱除体内多种蠕虫的阿苯哒唑、芬苯哒唑、甲苯咪唑以及能驱杀多种体内外寄生虫的伊维菌素等。
&&&&牦牛的粪便可用生物热消毒方法来进行消毒处理。即在远离圈舍的地方将粪便堆积起来,上面覆盖10厘米厚的泥土,进行发酵,一般经2-3个月即可用作肥料。污水引入处理池后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消毒处理。
&&&&4、定期防疫接种
&&&&定期进行预防注射,接种相关疫(菌)苗,可提高牦牛、绵羊对相应疫病的特异性抵抗力。具体注射何种疫苗,何时注射应由畜牧兽医部门根据当地疫病的种类、发生季节和规律、流行情况等进行决定,因此农牧民应积极配合兽医防疫部门定期进行免疫接种和临时免疫接种。
&&&&5、建立检疫制度
&&&&养殖户从外地购入牦牛、绵羊时,必须做好疫情调查,并征求相关业务部门的意见,确定安全后方可购入。购牛、羊等种畜必须经过检疫,必要时先进行隔离观察,确定无病后再混群饲牧。若检出病畜,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或按业务部门要求处理。在出售牦牛、绵羊等家畜时也要严格检疫,否则不能出售。
&&&&6、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采用安全、价廉、有效的药物拌入饲料、饮水或保健添加剂中,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目前用于预防的药物有化学药品、抗生素、中草药等。但因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及毒副作用等,故不主张长期使用该方法(除免疫球蛋白制剂外)。
&&&&(二)发生传染性疾病时的防制规范
&&&&1、隔离
&&&&传染性疾病具有传染性,能引起疫病的蔓延,对牲畜的危害很大。发生传染病时,应及时将病畜或可疑感染畜与健康畜隔离,以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消除和控制传染源,并及时进行治疗,争取把疫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并就地扑灭。
&&&&2、封锁
&&&&当发生某些重大传染病时,如口蹄疫、炭疽病等,或当地新发现的传染病时,除严格隔离病畜外,应立即报请当地政府部门,划定疫区范围,进行封锁,以防疫病向其它地区散播,把疫病控制在封锁区内。
&&&&3、治疗
&&&&对有治疗价值和可望治K的病例,在严格隔离条件和加强护理、增强机体抵抗力的基础上,采用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4、紧急预防接种
&&&&为迅速控制和扑灭疾病的流行,需对疫区和受威胁地区尚未发病的牲畜进行紧急预防接种。细菌性传染病可用免疫血清或抗生素作紧急预防,病毒性传染病也可用免疫血清进行紧急预防,但要获得较长期的免疫力必须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5、扑杀和尸体处理
&&&&对经济上或防疫上认为不宜治疗的病畜,为控制疫情,应进行扑杀处理。扑杀后的牲畜尸体采用焚烧或深埋的方法处理。
二、免疫程序的建立和正确使用疫苗
&&&&动物用的疫苗(生物制品),是用微生物(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钩端螺旋体等)、微生物代谢产物、原虫、动物血液或组织等,经加工制成,作为预防、治疗、诊断特定传染病或其他有关疾病的免疫制剂。动物用的疫苗,所应用的病原微生物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经繁殖和处理后制成的制品,用以接种动物能产生相应的良好免疫力。
&&&&(一)疫苗的类型
&&&&1、传统疫苗
&&&&传统疫苗是指以传统的常规方法,用细菌或病毒培养液或含毒组织制成的疫苗。传统疫苗在防制畜禽传染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目前所使用的疫苗,主要是传统疫苗。传统疫苗,包括有如下主要的类型:
&&&&灭活疫苗:又称死疫苗,以含有细菌或病毒的材料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处理,使其丧失感染性或毒性而保持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接种动物后能产生主动免疫或被动免疫。灭活苗又分为组织灭活苗、培养物灭活苗。此种疫苗无毒、安全、疫苗性能稳定,易于保存和运输。是疫苗发展的方向。
&&&&弱毒疫苗:又称活疫苗,是微生物的自然强毒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和生物的连续继代,使其对原宿主动物丧失致病力或只引起轻微的亚临床反应,但仍保存良好的免疫原性的毒株,用以制备的疫苗。此外,从自然界筛选的自然弱毒株,同样可以制备弱毒疫苗。
&&&&单价疫苗:利用同一种微生物菌(毒)株或一种微生物中的单一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所制备的疫苗称为单价疫苗。单价苗对相应之单一血清型微生物所致的疾病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能。
&&&&多价疫苗:指同一种微生物中若干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制备的疫苗。多价疫苗能使免疫动物获得完全的保护。
&&&&混合疫苗:即多联苗,指利用不同微生物增殖培养物,根据病性特点,按免疫学原理和方法,组配而成。接种动物后,能产生对相应疾病的免疫保护,可以达到一针防多病的目的。
&&&&同源疫苗:指利用同种、同型或同源微生物制备的、而又应用于同种类动物免疫预防的疫苗。
&&&&异源疫苗:指利用不同种微生物菌(毒)株,制备的疫苗,接种后能使其获得对疫苗中不含有的病原体产生抵抗力,或用同一种中一种型微生物种毒制备的疫苗,接种动物后能使其获得对异型病原体的抵抗力(如牛、羊接种牦牛型布氏杆菌弱毒菌苗后,能使牛和羊获得牛型和羊型布氏杆菌病的免疫力)。
&&&&2、基因工程苗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取的疫苗,包括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疫苗,基因缺失苗及核酸疫苗。
&&&&亚单位疫苗:微生物经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去除其无效物质,提取其有效抗原部分(如细菌荚膜、鞭毛,病毒衣壳蛋白等),制备的疫苗(如牦牛大肠杆菌菌毛疫苗)。
&&&&活载体疫苗:应用动物病毒弱毒或无毒株如痘苗病毒、疮疹病毒、腺病毒等作为载体,插入外源抗原基因构建重组活病毒载体,转染病毒细胞而产生的(如狂犬病活载体疫苗)。
&&&&基因缺失苗:应用基因操作,将病原细胞或病毒中与致病性有关物质的基因序列除去或失活,使之成为无毒株或弱毒株,但仍保持免疫原性(如牦牛伪狂犬病基因缺失苗)。
&&&&核酸疫苗:应用一种病原微生物的抗原遗传物质,经质粒载体天NA接种给动物,能在动物细胞中经转录转译合成抗原物质,刺激动物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目前还处在试验阶段)。
&&&&3、抗独特型疫苗
根据免疫系统内部调节的网络学说原理,利用第1抗体分子中的独特型抗原决定位(簇)制备的疫苗,免疫后可引起液体和细胞性免疫应答,能抗拒病原的感染。此疫苗目前还处在实验室阶段。
&&&&(二)牦牛的免疫注射
&&&&1、牦牛的免疫注射方法
&&&&牦牛的免疫注射方法主要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等)、滴鼻、电眼、饮水、口服、喷雾等。
&&&&2、牦牛的主要疫病免疫
&&&&在牦牛的牛瘟等重大传染病得到消灭和有效控制后,目前必须进行免疫的牦牛的主要传染病包括:口蹄疫、炭疽、布氏杆菌病、粘膜病毒病、巴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等。
&&&&一般牧区采用春季(5-6月)、秋季(10-11月)分别进行两次免疫注射。各种疫病的预防方法祥见相应的疫病防治内容。
&&&&(三)疫苗的正确使用
&&&&为保证牦牛在接种疫苗后,产生预期的免疫效果,应掌握疫苗的正确使用方法。每一种疫苗,有其特定的免疫程序和免疫效力,是长期研究的成果,厂家通常都提供有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应严格按要求使用。为保证预防接种的免疫效果,应做到:
&&&&1、各类疫苗要有专人采购和专人保管,以确保疫苗的质量。
&&&&2、各类疫苗在运输、保存过程要注意不要受热,活疫苗必须低温冷冻保存,灭活疫苗要求在4℃~8℃条件下保存。
&&&&3、疫苗的使用按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接种疫苗必须由技术人员操作、其他人员协助。
&&&&4、疫苗使用前要逐瓶检查,观察疫苗瓶有否破损,封口是否严密,瓶签是否完整,是否在有效期内,剂量记载是否清楚,稀释液是否清晰等,并记下疫苗生产厂家、批号等,以便备案。
&&&&5、疫苗接种前,应检查牦牛群的健康情况,病牦牛应暂缓接种,接种疫苗用的器械(如注射器、针头、镊子等)都要事先消毒好。
&&&&6、接种疫苗时,不能同时使用抗血清。
&&&&7、免疫接种过程,必须注意消毒剂不要与疫苗接触。
&&&&8、疫苗一旦启封使用,必须当日用完,不能隔日再用。
&&&&9、在免疫接种过程,疫苗不要放置日光下暴晒,应置于阴凉处。
&&&&10、对仔牦牛进行免疫接种前,要特别注意防止母源抗体对免疫效果的影响,因此必须严格按免疫程序进行。
&&&&(四)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在对牦牛进行免疫接种疫苗后,有时仍不能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即发生了免疫失败,引起免疫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牦牛本身免疫功能失常,免疫接种后不能刺激牦牛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2、母源抗体的干扰,母源抗体能干扰疫苗的抗原性。
&&&&3、没有按规定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使免疫接种后达不到所要求的免疫效果。
&&&&4、牦牛有病,正在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药物进行治疗,造成抗原受损或免疫抑制。
&&&&5、疫苗在采购、运输、保存过程中方法不当,使疫苗本身的效能受损。
&&&&6、在免疫接种过程疫苗没有保管好或操作不严格,或疫苗接种量不足。
&&&&7、制备疫苗使用的毒株血清型与实际流行疾病的血清型不一致,也不能达到良好的保护。
&&&&8、在免疫接种时,免疫程序不当或同时使用了抗血清。
&&&&总之,免疫失败原因很多,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分析,为防止免疫失败,最重要要做到正确使用疫苗及严格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三、规范使用兽药
&&&&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使用上稍有不慎,不但达不到预期的药用目的,反而会带来多方面的毒副作用。
&&&&(一)规范使用兽药
&&&&1、正确选药
&&&&一是要选择符合兽药生产标准的药物。选药时要从药品的生产批号,出厂日期、有效期、检验合格证等方面着手,详细检查所选用药物的质量,确认无质量问题后方可选用;二是要根据对动物疾病的正确诊断和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动力学知识,确定选用何种药物来治疗。否则,用药便是无的放矢,不但达不到用药的效果,反而延误最佳治疗时间,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2、合理搭配用药
&&&&临床用药时,兽医应根据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并举的原则。确定何种药物与何种药物搭配,并要明确何种药物是对因的,何种药物是对症的,谁先给、谁后给,如何配制,剂量各为多少,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将所选用的药物合理搭配起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用药时要提前预见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药物不仅有治疗作用,同时也有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临床用药时,兽医必须认识到疾病和治疗的复杂性,并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作好详细的用药计划。这样,既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又能有效的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对可能发生的毒副作用采取有效的防护手段和措施,尽可能达到预期的用药目的。姐胃肠动力药大多能引起胆碱能神经兴奋,能使动物的上呼吸道腺体分泌增加,可能导致动物窒息。故兽医在使用毛果芸香碱时常用阿托晶作为预防中毒时的解救药。
&&&&4.避免多种药物同时使用
&&&&疾病确诊后,兽医的主要任务就是选择最有效、最安全、最易得的药物进行治疗。用药时,除了具有确定协同作用的联合用药外,一般情况下不应该使用多种药物同时治疗。因为这极大增加了药物相互作用的概率,给病畜增加了危险。同时也要慎用固定剂型的联合用药
&&&&(如某些复方制剂),因为它使兽医失去根据动物病情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的机会,达不到最佳的用药效果。
&&&&5.用药时要有明确的指征
&&&&临床用药时,要针对病畜的具体情况以及动物的个体差异(如怀孕、过敏)选用最可靠、最安全、最方便易得的药物制剂。反对不顾实际情况的滥用药物.尤其是滥用抗生素和激素。
&&&&(二)正确使用兽药
&&&&1、选用最合适的剂型
&&&&在确定所选用药物后,兽医要根据不同.的治疗情况选用不同的药物剂型。因为不同剂型药物吸收的快慢、多少是不同的,其生物利用度、有效血浆浓度、疗效也会有所不同。近几年来,新剂型(如舔剂、嗅剂、透皮剂等)的不断涌现,新制剂(如缓释剂、空释剂、靶向制剂)的不断用于临床,为“准”确用药开创了新的有利途径。通过这些新剂型、新制剂去改进或提高药物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和方便使用,从而达到准确用药的目的。
&&&&2.准确计算药物的剂量
&&&&药物的剂量是决定疗效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药物的疗效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加强。临床用药时片面追求药物疗效,随意增大药物剂量,无视药物的毒副.作用已成为兽医临床用药上普遍存在的事实。用药时,除应根据《兽药典》、《兽药法规》的规定用药外,兽医还应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毒性和病情发展的需要临时调整剂量,才能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此外,还应熟悉各种药物的质量单位和国际单位的换算,做到准确计量。
&&&&3.合理的给药途径
&&&&选定药物后,兽医要根据疾病治疗的需要和药物理化性质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使药物以最便捷-的方式到达靶器官或靶细胞,从而提升药物的治疗效果。另外,不同的给药途径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阀值出现的时间,并以此作为下一次给药时间和给药剂量的依据。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巴州牦牛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其临床驱虫试验.pdf5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本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新疆牦牛蜱传原虫病分子免疫流行病学研究" 项目编号:座机电话号码 ; 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新疆牦牛寄生虫病防治研究" 项目编号:座机电话号码 的部分研究成果 课题主持人:巴音查汗教授
万方数据 新疆巴州牦牛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临床驱虫试验 摘要 牦牛产业是新疆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因长期以来牦牛养殖中的粗放管理,造成牦牛患 有不同程度的内外寄生虫病,造成牦牛生产成本增加,畜产品数量、质量下降,加之部分人畜共患 寄生虫病 如肺包虫病、肝包虫病、肝片吸虫病 的存在,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本文 对新疆牦牛主产区的巴州牦牛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了针对性的临 床驱虫试验,这对于地方牦牛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i 通过应用寄生虫学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对采自巴州牦牛主要产区的449头牦牛样品进行了 消化道寄生虫和梨形虫的检查、分析。粪便检查和显微结构观察实验结果显示。蠕虫感染率为78.40% 口线虫 Bunostornum phlebotomum 、夏伯特线虫 Chabertia spp. 、毛首线虫 Trichocephalaovis 、毛圆线虫 Trichostrongylusspp. 、细颈线虫 Nematodirusspp. 、 古柏线虫 Cooperiaspp. 、指形长刺线虫 Mecistocirrus contortus 、奥斯特线虫 Ostertagia digitata 。绦虫2种,扩展莫尼茨 spp. 、指形丝状虫 Setaria 绦虫 Moniezia lanceatum 。球虫 Eimeria spp. 未鉴定到种。并发现毛圆线虫、仰口线虫、夏伯特线虫及球虫为 牦牛消化道内滞留优势虫种,且存在多种虫体混合感染的现象,其线虫和绦虫混合感染率为10.92%, 线虫和球虫的混合感染率为43.7%,绦虫和球虫的混合感染率为13.45%,线虫、绦虫和球虫的混合 为26.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埃普利诺菌素注射剂对牦牛线虫及其寄生阶段幼虫驱虫效力的研究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埃普利诺菌素注射剂对牦牛线虫及其寄生阶段幼虫驱虫效力的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水平对牦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见表
时间: 11:48:12
反刍动物营养2015 年第 36 卷第 17 期总第 494 期不同营养水平对生长期舍饲牦牛生长性能 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1.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西宁 810016; 2.青海省高原放牧家畜营养与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青海省 高原放牧家畜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 810016; 3.青海高原牦牛研究中心,青海西宁 , 3 2, 3 2, 3 2, 3 2, 3 2, 3 ■ 李万栋 1, 郝力壮 1, 刘书杰 1, 柴沙驼 1, 张晓卫 1, 牛建章 1,摘 要: 试验探究了在舍饲条件下, 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对生长期牦牛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 消化率的影响。选取 18 头健康、 体况接近生长期阉牦牛,随机分为 3 个处理组,每组 6 个重复,营养水 平分别为低营养组 (代谢能 8.27 MJ/kg, 蛋白质 14.42%) 、 中营养组 (代谢能 10.22 MJ/kg, 蛋白质 15.17%) 、 高营养组 (代谢能 11.92 MJ/kg, 蛋白质 17.90%) 。全收粪法连续 4 d 收粪, 测定其常规指标, 试验初期和末期分别称重。结果表明: 中营养组和高营养组平均日增重、 日粮粗蛋白 (CP) 、 粗脂肪 (EE) 和钙 (Ca) 消化率均显著高于低营养组 (P&0.05) ; 中营养组和低营养组的 NDF 和 ADF 消化率均 显著高于高营养组 (P&0.05) 。因此, 日粮代谢能 10.22 MJ/kg, 蛋白质 15.17%时,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及牦牛体增重较好。 关键词: 营养水平; 生长期牦牛; 生产性能; 表观消化率 doi:10.ki.fi.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X (2015) 17-0042-05 中图分类号: S823.8+5 Effect of different nutrient diets on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nd apparent digestibility of nutrients in three years old yaks by barn-feeding Li Wandong, Hao Lizhuang, Liu Shujie, Chai Shatuo, Zhang Xiaowei, Niu Jianzhang The experiment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diets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appar? Abstract: ent digestibility of nutrients in growing period yaks by barn-feeding. 18 heads of growing health cas? trated yaks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treatment groups(n=6). The three different diets were low- middle-nutrition high-nutrition diets, to collect the feces continuously for 4 d, measured its conventional indexes, at the begining of the test and the end of the test, yaks were weigh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daily gain and apparent digestibility of CP, EE, Ca in high-nutrition and the middle-nutrition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low-nutri? tion groups(P&0.05); Apparent digestibility of nutrient and daily gain in middle- nutrition (metaboliz? able energy 10.22 MJ/kg, protein15.17%)was better than others. nutrition level; yaks; production performance; nutrition apparent digestibility Key words: 牦牛是高原畜牧业最重要的优势畜种, 放牧于 海拔 3 000 m 以上的高寒草地, 适应高海拔地区缺 氧、 高寒和牧草匮乏等极端恶劣环境 [1] 。牦牛饲养 管理比较粗放, 依靠天然牧草获取维持、 生长、 繁殖 等所需的营养物质, 但是因为牧草营养物质含量季 节性不平衡, 导致牦牛长期处于 “夏饱、 秋肥、 冬瘦、 [2-3] 春死亡” 的恶性循环 。冷季营养缺乏成为限制牦 牛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基于此, 牦牛短期舍饲饲 养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手段之一。本试验旨在研 究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对生长期牦牛生产性能和营 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为牦牛短期舍饲饲养提作者简介: 李万栋, 硕士, 主要从事反刍动物营养与生产 研究。 通讯作者: 刘书杰, 研究员。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 国 家 重 点 基 础 研 究 发 展 计 划(973 项 目)[]; 青 海 省 重 大 科 技 平 台 建 设 项 目 [2011- ZY12A,2012-Z-Y08,2013-Z-Y03]42&&&&2015 年第 36 卷第 17 期总第 494 期SILIAO GONGYE供参考。 件中 ANOVA 程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Duncan 法进 1 材料与方法 行多重比较; 试验数据均以平均数 ± 标准差 (Mean± 1.1 试验时间、 地点 SD) 表示。 本试验于 2014 年 11 月在青海省高原放牧家畜动 2 结果与分析 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牦牛消化代谢基地进 2.1 不同营养水平对牦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行, 位于东经 101.75°, 北纬 36.69°, 平均海拔 2 275 m, 不同营养水平对牦牛生长性能的影响见表 1。各 低营 年平均气温 7.6 ℃。 处理组末重均高于初始重, 且在整个试验期内, 养组、 中营养组、 高营养组牦牛的体重与初始体重比 1.2 试验设计 较分别增加了 3.01% 、 11.78% 和 11.52% ; 中营养组和 选取 18 头健康、 体况接近的生长期阉牦牛, 随机 高营养组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低营养组 (P& 分为 3 个处理组, 进行全舍饲试验, 每组 6 个重复, 每 0.05) , 中营养组平均日增重最高, 但与高营养组差异 个重复单头单栏饲喂。预饲期 20 d, 试验期 30 d, 利 不显著 (P&0.05) 。 用全收粪法连续 4 d 收粪, 试验第 1 d 和最后 1 d 晨饲 前空腹称重。 表 1 不同营养水平对牦牛总体生长性能的影响 1.3 试验日粮 项目 低营养组 LEL 中营养组 MLE 高营养组 HLE [4] , 采用软件 refs3000 参考 《牦牛营养研究论文集》 初始重 (kg) 136.20±18.59 124.42±16.07 123.67±14.50 末重(kg) 140.30±19.29 139.08±20.06 137.92±20.32 进行日粮配方设计, 3 种日粮营养水平为: 低营养组 平均日增重(g/d) 136.67±92.35 488.89±307.26 475.00±289.59 (代谢能 8.27 MJ/kg, 蛋白质 14.42%) 、 中营养组 (代谢 注: 同行数据肩标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P&0.05), 不同大写 能 10.22 MJ/kg, 蛋白质 15.17%) 、 高营养组 (代谢能 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相同小写字母或无字母表示差 11.92 MJ/kg, 蛋白质 17.90%) 。试验日粮以燕麦青干 异不显著( P&0.05) 。下表同。 草、 玉米麸、 小麦麸、 油菜籽、 棉籽粕等为主要原料, 精 粗比 73。 2.2 不同营养水平对牦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1.4 饲养管理 除干物质外, 所有数据均以风干样计, 不同营养 牦牛统一打耳标进行编号, 预饲期驱虫处理; 每 水平对牦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见表 2, 不同 天打扫卫生一次, 每天分两次进行饲喂 (8:00 和 18:00) , 营养水平对牦牛的 DM、 OM、 CP、 EE、 NDF、 ADF、 Ca 等 自由饮水。所有余料在第 2 d 早晨饲喂前进行收集, 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均产生影响。高营养组和低营养 称重并记录。 组的 DM 消化率均低于中营养组, 中营养组比高营养 1.5 指标测定与方法 组和低营养组高出 1.54%, 但差异均不显著 (P&0.05) ; 1.5.1 粪样采集与处理 低营养组和中营养组的 OM 消化率均高于高营养组, 粪样采集: 利用粪袋进行 24 h 全收粪, 对每天所 其中中营养组最高, 分别比高营养组和低营养组高出 收粪进行精确称重并记录; 4 d 收粪结束后, 把每天所 1.53%和 1.48%, 但差异均不显著 (P&0.05) 。高营养组 收的粪样进行混合, 混合均匀后, 先取总粪重的 5% , 和中营养组的 CP 消化率均显著高于低营养组 (P& (20 ml/100 g) , 封装编 并加入 10% 的 H2SO4 进行固氮 0.05) , 且分别高出 6.24% 和 5.34% ; 高营养组和中营 号, -20 ℃保存, 用以测定粗蛋白; 另取总粪重的 5%, 养 组 的 EE 消 化 率 均 显 著 高 于 低 营 养 组 (P&0.05) , 封装编号, -20 ℃保存, 用以测定其它常规指标; 样品 且 分 别 高 出 7.10% 和 5.83% ; 中营养组和低营养组 测定前, 在 65 ℃烘箱烘干至恒重, 然后在室温下回潮 的 NDF 消化率均显著高于高营养组 (P&0.05) , 分别高 24 h, 称重并记录, 最后对样品进行粉碎制样, 进行概 出 16.16% 和 13.16% ; 同样, 中营养组和低营养组的 略养分分析, 其中包括干物质 (DM) 、 粗蛋白 (CP) 、 粗脂 ADF 消化率均显著高于高营养组 (P&0.05) , 分别高 肪 (EE) 、 有机物 (OM) 、 中性洗涤纤维 (NDF) 、 酸性洗涤 出 33.17% 和 24.03% 。高营养组和中营养组的 Ca 消 纤维 (ADF) 、 钙 (Ca) 、 磷 (P) ; NDF、 ADF 采用凡斯特[5]的 化率均 显 著 高 于 低 营 养 组 (P&0.05) , 同样, 中营养 [6] 方法测定, 其余指标均参照张丽英 的方法进行测定。 组 P 的消化率也最高, 但与其它各处理组差异不显著 某养分表观消化率 (%) = (某养分采食量-某养分 (P&0.05) 。 粪中排出量) /某养分采食量×100 3 讨论 1.6 数据处理 3.1 不同营养水平对生长期舍饲牦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采用 Excel 2003 进行数据初步处理, SAS9.1.3 软 由试验数据可以看出, 且各试验组牦牛体重均比b a a43&&&&反刍动物营养表2养分 干物质2015 年第 36 卷第 17 期总第 494 期不同营养水平对牦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项目 低营养组 12.40±0.10 2.71±0.48 78.13±3.94 11.35±0.09 2.44±0.46 78.44±4.10 1.76±0.02c 0.43±0.06 75.59±3.76b 425.48±3.47c 40.32±14.97 90.52±3.52b 4.61±0.03a 1.51±0.29 67.28±6.43a 2.06±0.02a 0.90±0.17 56.19±8.30a 165.03±21.00 94.13±23.46 43.00±17.23b 29.63±0.34b 8.83±1.60 70.20±5.30 营养水平 中营养组 12.37±0.11 2.56±0.23 79.33±1.69 11.40±0.10 2.33±0.22 79.60±1.72 1.84±0.01b 0.38±0.02 79.63±0.83a 766.55±3.76b 32.16±8.87 95.80±1.15a 3.56±0.05b 1.46±0.22 59.20±5.75a 1.82±0.03b 0.93±0.08 48.71±3.82ab 195.23±18.23 82.21±10.35 57.88±21.21a 37.19±0.10a 9.40±0.93 74.73±2.49 高营养组 12.34±0.21 2.70±0.20 78.13±2.00 11.32±0.19 2.15±0.20 78.40±1.75 2.16±0.04a 0.42±0.05 80.31±2.42a .81a 40.69±5.56 96.95±0.39a 2.71±0.08c 1.39±0.17 48.45±5.29b 1.69±0.05c 0.98±0.10 41.85±5.67b 201.27±13.27 89.91±14.33 55.33±19.33a 37.08±0.64a 10.05±2.60 72.87±7.18有机物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钙磷采食量(kg) 粪中排出量(kg) 消化率(%) 采食量(kg) 粪中排出量(kg) 消化率(%) 采食量(kg) 粪中排出量(kg) 消化率(%) 采食量(g) 粪中排出量(g) 消化率(%) 采食量(kg) 粪中排出量(kg) 消化率(%) 采食量(kg) 粪中排出量(kg) 消化率(%) 采食量(kg) 粪中排出量(kg) 消化率(%) 采食量(g) 粪中排出量(g) 消化率(%)试验初期升高, 这主要是因为舍饲状态下, 采食了含谷 物类的日粮精料。不同营养水平对生长期舍饲牦牛体 重增长的原因具体如下: ①谷物类饲料原料中富含非 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牧草中主要为结构性碳水化合 物。大量研究表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结构性碳水 化合物相比, 能更有效地被瘤胃降解。如 Demeyer 等 [7] 研究表明降低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增加非结构 (1986) 性碳水化合物可明显提高微生物蛋白的合成效率; Ar? [8] 结果表明适 chimede 等 (1997) 进行了动物活体试验, 当地添加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对微生物蛋白的合成效 率有促进作用。 ② 谷物类饲料原料中蛋白质含量丰 富, 瘤胃中的微生物利用 VFA 提供的能量降解蛋白 质, 以降解产生的氮源为机体提供必需的营养, 达到促 进机体蛋白质沉积的目的。有研究表明, 适当提高日 粮蛋白水平, 提高动物消化率并促进氮沉积。如李辉[9] 研究指出随着日粮蛋白水平的升高, 干物质及粗脂肪 [10] 研究表 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升高; 周汉林等 (2006) 明随日粮蛋白水平的上升, 淀粉的表观消化率及氮的 沉积率均升高。 ③ 本试验用日粮中添加有双低油菜 籽, 而双低油菜籽富含脂类物质, 这些脂类物质大部分 在瘤胃中被降解成甘油、 脂肪酸和半乳糖等, 然后经微 生物发酵生成 VFA, 提供能量; 剩余脂类物质经过瘤胃 加氢作用, 生成饱和脂肪酸, 这些脂肪酸能很好地被动 物吸收利用, 最终用于乳脂和体脂的合成。从牦牛生44长性能来看, 中营养组和高营养组日增重均显著高于 低营养组 (P&0.05) , 结合以上讨论可知原因有两点: ① 中营养组与高营养组能提供更充足的非结构性碳水化 合物、 蛋白质及脂类; ②中营养组与高营养组日粮精料 中含双低油菜籽, 能为机体提供更充足的能量, 且促进 机体脂肪沉积。中营养组牦牛日增重高于高营养组, 但 差异不显著 (P&0.05)。 Brown 等 (1961) [11] 用能量水平分 别为 11.0、 11.5 MJ/kg 和 12.0 MJ/kg 的饲料, 饲喂 72 头 两岁日龄奶牛进行试验, 结果表明随日粮能量水平的 升高, 奶牛的平均日增重随之提高, 且中能量水平组的 ; 杨俊等 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 (P&0.05) [12] 6.50、 7.40 MJ/kg 三个能量水平的 (2013) 设计了 5.60、 日粮进行饲喂试验, 结果表明, 中能组试验牛日增重最 高, 比高能组提高 10% (P&0.05) , 比低能组高 120% (P& 0.05) 。这些研究结果均与本研究相符, 此外, 张京跃 (2007)[13]在利木赞×鲁西黄牛上的类似研究结果也与本 研究一致。究其原因, 关键在于日粮中的能氮比。由 日粮营养水平可以发现, 中营养组的能氮比低于高营 养组, 而研究表明, 能氮比越小, 蛋白质的营养水平越 高。加上高营养组蛋白质含量虽高, 却高出了一定范 围, 其产生的热增耗对动物消化吸收其它营养素产生 不利影响。 3.2 不同营养水平对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3.2.1 不同营养水平对 DM 及 OM 消化率的影响&&&&2015 年第 36 卷第 17 期总第 494 期SILIAO GONGYEDM 和 OM 的消化率是动物对饲料利用效率的综 合表现, 能够反映出动物的健康状况及生产性能。本 试验中, 试验动物每日的饲料投放量及投放比例均相 同, 故各处理组牦牛采食的 DM 量基本一致, 差异不显 著 (P&0.05) , 但低营养组从粪中排出的 DM 及 OM 却多 于其余两组, 这可能是因为低营养组日粮精料中 NDF、 ADF 含量较高, 研究表明, 纤维素可以刺激胃肠道, 加 [14] 快胃肠道的蠕动, 从而加快了胃肠道的排空速度 。 因此低营养组的 DM 采食之后, 在胃肠中存留时间较 短, 很多营养物质来不及消化吸收就已经排出体外, 造 成粪中 DM 含量升高, 从而影响 DM 的消化率。一方 日粮能量水平可显著影响瘤胃内微 面, 有研究表明[14], 生物及胃肠内的消化酶对饲料的降解效率, 能量水平 适当升高, 可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加快新陈代谢, 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也就相应增加, 从而提高 DM 的表 观消化率。另一方面, 谷物类饲料中富含非结构性碳 水化合物, 这种碳水化合物更容易被瘤胃微生物消化 降解。由前文可知, 随着营养水平的上升, 牦牛对日粮 精料的采食量也上升, 所以, 尽管 DM 的总采食量差异 不显著, 但高营养组与中营养组的精料 DM 量肯定多 于低料组, 这样高营养组与中营养组牦牛采食的 DM 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对较高, DM 消化率因此 提高。OM 与 DM 的消化机理类似, 故其消化率也是中 营养组最高, 高营养组次之, 低营养组最低。按照以上 几点论述, DM 及 OM 的消化率应该随各处理组营养水 平的升高而提高, 但本试验中各处理组牦牛对 DM 及 OM 的消化率均是中营养组最高, 随着营养水平的继续 上升, 高营养组的 DM 和 OM 消化率反而降低, 这与杨 [12] [15] 张蓉等 的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 可能是因 俊 、 由营养水平上升导致能氮平衡比例失调引起的。 3.2.2 不同营养水平对 CP 及 EE 消化率的影响 能量能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而蛋白则是构 成机体的主要成分, 至关重要。本试验中, 随着日粮营 养水平的提高, CP 消化率呈上升趋势。从试验数据可 以发现, 各处理间 CP 的采食量是随日粮营养水平升高 的, 且差异显著 (P&0.05) , 但能蛋比例却是下降的, 前 文提到过要提高营养素的利用率, 就必须使日粮中能 量与蛋白水平保持合理的比例, 一般而言, 能蛋比越 小, 则蛋白质营养水平越高, 相反, 能蛋比越大, 则蛋白 [16] 因此, CP 消化率呈现出随日粮营养 质营养水平越低 , 水平上升而升高的趋势, 且高营养组 CP 消化率最高。 但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 这可能是由于试验动物少, 试验组内差异较大, 导致组间差异被掩盖。研究表明, 粗脂肪一般比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转化效率高 5%~粗脂肪的消化率随日粮营 10% [17]。本研究结果表明, 养水平的升高而增高, 且高营养组与中营养组显著高 于低营养组 (P&0.05) , 高营养组最高可达 96.95%, 确实 显著高于 CP、 OM 及 DM 的消化率。这主要是因为脂肪 的消化、 吸收途径比较简单, 中间环节较少, 且脂肪可以 被小肠直接吸收, 因此损失相应减少, 消化率提高[18]。 另一方面, 高营养组与中营养组日粮饲料蛋白质含量 均高于低营养饲料, 而李辉[9]研究指出随着日粮蛋白水 平的升高, 干物质及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升高, 因此, 本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该研究的结论。 3.2.3 不同营养水平对 NDF 及 ADF 消化率的影响 中性洗涤纤维 (NDF) 和酸性洗涤纤维 (ADF) 的量 一般对纤维素、 半纤维素等指标有着代表作用。一般 认为, 样品经中性洗涤液洗涤后, 得到的不能消化的残 渣即为 NDF, NDF 包含几乎所有的纤维素、 半纤维素、 木质素及少量蛋白质; 在此基础上, 经酸性洗涤液洗涤 之后, 半纤维被除去, 剩余即为 ADF。在牦牛瘤胃中, 瘤胃纤维分解菌正是作用于 NDF 和 ADF, 将其降解发 因此 NDF 及 ADF 酵生成 VFA, 进而为机体提供能量, 的消化率可以反映出瘤胃整体消化机能的强弱[19]。本 试验中 NDF 与 ADF 的消化率均随营养水平的升高而 降低, 且低营养组和中营养组均显著高于高营养组 (P& NDF 0.05) , 这与乔治[20]的研究结果一致。理论上来说, 及 ADF 的采食量均随营养水平的上升而降低, 且各处 理组间差异显著 (P&0.05) , 而前文提到过纤维素可促 进胃肠道蠕动, 加快胃肠排空速度, 因此低营养组与中 营养组 NDF 与 ADF 与纤维分解菌的作用时间比高营 养组短, 消化率相应也应比高营养组低。这一理论似 乎与本研究试验结果相矛盾。原因可能存在其它对 NDF 和 ADF 消化率有正面影响的因素, 其影响作用远 大于上述因素。①高营养组与中营养组日粮饲料中添 加了不同水平的双低油菜籽, 双低油菜籽中含有大量 [21] 不饱和脂肪酸, Pantoji 等 研究不同脂肪类型对消化 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日粮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上升 时, NDF 的消化率会下降; Ikwuegbu 等 [22] 也有研究表 明, 日粮中过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会影响纤维素在 瘤胃内的降解, 原因是不饱和脂肪酸影响了瘤胃的发 酵模式。针对其具体机理, Jenkis[23]还提出了毒性说和 反刍动物 包被说两种假设。②Mabjeesh 等[24]也指出, 日粮中可降解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升高时, NDF 的 消化率降低。由前文可知, 低营养组与中营养组采食 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少于高营养组。由此表明, 这 些研究的结果都与本研究相符。 3.2.4 不同营养水平对 Ca 及 P 消化率的影响45&&&&反刍动物营养钙 (Ca) 和磷 (P) 是动物体内含量最丰富的两种矿 物质元素, Ca 占动物体重的 1%~2%, P 占 0.7%~1.1%, 它们大部分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对机体有许多重要 的生物学功能。Ca 参与神经传递、 激素分泌、 血液凝固 等生理过程; P 是许多酶类和细胞膜的组成成分[25]。杨 P 凤[26]指出反刍动物对 Ca 的消化率在 22%~55%之间, 低 的消化率略高, 平均值为 55%。张蓉等[27]研究表明, 能量水平的精料有助于犊牦牛吸收矿物质元素。本研 究中, 中营养组与高营养组的 Ca 消化率显著高于低营 养组 (P&0.05) , 各处理组 P 的消化率差异不显著 (P& 0.05) , 这与上述研究不相符。其主要原因可能与粗脂 肪酸的消化率有关, 由前文可知随营养水平的上升, 粗 脂肪的消化率上升, 且高营养组与中营养组显著高于 低营养组 (P&0.05) , 低营养组脂肪消化率低, 胃肠道内 残留的未消化的脂肪酸量就增加, 这些脂肪酸在胃肠 内滞留与 Ca 发生反应, 生成不易消化的螯合钙, 导致 [28] Ca 的消化率下降。Horst 指出日粮中钙磷比例影响 Ca、 P 的消化吸收, 日粮中适当的钙磷比例应该是 1~ 21, 超过这一范围, P 的吸收就会受到抑制, 本研究中 各处理组牦牛采食的钙磷比均高出正常范围, 这可能 是导致各处理组 P 消化率差异不显著的原因。中营养 组营养物质消化率最高, 而上文中研究发现中、 高营养 组日增重显著高于低营养组, 且中营养养组日增重最 高, 这两个研究结果相互印证。 4 结论 牦牛采食中营养水平日粮 (代谢能 10.22 MJ/kg, 蛋白质 15.17%) 时, 牦牛增重效果较好, DM、 OM、 Ca、 P 的消化率均最高。说明中营养水平日粮可以促进 牦牛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促进牦牛的生长。参考文献[1] [2] 张玲勤.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青海牦牛业发展[J].中国奶牛, 蔡立.中国牦牛[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 45-47. -13. [8] tr Dev,-179.2015 年第 36 卷第 17 期总第 494 期ruminal and total tract digestion of mixed diet organic matter and carbohydrates[J]. Reprod. Nutr. Dev., -189. 的影响[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Archimede R H, Sauvant D, Schmidely P. Quantitative review of[9] [10] [11] [12]李辉. 蛋白水平与来源对早期断奶犊牛消化代谢及胃肠道结构 周汉林,莫放,李琼,等.日粮不同蛋白水平对生长牛营养物质消 Brown L D,Lassiter C A.Protein-energy ratios for dairy calves[J]. 杨俊,王之盛,保善科,等.精料补充能量水平对早期断奶犊牦牛 ):. 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J]. 动物营养学报,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 3. 化率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82-86.[13] [14] [15] [16] [17] [18] [19]张京跃,吕爱军,穆阿丽,等.不同生长阶段杂交肉牛生产性能的 许贵善,刁其玉,纪守坤,等.不同饲喂水平对肉用绵羊能量与蛋 张蓉,刁其玉.脂肪水平对早期断奶犊牛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 标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14-17. Journal of Nutrition,. Cramptone W.Nutrient- to- calorie ratios in applied nutrition[J]. 白质消化代谢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40-44. 研究[J].中国草食动物,-15.赵发盛,赵军,林英庭,等.添加过瘤胃保护性脂肪对瘤胃挥发性 郑晓中, 冯仰廉. 日粮油脂对反刍动物营养调控的研究进展 [J]. 中国粮油学报,):54-58. Gouet Phsnebout J M,Fonty G,et al. Cellulolytic bacteria estab? 脂肪酸及菌体蛋白的影响[J].饲料工业,):42-44.lishment and rumen digestion in lambs isolated after birth[J]. Ca? 乔治.精补料不同能量水平对 1 周岁舍饲牦牛生产性能和营养 Pantoja J,Firkins J L,Eastridge M L.Effects of Fat Saturation and Source of Fiber on Site of nutrient digestion and milk production . by Lactating dairy cows[J].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 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3. nad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163-164.[20] [21][22]Ikwuegbu O A,Sutton J D.The effect of varying the amount of lin? seed oil on rumen metabolism in sheep[J].British Journal Of Nu? trition,):365-375. Jenkins T C.Regulation of lipid metabolism in the rumen[J].The Mabjeesh S J,Arieli A,Bruckental L,et al.Effect of ruminal de?[23] [24][3]Long R J, apori S O, Castro F B,et al. Feed value of native forag? e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of China[J]. 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113.Journal of nutrition, 2.gradability of crude protein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 on the efficiency of bacterial crude protein synthesis and amino acid flow to the abomasum of dairy cows[J].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 9-]胡令浩.牦牛营养研究论文集[M].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97.Van Soest P J,Sniffen C J,Mertens D R,et al. A net protein systemfor cattle:The rumen sub-model for nitrogen.In:Owens F N ed.Pro? tein Requirements for Cattle:Proceedings of an International Sym? posium[M].Stillwater:Div of Agricultural, Oklahoma State Universi? ty, ] [26]姚美蓉. 不同精粗比日粮对荷斯坦奶牛钙、 磷、 镁、 锌消化代谢 杨凤.动物营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D].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 和泌乳性能的影响[D]. 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04.[6] [7]张丽英.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 版社,2010. Demeyer D L,Van nevel C J.Influence of substrate and microbial[27] [28]张蓉. 能量水平及来源对早期断奶犊牛消化代谢的影响研究 Horst R L. Relation of Calcium and phosphorus homeostasis ininteraction on efficiency of rumen microbial growth[J].Reprod Nu?the dairy cow[J].Journal of Dairy Science,.(编辑: 文奇男, )4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牦牛肉干生产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