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请问一下,为什么我的【Boss直聘】过几天就发不了消息也微信怎么不接受群消息不了消息了,然后卸载重新安装就OK了

「老炮」赵鹏:我招不到人, Boss直聘是被逼出来的--百度百家
「老炮」赵鹏:我招不到人, Boss直聘是被逼出来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没有产品、没有注册公司,只知道大概方向,和雷军聊了40分钟,雷军决定和联创策源一块投他。
创始人:赵鹏
背景:&智联招聘+团中央
融资规模:数千万美元
投资方:联创策源、顺为资本、和玉资本等
1、&&&&&&& 为何说BOSS直聘是被逼出来的产品?
2、&&&&&&& 最难的时候如何对挑战进行思考?
3、&&&&&&& 为何一再从「体制内」向「体制外」寻求突破?
2013年年底,联创策源主管合伙人元野把赵鹏介绍给了雷军。这位曾经的智联招聘CEO正在准备创业。没有产品、没有注册公司,只知道大概方向,和雷军聊了40分钟,雷军决定和联创策源一块投他。
「你也不能说这是一笔天使投资还是一笔A轮投资,反正几百万美金。」「刷脸」拿了雷军和元野的投资之后,赵鹏要做的事情还是跟招聘相关,他收购整编「分智网」成为现在的「看准网」,做职场的「大众点评」。美国有一款类似的产品叫Glassdoor,上周刚刚完成一轮 4000 万美元的 H 轮融资,公司估值约 10 亿美元。
拿钱刷脸,招人也刷脸。公司最初的团队,都是赵鹏刷脸刷来的,但投资人就几个,员工几十上百。赵鹏招到了20个人左右的时候,发现「RP值」都快用光了,而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主推招聘功能的自有产品看准网,居然也招不到人。
当时有同事跟赵鹏抱怨,咱们是开饭馆的,但一到饭点自己也需要叫外卖,特别败士气……赵鹏后来总结,看准网和点评类似,是一个信息需要长期沉淀的产品,一开始做的时候肯定不work。
Glassdoor到现在积累了 9 年,但团队、投资人和赵鹏自己都等不起另一个 9 年。光鲜的职业背景、一上来就融了这么多钱、关键是诸多大佬背书。「我心里清楚,这次要是歇菜,就是一件特败人品的事儿。」赵鹏当时感觉已经没有退路。
2005年,从团中央处长的位置跳到智联招聘做公关经理,赵鹏的月薪从原来的一千多涨到三千多,当时他已经很知足了。但挑战在于,这是一个全新的行业,如何与媒体搞好关系,对他来说是个大问题。
互联网公司通行的PR模式,无非就是逢年过节送点小礼品,办活动时给点「车马费」,但赵鹏发现这种模式基本都是一锤子的买卖,根本无法把「关系」做深。
「虽然我是体制内出身,当时对互联网也是很不熟悉,但我有一个思考习惯,就是凡事喜欢Back to Basic(回归本质),」赵鹏说,「你要了解媒体朋友真正的需要是什么,难道真的是那点零花钱?」
赵鹏发现,最能让记者获得满足感的事情,是自己的工作受到领导的认可。比如当时一些都市报的招聘版面,记者、编辑们最缺的是高质量的内容。
为此,与媒体朋友一块想选题,帮他们提高内容卖相,就成了赵鹏的主要工作。现在很多媒体朋友,还是那时认识的。「回归到事情的本质,他们真正在意的不是零花钱,而是选题。」赵鹏说。
Boss直聘的诞生也是如此。赵鹏当时首先想到的是,招人这个事儿,有没有几千年来没变的东西?「原始社会,小伙子完成成人礼后,跟部落里的谁混、跟谁去打猎,是不是一个照面就能意会的?」赵鹏说,招聘也是如此,尤其对于创业公司,就是老板和求职者之间的粗暴对接。
几乎一天之内,Boss直聘的产品图就出来了;日上线。产品让职场Boss与牛人直接在线开聊,牛人能够直接与老板在线聊天、谈条件,提升找工作效率,老板也能用类似微信聊天的方式那样直接寻找牛人。
事实证明赵鹏的判断正确的。到今年6 月,两周岁的Boss直聘拥有600万左右用户,对中国互联网从业人群的渗透率达到近50%。
从团中央到互联网上市公司CEO,再到创业者,赵鹏一路都在突破「体制」的对自己的限制。「每一个跨越都要脱一层皮,像重生一样。」生于1970年的赵鹏每周已然坚持至少两次健身,身材完全没走样。
Q:你现在是怎么招聘员工的?
赵:你看我的Boss主页,这是我沟通过的人,965个,仅仅是沟通过的。我看10个人,大概能沟通上1个。我看过的,有上万人有吧。
Q:从看准网到Boss直聘,这个产品是怎么想出来的?
赵:我认为创业分两种模式:一种是A模式,一种是B模式。
看准网符合我所理解的A模式,就是我有经验,有资源,有钱,找一个合适的项目。现在创业者大部分是这种模式。
所谓B模式就是突然有一件事掉在你手里,你不得不做。所以看准网属于A模式,Boss直聘属于B模式。A模式是特别理性的分析结构框架,然后再将这些套用。B模式就是属于创业者要解决自己本身的痛点。我总结A模式比较常见,B模式成功概率高。
Q:Boss直聘的idea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想出来的?
赵:当时国内缺乏一个职场点评的产品,我们就去做了。然后饶了一大圈子发现自己招人也招不着。2014年年初团队有20多人的时候招人就已经很难了,靠着身边朋友推荐的资源已经用光了。
看准网做的一个宏大的事情,建立雇主的信用,让求职者更理性的选择,也帮助雇主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都是对的,但是人呢?
我们自己招人都很难,这是很尴尬的。我们一个小朋友当时讲 「咱是开饭店的,一到饭点就叫外卖,还开什么饭店啊?」团队的军心士气都受到影响。
Q:Boss直聘与传统的招聘产品到底有什么不同?
赵:当时的情况是花不起广告费去做宣传,猎头也用不起,兄弟拽兄弟已经用干了。所以我们当时就对Online招聘模式去做深度思考:有多少人和我们处境一样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从1997年开始的online招聘模式就是三件事:第一职位信息的列表;第二是个人简历的投递;第三是中间有个搜索器,二十年来一直如此,没什么进步。
而在这之前,甚至原始社会,人们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招聘成功的几率很高。所以我们就想能不能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在这里要感谢乔大大,雷大大,任大大,他们普及了智能手机。在做职位匹配和推送环节也要感谢谷歌,百度提供了算法。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我们立马就去做了。
当时没有资源,人也少。所以跌跌撞撞经,磕磕绊绊做两个多月,在7月13号终于做出来Boss直聘这个产品。所以我们以7月13号作为Boss直聘的生日。
Q:网络招聘市场多年来没有一家独大的局面,为什么?
赵:传统招聘行业是否存在一家通吃的局面得分地域来看,比如在澳大利亚,就占据了81% 的市场,通吃的一塌糊涂,把所有人都打了下去,日本有个大的叫做Recruit 。在美国,Monster和CareerBuilder还互相竞争,但是有个HotJobs的死了。所以在不同的地方,赢家通不通吃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在中国,我不觉得有一家公司能把整个招聘行业市场吃下来。从模式角度去看是否赢家通吃,在这个行业未必适合。
Q:这是不是就意味着身边存在着很多竞争对手?
赵:我觉得竞争是个好事。在同一个维度上,一堆人都以消灭竞争为目的。但如果不在一个维度上,大家的竞争会促进发展。Boss直聘属于纯移动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我们是首款。与其他同行们的产品不在同一个维度。
传统招聘网站就是找信息和传递信息,而Boss直聘是人与人的撮合,这是最大的区别。从用户的使用体验上就能感觉到,当用户使用传统的招聘网站时,对他来说两件事儿是重要的。第一职位信息,第二是搜索器,用户只和这两个功能点打交道。当他把自己的简历发送过去之后这件事就结束了,他不会知道查看他简历的是什么人,也不会知道对方是否找到了员工。Boss直聘就是第一时间将求职者和雇主链接到一起,信息也更加公开化,所以这是很大的区别。
Q:招聘类产品和婚恋类网站在撮合上有什么区别?
赵:招聘更加标准化一些。招聘行业的种类和各个求职者之间的分工是一定量级的,可能未来会出现更多种类,各种类之间的人员也会分化一些,更利于我们对用户的匹配。而婚恋是一件很复杂的东西,更多的在于姻缘,算法能帮到的地方很少。而招聘可以按照不同的职业类型一层一层分下来,这样我们能做的事情就越来越多。
Q:为什么一再从「体制内」向「体制外」跳?
赵:当时从共青团辞职时因为五年间一直呆在处级干部的职位没有升职。自己熬官的那颗心也就沉浸下来。这个期间我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一定要呆在在体制内。2005年经过一些思考和分析觉得未来互联网方向将会有大的发展,所以就开始转向互联网行业。
当时去互联网公司的求职路还不是很顺利。起初想去新浪,经人介绍之后,对方觉得我的背景很诡异,不知道安排到哪个岗位。当时也想去百度来着,但是苦于找不到门路。偶然机会之下就去了智联招聘,从公关经理做起。
Q:创业前期经历过哪些困难?
赵:Boss直聘在早期一天日活量只有200,而且分布在不同的职位类型上,人才的缺乏让入驻我们的一些企业失望而去,这期间牺牲了二、三万用户,一直到2014年底,我们将市场做起来之后才陆续回归。早期我们员工再向自己圈子做一些推广时会被身边的人误解,有的甚至被他们的某个圈子踢出来。
那段时间确实很痛苦,但是信心没有动摇。因为确实有人在我们平台上招到人了。然后一直到2015年年初,用户量有了一个小爆发。这促使我们去花了13万元做了第一次营销活动。
到后来2014年9月份之后,我们累积到100万用户之后,传播和宣传就很快了。
Q:在智联招聘做职业经理人,现在创业,你有哪些突破?
赵:在智联的时候,我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这个模式是被固定了的。每天在自己的工作范围之内驱动不同的方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将规模做上去突破了某一个点之后开始盈利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创新,但只能是局部的,有点体制化的色彩。虽然发展的很稳健,但是很难产生基因突变获得爆发的方式增长。
但是创业公司是没有这个模式约束的,所以作为创始人来说可以做的事情很多。
Q:高管创业,想过失败后会怎样吗?
赵:这个和胜算的预测有关系。从今天来看的话,我觉得胜算过一半,主要看命,其次看人。
如果失败的话,从头再来,但是人品会打折。当时雷军投资我们的时候,我们没有一张办公桌,团队也只有三个人。只有一个想法,名字都没有。
Q:除了Boss 之外,你比较喜欢的三家创业公司是?
赵:回家吃饭、滴滴出行、Uber。回家吃饭是属于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中国原创产品,也只有在中国这个市场才能存在下去。Uber是通过算法在用户不知不觉中解决用户很多问题。滴滴利用打车来做出O2O市场也是做的很不错的,另外像程维这样的创业者,能将这样一个创新点做大也是很不容易的。
最近对于分答这个产品也特别喜欢,姬十三也是一个眼光独到的创业者。
Q:创业以来如果让你修改一个决定你会修改哪个?
赵:首先得承认创业是一个概率问题,要把心态放平整。只要我们坚持寻找我们的「真命题」这就够了。
如果非要改变,我会让我们B轮的融资启动提前半年,如果提前融资的话我会增加推广的预算,而不是靠着自然增长来扩张市场从而不会流失我们第一批用户。
Q:如果让你采访一个创业者你会采访谁?为什么?
赵:埃隆·马斯克,最想问在两年以后运送一公斤有效载荷到近地轨道,成本是多少?
Q:如果钱不是问题,你最想干的一件事是什么?
赵:留一点生活费,剩下的全部捐给埃隆·马斯克。我想象不出来还有谁会比他更会花钱,今天能够摸得到的事还有什么比行星和宇宙更牛逼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热门文章HOT NEWS
背后的秘密是双方各自都要得到自己想要的好处。
首席发言者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boss直聘怎么关闭简历_boss直聘怎么发简历?
boss直聘对于很多应届毕业生作用挺大的,很多网友也正在使用,下面小编就相关问题为大家做个解答。比如:boss直聘怎么关闭简历?boss直聘怎么发简历?高管实时在线,职位自动匹配,无需简历,不要HR、猎头,不要几轮面试,双向秒选,与未来上级直接沟通,闪电入职。
boss直聘怎么发简历?boss直聘怎么上传简历?
刚打开Boss直聘,会出现以下展示画面,整体以浅绿为主色调,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除了黑、白、灰三种基本色以外,Boss直聘主界面只使用了浅绿和红色。以下为APP打开页面,显得简洁而明快。
&Boss直聘&支持能拍板的Boss和意愿强烈的求职者直接约聊。以&相亲&的模式,将Boss和牛人撮合到一起。可快速实现双向秒选、闪电入职。
&Boss直聘&分为面向求职者的&牛人版&和面向老板的&Boss版&。&牛人版&中用户完善个人履历等基本资料后,即可浏览职位,&勾引& 老板;&Boss版&中老板填入公司职位等信息即可发布职位、&勾搭&牛人。系统会按照用户的行业、职能、职级对双方进行三级匹配。同时,&牛人版&和 &Boss版&信息打通,用户可以随时切换。
给人性化功能点个赞
可以看出,Boss直聘想要将社交中&高频访问、活跃氛围、平等对话&的机制抽离出来并进一步放大,变成一个求职者和Boss间的即时沟通平台。这种直接和Boss在线开聊的体验很爽,当时就是在应用商店搜求职软件时,看到这种全新玩法才果断下载的。亲测大半年以来,感觉Boss直聘还是一款比较用心的产品,总体比较靠谱。
boss直聘怎么关闭简历?
点开我的简历 里面有一个&让好职位主动来找我&,就是图片里现实的这个,关了就可以了。
Boss直聘,一款让职场Boss与牛人加快面试、在线聊天的免费招聘工具。信息透明,即时得到反馈,下载App分分钟开始新旅程。不犹豫,不等待,不解释,不废话。现在就开始吧。
下载地址:
热门安卓游戏排行
类别:休闲游戏
类别:休闲游戏
类别:角色扮演
47644人推荐55960人推荐65424人推荐75212人推荐84965人推荐94915人推荐104818人推荐
最新安卓游戏排行
类别:休闲游戏
类别:动作游戏
类别:动作游戏
40人推荐50人推荐60人推荐70人推荐80人推荐90人推荐100人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怎么接受qq消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