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银行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可靠吗吗?

股票/基金&
五步买到最好银行理财产品:万一赔了我们怎么办
作者:郭建杭
第1页:第一步:都问这三个问题
第2页:第二步:看懂产品说明书
第3页:第三步:看不懂先别买
第4页:第四步:搞懂厂牌很重要
第5页:第五步:万一赔了怎么办
  文/本刊记者 郭建杭
  最近买点什么产品好?
  买股票的说,“多亏了我十年的股海浮沉经验,才跌了30%。”买白银的说,“跑出了黑色5月,结果栽进了黑色10月,今年的本金加收益全部清零,赔了100%。”买的说,“本?拉登被击毙了,连带着原油的价格也受影响,我又回到解放前了。”买艺术品基金的说,“暴涨暴跌,亏了多少不说,我这心脏也受不了啊。”买银行的人会很得瑟,“7%的年化收益,勉强超过CPI。”
  如果只有一分钟时间回答,甚至还来不及了解发问者,《钱经》的问答通常是:买点理财产品吧。这简直是个太懒惰的答案――如同被问及怎么穿才时尚,银行理财产品就像牛仔裤搭T-shirt一样,多数情况不会出错,关键时候还可能在一片拼皮连衣裙中脱颖而出。
  《钱经》甚至总结了银行理财产品与牛仔裤的5条相似之处:
  即使如牛仔裤般普适,银行理财产品也有挑错的时候,好像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总有那么几个牌子是最适合自己腿型的,但在此之前,我们会花费太多冤枉时间和钱找到那个Mr.Right。在这里,《钱经》联合专业研究网站银率网总结了如下10条,顺藤摸瓜,一步一步认识并找到银行理财产品。
  第一步
  对所有银行理财产品 都问这三个问题
  这个产品是否保证本金和收益?(注意,保本和保收益是分开的)如果这个产品不能保证本金和收益,那么表现最差的情况是怎样的?在什么情况下会达到最差收益,拿到最好收益的条件是什么?
  “银行理财产品买容易,买明白不容易。”王小姐从几年前开始买银行理财产品,尝试购买了各家银行的理财产品,到现在仍然看不懂理财产品的说明书、复杂的收益计算方式。
  “有的理财产品说明书就有几十页,列出了各种可能情况下的收益,看着就懵了。”王小姐说道。
  王小姐的话代表了广大投资者的心声,银率网理财产品数据分析师狄麟麟提醒《钱经》的读者:购买理财产品,首先要了解理财产品的基本要素,如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多长时间),投资方向(投的是什么),预期收益率(能赚多少钱),收益率的计算方式,投资币种(投的是什么)等。在了解了这款理财产品的基本情况后,投资者需问三个问题:
  此款产品是否保证本金和收益;如果此款产品不能保证本金和收益,那么表现最差的情况是怎样的?在何种情况下会达到最差收益;此款产品可以拿到最好收益的条件是什么?
  以一款最好收益为14%,挂钩四只股票的非保本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为例,读者就能明白三个问题的重要性。
  首先,这个产品不保本(不能保证本金)和不保收益,表现最差的情况可能损失掉部分本金,如果投资者能接受此风险,那么进一步询问理财顾问,什么情况下可以拿到14%的收益?理财顾问可能会告诉投资者,四只股票每个观测日都要达到某个标准,高出标准多少,可以拿到收益等。
  投资者与理财顾问沟通的时候,可以自己进行判断,根据目前的市场情况,未来能拿到预期收益的概率有多大,也就是判断四只股票达到理财顾问所说的条件的概率有多少。
  2011年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中,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仍然是主要风险收益类型,该类型产品发行共计11246款。保证收益型产品发行数量超5000款,较2010年增长1437款。其中,固定收益型产品4803款,市场份额达四分之一,但相比2010年小幅下滑0.34个百分点;而保证最低收益型产品市场占比由2010年的1.25%上升至2011年的1.62%,发行数量逾300款,这部分产品主要为保证收益型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发行数量为2817款,市场占比近15%。
  资料来源:普益财富(数据截至日)
  理财资讯&&&
  行业动态&&&
&&& &&& &&& &&&
03/07 15:1603/12 10:1903/12 02:5503/11 21:5203/10 15:5303/09 15:3503/08 22:5003/06 10:12
银行精品推荐
特色数据库:
精品栏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买银行理财好还是货币基金好? 你必须知道的10件事
来源:投资理财师
小纪对这篇文章的看法和观点如下:
  1.经常有网友问,买银行理财产品好还是货币基金好?我的建议是,如果闲置资金高于10万,可以考虑放一部分资金在银行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的门槛一般是5万起。
  2.银行理财产品的缺点是门槛高、资金使用不灵活,并且在实际购买当中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不要因为是银行销售的产品就掉以轻心,自己的投资自己要多留一份心。
  很多人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印象是:低风险、收益率高于定期存款。这种印象总的来说没有错,但银行理财产品绝不是垂手可摘的牡丹。过去,多家银行爆出的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门”、“负收益门”事件就是最好的警示。
  在许多人的眼里,银行很安全,于是争抢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殊不知,买银行理财产品,也有很多陷阱。你有10件事是必须知道的。
  1、理财产品是会亏损的
  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异常火爆,一是有远高于定期存款的收益率,二是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而当下,很多人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印象也是:低风险、收益率高于定期存款。这种印象总的来说没有错,但银行理财产品绝不是垂手可摘的牡丹。过去,多家银行曾爆出的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门”、“负收益门”事件就是最好的警示。
  投资者要明白,理财产品的稳赚只是传说,有的理财产品到期时,有可能得不到预期收益,有的甚至连本金也不保。
  2、募集期藏有玄机,理财收益会被“摊薄”
  通常情况下,银行一般会声称,银行理财产品在资金募集期和清算期不享有收益,是按活期存款利息计算的。如果投资者买入时间较早,而该产品的募集期和清算期又比较长,那么实际收益率就会被拉低。
  比如某商业银行推出的一款预期收益率高达5.5%的1个月期限理财产品,从9月26日开始销售,10月7日才结束募集,10月8日起算利息。也就是说,购买的这款产品,空档期是12天。这10多天的空档期,可不就“摊薄”了购买者的实际理财收益?
  3、预期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
  随着银行间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加大,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水涨船高。很多银行都竞相推出收益率“诱人”的理财产品,如某商业银行一年期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达到15%左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理财产品都能达到其承诺的收益率,因为预期的收益率并不等于实际到期的收益。
  理财专家提醒,选择银行理财产品,不要光盯着收益率。实际上,许多产品由于存在着“猫腻”,投资者最终到手的收益,并没有宣传时说的那么多。
  4、产品评级不见得靠谱
  在产品说明书中,我们经常能看到相关的风险评级,如中信银行(行情601998,买入)一款产品就在说明书中显示为PR2级(稳健型,黄色级别),其实都是银行自己给自己评定的,并非是第三方机构评的,意义并不大。
  不仅理财产品的风险评级本身不可靠,而且银监会明确要求银行必须进行的投资者风险测评,不少银行也在走过场。
  5、风险提示必须看清楚
  尽管银行会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在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和合同上,对风险提示做所谓表述,但是那些风险说明由于太专业甚至充斥着各类专业术语,对于投资人并没有多大价值,普通人也看不懂。
  记者在查询了众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说明书后,发现尽管很多说明书长达十几页,但是对于产品的本质风险揭示甚少,大部分是营销性质的语言,而非客观的深度分析。
  6、资金投向要关注
  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直接与产品的风险挂钩。投资者在看产品说明书时,必须关注资金投向。
  如果资金投向为债券回购、存款、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等,这样的理财产品风险就低;如果资金投向为二级市场如股票、基金等,这样的理财产品风险偏高。
  7、不去触碰“霸王条款”的理财产品
  在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里,某些设计条款明显偏向银行,把投资者的收益“榨干吸尽”,投资者要当心这样的理财产品,尽量不去触碰。
  比如,在某些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一概规定“超过预期年化收益率的最高部分,将作为银行投资管理费用”。
  8、看清产品是银行自发还是代销
  在银行渠道里,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都是银行自发的,但也不排除银行作为代理销售其他的理财产品。
  如某些银行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明确写着“银行作为投资者的代理人……”这样的声明。银行只承认是代理、委托关系,若出了事,它不负责。
  9、超高收益往往是“镜中花水中月”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无论是否能够读懂复杂的产品说明书,高收益率都是很大的诱惑。
  目前结构性产品多为保本、部分保本或非保本的浮动收益型产品,由于触发条件等的严格限制,超高收益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沦为银行营销的噱头。
  10、隐藏的费用要当心
  与明面上的手续费相比,银行理财的“隐形费率”问题更为突出。多家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显示,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计算公式为“理财计划预期投资收益率-理财产品销售手续费、托管费等费用”。
【作者:】
(责任编辑:李丽梦)
24小时热闻点击排行榜哪个银行的理财产品好_华股财经
哪个银行的理财产品好
相关标签:
去年以来股市的持续下跌以及今年一季度的震荡行情,使得银行和投资者今年一季度对直接投资股票的理财产品均保持谨慎态度,而普遍青睐发行结构性理财产品,间接分享资本市场投资收益。“今年一季度,我们基本上不怎么销售股票投资类理财产品,将销售...
便是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投资者也一定要“擦亮眼”本报记者刘阳摄在银行里卖的理财产品未必都能货真价实,投资前一定要做到“三勤”,即腿勤、嘴勤和眼勤不要盲目轻信某些理财经理的口头承诺,要以合同协议中的约定为准;对一些另类理财...
随着2014年的到来,去年年末开始的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大战也随之迅速减温。上周发行理财产品的银行及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出现双双下降态势。此外,在上周93款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产品中,有3款结构性产品未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普益财富监测数据显示,上...
淘宝年中大促昨日开场,引发网购一族的购物热情。银行的理财产品年中大促也在华丽丽地上演,而且力度不断升级,让一些已经下单认购的市民大呼买早了。买早的喊买亏了王女士前天收到建行的短信,说发售一款5.7%的理财产品。她赶到银行时被告知已经抢...
刚刚过去的清明节,标志着2014年的一季度已经过去,但这个再普通不过的时点,在今年的理财市场上却显得一点也不普通。很多市民向记者反映,本来以为季度末各家银行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会高一些,但实际情况是,连那些非保本的产品,年化收益率都普遍...
淡化风险类占比大幅下降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及代销理财产品,近年来发展迅猛。但快速发展的同时,理财产品风险提示不足、产品误导等行为,却始终让消费者颇为反感。银行理财产品销售过程中产生的种种乱象,也招致了相关部门的严格监管。银率网日前针对...
2012年以来,黄金再度迎来一轮小牛市,伴随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今年各家银行的理财产品也开始盯上黄金,集中推出挂钩黄金的结构型理财产品,希望从黄金牛市中分杯羹。不过,记者发现,受到产品结构设计的限制,此类产品未必能够真正分享黄金盛宴...
刚刚过去的一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多次触及涨停。一度出现的“人民币强势升值”说法再次出现。银行业内人士表示,人民币汇率的短暂波动,并未真正影响理财市场的秩序,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发行仍按照其固有节奏进行,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上周,人民币对...
金证券记者管伟尽管监管部门三令五申,要求银行销售理财产品时,基层工作人员要有专业素质,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风险偏好、风险认知能力和承受能力,切实保障消费者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安全获得产品和服务,不得提供与银行业消费者真实需要和风险承受能力...
桂浩明(资料图)最近在市场上热销的基金产品,既不是宣传攻势浩大的沪深300ETF基金,也不是具有杠杆效应的分级基金,而是短期理财基金。这些基金产品属于投资固定收益类品种,因此客观上具有保本的性质,并且通常来说具有相对稳定(当然也...
010203040506072015年银行理财年报
  1、发行量总览  2015年(统计时间:日至日)银行理财产品总计发行61401款,较2014年小幅增长0.8%。  根据数据库统计,2015年总计有185家商业银行共发行61401款理财产品,较2014年增长0.8%。其中,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总计发行56813款,较2014年增长3.29%。  2、外币理财产品发行量全面下滑  2015年外币理财产品累计发行1339款,较2014年大幅减少25.36%。各主要币种发行量都有较大幅度下降,不过美元理财产品占比依然最高,接近六成。  据统计,2015年各商业银行共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60062款,占理财产品总发行量的97.82%;外币理财产品共计发行1339款,占总量的2.18%。2015年外币理财产品发行量较2014年大幅减少25.36%。  3、全国性商业银行和区域性商业银行分化加剧  2015年,以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发行数量急剧萎缩,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而以农村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区域性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发行数量继续增长,不过增速较2014年放缓。  4、1-6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发行量超八成  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发行量占总发行量的80%以上,1个月以内的短期产品发行量进一步大幅减少。  5、收益类型大致呈七二一的占比格局  2015年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总计发行42466款,占理财产品发行总量的69.16%,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总计发行13189款,占理财产品发行总量的21.48%,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总计发行5746款,占理财产品发行总量的9.36%。
  银监会称,正在研究制定《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目前处于内部研究论证和征求意见阶段。...[]
  基础类银行不再能投资权益类产品,这将导致部分银行理财资金的流出。...[]
最严银行理财新规七大看点
银行理财新规新在哪?
&&&&银行理财监管新规已经下发至各家商业银行征求意见。关于投资股市的监管要求与此前版本,其实并无差别。收紧主要体现在了提高了拟推出分类监管,禁止发行分级理财产品、对投资资金比例、投资方向设限等。
【一】普通理财产品不得投资股市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除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型基金之外的证券投资基金,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境内上市公司公开或非公开发行或交易的股票及其受(收)益权。
【二】分类管理
&&& 分类管理,即分为基础类理财业务和综合类理财业务。基础类理财业务可以投资于银行存款、大额存单等;综合类理财业务还可以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权益类资产和银监会认可的其他资产。
【三】从净利润中计提理财产品风险准备金
&&& 除结构性理财产品外的预期收益率型产品,按其产品管理费收入的 50%计提;净值型理财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和其他理财产品,按其产品管理费收入的10%计提。
【四】禁止发行分级理财产品
&&& 相较上一个版本的征求意见稿,银监会此番明确提出,禁止发行分级理财产品。今年5月,有财经媒体报道称,银监会就曾窗口指导多家商业银行,要求暂停新发分级型理财产品。
【五】对理财产品投资权益类和非标资产做了门槛要求
&&& 《征求意见稿》中规定,资本净额超过50亿的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才能投资权益类和非标资产。全国有250家左右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有投资权益类和非标资产的资格。
【六】理财产品总资产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40%
&&& 《征求意见稿》旨在控制杠杆作出了要求,商业银行每只理财产品的总资产不得超过该理财产品净资产的140%。招商证券预计,上述140%的新规不等于限制配资杠杆。
【七】非标资产只能走信托通道
&&& 征求意见稿规定,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所投资的特定目的载体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符合银监会关于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相关监管规定的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投资计划除外。
十问十答解读史上最严银行理财新规
【一】银行理财新规哪一条对股市的杀伤力最大?
&&&&第三十五条:(限制性投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除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型基金之外的证券投资基金,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境内上市公司公开或非公开发行或交易的股票及其受(收)益权。
【二】如何理解银行理财产品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股票?
&&&&大家看到的永远只有一半的信息,其实这第三十五条的规定还有下半段,我们贴出来给大家看看。仅面向具有相关投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私人银行客户、高资产净值客户和机构客户发行的理财产品除外。
【三】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股票的规定对股市影响多大?
&&& 股市很多游资,是从理财产品溢出的。至于以创业板为主的中小盘股领跌,也在于银行理财产品资金溢出的主战场就是这些中小盘股。显然这个严格监管规定对A股是负面的。所以短期内,中小盘股受打压应该不奇怪。
【四】如何理解拟对银行理财业务进行分类管理?
&&& 新规如果实施,能进入股市的&银行活水&会减少,市场当然风声鹤唳了。同时有市场人士指出,如果实施,大银行理财获得综合类评定的问题不大,压力可能在部分中小银行身上。
【五】禁止银行发行分级理财产品又是什么鬼?
&&& 其实现在市场上银行理财分级产品其实非常少见,而且许多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并没有发行分级产品。因此对市场冲击不太大。昨日市场大跌即使是受到这一冲击,也是短期心理效应。
【六】银行理财收益率会不会受影响?
&&& 以前银行理财投向主要的高收益产品就是非标资产,而现在的非标资产只能投信托,理财产品收益率自然就上不去。另外,基础类银行理财产品投向非标资产受限,银行理财产品的整体收益水平会有所降低。
【七】银行理财新规利好哪些,又利空哪些?
&&& 利好信托,利空基金子公司、券商资管等。一家基金公司子公司人士表示,这对子公司业务影响很大,一旦开闸,很多业务规模会急剧缩水,行业寒冬到来。
【八】银行新规何时执行?
&&& 目前征求意见稿尚处于讨论阶段,并未最终确定,有传闻称正式版本预计10月份左右对外公布。虽然此份流出的文件并非最终的定稿,但其中透露出金融降杠杆升级、防范交叉风险的监管思路。
【九】银行新规真正的大杀招是什么?
&&& 目前并未直接限制权益类资产占理财比重,对股市直接冲击有限。但不有分析人士认为,监管部门若真的考虑对此设置投资比例限制,也是因为最近的&宝万之争&引发了对银行理财监管取向的调整。
【十】接下来A股怎么走?
&&& 针对银行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招商证券金融组马鲲鹏、何悦表述,理财新规新增权益类投资门槛要求,对股市资金预期和边际影响较大,对上市银行几无基本面冲击。
  利好债市,利空股市。该新规对股票市场资金面构成利空,具体影响程度取决于新规是适用于存量理财资金还是新老划断仅适用于增量。...[]
  “市场”与“监管”总在博弈,对短长期风险的平衡是理财业务监管的核心。影子银行体系由于弱监管,稳定发展格局一直存在隐忧。...[]
  不要期望最终出台的版本会与征求意见稿差别很大,因为按照我们对未来政策的理解,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必然是加强的。...[]
  结合我们对监管改革大方向为平稳有序推进的判断,预计政策落地的节奏和影响都较预期更为平缓。...[]
  监管“防风险、去杠杆”的思路不断强化,从发展趋势上看,在监管严格的背景下,理财增速放缓是大势所趋,杠杆下降也是必然结果。...[]
  监管新规或使银行理财资产荒情形加剧,受监管影响较小的银行委外相对受益,此外,银行可以通过多策略委外投资权益市场,委外业务将迎来井喷式发展。...[]
  招商证券金融组马鲲鹏、何悦表述,理财新规新增权益类投资门槛要求,对股市资金预期和边际影响较大,对上市银行几无基本面冲击。...[]
  国泰君安策略团队认为,银行理财新规扰动市场脆弱神经。从近期监管层传递的政策信号看,金融去杠杆当下正全面铺开。...[]
  流动性的影响短期影响不大,中期影响不容忽视。短期内由于对非标投资大概率采取新老化断的方式,存量非标资产在到期前所用的通道不受影响。...[]
  金融监管政策趋严,政策密度较高,对脆弱的投资者情绪料有负面影响,股市短期有调整压力。理财产品存量规模很大,新规若兑现,将压制股市。...[]
银行股一览
07-2807-2807-2807-2807-2807-2807-2807-2807-2707-26
  二季度GDP增速为6.7%,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随着中报披露进入密集期,以证金、汇金为代表的国家队首批持仓情况也逐渐曝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要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