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红利期期已过,现在做自媒体还来的及吗

自媒体新的红利期来了?_网易科技
自媒体新的红利期来了?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自媒体新的 红利期来了?)
冬晔经历了过去几年的野蛮生长,从工作室、集团化方式运作,到内容盈利模式的步步摸索,留给自媒体的红利期还有多长?显然,除了最根本的“内容为王”之外,自媒体内容的流量分发、粉丝沉淀以及价值变现,是所有自媒体需要面对的问题。而从今日头条“千人万元”计划,到打造媒体共赢生态圈的“芒种计划”,大批扶持自媒体的平台和政策涌现,对自媒体而言,新的红利期来了。“我一直有一个观点,今年几大客户端的总体市场零售额会达到100亿,各家目前承诺的反哺的额度20%,当然这20%是不是能有效地反哺出来,这是一个问题,至少承诺是这样的,今年兑现不了,明年可以兑现。”腾讯网总编辑王永治对记者说。而按20%来算,反哺到这些机构,如果1万个自媒体来分,一人20万,100家机构就是一家2000万,这个数额不容小觑。相比其他渠道单一的自媒体平台,在王永治看来,腾讯有的是天天快报、腾讯新闻客户端、新闻插件、手机新闻插件组成的腾讯资讯产品矩阵,日活跃用户数超过了3亿。而在媒体形态上,包括了内容生产、内容分发,音视频的制作和剪辑,以及直播等多元化的媒体形态,“这是目前现有其他平台做不到的。”依托日活超过3亿用户的大数据的分析计算,洞察用户对于不同产品形态的需求和使用场景,同时利用腾讯社交网络体系让自媒体实现与粉丝的互动和用户沉淀,这无疑解决了自媒体的重要痛点——内容生产者每天产生出海量资讯,但用户偏好并没有被真正洞察,也无法得到恰当的泛资讯引导。最终,好内容可能无人问津,而用户也抱怨找不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资讯。而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坚守原创、深耕优质内容的媒体/自媒体,腾讯还将给予全年共计2亿元的补贴;其在文章页面上的所有广告收入,也将100%归其所有。
在王永治看来,自媒体分三个层次,一类是大号,这类几乎跟各家都会合作;还有一类是中上部的,即优质自媒体,其中有些是靠内容本身能够打响广告养活自己,这将是腾讯需要重点扶持的对象,还有些则是需要大浪淘沙的自媒体小号,靠结构化的广告勉强过日子;还有一大类是专职做内容的,缺乏商业思维,或者内容本身比较垂直和专业,很难想象如何变现,腾讯的做法是通过基金的办法直接给他们补贴。他同时判断,还是中上部的优质内容的自媒体最容易首先实现变现。以罗辑思维为例,某种意义上它的变现效果超越了微信平台本身的变现效果。而它独特的品牌调性,与腾讯平台的品牌形成了叠加效应。“我们希望各家机构自媒体也好,个人自媒体也好,通过自身的品牌性能够带来营收。”王永治说,腾讯核心是开放的平台,“我们先把平台做出来,然后谁愿搭房子谁就来搭。我们并不通过他们本身来收费用,而是一起把市场做大,变现。”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李德雄_NT202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三表:留给自媒体的红利期不长了--百度百家
三表:留给自媒体的红利期不长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三表龙门阵(ID:sanbiao1984):负责吐槽一切!互联网大喷壶,大嘴善喷喷天下可喷之事!
被访者,热门微信公众号“三表龙门阵”运营者,著名IT评论人@三表龙门阵。
榜妹:#标配问题#哪一天开始运营的?现在关注者有多少?团队有多少人?大家怎么分工呢?
三表:我运营三表龙门阵是日开始的,黄历上显示那天宜祈福、开光。我的关注者有多少了?这比问女性年龄还尴尬呢!现在团队有两三人(含我),分工就是我主导一切内容,其他人负责对接外围……女……不!外围团队!(摄影团队等等)
榜妹:#标配问题#从开始运营到现在,内容模式经历过几个发展阶段,粉丝出现过几次增长高峰,是哪些原因呢?
三表: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信马由缰:完全是写作冲动,文字倾泻的本能在起作用,但已经有明确的风格了,那就是「负责吐槽一切」。这个不是我刻意为之,而是我写字这么多年来一以贯之的。
第二阶段是绘声绘色。著名自媒体人潘越飞入主搜狐IT后做的第一件大好事就是与我牵手,打造一档科技类原创手绘动画脱口秀。我比较追求文字的速度感、爆发力,所以比较适合视频的形式呈现,这在当时自媒体欣欣向荣的背景下算是一种风格化的尝试。
第三阶段是人贱合一。什么叫人贱合一呢?那就是文字、视频、现场秀与个人个性的高度融合,即自我品牌塑造。其实自媒体虽然多,但还不是千人千面,足够差异化、标签化、品牌化才能突围。我试图在受众脑海建立一种联想记忆,如果大家想到「吐槽、犀利」就能想到三表那就算成功了,一篇文章、一段声音、一个视频,拿鼻子一闻:嗯,就是三表这个味儿!
关于读者增长。我的原罪,不!原始积累,来自于所谓自媒体大V的推荐,譬如有自媒体界蔡康永美誉的「小道消息」运营者冯大辉先生就给我带来了种子读者,然后依靠还过得去的内容产生口碑效应,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万传十万……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我十分反对在自媒体领域用到「粉丝」这个概念。我曾经写过一篇「虚妄的粉丝」鞭挞过,摘录经典言论如下:粉丝团一旦建立就意味着群体动作一致、局部信仰一致。称你们为「订阅者」或「读者」,是对你们独立思考能力的期许和认可,是对你们精神活动的一种描述;称你们为「粉丝」,浅了说是一厢情愿,深了说是抹杀了一种精神活动却强化了精神病的一面!说白了,咱们的关系很简单,我写了你看了,你不爽你骂了,我回骂了你还不爽,那就你行你上吧!我不觉得除了写文章之外我还有什么魅力值得有一群人追随。你们都想象不到躲在文章背后的这个处女座男人有多糟糕,你要是因为稀罕三表龙门阵的内容不幸成为粉丝一员,额外就得包容作者的吃喝嫖赌吹,这价值观该有多混乱?你日后一旦想转身是多么尴尬?说一句爷当年真是瞎了狗眼了真的很潇洒吗?
榜妹:#标配问题#目前的盈利方式是?以后的运营模式会有什么变化?
三表:与绝大多数现行模式相比,稍微健康一些,不过也不方便说太细。主要是视频节目的冠名及不干扰内容本身的轻植入,还有就是品牌代言及现场脱口秀演出的收入。当然了,坦白讲还有一些在群众眼里掉节操的商业文章润笔费(目前比例下降到微不足道,希望直至消失)
以后的运营模式?我还是想做一个新互联网时代的老手艺人。老老实实的卖一份力气(智慧)赚一分钱,而不是大而无当的靠名气去无节制变现。一定要和自己本身密切相关,譬如卖自己的书、自己的演出卖票、视频卖冠名,不会向自己的目标受众兜售一些其实自己没有深度参与的所谓衍生品。
榜妹:阿表哥毕业于吉林建筑工程学院这么一个纯理工科院校,而今却变成一个靠笔标子嘴皮子火起来的文化人,请问阿表哥为什么选择做媒体?
三表:中国人一般有两件事由不得自己。一个是娶妻生子,一个就是选择学科专业,基本都是以爹妈意见为主。我选择工科类建筑院校,并非遵循自己的初心,而纯粹是高考发挥正常,可选择的高校不多,考虑到未来的就业率就上了这么个学校,我的专业是交通工程,通俗点讲就是铺路造桥,造福黎民百姓,毕业时候基本会被中铁各种局连锅端,去到深山老林,或染一身男性疾病,或成为包工头。一个那时候还没长开还不帅的苏北男子来到东北,四年碰触一个不感兴趣的专业,你要是不愿意就此沉沦,不愿意纹个身、带个金链、加个小包混入黑道,总得有点什么追求吧?好在我还有码字的欲望,于是我就泡论坛、写球评,试图杀出一条血路。等毕业时,同学们奔向祖国四面八方的工地,我进了一家长春当地的杂志社做了主笔,从此与笔杆子的情缘一直至今。选择做媒体真没有什么匡济艰危、铁肩担道义的追求,纯粹是求生的本能。
榜妹:在《南方都市报》的采访中,你说很多自媒体火了,可是个人没火,而你想要自己也火起来,阿表哥有明星梦吗?
三表:我第一个梦想是当国家主席,后来大学都没入党,政治生命基本就此完结。我有表演的欲望,打小在熟人环境里,会有一些角色扮演的行为,但本身却是一个闷骚的处女座,常常胸有雷霆万钧,但现实里是吭呲别肚,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我想和自己性格的弱点战斗一生,当我在今年北京迷笛音乐节现场以凤凰新闻客户端代言人的身份站上舞台对着二三百个观众表演脱口秀的时候,我觉得迈出第一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其实也不是想到达通俗意义上的明星那样一个高度,对写作者来说也不太现实。战胜自己,让自己的表达更多元化,在这个群体里有那么点让人记得住的特质我觉得就够了。
榜妹: 阿表哥似乎对自己文章的点击量一点不在乎啊,真的做到了淡泊名利。但是自媒体盈利的需求难免会和点击量、评论量、转发等等有关联,阿表哥真的不要考虑一下吗?
三表:不是不在乎,而是认命了,不能为了那点量动摇初心。个人写作者、个人自媒体和编辑号、大号还是有所区别的,写作是你的本能,用文字与世界沟通是你的生活方式,那他就不该用KPI思维做引导,一个独立、风格化的写作者也不该去一味取悦读者,俗话说除了鸡蛋灌饼还有诗和远方嘛!有的合作其实不是看重所谓的点击量,你让朴树去和tfboys拼粉丝量、拼声量肯定落下风,但你让后者去唱《平凡之路》是不是也特别傻?
榜妹:“欢迎您抛弃右手和新闻联播”,榜妹透过阿表哥的欢迎语看到了你一脸坏笑啊,榜妹很喜欢阿表哥犀利吐槽、诙谐调侃的风格,求问这种绝世毒舌是怎么炼成的?
三表:首先减少利益关联,少混圈子,就能放得开了,不用给谁面子,不用瞻前顾后;其次呢,毒舌背后是独立思考与独特体位,人云亦云的文章就别写了,没有新观点就不动键盘。戳准了叫毒舌,戳不准那叫骂街。
榜妹: 阿表哥从坚持自媒体就应该单干到接受风投,期间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拿了别人钱之后,阿表哥会做什么转变?有压力吗?
三表:没什么心路历程,自己没钱干想干的事,别人投钱让我干,我觉得挺好的。也没什么转变,钱不能乱花,也不能拿来买衣服、泡妞,钱还是在账上,有监管,很规范,使用一分钱也得汇报。压力谈不上,就是变得更谨慎了,以前自己意淫有钱了这事一定干的漂亮,等拿到钱了又怕把别人的钱打水漂了。它加重了我思考的过程。
榜妹: 阿表哥应该对自媒体保持强烈的个人风格不反对,作为号称“吐槽一切”的互联网大喷壶,你对那些千方百计讨好用户的自媒体人有什么想说的?
三表:猫有猫道、狗有狗道,盲人他走盲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能说别人讨好用户就是错的,目标不一样,手段就会不一样。我们这个时代是唯结果论的,你有万千粉丝前呼后拥,在绝大多数人眼里当然是牛逼到不行的事儿了。你清贫乐道,也犯不上怪别人热热闹闹。群众会盲从但绝不是傻子,我想既然身怀绝技还能跪舔,倒也端的厉害!唯劝告一句:水能载舟也能煮粥,不要被粉丝反噬了。
榜妹: 在当下微信公众号日趋专业化,力求在一亩三分地上占山为王的情况下,阿表哥你横跨体育、IT、时事评论等领域,究竟是何“居心”?
三表:回归到「人贱合一」,人的兴趣不是单单在一个领域,有人看你的公众号,是因为你在某个特定领域钻研的比较深,是有强目的性的,是能归类出特定人群的,但有个更深更屌爆的,读者可能拔腿就去别处了。而我希望读者喜欢的是我切入事件的角度,喜欢的是那种阅读快感。人的视野不是狭窄的,人的精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那公众号也是这样。我记录我的生活、我的态度,展示我的三观,这是三表龙门阵作为自媒体的不可替代性,你不喜欢我,就别看我的公众号了。
榜妹: 阿表哥微信上有个栏目是“翻我牌”,本以为阿表哥要卖身了,榜妹打开之后就更震惊了,代骂叫价10亿每篇!不知道后面这单位是人民币呢、Q币呢、还是别的什么币?阿表哥这个栏目纯粹是忽悠大家伙的吗?以后会不会把这个栏目开发成一个严肃的产品,比如卖个午餐时间什么的?
三表:你可以看成是一种行为艺术。你要知道,每天你打开公众号后台就看到一堆人来询价的,他对你一无所知,你不过是他媒介资源表里的一个字符而已,我就想讽刺讽刺这种现象!如果真有神经病愿意花10亿呢,我不干那我不成神经病了吗?
榜妹:阿表哥在微信上有视频秀,还有和搜狐合作的系列视频节目吐槽IT界,但是没见到阿表哥素颜上阵啊。以后阿表哥会不会充分发挥自己俊朗潇洒的外表优势去拍个微电影啊?请阿表哥和小伙伴们聊聊,自媒体人怎么利用个人的形象特质获得更多关注呢?
三表:我真人出镜过也现场表演过,过去一个阶段隐藏在屏幕后对我是一种保护,因为我从技能到状态都还不适合一下子蹦到台前,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里头需要一个充足的准备及磨练的时间。一个私下里吹牛、侃大山到宗师级别的人站到镜头前有80%的几率像个傻子,所以这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我现在仍然在尝试。
自媒体人不应该只拘泥于文字创作,你帅你就大胆秀出来,你胸大就要让全世界知道,你口吐莲花那就别藏着掖着,自媒体不仅是一种写作的解放,更应该是个性的解放,你要找到你的潜能。现在多栖自媒体人太少了,假如有个既能写文章的,也能在YY平台唱歌卖艺,晚上还能到PUB跳钢管的那才NB呢!留给自媒体的红利期不长了,不要甘心做N个平台的专栏作者,而是要跳出既定线路,你写死了,服务器报废了,你啥都没了。失败了怕什么,反正也没那么红对吧?
榜妹:还有几天阿表哥就满三十岁了,提前祝阿表哥生日快乐啊,子曰三十而立,将近而立之年,阿表哥对未来有什么规划?三表龙门阵下一步动作是什么?
三表:规划就是早日把自己的模仿类视频节目《三表大闷锅》做起来,丢人要趁早。另外借助新媒体排行榜超强的影响力也想招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如果你有表演欲又熟悉互联网,长的和某个互联网大佬还有点像,那就不要在别处浪费才华了,快到碗里来。如果你腿足够粗,过来让我抱抱也行。
榜妹:阿表哥一听就是生猛犀利无节操的型男,砸张猛男照过来吸睛涨粉吧。
谢谢表哥接受榜妹的采访。
新媒体排行榜顾问
新浪总编辑
腾讯副总编辑
搜狐总编辑
网易副总编辑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原常务副院长
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院长助理
欢迎关注新媒体排行榜。这是一个综合评估微信、微博以及其它平台的新媒体影响力排行榜,由媒体舆论研究机构徐达内.COM秉承独立公正传统出品,特邀包括腾讯新浪高管在内的业界学界知名人士担任顾问,公认最早最权威。不服就来冲榜吧!
我们正在收集各个细分行业和领域中领先的微信公众号,请把你的ID发到:
微信号:新媒体排行榜(ID: xdnphb)
(长按红色区域可以复制ID与邮箱)
注:根据腾讯官方政策,本榜所列微信阅读数限于使用微信App打开后的数据,每个微信ID单日内最多可贡献5个阅读数。
阅读:1186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438
阅读:1140
阅读:12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董明珠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网红”。从亲自代言拍广告,到与雷军打...
autocarweekly
丁鹏Gamewower
老胡说科技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自媒体的本质是回归到“人”自身--百度百家
自媒体的本质是回归到“人”自身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先说明下,我这里谈到的自媒体是靠原创作品的个人自媒体,而不是内容搬运工或公司运营的自媒体。因为我个人是科技类自媒体,而且身边这类的自媒体朋友比较多,所以本文内容会或多或少偏向科技类自媒体。
有人问我什么是自媒体?百度百科里专业晦涩难懂的回答是:
自媒体(外文名:We Media)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自媒体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贴吧、论坛/BBS等网络社区。
契约是这么想的,自媒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自”+“媒体”,也就是在现代高科技社会,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科技渠道发声,成为一个媒体。“自”媒体更重要的是“自”,强调的是“人”本身,“媒体”只是依附在人身(“自”)上的一种属性而已。如果过分追求“媒体”属性,那势必会舍本逐末,淡化“自”媒体的本质。
其实在微信公众号出现之前就早已有自媒体,只不过没人将这个概念炒热,而公众号强到达、强提醒和强交互的功能,加上微信的海量用户和很高的用户粘性,才将自媒体推到最强的风口。正因为微信订阅号在功能上的优势,让它具备了很强的媒体属性,这会让部分自媒体运营者忽略了“自”,过分强调“媒体”,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并不是正确之道。而那些在公众号出现之前就已经成名的自媒体们,那时的成功反而更多是依靠“人”自身的魅力,而媒体只是一个附属,更接近自媒体的本质。
真正的自媒体应该不去追求粉丝数,否则又陷入了陈旧的规模化思维。自媒体应该追求的是粉丝质量,在一位“真爱”粉丝,和一亿位假粉面前,契约只会坚定的选择仅有的一位“真爱”。
有自媒体人会为了片面追求阅读量和粉丝数,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发一些乱七八糟的内容,比如鸡汤、养生、谣言、成功学等,这类文章确实是可以带来一些貌似很好看的阅读量和粉丝,但是这些粉丝并不是冲着你这个“人”来的,而只是因为一时好奇而关注了你的公众号,所以当你发和自己相关的内容时,倒是打开率很低。有人问我怎么将这部分“假粉丝”转变为“真爱”,能对他自己的内容感兴趣,这不是在扯淡么!?这些人原本就不是你的粉丝,原本就不该关注你,一切只是因为你的误导,这样的内容压根就不该发。不要拿用户需求做理由,那用户还喜欢色情的内容呢,你为什么不发呢?你得明白你的“真爱”需要什么,与此无关的该去哪儿就去哪儿吧!
我们要勇敢的做减法,在契约的粉丝里,居然有小白以为我是移动公司的,在后台问我是否可以赠送话费,我立马回复让他取消关注,顺便拉黑他了。契约一直想对我的粉丝们做减法,就是提醒那些原本不是“真爱”我的粉丝,勇敢的取消关注。对于他们来说,我提供的价值对他完全没用,而他也只是“假装”在关注我,我的公众号在他们的微信里只是一个僵尸,他们并不是我的“真爱”,那还不如让他们回归到最初的状态。但是我一直没想到如何去“洗粉”,如果你们有很好的方法,可以回复告诉我,谢谢!
自媒体要做的,就是通过文字、视频、音频等媒介,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性格、人品,让读者可以大概勾勒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且被你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愿意追随你、将某一方面的思考权让给你,成为你的“真爱”。而那些不小心误关注你的用户,就勇敢的让他取消关注吧,对你是种解脱,对他也少了份骚扰。自媒体不可能成为人人都爱的人民币,我们只要做好自己,抓住“真爱”就好。
互联网的变现模式无非广告、增值业务和电商,自媒体在“表面”上确实都可以通过这3种方式盈利,其中广告是目前自媒体主要变现方式,很多人也看到了这一点,但这并不是自媒体的真正核心价值所在,否则我们和搬运工们有何差别?自媒体中“人”自身的变现,这才是最大的,而一般人都往往忽略了这么重要的点。
搬运工们和真正的原创自媒体其实是存在于两个维度,搬运工们更多靠的是规模效应,他们的广告定价也是按照粉丝数来计算,而自媒体的定价大多是以影响力来计算。很多人会说影响力是不可捉摸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衡量,那如何衡量一个自媒体的影响力呢?比如说在这个行业里其他从业者是否认可你,是否有某些大佬关注你,当别人/企业有某方面事情的时候是否想到你,当你想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是否有很多人站出来帮助你,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影响力的表现。
那影响力怎么变现呢?就拿科技类自媒体来说,自媒体人自身的成功变现方式有这么几类。1是被大公司收编,比如曾经的搜狐IT主编潘越飞、触控战略总监曾航和点点客战略总监的我,2是创业,比如WeMedia联盟创始人青龙老贼、三表龙门阵创始人三表,3是转到投资圈,获取更大可能的变现。这些人都是因为自媒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资源优势,并将自身的这些资源嫁接到大平台上,让自媒体的价值不限于公众号这个小小平台,而是获得了无限的可能。这就像我来点点客之后,很多人因为我知道了点点客,或成为我们的客户、或成为我们的服务商、或将我们推荐给需要的朋友,这就是我的自身价值在大平台上的绽放,如果我只是局限于一个小小的自媒体本身,就算我每天发广告,一年能收到的钱也是极其有限的。
所以,如果只把传统的互联网变现方式,硬生生套用在自媒体上,那只能说明你还在用陈旧的思想来完成对未来的判断,自媒体原本就是新的存在,那就要用新的视角去看待,勇敢摈弃旧的思想,勇敢拥抱新时代的变化吧!
自媒体从去年年初到现在都是处于风口浪尖,就有人问我自媒体还能火多久?契约在本文一开始就说了,是因为微信公众号这个特殊的传播媒介造就了自媒体的火爆,“去中心化”的形态代表着未来的方向,直接颠覆了传统媒体的玩法,但是如果平台本身出了问题,这势必会对自媒体造成一定冲击。比如政策要求不允许自媒体存在,或微信只允许有相关资质的机构开设媒体账号,而禁止个人开自媒体等。如果没有这些不可抵抗的因素,自媒体至少在2年之内还是会火的,而且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会更加明显。所以如果现在才开始意识到做自媒体就为时已晚,红利期早已过去,除非你原本在某个细分领域就非常有建树、有影响力,就有一批“真爱”粉丝,那才有可能去尝试。
去平台化、去媒体化和人格化,自媒体更重要的是背后操作这件事的人,当这位自媒体人有自己的影响力之后,就会像明星一样,无论你在什么平台上,都会有一大批“真爱”粉丝的追随,这时的平台就成了你的附属品,自媒体回归到本质—“人”,所有的价值也会围绕着“人”自身展开,而不是附属在“人”之外的媒体属性。
阅读:145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昨晚微信服务号推出每月(自然月)发送4次的权限,我看到很多人在朋友圈转发...
阅读:6597
热门文章HOT NEWS
董明珠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网红”。从亲自代言拍广告,到与雷军打...
autocarweekly
丁鹏Gamewower
老胡说科技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热门推荐:
  昨天早上,杭州哗啦啦下了一阵雨。虽然如此,小巴还是早早起床,奔赴杭州滨江海创基地参见大咖云集的2016自媒体知识经济大课――《知识的力量》。
  果然,和小巴一样心思的人好多,就算是周六下雨天,课堂里还是满满当当地坐了800人,小巴只好坐在过道上听课。
  而吴晓波频道的小伙伴们只好找了个角落工作,简直像在暗落落地“蹭课”有木有!
  虽然工作环境可怜,我们还是勤勤恳恳地为大家做好了这次大课的笔记。
  知识付费是泡沫吗?现在开始做内容是不是已经错过了红利期?怎么样维持用户热情,让知识付费不会变成一张只办不用的“健身卡”?这些你们关心的问题,来自分发平台、内容制造以及投资领域的大咖们,都有一一解答哦。
场景实验室创始人
  “知识产品必须有接口能力”
  今年现象级大剧是《微微一笑很倾城》,它是基于游戏、动漫、网剧、电视剧形成跨平台的联动以后,IP完成全渠道的分发,所以数字是50亿。50亿背后不是电视的力量,是网民的力量,是汹涌澎湃、共同吐槽、共同参与、弹幕的力量,是前所未有的真正意义上能够完成当下的话语体系和沟通语境的力量。
  即便我看《奔跑吧,兄弟》我也不会承认我在浙江卫视看的,因为这个不是我们的话语体系和社交语境。我得强调在爱奇艺刷的,理解这一点很重要,需要被更加性感的话语体系赋能和重新升维。
  内容的个性化、创意本身的灵感化、内容生产的特殊性已经为我们所安之若素、理所当然,但是我们更应强调接口,通过接口化能力实行强链接,这就是API思维。
  什么是API,应用程序的边界接口,具备的核心特质是分享、标准、去中心化、开放和模块化。
  我们自己在做一个公众号、在做一个短视频的时候,应该让自己的产品有这样一种接口能力,随时随地去嵌入。各种公众号、各种社群、各种自媒体、各种知识电商、各种内容运营商、服务商,本质上是二次分发。
曾任创业邦执行总裁、现代传播集团CTO
  “教育可能是知识经济最早的突破口”
  我给知识电商下过一个定义,它是向个人销售知识产品服务的浪潮,知识产品主要的形式是虚拟化产品或者体验型产品,所覆盖的知识从严肃的知识到专业的技能、到娱乐的体验。
  用户购买的不是知识,而是经过包装的知识产品、知识服务,知识的包装有三种形式:媒体、内容、教育。
  以我现在的体会来看,教育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形势。互联网和教育的结合、知识和教育的结合大家都很陌生,不过我们要打破知识的壁垒,教育不是板着脸的。
  张召忠是著名的军事战略专家,央视评论员,但是网上他是所谓的国防战略忽悠局局长,退休以后,真的变成了90后很喜欢的“局座”,用最强的娱乐精神做他想做的军事知识科普,变成了网上的知识经济明星。
  互联网知识经济中的教育,我们不知道最终型态是怎么样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不是把大学、中小学、课外教育、职业教育直接搬上网。
  以我目前的思考和实践看,我确信教育可能是知识经济最早的突破口。前几天看到著名的经济学家阿罗的这句话,他说“若想了解知识生产的最终过程,唯一的方式是加入这个生产过程”。我抛开过去的一切跳入知识市场里就是收到了这种召唤,我还在探索,和大家一起前进。
喜马拉雅FM联合创始人
  “内容付费是比广告更优的商业模式”
  未来,内容生产将越来越专业化、深度优质化。未来将是AI+时代,只会做简单采编的记者编辑和简单播音的主持人将会失业,边界清晰的简单工作都将被机器所取代。而内容创业不仅是媒体人的事,不同细分领域专业人士都会加入。
  所以,知识网红将大行其道。选择内容创业,要么自己能做专业优质内容,要么去做内容创业者的经纪人。
  在商业模式上,内容付费是比广告更好的模式。
  对消费者来说,时间越来越稀缺,付费是一种简单、高效、体验更好的筛选方式;
  对内容创业者来说,变现效率至少高一个数量级。
  整个付费模式是一个交易成本更低的模式,且会慢慢成为主流模式。
  好内容的打造需要三点:人格化、干货足、娱乐化。活下来则需要在产品上把内容当互联网产品来打造,在运营上需要研究透平台、有效利用平台。
刘丹、巫家民、意公子、郑重、林少
圆桌主题对谈会
  “践行中的垂直媒体”
  徐达内:我一直有个挺困惑的问题。我定了付费知识产品,但是只看了两、三期,后面就忘记了,因为我自己比较懒惰。这有点像办健身卡,我办了健身卡就觉得我健过身了,我付完费的知识产品就觉得我获取知识了。但是,在我付费一年之后,我是否还会再重新付一次费?就像健身卡一年到期,我还会不会再办一张?
  巫家民:的确,我们从后台来看数据,会发现有高速衰减的在线停留市场,就是付了费也不看,这也是正常的。但很多时候用户买的是安心,他为了解决此时此刻这个情绪和痛点。我觉得能够帮助他这一刻的需求所以那一刻解决了他的情绪需求就OK了。
  关于怎么延长客户生命周期,我们有一点点经验。例如“怎样追女孩子”已经是一个很细分的主题了,但如果你打开百度的搜索引擎后台数据去看,会发现很多人经常搜索“怎么样去吸引白羊座”,这样一来,单凭十二星座已经可以延伸出很多产品,所以我觉得延长付费周期是有答案的,就是横向深挖。
  意公子:我个人反而觉得纵向才是正解,尤其对于我们这种垂直品类而言,不应该更多去做横向的东西,而是更多应该做纵向的开发。
  所谓纵向的开发,对于用户而言,是对知识形式的多样化需求,而对于我们生产产品而言,是在做用户的分级,根据用户属性的不同送给他不同的知识类产品。
  另外,不同用户的使用场景也不一样,不同场景下延伸出来的产品形态不同,所以我建议在同样用户里面去做纵向开发。
  林少: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经验是可以从产品的设计上解决的。现在知识付费,并不是看一看就学到了那么简单,背后服务和互动非常重要,这在过往是没有办法做到的,但现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有机会通过微信群、直播等等做更深层次的服务,我觉得这就是如今付费知识的魅力所在。
主持人徐达内
  刘丹:我们平时做产品定位的时候,一直特别强调一点,就是这个时间不是在花费你的时间,而是你花给自己内在建设的时间,让自己快乐的时间。
  郑重:从商业模式来讲,知识付费这件事情应该是一个商业意识,而不是一个商业模式。用户是自发的,这样才会有可能产生交易,有可能产生付费。
  中国在软性的、知识结构方面、人文素质方面来讲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这部分是要恶补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现在的收费,买方和卖方都是被动的,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结果,因为知识需要的价值认同问题,所以才会产生收费。
头头是道基金董事
  “不想跟大家谈情怀,资本一定是趋利的”
  2016年的消费有几点变化:用户属性区隔和消费分层逐渐形成,视频成为消费环节的关键工具,用户的付费意愿明显提升,时间成本变得昂贵,且介意消费的品质感和标签化。所以创业公司在消费升级中应该有更多的思考。
  那么,投资人关心什么?我作为投资人,关心团队的属性定位、战略思维、重数据分析、强执行能力;需要的是优质内容的生产者,拥有强运营、价值链清晰、有议价能力、创造现金的能力,以及公司未来的走向。
  现在创业要形成一个商业闭环,仅有自媒体和内容远远不够,必须要考量商业意义和价值、变现方式。
  还有我一直想说的,创业还是要回到做生意上,这本身并不可耻。商业的本质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运营模式和方式最终达到利益诉求,比如靠做内容,用户在我的平台上消费、复购等。
  所以,我认为创业者不能只做有情怀的产品,需要做被认同的产品。
  资本一定是趋利的,需要优质的项目实现资本本身增值的意义和价值。
吴晓波频道创始人
  “很多模式的突变有四个实践方向”
  看我们这两年做过的事情,就会发现有很多模式的突变。我觉得有四个方面,是实践的方向。
  第一,内容的产品化趋势。所有的内容都必须要被产品化,但内容做得好,仅仅是成功的前提,但并不是结果。
  第二,对平台的倚重和博弈。首先,你对平台形成的依靠就是你能够生产出好的内容跟产品,否则平台不会睬你。然后,你跟平台所有博弈都不发生在利益关系上,而发生在会员关系上,把用户关系沉淀到你的会员管理系统中,对他们进行下沉式的管理,这才是有价值的。
  第三,社群运营与大数据。所有的自媒体建设归根到底是一个大数据驱动下的会员管理系统。我认为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是做消费升级环境下,要通过内容生产,把人区隔出来之后,产品销售才有可能性。
  第四,“三向收入”的可能性。广告、内容和电商。
  真正的新媒体,广告收入部分应该只占总收入的30%以内。再回过来看“付费知识”这个问题,我认为今年整个环境比去年有很大进步。吴晓波频道除了广告收费,还有前向性收费,即内容产品直接收费,例如“每天听见吴晓波”这个音频产品直接变成了收费模型。第三种收费可能性,是内容直接导向于电商,中项收费。
  我认为这三种收费模型会导致中国这一轮内容创业出现极大的分化,这个分化刚刚开始,每一个大型自媒体都可以进行三方面的实验。
  演讲结束后,吴老师还抽出了本场的两名幸运观众,他们将获赠飞诺定制旅游的北极圈冰雪奇缘极光之旅。在一片羡艳的掌声中,第三届自媒体论道《知识的力量》结束,但是正如吴老师所说的:
  每年来这个大课各位都能够听到一些新的实验,看到一些新的奇迹,看到一些新的观念。我们频道两年多来在干的一件事情,其实就是在一次工具革命下的社群实验,希望明年到这个时候给大家有新的报告。
  明年见~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吴晓波频道”是财经作家吴晓波在进行内容发布的自媒体,涵盖...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公众号红利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