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怎样回归美国制造业回归战略

机构预测“美国制造”五年后回归_网易新闻
机构预测“美国制造”五年后回归
(原标题:机构预测“美国制造”五年后回归)
昨日,德勤有限公司(德勤全球)全球消费与工业产品行业小组联合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发布了一份《2016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预计“美国制造”将会在未来五年内强势回归,美国有望超越中国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大国,届时中国将屈居第二。
本周一,美国商务部(DOC)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工厂订单较上月减少1.7%,与预期相符。而2月耐用品订单终值表现则逊于预期,减少了3%。尽管美国制造业数据仍旧疲软,但在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王孜红看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主要反映的是现状,而德勤发布的报告则主要着眼于竞争力。“美国制造业将低端转移到国外,在贸易额上不占优势,但实际上美国制造业在设计和服务方面的实力都还是非常强的。”王孜红说。而随着美国逐渐进入开工旺季,此前疲弱的制造业数据也有望出现拐点。
历史上,美国曾凭借先进的制造工艺和完整的制造体系在制造业领域一度遥遥领先,让世界望尘莫及。但进入21世纪后,美国“世界制造工厂”的地位渐渐被取代。金融危机爆发之时,美国制造业产值所占世界份额已经下降到了18.5%,严重影响到美国就业人数和经济复苏。
为了重回制造巅峰,确保美国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占得先机,让美国人掌握新技术产品的生产技能,并创造更多高收入就业岗位,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成功连任后便将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他第二个任期内的施政重点。迄今,奥巴马政府已在全国建立了7个先进制造业创新研究所。这些研究所的研究领域包括3D打印、数字制造与设计、下一代电力电子制造、轻质材料制造、先进复合材料制造、集成光子制造、柔性混合电子制造等。
与此同时,牛津研究院的一组数据显示,年,美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生产率增长约40%,超过德国的25%和英国的30%。
德勤全球消费与工业产品领导合伙人蒂姆·汉利认为:“美国正在开发先进的制造技术,包括智能互联的产品和工厂。同时,美国在预测分析以及先进材料方面也属世界领先,而这些因素正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而在个人、技术、资本和公司间建立联系、产生协同效应方面,美国的成就也很突出,形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创新生态系统,并通过研发投资创造巨大价值。”
根据德勤和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发布的报告,先进的技术和创新发展将是未来制造业的主要特征,制造业目前正处于一个可持续、智能、安全和迅速崛起的阶段,而美国将是这一行业转型的领导者。不过,虽然奥巴马政府实施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已五年有余,但这一战略的实施仍处于初始阶段。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杨溪
本文来源:北京商报
责任编辑:黄欢_NN1650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正文
美国制造业回归的真相和中国的应对
原文摘要本轮危机以来,美国制造业“触底反弹”还十分脆弱,前景并不明朗。但不管怎样,我们应认真评估美国制造业回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尽早准备应对预案。未来我国可以从研发创新和市场布局入手,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提升竞争力。同时,吸取以往经验教训,在技术前沿与国际规则领域协同作战,防止被国际分工体系边缘化。美国制造业回归:几个有利因素二战结束以来,全球分工体系和贸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逐渐向具有高附加值的价值链两端延伸(主要指市场与研发),而将处于中间环节、附加值较低的制造业向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转移。自上世纪70年代起,发达经济体制造业普遍经历了趋势性萎缩,到2010年,美国保持多年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大国地位被中国取代。但自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制造业萎缩的趋势似乎发生了“逆转”。201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份研究报告通过计量分析发现,美元汇率的竞争力、页岩气革命带来的廉价能源、与新兴国家在劳动力成本上差距缩小等因素,推动了美国制造业的复苏。首先,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由于生产率提高和劳动市场变动等因素,近年来美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年间,在主要发达国家中(G7集团),美国是唯一经历了单位劳动成本下降的国家。其次,随着近年来本国廉价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是在页岩气革命推动下,美国经历了所谓的能源繁荣,使其能源整体自给率有所提高,能源价格走低。美国页岩气分布再次,早在新千年伊始,美联储通过各种传统工具和融资渠道创新,在较长时间内推行宽松货币政策,造成了所谓的“廉价美元”局面。从2001年到2013年,美元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从约130降至92,为美国制造业及相关出口带来了明显的价格优势。最后,长期以来,支持和推动制造业发展,是美国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危机影响下,近年来美国对制造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明显加强。如在危机高潮时,美国政府向濒临破产的通用和克莱斯勒公司提供了高达650亿美元的救助贷款。其后,在2010年的国情咨文中,奥巴马总统提出了在2015年前实现出口翻番的发展计划。美国制造业的真相:无就业复苏实际上,“美国制造业回归”提法充满争议,我们不应夸大美国制造业的回归。其一,在与新兴市场竞争方面,美国制造业并不具全面的优势。美国制造工厂面临着一系列的现实问题,比如缺乏合格的零部件供应商,具有熟练技能的工人也不多。美国的工资水平目前仍是中国的6倍,除了机械化程度高的制造业外,一般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不可能迁到美国。美国制造业的回暖更多地反映了其在国际分工中的角色转换。以前美国出口大量高附加值的小件商品,而将低附加值产品及组装外包给后发国家。现在这一形势发生了某些逆转,个别企业出于物流方面的考虑,将某些笨重低值产品的组装重新安排在国内,而将高价值的配件生产仍安排在海外。其二,能源繁荣对美国制造业的需求拉动效应有限。目前,油气密集型产业只占美国GDP的1.2%,只占到美国制造业的百分之十几。在2012年,油气密集型产品出口达到236亿美元,但整个美国制造业的贸易逆差却达到7794亿美元。而且,与传统石油天然气相比,特殊的地质情况和页岩能源生产的经济性使页岩资源看起来并不“美”,美国的页岩革命经历实际上很难持续和复制。美国页岩油气生产成本增长快速,产量增长却开始减缓,同时,生产还导致大量珍贵的水资源被消耗。其三,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比较看,美国制造业的复苏基础都极不牢固。至少从1970年开始,美国及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的制造业规模即开始了趋势性的下降,而近三四年来的所谓企稳回升不但力度微弱,且在过往经验中也不乏先例。同时,在公众更为关切的就业方面,年间,美国制造业就业的下滑甚为明显,在G7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二,仅强于英国。年龄范围在25岁到54岁的成年人的劳动参与率向来是最高的,但美国劳工部4月的统计数据显示,这个主力人群的参与率降到80.5%,比去年9月又降了0.4%,是1984年3月以来的最低值。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正在退出劳动力人群。美国民众抗议政府削减公共开支:“要工作,不要削减”其四,美国的真正优势在服务业,所谓制造业回归很大程度上有造势之嫌。大量分析显示美国制造业产值和出口的复苏快于就业复苏。这虽反映出美国制造部门生产效率的较快提高,但也凸显了社会政治基础的脆弱,即相关政策难以得到公众认同。我国的应对策略:在技术前沿与国际规则领域协同作战本轮危机以来,美国制造业“触底反弹”还十分脆弱,前景并不明朗。美国是否正在经历趋势性的制造业回归尚难定论。但不管怎样,我们应密切关注这一态势的发展,认真评估美国制造业回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尽早准备应对预案。美国制造业回归实际上并未改变美国以服务业为重心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战略。因此,我国不应夸大美国制造业的短期复苏而打乱既定的产业发展战略,改变产业结构调整的长期方向。从比较优势看,“美国制造”最突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承载的科技含量与创新能力。美国制造业的相对复苏,必然首先冲击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起步不久的高端制造部门。美国制造业的研发投入强度远远高于德国、韩国、中国等国家,并且研发活动集中在高科技领域。其在制药、电子设备等高端行业的研发优势不仅远超我国等后发制造业大国,甚至也领先于其他发达的制造业强国。相比之下,无论是中美两国在劳动力实际成本(相对于生产率)差距上的减小,还是美国能源繁荣与中国日益加剧的资源环境压力的鲜明对比,都表明以往建立在廉价的人工、资源成本基础上的中国制造业优势正在消失。未来,我国可以从研发创新和市场布局入手,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提升竞争力。在供给方,提高制造业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建立有利于研发创新的制度环境,改进劳动力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协同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在新环境下重塑“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从战略上推动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在需求方,应调整制造业的市场布局,将更多力量用于开拓国内和周边市场。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中国制造”附加值此外,我国应吸取以往经验教训,在技术前沿与国际规则领域协同作战,防止被国际分工体系边缘化。为此,我国需要在技术前沿与国际规则领域两线作战。一方面,应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遇,提高中国制造水平,实现向价值链中高端的攀升。我们亟须改变目前试图从价值链低端入手实现技术追赶的路径,坚决抛弃依靠外资技术转移和沿着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逐步实现技术升级的幻想,痛下决心自主研发绝大部分甚至所有领域的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应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酝酿和修订,扩大国内自贸区试点,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免责声明:
本页面呈现之信息,如无特别注明的,均来源于网页搜索结果,中国搜索呈现这些内容之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证实其真实性。如中国搜索呈现的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郭英鸽】
请将您的意见在下框中填写,我们会尽快解决,感谢您与我们联系,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反馈意见:
24小时热门排行关于美国回归制造业的一些看法
关于美国回归制造业的一些看法
最近美国大选,川普依靠『我要修一堵墙』,以及呼吁制造业回归,赢得基层选民的支持,打败了只愿意混高端圈子不接地气的希拉里,争取到了当总统的权利。
川普的言行引起很多国内从事制造业的朋友的紧张,特别是目前至少看上去好像川普真要这么干,以及外汇市场的莫名其妙的变化(实际上并不是莫名其妙,相关的问题在前面一份谈货币的文章中阐述过),引发了很多人的焦虑,认为我们遇到了强劲的对手,要完蛋了,再次我写一份文章分析川普关于如何让美国GREAT
AGAIN的文章,重点阐述川普在制造业回归方面的逻辑。
川普竞选总统的理念,治国理政的想法,是一个很复杂的综合体系,制造业的回归只是其中的一个话题,综合的理论会有单独的报告成体系的分析,这里只谈制造业回归美国的问题。
美国说要制造业回归,其中最紧张的不会是中国的,客观的说,制造业其实分四档
1、低端制造(背心、衣服、鞋子)
2、中端制造(组装机电、中低端元器件)
3、中高端制造(高端元器件、核心期间)
4、高端制造(真含金量产品)
美国不会去要1,中国自己也不想要,中国主要要的是2、3,目前的人口结构跟技术水平,也支持这么搞,甚至部分可以去碰4,日本主要集中在3、4,最典型的比如一个苹果手机,里面很多中高端器件其实就是日本人的。
美国是一个高生产力水平的国家,美国一定不会去要1、2,他会去要3、4,也就是说,美国所谓的制造业回流,最大的竞争对手根本不是中国,客观的分析是不是这个道理,日本是最害怕美国制造业回流的。
日本目前的工业体系都是二战后,美国产业转移过来的,这个我在供给侧改革的分析里面分析过的,美国要回流制造业,他的人口不支持1、2,他的效率也不支持,甚至有的3都不想要,美国要自己去搞高端产品,比如:日本人非常得意的电子器件、复杂的化工产品、高精度高性能的机械产品,日本哪里是美国人的对手,我们客观的分析是不是这个道理,美国到底坑了谁,不要听媒体的,要自己去分析,我就举一个很实际的例子,轴承行业牛逼闪闪的SKF,打的过美国的轴承公司不?
我再举一个例子,为什么巴菲特莫名其妙的去买了Precision Castparts
Corp,大家琢磨为什么。。。巴菲特为什么不去买联想或者其他的,偏偏去买精密机械制造公司,他分析出啥结果。。。。类似的,日本的机器人公司这么牛逼,如果美国佬真正回流制造业,比如把辛辛那提机床搞起来,日本的法拉克这样的公司,会不会胆颤?​
为什么会有这个论断,道理非常简单,因为效率的不可回撤性,这是一个自然规律,自然规律是不可违逆的,开上跑车的人你让他再去开拖拉机,一定受不了,吃惯细粮的山猪再吃粗粮,会消化不良。
很多人吹嘘说日本的工业很厉害,其实不是,日本的工业体系是美国的学生,否则当年也不存在所谓美国制造业被日本打败的说法,其实是自然规律是金融化的更高追求导致,并不是说美国人搞不来制造了,美国的制造业牛逼的很的,我一直对对美国制造业嗤之以鼻的人嗤之以鼻,美国只是由于去追求更高收益的东西把在我们看来很赚钱但是在他们看来就是垃圾的产业转移出去了,谁叫里根打垮了苏联后要搞供给侧改革呢?
日本的腾飞也是罗斯福新政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完,产能转移的结果,即便如此,日本也学得很幸苦,但是日本的产品从来就没有,从品质或者内在技术上赛过美国人的时候,美国人的平民化产品苹果系列出来,工艺水准大家是看到的,即便是强调设计的日本电子产品,也是兵败如山倒,以MAC
BOOK为例,这种工艺水准即便是拿到太空去用也是很高的,比如喇叭的栅格就是典型的激光密集打孔,散热鳍口居然是精密的一体化成型技术,日本人是做不出来的,美国人悄悄的展示了其工业潜力,只是人家不愿意费劲罢了。
关于以上的理论体系相信阅读过置顶的关于供给侧改革研究的报告的朋友是很容易理解的。
所以美国人如果听懂了我董的建议,你们美国要再工业化,美国的制造业就复苏了,他们一定是去大搞工业4.0类似的东西,人工智能+机器人+高速物流+全球联合制造,日本人肯定打不过,最紧张的是日本,而不是我们,因为老司机要亲自开机床了​。
包括德国,德国的默克尔总理在发表关于美国总统大选落定的讲话的时候,是所有以往美国的合作伙伴国中唯一谈到相互之间意识形态关系的人,说明德国人心里其实也在打鼓,美国要回归制造业,汽车工业一定要起来,德国人现在跟美国在汽车的问题上非常的不痛快,大家都看得到的。
美国的整个工业水平,跟日本、欧洲,或者说大陆,不是一个等级的。
检验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不管你怎么吹嘘,必须是三个关键指标。
1、氢弹有没有,没有100分先打成1分
2、航天工业能不能下饺子,没有的话1分变成0.1分
3、全产业链有没有,没有0.1分写成0.01
中国、日本、印度,玩的模式不一样,本质都是师从这个星球最顶级制造强国美国,中国因为后发,只能先保大,否则要被欺负,因此是从1开始,先拿大的,把定海神针拿了,否则后面也不敢搞改革开放。
日本因为跟了美国混二战产能转移,放弃了1,走2,并且即便如此,2也是磕磕碰碰,日本的航天工业也是最近10来年才具备相对稳定的状态,日本的制造业其实大多数集中在民用领域,当然,即便如此,因为师从美国,产能转移了,学得还可以。
同理,德国类比日本。
印度的玩法跟中国一样,但是印度的甘地只解放了肉体,没有解放生产资料(即没有学毛泽东打土豪分田地,被解放了肉体的贱民们并没有摆脱依然被控制了土地生产资料的高种姓族群的剥削,尽管印度立法废除了种姓制度,但生产资料所有制这个核心问题是没有解决的),尼赫鲁在中印边界打输以后,印度再也没有这种雄心壮志的能人,现在连3都做不好,并且十几亿的人,只有3亿不到的有效人口,连基础设施都没有,还小清新莫名其妙签订了巴黎协议,全印度的基层老百姓无法完成半工业化的目标,没办法实现原始资本积累,再也不可能起来。
至于东南亚那些国家,因为地缘分散,基本就不要想3,大国稍微调整下利率与汇率,辛辛苦苦赚得钱马上回去,永远无法完成原始资本积累,没有钱,人也不够,谈12更是绝无可能。
有人会说欧洲,欧洲现在绿化已经无法阻挡,古兰经里面可没有高等数学、材料力学这些东西的,最终会变成养羊的国家,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角度说,古兰经指引下的族群可能永远无法在科技树上与工业强国竞争。
所以工业强国必须天时地利人和,这个世界满足这个标准的其实不多,不超过两家。
所以我们不要怕美国制造业回流,甚至某种程度说,要欢迎美国制造业回流,美国的制造业才是顶级制造业,人家在电子、汽车、航太三大领域都有实验田,并且基本上已经完成了相关产业的摸索,美国人其实也在摸着石头过河,宏观看,苹果、特斯拉、波音,本质就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美国要恢复制造业,就是这三大领域,制药业由于人均寿命的提高,吃好喝好大概率大家都可以活到80多,川普宣布要废除奥巴马的医疗保健计划就是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即在吃好喝好的前提下,人均寿命的大幅度的提高,其实所谓医药产业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是换个角度考虑问他的结果。医药业必定不会成为美国高端制造的重点,也不会再重视辉煌,三大制造业摸石头的过程已经结束了,关键是前面讲的第三条,美国人已经把产业链搞通了,剩下的唯一的问题,就是横向摊煎饼,还有你日本人什么事情??
有朋友说韩国是科技强国,这话肯定是错的,日本的制造业沿袭的是美国的产能,韩国沿袭的是日本的产能,韩国本质跟他们喜欢整脸一样的,善于做壳子,目前全球工业设计师韩国人异军突起不是没有道理的,本来这个国家就很善于整脸,韩国的造船业也很发达,但本质还是做壳子,核心的部件做不出来,但因为壳子是韩国的,所以很多人产生幻觉,韩国没有自己的机床厂,这一点就已经说明一切,罗老号火箭到现在也没下文,韩国的工业体系其实根本没那么厉害,厉害的是工业设计,是做脸,奔驰的最新车款就是韩国设计师参与设计,最近微软的一个韩国设计师跑到了google。
新加坡还在梦里,要拉着日本去跟印度阿三玩,越搞越低端的,印度阿三总共有效人口才3亿左右,根本撑不起日本跟新加坡的富裕生活,下降通道耍K线,没拎清楚,也没听懂什么叫太平洋很宽这句话。
最后是俄罗斯的问题,首先,必须定义一下,俄罗斯再也不可能回到过去苏联时代的辉煌,无论俄罗斯怎么折腾都不可能了,道理非常简单,PUTIN吃老本儿吃了好多年,也没见摸出什么新东西,飞机都卖到su35了,卖无可卖,现在到处摸氢弹秀肌肉,难不成卖氢弹?他这个东西卖给谁呢?卖给日本日本敢买吗?
PUTIN的尖端飞机在欧美芯片禁运的情况下,失去了芯片的供给,只能跟中国合作,最终也是做壳子,苏霍伊设计局的飞机造型这么多年也没有实质性变化很久了,反倒是被中国人买去重新换了一堆电子设备成为新品。
俄罗斯走的是路线1,路线2、3都没有,所以我们看俄罗斯现在使劲的秀肌肉,其实普金也是没整明白的。
俄罗斯最好的归宿就是去做有强大军事力量保护的农业大国,其他的都不要想太多,并且要祈祷全球一定变暖,否则在远东地区大规模种植小麦会很受伤。
如果美国制造业回流,特别是美国意图把电子产业回流,INTEL等尖端公司的的产能与技术像定海神针在那摆着的,做什么做不出来??示范工厂已经没有问题,就等资金,资金哪里来,从过去产能转移最大的受益国抽啊,资金+设备+军事防务全部回撤,回撤了干什么,修复制造业,美国货重新行销全球的时代又要了。
其实美国早就安排清楚一切,就等新总统上来,只有小清新还在梦里,日本的安倍已经觉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原因多方面,总之他不顾基本礼节在川普还没有正式上台前去了美国密会,说明日本人已经非常着急了。美国制造业回流,这些人才都会被重新分配,比如魅族的首席设计师就是韩国人赵英秀,当然不管怎么做壳子,1、2是必须的,一旦大陆补上这个壳子设计的短板,制造业在美国回流大的背景下全球重构,日本这种卡中间的是最难受的。
那么我对未来G2的前景一片看好,TPP美国为什么不要,因为效率不行,放着WTO现成的全球贸易不要是神经病,况且自己要制造业回流,要到处卖美国最擅长的产品,咋可能去跟日本合作,日本瞬间成为竞争对手,TPP一定被放弃是必然的,并且,中国美国两家的10年期长期国债收益率基本趋同,意味着两国资金成本趋同,中美就是一家亲,各种做各自最擅长的事情,还有你日本、新加坡这些跳板国家什么事情呢?
所以最关键的是中美投资协定的谈判,而不是什么TPP。
另计,假设美国真的就制造业回流,开始重新搞美国擅长的高端制造,他的东西要全球销售,并且获得足够的贸易顺差,一个追求贸易顺差的国家,财政金融货币政策是可以显而易见的评估的。
国内的企业家,踏踏实实干活的,真的不用担心汇率或者制造业回流美国这个说法,顺带还可以抓住机会产业升级,专家屁都不懂,汇率不是问题,一切产品的成本的源头都是原油,原油中美两家已经把穆斯林干倒了,让他们内耗,油价起不来,等于一切成本的源头都腰斩,实际上产品的毛利就体现出来了,油价跌这么狠还说自己不赚钱的,真的可以关门了,脑子傻特成什么样子才不懂这个???RMB实际上是大幅度升值的,不要去换美元赌崩盘,应该顺势抓住成本源头石油暴跌的契机,扩大生产产业升级,否则G2来了你手上一把美元你什么都得不到,美国货行销全球,第一个要务是什么???美元要干嘛???自己去琢磨
以上是关于川普阐述的他想让美国GREAT AGAIN在制造业回归本土的大概分析。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创客汇&科技:做创业我们是认真的
  服务|创新|创业
  ◆ ◆ ◆
  创造价值的不一定能够创造经济价值
  不尊重版权就没有创新
  1:就经济价值而言,数字化革命根本没有资格与工业化革命其名,充其量是工业化革命产业升级及产业转型的一个工具。
  2:互联网的发展在中国占据了过多的社会资源,但是并没有创造与之匹配的经济价值。
  3:过多的资本投入到这些无法创造经济价值的项目当中,泡沫就是这么诞生的。
  4:当没有人愿意为你的产品付费时,你就没有创造太多经济价值。
  5:数字化革命并没有创造更多的增量价值,更多的是对存量价值做了再分配,电商销售增加,线下销售就相应减少。
  6:互联网企业的宣传机器别这么无耻的把所有的科技的发展都归功于互联网。
  7:中国经济转型的出路只有一条,就像曾经以制造业经济为主的日本;韩国;台湾;一样,从国家层面实施产业升级(制造科技)和产业转型计划(品牌),在台湾叫做品牌台湾计划。
  8:只有那些能够创造溢价能力的企业,才能够为中国创造增量价值,他们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比如华为。
  9:德国在几次经济危机当中屹立不倒的原因就是制造溢价的能力,一个是高品质的工业化制造创造溢价卖给全球,另一个是手工制造创造品牌溢价的产品卖给全球。
  10:在一个奶粉和圆珠笔钢珠都没法自产的国家,互联网+ 的全民创业就像是一场盛大的烟花表演。
  11:中国自上而下的互联网运动既得利益者就这么几家,十个指头都能数的过来,百度;腾讯;阿里巴巴……
  12:互联网的发展加剧了财富分配不均,也是少部分人聚集财富的利器,不应该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流价值观。
  13:中国的互联网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14:把手机卖成白菜价不算本事,创造溢价才叫本事。
  15: 美国有个部门叫SBA,翻译为中小企业部,由总统奥巴马直管,因为他们创造了美国超过50%的GDP,以及更多的就业,大部分是愿意消费的中产阶级,这个制度支撑着美国的全民创业系统及经济系统:
  A:所有的联邦政府,州政府订单乃至部分大型企业的订单必须由中小企业协会会员来竞标,所以美国的创业常态是需求式创业,硅谷只是特立独行的个案。
  B:美国的经济学家相信,金融的流动性才是国家经济稳定的基石,SBA支撑着这个基石,因为中小企业和他们的雇员消费意愿更为强烈。
  16:美国正在藉此次产业升级大潮来实现制造业的强势回归,并以此重构全球分工体系。
  17:国家资本更应该参与到基础性研发长期项目投入中,主导建设更多的长青基金,不应过多的作为杠杆投入到短期市场。
  18:中国资本错配严重,2016年会开始经历一次重大调整。
  19:中国应该给所有能够创造溢价的公司减税,从而振兴实体经济,没有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其他的产业都是无土之兰,无坡之竹。
  20:将有更多的产业并购基金入主上市公司。
  21:消费升级是本土品牌巨大的商业机遇,困境在于没有系统性的资源支持。
  22:中国和世界经济强国的差距在于这几个领域,精工制造,消费品品牌,零售渠道,医药,及文化和金融。
  23:因为人们信息接受能力限制,信息对称是一个伪命题。
  24:品牌才是最低成本的流量入口。
  25:粉丝关系并不是强关系,交易关系才是强关系,交易也是估值体系最核心的依据。
  26:全球经济增量贡献还是由工业化革命所诞生的经济实体为基石,这一观点得到了更多经济学家和国家的支持。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制造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