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有哪些做高分子复合材料导热高分子比较好的课题组

纳米高分子复合材料专题_课题专题_化工专家技术_中国化工网-中国权威化工专家技术服务中心!
&&                  
当前位置: >
> 纳米高分子复合材料专题
纳米高分子复合材料专题
&&&&&&&&&&&&&&&&&&&&&发布时间:-
纳米高分子复合材料专题
纳米高分子 发明专利 55 条&
一种纳米含硫脲基高分子螯合剂的制备方法
一种纳米氨荒酸高分子螯合剂的制备方法
冻胶纺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碳纳米管复合纤维及其制备
用无机纳米粒子增加不相容高分子共混物混容性的方法
含有金属纳米条的组合物、涂膜、高分子薄膜、光学滤光片
有机高分子-无机纳米复合电阻型薄膜湿敏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无机纳米粒子-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种缩聚型高分子/纳米SiO2阻燃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纳米相钙磷盐/胶原/高分子骨复合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
一种挤出注射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粘土纳米复合材料
生物高分子纳米微粒
一种纳米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其制法
一种“有机高分子和无机纳米材料构成的核-壳结构杂化体”的制备
粘土分散高分子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
碳纳米管增强的高分子基骨修复用复合材料
一种高分子纳米药物载体和制剂的制备方法
碳纤维表面有机高分子―无机纳米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原位聚合高分子接枝的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具有导电性和磁性的纳米高分子微球及制备方法
环氧官能型高分子/SiO2复合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用于高分子材料的纳米无机复合阻燃剂
一种磁性高分子纳米微球载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羧基功能型高分子/SiO2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磺酸功能型高分子/SiO2复合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羧基功能型高分子/SiO2复合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高分子纳米球体及其准临界聚合制备方法
环氧功能型交联核壳结构纳米高分子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羧基功能型交联核壳结构纳米高分子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羧基功能型交联核壳结构纳米高分子微球的制备方法
载有紫杉醇的可生物降解高分子纳米微球及制备方法
高分子/Al2O3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
金属纳米粒子在高分子纳米纤维中有序排列的电纺丝法
高分子/粘土纳米复合材料
高分子纳米亲水涂料
一种导电高分子-碳纳米管纳米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高分子聚合物/硫属化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原位制备方法
交联核壳结构纳米高分子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高分子-C60一维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团联高分子相分离的纳米双连续相结构及其应用
反应功能型高分子/Al2O3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
一种高性能高分子量聚乙烯/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
一种用于复合无机纳米粒子的高分子共聚物浆料组分
高分子乳液/废纸纤维/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带有不同官能团的窄粒径分布磁性高分子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和装置
纳米硅橡胶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一种包覆有机高分子的纳米氧化亚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具有微米和纳米结构的疏水性高分子复合薄膜及其制法
一种用于血液环境中的碳纳米管-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纳米高分子复合涂层防紫外线汽车遮阳装置
被芳香族缩合系高分子包覆的碳纳米管
高分子/碳酸钙纳米粒子、其功能型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纳米二氧化硅-丙烯酸酯高分子微球材料的制备方法
一种高分子/碳纳米管复合物膜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导电高分子聚苯胺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
一种纳米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实用新型专利 2 条
有机高分子-无机纳米复合电阻型薄膜湿敏元件
共挤纳米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与聚烯烃的复合管道
纳米高分子文献
刊物、出版年
高分子保护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Ag粉
张宗涛 赵斌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4
含萘普生高分子药物及纳米微球的制备和表征
孙礼林 孙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
纳米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合成及磁学性能研究
胡书春 周祚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3
碳纳米管对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王依民 王新鹏
金山油化纤-2005-1
高分子保护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粉
张宗涛 胡黎明
贵金属-1995-4
聚酯型高分子纳米载药系统研究进展
施水萍[1] 冯-平[1]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5-3
纳米高分子改性PBT实现商业化应用
国外塑料-2005-3
高分子改性纳米氧化镁的制备和表征
宋艳玲 周迎春
化学工程师-2005-6
高分子/粘土纳米复合材料
纺织科技进展-2005-3
金属纳米粒子在高分子纳米纤维中有序排列的电纺丝法
纺织科技进展-2005-2
纳米Al2O3填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生物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薛茂权 朱凌云
塑料科技-2005-3
纳米ATO粉在高分子抗静电材料中的应用
刘小强 杜仕国
包装工程-2005-3
β-二酮型高分子纳米微球与核酸相互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及分析应用
周运友 佘世科
光谱实验室-2005-1
光学高分子薄膜纳米结构与性能关系的探讨
朱传凤[1] 韩梅娟[1]
微纳电子技术-2005-6
采用高分子自组装ZnO纳米线及其形成机理
贺英[1] 王均安[2]
化学学报-2005-12
无皂高分子纳米乳胶粒子稳定性研究
巢湖学院学报-2005-3
层状硅酸盐和高分子纳米级复合材料
周口师专学报-1996-3
反应型纳米级磁核聚烯烃类磁性高分子材料的研究
韩志萍 王立
磁性材料及器件-1995-2
高分子覆膜和金属覆膜的碳纳米管
现代材料动态-2005-6
高分子稳定的钯、铂氧化物水溶性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
陈益贤[1] 廖小娟[2]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
纳米高分子聚合物可抑菌
中国科技信息-2004-18
基于共轭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发光二极管的研究进展
王萍萍[1] 陈国华[2]
高分子通报-2004-3
纳米高分子材料在抗癌药物控释方面的应用:O―羧甲基甲壳胺甲氨蝶…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996-2
纳米级结构控制与导热性高分子材料
国外塑料-2004-7
纳米材料有机天然高分子高效复合絮凝剂实现产业化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
金属簇/树形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李国平 罗运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6
高分子材料的纳米技术改性与应用
塑料科技-20045
具有复合靶向抗癌功能的纳米高分子材料:阿霉素免疫磁性毫微粒的…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996-2
热塑性高分子共混物/改性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形态特征和流变性能
玻璃钢-2004-3
纳米CaCO3/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龙盛如 黄锐
合成树脂及塑料-2004-1
功能性β-二酮型高分子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共振散射光性质
周运友 佘世科
应用化学-2004-12
导电性高分子的纳米导线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4-4
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制备纳米SrCe0.90Y0.10O2.95粉体
姜涛 邵忠宝
有色矿冶-2004-4
带式输送机用新型纳米高分子清扫器
阎荣合 董慧鑫
起重运输机械-2004-8
含丙磺舒高分子药物纳米微球的制备
李庆海 吴正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4-8
亲水性高分子稳定的纳米铂催化丙酮酸乙酯不对称氢化
姜鹏 李晓红
分子催化-2004-5
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制备纳米YAG-Y2O3复合粉体
骆俊廷 张凯锋
硅酸盐通报-2004-4
高分子纳米粒子在靶向药物载体中的研究进展
李赛 刘孝波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4-3
纳米CdS/有机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柯昌美[1] 汪厚植[1]
材料导报-2004-F10
纳米图案化高分子凝胶的制备(本专题来自,警惕抄袭和欺骗)
王威威[1] 李君[2]
高分子学报-2004-6
壳层交联的纳米聚集体中高分子的受限结晶与熔融行为研究
高卫平 白瑜
高分子学报-2004-3
布洛芬高分子前体药物及纳米微球的合成和表征
孙礼林[2] 孙玉[1]
功能高分子学报-2004-1
纳米级高分子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杨儒壮 孙宏晨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4-2
具有靶向抗癌功能的纳米高分子材料:阿霉素免疫磁性毫微粒的体内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996-4
液相高分子保护纳米粒子形状可控制备研究进展
江国华 王立
材料导报-2004-3
纳米高分子聚合物可抑菌
广东包装-2004-6
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级Ag粉高分子保护机理研究
张宗涛 赵斌
化学学报-1996-4
纳米TiO2光触媒及其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张志j 彭红瑞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3-1
单分散型高分子纳米微球的制备和三维有序连接
王东军[1] 赵永光[1]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2
纳米科学技术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现状
黄丽[1] 郭江江[1]
化工进展-2003-6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粘土纳米复合材料(nc―PE)
中国建材-2003-4
粒子-孔双纳米三维网络结构的氟碳高分子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5
高分子网络法制备纳米NiO超细粉的研究
刘胜峰 吴春艳
无机化学学报-2003-6
含纳米组装高分子的抗静电纤维
于翠萍 高绪珊
合成纤维-2003-4
德用高分子聚合物制取纳米管
上海化工-2003-2
纳米粒子制备中的高分子
苏碧桃 刘秀晖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4
复合Fe2O3纳米粒子的高分子微球的结构表征
杜惠 刘志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7-9
反应型纳米级磁核聚烯烃类磁性高分子材料的研究:Ⅲ.纳米级CrxFe3―x…
韩志萍[1] 王立[2]
功能材料-1996-6
反应型纳米级磁核聚烯烃类磁性高分子材料的研究:Ⅱ―纳米级Fe3O4超微…
韩志萍 王立
功能材料-1996-1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功能特性
谢兵[1] 马永梅[2]
塑料-2003-6
含纳米组装高分子的抗静电纤维
于翠萍 高绪珊
合成纤维工业-2003-2
高分子纳米复合物发展动向――在汽车工业中应用
上海汽车-2003-3
MA―SEBS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结晶和熔融行为的影响
AloysKatihabwa 周兴平
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3-1
化学法制备导电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东西农家,科技资讯专家)
李永锐 石南林
材料导报-2003-F09
核壳式无机―高分子纳米复合粒子的形成机理与表征技术
黄琨[1] 周德惠[2]
材料导报-2003-3
可注射纳米磷灰石/高分子复合骨修复材料的性能
魏杰 李玉宝
材料研究学报-2003-3
微波辐照下无皂阳离子聚(St-MMA)高分子纳米粒子的制备和表征
唐业仓 罗时忠
高分子学报-2003-6
纳米材料及其在高分子建筑材料中的应用
肖力光 许红娟
吉林建材-2003-2
浅谈高分子/粘土纳米复合材料市场应用及发展
马永梅 范家起
新材料产业-2003-8
纳米超高分子聚乙烯的开发与应用进展
山西化纤-2002-1
新型高分子/层状氧化物纳米复合导电材料
科技通报-1997-5
分散共聚体系中高分子纳米颗粒的合成与反应机理
陈明清 刘晓亚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
导电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生瑜 陈建定
功能高分子学报-2002-2
纳米材料的特性及其在高分子基建筑涂料中的应用前景
刘东辉 李星
云南建材-2002-1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及其纳米Al2O3填充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摩擦学学报-2002-1
原位聚合制备高分子功能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徐钿[1] 王立[2]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9
无机纳米材料在高分子中的应用
曲信松 李凤岭
齐鲁石油化工-2002-2
纳米SiO2在高分子领域中的应用
蔡亮珍 杨挺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02-6
高分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严满清 王平华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02-5
纳米技术在高分子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建材工业信息-
一种纳米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其制造
塑料工业-2002-6
掺杂稀土配合物的无机/高分子纳米杂化薄膜的制备与发光性能
李斌[1] 姬相玲[2]
化学学报-1998-11
钛酸铅纳米粉粒和高分子共聚物复合敏感膜热释电性能研究
李金华[1] 陈燕[2]
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1998-2
无机纳米复合高分子材料的制备
杭州化工-2002-1
能与高分子聚合物复合成纳米材料的矿物
浙江地质科技情报-2002-4
纳米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荣峻峰 景振华
化工管理-2002-2
全同立构聚甲基丙烯酸接枝高分子纳米微球的合成
陈明清 杨成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2001-4
纳米复合在光聚合高分子固体电解质中的应用研究
乔麟兆 魏杰
化工进展-2001-6
可生物降解高分子纳米微粒的制备及表征
葛海雄 蒋锡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1
纳米技术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鲁德平 管蓉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01-5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粘土纳米复合材料(nc―PE)
科技开发动态-2001-10
高分子稳定金属纳米簇的合成及催化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1
用高分子保护的纳米MgO的合成
酒金婷 李立平
无机化学学报-2001-3
无皂高分子纳米胶乳粒子的制备与稳定
尤丽莎 傅中
化学物理学报-2001-4
乙烯基高分子/无机粉体复合型纳米微球的合成制备
塑料-2001-6
纳米材料及纳米技术在促进高分子传统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塑料-2001-6
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制备纳米ZnO粉料
邵忠宝 李国荣
材料研究学报-2001-6
纳米复合高分子电磁参数及吸波性能的研究
王国强 章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7
新一代潜在阻燃高分子材料―聚合物/有机物纳米复合材料
欧育湘[1] 吴俊洁[2]
中国工程科学-2001-2
超晶格高分子―无机纳米复合物
王命泰 王世兴
物理-1998-12
微波制备均分散无皂高分子纳米微球
汤勇铮 唐业仓
物理化学学报-1998-7
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制备纳米α―Al2O3粉体
王宏志 高濂
无机材料学报-2000-2
纳米TiO2的高分子“锚定位”包覆
王世兴 王命泰
无机材料学报-2000-1
高浓度窄分布无皂高分子纳米粒子胶乳的制备
张文敏[1] 魏涛[2]
物理化学学报-2000-2
一种缩聚型高分子/纳米SiO2阻燃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塑料工业-2000-5
有机高分子/纳米磁性微带天线
林展如[1] 赵见高[2]
电子工程师-2000-8
高分子稳定钌金属纳米簇的制备与表征
于伟泳 张云
电子显微学报-1998-5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Ⅱ)―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曾戎 章明秋
宇航材料工艺-1999-3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I)――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曾戎 章明秋
宇航材料工艺-1999-2
高分子保护纳米粒子结构的扫描探针显微研究
苏明 左晓斌
电子显微学报-1999-1
纳米技术在高分子材料改性中的应用
杨中文 刘西文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1999-6
纳米技术和纳米高分子复合材料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1999-6
生物降解高分子纳米球的制备
刘丽[1] 李晨曦[2]
应用化学-1999-5
&&&&文献查询服务
  “文献查询服务”栏目,提供一切有关化工方面的专利文献、期刊以及各类数据标准,如果你正为搜寻文献资料而烦恼,那么请立刻联系我们。我们将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服务满足你的需求!
&&&&最新课题
站内支持:
兄弟站点:
服务热线:5,4小木虫 --- 500万硕博科研人员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查看话题
高分子热固树脂及复合材料方向去国外做访问学者有哪些好点的院校或导师?
搞这个方向的似乎比较少,国内的也主要是偏应用,国外的不知道是什么情况,本人为高校教师,近年一直做这个方向,准备做一年的访问学者,想去北美或欧洲,大家能否给点建议?谢谢。
他是做加工的吧?
我看了下他的简历,大部分偏加工,你可以百度下
研究生必备与500万研究生在线互动!
扫描下载送金币
浏览器进程
打开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聊科研国内高分子比较(第一梯队)
浙大高分子系由高分子科学、高分子复合材料和生物医用大分子三个研究所组成,同时建有“教育部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膜与水处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两个平台。现有教职员工53人,其中教授23人(含博士生导师22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23人。在校博士生、硕士生350人、本科生254人(不含08级)。设有“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材料化学”两个本科专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硕士点和博士点,“高分子材料”博士点。与化学系共设“化学”博士后流动站,与材料系共设“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化学与物理”硕士点和博士点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二级学科通过评审,成为国家重点学科,是浙江大学“化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计划”建设的重点。
中科院院士沈之荃教授是该所的学术带头人。共有教授12人,副教授及高工11人。教师中有11人拥有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稀土和过渡金属催化聚合及可控聚合研究;高分子光电功能与磁性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分离膜材料与精细高分子研究;高分子物理及物理化学研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余项(包括2项重大项目和7项重点项目),863高技术项目3项,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1项,省部级基金项目等70余项,企业委托研究50余项。近年来年均科研经费在250万元以上。已获国家级成果奖励3项,全国优秀博士论文1篇,省部级成果奖11项。年均发表学术论文60篇以上。聚烯烃微孔膜分离材料与器件、高效原油降凝剂、服装用高性能热熔胶等多项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力,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该所以高分子功能复合材料为重点研究对象,兼顾结构材料,着重在光电功能高分子材料、多组分/多相高分子材料共混改性与复合、聚合物流变学与粘弹性等领域开展基础与应用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包括光电功能有机高分子的设计与合成、新型纳米结构复合材料的有序制备及其光电功能化、光电功能高分子材料微结构-电荷转移-光电功能的关系、高分子动态流变行为、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功能-流变行为关系、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等等。
&&生物医用大分子研究所主要从事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材料、生物相容与功能界面、仿生医用材料、聚炔类共轭体系为基础的生物电子学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具体研究方向包括:生物材料的表面相容性和功能性设计、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材料、胶囊智能微体系、血液相容性和介入医用材料、结构仿生医用高分子材料、纳米生物医用材料、聚炔类材料的新合成方法特性及新结构、功能化聚炔的超分子体系等。近年来已完成或正在承担国家973项目子课题2项、863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2项及其它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
&&学院现有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分子研究所、高分子科学系、高分子材料系、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系(塑料工程及机械研究所)、医用高分子材料及人工器官工程系、化学纤维研究所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室等教学科研机构。学院师资队伍实力雄厚、水平卓然。现有在岗教职工174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跨世纪人才技术人员13人,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人选8人,教授、研究员35人,博士生导师25人,副教授、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68人,教师中有75人具有博士学位、1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学院办学体系健全,教学经验丰富,现为教育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是四川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本科现设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和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并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办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设有材料学(高分子材料)、材料加工工程(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复合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及人工器官工程)5个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5个学科点均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建有博士后流动站。五十年来为国家培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门人才近10000人,为国内其它高校培训师资100多人。2009年统计有在校学生2375人,其中:本科生1634人、硕士生480人、博士生106人、工程硕士生155人。学院以高分子材料和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学科为主体的学科群,研究领域覆盖了聚合物结构与性能、合成与改性、制备与成型(工艺、设备、新技术)、以及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的材料种类包括:通用塑料、工程塑料、特种工程塑料、复合材料、化学纤维、精细高分子、功能高分子、天然高分子、医用高分子材料、组织工程材料及人工器官。研究成果在农业、建筑、航空、航天、汽车、微电子、交通运输、轻工、纺织、医疗、环保、军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学院科学研究成绩斐然,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228项,其中“863”、“973”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重点项目)98项,军工项目67项。承担企业委托协作项目200余项。累计到校科研经费14700万元。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6项。发表学术论文1500余篇,其中SCI论文587篇,EI论文669篇。获授权专利91项。学院十分重视学术交流与合作,同国内外许多著名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在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前沿领域进行合作研究和人才培养。
三、中科大
&& 高分子系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教授16名,博士生导师14名,副教授8名;每年培养20-30名博士,40-50名硕士,在读本科生约200名。近三年来,平均每年发表SCI论文129篇,而且逐年递增,2005年达150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3.0的重要论文每年发表约18篇,2005年为28篇。2006年已经有9篇高影响因子论文发表或正式接受,其中PRL一篇。2005年,高分子系连续有两篇论文入选Macromolecules杂志
"20 most accessed articles"。
&&高分子科学系的科学研究在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的学科理论基础上,沿着“分子设计——化学合成——结构与性能——加工成型——材料及应用”这一聚合物分子工程的构架,将高分子科学基础研究与生命体系中的大分子与生命过程相结合,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在高分子凝聚态物理、大分子组装、天然及生物大分子等方面形成研究特色,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密切关注国家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特长,在通用塑料、国防特种材料、医用材料、汽车材料和电子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作出了贡献。
2010年度获得批准立项的国家级项目有:杨玉良教授任首席科学家的科技部973计划“高性能碳纤维相关重大问题的基础研究”;丁建东教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细胞与材料相互作用的基本科学问题研究”、邵正中教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非生理活性蛋白质及其多肽片段的聚集态结构调控和功能化”。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项、青年基金3项。
杨玉良(首席)
高性能碳纤维相关重大问题的基础研究
细胞与材料相互作用的基本科学问题研究
非生理活性蛋白质及其多肽片段的聚集态结构调控和功能化
通过阴离子连续过程合成类树枝状聚合物
灵芝有效降糖天然大分子提取物的组成结构及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机理
半刚性嵌段共聚物的凝聚态结构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新型结构Fe3O4纳米粒子簇的可控制备及生物医用研究
基于二硫键负载药物的接枝共聚物用于药物控释系统的研究
甲壳型聚合物液晶材料的二维相关振动光谱研究
新型的环-线多嵌段“串珠”形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共价有机结构(COFs)的制备及其功能化
高分子超薄膜结晶中图样生成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高分子材料学科从七十年代开始建设,1981年获高分子材料硕士学位授予权,1992年获高分子材料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其中功能高分子是国家211工程首批支持的重点学科。现有孝职工35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教授12人,副教授5人。
历史沿革:清华大学高分子研究所的前身-高分子教研组成立于1958年,是国内最早开始从事高分子教学和研究的单位之一,也是最早授予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单位之一。在40多年中,已为国家培养了近2000名本科毕业生和200余名硕士、博士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很多已成为国内高分子教学、科研和工业生产等方面的骨干,为国家的科技进步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外的毕业生在高分子科研和工业生产部门等也有很高的学术声誉。
早期代表性成果:五、六十年代在国内首先研制成有“塑料王”之称的聚四氟乙烯,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我国聚四氟乙烯工业的技术基础。此项研究获国家新产品发明奖,并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从事含氟聚合物研究、开发、生产和管理的高素质人才。七十年代,研制成了当时工业部门十分需要的聚碳酸酯工程塑料,并在校内建立了中试车间,产品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我国援助罗马尼亚建立聚碳酸酯工厂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数据。利用聚碳酸酯共混改性材料研制的塑料纬纱管解决了当时聚酯纺纱中的一大难题,在纺织行业中迅速推广以塑代木,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八十年代,研制成了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的液晶性的聚合物—芳香尼龙,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七五”攻关重大成果奖和亚太地区发明项目奖第二名,并获得发明专利两项。为国家的国防安全和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
清华大学高分子研究所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8人、讲师1人。负责在校120余名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教学和在校70余名材料学专业(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生培养,并对全校开设高分子相关课程。
从事光电信息高分子、高分子纳米材料和技术、高性能高分子材料、智能和刺激响应性高分子、高分子生物医用材料、环境协调和友好高分子材料及高分子材料结构表征等方面的科研工作。每年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共60余人以及本科毕业班学生30余人参加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光电材料方向
光响应性聚合物的制备&
建立了聚丙烯酰氯酯化反应合成偶氮聚电解质和双亲性偶氮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建立了利用重氮偶合反应合成超支化偶氮聚合物的新方法,进一步发展了在极性有机溶剂中利用先驱聚合物后重氮偶合反应合成偶氮聚合物的新方法,合成了上百种不同类型的偶氮聚合物。
偶氮聚电解质的静电层层自组装&
静电逐层自组织是指利用聚合物链间的静电相互作用,通过交替吸附形成自组装多层膜的方法。具体是将基片(如石英、玻璃等)在带相反电荷的两种或多种溶液中交替浸渍,在基片上逐层生长得到聚合物多层膜。由于该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很好地控制膜厚和层内结构,是在分子水平上控制和制备高分子膜的最佳手段之一。我们系统开展了各种偶氮聚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层层自组装的研究工作,并实现了以极性有机溶剂(如四氢呋喃、二甲基甲酰胺)、水-有机混合溶剂等为自组装介质的静电层层自组装。
双亲性偶氮聚合物在溶液中的自组装&
利用多分散双亲性偶氮均聚物或无规共聚物通过亲疏水自组装得到结构规整、粒径均匀的胶体球。胶体球粒径等可通过改变聚合物分子结构、起始浓度、分散介质组成和
pH 等来调控。得到的偶氮聚合物胶体球具有很好的光相应性。
胶体球的光响应性研究&
在线偏振 Ar
+激光照射下,偶氮聚合物胶体球能够发生光致拉伸变形的现象。通过界面自组装得到偶氮聚合物胶体球二维有序阵列,在选择性溶剂下,胶体球阵列可以发生原位反转形成有序介孔阵列。
偶氮聚合物的表面起伏光栅性能、非线性光学性能研究&
系统研究了偶氮聚合物结构与聚合物膜表面分子质量迁移之间的关系;证明静电逐层自组装膜表面也可以写起伏光栅。另外合成的各种环氧类偶氮聚合物具有较大的非线性光学系数。可应用于电光调制器、光开关、频率转换装置等。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合作制备了高质量电光强度调制器的聚合物脊形光波导。在光波长为
1.31 微米上取得了 3dB 光调制带宽大于 20GHz 的电光强度调制器。
软刻技术制备纳 / 微米功能性结构&
以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物微模塑得到软印章,以聚合物溶液为“墨水”,通过将吸附“墨水”的软印章在基板上进行一次或多次叠加印刷得到各种纳 /
微结构。如复杂表面起伏结构、三微层状有序微结构、偶氮聚合物自支撑亚微米线以及微半球阵列、仿荷叶表面结构。上述纳 /
微米结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光致形变性能或超疏水性能。
高密度分离垂直磁记录材料&
以高分子乳胶粒作为模板,制备得到各种磁性点阵列。
& 高分子合金和复合材料方向
主要研究多组分和填充高分子材料的加工、结构和性能关系。通过材料的聚集态结构设计,获得高性能材料或功能材料,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要。
高性能高分子合金高分子合金,是指不同种类的高聚物,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共混,以形成具有所需性能的高分子混合物新材料。在高分子合金中,不同高分子的特性可以得到优化组合,从而显著改进材料的性能,或赋予材料原不具有的性能。主要研究并开发了基于聚丙烯、聚甲醛、尼龙、聚碳酸酯等的高性能合金材料。
高分子材料与环境主要研究环境条件下高分子材料的降解和失效。一次性用品希望具有好的环境降解性;结构材料则相反,希望具有高的环境稳定性。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合成和降解机理&、高分子老化机理及防老化&、&无卤阻燃高分子材料、抗水解
PBT ,以及废塑料的回收利用等。
高分子凝聚态的基本问题研究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取决于其凝聚态结构,因此,研究高分子材料凝聚态结构的表征和调控对于优化材料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内容有高分子结晶、受限下的高分子凝聚态(超薄膜、嵌段共聚物和包含物等)、高分子聚集态结构表征的新方法等。
聚合物加工工程研究聚合物制品成型加工 ,
涉及聚合物成型原理、成型工艺、成型设备等。如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的反应挤出增粘,制备高粘度的聚酯材料和尼龙材料;通过化学反应,在不相容的聚合物之间建立化学联接,从而达到增容目的。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是由各种纳米单元与有机高分子材料以各种方式复合成型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材料在纳米尺度上的复合
将产生不同于宏观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功能。主要研究碳管、蒙脱土、碳酸钙、二氧化硅等纳米粒子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通过表面与界面性质的调控,实现纳米级的分散,从而实现复合物材料的高性能化。
& 生物医药高分子方向
生物医药高分子作为医药学和高分子科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高分子与人体组织、体液、细胞、生物大分子和药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根据医药学上的具体要求,设计开发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高分子材料,用于医疗器件、组织工程、药物输送甚至本身可以作为药物分子。具体研究方向主要包括: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合成、表征和加工性能
高分子的生物相容性和医用材料的成型制备
高分子在口服和注射药物输送技术中的应用
高分子药物的设计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精细高分子方向
超支化聚合物
具有低粘度、高溶解性、高的基团反应性等特点,不仅可用作新的涂料和粘合剂,而且在功能高分子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具有氢键识别作用的超分子聚合物
通过分子之间非共价键力(包括范德华力、静电引力、氢键力、 π - π
相互作用力与疏水相互作用等)的结合得到。可以具有完全不同于原组成分子的全新性能。
超分子水凝胶
具有可逆变化的性质,可以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产生不同的响应,从而在在制备外界刺激响应性凝胶、模板合成纳米材料、传感器、药物缓释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超疏水涂层及环境友好聚合物涂料
通过控制涂层材料及微结构可以获得超疏水表面。
水性聚合物体系
体系涉及丙烯酸系、聚氨酯、聚醚、醇酸、环氧等多种树脂。研究主要集中在: (a) 乳胶粒结构形态的设计与控制,以及功能性聚合物乳液;
(b) 聚合物相反转技术;( c )环境友好水性聚合物产品的研发。
功能性聚合物微球
研究多尺度聚合物微球结构与形态的设计与控制,以及它们在传统及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主要包括: (a) 单分散、多孔、中空和膨胀型微球;(
b )生物医用微球; (c) 异型结构微球 。
有机硅材料研究兴趣包括 : (a) 有机硅改性聚合物材料; (b) 特种有机硅-丙烯酸系聚合物乳液;
(c) 硅氢加成高分子催化剂 ; (d) 特种硅橡胶。
六、北京大学
京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高分子教学与研究的单位之一。1952年,冯新德先生即已在北京大学开设高分子化学课程;1953年,北大高分子学科开始招收高分子化学研究生;1955年北京大学首届高分子专业本科学生毕业;1958年北京大学高分子化学教研室正式成立。在1988年和2001年,北京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连续两次被教育部(国家教委)评为重点学科,且在高分子类全国重点建设学科评估中位列第一。五十余年来,北大高分子已培养大批优秀人才,其中本科毕业生600余人,硕士学位获得者近200人,博士学位获得者70余人。
高分子的可控合成和高分子材料的可控制备
高分子合成化学;新聚合方法与聚合体系;指定结构和功能的高分子及其材料的可控合成与制备;高分子光化学及辐射化学;高分子表面化学。
高分子凝聚态物理、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
高分子凝聚态的结构、物理性质及分子运动;高分子的亚稳定性及其在受限状态下的相结构与相转变;复杂高分子溶液行为;高分子自组装及相关纳米技术、纳米材料的物理问题;高分子表面、界面结构和物理性质;高分子统计力学与分子模拟。
特种与高性能高分子材料
液晶高分子、光及辐射交联高分子、拉胀高分子、其它高强高模、耐高温高分子的分子设计、制备、结构、性能与应用研究;高分子基纳米复合材料。
生物医用和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
组织工程、药物载体以及其他与生命过程和疾病诊断、防治相关的高分子材料的分子设计、合成及其应用。
光电功能高分子材料及相关器件
电致发光、光电转换、光折变、信息存储、非线性光学等高分子材料的分子设计、合成与相关器件的制备;先进光敏材料及其应用。
七、华南理工
&学院现下设4个系(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无机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电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系),6个研究院、所(材料科学研究所、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元器件研究所、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高分子研究所、光通信材料研究所、高技术陶瓷及应用研究所),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光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性能与功能高分子材料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生物医学工程广东省重点实验室、聚合物成型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个院级中心实验室等科研与教学机构。
材料加工工程
高分子材料合成制备与改性
高分子复合材料
特种橡胶材料及制品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及功能化
严玉蓉(学术联系人)
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
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
光电高分子器件
材料物理与化学
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
功能材料制备结构与性能
纳米材料与表面技术
环境与复合材料
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结构与改性
高性能橡胶塑料
橡胶工程与功能材料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本学科成立于1960年,由李景晟教授担任高分子化学教研室主任,1979年至1993年间,朱永教授,杨昌正教授和程鎔时教授先后担任教研室主任。1994年成立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薛奇教授担任系主任。1981年和1984年分别建立了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1995年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2001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5年继续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现有中科院院士1人,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其中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现系主任及学科主任为蒋锡群教授。以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及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为依托成立了高性能高分子材料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表面和界面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高分子工程材料研究中心。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高分子凝聚态物理,功能高分子,生物大分子及医用材料及高分子表界面化学。近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年科研经费达1200万元。近5年来在SCI收录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年均300余篇,获授权专利30余项,培养博士研究生60余人,硕士研究生120余人。本学科的宗旨是面向国家国民经济发展和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需求,着眼于高分子科学发展的前沿领域,继续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并重的原则,进行学科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学科交叉和渗透,在“高聚物凝聚态物理”、“功能高分子材料”、“医药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复合材料表界面化学等”等前沿领域进一步形成特色,取得若干有较大影响的研究成果。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主要科研方向
根据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学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围绕推动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这一主线,结合本学科点在科研、教学和应用开发等方面的基础,重点开展下面几个方向的研究:
高分子凝聚态物理
&&&&主要研究内容有:高分子溶液,高分子结晶,多组分高分子相结构,高分子理论及模拟等。
功能高分子
&&&&主要研究内容有:光电磁功能高分子,导电高分子,电活性高分子,功能高分子结构与性能模拟等。
生物大分子及医用材料
&&&&主要研究内容有:生物大分子合成化学,药物传输和影像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等。
高分子表界面与工程材料
&&&&主要研究内容有:高分子表界面化学与物理,高分子涂层和粘合材料等。
九、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高分子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已经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几十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高分子学科拥有教师人员37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长江讲座教授1人,南开大学特聘教授2人,教授18名(博士生导师16名),
1人入选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1人入选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
  高分子学科的研究方向:(1)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双功能吸附树脂、氢键吸附树脂、凝胶型吸附树脂和固相有机合成载体。(2)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治疗重大、疑难性疾病的高分子材料,生物吸收和诱导性皮肤修复材料和成骨材料,可降解医用植入高分子材料和纳米级药物控释材料,高抗菌和无溶血活性的肽类新药。(3)受控聚合与新材料分子设计:大环高分子设计和合成,受控开环歧化聚合及新材料分子设计,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分子识别性功能高分子材料。(4)高分子相互作用和凝聚形态:嵌段共聚物自组装,高分子纳米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多组份聚合物不相容共混体系的改性,环氧树脂增韧及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
武汉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点创建于1970
年,1978年设立硕士点,1983年设立博士点,1988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2004年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1993年批准成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998年获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本学科点现有教师和工作人员2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教授、博士生导师14
名(含中科院院士),副教授8名。获博士学位者13人,45岁以下年轻人16人。2000年以来,本学科点共招收硕士研究生120人、博士研究生90人,授予硕士学位100人、博士学位75人,培养博士后人员4人。近2年毕业的30名博士研究生中有8人赴美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国从事博士后研究。本学科点拥有独立的实验室面积1100平米,拥有总价值5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近3年已完成和正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46项,争取到的研究经费1300万元。发表研究论文240篇,其中SCI三大检索收录190篇。
本学科研究领域涉及生物医用高分子、功能高分子、天然高分子及高分子物理,处于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生物学、医药学和物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前沿领域,也是高分子科学的新生长点。目前本学科正以相当快的速度发展,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迅速提高。本学科点在可生物降解药物控制释放高分子、基因转染高分子载体、杯芳烃-聚硅氧烷分离材料和天然高分子IPN改性及多糖二级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处国际领先水平。在生物医用高分子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获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和1999年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功能高分子和天然高分子成果获199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甲类)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1997年中国化学会高分子科学创新论文奖1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0项。本学科点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新加坡国立新加坡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合成生物高分子研究室、日本京都大学、大阪大学、旭化成高分子研究所和香港中文大学等单位已建立稳定的合作研究关系,并已派出十几名研究生出国、出境开展联合培养式合作研究。
十一、中山
  该所现有教职工31人,其中教授级10人(含博导6人),副教授级14人,在学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50余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2人(在此之前已有3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该所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能力较强。拥有等一批在国内外同类学科中享有较高声誉的教师,教师中有博士学位14人。他们分别在烯烃聚合高效催化剂、高分子物理化学、高分子溶液理论与应用、高分子光化学、可控聚合等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获得多项奖励。
 近年来,该所承担了国家、部委及有关单位重点科研项目近30项,其中有12项已通过成果鉴定,20多项成果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23项成果获得奖励,其中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二等奖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奖2项。这些项目均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有的正待转化,开拓市场,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1985年以来,该所培养了一批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实验技能的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方面的高级人才,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有25人,获硕士学位的有约150人,均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1990年集体荣获“全国高校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和“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1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高分子复合井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