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产业与中国老龄产业协会一样吗的最新相关信息

老龄产业是新经济 养老供给侧改革待加速
新华社上海10月28日电(记者 何欣荣)重阳节的到来引起了很多人对养老问题的思考。在近期上海举行的中国养老产业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提出,随着老龄化的加重,中国的养老市场蕴含着巨大机遇。未来,需要通过金融、科技和服务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加快养老供给侧改革,满足人们不断升级的养老需求。
根据民政部门的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3亿人,占总人口的16.7%。在部分大城市如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户籍人口的比例已超过30%。在庞大的老龄人口基础上,养老服务如何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传统观念中的‘养老’,突出一个‘养’字。”上海亲和宇宙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创始人奚志勇说,但实际上要给予老人选择自己养老生活方式的权利,而不是事事靠别人安排。
中国养老产业联盟顾问、上海市民政局原局长马伊里也谈到,养老也是一种生产力,要确立老年人的主体性原则,不能把养老做成是“恩赐型”的。比如在一些国外的养老院,专门设置有竖着的扶手,帮助腿脚不好的老人在想站起来的时候能够实现心愿。
考虑到养老市场的巨大需求,我国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2016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到2020年,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和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大幅提升。
“养老的本质,是一个人通过劳动积累,购买下一代生产的养老服务和产品。”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在论坛上表示,老龄经济绝不仅仅是老年人的经济,而是一种新经济。
老龄产业的新经济属性,表现在什么地方?首先是老龄金融服务。党俊武说,谈到老龄金融,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养老保险。其实,养老保险只是老龄金融的支柱之一。除了保险,包括养老产业基金、信托类产品和以房养老试点等金融服务都在积极探索中。
其次是老龄科技产品,包括各种高科技护理、康复设备。“这方面我国存在很多不足。国内不少养老机构运营艰难,而日本的老年护理设备厂商却赚了大钱。”党俊武表示。
此外还有老龄服务网络。上海不少街道正尝试借助互联网和信息化手段,对接供求信息,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行、助浴、助医各种上门服务。
除了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不足,老龄产业面临的另一大挑战是人才的短缺。奚志勇认为,能不能吸引年轻人的进入,是老龄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责任编辑: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iframe结构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iframe结构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当新技术遇到老年人:“互联网+”正在改变中国养老产业
  新华网北京7月29日电(记者 章利新 沈洋 王垚)当大多数IT企业想着为网络生态圈中的年轻人开发大量应用时,熊本坤和科技企业却思考着如何用新技术为老年人带来福利,如何用最新的信息技术给养老产业带来质变。
  据期颐云实业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熊本坤介绍,这家成立不到半年的科技公司正在打造“期颐云”智慧养老大数据服务中心项目。项目利用其搭建的互联网大数据服务平台,实现老人和家属、社区、银行、医院间的信息联通和互动,通过整合各领域资源构建起一个为养老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
  “期颐云”利用智能可穿戴设备,可以将老人的日常生活、健康指标等数据采集并上传回云平台。身在远方的儿女,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接收老人的各种信息。同时,合作医院也可以接收相关数据,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医疗服务。
  “我们的任务就是给养老提供更多便捷的、个性化的服务。”熊本坤认为,当前的互联网产业发展迅猛,在“期颐云”的构想中他受到许多科技公司的启迪。养老产业需要同新技术结合,从而在技术层面优化整个产业的结构。
  熊本坤决定进入养老这个完全陌生行业,是因为父亲。2011年,父亲生病瘫痪在床,家中姊妹5人轮流照顾都感到吃力。“最初我们护工不知道在哪找、轮椅连续买了三个才买到合适的。”照顾父亲三年,他看到当下养老配套的缺失,也看到了商机。
  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期。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有预测称,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
  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王建军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将呈现出老年人口增长快,规模大;高龄、失能老人增长快,社会负担重;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独居化加速等特点。这些都对中国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服务床位550余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在26张左右。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养老市场上处于两端的豪华、简陋型养老机构数量较多。“哑铃型”的结构表明,当前适应大众需求的养老机构数量较为有限。
  在中国老龄人口数量持续上涨,且社会养老机构容量有限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智慧养老”已经成为解决当前社会难题的方案之一。在“互联网+”的时代,养老产业正在走上信息化道路。
  早在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就提出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要求地方政府支持企业和机构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老年电子商务,建设居家服务网络平台。
  和期颐云一样,山东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样致力于在养老领域推进“互联网+”,实现个性、高效的“智慧养老”,为居家老人提供“医-护-养”一体化的贴心服务。
  公司总裁李立波指出,在养老领域推进“互联网+”,对传统业态养老服务进行改造升级,必须通过搭建信息开放平台、开发适宜老年人的可穿戴设备等,不断发现和满足老年人需求,让互联网适应老年人的生活。
  总体而言,养老产业与“互联网+”的结合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市场前景广阔,建立起覆盖更全面、内容更适用的“智慧养老体系”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养老产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应该让每个老年人成为信息化养老的服务对象。”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物联网实验中心主任洪向共说,应当把信息化养老产业纳入到“互联网+”战略当中,建立养老服务信息化体系技术规范,实现全国养老产业信息化系统的互联互通、基础数据共享、业务应用的相互借鉴。
  “我们的期颐云得到了民政部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的指导与扶持,目前我们以江西省南昌市作为试点地区。”熊本坤介绍,如今已有银行、社区、医疗机构与期颐云签订了合作协议,7月底还有一批新机构加入。
  “期颐云希望5年内能打造成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智慧养老品牌,有孝道的地方就有期颐云。”熊本坤说。
[责任编辑: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
&&&&>> &正文
50+生活:直击养老产业“痛点” 迎接投资新机遇
作者:佚名&&&
中金在线微博微信
扫描二维码
中金在线微信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已经成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关心的重要话题。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带给养老产业一片新的蓝海,也吸引着国内外投资者的目光。
  养老产业发展的真正痛点在哪里?在“十三五”时期,养老产业发展又有哪些新机遇、新挑战?11月19日,本年度第六场JIC投资沙龙—“养老产业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场沙龙聚焦养老产业的新机遇、新理念、新发展,探讨“十三五”期间养老产业的投资热点与发展趋势。
  以下为沙龙实录——
  嘉宾致辞
  刘志红(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
  首先我代表JIC投资沙龙的主办方,向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问题。过去20多年,生育率和死亡率双降,促使全球人口年龄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在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正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并将于2050年迈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换句话说,我国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老年人比例的不断提高,必将催生出一些新的养老方式和投资机遇。
  目前,发展养老事业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把发展养老和健康服务业、打造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作为发展服务业、推进国民经济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改革的优先方向,更好的保障老有所医、老有所养。与此同时,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质量需求和更加健康的市场环境,也将推动养老产业和养老服务机构的兴起与发展。
  对于目前之中国,养老问题已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但还有很多待完善和优化的工作。不仅在养老设施、条件、服务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更重要的是如何使老年人经过几十年奋斗而获得的知识、经验、技术等,得到传承和充分运用,以及养老在国家保障的基础上,促进其物质财富的积累与增长,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安心、更舒心,更有信心。
  中国建投是一家国有综合性投资集团,将履行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积极顺应国家政策方针,深入推进养老产业发展。建投控股作为中国建投集团养老健康服务产业的投资运营平台,以“为中国退休人士的尊严与价值服务”为使命,致力于成为中国养老产业领域的创新者和领导者。
  李耀东(全国老龄办副主任、中国老年报社社长)
  “十三五”规划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至全面改革的最高层面。在规划中,党中央要求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风尚;要求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要求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出要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进入。这个领域将更加清晰、具体、具有战略前瞻性。
  老龄产业必将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究其原因,除了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带来巨量产业需求外,更重要的是人口老龄化将从根本上重塑年轻社会形成的产业结构和产业体系,并从客观上要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做出战略调整。在主要依靠投资与外贸拉动经济增长的时代逐渐成为历史的条件下,国内消费正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而2035年将增长到四亿的老年人口,必定成为消费的主力军。
  但是,我国现阶段与老年人相关的产业并未得到全面有效开发,养老、健康、文化等服务方面发展乏力,老年群体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这极大地抑制了社会消费的增长,某种意义上也导致了股市、楼市、经市的异化以及非正常投资行为的出现。如果不能适应快速老龄化带来消费群体结构与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不能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目标、确保涉老产业快速增长,数以亿计的老年人作为持续支撑经济的动力源将无形消减,与此相关的就业空间将无形消减,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将更加巨大。
  主题演讲
  主题一:时代之“机”——养老产业:新机遇 新挑战
  中国和世界人口老龄化形势
  杜鹏(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老年学研究所所长)
  中国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不会是人口老龄化最快或最严重的国家。未来十年我国老年人口规模的增长不是匀速的,十三五期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这是一个调整完善相关政策、发展养老服务体系有利的时机。
  我们要加快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提高照护质量,加强对家庭照料者和家庭发展的支持;要从个体健康和关爱老年人环境两方面推进健康老龄化,将对老年人的支出作为投资;各部门要加强协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能力,创造条件使老年人能够多种形式参与社会发展。
  城乡之间、不同群体的老人之间,无论是保障水平还是服务水平,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如何发展养老服务、如何建立城乡一体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政府资源如何整合发挥是给我们提出的新问题。我们的养老服务目标不仅仅是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还要兼顾其他家庭成员的发展,因此,十三五期间,我们要从创新机制、落实政策、促进公民三个方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老龄金融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制高点
  党俊武(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老龄金融是老龄社会的重要特征,年轻社会是养儿防老,老龄社会是金融养老,因此,人口老龄化问题在本质上是金融问题,老龄金融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制高点。
  老龄金融业的构架分为三个层次:一是40-59岁金融人口的养老金融资产,二是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金融资产(老年理财),三是老龄产业投融资体系。在分类上,老龄金融分为储蓄类老龄金融产品、证券类老龄金融产品、保险类老龄金融产品、基金类老龄金融产品、信托类老龄金融产品、老年理财产品、混合老龄金融产品(含房地产)等类别。
  老龄金融是典型的长期资本、体量巨大,它是现代金融的支撑,没有强大的老龄金融就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在全球一体化和全球老龄化相叠加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分散其老龄化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以老龄金融为支撑的现代金融。因此,着眼长远看,做大做强老龄金融既是未来国际金融竞争乃至货币战争的必争之地,也是各国面临全球老龄化严峻形势实施国际战略的重要选择。
  中国老龄有效金融人口总量巨大,且中国老年人口消费潜力总量巨大,因此中国老龄金融业前景巨大,但中国应对老龄化的薄弱环节在于金融准备严重不足:一是意识的不足,买商业保险的人少的可怜;二是发展老龄金融业不缺短期资本,缺的是长期资本。
  发展老龄金融业的战略思路为:一是大力开展老龄金融教育,二是逐步实现金融体系转型,三是加快老龄金融创新,三是通过老龄金融创造海量有效需求。
  促进“十三五”时期老龄产业快速发展
  曾琦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苏浙沪粤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这四个地区老龄产业发展基本情况为:老龄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养老服务产业较快发展、老年地产行业受到青睐、老年旅游发展初具规模、老年生活用品市场繁荣。
  苏浙沪粤老龄产业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先行经验:政府要努力完善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积极作用和现代科技的助推作用,探索搭建产业发展的交流平台等。但这四个地区的老龄产业发展还存在些问题:老龄产业发展规模小、发展水平不高;适应老龄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还不完善,从国家层面看缺少系统的长远规划和发展的指导,产业政策也相对滞后;老龄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还没有真正形成,老龄产业发展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资金投入相对不足;老龄产业管理还欠规范,尚未形成完善的行业标准体系等。
  通观我国老龄产业发展,从需求角度看,提高老年人支付能力是老龄产业发展的核心;从供给角度看,准确的市场定位是老龄产业发展的关键;从发展环境角度看,创设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是老龄产业发展的基础。
  经过对苏浙沪粤的调研,我们对老龄产业发展提出六点建议:一是做好老龄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二是出台老龄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三是做大一批老龄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四是推进现代科技与老龄产业的融合发展,五是加强老龄产业发展的行业监管,六是拓宽老龄产业发展的国际视野。
  国有企业应为养老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楚序平(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
  人口结构的变化使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成为当前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实施发展养老服务战略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新目标的一个内在要求,老年人能否实现全面小康是衡量经济社会文明的一个标志,也是衡量是否能如期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一个标志。十三五规划针对我国老龄社会所面临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人口老龄化加快、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等重大问题,明确提出了要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服务体系。
  因此,国有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为实时发展养老服务贡献力量。国有企业应该加大对养老服务产业的投资力度,要担当好公益类养老服务职能,要担当起商业类养老服务产业职能,要大力推进养老服务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国有企业其资产属于人民,它有责任有义务在发展养老服务战略方面发挥排头兵的作用。
  新时期中国养老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庄喆(建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虽然现在是主题发言环节,但作为本次JIC投资沙龙的承办方,我要再次对各位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作为一个养老产业的从业者,我谈一下我对当前我国养老产业的认识,主要围绕着本次论坛的两个主题,一个是机遇,一个是挑战。前面各位专家学者对机遇问题谈了很多,我把机遇这一章就翻过去,我主要站在企业这个角度谈养老产业挑战问题。从当前产业环境来看,养老产业还处在发展的初期,养老企业仍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首先,当前老年人的养老理念还不成熟,对养老方式的认知还比较模糊,老人不知道如何规划自己的退休生活。建投控股提出了享老主义,主张老年人享受快乐退休生活,但如何引导老年消费者广泛接受享老理念,还任重而道远。
  其次,老年群体消费观念比较保守,市场消费主体仍不够活跃。60岁以上老年群体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倾向于传统,隔代支出占比很大,大幅降低了老年群体自身消费的空间。
  第三,社区保障方式单一,老年群体有效支付能力有限。基本养老金是老年群体的主要收入来源,而基本养老金的支出能力相当有限,养老消费市场几乎完全由老年人承担。我们应当在完善基本养老保障保险体系的同时,积极创新养老保障模式。
  第四,有效市场供给不足,适合老年人消费的产品和服务供给与老年人的有效需求结构性失衡。我国大多数的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提供的服务未能戳中老人的需求痛点。我们急需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创新业务模式,挖掘老年客户的消费需求。
  第五,产业链和行业主体间缺乏协同,还没有形成良性的产业生态。我国养老产业专业化分工严重不足,传统行业对养老产业的关注不足,医疗、金融等传统优势行业还没有真正的接入到养老产业中来,反而成了养老产业中的稀缺资源和短板。
  作为一个专注于养老产业的投资公司,建投控股致力于通过投资优秀企业和商业模式,弥补养老产业发展的现实短板,促进中国养老产业的长期发展。我们投资设立了建投享老有限责任公司,希望通过享老生活方式引导中国老年群体养老理念的转变,并通过资源整合充分满足活跃老年群体社交、娱乐、精神追求等方面的品质生活需要。我们还将持续聚焦于养老服务机构、保险及医疗服务等方面的投资,向老年群体提供专业级的养老服务,提供健康险、护理险等解决后顾之忧的保险服务,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最终我们希望构建一个从活跃人群到高龄人群、从生理需要到精神需要、从经济保障到人身保障都能得到有效覆盖的养老产业生态系统。
  主题二:创新之“变”——享老主义:新理念 新模式
  享老的文化价值
  李曼华(老年题材影视导演、享老主义理念的倡导者)
  我们有一个口号叫“请像爱孩子一样爱父母”,我希望大家用对待孩子的心来对待父母。人们常常说孩子是未来,但是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孩子是我们的过去,老人才是我们的未来。在人的一生中,只能是在退休的时候才获得人生真正的自由,这个时候你是最有条件,也是最有机会去做你一直想做可能没有机会去做的事情。所以我认为55岁到75岁,甚至更长时间,完全是人生的黄金时代。
  其实享老不仅仅是针对老年人,它是跟每个人都有关,它是一种生活状态,对于个人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于家庭是一种沟通理解的通道,对于社会是一种积极快乐的生活方式。很多老人不是从退休的时候才开始规划,而是很早就做了准备,所以享老不仅是针对老年人,而是我们一个个个体,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有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的创新与突破
  乌丹星(养老产业专家、吉利大学健康产业学院院长)
  首先我们看到放在全球的视野下,中国养老到底应该向谁学?北欧模式基本的策略就是政府出钱、社会组织出力,以社会组织提供服务,以服务评价体系为基准的政府购买服务;美国模式基本的特征是市场化,政府主导维持秩序,社会力量各显其能,形成一个市场化完整成熟的体系。亚洲模式无论是韩国、日本、新加坡都是混搭。中国养老产业大拼盘应该是这样拼:商业运作借鉴美国模式,长期照护保险应该学德国,辅具用品智能化学习日本,照护文化体系应该学台湾,人才培养应该学习澳大利亚。
  我们产业面临的问题:从政府来讲,从做了四件事,第一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加大力度;第二是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走向法规法治,第三是PPP模式推动产业发展,第四是产业规划不断完善。但深层次的问题依旧非常突出——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公办与民营的关系、非营利与营利性的关系、人才培养问题都尚未厘清。
  养老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现在是初步阶段,主要针对20、30、40后,这些人特点就是“抠”;之后是成长阶段,针对50后、60后,他们享受产品和服务。70后80后的产品不知道,因为我活不到那个时候,但是我知道肯定是机器人时代。目前这个阶段进入养老产业的最佳战略是:做小不做大,控制风险;做人不做房,构建核心;做精不做全,优势集中;做益不做利,借势练兵。
  中国养老产业20年的进程,十二五跑马圈地、大兴土木,十三五重视培养人才、运营管理,十五五会有品牌和黑马杀出,十六五产业走向成熟。中国养老产业也是要通过这样的趋势——先粗后精细、先城市后农村、先刚需后普及、先数量后品质、先政府后民间、先鼓励后打压、真正形成和国际接轨的金融品质的养老产业的黑马。
  乐享50+, “享老主义”的践行者
  龚先念(建投享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今天这个论坛意味着我们正式向市场宣告:中国建投集团进入到养老产业。建投享老是中国建投集团布局养老产业的一线经营企业,虽然是养老产业的新兵,但采取了完全创新的模式。享老理念在产业领域的践行者只有建投享老。
  享老,是我们的创新理念。何为享老?我们有三点主张。其一,我们倡导老人在养老生活中由客体变主体、由被动变主动,不再养儿防老,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梦想和第二人生;其二,我们倡导老人有规划的退休生活,要有规划地旅游、娱乐、管理财富、发挥价值,让老人的自我价值、家庭价值和社会价值充分体现;其三,我们倡导老人追求品质的退休生活。品质不是奢华而是格调,我们依然倡导老人追求有尊严、有健康、有价值的品质生活,让老人实现最佳的退休生活状态。
  如何享老,我们深刻体会到享老唯“快乐”二字。什么是快乐?我想,对于有闲、有钱、有健康的老人而言,觅到更多知音、减少孤独、展示自我是快乐、慢享世界各地风土人情不留遗憾是快乐、学习体验新知识不与社会家庭脱节是快乐、身心健康自理时间延长是快乐、就医有尊严不求人是快乐、生活时尚有范儿是快乐、财富保值增值是快乐、服务便捷省钱又省心是快乐、发挥价值获得认可实现自我更是快乐!
  享老的商业价值在哪里?第一,享老目前是市场的空白。目前,绝大多数的养老机构与养老企业的服务集中在高龄失能的7%和3%的刚需人群。我们恰恰锁定了50岁以上的低龄人群,为这90%的人群提供精神、价值和物质层面的一站式服务。
  第二,享老符合生活方式升级的需要。目前已经进入50岁的人群和即将跨入50岁的人群有着显著差异,高净值人群的主体也将进入50岁阶段。所以,退休之后的品质生活升级是大的趋势,享老具有很大的需求空间。
  第三,享老经济是中国银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中国的银发经济细分为享老经济与养老经济。享老经济针对于低龄活跃老人,养老经济对应于刚需型养老需求,两者一并才能形成中国养老的完整模式。
  建投享老立志做中国养老产业领域的创新者和领导者,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大的养老产业资源整合服务平台。目前线上线下三大平台:PC端的50+生活网、移动端的50佳生活微信公众号、线下实体店50+生活馆,已经基本搭建完成。
  圆桌讨论
  圆桌讨论:融合之“道”——养老 + :新思路 新发展
  申万宏源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 杨成长
  新华家园养老企业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监 李伟
  北京诚和敬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姚冀
  亲和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侯坚
  嘉浩盈华(天津)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张亚平
  杨成长:从日本养老产业的发展和中国养老产业的项目运作和理念上看,有六个字的区别:第一个是“爱”,没有爱的支撑,纯粹从金融投资、项目运作、资产收益角度来做养老产业很难坚持下去;第二个是“养”,尽管养老产业方方面面很多,但是都要围绕这个“养”字。第三个是“人”,养老产业的核心是人对人的服务,养老产业的关键核心是人对人的照料、人对人的服务,投资养老核心首先要投资在人上;第四个是“家”,老人是离不开家的,所以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是核心;第五个是“立”,老人特别希望自立生活,任何养老产业只是帮助老人去独立、自主、自尊的生活;第六个是“动”,所有养老平台都是让老人更多的接触社会,而不是把老人关在养老院里。
  侯坚:养老服务标准如果从享老理念和养老文化的角度,它就是直抵人心,老人内心最需要的东西是什么。我们一直在研究老人内心最需要的是什么,子女最需要的是什么,所以养老服务标准是用人性化的服务满足老人需要的服务。做事之前我们要想明白我们要给老人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文化,在这个前提下用心专注地去做一定是很好的标准。
  李伟:保险公司做养老有三点比较深远的意义:一是养老资金跟保险资金相当匹配,保险资金存量大且稳定,养老项目投资周期长但现金流比较稳定。二是两者会产生协同效应,养老社区根据其定位、服务和运营也会应运而生一系列跟保险有关的保险产品。第三,保险公司通过养老社区的建设和运营,可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从此把自己的品牌复制开,同时成熟以后也会输出人才、服务和品牌。
  姚冀:一个养老机构怎么才能盈利?第一是控制好你的物业成本,不管是租的还是买的,第二是控制好你的运营成本,做好这两点,这个业务还是有前景的。在未来3到5年这个行业一定会迎来非常好的发展前景,我坚信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能够把这个行业做好,能够成为未来这个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
  张亚平:嘉浩盈华沿着三大路径进行养老产业基金的业务架构布局:一是发起设立政府引导型养老产业基金,首支15亿规模的基金已在吉林省设立。这是目前第一支私募基金公司主导管理的、中央财政引导的、国内规模最大的养老产业投资基金。基金将以市场化和商业化运作,投资养老相关产业,增加养老服务产品供给,扶持养老产业品牌,打造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创新模式。
  二是发起设立养老+相关产业投资基金。根据不同的维度和不同的投资方向,嘉浩盈华创新探索细分领域的多种养老产业基金模式:在医养融合领域,嘉浩盈华在国家级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与通化市政府合作发起设立总规模5亿元的医疗医药产业投资基金,推动养老相关医药产业投资与整合;在集中养老领域,嘉浩盈华在山东联合本地社会资本共同投资设立集中养老产业投资基金,首期规模5亿元;在社区养老领域,嘉浩盈华在北京、上海联合社会资本开展旧楼改造养老公寓的投资。
  三是设立养老普惠金融基金产品,在上海联合市场中优秀养老运营机构,向入住老人发起设立消费型养老基金,以基金产品与养老床位服务相对接,目的是让入住的老年人享受各类优惠,通过对资产的运用,提高老年人的养老支付能力。同时,也在探索老年创业基金和老年公益基金。
  作为投资基金管理人,嘉浩盈华会按照募投管退的基金运作逻辑扶持产业发展,根据不同纬度研判养老细分领域和细分市场,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身体和精神状况、不同地域文化观念、不同履历背景的老人细分人群,有针对性的发起设立专项基金或开展基金项目投资。
  现场提问:对于像山西这样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如何使没有丰厚养老资金储备的老人享受更好的老年生活?
  侯坚:什么样的成本做什么样的产品,老年观念的转变、提升和市场培育不是事在人为,它需要时间,所以可能山西也好,现在我们在做的其他三线城市也好,享老产品的提供至少还需很长的时间。怎么样给这些地方的老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就是因地制宜。在消费观念、养老需求比较中低端的地方,政府相对来说可以更有作为,政府做这些养老服务和资源配置的时候可以适当携手更多民营机构、有养老经验的服务企业。
  乌丹星:建议养老企业别投太大的资,跟着政府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来解决你作为运营商或者是服务提供商的角色。
责任编辑:cnfol001
好消息!还在为选择留学院校而苦恼吗?还在为复杂的移民申请流程而心烦吗?818出国网微信号汇聚最新的出国资讯,提供便捷的移民留学项目查询和免费权威的专家评估,为你的出国之路添能加油!
微信关注方法:1、扫描左侧二维码:2、搜索“818出国网”(chuguo818)关注818出国网微信。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养老产业相关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