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 插针脱出插针的结构是怎样

什么叫连接器?
在武器装备的各类电子系统中,电连接器在器件与器件、组件与组件、系统与系统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和信号传递 ,是构成一个完整系统所必须的基础元件.在各种军机和武器装备中,电连接器的用量较大,特别是飞机上使用电连接器的用量特大.一般来讲一架飞机电连接器的使用量可达数百件至几千件,牵扯到好几万个线路.因此,电连接器除了要满足一般的性能要求外,特别重要的要求是电连接器必须达到接触良好,工作可靠,维护方便,其工作可靠与否直接影响飞机电路的正常工作,涉及整个主机的安危.为此,主机电路对电连接器的质量和可靠性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也正因为电连接器的高质量和高可靠性,使它也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等军用系统中.一、 电连接器分类、结构1. 连接器常用的分类方法是:1)按外形分:圆形电连接器、矩形电连接器.圆形电连接器由于自身结构的特点在军事装备上(航空、航天)用量最大.矩形电连接器由于其结构简单更多的是用于电子设备的印制线路板上.2)按结构分:按连接方式:螺纹连接、卡口(快速)连接、卡锁连接、推拉式连接、直插式连接等;按接触体端接形式:压接,焊接,绕接;螺钉(帽)固定;按环境保护分:耐环境电连接器和普通电连接器3)按用途分:射频电连接器密封电连接器(玻璃封焊)高温电连接器自动脱落分离电连接器滤波电连接器复合材料电连接器机场电源电连接器印制线路板用电连接器等2. 电连接器结构电连接器由固定端电连接器(以下称插座),自由端电连接器(以下称插头)组成.插座通过其方(圆)盘固定在用电部件上(个别还采用焊接方式),插头一般接电缆,通过连接螺帽实现插头、插座连接.电连接器由壳体、绝缘体、接触体三大基本单元组成.壳体——电连接器壳体是指插头插座的外壳、连接螺帽、尾部附件.外壳作用是保护绝缘体和接触体(插针插孔的通称)等电连接器内部零件不被损伤.上面的定位键槽保证插头与插座定位.连接螺帽用于插头座连接和分离.尾部附件用于保护导线与接触体端接处不受损伤并用于固定电缆.壳体还具有一定电磁屏蔽作用.壳体一般采用铝合金加工(机加、冷挤压、压铸)而成.钢壳体多用于玻璃封焊和耐高温电连接器.绝缘体——由装插针绝缘体、装插孔绝缘体.界面封严体、封线体等组成.用以保持插针插孔在设定位置上,并使各个接触体之间及各接触体与壳体之间相互电气绝缘.通过绝缘体加界面封严体封线体取得封严措施,来提高电连接器的耐环境性能.为适应产品的耐高温,低温,阻燃,保证零件几何尺寸稳定可靠.绝缘体大都采用热固塑料模塑成形.界面封严体、封线体采用硅橡胶模压等成形.接触体——插针插孔是接触体总称,分为焊接式、压接式和绕接式等,用来实现电路连接.插针插孔是电连接器关键元件,它直接影响着电连接器的可靠性.插针插孔大多采用导电性能良好的弹性铜合金材料机加而成,表面采用镀银镀金达到接触电阻小及防腐蚀的目的.结构特点是:耐环境,卡口式(快速)连接,多键位(防错插),接触体与导线压接连接,(单根取送便于故障处理).外壳加屏蔽环保证360°电磁干扰屏蔽能力.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连接器的基本结构;连接器的基本结构件有①接触件;②绝缘体;③外壳(;1.接触件(contacts)是连接器完成电连接;阳性接触件为刚性零件,其形状为圆柱形(圆插针)、;阴性接触件即插孔,是接触对的关键零件,它依靠弹性;2.绝缘体绝缘体也常称为基座(base)或安装板;3.壳体也称外壳(shell),是连接器的外罩,;4.附件附件分结构附件和安装附件;射频连接
连接器的基本结构
连接器的基本结构件有①接触件;②绝缘体;③外壳(视品种而定);④附件。
1.接触件(contacts) 是连接器完成电连接功能的核心零件。一般由阳性接触件和阴性接触件组成接触对,通过阴、阳接触件的插合完成电连接。
阳性接触件为刚性零件,其形状为圆柱形(圆插针)、方柱形(方插针)或扁平形(插片)。阳性接触件一般由黄铜、磷青铜制成。
阴性接触件即插孔,是接触对的关键零件,它依靠弹性结构在与插针插合时发生弹性变形而产生弹性力与阳性接触件形成紧密接触,完成连接。插孔的结构种类很多,有圆筒型(劈槽、缩口)、音叉型、悬臂梁型(纵向开槽)、折迭型(纵向开槽,9字形)、盒形(方插孔)以及双曲面线簧插孔等。
2.绝缘体 绝缘体也常称为基座(base)或安装板(insert),它的作用是使接触件按所需要的位置和间距排列,并保证接触件之间和接触件与外壳之间的绝缘性能。良好的绝缘电阻、耐电压性能以及易加工性是选择绝缘材料加工成绝缘体的基本要求。
3.壳体 也称外壳(shell),是连接器的外罩,它为内装的绝缘安装板和插针提供机械保护,并提供插头和插座插合时的对准,进而将连接器固定到设备上。
4.附件 附件分结构附件和安装附件。结构附件如卡圈、定位键、定位销、导向销、联接环、电缆夹、密封圈、密封垫等。安装附件如螺钉、螺母、螺杆、弹簧圈等。附件大都有标准件和通用件。
射频连接器的选择
一.连接器常用术语
1. 连接器:通常装接在电缆或设备上,供传输线系统电连接的可分离元件(转接器除外)。
2. 射频连接器:是在射频范围内使用的连接器。
3. 视频:频率范围在3HZ∽30MHZ之间的无线电波。
4. 射频:频率范围在3千HZ∽3000GHZ之间的无线电波。
5. 高频:频率范围在3MHZ∽30MHZ之间的无线电波。
6. 同轴:内导体具有介质支撑,结构上能在测量中采用频率范围内得到最小的内反射系数。
7. 三同轴:由具有公共轴线并且相互绝缘的三层同心导体组成的传输线。
8. 等级:连接器在机械和电气精密度方面特别是在规定的反射系数方面的水平。
9. 通用连接器(2级):采用最宽的容许尺寸偏差(公差)制造,但仍能保证最低限度的规定性能和互配性的一种连接器。
注:反射系数的要求可规定,也可以不规定。
10.高性能连接器(1级):按频率变化来规定反射系数极限值的一种连接器,通常所规定的尺寸公差不比相应的2级连接器严格,但是需要保证连接器满足反射系数的要求时,制造厂有责任选择较严的公差。
11.标准试验连接器(0级):用来对1级和2级连接器进行反射系数测量的一种精密制造的具体类型连接器,对测量结果引起的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注:标准试验连接器通常是不同类型间转接器的一部分,而转接器与精密连接器连接构成测试设备的一部分。
12.1密封连接器:具有能满足规定的气体,潮气或液体密封性要求的连接器。
12.2隔障密封:防止与气体、潮气或液体沿着轴向进入连接器壳体内部的密封。
12.3面板密封:防止气体、潮气或液体通过安装孔进入固定或转接器壳体与面板之间的密封。
注:密封件通常作为独立产品提供。
12.4插合面密封:防止气体、潮气或液体进入一对插合连接器界面处的密封。
12.5气密封:满足IEC《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第2部分:试验-试验Q:密封》中试验Qk规定要求的密封。
射频同轴连接器发展趋势
自从1930年UHF系列连接器出现至今,射频同轴连接器发展的历史仅有短短的几十年,但因其具备良好的宽带传输特性及多种方便的连接方式,使其在通信设备、武器系统、仪器仪表及家电产品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随着整机系统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射频同轴连接器也在不断发展,新的品种层出不穷。通过对国外部分专业杂志有关信息的分析整理,结合本人多年从事连接器产品设计开发的经验,认为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射频同轴连接器将会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一、 小型化、微型化
整机系统的小型化不仅能使整机实现多功能、便携等特点,而且能大幅度降低材料成本、运输成本及自身能耗,尤其对航空航天产品,还能大幅度降低发射成本。元器件的小型化、微型化是整机系统小型化的前题,只有采用小型化元器件,才能实现高密度安装,才能节省出更多的空间。
前些年出现的SSMB系列射频同轴连接器产品因其具有小巧、紧凑的结构和快速插拔的连接特性,被大量用于便携式电台、导弹等军事产品中;近几年又出现了1.0/2.3(SAA)自锁式连接器及MMCX、SMP(2.4mm插入式连接器)等连接器新品种,均为小型化、微型化产品,广泛用于新一代通信设备当中。这些产品均能实现很高的安装密度,以MMCX系列连接器与大家非常熟悉的SMA系列产品做比较,其印制板直式插座的实际占用面积分别为3.5×
3.5=12.25mm2和0.25π×9.32=68.4mm2(其中9.3为SMA螺套的包络外径)。
二、 高频率
为了得到更宽的信道空间、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整机系统工作频率在不断提高。武汉邮电科学院研制的新一代光端机中部分同轴传输微波信号频率已达12GHz以上,军用通讯系统工作频率更是早已跨入毫米波段,国内武器系统的研究也早已从8mm波段转向了3mm波段。目前国家正在着手研制频率上限高达50~110GHz的毫米波射频同轴连接器。 美国的HP公司早在九十年代初就推出了频率高达110GHz的1.0mm射频同轴连接器,并在其微波测试仪器中有小批量应用;其它国际知名的大公司也都有不同品种的毫米波射频同轴连接器推出,如AMP公司的APC2.4、APC3.5系列,OMNI公司的OSSP系列及SMP(普通型0~26.5GHz,精密型0~40GHz)系列、K系列、V系列(1.85mm)等等,其中3.5mm、
2.4mm、K型及SMP系列均已形成大批量生产,广泛用于通信设备、测试仪器及武器系统中。
三、 表面贴装
在SMT(表面贴装)技术出现的短短十几年来,整机行业装配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产品成本大幅度降低,这也促使元器件行业从传统的管脚式封装向片式化表面贴装器件(SMD)过渡,SMD的出现也被称做是电子学的第四次革命。据Fleck Research 统计,2000年全球片式化表面贴装元器件产量达7000亿只,占元器件总产量的70%。
目前,很多系列的低频表面贴装印制板连接器已开始大量生产使用,而表面贴装射频同轴连接器因其结构及工作状态下受力等特殊要求,仅在手机等用户终端产品中有批量使用,生产厂家也相当有限。但随着SMT技术的不断发展,表面贴装将会成为小型连接器与微带、印制板连接的主流方式。
四、 多功能化
多功能化是元器件的一个发展方向,射频同轴连接器也不例外。新型的连接器除了起电连接的作用以外,还兼有滤波、移相、衰减、检波、混频等功能。带有滤波功能的DC Block 射频同轴连接器在国外许多整机系统中已有大量使用;SMD系列的衰减、检波连接器在国内配线架设备中已有大量使用;1/4波长带通防雷连接器亦是在天馈系统中被大量使用的新型多功能连接器。
多功能射频同轴连接器的使用能够最大限度地简化整机设备结构,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今后几年中将会有更多品种的多功能射频同轴连接器被开发使用。
五、 高性能、大功率
为适应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需要,通信设备要求达到高传输速率、高信噪比,这就需要系统中各种元器件均达到很高的电气性能指标。新一代通信系统大功率、多信道传输的特点又对射频同轴连接器EMC(电磁干扰)性能指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已制订了同轴连接器&无源交调&性能指标的测试标准,该项指标将成为大功率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基本电性能指标。
总之,射频同轴连接器将随着整机系统的发展而迅速发展,并在更多领域替代波导及其它微波器件,成为微波传输领域不可缺少的关键元器件。
毫米波同轴连接器发展概况
尽管目前国际上已推出毫米波连接器品种很多,例如:1.9mm、APC3.5、K型、2.4mm无几极性毫米波连接器。在这些毫米波连接器中,1.9mm连接器虽然频率能到50GHz以上,但因可靠性差而未能推广应用;而无极性毫米波接头由于尺寸太小,制造极为困难也未能得到广泛应用;APC3.5是70年代中期由美国HP和 Amphenol 公司最早推出的实用的具有优良电性能的毫米波同轴连接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其不能工作到8mm整个频段,且制造成本昂贵,从而限制了这种连接器的广泛应用和进一步发展。因而广大的微波工程师期望着能推出性能象APC3.5,频带能覆盖整个8mm频段的毫米波连接器。
1.K型连接器(2)
1983年,Wiltron 公司William.Old.Field高级工程师在总结和克服先前推出的毫米波连接器的基础上,研制出一种新型的K型连接器。它能在DC-46GHz频带范围内使用,具有良好的电性能,且能与现在已广泛使用的SMA连接器兼容,而且很快地被广大制造商认可,且成为目前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毫米波接头之一,其重要特点如下:
(1) 在46GHz以下使用时,具有优良的电性能,在18GHz以下使用时,电性能则优于SMA接头。
(2) 与现存SMA和APC-3.5接头在电和机械性能上能兼容。
(3) 装配技术与SMA接头相类似,WILTRON公司还研制K型接头系列整套装配工具,不仅保证了接头的装配精度,而且使接头的装配工作比较容易完成。
(4) 高的工作可靠性,由于K型接头在插孔开了4个槽、弹性较好,而插入力仅0.5磅(2.224N),所以K型接头内导体磨损可大大降低,而可靠性则提高约12倍,同时K型接头导体壁厚比SMA接头厚4倍从而使K型接头连接器可靠性比SMA接头提高了约30倍。
(5) 可用HP和Wiltron公司推出的毫米波网络分析仪对K型接头全面测试其反射和传输特性参数。
(6) 价格较低
2.2.4mm连接器(3)
几乎与此同时,美国HP公司的一些专家提出一种新设想,完全摆脱了目前广泛应用的SMA连接器的限制,并为新研制的2.4连接器确定了以下主要目标。
(1) 到50GHz时不产生高次模;
(2) 到50GHz具有高性能的界面;
(3) 耐用性、重复性好,并且抗损坏性好;
(4) 性能应优于目前广泛应用的SMA连接器,APC3.5连接器水平;
(5) 与APC3.5连接器具有同样严格的公差;
(6) 与现有的连接器相比,在价格上更有竞争力;
(7) 在正常操作时,不损坏插孔接触头;
(8) 采用米制设计。
3.K型与2.4mm毫米波连接器比较
上面我们详?傅囟K型和2.4mm两种毫米波同轴连接器特点进行了介绍,不难看出,由于K型连接器其工作频率高(DC-46GHz),它与SMA及AP3.5连接器兼容性好,性能指标优越,可靠性高,性价比好(目前在美国市场K型连接器的价格是SMA连接器的1.2-1.5
倍;但仅为AP3.5连接器价格的1/2甚至1/3)等一系列优点,使其在美国毫米波工业界得到最广泛的应用,正是由于K型连接器独特的性能,极好的经济价值,在我们考察的
Maury Microwave公司推出的MPC3和Bruno Weinschel公司推出的WPM-4等均属于该种形式的连接器,据不完全统计,美国目前至少已有10个公司生产K型接头或带有K型接头的毫米波同轴元件,较HP公司推出的2.4mm连接器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4.法国与俄罗斯连接器的研制
据报道,法国Radiall公司也推出2.92mm连接器,但也是在美国的子公司Radiaall Inc.研制生产出来的。由此可见,K型连接器在美国连接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
此外,前苏联由于军事上的需要,在毫米波同轴连接器方面发展很快,据1993年9月上旬俄罗斯在我国举办的展览会上了解到,他们也以研制出2.4mm连接器,可惜未见带来样品。这说明俄罗斯在毫米波同轴连接器和元件方面紧步美国后尘,但美国仍就处于遥遥领先地位。
5. 2.92mm与2.4mm 小型同轴连接器标准的制订
目前,我国已收到NBS(美国国家标准局)和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有关2.92mm与
2.4mm 超小型同轴连接器标准草案,但是据有关资料报道,IEC以多数票赞成Wiatron公司建议的将有关的K型同轴连接器标准作为2.92mm同轴连接器的IEC标准。与此同时,DESC(美国国防电子设备供应中心)也正在作最终的工作,积极采纳Wiltron公司的建议,将把有关K型同轴连接器的标准扩充到射频同轴连接器美军标MIL-C -39012中。 尽管上述两种连接器各有优缺点,从国防发展动态和从我们考察目前在美国的应用情况看,2.92mm连接器较2.4mm连接器应用更改广泛,因此我们认为2.92mm连接器应作为我国当前优先发展的毫米波同轴连接器系列。
导线连接器相关知识介绍
现代汽车由于电控器件的不断增多,其连接导线的数量也不可避免地呈增大趋势,为保证导线连接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导线连接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导线连接器是一个连有线束的插座,所有传感的接线端子都使用专用接口,控制电脑ECU和外部所有部件的连接都是通过ECU上的连接器,而线束中信号的转接使用的也是线连接器。可以这样认为,在电控汽车中,控制电脑ECU是控制中枢,线束是控制系统的神经网络,那么,导线连接器则是电路线束的中继站。然而,连接器除具有安装方便,接线准确之外,在使用中也时常出现故障,而最为常见的故障则为接触不良从而导致“网络”信号传输的中断,直接影响着电控汽车良好性能的正常发挥。 导线及连接器断路
导线及连接器断路故障,可能是由于导线使用中折断,连接器接触不良,连接器端子松脱造成的。
由于导线在中间断开的故障是很罕见的,大都是在连接器处断开,因此,检查时应着重仔细检查传感器和连接顺处的导线,是否有松脱和接触不良。
由接触不良而引起的连接器断路故障,常是由于连接器端于锈蚀,外界脏污进入端子或连接插座,从而造成接触压力降低。此时,只要把连接器拆下,再重新装插上,以改变它的连接状况,使其恢复正常接触即可。
导线及连接器短路故障
导线及连接器的故障也可能是由于线束与车身(地线)之间或在有关开关内部短路所造成的。检查前应首先看在车身的导线连接器固定是否牢靠,然后便可按下列步骤进行测试。
(1)检查电线通断
首先拆下控制电脑ECU和传感器两侧的导线连接器,再测量连接器相应端子间的电阻。如电阻值不大于1欧姆,则说明电线正常,以便进行下一步检查。在测量导线电阻时,最好在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轻轻摇动导线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同时注意,对大多数导线连接器、万用表表棒应从连接器的后端插入,但是对于装有防水套的防水型连接器表棒就不能从后端插入,因为在插入时稍不小心便会使端子变形。 (2)短路的电阻值检查
首先拆下控制电脑ECU和传感器两侧的导线连接器,再测量两侧连接器各端子与车身间的电阻值。测量时,表棒一端搭铁接车身,另一端要分别在两侧导线连接器上进行测量,如果电阻值大于1欧姆则说明该电线与车身无短路故障。
连接器外观及接触压力检查
首先应逐一拆下各导线连接器,检查连接器端子上有无锈触和脏污,对锈蚀和脏污应清理。然后检查端子片是否松动或损坏,端子固定是否牢靠,在轻轻拉动时端子应无松动现象。反之,如果在哪一个座孔中的插头端子拔出时比其它座孔容易,则该座孔可能在使用中会引起接触不良的故障。
检查时的注意事项
(1)连接器的检查必须在点火锁关闭的状态下进行,否则会因自感而烧坏有关机件。
(2)拆下导线连接器时,要注意松开锁紧弹簧或按下锁扣,不可硬拉硬拽,装复时,应将连接器插到底并锁止。
(3)对于防水型连接器在拆下检测时,应注意小心取下皮套,安装时防水套应到位,否则,可能因水进入连接器而导致电路故障。
(4)在用万用表检查连接器时,表棒插入时不可对端子用力过大,以防因端片变形而引起插接的接触不良。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中学教育、高等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连接器的基本结构07等内容。 
 连接器的组成部分及术语本文主要介绍连接器的基本组成及有关术语,它们是:座体 (housing) 、底座 (hea der) 、接触部份(contacts)- 端子和插针、连接器用的金属...  连接器的基本机构:连接器的基本结构件有①触件;②缘体;③壳(视品种而定);④件。 接绝外附 1〃接触件(contacts)是连接器完成电连接功能的核心零件。一般由阳...  线簧式插孔电连接器的结构组成 线簧孔结构是大电流接线端子、接插件产品中高稳定,高可靠的接触偶。多用于重要线 路之间的连接。它到底是怎么做的,利达小编给你...  三:连接器的基本结构 连接器的基本结构件有①接触件;②绝缘体;③外壳(视品种而定);④附件。 1.接触件(contacts) 是连接器完成电连接功能的核心零件。一般由...  连接器结构知识_机械/仪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连接器方面的知识连接器的基本结构中国连接 器论坛 6 H, J3 i+ u ]& T p4 U' ` 5 U% L2 n% B6 e 连...  连接器的基本性能 连接器的基本性能可分为三大类:即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和环境...③ 耐盐雾 连接器在含有潮气和盐分的环境中工作时, 其金属结构件、 接触件...  连接器的基本结构、性能和分类 连接器的基本结构、性能和分类 一、连接器的基本结构 连接器的基本结构件有①接触件;②绝缘体;③外壳(视品种而定);④附件。 1....  4.连接器的产品类别。 连接器产品类型的划分虽然有些混乱, 但从技术上看, 连接器产品类别只有两种基本的划分办法: ①按外形结构:圆形和矩形(横截面),②按工作...  连接器的插拔力和机械 寿命与接触件结构 (正压力大小) 接触部位镀层质量 (滑动摩擦系数) 以及接触件排列尺寸精度(对准度)有关。 2.电气性能连接器的主要电气性能...电连接器插针端子定位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插针端子定位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和电子仪器中使用的电连接器,特别涉及电连接器插针端子定位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电连接器作为电源和电信号的连接装置在电子设备和电子仪器领域中广泛使用。通常电连接器由一个公端接头与一个母端接头对插连接构成,通常公端接头主要由端子安装座和一组公头插针组成,端子安装座上设有一组安装孔,每个公头插针对应插装在一个安装孔上,并相对端子安装座定位。母端接头与公端接头的结构类似,主要由端子安装座和 一组母头插针组成,端子安装座上也设有一组安装孔,每个母头插针对应插装在一个安装孔上,并相对端子安装座定位。对于电连接器来说,无论是公头插针还是母头插针在结构上都需要设计一种定位安装结构,以便插入安装孔时在轴向相对端子安装座进行定位。目前,常见的插针端子定位安装结构如图I所示,插针端子I在定位部的侧向设有卡扣弹片3,而端子安装座2的安装孔中对应该卡扣弹片3设有抵扣端面7,当插针端子I插入安装孔时卡扣弹片3与抵扣端面7配合使插针在轴向相对安装孔定位。这种插针端子定位安装结构比较适合于空芯插针结构,即插针端子的针体为中空管状,其原因是只有空芯插针端子才能使卡扣弹片3从插针针体冲压出来(见图2所示的空芯母头插针)。当插针端子的针体为实芯结构时,见图3和图4所示,由于无法采用冲压工艺来实现,只能在实芯针体外增加一个带卡扣弹片的卡套6来实现。从产品制造角度,在插针端子上增设卡套不仅意味着增加了一个零件,使结构变得复杂,同时还伴随着装配和制造成本的上升。为此,如何简化结构、降低制造成本是本实用新型关注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插针端子定位安装结构,旨在针对背景技术中描述的现有技术给出一种能够简化结构、降低制造成本的设计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连接器插针端子定位安装结构,包括端子安装座以及一组插针端子,端子安装座上设有一组安装孔,各安装孔轴线之间相互平行,每个插针端子对应插装在一个安装孔中,其创新在于所述插针端子在定位部处设有定位挡圈,该定位挡圈由插针端子针体外缘周向的凸环形成,凸环相对针体固定,凸环的一个端面为第一轴肩,另一个端面为第二轴肩。所述端子安装座在安装孔轴线方向上由一个座体和一个上盖拼合构成,在座体与上盖的拼合处,座体面朝上盖设有带安装孔的第一端面,在第一端面上针对每个安装孔均延伸设置至少两个弹性卡片,所有弹性卡片均围绕各自安装孔轴线在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每个安装孔周围的弹性卡片末端所围成的内径小于凸环的外径;在座体与上盖的拼合处,上盖面朝座体设有带安装孔的第二端面;当所述插针端子装配在端子安装座的安装孔中时,凸环在轴向位于弹性卡片末端与第二端面之间,其中,凸环的第一轴肩通过抵靠弹性卡片末端而限制插针端子朝轴向一侧运动,凸环的第二轴肩通过抵靠第二端面而限制插针端子朝轴向另一侧运动,以此使插针端子在安装孔中相对端子安装座进行定位。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I.上述方案中,所述“插针端子”是指电连接器中的插针式端子,可以是公头插针式端子,也可以是母头插针式端子。当端子安装座上安装的是公头插针式端子时则构成公端接头;当端子安装座上安装的是母头插针式端子时则构成母端接头。另外,插针端子的针体可以是实芯结构,也可以是空芯结构,但在本方案中采用实芯结构的针体为最佳。2.上述方案中,所述“端子安装座”是指电 连接器中用来安装和定位插针端子的绝缘座。绝缘座上设有一组用于安装插针端子的安装孔。这些安装孔分布在绝缘座上,并且各安装孔的轴线之间相互平行。3.上述方案中,所述“定位部”是指插针式端子上用于固定定位的部位。对于插针式端子来说,在针体的一端是插接端(可以是公头或母头),而另一端是接线端,插接端与接线端之间的一段是定位部。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I.本实用新型简化了插针端子的结构,特别是针对原有的实芯母头插针和实芯公头插针来说,省去了一个带卡扣弹片的卡套零件,从而可以减少该零件的模具费用以及制造成本。2.本实用新型将原有的端子安装座设计成由座体与上盖两部分拼合构成,并且将原有在插针端子上设置卡扣弹片的设计,改进为在座体的安装孔端面上设置弹性卡片。这种改进不仅使插针端子在安装孔中的定位更加可靠,而且从模具和制造工艺两方面看,座体和上盖均更容易实现。
附图I为现有常见的插针端子定位安装结构原理图;附图2为现有空芯母头插针剖视图;附图3为现有实芯母头插针立体图;附图4为现有带卡扣弹片的卡套立体图;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连接器公端接头第一视角立体图;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连接器公端接头第二视角立体图;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插针端子及端子安装座第一视角装配立体图;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插针端子及端子安装座第二视角装配立体图;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插针端子及端子安装座剖视图;附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端子安装座剖视图;附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端子安装座中的上盖剖视图;附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端子安装座中的座体剖视图;附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实芯公头插针立体图;附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端子安装座中的上盖立体图;附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端子安装座中的座体立体图。以上附图中1.插针端子;2.端子安装座;3.卡扣弹片;4.空芯母头插针;5.实芯母头插针;6.卡套;7.抵扣端面;8.安装孔;9.凸环;10.第一轴肩;11.第二轴肩;12.座体;13.上盖;14.第一端面;15.弹性卡片;16.第二端面;17.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种电连接器插针端子定位安装结构图5和图6为一种在无线通讯网络基站中,应用于电源和信号连接的电连接器公端接头。该公端接头由壳体17、端子安装座2和一组插针端子I组成。图7和图8为上述公端接头中的插针端子I及端子安装座2立体图。从图7和图8中可以看出,在这种电连接器的公端接头中插针端子I的定位安装结构包括端子安装座2 以及一组插针端子1,端子安装座2上设有一组安装孔8,各安装孔8轴线之间相互平行,每个插针端子I对应插装在一个安装孔8中。如图13所示,插针端子I为一个实芯公头插针式端子,在插针端子I的定位部处设有定位挡圈,该定位挡圈由插针端子I针体外缘周向的凸环9形成,凸环9相对针体固定,凸环9的一个端面为第一轴肩10,另一个端面为第二轴肩11。如图10 图12、图14和图15所示,端子安装座2在安装孔8轴线方向上由一个座体12和一个上盖13拼合构成(见图10)。在座体12与上盖13的拼合处,座体12面朝上盖13设有带安装孔8的第一端面14(见图12),在第一端面14上针对每个安装孔8均延伸设置至少两个弹性卡片15 (图15中,每个安装孔8周围设有四个弹性卡片15,当然设置三个弹性卡片、五个弹性卡片,甚至更多也是可以的)。所有弹性卡片15均围绕各自安装孔8轴线在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每个安装孔8周围的弹性卡片15末端所围成的内径小于凸环9的外径。在座体12与上盖13的拼合处,上盖13面朝座体12设有带安装孔8的第二端面16(见图11)。如图9所示,装配时,可以先将座体12和上盖13拼合固定成整体结构的端子安装座2 (见图10),然后将如图13所示的一组插针端子I对应插入各自的安装孔8中。当插针端子I装配在端子安装座2的安装孔8中时,凸环9在轴向位于弹性卡片15末端与第二端面16之间,其中,凸环9的第一轴肩10通过抵靠弹性卡片15末端而限制插针端子I朝轴向一侧运动,凸环9的第二轴肩11通过抵靠第二端面16而限制插针端子I朝轴向另一侧运动,以此使插针端子I在安装孔8中相对端子安装座2进行定位。本实施例中插针端子I为一个实芯公头插针式端子,但将插针端子I改为一个实芯母头插针式端子也同样可以实现。同理,将实芯公头插针式端子改为空芯公头插针式端子也可以实现本方案。将实芯母头插针式端子改为空芯母头插针式端子也可以实现本方案。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 一种电连接器插针端子定位安装结构,包括端子安装座(2)以及一组插针端子(1),端子安装座(2 )上设有一组安装孔(8 ),各安装孔(8 )轴线之间相互平行,每个插针端子(I)对应插装在一个安装孔(8)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针端子(I)在定位部处设有定位挡圈,该定位挡圈由插针端子(I)针体外缘周向的凸环(9)形成,凸环(9)相对针体固定,凸环(9)的一个端面为第一轴肩(10),另一个端面为第二轴肩(11);
所述端子安装座(2)在安装孔(8)轴线方向上由一个座体(12)和一个上盖(13)拼合构成,在座体(12)与上盖(13)的拼合处,座体(12)面朝上盖(13)设有带安装孔(8)的第一端面(14),在第一端面(14)上针对每个安装孔(8)均延伸设置至少两个弹性卡片(15),所有弹性卡片(15)均围绕各自安装孔(8)轴线在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每个安装孔(8)周围的弹性卡片(15)末端所围成的内径小于凸环(9)的外径;在座体(12)与上盖(13)的拼合处,上盖(13 )面朝座体(12 )设有带安装孔(8 )的第二端面(16 );当所述插针端子(I)装配在端子安装座(2)的安装孔(8)中时,凸环(9)在轴向位于弹性卡片(15)末端与第二端面 (16)之间,其中,凸环(9)的第一轴肩(10)通过抵靠弹性卡片(15)末端而限制插针端子(I)朝轴向一侧运动,凸环(9)的第二轴肩(11)通过抵靠第二端面(16)而限制插针端子(I)朝轴向另一侧运动,以此使插针端子(I)在安装孔(8)中相对端子安装座(2)进行定位。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插针端子定位安装结构,包括端子安装座以及一组插针端子,端子安装座上对应插针端子设有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插针端子在定位部处设有凸环作为定位挡圈;端子安装座由一个座体和一个上盖拼合构成,座体面朝上盖设有第一端面,在第一端面上针对每个安装孔均设置至少两个弹性卡片,每个安装孔周围的弹性卡片末端所围成的内径小于凸环的外径;上盖面朝座体设有第二端面;在装配状态下,凸环的一端抵靠弹性卡片末端,凸环的另一端抵靠第二端面,以此使插针端子在安装孔中进行定位。本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简化了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提高了插针端子在安装孔中的定位可靠性。
文档编号H01R13/02GKSQ
公开日日 申请日期日 优先权日日
发明者张文昇, 张永生 申请人:苏州瑞可达连接系统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连接器插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