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d3拍日出光圈多大,什么5d3测光模式怎么调

&主题:不解:既然5D3测光与对焦点不能联动,要哪么多对焦点干什么?
&浏览:7287&& 回帖:73 &&
泡网分: 2.122
注册: 2011年05月
sqmiky 发表于
佳能的相鸡好像都没有这个功能的。
现实上,我们拍人物肖像时,都是使用中央单点对焦,使用局部或点测光模式,按*键锁定曝光参数-----半按快门锁定焦点----重新构图进行拍摄的。
既然这样,那么追求对焦点数量是没有多少意义的,因此对焦点再多,你还是选择中央一点。
当然,除非测光与对焦点联动。
大家能说出对焦点多与少,有什么重大差别吗?楼主,对焦点还有一个功能,叫做对焦。而且,谁说拍人像只能用中点对焦的?
泡网分: 35.723
帖子: 6703
注册: 2006年08月
jxj911 发表于
我用尼康,我的设置很简单,矩阵测光+曝光补偿,对焦只用afon快门只用来拍摄。点测放在Fn键用来看一下光比。我也是,很少用点测光!
泡网分: 10.638
注册: 2008年09月
bjnut 发表于
同感,点测在特定场合比较有用,99%的情况下用评价测光完全可以我用尼康,我的设置很简单,矩阵测光+曝光补偿,对焦只用afon快门只用来拍摄。点测放在Fn键用来看一下光比。
泡网分: 4.441
注册: 2010年11月
guoya2040 发表于
佳能的评价测光是对整个画面进行测光,其中对焦点的光线被重点考虑。理论上这个评价测光优于单纯的点测联动。
举例来说,大马三使用手册中对评价测光的解释(90页)很能说明问题:
“这是本相机的标准测光模式,适合大部分被摄主体,甚至包括逆光条件下的主体。在检测被摄主体在取景器中的位置、亮度、背景、前后照明条件和其它综合照明元素后,相机为主要被摄主体设定正确的曝光”
事实上,即使是拍人像,我也觉得总的来说评价测光比点测光效果好。虽然我用1系,但是点测光不常用。同感,点测在特定场合比较有用,99%的情况下用评价测光完全可以
泡网分: 12.751
帖子: 2826
注册: 2008年09月
比如人像摄影时:
构图完毕后从取景器里广泛分布的自动对焦点中选择离眼部最近的自动对焦点进行对焦。在合焦后为了修正构图而进行的相机移动越轻微,失焦的几率越小
使用自动对焦的方法近年来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前一般是通过取景器中央的自动对焦点进行对焦,然后在对焦锁定的情况下移动相机确定构图。但是现在,中央对焦点之外的自动对焦点其测距精度得到了提高,于是通过手动选择自动对焦点进行对焦的方法成为了主流。使用这个方法可以抑制余弦误差的发生,实现精度更高的合焦。用户应该习惯使用自己相机的手动选择自动对焦点功能,并多加练习早日达到能快速选择的水平。搭载APS-C规格图像感应器的机型与采用了35mm全画幅图像感应器的机型相比,对于取景器的显示范围(拍摄范围),自动对焦区域的范围更广。所以,采用自动对焦时,在产生余弦误差方面,APS-C规格机型其实比35mm全画幅机型更有优势,意外的是很少有人知道
.cn/specialsite/canon_portrait/9.html
泡网分: 4.16
帖子: 1365
注册: 2011年03月
对焦点多的最大好处是保证伺服追焦的精度及迅速捕捉到目标的移动方向,这个必须靠网状密集的对焦点来保证,对焦点越多越容易捕获住飘忽不规则方向的运动目标
泡网分: 0.927
帖子: 1567
注册: 2012年08月
bexley 发表于
还是不太明白,评价测光不是整个画面的亮度都参与计算吗?选择对焦点怎么会影响测光值呢?佳能的评价测光是对整个画面进行测光,其中对焦点的光线被重点考虑。理论上这个评价测光优于单纯的点测联动。
举例来说,大马三使用手册中对评价测光的解释(90页)很能说明问题:
“这是本相机的标准测光模式,适合大部分被摄主体,甚至包括逆光条件下的主体。在检测被摄主体在取景器中的位置、亮度、背景、前后照明条件和其它综合照明元素后,相机为主要被摄主体设定正确的曝光”
以下内容由 guoya2040 于
20:53 补充
事实上,即使是拍人像,我也觉得总的来说评价测光比点测光效果好。虽然我用1系,但是点测光不常用。
泡网分: 15.464
注册: 2007年09月
bexley 发表于
还是不太明白,评价测光不是整个画面的亮度都参与计算吗?选择对焦点怎么会影响测光值呢?的确评价测光时跟选定的对焦点处的亮度不同而测光值不同,你可以上架子在大光比埸景下试两张不同对焦点的照片就能明白,这功能也挺有用,但一般很少人注意到
泡网分: 0.03
注册: 2009年08月
guoya2040 发表于
评价测光可以联动的。点测不能联动而已。
平时还是评价测光用的多。还是不太明白,评价测光不是整个画面的亮度都参与计算吗?选择对焦点怎么会影响测光值呢?
泡网分: 25.284
帖子: 2079
注册: 2006年02月
多数情况下是评价测光,联不联动不那么要紧。再说可以回放,加减一下曝光就OK了。
泡网分: 32.777
精华: 1帖子: 3061
注册: 2002年03月
点测光对于当年拍反转还有点实用意义,对于数码来说,实在没多大必要。
泡网分: 16.249
帖子: 7101
注册: 2007年08月
FoxSchumacher 发表于
点测联动 这东西方便之处谁用谁知道
顺便我是搞不懂用点测还玩曝光锁定的人,还不如用M档来的容易,还要多按一个按钮。
再顺便,看到某人说用点测光拍非洲人背景过曝……我真心笑了,今天将会是欢乐的一天把漂拍前的杰克逊拍成漂白后的杰克逊了
泡网分: 16.249
帖子: 7101
注册: 2007年08月
首先必须承认,点测联动其实还是很有用的。然后,测光其实还是要慢慢总结,要靠经验而不是完全靠相机。
泡网分: 28.998
帖子: 2718
注册: 2004年01月
除了拍微距,从来不用点测的路过,话说拍微距用点测还是偶尔。
就个人使用而言,佳能最最基本的,可以和对焦点联动的评价测光符合我90%以上的拍摄场景了。
泡网分: 14.089
帖子: 1580
注册: 2007年12月
从来不用点测的路过。
一直使用RAW格式拍摄。
抓拍的时候,对焦点多不用重新构图,还是很方便。
关于曝光,找到适合自己的就好,评价测光其实还是很方便,遇到极端的情况就曝光补偿一下,或者手动。
泡网分: 12.751
帖子: 2826
注册: 2008年09月
bexley 发表于
中央重点和局部测光也能和对焦点联动吗?不能
泡网分: 0.03
注册: 2009年08月
selfmatrix 发表于
构图优先,即使要重新构图,也选择移动距离最少的对焦点。
评价测光也是有对焦点联动的,加上曝光补偿,熟练了一样使。
再说,难道只拍人物肖像吗?其它的题材呢?中央重点和局部测光也能和对焦点联动吗?
泡网分: 43.05
帖子: 3466
注册: 2005年05月
M档也可以,缺点是在瞬息万变的场景,你换一个角度光线就会变化,有时是顺光和逆光之间巨大的变化,一秒之内你就要调整曝光,每张照片都要调整,而且事件在持续发生,不等人,这时还是用AEL更快些。
泡网分: 27.594
帖子: 4232
注册: 2005年05月
swlxm 发表于
你拍娃试试,另外大光圈下先对焦再构图也hold不住的曝光锁定再对焦不也一样么?
我从来都是按*键锁定曝光值后对焦的
泡网分: 6.953
帖子: 3280
注册: 2011年10月
wangchee 发表于
说到底,还是佳能不厚道尼康厚道:低档机不给螺丝刀,高档机不建议用老镜头。
泡网分: 0.272
注册: 2012年06月
说到底,还是佳能不厚道
泡网分: 48.675
精华: 2帖子: 14227
注册: 2008年07月
我从来不用点测,但多对焦点对我很有用
lz怎么解释?
泡网分: 3.116
帖子: 1583
注册: 2011年08月
波摄影 发表于
不能联动就分动呗,可以测光和对焦各司其职吗,用中心点进行点测-*-用合适的对焦点进行对焦-咔嚓-over好形象,我也是这样操作的。
泡网分: 0.927
帖子: 1567
注册: 2012年08月
评价测光可以联动的。点测不能联动而已。
平时还是评价测光用的多。
泡网分: 2.546
帖子: 2798
注册: 2012年04月
FoxSchumacher 发表于
再顺便,看到某人说用点测光拍非洲人背景过曝……我真心笑了,今天将会是欢乐的一天拍非洲人,非洲人欠曝好,黑乎乎的曝准了还是黑黑乎乎的,就让他去黑吧,背景拍好了还有东西看。
泡网分: 0.589
注册: 2012年03月
评价测光联动 点测不联动 没有确实没有 欢迎来黑
泡网分: 10.461
帖子: 2728
注册: 2010年05月
点测联动 这东西方便之处谁用谁知道
顺便我是搞不懂用点测还玩曝光锁定的人,还不如用M档来的容易,还要多按一个按钮。
再顺便,看到某人说用点测光拍非洲人背景过曝……我真心笑了,今天将会是欢乐的一天
泡网分: 1.542
精华: 1帖子: 1458
注册: 2002年10月
MCP 发表于
我想是这样的:
1、点测联动是佳能区别1系与其他较低端产品的指标之一,是否会突破是商业问题不是技术问题
2、点测联动与焦点多寡非必然联系,焦点多/分布广能便于构图和抓拍,一定程度上提高拍摄的成功率
3、个人认为评价测光+raw+曝光补偿更适合多数摄影题材,特别是数码相机宽容度逐渐攀升的情况下,评价测光更能兼顾画面中的高光与暗部
4、点测有其优势,点测联动显然是一个很有用的功能,但不是必须有的功能。如果想因为有了点测联动,自己的照片就能曝光更准确了,也不一定。同样是肖像,点测覆盖的范围(比如说是否包括了头发,是否脸部有阴影)、被摄者的肤色、摄影者想表达的意图等等因素,都不是点测出的曝光值就能直接用的,要么曝光补偿,要么后期调整。
5、点测联动是一项很专业的用途,但不是专业的人都使用点测联动。无数专业和非专业的人是用非1系的相机照出了精彩的照片,也有很多人用有点测联动的相机没拍出像样的作品。学到了。这么说有道理。如果在非洲,点测光拍肖像是笑话,背景绝对严重过曝。
焦点多点确实并非坏事,虽然大部分时间用的都是单点对焦。
泡网分: 0.743
注册: 2011年02月
弄明白曝光原理/曝光技巧之后
点测联动就是一鸡肋,而且还不可靠
先对焦再构图的拍照方式也不十分可靠,脱焦的情况经常发生
泡网分: 13.534
帖子: 10782
注册: 2012年05月
纠结于点测联动的,都是理解不了曝光原理掌握不好曝光技巧的初哥。
&版权所有:&&桂ICP备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怎样拍摄日出、日落?
我的图书馆
怎样拍摄日出、日落?
摄影技法——怎样拍摄日出、日落?
日出日落,朝霞满天,是摄影者最爱拍摄的题材之一,特别是朝霞满天或金色黄昏,更觉迷人。一般人们爱拍日落,日落给人的感觉好像是时间长一些,有充分的准备时间,太阳落山后余辉还能拍很长时间;日出好像快一些,拍不了几张太阳就很高了、很高亮了。拍日出多在名山之巅拍云海日出,或在海滨拍摄大海日出。一般说来比起拍日落的相对要少一些。
拍日出、日落使前景形成剪影
1、首先要选好拍摄点,拍摄点的选择主要是要选有好的前景,尽管前景一般都拍成剪影,却是画面中非常重要的陪体,它对画面中主题思想的表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有极美丽彩霞满天,没有好的前景就很难成为一幅佳作。袁毅平的《东方红》所以能成为不朽之佳作,前景的天安门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说前景是非常重要。请见下图1。
2、天空彩霞要美,彩霞不红时,加用红色增强镜效果很好,加用雷登85B效果也不错。必要时也可加用中红色滤色镜,以增强其红色气氛。另外还有各种彩虹镜可以根据创作意图选择应用,常见的有:光芒式、跳跃式、仙女式等,都可使用。加用各种滤色镜时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色彩和谐,影调自然,不能显得生硬死板,不可留有人工雕琢的痕迹。”
3、曝光量问题,日出日落时的光线变化很快,要不断的测光,使用全自动相机或光圈优先式曝光功能相机,可不用不断的测光。假如要把太阳拍在画面中,太阳刚出来,拍的又小、又不在画面中央,按正常测光的曝光量就可以,或者减少半级到一级的曝光量。总的说来对日出日落的曝光量宁欠勿过,曝光过度,天空变白,彩霞不红,太阳也不红,过半级曝光量太阳变成黄色,过一级曝光量太阳就变白了。曝光欠一点,太阳变红,彩霞也会红的,景物虽然暗一些,会更有夜景气氛。所以曝光量一定要掌握好,原则就是:“宁欠勿过”。
4、拍摄日出日落时动作一定要快,日出时太阳刚出来、日落时太阳接近地平线时,这两个时间太阳的速度好像最快,一定要连拍几张,并随时调整曝光组合,达到准确曝光的目的。想要加用什么滤色镜,都必须事先准备好,不要错过好时机。总的原则是抓紧时间多拍几张,并随时测光,作到曝光准确。如果使用有梯级曝光功能相机,虽然浪费一点胶卷,但是会得到一幅曝光准确的底片,使用数码相机者,测好光后再从曝光补偿功能减少半级到一级曝光量,这样放到自动档上或光圈优先档上,只管按快门,不去考虑测光问题了。
5、一定要使用三脚架和快门线,有时光线较暗,光圈又小,快门速度慢,手持难以端稳,防抖功能不是完全可靠的,它只能稳定慢一两档快门速度。有时还要用f16以下光圈,把太阳拍在画面之中,会有一种光芒四射的景象。有时还要使用200mm以上的长焦距镜头,这样就更需要使用三脚架了,同时还要使用快门线或自拍机,以保持相机稳固。
6、在拍摄日出日落时,若想把太阳拍大,就必须使用长焦距镜头,一般的情况下使用200mm-400mm焦距镜头就可以了,要把太阳拍得太大,与景物的比例就不协调了,太阳下边的景物就不好安排了。见下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1 《东方红》袁毅平 摄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2 《黄山日出》甄启亮 摄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3 《落日伴禽归》陈更生 摄(新加坡)
本片获第四届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1987年9月在北京)金牌奖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4 《夕阳伴鹤归》游云谷 摄
摄影技巧:1、拍摄日出主要分两个时间段,一个是在日出前30分钟内,另一个时间段是日出瞬间。日出前拍摄的画面内虽然没有太阳,但也能拍到这一时刻独特的美。2、在日出前30分钟内拍摄时如果把数码单反的白平衡设定为“白炽灯”模式,所拍画面呈蓝色调,充满某种幻想的色彩。日出前如果把白平衡设定为自动档,所拍画面天空的颜色往往不太漂亮。这时可将白平衡设定为“阳光”或“阴天”模式,效果更为理想。&&&& 日出时拍摄最好把白平衡设定“阳光”模式,效果最佳,也可以设定“多云”或“阴天”模式,效果也不错。设定其他模式都不如这三种模式效果好。3、宜用RAW格式存储图像,便于后期在电脑上处理。4、当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一霎那容易在画面里形成光晕和耀斑,这时AF往往产生“犹豫不决”的现象,因此最好提前将AF设定成直接按下快门聚焦释放(半按快门AF不连动)的模式,比较可靠。5、日出前十分钟一定要集中精力准备拍摄。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后的上升速度要比想象的快,太阳从地平线露面到看见升起的圆形太阳,这个过程大概只有2分钟左右,因此拍摄时比较紧张,上面提到的各项工作目的都是为这几分钟能拍到更多画面而准备的。拍摄日出胜负就取决于这两三分钟。6、拍摄日出基本用光圈优先AE模式。由于日出时分太阳和天空亮度时刻在变化,因此不宜用手动模式,否则需要频繁调整曝光,以致手忙脚乱。7、曝光会随着构图与测光方式的不同而改变。拍摄时先按相机测光值拍摄1张,从液晶显示器上看看效果如何,然后根据其效果决定是否做曝光补偿。曝光补偿量要控制在太阳在画面里显得不太白为宜。另外,有时阳光显得很强,这时应适当减曝光量。为保险起见,最好以相机测光值拍的一张为标准分别做±1EV、±2EV包围式曝光,从中选择满意的一张。如果不多拍几张比较的话,怎么能确定没做曝光补偿的那张效果最好呢!(未完待续)
8.如前所述,拍摄日出成功与否的关键除事前做好充分准备以外、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曝光。用数码单反拍摄时由于能在液晶显示器确认图像效果,控制曝光就显得不那么难了。此外,拍摄时要注意调整反差,特别是把太阳周围的景物一起拍入画面时更要注意调整好反差。图一右图是设定强反差的效果,画面显得稍暗主要强调景物的轮廓;左图是设定弱反差的效果,画面显得稍亮,主要强调景物的细节。9.注意画面色彩的浓度。把太阳和天空云层一起拍入画面时主要目的是表现朝霞美丽的色彩。如果把色彩浓度设定“弱”的效果,画面显得不那么红,看着不悦目,不能表现朝阳红通通的气氛。若是设定“浓”的效果,表现了日出时天空特有的色彩和气氛。因此,拍摄日出宜把色彩浓度设定为“浓”比较理想。10.根据机型的不同调整色调的操作方法也不同。拍摄日出宜把色调往负方向调整,强调红色调,效果较好。11.构图:日出时天空往往有大片呈桔红色和金黄色彩云,构图时要选择太阳上方色彩美丽的云层;太阳升起以后,天空模样会发生很大变化,构图时要从大面积天空中选择最能表现日出后天空特有景色的部分;如果前景是海洋、湖泊,构图时要把水面反射光纳入画面,而且作为前景的水面宜占画面2/3左右,这样才能表现特有环境下日出的景色与气氛。12.数码单反的影像传感器多为APS-C规格,因此镜头焦距有1.3-1.6倍,所以在画面中能把太阳拍得很大,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但数码单反不如胶卷的宽容度大,很容易把太阳拍得发白,拍摄日出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前文曾提到,从太阳刚露面到升起大约只2分钟左右,为避免把太阳拍得发白,最好在太阳刚从地平线露面尚处于较低位置时就按动快门。如果太阳光线较强,拍出来就会发白。这时最好用广角镜头把太阳和周围风景一起拍入画面,在较暗景物衬托下太阳就显得不那么白了。虽然画面中的太阳显得较小,但是能表现宽阔的空间感。13.拥有尼康D70数码单反的用户要注意,用该机1/4000秒超高速快门拍摄日出时画面容易出现光晕、耀斑和白条现象。缩小光圈、降低快门速度就能避免出现这种现象。工藤智道拍摄日出要领:1.日出前30分钟到达目的地。2.使用望远镜头和广角镜头。3.快门时机掌握在日出前30分钟内和日出时二三分钟。4.一边看液晶显示器一边控制曝光。5.把反差设定“高”。6.把色彩浓度设定“浓”。7.把色调设定强调“红”。8.白平衡主要设定“阳光”模式。9.用RAW格式存储图像。
拍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日出与日落时,光线变化很大,几乎是在每分钟里,光线都有变化,而日出比日落变化更快.所以,拍摄时要根据光线变化的情况,要不断测量曝光值,借以取得正确曝光.   2. 拍摄日出时,因为地面景物亮度比较低,所以一般多拍成黑影.拍摄日落时,地面景物因有天空光照明,所以还具有一定的亮度,但它与日光比起来,还是相差很大.所以,曝光时,可以选取折衷曝光量,适当照顾地面的景物.   3. 拍日出或日落时,当人的眼睛可以直看太阳而不觉刺目时,相机镜头尽可以对着太阳直接拍摄.如果觉得太阳过亮,以致人眼不能直视时,最好是缩小一级或两级光圈.用光圈16或光圈22的小光圈时,可以获得光芒四射的效果.太阳光射进镜头,会在感光片上形成光晕现象,所以应加用遮光罩.   在画面中要想使太阳形象突出,可使用长焦距镜头.因为长焦镜头压缩空间距离,可把太阳影像拍大.  4. 拍摄前要了解何时日出和日落,以及太阳在天空的位置.一般说日出于东,落于西,而实际上太阳只有在春分和秋分这两天(三月二十一日和九月二十三日)才是如此.而在其它日子里,太阳是每天以0.258° 的速度在移动,而且移动的方向也有变化.因为日出变化快,所以拍日出前,一定要事先了解日出的时间和位置,以便安排画面.  5. 清早的天气一般要比傍晚明朗,但日出的景象远不如落日时那样丰富多彩.日出来得很突然,而且太阳在高出地平线后,色彩便迅速消逝.日出持续时间没有日落那么长.日落在太阳还未到达地平线以前,它的云彩效果就开始出现了.而且太阳在落山之后,余辉还会保留一段时间.拍摄日出和日落,都要抓紧时间,尤其是拍日出,更要抓紧,以免失去良机.   6. 日出之前,空气湿度大,日出之后,湿度会逐渐降低.因为这时空气中水份大,远景明亮,反差低,景物轮廓的清晰度和色彩饱和度都比较差,空气透视感强.早晨看到的景物好像蒙上一层薄纱,光线比较柔和.   日落时,空气湿度低于早晨,空气中水份少,大气透视现象弱.光线显得比较硬,阴影部分的层次不易在照片中表现出来.加用黄滤光镜,可以压暗天空色调,使云霞突出.如加用橙色滤光镜时,效果更为突出.  7. 拍摄彩色片时,清晨和傍晚的太阳光的光谱成分以红色为主,色温低.拍摄时,可不考虑色温问题,仍选用日光片.因为拍出的照片偏红,正可以描绘日出与日落时的真实色彩情况.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蜂鸟手机端
焦圈,为摄影而生
& 10个小技巧助阵 教你更好的拍摄日出日落
10个小技巧助阵 教你更好的拍摄日出日落
作者:poco
责编:苏秦
  拍摄日出和日落,首先要注意的是要了解太阳在天空所处的位置,一般的说,拍摄日出日落要要在太阳刚刚升起或即将落下山脊(海平面)的时候按下快门。另外这个时候太阳的颜色是鹅蛋黄,最为漂亮的时候,等太阳完全升起,天空也就变成一片白色,原来红色的氛围完全消失。
  在构图上,一般拍摄者应该把太阳放在画面的右或右上角处。也就是俗称的黄金分割构图法,除非有特殊考虑,初学者切忌把太阳放在画面的正中央。同时也要考虑太阳在整个画面中所占的比例,适当的用前景烘托氛围,比如树木,云彩等等,没有前景或天空彩衬托的,就拍一个完整的太阳画面也毫无美感可言。
  此时切忌以太阳的亮度曝光,应以太阳周围的天空亮度作为曝光基点。直接对着太阳,曝光读数总是不准。这样会导致画面上只有太阳,而其余部分却曝光不足。简单的处理可以是用相机的中央重点测光,以太阳附近的云彩的亮度为测光点,然后稍微上下加减曝光,还可以一种是先让太阳处于取景器内的三个不同的位置上,然后取这三个曝光读数的平均值。另一种方法是,直接采用你头顶上空拍摄时的曝光读数。拍日出和日落,使用不同的曝光会产生不同的拍摄效果,因此可选评曝光读数的上下各拍一摄一次。
十个日出日落拍摄技巧
一、准备:
  选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使用合适的设备拍摄日出和日落。
台湾*和平岛晨曦
  大家都知道太阳东升西落,并从左向右地穿过天空。当你事先考虑好想拍出一定效果,例如你想利用一块需出地面的岩石作为前景,但太阳不是正好落到它的后面;太阳会移到右边并可能错过这块石头,如果你的目的是当阳光洒落投射到这些岩石上时拍摄它,你必须抢先移到左边以便拍到理想的画面。
二、合适的季节:
  拍摄日出和日落的最佳季节是春、秋两季。这两季比夏天的日出晚,日落早,对拍摄有利,在春秋云层较多,可增加拍摄的效果。
日出的过程
  云在拍摄中是自然的反光物体,它能传播太阳的红光,从而不断变化着作品的色彩与构图。云彩也可以作为作拍摄的主要题材。但要注意观察当云遮住落日时出现的情况;光线会从云后四处射做一从而使照片增加极为动人的效果。当太阳刚刚升起时,云会非常的明亮,也是非常适合拍摄的。要注意观察,当太阳逐渐从这个亮边中间出现时,要抓拍。
超多摄影技巧、实用器材推荐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蜂鸟网(fengniaoweixin)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文章关键词:
此文是否有帮助:
poco加关注
蜂鸟网资深器材编辑
评测资深编辑
论坛帖子11843次2937次3803次4801次5744次6734次7652次8599次9541次10534次
焦圈,为摄影而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拍日出用多大光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