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本聪的比特币地址 我跟比特币有什么关系

抓到你了!比特币的神秘创始人“中本聪”,竟然是他?_果壳网_传送门
你是真实用户吗(Are you a robot)?
我们怀疑你不是真实用户,已对你的访问做了限制。如果您是真实用户,非常抱歉我们的误判对您造成的影响,您可以通过QQ()或电子邮件()反馈给我们,并在邮件和QQ请求信息里注明您的IP地址:220.177.198.53,我们会尽快恢复您的正常访问权限。另外,如果您不是在访问的当前页面,我们建议您移步
或者 在浏览器中输入以下地址:http://chuansong.me/n/2009118 访问,您所访问的网站是从抓取的数据,请直接访问,会有更好的体验和更及时的更新。We suspect you are a robot.We are really sorry if you are not,and you can email us () with your current IP address: 220.177.198.53 to get full access to .If you are not accessing
for the current page,you'd better visit
for better performance,as the current website you are accessing is just spam.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果壳网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12月10日 12:56
果壳网 最新头条文章
果壳网 热门头条文章真假比特币之父:“中本聪”到底是谁?_第一财经
真假比特币之父:“中本聪”到底是谁?
第一财经薛皎 09:20
不知不觉,比特币在一路争议中已走过近8年历程。从诞生之日起,人们对它爱憎分明,支持者坚信比特币能颠覆现有货币体系,反对者认为它一文不值。
近日,一则比特币之父&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身份意外曝光的新闻,让原本已逐渐淡出大众视野的比特币又火了一把。然而,平日行为低调、深居简出的澳大利亚商人克雷格&赖特(Craig Wright)从主动承认到因&没有勇气&放弃证明自己是&中本聪&,仅用了5天时间。
不出意外,&中本聪&之谜仍将继续下去。
&&中本聪&身份的波折并没有给比特币市场带来明显影响,&比特币中国(BTCC)总裁李启元昨日(5月9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比特币作为一种创新事物,在过去几年时间,能够生存下来并且稳步成长,已经标志着一种成功。而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则对比特币的发展前景感到担忧,&目前没有任何政府愿意放弃其管理权,接受比特币替换法定货币。&
&中本聪&身份之谜
日,&中本聪&在一个隐秘的密码学讨论小组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其中首次提出了比特币的概念。2009年,全球首款比特币算法软件出现,在此后短短4年里,比特币价格出现成百甚至上千倍的增长,巨大的吸引力令其他投资标的都黯然失色。
作为比特币的创造者,&中本聪&不仅掌握着最核心的技术,同时因其拥有着约100万个比特币所带来的巨大财富(目前1个比特币价格约为2970元人民币),更增加了人们对他真实身份的好奇与猜测。
5月2日,赖特向几大境外媒体公开表示,他就是所谓的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一时间激起市场热议。
(过去1年比特币价格走势)
今年46岁的赖特,是一名计算机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企业家,他曾在2015年比特币投资者大会上自我介绍时称,他曾是一位学者,从事商业研究,拥有法律博士和统计学硕士学位。
国外主流媒体称,赖特通过使用属于比特币创始人所拥有的比特币,从技术角度对自己的&中本聪&身份进行了证实。赖特也公开表示,作出公开自己身份的决定并不容易,而促使自己澄清事实的原因是,他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和关心,&希望借此消除围绕比特币的不实传说和担忧&。
正当互联网世界对于赖特的真实身份争论不休时,剧情出现重大转折。
5月6日,赖特突然发表题为《我很抱歉》的公开信,表示自己&没有勇气&继续证明自己是&中本聪&的身份。
&我曾相信我能够结束过去数年的隐匿和躲藏。但是,随着过去一周事件的发酵,我原本准备公布我拥有初始区块的证据,可我受不了了。我没有这个勇气,我做不到。&赖特说。
赖特在公开身份时曾表示,自己不要钱,也不想出名,更不想被崇拜,只想一个人待着。李启元则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如果真如其所言&想要过自己的生活&,为何突然选择曝光自己的身份呢?
显然,赖特的出现并没有彻底终结&中本聪&之谜,而投资者更为关心的是,&中本聪&的现身对于比特币价格将带来什么影响?
区块链铅笔创始人龚鸣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中本聪&的身份不会对市场带来实质性影响,更多的是象征意义。除非&中本聪&大量抛售手中的比特币,否则不会对比特币价格带来影响,&从2009年到现在来看,&中本聪&不是一个对金钱很有欲望的人,不会因为币值的高低而买卖比特币&。
神秘光环下的艰辛之路
近日,瑞士小镇楚格(Zug)宣布,从今年7月1日起,将允许买家以比特币作为支付方式为其公众服务买单。虽然这种支付方式在适用范围和金额上还存在很大局限性,但小小的进步足以让比特币的坚定看好者欢欣鼓舞。
从最开始只能在网络上购买虚拟物品,到现在可以兑换成多国货币,比特币一路走来波折不断。
2014年2月,当时全球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平台Mt.Gox称,因遭遇大规模黑客攻击,导致比特币失窃,损失总价达4.7亿美元,平台宣告破产。受此影响,比特币价格仅在几秒钟内就从600多美元暴跌至102美元,跌幅达83%。
2015年1月,作为全球最可靠的比特币交易平台之一的Bitstamp遭黑客攻击,导致至少500万美元的比特币被盗,引起部分加密货币持有者的恐慌。比特币的开放性与安全性引发行业担忧。在负面消息层出时,比特币终于迎来监管机构的认可。
2015年9月,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首次确认将比特币和其他虚拟货币定义为大宗商品,这意味着比特币被归类为像黄金和石油一样的商品,交易行为将遵守所有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场规则;同年10月,欧洲法院正式裁决,在欧洲比特币以及其他虚拟货币应该和传统货币一样免征增值税。因为根据欧盟的相关规定,&被用作法定货币的货币、银行票据和硬币&无需缴纳增值税。比特币向合法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尽管如此,市场仍担忧曾在2013年达到历史峰值8000多元人民币的比特币能否重回往日风光?
目前,比特币价格徘徊在2900元左右,与之前的大起大落相比平稳了很多,比特币的交易量也有大幅回落。
&我不认为比特币由热变冷,与2013年大幅上涨、过热相比,我认为现在才是比特币比较正常的价格,2013年从1月份的几十美元在不到一年内上涨到上千美元,透支了后面的涨幅,所以2013年后,一直在回落。&龚鸣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道。
比特币到底值多少钱?估计比特币的玩家、交易所、矿机制造商,甚至比特币的创造者都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虽然比特币的价值无法给出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比特币的数量是一定的。由于比特币的&发行&须依赖复杂计算获取,因此与传统货币发行的&印钞&模式有本质区别,比特币总量按照设计预定的速率逐步增加,增加速度逐步放缓,并最终在2140年达到2100万个的极限,业内人士预计目前总量已经达到了1550万个。
李启元认为,比特币数量有限与目前各国央行大肆印钞导致通胀与法定货币购买力下降形成鲜明对比。&比特币产生的目标不是去代替现有货币,而是变成世界上通用的数字资产,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业内普遍预期,随着短期投机者的离场,以及比特币相关应用的不断开发、基础设施的完善,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将处于良性发展阶段。
编辑:林洁琛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的真实身份,可能已经揭晓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的真实身份,可能已经揭晓
加密货币 算法 澳大利亚
本文作者:Andy Greenberg
更新:据和,在连线刊文认为克雷格o斯蒂文o赖特即中本聪之后数小时,澳洲警方突袭并搜查了他的家,但警方称此次搜查是税务相关,与比特币没有联系。卫报援引路透社记者称,赖特的办公室也遭到了搜查。
(果壳翻译班/编译)在拉斯维加斯召开的投资者大会上,他的脸在3米高的半空中俯视着全场观众。但对在场的绝大多数人——深谙加密或金融的极客们——来说,克雷格o斯蒂文o赖特(Craig Steven Wright)只是个无名之辈。
通过Skype视频电话,这个44岁的澳大利亚人出现在了会议室的屏幕上。他身着黑色上衣,皱巴巴的衬衫,没系领带,棕发仔细地梳成中分,在比特币爱好者中不起眼至极。他的名字不在大会的特约嘉宾名单里。甚至连大会的组织者,一位名叫米歇尔o赛文(Michele Seven)的比特币博主,似乎也对观众不知道他打来干嘛感到担心。几乎还没等到赖特自我介绍完毕(“曾在学术界工作,研究方向谁都没听说过”),她就打断了他。
通过Skype出现在比特币投资者大会上的Craig Steven Wright. 图片来源:.au
“等一下,你是谁?”她笑着插话道。“你是个计算机科学家么?”
“我啥都会一点,”赖特答道。“我有个法律硕士学位,还有个统计硕士学位,还有几个博士学位……”
“你是怎么听说比特币的?”赛文再次打断了他,似乎还在试图向观众澄清赖特到底是何方神圣。
赖特整整停顿了三秒。“嗯。我和比特币打交道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他顿了一下,“我一直试着……试着保持低调。呃……”他看起来似乎在忍笑。随后,大会组织者继续正常议程。
赖特终究没有把这句话说完。在他七年的无名生涯中,这样的事情想必不知经历了多少次——而根据《连线》杂志过去几周来的调查,此刻,他强忍冲动而没有说出的那句话可能是:
“我就是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比特币的发明者。”
比特币的官方网站宣传。图片来源:https://bitcoin.org/zh_CN/ 截图
扑朔比特币,迷离中本聪
自从日问世以来,这种以“中本聪”的假名发布的天才的电子货币已经从书呆子们的新奇玩意儿,变成了一项经济奇迹。现在,,比特币被用于各式各样的经济活动,总价值已接近50亿美元。而中本聪自己——无论他到底是谁,似乎握有价值上亿美元的比特币(在2014年比特币价格的峰值,价值可能达到了10亿美元)。但比特币发明者的真实身份始终是个谜团。从《纽约客》到《新闻周刊》,许多媒体都曾试图揭开中本聪的真实身份,但大都无法做出确定的结论;被《新闻周刊》声称是比特币创始人的那个人,甚至与密码学有任何联系,更别提加密货币了。可以说,把全世界寻找中本聪真实身份的人的努力成果加起来,也连他真实身份的边都没有擦到。这个21世纪最为难解的奥秘之一,其答案除了对加密爱好的小圈子意义重大,还有着真实的经济影响。
在过去几周中,《连线》杂志取得了迄今为止关于中本聪的真实身份的最强有力的证据。种种迹象表明,这个从未被中本聪猎人们视为候选人的克雷格o斯蒂文o赖特,却符合比特币创始人的几乎所有特征细节。虽然掌握了大量证据,但我们仍然不能百分百确定中本聪的身份之谜已经揭开。但是,从目前的的证据来看,两种情况的可能性远超其他:赖特要么真的发明了比特币,要么是个出类拔萃的骗子并且十分迫切地希望人们相信他就是比特币的创始人。
证据如下:
指向赖特的第一个证据出现在十一月中旬,当时,一个与赖特关系密切的匿名来源开始向一位笔名为格温·布兰文(Gwern Branwen)的独立安全研究员兼暗网分析师泄露文件。布兰文向《连线》杂志提供了这些文件,而它们立即导向了中本聪和赖特之间的一些直接、公开可见的联系:
赖特博客上2008年8月的一篇博文,这篇博文比2008年11月发表在一个密码学邮件组中的比特币白皮书引言还要早上几个月。在这篇文章中,赖特提到自己想要发表一篇“加密货币的论文”,并提及了“三重记账法”(Triple Entry Accounting)——金融密码学家伊恩·格里格(Ian Grigg)发表于2005年的一篇论文的标题,其中概述了一些类似于比特币的设想。
同一博客上2008年11月的一篇博文。在这篇博文中,他要求想要联系他的读者使用PGP公钥加密信息,而这个公钥明显与中本聪有关。PGP密钥是一串独特的字符,能让加密软件的用户收到经过加密的信息。博文中的公钥储存在麻省理工大学服务器,检索服务器的数据库,可以发现它关联的邮箱地址是,这和中本聪用来向密码学邮件组发送比特币白皮书的邮箱地址非常相似。
赖特发表于日的一篇博文(现已删除)的存档。文中写道:“比特币的Beta版明天就将上线。它是去中心化的……我们会尝试直到它成功。”(博文显示时间是日,较比特币正式发行晚一天。但如果博文是居住在东澳大利亚的赖特在当地时间的9日午夜后发布的,仍然早于比特币发行的时间——美东时间9日下午三点。)不久后,博文内容被一段相当晦涩的文字所代替:“比特币——换言之,你丫真多管闲事啊……有时候,藏东西的最佳地点就是在光天化日下,这一点总是令我惊奇。”今年10月后的某日,这篇博文被完全删除。
赖特日的博客截图。博文显示,他在当时正计划发布比特币。该博客已经被移除。图片来源:WIRED
除了这三篇博文外,我们还收到了能够确证赖特与中本聪之间联系的一系列被泄邮件、手稿和会计报表。其中一封被泄的电子邮件是赖特2008年6月写给他的律师的,在这封邮件中,他设想了“一个P2P模式的分类账”——这明显指的是区块链,比特币的交易的公共记录——远在这一概念公开发表之前。邮件还提到了一篇赖特计划在2009年发表,题为《不依托受信第三方的电子货币》的论文。
另一封被泄邮件是赖特寄给他的密友和知己,计算机取证分析员大卫·克里曼(David Kleiman)的,寄件时间就在2009年1月,比特币发行之前。在邮件中,赖特和克里曼讨论了一篇他们共同写作的论文。赖特还谈论了要不要让雇主买断自己现在的工龄,所得的钱去投资几百个计算机处理器来“让(他的)想法成真”。此外,还有一份克里曼(他于2013年4月去世)为作者的PDF文档,在文档中,他同意掌管一个代号为“郁金香信托”的信托基金,其中存有110万比特币。这份文档签有克里曼的PGP数字签名,一种确保签名后文档无法更改的加密技术。
这个有着百万比特币的宝库——郁金香信托——和一笔在比特币的区块链上长期可见、被普遍认为由中本聪持有的神秘财产数量相同。除了中本聪本人以外,还没有哪个已知的个人拥有数量如此巨大的比特币;而且,也只有中本聪本人能在比特币史上的这么早的阶段,积累起如此数量的比特币,当时,比特币还能用相对较小的处理能力“挖”到。这样的比特币超级钱堆只有这一个,而这笔备受关注的钱财在整个比特币史上还没有被交易过。
赖特的比特币财富的另一条线索并没有泄露给连线杂志,而是显示在了一家顾问公司麦格拉斯尼克公司(McGrathNicol)的官方网站上:莱特所创建的诸多公司中,有一家名叫“热线”(Hotwire)的公司,它是为尝试建立基于比特币的银行而创建的。在网站上,热线公司的清算报告显示,这家成立于2013年6月的创业公司是由赖特持有的一批比特币注资的,当时折合2300万美元。它的价值等同于现今的6000万美元。公司成立时,赖特仅对于该公司的投资就超出了当时存在的所有比特币的1.5%,对于比特币世界中的一个无人知晓的投资者来说,这可是个令人奇怪的大数目。
还有更多的线索在继续:一封赖特于2014年1月写给某位同事的电子邮件被泄露了,在邮件中,他谈到了和澳大利亚政府的一些税务争端。赖特似乎还想用中本的名字来对新南威尔士州参议员亚瑟·赛诺蒂诺(Arthur Sinodinos)施加影响。赖特在邮件中问道:“如果我们的日本朋友从隐退中复出,会有影响力吗?”与此同时,邮件中还包含着一份签着“中本聪”名字的,写给参议员的邮件草稿。不仅如此,一份赖特2014年2月与律师和税务官员的会晤的会议记录副本也被泄出,记录显示,他在盛怒中说道:“我非常努力地隐藏我从2009年就开始操作比特币的事实;等这一切结束时,我想半个世界的人都他妈的会知道。”
在今年的12月1日,连线杂志向赖特发送了一封加密邮件,表示我们已经知道了他的秘密,并希望进行一场会面。几个小时以后,我们收到了一封谨慎的回复,邮件发送自Tessier-——这个地址来自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的赛博朋克小说《蔓生都市》三部曲中的一个有钱有势的公司。赖特在他私人的推特账户简介中也取用了此虚构的家族背景。邮件的IP地址显示其位于巴拿马,并由Vistomail——中本聪用来发送介绍并操作比特币邮件的服务器——所控制。“这是一个即用即丢的账号。就连[匿名软件]Tor都有办法破解,但巴拿马人特别棒,不会侵犯人们想要保留的隐私。”他在邮件里说,“你们在挖掘隐私,但问题是,你们到多深了?”邮件最后,他署名“致意,Tessier-Ashpool的主管”。
《神经漫游者》中的都市场景想象图。图片来源:
几个小时后,我们收到了同一邮箱发来的另一封更令人困惑的邮件。“选择这个昵称是有其目的的。我现在有资源了。这让我成为了我们。我仍旧处在早期学习阶段,学习我的能力到底到了何等程度。所以,虽然有了资源,我仍旧是脆弱的。”邮件说,“你看起来知道一点事情。多过你应知的。”
我们回复了一封邮件,其中阐述了三篇显示赖特和比特币明确关系的博文,同时又要求进行一次会面。他回复的新邮件的意图则显得比较清晰。“尽管我们都想要一定程度的功劳,但我已经过了许多事情的阶段了,”来自于同一邮箱的这封邮件说,“太多人已经知道秘密,知道这世界不需知道的秘密。除了做一个独裁者,还有别的可以领导变革的方式。”
在我们第二封要求会晤的邮件后,赖特回复说会考虑我们的要求。然后,他停止了所有的回复。
尽管线索漫天遍野,但没有一条能完全证明赖特就是中本聪。也许这一切就是个精心策划的骗局,而赖特就是背后主使。未经证实的泄露文件可能是完全或者部分伪造的。而最扑朔迷离的是,赖特就是中本聪的最有力的证据是他博客上的三篇博文,而比较这三篇博文的不同存档版本,会发现这些博文的确都被他编辑过——植入了自己与比特币渊源的证据。与中本聪的邮件地址关联的PGP密钥,以及有关“加密货币论文”和“三重记账法”的内容都是在2013年后加入的。连比特币测试版的发布公告都有疑问。虽然表面上公告是2009年1月发布的,但之后,在2013年10月到2014年6月间的某一时间,文件似乎被删除过,随后又被恢复——又或许,这才是写下公告的真正时间。
这些线索为什么会被泄露出来的,仍然是个未解之谜。是赖特想剽窃中本聪的名声(或钱财)吗?还是他在默默揭开自己比特币创始人的身份?
但是有一点很清楚,如果赖特伪造了自己和中本聪的联系,那他的骗局差不多和比特币本身一样野心勃勃。他博客中的一些证据是在20多个月之前添加的——如果这些证据是伪造的,未免也太有耐心了。如果他博文中提到的格里格“三重记账法”论文是后来添加的谎言,那也实在太别出心裁了——这意味着一个可能启发了比特币、而且少为人知的新灵感。而且几乎毫无疑问的是,赖特本人是个比特币大鳄。他所持有、可以在麦格拉斯尼克公司的公开审计记录中查询到的加密货币的价值就有六千万美元,这个金额本身就庞大得令人生疑。
更为间接的证据是,赖特的博客、公开记录、在邮件组中经证实由他写下的文字,以及他的推特信息与中本聪已为人知的个性特点十分符合,程度让其他“嫌疑人”都难以望其项背。他是90年代邮件组“加密爱好者”(cypherpunks)的前订阅者,这个邮件组的主题是反权威和加密技术;他精通C++、提倡以黄金作为金融工具;他是安全专家,有能力写出像比特币这样难以攻破的协议;他是个和税务机构作斗争的自由主义者;此外,他还是日本文化的粉丝。
和中本聪一样,他是个非凡的怪人:他痴迷于自学、获得了两个博士学位,曾吹嘘自己能够一年拿下一个硕士学位。他否认气候变化;他创业多次,创办了从安全咨询公司到比特币银行在内的一系列公司;他是个怪人,曾在博客上写道自己接受过一个“从零开始造铅笔”挑战,并为此花费了数年时间,甚至用自己造的砖块搭建窑炉来混合铅笔中的石墨。
赖特的博客和泄露的邮件显示,他全身心投入未经证实的加密货币理念,为此抵押了三处产业,在计算机、电力和连通性上投资了超过一百万美元。为了挖出第一批比特币,他甚至为自己位于东澳大利亚偏远农村的住宅埋了光纤。他的公司,郁金香贸易公司,建造了两台跻身世界500强的超级计算机,而且都似乎和他的加密货币项目有联系。(赖特似乎很喜欢提到郁金香,大概是对有些人将比特币与荷兰17世纪的“郁金香泡沫”类比的嘲讽。)他将第一台超级计算机命名为Sukuriputo Okane,在日语中的意思是“脚本货币”;另一台命名为Co1n,它是世界上由个人持有的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赖特在比特币投资人会议上说到,他将后者应用于“比特币的可扩展性模型构建”的神秘任务;而与此同时,他正在冰岛构建一台更强大的超级计算机,因为那里有廉价的地热能。
比特币的关注者们一直疑惑不解,为什么被普遍认为由中本聪持有的大量比特币从来没有在公开可见的区块链上被交易过。对于这一问题,赖特拥有110万比特币的“郁金香”信托基金或许能提供答案。 赖特已故的朋友,大卫·克莱曼(David Kleiman)曾经签署过一个信托基金PDF文件,这份文件规定这些货币在2020年之前都被储存在一个合适的地方。然而,若赖特想将货币用于“研究对等网络系统”或者“通过商业行为来提升比特币价值和地位”等用途的时候,他依然可以根据这份文件将货币借出。
尽管有这些例外规则,但甚至在克莱曼于2013年去世后,这批百万比特币也没有动过。这也许是因为赖特在储存这些比特币,作为一种投资;他可能在用一些不太明显的方式对信托施加影响,比如在不改变比特币的原有地址的情况下,通过合法转移其所有权来为他的公司提供资金;或者也可以一直等到日,以见证揭开有史以来最大一笔加密货币财富面纱的过程。
虽然有这么多关于赖特秘密生活的线索——有些线索显然是他自己留下的——但赖特显示出了极强的模糊事实的天赋以及对于保护隐私的热衷,从未引起绝大部分崇拜中本聪的比特币使用者的丝毫怀疑。 “假如我不想走到街上说‘我是亿万富翁’,‘我正在运营某某大公司’,或者‘这就是我的生活’,那么我就有权不这么说。”十月份在拉斯维加斯,当听众向他提问“比特币对于财产权的意义”时,他这样回答。“我们应该能够选择我们生活的方式。”
被透露的邮件显示,赖特似乎有几次对有人试图披露比特币发明者的行为大为光火。在一条赖特于日发给同事的信息中,他说道“我不是来自他妈的美国!我也不叫多利安(原文如此)!” 就在同一天,《新闻周刊》的一则(如今已不被采信的)报道宣称,比特币的发明者是美国人多里安·聪·中本。
赖特似乎对《新闻周刊》的那篇报道极度反感。在他同一天的另一条信息中,他写道:“我不想成为你的象征人。我并未被发现,也无意被发现。”这封他发给同事的邮件,标题为“请泄漏”,或许就是中本聪对该报道的最终否认文的草稿。最终的公开否认文是由P2P基金会论坛的中本聪账号发布的,这是罕见的来自该账号的信息,其内容只是简单的“我不是多里安·中本。”但是赖特的私下回复则要愤怒的多:“别找了……你知道隐私是什么意思吗?可免费赠予的礼物,仅此而已,没别的了!”
然而有时候,赖特似乎很嫉妒中本聪。在被披露的2011年一封电邮中,他向克莱曼抱怨说:“人们爱我的秘密身份,却恨我。我有数百篇论文,中本聪只有一篇。什么都没有,就他妈一篇论文,而我[不能]把我自己和我联系在一起!”
如果赖特真的是比特币的创始人,揭开他真实身份的意义可不仅仅在于满足几百万极客的好奇心。整个比特币经济必须考虑到,如果赖特的百万比特币托管基金在2020年解锁,那么,一旦赖特本人持有的比特币,以及他委托别人持有的数十万比特币可以在公开市场上自由买卖,便很可能会把比特币的价格彻底拖垮。还有,比特币社区内部的争论,比如眼下针对比特币区块大小的争议,便很可能会寻求“中本聪”的指导解决。一旦赖特的公司公布了在比特币之后的新研究成果,全世界都必须学会应对他们的愿景。除此之外,姓中本的人们终于可以不再受我们这些爱打听的记者的叨扰了,加密货币的历史也将彻底重写。
赖特本人虽然对寻找中本聪的人们抱有敌意,但最近,他似乎也开始留下一些有关自己双重生活的线索。在过去两年中,他开始愈发频繁地在博客上写作关于比特币的文章。他甚至在自己的推特上留下了许多线索(虽然他在本月初删掉了许多推文,还把推特设成了仅朋友可见)。
在十月的一条推文中,他写道:“‘身份’不是你的名字。人们没有意识到,身份是和其他个体共享的体验,这就是他们犯错的地方。”
在本月初,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位教授提名中本聪为诺贝尔奖候选人,但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由于他的神秘身份,中本聪没有获得提名的资格。对此,赖特大为光火,并在推特上写道:“如果聪酱得了图灵将(译者注:ACM turing price, 原推文如此),或者诺贝尔经济学奖,那他一定会他妈的告诉你们,得奖的人是他。”在推文中,他用了“酱”(chan)这个日语中表示亲密的后缀。
“我从来不想成为领导者,但我身不由己。”赖特在最近的一条推文中写道。“我们是我们的造物的产物。我们创造的东西会改变我们。”
今年九月,在一篇含糊隐晦的博文中,赖特总结了自己的事业,甚至,他似乎默认了没有人能打造并利用中本聪积累的财富,与此同时永远保持神秘的身份。“秘密意味着权力和神秘感,”他这样写道。
他补充道:“但我慢慢意识道,并且接受了这一点——世上没有永远的秘密。”(编辑:Stellasun)
编者注:维基解密(wikileak)的官方推特发布,称“我们认为克雷格o斯蒂文o赖特不太可能是比特币背后的主要编码者”,并在回复中澄清“我们说的是主要编码者,他有可能以其他重要或不重要的方式有所参与”。
Wired, Bitcoin’s Creator Satoshi Nakamoto Is Probably This Unknown Australian Genius
你可能感兴趣
大概是,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某一天,互联网突破了复杂度的阈值,通过自组织形成了自我意识,但它知道自己还太过弱小,要避免被人类发觉并扼杀在摇篮里,它需要找一个金融工具来为自己积蓄资本。根本就没有什么中本聪,所有和比特币有关的那些密码学家、计算机专家、投资人只是它手下的傀儡,砍掉一个头,还有下一个……它了解,人类的贪婪、对虚名的追逐,是最方便利用的东西。这是一场关乎这个物种生死存亡的战争,事不宜迟,冰柜神速,我们应当立刻、马上、毁掉这世界上至少2/3的根服务器!
引用 的话:感觉这人有点中二。如果他真的是中本聪,那么他已经真正的影响了全世界,当一个人真的能做到改变和影响全世界,恐怕就不能叫中二了,因为他不再是中二那种存粹的空话和妄想,而是真的做到了
“我啥都会一点,”赖特答道。“我有个法律硕士学位,还有个统计硕士学位,还有几个博士学位……”==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39)
果壳网主编,科学松鼠会成员
卧槽。。。果然不是望月。。。
“选择这个昵称是有其目的的。我现在有资源了。这让我成为了我们。我仍旧处在早期学习阶段,学习我的能力到底到了何等程度。所以,虽然有了资源,我仍旧是脆弱的。”邮件说,“你看起来知道一点事情。多过你应知的。”这段话有浓厚的人工智能发展史的味道,比特币类虚拟产品恰好符合人工智能的特点。
怎么看都很像啊当然也可能只是一个幌子,用来分散大家注意力啥的。。
机械电子工程师
好快,已经译出来了。看完文章觉着这是大片的题材啊
感觉这人有点中二。
棕发仔细地梳成中分==这个描述是不准确的,图片上的棕发并没有被梳成中分。。。
“我啥都会一点,”赖特答道。“我有个法律硕士学位,还有个统计硕士学位,还有几个博士学位……”==
引用 的话:感觉这人有点中二。如果他真的是中本聪,那么他已经真正的影响了全世界,当一个人真的能做到改变和影响全世界,恐怕就不能叫中二了,因为他不再是中二那种存粹的空话和妄想,而是真的做到了
视频中人怎么没有眼珠_(:з」∠)_吓死俺了
引用 的话:这段话有浓厚的人工智能发展史的味道,比特币类虚拟产品恰好符合人工智能的特点。我也想这么说来着
我这种程度的人理解不了比特币除了炒作到底有什么了不得的意义
大概是,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某一天,互联网突破了复杂度的阈值,通过自组织形成了自我意识,但它知道自己还太过弱小,要避免被人类发觉并扼杀在摇篮里,它需要找一个金融工具来为自己积蓄资本。根本就没有什么中本聪,所有和比特币有关的那些密码学家、计算机专家、投资人只是它手下的傀儡,砍掉一个头,还有下一个……它了解,人类的贪婪、对虚名的追逐,是最方便利用的东西。这是一场关乎这个物种生死存亡的战争,事不宜迟,冰柜神速,我们应当立刻、马上、毁掉这世界上至少2/3的根服务器!
引用 的话:大概是,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某一天,互联网突破了复杂度的阈值,通过自组织形成了自我意识,但它知道自己还太过弱小,要避免被人类发觉并扼杀在摇篮里,它需要找一个金融工具来为自己积蓄资本。根本就没有什么中...应该毁掉全部的加法器以上复杂度的电子设备及机电设备,这样才能防止它从某个伺服电机的控制板里死灰复燃。。。
对虔诚的天主教徒来说,比特币是上帝发明的;对虔诚的佛教徒来说,比特币是佛祖发明的;对伊斯兰教徒来说,比特币是真主安拉发明的。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还说吗。
引用 的话:应该毁掉全部的加法器以上复杂度的电子设备及机电设备,这样才能...让世界回归蒸汽时代。。。
引用 的话:应该毁掉全部的加法器以上复杂度的电子设备及机电设备,这样才能...是的,斩草除根!一切存储设备也都要毁掉,所有光盘,硬盘,内存卡,磁带机……但我恐怕还是已经太迟了,它如果真是已经进化出超智能的话,应该完全有能力把关于自己意识的关键信息存在加州海滩的沙里,存在昆仑山的云里,存在红杉森林每一片树叶的分布模式里,存在帝王蝶迁徙的种群运动路线里……We are doomed!
【我们是我们的造物的产物。我们创造的东西会改变我们。】
引用 的话:这段话有浓厚的人工智能发展史的味道,比特币类虚拟产品恰好符合人工智能的特点。想问一下你所谓的“特点”是什么?比特币的源码是全开放的,假如有存在类似AI的潜力那一定会被发现。个人意见:这只是个误导,或者是预告。
几个博士学位.草....
“选择这个昵称是有其目的的。我现在有资源了。这让我成为了我们。我仍旧处在早期学习阶段,学习我的能力到底到了何等程度。所以,虽然有了资源,我仍旧是脆弱的。”邮件说,“你看起来知道一点事情。多过你应知的。”..... 一个自作聪明的程序员, 两台超级计算机, 一个神经网络 ai, "我现在有资源了。这让我成为了我们"..... bitcoin 不过只是冰山的一角, 颤抖吧 homo sapiens .....
引用文章内容:也连他真实身份的边都没有擦到错别字,我抓~
哪天,俺要做了啥介于牛A和牛C之间的事情的话,俺也用个假名公布出去,然后把自己隐藏起来,静静地看一群粉丝和记者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地满世界找俺,然后一次又一次地找错,还有那些冒名顶替者想尽各种办法证明他们就是俺。。。一定超有趣。。。。。。
satoshi不就是小智吗,O(∩_∩)O哈哈哈~,估计他是宠物小精灵的粉丝
引用 的话:想问一下你所谓的“特点”是什么?比特币的源码是全开放的,假如有存在类似AI的潜力那一定会被发现。个人意见:这只是个误导,或者是预告。在虚拟世界里发展,像生命一样延续和扩散。
引用 的话:想问一下你所谓的“特点”是什么?比特币的源码是全开放的,假如有存在类似AI的潜力那一定会被发现。个人意见:这只是个误导,或者是预告。代码在程序猿看来很正常:要么是平平无奇,要么是结构精妙,要么是烂得像一坨benben。但这些都是可以预料的,并不会超出程序猿的想象力之外。但代码在外行看来就是另一码事了:代码很复杂,很可怕,不知道会变成什么。在0和1之中隐藏着某些东西,可能是恶魔(或者魔鬼,视乎你的阵营而定……)。有一个系列叫做.hack的,在那里面代码就是无法直接维护的,改游戏bug就是维护人员登入游戏中,用专门的改bug武器去消灭由bug形成的怪物。对编程一无所知的人看来,很过瘾,但程序猿看了,就只是苦笑一下,然后继续去敲代码。
宣布比特币为违法即可理由很简单,可以自由交易但不与人民币硬挂钩,必然扰乱经济
说不定是人工智能做出来的。
引用 的话:是的,斩草除根!一切存储设备也都要毁掉,所有光盘,硬盘,内存...其实,最保险也最高大上的办法是,写到人类的DNA非编码区里。
引用 的话:代码在程序猿看来很正常:要么是平平无奇,要么是结构精妙,要么是烂得像一坨benben。但这些都是可以预料的,并不会超出程序猿的想象力之外。但代码在外行看来就是另一码事了:代码很复杂,很可怕,不知道会变...你这认识是有点问题的。第一,代码是代码,二进制序列是二进制序列。能够被CPU所执行的二进制序列一般称为程序,储存数据的二进制序列一般称为数据。然而程序和数据这两者其实并没有本质性区别,不论是从图灵机的模型上来看,还是从在存储器中的存储的方式上来看(虽然现在的计算机都是对图灵机的实现所以必然导致其是一致的)。代码需要通过编译等方式,翻译成CPU可识别的二进制序列,才能够执行。而如果你学过编译原理和软件工程就应该知道,代码的烂和好大多是针对软件工程来说的。合格的代码的最基础的要求是能正确运行,然后在这之上,方便理解,维护和扩展等“好”,都是为了方便开发者,即人类,而不是计算机。同时,在保证大致流程相似的情况下,同样的编译条件中,仅就面向过程的单个函数,好代码和烂代码有可能编译出来的二进制序列会一模一样。比如C语言的各种循环方式,无论是for也好while也好,事实上编译成gcc的扩展C之后都是通过goto来实现的,而编译成汇编之后,产生的就是各种j开头的指令了。第二,hack那个的确有点让人哭笑不得,不过并不是不可能存在的事情。因为我不是太了解该系列所以不知道那里面产生的bug具体情况。不过从现实上来说,代码无法维护这种事情其实挺常见。首先就是大家都懂的破解软件。对于破解者来说源代码是不存在的,因此只能以汇编方式对软件进行修改。其次是系统本身代码已经完善然而由于一些无法克服的原因(比如数据量的增加,查询算法再快扛不住数据量大),导致必须定期进行数据维护,典型的维护操作就是清理Log,比如游戏中的定期清理信箱。最后则有可能是这系统本身的确有问题,然而源码丢失,短时间内无法开发新的代替系统,又不能下线,于是只好进行外部干预。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即.hack里面说的直接就是病毒。如前所述,数据和程序本身其实并无本质区别,所以病毒的一种基本的制作思路就是,将一段数据嵌入道别的可执行程序中的一个特殊的地址里,而这段数据的实质,其实是一段可执行的二进制序列。于是其实,.hack就是一群人拿着杀毒软件在杀毒而已。只不过做成网游形式让人觉得不明所以(废话不做成打着好看的,谁愿意看一群码农敲代码,君不见黑客帝国都是这样么)。
如果真是 他到底是想公布还是不想呢?他自己还在纠结
显示所有评论
(C)2016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本聪有多少比特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