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趋势如题

发展第三方物流有什么意义
狗急跳墙的睿懤
企业是组成社会经济整体的细胞.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对于企业运作有许多好 处,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有利于企业集中主业,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我国第三方物流配送发展问题与对策
我国第三方物流配送发展问题与对策
  健全监管措施,建立标准体系是确保第三方物流配送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我国第三方物流配送发展问题的,供大家阅读查看。
  在国家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和人民物质需求不断增强的驱动下,社会各种物质配送需求日益增加。物流配送作为各种物质配送的重要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呈现出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特点。在各种物流配送的模式中,第三方物流配送又以其巨大的优势,成为物流行业的主要发展模式。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第三方物流配送行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在配送规模、配送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标准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社会对物流配送服务需求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1第三方物流配送特点
  (1)配送效率高。第三方物流配送的首要特点就是具有第一方、第二方物流所不具备的效率。在时间就是金钱的激烈市场竞争时代,物流配送的效率决定着企业的利润、品牌、口碑等关系综合竞争力的各个方面。第三方物流由于具备专门的物流渠道,具备专门的物流队伍,具备专门的物流运输工具,通过系统化的服务,大大节省了物品在物流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和路程,因此具有极高的效率。
  (2)配送专业化程度高。与第一方、第二方物流配送相比,第三方物流配送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专业化程度高。作为专门从事物流配送的企业,第三方物流在技术、设备、时间、方向、路线、物流量等方面都具备专业化的水准,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物流配送过程中的问题,更精细、更科学的实现物流配送服务。
  (3)配送成本低。物流配送的成本高低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绩效和发展前景。无论是第一方物流还是第二方物流,都需要市场交易的双方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确保流程配送的成功。但是,第三方物流可以实现物流路径的最大优化、物流耗费的最小化,能够做到物流工具利用效率的最大化,通过大规模的业务,不仅降低了自身的物流成本,也降低了物流需求企业的成本。
  据统计,其作业成本可降低62%,服务水平可提高62%,核心业务可集中56%,雇员可减少50%.
  2我国第三方物流配送发展的现状
  作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第三方物流配送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在服务水平上都取得巨大的发展。
  其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不断的完备,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行业主体稳步发展,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等方面。
  我国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意见的通知》积极推动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发展,截止2014年12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13.5万亿元,2014年物流业总收入7.1万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总收入5.1万亿元,占总额的70%以上。而且,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等市场的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配送产业还在进一步的发展壮大。
  3我国第三方物流配送发展存在问题
  3.1配送规模不明显
  第三方物流与传统的物流模式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集中了市场中众多有配送需求的企业,以巨大的配送规模来降低燃油价格、过路费、劳动力价格物流配送的成本,形成良好的规模效益和规模优势。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数量十分庞大,仅大型物流企业就是1000多家,各种小企业更多。因为缺乏有效的整合,&小、乱、散&现象突出,规模效益不明显。
  3.2配送体系不健全
  通过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与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健全的配送体系是第三方物流配送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服务质量的重要基础。我国第三方物流配送由于缺乏整体的发展规划和协调,各种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及不统一,货运枢纽、物流基地等分布还不均衡,无论是在市场开拓,还是在配送服务等方面都缺乏有机的统一,还没有形成一体化的综合性产业链。
  3.3配送管理不到位
  第三方物流配送作为保障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旦出现偏差,必然对社会经济造成不良后果,给第三方物流服务对象造成严重的损失。一方面我国对物流配送产业的监管正处于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阶段,现有的行业协会和主管部门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监管体系。另一方面是物流需要进行跨地区、跨行业操作,由于我国现有物流配送信息化程度不高,无法快速有效的应对配送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3.4配送基础设施落后
  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包括了交通设施、仓储、运输设施、装卸设备、物流站点等等,高效的物流配送需要完备的基础设施,由于我国第三方物流配送产业起步较晚,整个物流网络的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目前无法满足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需要。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来说,按国土面积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我国仅为1344.48公里每万平方公里,而美国为6869.3公里每万平方公里,德国为14680.4公里每万平方公里,印度为5403.9公里每万平方公里,还有很大的差距。
  4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配送的对策
  4.1加强政策支持,优化第三方物流环境
  发展第三方物流配送产业,首先需要构建一个包括政策、资金、资源、市场在内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鼓励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发展,并大力支持现代物流企业采取多种途径筹集资金,鼓励、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进入第三方物流产业。二是推进物流企业大型化建设。要通过严格的准入制度,解决第三方物流企业小、散、乱的问题,支持物流企业之间的合并,组建大型物流企业,实现规模优势。
  4.2推进资源整合,建立第三方物流链条
  加强物流资源的整合,完善第三方物流配送产业链条,是提高第三方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因为物流配送服务对于物流的效率和质量具有很高的要求,而物流配送企业因为受到物流成本等限制,无法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加强物流资源整合,通过对交通运输、仓储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的规模、布局、功能等进行科学布局整合,构建完备的物流体系。同时,加强对市场各物流相关参与者的整合,积极进行跨行业和企业的整合,促进设施、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市场、企业、客户、设施之间的良性发展。
  4.3健全监管体系,构建第三方物流标准
  健全监管措施,建立标准体系是确保第三方物流配送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首先要鼓励第三方物流的创新和发展,发挥出第三方物流在实现物流配送优化配置中的作用。其次,要加强行业规范建设,建立起标准的服务流程和评价体系,提高第三方物流标准化建设水平。最后要推动相关部门应该树立起监管的理念,用完善的监管措施和完备的法律法规来规避第三方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以监管促创新,以监管促发展。
  4.4完善基础建设,搭建第三方物流平台
  搭建第三方物流平台,既包括大型物流中转基地、大型储备仓库等硬件设施平台,也包括第三方物流信息交流等软件设施平台。一是要加大政府对于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积极推动物流企业的建设与地方的物流发展规划相衔接,加强大型物流园区、大型物流中心等物流配送节点建设,形成良好的第三方物流配送硬件平台。二是要加强物流配送技术的研发,特别是信息平台技术的研发,提高物流配送市场信息、调配信息、管理信息渠道的畅通度和利用水平,从而实现第三方物流产业的发展。
  [1]中国报告大厅.2014年我国物流运行情况数据盘点分析[EB/OL]..
  [2]王晓东.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的实证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
  [3]罗冰洁.当代物流企业的服务创新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10).
  [4]刘玉莹.客户导向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定位研究[J].物流科技,2011,(04).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我国第三方物流配送发展问题与对策相关推荐
[我国第三方物流配送发展问题与对策]网友评论
<div class="ds-thread" data-thread-key="625429" data-title="我国第三方物流配送发展问题与对策" data-image="">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物流企业规模偏小目前我国从事物流的企业很多,但大部分规模偏小,营业额上亿元的企业很少。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6年公布的中国物流50强排序中,规模超过100亿元的有4家,超过50亿元的有8家,超过10亿元的有34家,第50位的为3.5亿元,比2005年的第50位增加了1亿元。另据2005年10月中国仓储协会《中国物流市场第六次调查报告》结果表明,企业规模在500人以上的企业仅占23%左右,较第五次调查的11%增加了12个百分点,但大部分企业规模仍在500人以下,以中小物流企业为主。随着我国物流热的日益高涨,涌现出一批具有相当实力的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但为数不多。如中远物流、中海物流、广州宝供物流等渐渐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领军企业。这些物流企业各有优势资源,均具有规模大、实力强的特点,朝着大规模、网络化、信息化、多功能的现代物流方向发展。目前我国第二方物流市场规模还较小且高度分散,在有1万~1.5万多家第三方物流企业中,没有一家能占到2%以上的市场份额。(2)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设备落后我国物流企业大多是由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在物流装备、管理水平、技术力量上比较落后。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03年,我国铁路总长度达到73万公里,而美国是141961公里,几乎是我国铁路总长度的2倍。截至2002年,我国公路网长度合计1765222公里,而美国在2001年的公路网长度合计为6378254公里,是我国的3.6倍之多。根据国际公路协会《世界公路统计》(2004)统计,2002年我国卡车货车使用量为812.2万辆,而美国此时达到9204.5万辆,是我国卡车货车使用量的11倍之多。由此可见,我国物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和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我国的物流技术设各也比较落后,大部分物流公司都拥有普通平房库、普通楼房库、简易仓库和货场,但高层货架、冷藏库、冷冻库、保温库等仓储设施保有量却较低,只有部分大型物流企业拥有全自动立体仓库。例如,大多数仓库设计水平低,主要采用手工操作。较低的天花板导致自动化机械不能使用,并常常毁坏商品。利用现代化物流设备,降低物流成本,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是第三方物流的优势所在。(3)信息化、标准化水平较低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重要技术保障,因为正是信息技术将原先割裂的供应链上的各个物流环节有机整合在一起。但我国物流企业整体来说信息化起步较晚,总体水平不高,程度参差不齐,物流企业普遍存在对信息的获取、处理、运用能力不强的问题,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尚不具各运用现代信息的能力。再有条码及射频技术普及率不高,EDI、GIS、GPS的应用十分有限,网络技术应用还停留在初级水平。根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公布的《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调查报告》显示,我国75%的企业储运和货运单元都没有条码标志,这直接影响了计算机物流系统的运作,极大地限制了仓库管理自动化的实现,还直接影响了整个物流流程的信息共享以及物流作业的自动化。对Web的网络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已有90%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了自己的网站,但70%的公司在网上只是进行信息发布、Email等简单功能,没有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对企业内外部信息进行有效集成和整合,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和电子物流等仅在少数企业中开始探索。总而言之,由于物流专业化和物流信息化的掣肘,我国物流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在及时性、准确性、可靠性、多样性等方面都处于初级水平,难以满足客户需求,制约了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我国物流标准化水平也很低,存在很多的问题,如物流标准化意识淡薄,很多国有企业仍然依赖自己的仓库和车队自营物流,标准化程度低且破损率高;在货物的仓储、装卸和运输等过程中缺乏基础设备的统一规范,使得各环节难以实现有效衔接;信息标准化落后,许多部门和单位都建有自己的商品信息数据库,但数据库的字段、类型和长度都不一致,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严重影响了物流管理基础的信息交换和电子商务的运作;物流标准化人才匮乏,目前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绝大部分是从相关行业转过来的,真正具有扎实的现代物流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的人很少。特别是对于物流标准化而言,人才匮乏现象更为严重。(4)增值服务创新不够,服务范围狭窄,用户满意度低现代意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只是提供运输、仓储等基本功能,更重要的是能提供给客户专业化、个性化的物流解决方案,改善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服务。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收益85%来自基础性菔务,如运输(占53%)和仓储(占32%),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只占一小部分,物流系统设计、物流总代理等高附加值、综合性服务则更少。根据中国仓储协会于2005年10月组织的全国范围内《第六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报告》调查表明,只有25%的生产企业和21%的商业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服务表示满意。可见,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满意程度是相对偏低的。版权声明:请尊重物流行业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文章,请注明文章原始地址本文由广州物流原创宏达物流公司业务电话:1900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