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不锈钢热处理工艺艺小试样与大试样性能之间有差异吗

| 工艺 | |
最新推荐:
中国热处理工艺科研、开发和新技术应用成果
时间:来源:&&作者:yflwzj&&
中国热处理工艺科研、开发和新技术应用成果物理冶金基础研究的进展结合新工程材料的研究和发挥已有材料的潜力,上海交通大学开发了金属相变理论和强韧化机理的研究,对马氏体、贝氏体的组织形态、精细结构、预相变机制,形状记忆合金与超塑合金中相变机制都进行了深入研究。控制渗碳、渗氮和热过程温度、应力场的计算机模拟也是上海交通大学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工作的突出方面。西安交通大学为根据机器零件服役条件及失效形式正确评价选择材料,长期开展关于材料宏观性能、微观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周惠久教授提出了小能量多次冲击理论用以修正一些材料评价和选用的准则。结合低碳马氏体在生产中的应泛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哈尔滨工业大学多年来在雷延权教授领导下坚持了金属形变强化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对一定温度和形变度下的金属再结晶规律,形变热处理后不同组织和性能之间叛乱纱有许多重要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和开发了一系列变化学热处理方法。形变热处理应用的典型例子是汽轮机叶片和柴油机连杆的锻后余热淬火,既可节约电能,又能提高性能。哈尔滨工业大学还在金属基复合材料、双相钢、铜基和铁基形状记忆合金和陶瓷韧化以及金属和合金的离子镀和离子注入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北京科技大学在低合金高强钢、微合金钢的理论和实践,控制轧制,非晶态材料稀土元素在钢中作用以及金刚石薄膜沉积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所得在果在冶金行业获得实际应用。特别应指出的是柯俊教授早期提出的贝氏体无扩散切变机制、和阿隆松的扩散一台阶机制在国际上成为分庭抗礼的针锋相对观点。徐祖耀、康沫狂、俞德刚等人在贝氏体相变理论和开发贝氏体钢以及贝氏体等温处理方面都有突出贡献。热处理生产技术的发展进步1.渗碳技术的进步渗碳是汽车拖拉机工业应用最广的工艺方法之一。50年代实现了从固体渗碳到井工炉中滴入液体渗剂的气体渗碳的过渡,改善了产品质量,提高了工效。60年代初研制成功LiCl露点仪以后,首先在井式渗碳炉上实现了滴入甲醇和丙酮的可控渗碳。在掌握了吸热式气氛制备方法和研制成功密封渗碳炉以后,用露点仪实现了密封渗碳炉的碳势控制。60年代末期研制成功红外线二氧化碳分析仪。为了提高碳势控制精度,在70年代推广了红外仪,主要用于井式炉的滴注式渗碳。目前用滴甲醇和煤油方式的可控渗碳已达到相当普及的程度。尤其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量引进滴注式密封渗碳炉和多种微处理机可编程序控制器碳势控制仪问世以后,在密封多用炉上也广泛应用起来了。由于往炉中滴入甲醇和煤油,炉气中的一氧化碳成分不稳定,甲烷含量也达到1%~2%程度,只用二氧化碳红外仪的单因素控制是很达到±0.05%的控制精度。为此,便研究开发出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甲烷的多因素碳势控制的仪器和方法。因为制备吸热式气的原料——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供应紧张,而大量使用甲醇,生产成本高,迫使工业生产寻找别的出路。碳分子筛变压吸附制氮(PSA法)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个难题创造了条件。80年代初期,研制成功国产碳分子筛制的同。随后用氮基气氛、甲醇和乙酸乙酯(或煤油)的合成氛渗碳法便应运而生。与此同时,引进了气氛微量氧(氧势)测量、控制技术和仪器。目前应用氮基合成气氛和氧探头的炉气控制技术的渗碳、用微处理机控制碳势和渗层深度的方法已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个别工厂还引进了Supercarb直生式渗碳法的设备和工艺。目前在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轴承、齿轮、紧固件行业的可控渗碳、碳氮共渗、氮碳共渗技术已达相当普及程度。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本土设备制造企业已能成系列生产密封多用炉、推杆连续炉渗碳、淬火、清洗、回火生产线和网带炉生产线。应运而生的尚有与之相配套的碳势和工艺过程自动控制系统的商品生产供应。1990年代以来,国际知名设备制造企业相继在国内建立合资,独资生产厂,为热处理企业提供了可靠性高,价格可以接受的先进设备。为此,也刺激,提高了本土设备制造厂的制造水平,为近十年大量涌现的民营,股份制专营热处理加工企业和国营大厂的热处理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创造了好的条件。2.真空热处理技术的普及1970年代开始研制油、气淬火冷却的冷壁式真空热处理炉,1980年代成系列地批量生产。目前本土制造企业已能成系列地提供真空加热、油气淬火炉、低压渗碳炉、1MPa(10bar)高压气淬炉、真空烧结炉、和钎焊炉。真空淬火、高压气淬炉的最高温度可达1350℃,真空烧结炉最高可达1800℃。各种炉种和炉型的产量在200台以上。近几年航空工业和模具工业的发展对真空热处理炉、真空钎焊炉,特别是真空加热高压气淬炉有大量需求,推动了真空设备制造业的兴旺。低压渗碳和高压气淬技术的结合,为车辆齿轮的延寿、减畸(变)和降噪提出了新的途径,而体现此先进技术的半连续式生产线的开发为大批量生产的汽车齿轮热处理的技术改造提供了可能。在新世纪之初、国内已有数家汽车、柴油机齿轮制造厂引进了此类设备和生产线。由于模具对表面质量和畸变的高要求,真空高压气淬已几乎成为模具热处理不可替代的技术。目前在华南和华东沿海,稍具规模的民营热处理加工企业都拥有至少一台0.4MPa(最多的有6台)的真空加热高压气淬炉。在切削刀具行业,数控和加工中心的广泛应用,强烈要求刀具具有高的质量和长的寿命、城市的环保也对热处理提出更严格要求,真空加热高压气淬也因此成为高速钢刀具热处理替代盐浴加热淬火的首选工艺。3.感应加热的广泛应用感应加热技术在汽车、拖拉机、发动机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汽车制造中有200多种,近50%重量的零件采用感应加热淬火,例如曲轴、半轴、凸轮轴、刹车凸轮、转向节、变速导块槽口、气门调整螺栓,进排气阀端头、球头肖等。其中东风汽车公司半轴的横向磁场加热淬火是最具代表性的先进技术。利用横向磁场的矩形感应器实现了半轴表面和圆角的一次加热淬火,使生产效率提高数倍、半轴的抗弯扭疲劳强度提高10倍。具有故障报警、诊断功能、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的半轴感应淬火自动生产线已多年稳定投入生产。我国汽车工业的感应热处理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的感应电源制造企业自1990年代引进SIT(静电感应晶体管)、1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和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全固态晶体管电源以来,老式的电子管高频电源和机式中频发电机组已逐步被晶体管电源代替,本土企业生产的新式电源已能基本满足用户企业在功率和频率上的要求。感应淬火机床朝柔性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具有识别零件,控制功率、自动调节工艺参数、故障显示、报警、诊断的感应淬火装置,在汽车工业生产中也逐步推广应用。4.化学热处理的潜力得到发挥除渗碳、碳氮共渗以外的化学热处理,尤其是钢在铁素体状态下的化学热处理,其特点是工件畸变小,对提高机器零件耐磨减摩性能,提高抗疲劳、抗腐蚀性能和抗咬合能力以及节能降耗有明显效果。自上世纪60年代机械部机械科学研究院研制成功盐浴氮碳其渗(软氮化)和无毒原料氮碳共渗,并在生产上应用以来,又陆续开发出碳氮硼三元共渗、氨+吸热型气氛、氨+空气、氨+二氧化碳的气体氮碳共渗和氮氧共渗以及低氰盐浴渗氮、抛光、氧化的QPQ技术和LT盐浴氮碳共渗在汽车、摩托车、轻纺机,机床,工模具、紧固件、仪器仪表、兵器等行业获得广泛应用。由于效果好、成本低,工艺过程简单、毒性很小,特别受到上列行业外资企业和外销产品企业的青睐。气体渗氮虽然工艺周期长,但因渗层硬度高,提高零件耐磨性效果好,且工件畸变小,在机床精密零件中广泛应用。上海交通大学潘健生教授在1980年代即对控制渗氮技术开展了系统研究。通过对氨分解率(H2)的精确控制,可以获得预想的钢件渗层含氮量和理想的组织结构,在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山东工业大学(现为山东大学材料工程学院)和江苏机械研究所(现为铸锻热处理研究所)在1970年代研发出可得到脆性小的单相Fe2B层的固体渗硼法和粒状渗硼剂商品。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亦于同期开发出硼砂盐浴渗金属技术(类似日本的T.D法)。二者在提高冶金、矿山机器零件和模具寿命上充分发挥出了化学热处理的潜力。5.离子热处理的盛行早在1970年代初北京机床研究所就研成功国内第一台10A离子渗氮试验装置。此后,离子渗氮技术的研究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船开展起来。对工艺参数、渗层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探索了钢中含碳量和合金元素以及原始组织、温度、时间、压力、气体介质成分对渗层组织的影响。判明了形成γ、ε相,γ’+ε或ε+Fe3C复合相化合物层以及无化合物层的条件,测定了钢件在多种服役条件下最适宜的组织形态。这些结论对离子渗氮的扩大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到1980年末全国已有上千台离子渗氮设备、数十家离子渗氮设备制造厂、兴起了一场推广离子渗氮技术的高潮。除离子渗氮外,许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还开展了离子渗碳、碳氮共渗、离子软氮化、硫氮和碳氮硫共渗、离子渗硼等技术的研究开发,但由于技术复杂、生产成本高、环保和安全卫生等因素,未得到广泛应用,生产应用最广的还是离子渗氮。离子镀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是我国热处理技术进步的范例。太原工业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和电子部第一研究所对离子镀渗机理、工艺参数的优选、镀层质量和工艺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开发出了多层辉光离子渗金属和多弧离子镀技术,不仅可以在金属制品表面获得致密的TiN沉积层,得到W、Mo、Cr、Ni等单元素镀渗层,而且还可以使W、Cr、Mo、V等元素按不同组合和比例同时渗入普通钢材,使其表面得到相当厚的类似高速钢成分的镀渗层,从而代替昂贵的高速钢。6.激光和电子束热处理激光热处理的试验研究起始于1979年。最初是在250W的小功率激光器上用小试样验证了钢表面相变硬化的效果。目前二氧化碳激光器已能做到10kW的功率,激光器、导光聚焦系统和5坐标工作台都能自行制造。开展了激光和电子表面相变硬化、熔化凝固、表面涂复和表面合金化的试验研究。激光相变硬化在汽车发动机气缸套、弹性联轴节主簧片、纺织机锭杆、量具块规、凿岩机气缸等机器零件上获得应用。一汽、二汽、北京内燃机总厂、西安内燃机配件厂都已建立起缸套的激光硬化生产线。十几年来,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二氧化碳激光器有十数台之多。目前国产设备已基本取代进口。大功率激光器的研制和生产单位有华中理工大学、上海光机所、沈阳机电设计院、中科院北京自动化所等。承担国家863科研项目、在激光热处理应用上有贡献的单位有沈阳金属所、北京机床所、北京市机电研究院、原机械部北京机电所、长春机械研究所等。原机械部北京机电研究所和中科院自动化所合作研制了15KW的电子束热处理装置。7.热处理质量的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愈来愈严格的控制是近代热处理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这是随着金属学规律愈来愈精确的研究,测试传感技术和仪器制造的长足进步以及电子计算机普及应用的必然结果,我国在这方面取得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工艺过程的自动化作业采用顺控器或微处理机按热处理工艺的要求实现装料、加热、冷却、清洗、回火,卸料等工序的自动化生产过程已在部分汽车、拖拉机、轴承、紧固件等大批量生产的企业投入使用。汽车工业的大型连续式渗碳、淬火、回火生产线和密封多用炉生产线大都采用微处理机控制的自动化作业。在真空热处理设备上用顺控器或微机的程序控制作业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2)工艺参数的严格控制对热处理工艺参数,如时间、温度、炉气戒分和压力、淬火介质的浓度、杂质和冷速(搅动程度)的严格控制可使工件保持稳定的高质量,使工件的表面质量、表面和心部硬度、渗层的渗入元素浓度和梯度、渗层深度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在我国,由于可控硅控温和PID仪表的普及,一般热处理电阻炉(800~1000℃)的控温精度可达到±5℃,甚至±2℃。采用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和计算机可对炉气中的CO2、CO、CH4炉气压为等因素控制甚至达到±0.02的精度。目前可控硅控温技术已达相当普及程度,各种规格的控制器都可在市场上买到。一些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发的按工艺参数和质量关系的数字模型用计算机直接控制产品的尝试已取得成功,部分成果已在生产上应用。3)严格的质量管理通过热处理行业协会开展的质量管理信得过企业、规范企业评选活动和质理检验员的培训,在本世纪初热处理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大部分企业都重视改善质量检验条件,除国营企业外,大部分民营企业都购置了金相显微镜,硬度计,磁粉探伤仪、少数企业还配备有看谱镜,定量金相显微镜;通过评选的两类企业和大部分被调查企业的技术工人都经过培训和持证上岗,在生产中建立了热处理工艺卡,流程卡,检验规程,质量档案等各项管理制度、主动执行热处理质量管理标准和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以及各类工艺标准。由于这些工艺条件的严格规定、工艺操作的规范化,职工素质的提高,使这些企业的热处理件质量分散度逐步降低,产品一次合格率提高到98%以上,到2003年底通过ISO9000认证企业近1000家,占全行业企业总数的6%,占营业额500万元以上企业总数的20%左右。&&
本文标签:中国热处理工艺科研、开发和新技术应用成果
观注:(121)人次
该公司产品推荐
没找到您需要的产品?立即发布您的求购意向,让机电之家网的供应商主动与您联系!
* 机电之家网共享的行业资讯,技术资料等都是来自会员自行公布。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塑料冲击性能小试样试验方法 国家标准(GB)-工标网
&您的位置: >>
塑料冲击性能小试样试验方法
标准编号:GB/T
标准状态:
标准价格:8.0 元
客户评分:
本标准有现货可当天发货一线城市最快隔天可到!
本标准规定了使用简支梁冲击试验机,用小试样测定塑料冲击性能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硬质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本标准通常不适用于增强塑料。
英文名称:
&Plastics-Determination of impact properties by use of small specimens
标准状态:
替代情况:
中标分类:
&ICS分类:
发布部门:
&国家技术监督局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作废日期:
首发日期:
复审日期:
归口单位:
主管部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起草单位:
&上海市塑料研究所
&平装16开, 页数:6, 字数:8千字
&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前页:
本标准相关公告
合成树脂、塑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相关标准
塑料相关标准
有问题?找在线客服
400- (市话)
温馨提示:标准更新替换较快,请注意您购买的标准时效性。
您可能还需要
必备软件下载
Adobe Acrobat Reader 是一个查看、
阅读和打印PDF文件的最佳工具,通
过它可以查阅本站的标准文档
MSN/EMail:&
Copyright & 工标网 ,All Right Reserved&&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热处理工艺和热处理后的硬度检测.pdf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80 &&
热处理工艺和热处理后的硬度检测.pdf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热处理工艺和热处理后的硬度检测 热处理是把金属材料在固态范围内通过一定的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其组织和性能的一种工艺。 热处理分为整体
热处理和表面热处理。 整体热处理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钢铁整体热处
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真空热处理和调质处理等基本工艺。 A .退火:将金属或合金的材料或制件加热到相变或部分相变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一种热处 理工艺。 B.正火:将钢加热到完全相变以上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C.淬火:将钢加热到相变或部分相变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快速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D.回火:将经过淬火的钢,重新加热到一定温度(相变温度以下),保温一段时间,然后进行冷却的一种热 处理工艺。 E.调质处理:将钢件淬火,随之进行高温回火,这种复合的热处理工艺称为调质处理。 F.真空热处理(又称为光亮淬火):真空热处理是真空技术与热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热处理技术。与常规热 处理相比,真空热处理可实现无氧化、无脱碳、无渗碳,可去掉工件表面的磷屑,并有脱脂除气等作用, 从而达到表面光亮净化的效果。
表面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是只加热工件表层,以改变其表层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表面热处理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表面(淬火回火)热处理,一类是化学热处理。 A .表面淬火回火热处理,只加热工件表层而不使过多的热量传入工件内部,使用的热源须具有高的能量密度, 即在单位面积的工件上给予较大的热能,使工件表层或局部能短时或瞬时达到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9|回复: 7
压力容器用钢板的冷弯试样需要模拟焊后热处理吗?
阅读权限75
主题好友积分
签到天数: 98 天连续签到: 5 天[LV.4]海川常住居民I&
注册海川吧,与320万海川交流分享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设计院技术条件要求:容器用钢板的拉伸试样和冲击试样,应经最大和最小模拟焊后热处理;冷弯试样需经最小模拟焊后热处理。
网上搜索的知识点:
冷弯试验能反映试件弯曲处的塑性变形,能揭示钢材是否存在内部组织不均匀、内应力和夹杂物等缺陷。
冷弯试验也能对钢材的焊接质量进行严格的检验,能揭示焊件受弯表面是否存在未熔合、裂缝及杂物等缺陷。
个人认为:
对于钢板原材料,冷弯试验应在钢板供货状态进行,不需要模拟焊后热处理,因为筒体、封头的冷作成形是在焊后热处理前进行的。
对于焊接工艺评定,冷弯试样应进行最小模拟焊后热处理;对于产品试板,冷弯试样应随产品进行焊后热处理。对于焊缝,应该检查焊后热处理后的性能。
请各位海友指正。
, , , , , ,
[]: 一个袋子砸在了 比诺曹 头上,比诺曹 赚了 6 点 参与值.
可用于每天砸金蛋
阅读权限65
主题好友积分
签到天数: 480 天连续签到: 5 天[LV.6]海川常住居民III&
个人认为:应该在模拟焊后热处理后进行。
原因:1.这个冷弯试验是检测原材料在经过模拟焊后热处理后的性能。不是检测能否冷成型的,冷成型的变形量远远小于冷弯试验。
& && && &2.一般板材交货状态是正火、正火+回火态。检验:如果检测交货态合格,不能保证模拟焊后态是合格的。那么在热加工后回复性能热处理后,也只能只证此时是合格的,不能保证模拟焊后态是合格的。但是这种设备制作后一定是要进行整体或局部焊后热处理的。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都会有一部分母材要经过焊后热处理,不是在交货态使用的。只能保证了,使用状态合格才可以。
& && &不知以上说的是否有道理。
阅读权限10
主题好友积分
签到天数: 1 天连续签到: 1 天&
对于国标容器板,如Q345R、15CrMoR之类,如果采购的现货,其冷弯实验往往是在交货状态下做的,如果要求模焊态下的冷弯,只能在定制期货时,在合同中约明。
至于美标容器板和欧标容器板,如SA516Gr70、P265GH等,因标准没有规定冷弯,所以不做冷弯实验,如果要求冷弯实验,需要在定制合同中说明,其实验状态可以是交货态,也可以是模焊态。
因为焊后热处理状态,是钢材使用状态,要求在模焊态下做冷弯,有其代表性。
1 冷弯试验是否属于工艺性能检查项目,不属于力学性能检查项目?在压力容器使用状态,应该不会与材料的加工工艺性能有关联。
2 焊后热处理会降低材料的拉伸强度,是否也会降低材料的冷弯性能?
3 为什么AS&
阅读权限75
主题好友积分
签到天数: 98 天连续签到: 5 天[LV.4]海川常住居民I&
对于国标容器板,如Q345R、15CrMoR之类,如果采购的现货,其冷弯实验往往是在交货状态下做的,如果要求模焊 ...
1 冷弯试验是否属于工艺性能检查项目,不属于力学性能检查项目?在压力容器使用状态,应该不会与材料的加工工艺性能有关联。
2 焊后热处理会降低材料的拉伸强度,是否也会降低材料的冷弯性能?
3 为什么ASME标准不考核钢板冷弯性能,而GB标准要考核冷弯性能?据说是为保护民族工业而设置的技术壁垒?
顺便问一下,
&&焊后热处理会提高材料的冲击性能,还是会降低材料的冲击性能?
[]: 一个袋子砸在了 比诺曹 头上,比诺曹 赚了 9 点 参与值.
可用于每天砸金蛋
阅读权限65
主题好友积分
签到天数: 480 天连续签到: 5 天[LV.6]海川常住居民III&
一般情况下,低于下转变温度的焊后热处理会提高冲击韧性,塑性也会变好,但是时间过长,就会变差。不能一概而论。与材料的回火脆性也有关系。
同意你的观点。&
阅读权限75
主题好友积分
签到天数: 98 天连续签到: 5 天[LV.4]海川常住居民I&
以前一直认为焊后热处理会改善材料的冲击性能。看了鞍钢隋轶的一篇论文《中低温压力容器用钢SA516Gr70模拟焊后热处理研究》,经模拟焊后热处理后,70mm厚的SA516Gr70钢板的强度及韧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SPWHT温度和时间& & & & Rp0.2& & & & Rm& & & & -46℃ KV2
材料标准值& & & & & & & & ≥260& & & & 485~620& & & & ≥20
未经SPWHT& & & & & & & & 357& & & & 544& & & & 208
610℃,9h& & & & & & & & 315& & & & 485& & & & 173
690℃,6h& & & & & & & & 335& & & & 505& & & & 192
经模拟焊后热处理后,钢中渗碳体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球化,但没有明显长大。作者认为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钢中渗碳体的球化及位错密度的下降。
从数据看,热处理时间对强度的影响比温度更大一些。
海川化工论坛网化工技术交流第一社区,共同学习 共同提高!
广告投放/网站事务
QQ: 活动专用QQ:
举报及事务联系邮箱:&&
丰行天下-海川化工论坛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锈钢热处理工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