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新规提升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槛 A股哪些公司受影响

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新能源汽车将告别“野蛮生长”
黄鑫&李世瑶
日09:28&&来源:
原标题:新能源汽车将告别“野蛮生长”
  8月12日,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标志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准入门槛提高,将告别“野蛮生长”。
  “2009年6月,工信部制定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规则》。而这次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是根据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状况进行的调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准入规则》调整滞后带来的一些问题已经显现。企业准入门槛偏低,特别是允许改装类企业自制自用底盘,研发、产品验证能力不足,安全隐患风险增加;受补贴政策、地方投资热等因素影响,行业散乱发展趋势加剧。
  业内专家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准入门槛偏低,表现在低成本、低品质、同质化产品现象严重,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苗头。2012年到2015年,列入工信部推荐目录的车型从639款增加到3411款,但产量达到1000辆以上的只有77款,其中227个乘用车车型中产量1000辆以上的只有43款。
  “新的准入规则对企业要求提高了,比如要求企业有比较强的开发能力,能够对全部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监控,而且取消了自制底盘改装类生产企业。”董扬分析说。
  业内专家预计,新的准入规则实施后,预计两年内达到条件的新增整车企业为10家左右,并且不再新增自制底盘的改装类生产企业。同时,预计两年后现有119家整车企业约有2/3的企业可达到条件;现有85家自制底盘的改装类企业约有1/10的企业可达到条件。“具体还要看政策实施的实际效果,对于新能源汽车这样一个技术和市场发展都比较快的产品和产业来说,政策进行微调也是很正常的。”董扬说。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告诉记者,准入门槛的提高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还是要抓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应用,要着眼于动力电池、电控、电机的创新突破以及系统优化设计,练好内功提升竞争力。
(责编:闫璐、王静)新建新能源车企不超过10家 工信部拟提高生产“准入门槛”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摘要:伴随新能源汽车产品和企业的增多,执行逾7年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开始进入加速修订的流程。
伴随新能源汽车产品和企业的增多,执行逾7年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开始进入加速修订的流程。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通过总量控制规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成为目前准入政策的焦点。8月12日,公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下称《新规》),对新能源汽车企业、产品的准入规定进行了修订。记者了解到,在企业准入方面,《新规》对生产能力和条件、设计开发、生产一致性、售后服务能力等,要求更加严格和具体。在产品准入方面,《新规》根据目前的发展更新了标准。有分析认为,《新规》提高了准入门槛,实际是政府对新能源整车生产投资“过热”的反应,未来总量将被控制。据中汽协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信部的目标是未来新建的新能源车企不超过10家。新能源准入门槛提高8月12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公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公示期至9月12日。记者了解到,《新规》主要涉及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新能源汽车产品准入两个方面,而从《新规》征求意见稿的情况来看,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条件趋于严苛已经成为方向。“对企业设计和开发能力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中汽协副秘书长叶盛基向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还不完善,需参与企业有能力投入研发。”为此,在《新规》中,工信部明确了对企业研发能力的要求,对设计开发能力、生产能力、产品生产一致性保障能力、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此外,还要求企业能够对全部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监控。《新规》规定,新能源汽车概念明确为包括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等几个领域。记者了解到,《新规》对集中新能源汽车准入的研发能力进行了不同的规定。其中,申请企业必须具备整车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能力,此外,申请进入插电式混合动力整车生产的,还需具备发动机等传统车的研发能力。据中汽协常务副会长董扬介绍,工信部的目标是提高新能源汽车生产门槛。其中,新建立的新能源整车制造商数量控制在10个,而目前,已有北汽新能源和长江汽车获得准入资质。同时,在现有119家整车企业中,约有三分之二数量的企业可达到条件;现有85家自制底盘的改装类企业中,10%可达到条件。“从政策来看,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门槛在提高。”叶盛基向记者表示,“提高准入门槛有利于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良性竞争。”“退出机制”成为常态“已经获得准入资格的企业也要按照新的准入条件审核,不能达标有可能被清退。”北汽新能源的一位负责人表示,“我们能感觉到新准入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进入门槛在提高,各方面的规则都更加具体。”记者了解到,新能源汽车产品及企业的“退出”有望成为常态。实际上,在8月12日《新规》发布之前,工信部在其官网公布了3家企业的4款纯电动车型被勒令暂停生产销售的公告,并对多家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车企产品进行了公示。目前,在《新规》之中,对于停产12个月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工信部将予以公示,相关企业再次生产需要重新经过工信部核查。此外,不能保持准入条件或破产的企业,将被撤销资质。此外,对《新规》施行前获得新能源生产资质的企业,也需要按照新规定进行改造,并在24个月内完成审查,否则将暂停生产。“目前,还并没有退出的细则出来,但工信部对企业和产品的约束意愿已经能够看出。”一位熟悉新能源汽车准入政策的行业人士向记者分析说。截至2015年底,列入工信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车型数量已经达到3411款,但年产量达到1000辆以上的只有77款。其中新能源乘用车车型共有227款,但年产量在1000辆以上的只有43款。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新能源汽车项目高密度上马的背后,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发展并不好。“各个企业都在忙着跑马圈地,沉下心来做研发很困难。”叶盛基表示,“现在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数量已经很多了,但是竞争还并不充分。”因此,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企业和产品数量的逐渐增多,《新规》将使竞争更加规范,而相关退出机制则有待继续建立。-24日,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技术发展高峰论坛将在张家港市沙洲湖酒店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电动汽车资源网携同江苏天鹏电源有限公司共同举办,江苏华东锂电技术研究院协办。论坛将邀请动力电池知名专家、整车企业/动力电池企业/BMS企业/电池充放电设备企业/测试机构/整车控制器企业/运营(用户)企业/零部件企业的技术负责人等共计400余人,深入探讨动力电池相关技术问题。在动力电池目录与新能源车目录捆绑的大背景下,一场接地气的动力电池产业技术流豪门盛宴,诚邀您报名参加()!咨询电话:9 &5
扫一扫,关注
微信公共号,更方便获知每日精彩推荐
后参与评论
此次新的补贴政策落地以后,到配套的补贴政策落地可能还要延迟几个月的时间,再加上年度结算补贴资金,补贴结算周期变长,因此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恐怕要承受一定的资金周转压力。
从今年起,通过调整完善补贴方法、改进资金拨付方式、提高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门槛、建立健全监管体系等措施,一方面提高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门槛,另一方面适当下调了补贴标准。
尽管受到了持续八个月之久的“骗补调查”的影响,但2016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仍交上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目前,由于车辆电池损耗或车主更换新车等因素,首批新能源汽车进入置换期。与新车销售的火爆相比,当前,二手新能源车交易冷清,消费者有车卖不出成为市场普遍现象。
国务院近日印发《“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十三五”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对全国节能减排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服务热线:5
编辑热线:1
客服邮箱:工信部发新规 新能源汽车步入车联网大潮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最新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引发行业关注。业内人士和专家认为,征求意见稿在企业准入门槛以及产品安全监控方面的要求将改变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态势,使行业更加规范。  &  根据征求意见稿,工信部将新能源汽车范围调整为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并强化了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安全监控,要求对已经销售的全部新能源汽车,进行运行和安全状态的全生命周期实时监控。汽车行业评论员张志勇认为,重视品质,有助于新能源汽车市场良性循环。  高性价产品成为关键,优质供应也将迎来发展机遇。碳配额落地后,中国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从主要依靠财政补贴鼓励转变为通过市场手段和法律法规强制要求企业生产,以控制汽车温室气体排放。整车将因此转变产品开发策略,由以前的迎合补贴政策转向开发高性价比、高性能产品;新能源汽车企业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供应商企业将逐渐被淘汰出局,主流供应链企业将充分受益于行业高增长以及市场份额提升带来的双重利好,实现行业平均水平的业绩增速。  &  与新能源汽车&福祸相依&的分时租赁模式也必然受到同样的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准入门槛变高,基于新能源发展的分时租赁,也必然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必须强化安全监控,对汽车进行周期实时监控。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市场上大势发展的车联网可以有效、及时的协助新能源汽车的品质和分时租赁的服务质量进行大幅度的提升,实现产业整合。  &车联网&这一概念进入众人视线已有些时日,BAT、乐视等互联网巨头都已涉足车联网发展。根据笔者对车联网的长期关注,很多优秀的车联网服务商已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最为突出的当属智信通。车联网对分时租赁企业到底有怎样的优势和帮助,也许可以从智信通车联网的服务模式中窥见真谛。  1、新能源分时租赁运营过程中,取还车点如何管控?  智信通作为车联网生态运营平台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分时租赁企业提供生态运营平台和解决方案。智信通一切以企业用户为主,企业车辆在安装智信通智能硬件后,智信通同时为企业建立运营平台,企业可以根据车辆上传到平台的数据来对车辆进行统筹和管理。比如说某个停车点车位已满,信息便会通过手机APP反馈给用户,从而引导用户停到相邻的其他停车场,实现分流。  2、分时租赁汽车在服务过程中,用户出了意外怎么解决?要是出了交通意外,保险怎么解决?  首先智信通建立的是生态运营平台,整合了分时租赁企业、汽车维修企业和保险行业等相关产业。相关的保险事宜以及车辆的维保,智信通绝对是让企业无后顾之忧的&坚强后盾&。企业车辆在安装智信通专门针对分时租赁的核心智能硬件后,可以实现车辆所有&蛛丝马迹&的监控,再以数据的形式上传到智信通为其搭建的运营平台上。所以当出现故障和意外时,企业会第一时间得知具体意外信息并通过平台通知保险公司和处理单位。不过车辆本身的很多小毛病企业在平时就可以随时监控到,当用户异常操纵,系统也会发出警示,所以智信通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在没有造成意外之前及时止损,在造成意外之后也可以清晰的理清责任。  3、未来分时租赁怎样搭建生态圈?如何才能保持这种模式长久良好的发展下去?  一方面是实现狭义的分时租赁生态圈,即服务网点、停车管理系统及停车服务商、充电桩、车、平台效率等等环节都要充分协调起来。智信通在车联网的基础上将充电桩、车、平台等等所有相关的服务环节编制在一张&蜘蛛网&上面,进行统筹协调。另一方面是广义的生态圈,在上文中提到智信通整合了分时租赁行业的相关资源。比如说通过车联网保险行业可以精确获得在保用户客户资料,精确判断事故真伪,而企业也可以借此提高企业用户体验。实现分时租赁企业与相关行业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一种良性的、长久生态模式。  &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最终的目的是改变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态势,使行业更加规范,通过提高企业准入门槛以及产品安全监控方面的要求来实现这一目标。而新能源分时租赁准入门槛也相应提升的同时,必经之路便是提高企业车辆的质量以及服务的品质。智信通作为车联网生态运营平台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分时租赁企业提供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服务,不论是实现《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中重点提及的车辆实时、安全监控,还是对企业用户体验的保障,智信通已然成为分时租赁企业坚强的后备力量!
8.88-16.28万
10.98-15.48万
7.99-13.49万
19.98-31.58万
27.68-35.98万
10.78-16.08万
11.59-16.99万
15.98-24.18万
23.98-42.28万
20.99-34.99万
请登录后操作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看更多内容
同级别车型优惠推荐
太平洋汽车网官方热线服务时间: 9:00-18:00
热门IT产品
华润现代5.21相约有礼两小时厂家直销
参与品牌:现代
微信/浏览器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报名更优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