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线上推广新玩法贷款知多少

内幕揭秘:互联网金融贷款领域的那些猫腻
内幕揭秘:互联网金融贷款领域的那些猫腻
很多人都在薅羊毛,也撸口子,说真心话也就是赚个零花钱。穷人的观点是,我本来就身无分文了,还怕什么信息被泄露。而富人看的是,我花了20块钱就能买一个人的所有身份信息,那可不是几个小钱就能换来的。
比如借贷宝,大部分人所看到的都是借贷宝的推广模式,二级代理,巧妙的避开了法律的规定。实际上,要了解借贷宝就要了解九鼎投资。当前中国最大的私募集团,俗称新三板之王。而他真正的秘密在于提现,提现时候个人身份验证和银行账户验证,这里面就包含了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因为九鼎还没有国家征信牌照,所以他在疯狂的收集数据。一旦拿到了牌照,就可以介入国家的征信系统,了解每个用户的个人信贷数据。做为一个投资机构,一个有效的天使投资,收益是用百倍来计算的,比如孙正义投资马云。
个人征信是国家的下一个创业方向,现在只有BAT这样的大公司的数据处理体量,小公司是没有的,但是BAT的数据来源是靠购买的,所以未来会有一大批这样的公司被大企业收购,商业并购也是一个生财之道。所以,九鼎,包括其他的p2p金融理财产品,并不一定是为了让你薅羊毛而存在的,因为APP本身是没有盈利模式的,但是,只要你提现,他的目的就达到了。所以,金融领域的灰色远比我们想象的更狠,也更黑。
比如,新平台上线一般都会做各种活动(注册送XX体验金),于是他们盗用或购买大量用户信息,利用P2P平台规则或系统漏洞,批量注册来获取利益,成绩斐然者月入上万。最近,很多P2P公司似乎消停了点,没有大规模的烧钱做活动,一部分是因为被淘汰掉了,一部分则在转型,转做综合理财超市(就是将信托,保险,基金等放到网上来卖),还有一部分将精力转移到资产端,也就是放贷。所以大家可以发现一些小额线上贷款公司忽然间就涌现出来~
总体来看,贷款的黑色产业主要集中在四个部分:身份冒用;代办申请;专营贷款规则漏洞;利用高科技突破信贷审查.
一、身份冒用
如果哪一天你突然收到法院传票,说你欠下几千万的贷款惹上官司,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坑爹吧?因为你从来就没有申请过贷款,更何来欠款一说?但如果你的身份被冒用,发生这种事情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那这些人是如何冒用身份并申请到贷款的呢?
一般来说,申请信用贷款需要的资料除了申请贷款的用途和金额外,还有两类,一类是证明“你是你”:包括姓名,身份证信息,联系方式;第二类是证明“你有能力还款”,包括银行流水,收入证明,其它流水证明等等。如果拥有了这些信息,且之前没有进入黑名单的,下款率都会比较高!
那如何获得这些信息呢?
首先是个人的实名信息,这类信息一方面是从某些机构获取(比如Y行,B险公司,D商等),另外就是利用网上的钓鱼网站,或者木马病毒收集用户信息,然后批量出售。
这些“信息贩子”通常会游荡在某些论坛上,或加入网上的QQ,如“私家侦探”、“信息资源”等,你在论坛或群里说需要信息,一般就会有人和你私聊,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买卖市场。
银行流水通过中介也是可以做出来的!因为一般信贷人员只能熟练辨认自家银行的流水,对于其他银行的流水进行审查相对比较困难,再加上有的银行有业绩压力,所以只要纸张和公章没有太大问题,流水便可通过。
当然,收入证明就更好做了~(据说有人将网上的收入证明用修图软件修改就通过审核了~)(注:上述行为涉嫌犯罪啊!)
二、中介代办申请
中介代办申请其实就是索要用户信息,代为申请,然后按照放贷的额度进行分成。比如大家比较常见的信用卡代办。这类黑产一般有三类:
1、纯粹骗钱型
这种一般都宣称和内部有关系,先把你的“定金”骗到手,然后消失。 而且骗子还有固定营业场所,租好地段大厦的办公室,当你将信息交给他们办,他们会先告诉你需要时间,拖到他们认为“骗够”了,就退掉办公室后一夜间人间蒸发。
因为这类事件在我朋友身上发生过,所以可以说的再详细些。当时那位骗子说自己是某行内部员工,可以通过特殊关系办到大额的信用卡,不过需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比如办理额度的百分之几,先付定金。
我那位朋友刚开始的时候将信将疑,因为定金比较少最后还是给了。没过几天,就有人来做背景调查,弄的像模像样的。一番闲聊之后背景调查就算过了,之后对方就说需要咨信调查,也就是要转账到某个账户,目的是将银行的流水做的“漂亮”,才能申请到大额的信用卡。让我那位朋友转了5000,我那位“单纯”的朋友 想了一会,最终也转了~
注意,一般这个时候,如果对方是小骗,拿到钱后就应该闪人了,不过这个骗子比较厉害,他将钱又给我那位朋友转回来了。到这个时候,我的那位朋友就相信对方的确“靠的住”,之后对方又说转账30000,朋友当然继续转了,然后,然后就木有然后了啊......
PS:遇到陌生人让你转账这种事一定要当心啊!无论对方是任何理由~
2、骗取资料型
他们会收集你的身份证、工作证明等个人资料后,向你未选择的银行申请卡,而地址、电话留的是他们自己的。等批卡后把卡的额度刷光,然后又人间蒸发了。又或者收集了大量个人信息卖给第三方。
3、黑中介型
他们虽然不骗取你的资料,但可以伪造些资料,帮助不符合标准的申请人通过审核,从而谋利。
PS:假如批到了卡,虽然可能能够正常用一段时间,但只要被银行复核的时候查出问题来了,可以随时以提供虚假资料为由停你的卡,一旦发生,这种不良记录会导致至少5年内办不到任何银行的信用卡、房贷、车贷了。
PS:所以网上的代办大额信用卡之类,都是有猫腻的,这一行讲究的是做熟不做生,如果没有熟人帮着做,最好还是不要轻易去相信网上的中介各种花言巧语的好~
三、专研贷款规则漏洞申请贷款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线上申请过小额贷款?
现在很多小贷公司拒绝申请人贷款后,不会告诉拒绝的具体原因,只是说不满足要求,其实就是防这批人。
这批人的每天活跃在各种贷款论坛,QQ群,贴吧中,打听哪些新的小贷公司上线了,哪些小贷公司的系统有问题,一旦发现有合适的标的,就蜂拥而上,要是对方没有明确给出规则,就各种恐吓威胁,给小贷公司施压,说其信息不透明,操作不规范。
所以各位,如果你哪天急需用钱,去申请小额贷款,不幸被拒而贷款公司又不提供具体原因的话,其实不是不规范,只是这些贷款公司要防那些专营漏洞的人。
四、利用高科技工具,突破信贷审查
最后一种就更高端了。
这些人早些年研究QQ账号,淘宝刷单,前几年又研究P2P的规则刷红包,最近又开始研究贷款平台。
他们先大量收集用户资料,再根据贷款系统的漏洞,研发相应的软件,突破信贷的审查,批量注册,批量申请贷款!
为什么很多小贷公司宣传是纯线上贷款,几分钟快速审核,当天到账。而在实际中依然会用电话,依然是过几天之后才放款?
为什么有的人申请金额几万,但实际下批的额度只有几千甚至几百?
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防止这批人!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们普通老百姓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由于信息被盗导致被“贷款”,所以,羊毛能薅不能,还得找信得过的,真要是不放心,就别去赚那个小钱了,有时候个人信息是比什么都值钱的了。征信、贷款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可是有一些常识问题别傻傻的分不清,甚至别上当受骗。关爱自己的征信,享受美好人生!误区:不良信用记录不会判刑对于信用卡持卡人来说,逾期还款会造成不良信用记录,影响个人信贷行为,而一旦不按时偿还信用卡的行为被定性为“恶意透支”,则属于违法行为,严重的甚至可以被判无期。针对贷款也有相应的:贷款诈骗罪,一旦构成贷款诈骗罪可直接判刑。误区:很多小贷平台、P2P平台,都没有接入人行的征信系统,从他们那边贷款,逾期不还,只要他们催收不力,想不还就不还,怕什么。芝麻信用、征信公司、信贷机构,和全国近千家平台进行对接,如果你在其中一家平台逾期,那么通过黑名单共享,你的逾期信息也将被其他的平台搜索到,你再到其他平台去申请贷款的时候,平台风控看到你的逾期记录就有可能考虑不批贷款。而且未来,他们成为个人征信的正规军,也将会与人行的征信系统对接,到时有苦头吃了!误区:信用记录与贷款利率挂钩事实上,没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做后盾,根本无法越过申请贷款门槛,如果触及了“连三累六”的底线,任何机构都不会搭理你,所以征信好是申请贷款的必要前提。误区:按照人行T+1接口规范要求,个人征信数据T+1正式上线。数据报送频率由原来的每月变成了每日,也就是说今天的贷款明天征信上就会显示!&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征信中心答复道:有听说过,但人行并未有正式的文件下达。也就是说,个人征信系统调整的信息只是传闻。误区:逾期一天,哪怕一分钱,都要被人行征信列入黑名单。信用卡原有3天宽限期也将统一取消。对于非故意逾期造成的失信行为,银行并非一棍子打死,而是给予一定的宽容度。多数银行一般都有“宽限期”,比如招行和中行都是3天,而建行则高达5天。误区:不良记录会保留终身一次失信,会在一段时间内对个人信用活动产生影响,但是绝不会保留终身!一般自失信行为之日开始,保留5年!但是,请注意,如果五年前的钱款一直未还,会形成严重逾期记录,并一直展示在个人信报上!误区:征信可以“洗白”有很多信贷经理反映有人称:“只要两万五千元,就能洗个人征信记录,无论你有多黑,都能洗白。”如此充满诱惑力的描述,近期正在朋友圈中广泛传播。难道个人征信真能人为操作删改?很久之前有新闻记者就咨询过人民银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表示,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平台的系统是无法人为操控和删改的,因此不存在“洗白征信”的说法。E通支付(WFETZF)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WFETZF一家专业从事移动支付产品研发和业务运营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移动互联网支付提供业界领先的技术理念和各种优质的产品服务,解决移动互联网的支付瓶颈,为用户提供安全、方便的贴身金融服务。热门文章最新文章WFETZF一家专业从事移动支付产品研发和业务运营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移动互联网支付提供业界领先的技术理念和各种优质的产品服务,解决移动互联网的支付瓶颈,为用户提供安全、方便的贴身金融服务。&&&&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6 大不六文章网
京公网安备78线上贷款互联网公司与商业银行势均力敌
新华网上海1月2日电(记者 罗政)2014年岁末,旗下蚂蚁金服重磅产品“花呗”的问世,使得互联网信贷领域的竞争浪潮再度升级。至此,作为互联网巨头的阿里巴巴、和作为商业银行的、都推出了纯线上的互联网贷款平台。信贷是金融的核心,也是传统银行业务的重中之重。专家表示,当互联网金融开始向个人信贷乃至商业信贷领域渗透,这场激战才是刚刚开始。作为国内的电商巨头、美股上市公司,京东推出的“白条”和阿里巴巴推出的“花呗”都是彻底的线上交易,从贷款的申请、审批到额度的发放和使用,全部在线上完成,整个过程只需要几分钟。而银行系的线上信贷产品也不再“挂羊头卖狗肉”,从浦发银行推出的“网贷通”来看,其便捷性和高效性与的产品已经可以相提并论。业内人士指出,做线上信贷业务最为核心的问题就是风险控制。浦发银行零售业务总监汪素南认为,要真正做到纯,少不了充分的数据准备和通过数据分析对借款人信用状况的合理评估。事实上,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阿里巴巴和京东都拥有大量的用户交易数据,而商业银行则通过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使用它们的交易流水建立起风险评估系统。专家认为,从目前的格局来看,这是一场的较量,互联网公司和商业银行各有优势。中欧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表示,互联网企业是互联网金融的最先开拓者,他们在互联网产品的设计、包装、运营上有更为丰富的经验,能够将用户体验做到极致,然而,线上贷款毕竟还是金融业务,商业银行在信贷运作、风险控制等方面更有优势。非银行金融首席分析师邵子钦认为,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提升渠道效率为主要内容,互联网企业在这一时期具有明显的优势,“完胜”传统的金融企业,但是到了第二阶段,双方的竞争将在金融服务深化领域展开,传统金融企业如果具备良好的执行力,仍然可以“绝地反击”。
也有专家表示,从个人的消费信贷来说,阿里巴巴和京东这类电商平台更有优势,消费信贷和网上购物具有天然的黏合性,但是如果从整个信贷业务来说,还是传统金融企业更为擅长,不能排除嫁接了“互联网思维”的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重新掌握主动权的可能。事实上,对传统商业银行更大的冲击,可能还将来自“蠢蠢欲动”的民营银行。在已经批复的3家民营银行中,两家是由互联网企业主导。作为大股东的前海微众银行已经开业,而阿里巴巴主导的浙江网商银行也呼之欲出。一位不愿具姓名的某城商行负责人表示,这些由互联网企业主导的民营银行,既有互联网公司“服务草根”的基因,又拥有了银行业务的牌照,它们的创新运作将对传统商业银行构成一定冲击,倒逼传统商业银行的改革。
本文来源:新华网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互联网银行的惟一标准就是解决信贷
互联网银行的惟一标准就是解决信贷
互联网银行发展就像一个微笑曲线,银行与互联网公司分处两端,形成互联网+银行以及银行+互联网。微笑的内涵是冲突。银行+互联网也好,互联网+银行也好,两种模式都寻求与传统迥异的增长故事和盈利模式,正在亮出自己的底牌。——大行依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复制能力,以工行“e-ICBC”布局为标志,应激求变,来势凶猛。——以首任行长曹彤离开微众银行为标志,业界对于网络银行发挥鲶鱼效应的厚望,顿时多了几分清醒。一种看法认为,银行会逐渐细分、垂直、更加差异化,微众银行理想模式是利用银行的专业优势成为重要平台,对接资源。但在具体业务上,因为如“面签”问题的复杂性:现场开户确定为网络银行独立开户的先决条件。网络银行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独立开户的愿望破灭。微众银行开业迄今推出的业务,中规中矩,“狼性”暂时潜伏。如果能把互联网及其他相关渠道做好,则全功能银行更胜一筹,美国的富国银行就是先例。工行准备在此大有作为,推出了“融e购”电商平台、“融e联”即时通信平台、“融e行”直销银行平台以及系列互联网金融产品,其互联网战略现在更升级到2.0版。银行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寻找和搭建高频次的场景和产品?互联网+银行,银行+互联网,各有优势,各有挑战,正在相互博弈中展开演化,而最终都要落实到回归金融的本质,在平等的竞技场上,抛开不符合市场的思路与操作,针对融资需求真正创造价值:要盘活存量,要解决信息不对称,要管理风险,要拼成本。正如工行董事长姜建清在专访中告诉财新记者的那样,“互联网银行成功的惟一标准就是解决信贷。”辅文一大行应激财新记者 吴红毓然 张宇哲 王玲9月29日,工商银行宣布网络融资中心成立。这是继3月工行发布互联网金融品牌“e-ICBC”之后,工行高调推出的又一个互联网战略。“融e联是信息流,融e购是商品流,融e行是资金流,三流合一,最后想解决的是信贷问题,这是商业银行的根本所在。互联网金融能否成功,我觉得就是能否在信贷方面获得成功。”9月中旬,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接受财新记者专访时表示,形成“三个平台一个中心”,由此构建“互联网工行”蓝图。在好资产难觅、不良资产压力大、利率市场化及降息压缩利差的当下,面对互联网金融步步紧逼如何反击,这是银行必须讲的一个故事。纵观各大银行,互联网金融战略普遍走向“大而全”路径:工行试图再造一个“网上工行”;农行以县域、“三农”市场切入;建行耕耘电商、网上银行及手机银行;中行提倡开放式的金融生态。业内人士认为,这些大行或高调或低调,均需面对现实的尴尬:银行系电商、银行系社交平台,本非银行专业所在,如何做出特点?在经济下行期,信贷又如何做到批量、放量?“一两年前大家头脑比较热,现在看得比较清楚了,金融没那么简单,隔行如隔山,最好还是各自做各自专注的事情,然后形成一种战略协同。”一位招行高管指出,现在招行的做法是,拿出招行内部有较强互联网属性的、有竞争力的业务,单独地和外部战略资源对接,以此解决了流量问题。一位已跳槽至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前银行高管指出,目前市场上银行提供的互联网产品同质化严重。“关键是怎么用互联网思维做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能不能给客户提供不一样的产品和价值?”调整“所有的平台客户目标都是亿级以上,在中国要做第一、第二。”谈及未来规划,工行董事长姜建清颇为自信。截至2015年6月末,前述平台中最为成熟的“融e购”注册客户约2000万,离目标尚有明显距离。要在一年时间内将客户数翻数倍,之所以设定这种目标,还是因为对存量客户线上化、迅速放大规模有期待。一位银行业资深专家提醒:“互联网化不是简单的人数累加,而是个有生态的场景。”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互联网金融从支付功能开始,是自然推进的,从衣食住行慢慢做到贷款、理财等需求;银行的做法却完全相反,是从金融服务往生活服务走。路径不同,动力也不同。3月发布的“融e购”电商平台、“融e联”即时通讯平台、“融e行”直销银行平台运行仅过了半年,工行的互联网金融战略也出现明显调整。“融e购”不仅要做B2C的电商平台,还要做B2B和B2G(G指集团采购)。“融e行”被被赋予整合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渠道打造开放平台的使命。三个平台中,工行决定倾斜资源社交平台“融e联”上,“明年达到亿级以上规模。”而截至2015年6月末,“融e联”用户仅为130万户。有业内人士很难理解工行为何要做三个平台。“工行三个平台,流量自己被自己分散了。做三个App是容易的,但是业务的经营、产品的迭代很难,BAT(指百度、阿里及腾讯三家互联网企业)也不敢随便做多平台。”对此,姜建清指出,“融e联”“融e购”“融e行”及网络融资中心是一个整体,“你在融e购买东西后,支付用融e行,用融e联通知你交易信息,发生贷款时则通过网络融资中心。”不烧钱的电商工行“融e购”是一个以销售商品、金融产品为主的电商平台。据工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侯本旗介绍,该电商平台从日常消费扩展到地产、旅游、汽车、教育、集中采购,形成跨市场的综合服务能力。比如地产方面,工行与万科合作,一些城市万科项目的购房者登录“融e购”平台认购1元权益卡,即可享1元抵1万元的房款优惠等。这种交易主要过程还是在线下,并非纯网购,而是线上线下的整合客户营销方式。此前,万科集团总裁郁亮透露,在一个月的试水期内,万科已经在“融e购”平台上实现1.2亿元的交易额,计划在2015年内做到100亿元。但这一目标已经提前完成。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姜建清透露,万科在“融e购”上卖房已超100亿元。2012年6月,建行上线“善融商务”,为银行业首家电商平台。三年过后,中小银行的电商平台大量关闭或转型为直销银行,惟有大行都还在努力。据财新记者了解,工行在“融e购”上的投入不高,并非像互联网企业不断“烧钱”。“融e购没收万科一分钱,但万科也给工行创造了价值,双方合作更紧密。”一位工行人士说。这种做法是有争议的。一位银行业分析师指出,“银行最大的优势是资金,如果不舍得投入,靠什么做大?阿里、京东做了多少年电商才有了今天的格局。”姜建清则认为,通过不断烧钱拉低商品价格,这种营销客户的模式并不可取。工行的做法是,对入驻商户免收手续费,可以直接给入驻商户贷款,积分可以直接在电商平台上使用。半年报则显示,“融e购”的成交额达到2000亿元。这一成交量仅次于7000亿元规模的天猫、2600亿元规模的京东。业内曾质疑是否刷单,工行人士回应称,“内部在做核查,目前并没有具体结论。”建行相关人士承认,做电商仅是互联网金融版图的一部分,“我们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去跟京东、阿里比拼。”2015年半年报显示,善融商务累计商户5.7万户,会员近1200万;上半年交易额近300亿元。农行的“E农管家”累计商户2万户,交易7亿元。中行的“中银易商”累计商户1.5万户,注册用户120万。银行系电商难聚个人消费者的流量,但对公机构客户或为银行的优势。农行选择了县域电商领域,面向农户和农业生产全过程,提供互联网金融综合服务,“E农管家”也主要是将农村零售商与县域批发商之间的采购活动线上化业务。中行重点发力本外币跨境电商服务,推出一体化电子保函、跨境电子支付结算等服务。同时,中行在同业中率先提出开放平台的概念,将银行后台交易接口开放给分行、外部合作伙伴、第三方机构等,将金融服务融入延伸到生活场景中,比如医疗服务、出国金融等。相关负责人称之为“融入式电商”。侯本旗认为,通过电商可以发展供应链金融,对电商平台上的企业及其上下游客户提供融资,“上千亿元的信贷需求就出来了”,进一步做集中采购模式,大型集团客户搬至网上,“融e购”则成为了核心企业提供公共采购的平台。有资深银行人士指出,供应链金融的关键在于寻找到核心企业,而非电子商务本身。一家企业的上下游可能覆盖全国,一旦涉及异地授信,各家分行之间就难以协调,尤其对大行而言,这或许是发展供应链金融更应解决的问题。突破直销银行困境目前,全银行业有30多家直销银行,大行惟工行在做。因涉及存款分流,直销银行往往需要跟零售条线部门博弈。此外,销售也较为传统。一位网络银行高管指出,传统银行做直销银行的获客方式,最终往往以采取分支行层层分配任务的形式结束。经历一番摸索,工行将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渠道整合,注入原直销银行“融e行”的品牌,从内部封闭的线上平台变为开放式网上银行平台。“对于工行规模来讲,单做一个直销银行效果不是很明显,所以把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后台整合了。”一位工行电子银行部人士指出,“融e行”重在开放,在技术上已经实现了对接其他金融机构的可能,明年将全部开放。最终是对同业开放,基金、保险、证券都可以通过标准接口在上面卖东西,甚至包括其他银行。“这样,融e行就变成了金融业的亚马逊。”目前,这种代销理财的业务,实践者有蚂蚁金服的招财宝、腾讯的财付通以及微众银行的理财平台。其中,招财宝和财付通流量优势明显,且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同业竞争问题较小,工行有何优势?对此,侯本旗指出,工行拥有海量用户。目前,工行有2亿网银用户和1.6亿户手机银行用户。“用户多了自然吸引机构,机构越多产品的竞争力越强,对客户越有利,由此形成双边效应。”值得注意的是,工行自己也生产销售大量的资管产品,存在产品竞争的问题。对此,侯本旗指出,要超越交易思维,变成平台思维,后者能带来比卖工行本身产品更多的流量,更多的客户黏性。“这笔交易没赚钱,但有机构的入驻费、交易佣金。”但也有工行内部人士指出,入驻的产品要注意产品兑付风险,不然会形成工行的声誉风险。“产品能不能入驻,涉及到对产品的风险审核。”代销第三方理财产品在线下网点本身就有很多纠纷,银行教训很深刻,“从平台的角度可能还是想开放化,但在做的时候还是需要比较审慎。”打造社交平台工行推出“融e联”这一即时通讯工具更令市场意外,目标则是“中国即时通讯的第二名”。姜建清指出,“融e联”将成为工行所有金融服务的入口,开放给所有工行或者购买过“融e行”上产品的客户;同时也是内部办公通讯的工具,“这是我们内部的黑莓”,还是客服的载体,很多理财经理可以借此跟与客户沟通。侯本旗指出,工行推出的“融e联”即时客服平台,具有针对性的营销推广以及专业的金融交流圈等功能,搭建起客户与客户经理、在线客服之间的交互平台,使得大规模、个性化、全天候服务,将颠覆传统客服中心被动应答的服务模式。据财新记者了解,工行有2万左右的客户经理,一般是服务私人银行等高端客户。“如果靠几万的客户经理去服务几亿的客户肯定是做不到的,这也是为什么中低端的客户没有被大行服务到的原因。”一位工行相关人士说。图景美好,实践起来却绝不会轻松。建行网络金融部人士以淘宝旺旺和来往这两款通讯工具举例,“淘宝旺旺内嵌在淘宝、天猫的平台上,这个流量是真实的、这个社交平台是场景化的,是基于交易行为的。但是阿里又去做来往,生造一个社交平台,就做不起来,因为没有场景。”他认为,银行要做社交,可以有两种做法。第一,直接和开放平台合作,比如建行和微信合作,截至8月底,微信上的智能客服已经超过人工客服数,一年就做到了2000万。第二,依托网银和手机银行,建立客服渠道。“手机银行的渠道本来就是真实的流量,社交就内嵌在这个场景中。”再造网点对于银行而言,网点本是最主要的获客渠道。但互联网的出现,尤其以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蓬勃发展为甚,一般银行的简单功能均可以在网上直接实现,大多数银行网银对线下的替代率已经达到了85%以上,部分银行的替代率甚至已经达到95%。“网点确实需要警觉,金融网点的空心化、商业网点的金融化,两者同时在发生。很多商业机构在做金融业务变成销售终端;而传统网点客流量在减少。”一位银行高管说。四大行中,农行有2.4万个网点,工行有1.8万个网点,建行有1.3万个网点,中行有近1.1万个网点。“物理网点本来是最大的优势,现在是最大的成本。如果把网点去掉,银行就只有劣势了,所以不能简单切除,而是要思考网点如何焕发出新的生态。”曾刚说。姜建清指出,将来工行大量网点将转变功能,为周边社区服务。不同的社区,不同的网点功能。“比如说像西单、王府井,可能重点是服务周边的商铺,可能客户线下看商品,直接通过线上的支付。”此外,银行还想让网点变“轻”,降低人工成本。姜建清指出,比如网点里可能会有大量的自助设备,大量人员逐步从柜台里走出来做营销。一位民生银行智能银行经理指出,据内部测算,全行推广智能银行可节约3000人以上。但也有银行人士提出异议。建行首席财务官许一鸣指出,基于网点的智慧银行虽然很新颖,但实际效果有待观察。因为移动终端发展很快,而这类智慧银行会受物理地点的限制。他认为,银行只有将业务搬到移动终端中,沿着移动化方向创新和研发产品,成为客户身边的 “金融管家”“购车助理”“买房顾问”“旅行之友”之类的角色,才能得到客户亲睐。在这种趋势下,银行网点、ATM、POS,甚至包括网银都会退居次要地位。银行O2O涉及流程再造,如何有效融汇线上线下,仍将是未来的大课题。信贷标准化工程经济下行风险加大,金融脱媒趋势不可逆,未来银行如何寻找到好的资产,成为了最重要的命题。姜建清认为,工行的信贷分成两种,主要针对大企业、大项目的这部分继续按照专业化的路径做;其他的融资,则要走标准化道路。“主要就是利用大数据,申请、审批、发放都在线上操作。”后者就是工行要打造的网络融资中心。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整个行业均处于积累数据、探索模型的阶段,未有一家银行或互联网公司的网络信用贷款放出巨量,形成可复制的规模化产品。目前银行所谓的标准化,更多指的是在后台服务上的程序,而非利用数据建模,实现风控模型的批量化操作。就连专注做网络贷款的蚂蚁小贷,贷款余额也才500亿元。“批量化线上获客模式很难,银行都是线下尽调,线上仅作参考。”前述大行人士指出,这是由银行的风控文化决定的。银行的优势在于风控,这来自银行数十年、几十万信贷员的积累,仅从线上信息来做几乎不可能。姜建清也说,“将来审批贷款会越来越多走向标准化,没有人为因素干扰,根据大数据的概率论来把握信贷风险,对数学模型要求比较高。但不能忽略客户经理一线的调查。”曾刚认为,现在的网络贷款大部分是提高放款速度。“银行提高贷款效率,跟支付提高效率,不太一样。”他指出,贷款最根本的还在于风控,“提高效率或许能把好客户抢走,但万一把坏客户抢走,就先踏雷了。”大象跳舞“银行做互联网当然可以,但有没有互联网公司一样的体制、拼劲、人才?”一位互联网公司高管说。许一鸣指出,银行组织机制理想状态是该收的收,该放的放。“什么该收,什么该放?没有统一答案,只能靠摸索积累。”以工行为例,工行的电子银行部牵头负责互联网金融的三大平台,既有营销职责,也有对互联网营销中心产品的牵头职责。而对这个部门的考核,主要还是“融e购”相关的营销指标和任务,包括客户数、交易量等,同时还有传统网银、手机银行等考核等。在流程方面,工行此前的还是条块管理,现在已经根据互联网金融形成了跨部门的迭代团队,从个金、银行卡、运营管理、科技等前后台抽调而来,工作方式相当于集成办公,“现在大家一起在办公室讨论,会议纪要形成完达成一致后,就可以开始干活,然后开发测试,流程大大简化”。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银行要做互联网银行,最好是独立分拆成子公司等类型。一位银行高管说,子公司的好处,一是得以体制上的突破,“要从激励考核机制上改变。传统银行成立一个分行,基本要求当年盈利,亏损的话第二年就要换行长了。但互联网盈利模式就是不一样的,京东亏了多少年?”二是相对独立于现有银行,拥有较为中性的身份,对同业合作、打造开放式平台有好处。据财新记者了解,也有投行建议工行将互联网业务分拆出来:“如果平台做到了亿级用户规模,任何一个的估值都能到几百亿美元,而传统银行的估值仅是1倍市净率。”目前,工行暂无将平台独立分拆出子公司的打算。前述工行内部人士坦言,现在几大平台还待发展,谈独立过早,又涉及到部门间如何协同的问题。业内人士指出,互联网金融大大加速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这对银行冲击最大的是零售客户。随着支付场景的不断完善,银行零售领域将遭遇极大的挑战。曾刚认为,双方即使有合作,但冲突会越来越明显。“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使用频率超过银行,网络消费金融有非常快的销售能力,降低了客户对银行账户的依赖程度。”一位专家指出,在过去的银行与银行的竞争中,银行模式同质化很严重,大行往往因为客户资源多、网点多,哪怕股份制银行先做,但大行仍然很快就超过其他银行了。“不改变业务架构,线下简单复制,这个模式今天已经行不通了。”他认为。“工行有很好的条件做互联网金融,资产、网点、利润、客户,但还需要找到切入点。”前述专家分析,银行尝试做互联网金融是好事,但要做好,关键在于制度。“三流合一理论很对,互联网上流量为王,但问题在于,怎么形成流?”他说。■辅文二微众难题财新记者 吴红毓然成立不到一年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下称微众银行),豪华高管团队发生重大变动。9月18日,微众银行召开董事会,行长曹彤正式辞职,监事长李南青接任行长。2014年底,受相关监管部门的要求和推动,微众银行开业,被寄予倒逼传统金融业改革、发挥互联网金融鲶鱼效应的厚望。聚光灯下的微众银行,一举一动都备受市场瞩目。“我们都要被晒伤了。”一位微众银行员工说。远程开户未能实现,微众银行业务陷入难以拓展的尴尬境地。目前微众银行推出了两款中规中矩的产品,一是借道微信、QQ渠道的消费贷款“微粒贷”,二是通过App代销货币基金、保险资管等理财产品,实质与现行多家直销银行无异。前者尚未放量,后者在近期又陷入与招商银行的“代扣”接口风波中。同时,据财新记者了解,另一家网络银行——浙江网商银行主要是整合蚂蚁小贷业务,App早就做好,“阿里系”电商平台上的卖家已经可以使用,但并未向社会公众开放。“推向公众弊大于利,确实没有什么拿得出的东西。”该行一位高管坦言。当网络银行横空出世之际,理想模式是通过互联网形式实现开户,左手吸收海量低成本负债,右手通过销售资管产品实现资产出表,由此打造一个轻资产、海量客户的银行。但当远程开户落空后,网络银行不免落入尴尬困境。“互联网银行在中国产生,是市场和监管互动的结果。”一位业内高管对财新记者指出,目前微众银行在一个正常的阶段,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变成一个平台,生成一个生态。“这个磨的过程,对任何机构都是一样,要给微众银行多一点的时间。”曹彤离职背后对于曹彤的辞职,市场议论纷纷。资深市场人士吴小平认为,这折射出互联网金融的套利空间在被压缩。“微众或曹彤的问题,其实是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整体所面临发展窘境的一个缩影。”2014年11月,曹彤接受腾讯集团的邀请,放弃进出口银行副行长的中管干部身份,下海出任微众银行行长,重返商业银行一线。“当初吸引我的,还是互联网银行这个理念。”曹彤曾坦言,他在中信银行也做了互联网金融的尝试,但是效果寥寥,毕竟传统银行机制很难推进互联网的激励。但仅过了大半年,曹彤就决定离开。曹彤的新身份是厦门国际金融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并牵头成立厦门国际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两家公司均与资产证券化业务相关。据财新记者了解,微众银行的大股东腾讯集团也入股新公司。微众银行董事长顾敏也公开表示,未来会保持合作。据财新记者了解,在7月初,曹彤就已口头向董事会提出辞职,当时他有两个可能的去向,一是作为民生银行行长候选,二是创业,做资产证券化相关业务。7月底,有关部门推荐工商银行副行长郑万春出任民生银行行长。“一个十几人组成的创业团队,有人在早期离开很正常。”一位微众银行高管称,当时董事会人士也未对其多做挽留。曹彤缘何匆匆离职?市场常用传统金融文化与互联网文化的冲突看待此事。业内人士认为,文化冲突仅是表象,对银行及金融业未来演化的理念存在差异,才是根本原因。“我们讲互联网金融都是讲B2C,C端聚人气,但是准入门槛非常低,因此很难有盈利模式,大部分B2C的平台都是活在一种很焦虑的状态。B2B的互联网金融与此截然相反。从B2C到了B2B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也跟微众银行一样需要去探索尝试,总要有人去做这些事。”曹彤曾如此阐释他的选择。曹彤所做的B2B,是场外固定收益市场的资产证券化平台,他想为这个行业提供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服务建立一系列标准,包括评级、征信、清结算,等等。为什么不能在微众银行内部做?9月21日,顾敏表示,“微众银行定位为互联网平台,我们希望在资产证券化的大潮里,不去做产品的制造者或组合者,而是成为产品的分销平台,能够协助这些做资产证券化的专业机构,把更好的产品推到消费者手上。”曹彤想要做的,则是前者——产品的加工、组合、制造者。除此理由,微众银行的高管需要适应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管理者角色,较为尴尬。网络银行的运营机制与组织架构,与传统银行截然不同,这就对高管分工和管理提出了挑战。传统银行有具体的部门条线制,架构明显为“竖”;微众银行的业务都按产品线走,跨部门联动非常紧密,架构更多呈现为“横”,“一个App出来,从基础IT搭建到运营,有横有竖,整个银行几乎所有人都在跟着动。”“走进一家传统银行,你一定会看到很明确的部门条线,这地盘是我的,你们谁都不能动。如果去经营一家互联网银行,很难做出真正的互联网产品。”一位接近微众银行的高管表示,“传统银行都按模块分,这个模块该配你就配你;微众银行是按照产品线,产品线所涉及的东西你可能都可以做,也可能都不能做,所以你的产品能不能够上是非常关键的。”知情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年仅41岁的微众银行董事长顾敏富有激情,勤奋活跃,对于各大项目也很关注,几乎事必躬亲。具体分工方面,顾敏负责审计、科技和战略;曹彤负责具体业务,及风险、运营、财务、人事和办公室。分析人士指出,这样的架构分工在传统银行很常见,但对于一家更像互联网企业的银行而言,较难发挥作用。“传统银行每个部门都有一些大型决定、战略要做,要考核达标,微众银行战略已经很明确了;高管们要跳进来做项目经理、做细节,但又不可能沉得那么深。”一位接近微众银行高管人士也指出,微众银行内部的平行沟通较少,由于是产品线的工作流程,很多事情也无需向行长汇报。在他看来,接近退休年龄的继任行长李南青,系一种过渡性安排,“适当的时间适当的人。行长不需要管事情,甚至未来微众银行可能也不需要行长。”另一位知情人士也总结称,“从本质上来说,网络银行的高管跟传统银行的高管角色是颠覆的。应该具备的认识是:无论董事长、行长,你的角色是服务于你的组织的,你不能指挥你的组织。”据财新记者了解,微众银行高管工资丰厚,有的年薪高达千万元,知情人士称之为“富二代创业”。一位业内高管指出,创业团队高管都是豪华配置,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除顾敏及曹彤外,微众银行其他高管来自的“平安系”居多;同时,三位副行长梁瑶兰、黄黎明、郑新林,在业内都相当资深,能够独当一面。“创新的产品一般都是草根创造出来的,再引入一位有经验的高管来领衔,带领产品做大即可。这些都是很有想法的能人,如何协调?”业务推进目前,微众银行业务仅有网络消费贷款及代销理财。8月底,微众银行首席战略官陈峭接受财新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微众银行形成了三条清晰的业务条线:消费贷款、财富管理、平台金融。9月21日,“微粒贷”嵌入了微信的场景,仍然跟在QQ上一样,为白名单制主动授信。根据风控模型对客户有一个预授信额度,最早20万元;无抵押担保,按日计息,一般日息万五。据财新记者了解,目前“微粒贷”还未放量,仅有十几亿元规模,其中4亿元左右是腾讯集团内部员工;客户仅10万左右,运行稳定后将向用户进一步开放,真正实现批量获客。腾讯2014年财报披露,已经绑定银行账户的微信支付和QQ钱包的账户数量已经超过1亿。微信支付的后台是财付通,“微粒贷”与财付通进行一定的分成。“这就够做好几年了。”多位业内高管也认为,消费金融是片蓝海,空间很大,“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分期本身就是银行的专业业务,微众银行适合做。”财富管理方面,8月中旬,微众银行上线独立App,销售理财产品“活期+”“定期+”。前者为货币基金,后者为代销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如保险资管计划等。微众银行副行长郑新林在接受财新记者专访时指出,财富管理的目标是,能够在微众银行的平台上,实现各种资产的灵活配置,“一个产品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策略,目前我们的策略是高收益和吸引客户,在产品销售上了一定量后,我们会增加资产配置,届时客户在微众银行就能实现一站式迁移。”微众银行在财富管理的优势,是作为分销平台能吸引海量用户的可能:“我们整个架构跟传统银行大不一样,传统银行一笔业务要过好几个部门,假设每个部门收千五的手续费,2%的收益就没了。我们一站式全部搞定,成本很低。”郑新林说。与消费金融、财富管理相比,平台金融的进展较为缓慢。2015年初,副行长梁瑶兰率领的信用卡团队分拆到小微和个人金融部门,且小微部门分为十几个项目团队,还在不断寻找场景平台。据财新记者了解,目前微众银行在跟大众点评网谈合作,商户端有现金管理、理财、贷款、支付需求;消费者端有支付、贷款、理财等需求。“理财的需求在任何时间点都有,只要你的产品收益率够高,就会有吸引力,完全可以把点评看做分销理财产品的渠道。”“场景是有的,但要看场景能不能用,植入进去如果还要按照传统调查审查,就违背了网络银行的本意。”一位从事网络信贷的业内人士指出,“现在大量的平台,可贷款的客户就那么几十家。大众点评上的每一个平台都不一样,旅游公司、婚纱摄影、电影城等,还要线下看是否真假,做不出批量化、可复制的模型。”“微众银行的进展很正常。第一年做三件事:系统、产品和监管。”一位微众银行高管说,自主开发的核心分布式系统按时间点推进;产品也差不多完备,信贷、理财均推出;除了“面签”制度未能突破,其他该拿到的资质都拿到了,包括银行间市场、外汇市场、基金代销、清算结算等。“这大半年,除了最重要的监管政策突破,该干的事情都干完了。这三件事都做到了,甚至超了进度。”落空的远程开户央行不再专门对远程开户制定政策,通过全功能账户与受限功能账户的设置,使无物理网点的网络银行的账户功能,回到了与第三方支付机构一致的起跑线。“网络银行是全新的,几乎每一个监管政策都要根据网络银行做出一定的调整,要么网络银行适应线下的现有政策,要么监管给网络银行制定新的政策,这是个互动的过程。”一位网络银行高管指出,远程开户对于银行账户而言,可谓是一个颠覆,“监管部门怎么来解决都是对的。”“我们也可以选择设立一个物理网点,让人们来开户存钱,但是这样的银行已经结构性、区域性地过剩了,之所以要做网络银行,是一种自我追求。现在跟直销银行没区别就没区别,总会探索出一个方向的。”这位高管说。央行指出,没有物理网点柜台的网上银行,需自己想办法解决开户问题,可以委托其他有物理网点的银行代理实名认证,以实现现场开户。对此,另一位网络银行高管表示这并不实际,并不会采用代理柜台的方式实现开户。“代理开户这种模式,不管是放在微众银行还是网商银行,都是不现实的。”前述高管认为,出于客户竞争压力,银行首先就不愿意帮网络银行开户;其次,没有一家银行能够支撑这两家银行的潜在客户量。“开户是一件耗时较长的事情,一个网点被多塞进去100个人,网点怎么服务得过来?”再者,假设银行可以代理开户,但是微众银行无法控制开户时的客户体验。“假设客户到某家银行去排队,一旦对方银行的服务态度不好,我的客户就回来投诉我。但是,那家银行的柜员为什么要在帮我开户的时候态度好?”他还指出,即使两家银行能够分享客户,双方分成,但是也不现实,因为代理开户的成本实在太高。至于VTM(远程视频柜员机),也不现实,VTM还是需要借用现有银行的网点服务。“我们说想做普惠金融,就是通过降低成本的方式做,代理的逻辑实际上是增加了我的成本。”前述高管说,如果一个客户已经到了其他银行网点,为什么不直接开那家银行的户,非要开网络银行的账户呢?“这相当于监管硬塞了一条路给你走。”目前,人脸识别技术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从业者认为,“如何建立行业标准?可能标准先于实践吗?”这缺乏一个基础设施的建设。现在微众银行的App,绑定第二张银行卡时需要应用人脸识别技术,但这只是一个风险补充手段。因为绑定第一张卡,受限功能账户要求钱只能回到这张卡;但一个人绑定了两张卡,存在极端情况下把钱拿走的可能。“问题要分为两步:要不要有账户?没有银行账户的话,是不是活不下去了?”一位微众银行高管说,微众银行当然想要全功能账户,享有所有的支付功能。“代销理财有个麻烦,仅靠支付账户实际上很难走下去,因为交易成本会很大,钱的每笔转入转出,合作银行就要收一道手续费。”但在目前,肯定不会把全部身家赌在银行账户的成功与否,而是赌在人脸识别是否被认可上面。郑新林也对财新记者表示,将来肯定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实现真正的全功能账户,只是现在还没有去突破而已。“我们已开展了刷脸识别应用,也是为了将来账户能实现支付和消费功能提前做准备。无论未来政策如何变,我们都会积极应对。”“代扣”风波9月中旬,当用户通过微众银行App绑定招商银行卡时,已经无法成功。这是由于招行单方面关闭了对微众银行的核身接口。这意味着,新增的微众银行客户不再能来自招行。核身接口是代扣接口的前置。招行的官方回应称,因代扣接口的滥用对客户资金、信息安全带来很大威胁,近期在逐步进行清理和整治代扣接口。据财新记者了解,问题出现后,招行与微众的相关高管也碰面过几次商议对策,但并无更新进展。一位大行相关高管指出,未来央行的小额支付系统有开放可能,作为以卡开卡的基础设施来做,目前还在征求意见之中。招行表示,若支付机构没有正常和银行建立有效法律关系,随意将代扣接口应用于其他大额交易场景,将对客户的资金及账户信息安全带来较大的隐患。但多位业内人士都指出,代扣业务比较正常,银行跟第三方支付机构都有代扣合作。“两家银行都在深圳,微众银行新增客户中,来自招行的客户可能多一点。”一位接近招行的高管表示。前述大行高管则指出,核身接口是以卡开卡的前提,“客户的敏感信息如姓名、账号、手机号、身份证号等,都要送到这个接口进行校验,招行关闭核身接口的目的,就是不想让客户流失给微众。”据财新记者了解,工农中建四大行从一开始就没有开放给微众银行的核身接口。“大行和这类机构角色是不相容的,彼此就是抢生意,抢的是资金、客户。中小银行缺少渠道,可以跟微众银行团结起来纵横联合。”另一家大行相关业务负责人说,“银行的生命是客户,只有小银行能跟他们合作。”“同业合作是很难。”一位微众银行高管坦言,该行三分之二的业务都跟合作平台有关,依赖于同业合作。惟一无关的是微众银行App,但这也受制于几方,一方是提供产品的制造端,要看金融机构的产品本身如何;一方是产品的消费端,要看用户规模如何,体验如何。“可以说我在控制它们两端,但也可以说它们都在控制我。”前景如何据财新记者了解,微众银行最初三年都不计划盈利。对于高管们的考核,也是按照互联网企业的办法,比如看流量、看用户规模等。一位微众银行的股东说,“今年计划是亏损四五个亿,微众银行的高科技投入大,获客成本大,跟传统银行完全不一样,我们也做好了亏损的准备。”“微众银行是为创新而生的,不是为传统而生的。”一位接近微众银行高管人士说,“董事会对我们的要求就是:你要大胆地尝试。反而是我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要求。”据财新记者了解,内部可能希望用户数在今年达到百万级别,但目前尚存距离。“根源还在账户。开账户这关过不去,银行价值就非常低了。”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账户不突破,微众银行很难有起色。同时,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去存款化、存款理财化已是现实,银行牌照能够吸收存款,但是否还有必要吸存揽储?多位业内人士指出,不要把微众银行当成银行,要当做互联网企业来看。“把微众银行当做新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跟腾讯整合起来,就有发展潜力。腾讯金融的潜力在微信。”另一位股份制银行行长也持同样意见。“腾讯如果想清楚的话,把微信做起来,要比单独做一个金融机构好。要做流量,微信自己做金融就行了;想把价值变现,就跟外部银行合作。”但现在腾讯仅持股30%微众银行股份,如何理顺微众银行与财付通的关系?对此,陈峭认为,不需要特别去理清两者关系,“大家都在发展,资产管理市场还在萌芽阶段,这个市场够大,腾讯对在同一领域有不同的布局也不奇怪。”另一位高管也持同样意见,“这是一个阶段性的重叠。一旦微众银行账户问题解决,跟财付通自然分开。没必要这么纠结,把腾讯作为投资方来看,就觉得有类似的业务很正常。”“我为微众银行点赞。”已经辞职的曹彤,在9月21日新公司成立后的晚宴上,被问及“怎么看微众银行”时,他思考了一下,用了一个网络用语总结。曹彤指出,没有哪家银行使用账户在对方银行、业务在自己银行里的模式,微众银行从业务流程层面,还有很多技术难点去突破,这些经验都变成了行业的经验。微众银行对于监管也有极大的价值。过去所有的监管都针对线下银行,有了互联网银行后,几乎每一个政策都要做出一定的调整,“这是互动的过程,拉长历史来看,微众银行在一个正常的阶段。”■
发表评论:
馆藏&143263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线上推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