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经济与国防协调发展司

您的位置: &
大力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努力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_新浪军事
努力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
  习主席强调,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重大问题、重大课题,要把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作为重要途径,把军政、军民团结作为重要政治保障,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必须准确把握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本质内涵和时代要求,切实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总结运用历史经验,研究破解矛盾问题,以创新的精神和务实的举措推动统筹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深入研究把握统筹建设的基本要求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是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阶段,根据生产力水平、生存环境和发展要求,积极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内在规律,采取不同方针策略推进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同步提升。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新军事变革的加快发展,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军队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结合面越来越广、融合度越来越深,世界主要国家纷纷把国防科技工业领域作为重点,根据政治形态、经济体制、安全形势和地缘战略特点要求,采取了各具特色的军民统筹发展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军民一体化”模式,把国防科技工业基础和民用科技工业基础结合起来,调整军方、军工部门和军工企业相互关系,推进军民科技资源共享和双向转移,构建了统一的国家科技工业基础。以俄罗斯为代表的“先军后民”模式,把国防工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积极塑造和保持军工优势,在军工基础上推动“军转民”,以军事技术优势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军民融合”模式,在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把军民融合式发展由国防科研生产领域的指导方针,上升为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战略途径,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
  世界各国统筹发展模式虽各有侧重,但统筹军民需求、促进军地互动、提升综合国力的目标取向是一致的,主要做法是相近甚至相同的,从中也反映出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的一般规律和基本要求。一是把安全需求作为根本着眼点,根据国家安全需要确定经济和国防优先顺序,安全形势紧张的倾向于国防优先,安全形势缓和的倾向于经济优先,并随形势变化而适时调整。二是把战略规划作为基本手段,坚持以调整布局、配置资源为重点,从国家层面加强统筹设计,依据规划计划严格组织实施。三是把科技创新作为重要动力,充分发挥大型科研计划、国家级战略工程和配套专项计划的引领与辐射作用,推进以军带民、民为军用,有效聚合国家科技资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四是把政策法规作为基础支撑,制定出台激励政策和优惠办法,颁布施行兼顾军地需求、促进融合发展的法律法规,以国家意志支持、引导和规范统筹建设。五是把体制机制作为根本保证,通过体制创新和机制建设,强化国家高层的决策指导功能,完善政府和军队的协作管理模式,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活统筹建设的内在动力和创新活力。
  认真总结运用我们党指导统筹建设的历史经验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始终高度重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形势任务要求,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和军队建设,有效应对国家安全和发展面临的各种风险与挑战,形成了一整套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战略思想、指导理论和实践经验。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全面提升国家实力和有效应对战争威胁,提出要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和“强大的经济力量”,国民经济和国防经济通过“三线”建设优化战略布局,国防工业按照“两重任务、两套本领、平战结合”要求加快发展,奠定了我国工业基础和大国地位。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世界大战打不起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要求全党把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国防科技工业实行“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军队通过设施设备开放、两用人才培养和军用技术转化等措施积极支援经济建设,推动国家经济实力稳步提升。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针对国际战略格局调整和国家安全形势发展,提出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两头兼顾、协调发展”,国家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国防建设,积极促进军民用技术双向转化,充分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人才,逐步展开军队社会化保障工作,军民统筹建设迈上新的台阶。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抓住和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明确提出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指导和推进相关领域统筹发展,初步构建起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队人才培养、军队保障和国防动员体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实现了协调互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统筹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要求把经济建设作为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把国防建设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充分发挥国防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拉动作用;要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注重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军民融合式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努力形成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要贯彻落实《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十二五”规划》,加强军地协调配合,加强宏观调控和资源统筹,加强监督检查,把规划落到实处;军队应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坚决完成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工作任务。习主席的指示要求是对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党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历史经验的总结和运用,为新形势下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军地共同努力推动统筹建设不断深入发展
  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正确领导下,通过军地双方共同努力,我国统筹建设理论和实践得到不断创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良性互动,促进了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和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提高。一是顶层设计得到加强,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颁发国家首部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重点专项规划,明确了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军民统筹的主要任务,把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和军队建设衔接统一起来,推动统筹建设进入了国家主导、按计划实施的新阶段。二是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国家层面建立国务院中央军委专门委员会、国防动员委员会、军队保障社会化领导小组等军地联合议事协调机制,地方政府与当地驻军强化军地协作关系,促进了统筹建设常态化制度化运行。三是政策法规日趋完善,全国人大先后颁发国防法、国防动员法、国防教育法等重要法律,国务院、中央军委相继出台行业领域行政法规,国家部委和军队总部制定下发一系列政策性意见和规范性文件,为开展统筹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四是重点领域融合发展成效明显,国防科技工业实现由单一军品结构向军民品复合结构的战略性转变,军队保障社会化范围逐步拓展,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人才稳步推进,能源、通信、交通等方面动员基础工作不断优化,融合范围从经济社会传统领域向海洋、空天、信息等新兴领域不断延伸。但也要看到,我国统筹建设理论准备和具体实践还不够充分,统筹建设“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的思想认识还不够清晰,国家层面统筹统管的组织领导机制还不够健全,引导性政策、激励性措施和综合性法律还不够完善,工程建设、工作开展所需保障还不够到位,重复建设、分散建设和自成体系、自我保障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需要还不相适应。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深化军队改革作为治本之策,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既要用足用好国家发展带来的有利条件,又要积极适应统筹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总体上看,应坚持思想先行、需求牵引、规划主导、改革创新、综合施策,以贯彻落实统筹规划为抓手,以创新体制机制和完善政策法规为保证,以深化重要领域军民融合为突破,加强国家层面筹划设计、重要资源融合共享和重大工程统筹建设,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植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具体实践中,应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战略规划,强化国家高层战略指导,尽快出台中央关于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指导性意见,滚动编制统筹建设五年规划,配套制定行业领域专项实施计划,稳步推进统筹建设深化发展。二是突出统筹重点,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抓好海洋、空天、信息等新兴领域统筹发展,推进国家安全和发展急需、行业领域搞不了的战略性工程和基础性建设,加快启动统筹规划安排的军民融合重大项目。三是推进资源共享,建立军地资源转化应用信息共享平台,开展军地存量资源普查清查,实施军标体系瘦身和民标等同认可,提出各领域各行业资源共享目标,提高军地资源特别是闲置资产综合利用效益。四是完善政策法规,加大国家各级财政对统筹建设投入力度,制定项目立项、投资融资、土地使用等激励补偿政策,出台财政支持、税费优惠的具体办法,颁布促进军民融合的法律法规,逐步建立系统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五是健全体制机制,与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相适应,加快建立统筹建设组织领导机制,完善部际协调、区域协作等工作机制,拓宽军地信息融合共享和交流渠道,建立统筹建设绩效考评体系,提高统筹建设整体质量水平。
  (作者单位:解放军战略规划部)
  ■张 鸣
(新浪军事)
&&|&&&&|&&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浅析新时期军队如何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年
浅析新时期军队如何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摘要】:正日,胡锦涛在中央军委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科学发展观,首要的问题是必须坚持十六大提出的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
【作者单位】:
【分类号】:E25【正文快照】:
日,胡锦涛在中央军委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中 强调:“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科学发展观,首要的问题是必须 坚持十六大提出的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正确认 识和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 设协调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战略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全林远;;[J];求是;2006年14期
许毅;柳文;;[J];军事经济研究;2003年05期
孙景平;;[J];经济师;2008年08期
高鹏;杨明;郑维伦;;[J];理论界;2008年03期
赵俊兰;;[J];军事经济研究;2007年05期
王江琦;;[J];瞭望;2007年42期
苗建军;;[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李旭文;徐智勇;;[J];军事经济研究;2006年08期
刘化绵;;[J];军事经济研究;2007年08期
孔祥振;;[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盍松;马士杰;;[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04年学术年会“资本论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秦明泉;;[A];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于化庭;;[A];第四届“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老教授事业贡献奖”颁奖暨老教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论文集[C];2008年
张计文;;[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刘大军;;[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4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张星星;;[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叶春雷;宫云祥;;[A];纪念建党8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张云;薛小荣;;[A];上海市社联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4年
何燚;;[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鲁世山;;[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邬建南(作者为宁波预备役炮兵团政委);[N];宁波日报;2006年
;[N];人民日报;2008年
中共曲水县委书记
周正权;[N];西藏日报;2006年
武警上海政治学院副教授、博士
孔祥振;[N];文汇报;2007年
袁德金;[N];学习时报;2007年
曹智?本报记者
任胜利;[N];人民日报;2007年
耿晓东?袁子卓;[N];石家庄日报;2008年
袁国玉;[N];昌吉日报;2006年
阙爱民;[N];河南日报;2008年
省委党校副教授
郝建;[N];贵州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房功利;[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陈炳福;[D];天津大学;2006年
于坤;[D];吉林大学;2008年
周文;[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洪华;[D];湖南大学;2004年
周孝平;[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毛志龙;[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张海;[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邓仕林;[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李欣;[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窦星涛;[D];吉林大学;2012年
熊肖;[D];山西大学;2006年
温建波;[D];新疆大学;2012年
钱邦星;[D];天津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我国在促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中好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
A、合理确定国防投入
B、保持军工核心能力
C、建立平战结合、快速转换动员机制
D、军民结合、寓军于民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A、阶级矛盾
D、阶级分析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一大
D、中共二大
C、知识分子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深刻内涵_学习时报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深刻内涵
在不同时期,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统筹协调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在和平时期,统筹的侧重点是安全下的发展,二者协调的基本标志是本国经济在既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中有较高的发展速度,同时国家又处在基本没有或很少受到威胁的状态;而战时统筹的侧重点是保证国家安全需要,二者协调的基本标志是资源配置和体制转换能够满足战争要求,同时又能使战争经济活动对国民经济运行和本国居民生活的负面影响最小化。而且,在和平时期,由于各国面临着不同的安全与发展环境,因而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也具有不同的指向。一般而言,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要实现以下三方面的基础性协调:其一,战略目标的协调。在这种协调下,国家能够在国防安全与经济发展两大目标建立一个平衡点,通过该平衡点,由此准确反映国防安全与经济发展在国家总战略中的轻重缓急的关系。如果两大目标中的任何一方成为主要矛盾方面,国家总目标的侧重点都应及时调整和改变。战略目标的确定,通行的是“安全先行”原则,即首先根据国家在一个时期内面临的国防安全形势,确定安全战略在国家总体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此为基础形成安全与发展在国家总体战略目标中的合理权重。由于军事与民用两大经济部门在资源配置上存在着资源分配上此多彼少的矛盾,以及由此带来的其他种种消极影响(国防开支对其他公共开支和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等),一旦决策者对总体战略目标的定位发生重大失误,或者国家安全会受到严重威胁,或者国民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破坏。因此,如何准确确定国家总体战略目标中安全与发展的权重关系,就成为协调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核心问题。在这方面,有的国家采用50名专家(军事专家、外交专家、经济学家等)把构成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因素分成几大类按权重打分,最后加总平均除以50,计算出国家面临的实际威胁的指数。人们试图用这种办法,最大限度地消弭主观所研判的安全与发展关系与客观实际之间的误差。其二,资源配置的协调。在这种协调下,国家能够在国防安全与经济发展两大领域之间形成合理的资源分配比例,建立科学的资源配置机制,有效地利用国防财政资源,在达成既定的国防安全战略目标的前提下使国防资源消耗量最小化。一般而言,战略目标权重关系的确立,要求与之相配套的资源配置比重关系,即国防安全资源配置与社会经济发展资源配置的比例关系。但战略目标的协调,并不是资源配置协调的必要而充分条件,或者说二者之间并不必然存在时序上继起的逻辑关系。这一点已经为历史事实所证明。因此,建立与战略目标协调的资源配置联动机制,是资源配置协调的核心问题。其三,运行机制的协调。在这种协调状态下,国防领域与民用领域的技术成果、人才、资金、商品、信息等要素,能够形成双向扩散、交流和融合的态势,由此可以充分发挥两大经济体系资源整合的优势。一方面,国防建设植根于国民经济母体之中,实现“寓军于民”,从而形成国民经济对国防经济的强大支撑力;另一方面,国防建设对国民经济促进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形成国防经济对国民经济尤其是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强大牵引力。达到了这种协调发展的境界,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因争夺资源而显现出来的竞争性关系就会大大弱化,“共生共长”的互惠互利就会使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产生了一种正合博弈关系,国防建设的机会成本也会大大降低,进而实现国防经济对民用经济拉动效应的最大化和民用经济对国防经济支撑效应的最大化。对于一个小国或者一个结盟的大国而言,实现上述协调也就实现了两大建设的协调发展。但对于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大国来说,这还不是协调发展的最高境界。要实现长远性、稳定性的协调发展,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满足大国特有的协调要求,实现“产业能力的协调”,即在本国产业体系中的军工生产能力与民用生产能力之间达成协调。通过这种协调,既能够自主满足本国武器装备的需求,又能够保障本国民用经济的健康发展。近现代以来,凡是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无不如此。目前,号称世界十大军工国的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法国、日本、以色列、巴西、印度、中国,都保持了相当规模的军工研发和生产力量。世界大国并不一定是世界强国。强国的协调还必须在大国产业协调的基础上实现更高一个层次的协调,实现“技术形态的协调”,即本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经济技术形态要与世界先进水平保持协调一致。也就是说,当各国封闭的安全与发展系统被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所打断而趋于开放时,一个国家的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标准也就有了世界意义,一个有重大影响的大国只有同时占领世界最先进的经济技术和最高的军事技术这两个制高点,才能实现长远、稳定的协调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这也是一种在对抗中才能实现的协调。1500年以来,历史上共有5次世界强国的兴衰。每一次强国兴衰的周期大致都要经历确定强国地位的国际战争、强国统治、统治衰落、挑战国发起挑战等四个阶段,周期长度平均约为100年。西班牙、法国、德国、日本和前苏联都曾经是争当霸主的挑战者,但都没有成功。重要原因之一是各挑战国在本国尚不具备挑战世界头号强国实力的前提下长期陷入巨额的战争经济消耗而趋于衰落,这也使本国失去了抢占时代技术制高点的能力。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彼得·施瓦茨的《胜利——美国政府对前苏联的秘密战略》,曾透露当年美政府秘密制定了迫使前苏联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最终拖垮前苏联的“软战争战略”。在冷战对峙的高潮期,经济总量仅为美国一半的前苏联,武器装备的年产量却占到世界总产量的一半,洲际导弹多达6000枚,是美国的两倍多。为保持军事优势,苏联军费占GDP的比重常年维持在13—15%,占财政支出比重30%以上。这种经济负担使前苏联的国防与经济的关系总体上处于严重失衡状态,最后被拖垮了。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保罗·肯尼迪指出,大国兴起,兴于经济科技的发达和随之而来的军事扩张;大国之衰,衰于国际生产力中心转移和过度侵略扩张所造成的经济和科技衰退。这确有一定的道理。人类近现代史上已经经历了三个大的技术经济时代,每一个技术时代的领先者都成为了世界强国,这绝非偶然。正是靠着第一次工业革命领先地位,英国才得以在17世纪到19世纪保持长达200余年的霸主地位;美国从19世纪末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至今已经有110年,至今尚未出现衰败迹象,它所依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知识经济发起者的优势。在它们崛起和应对挑战国挑战的时期,都注重军事与经济关系的统筹协调。比如,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对抗前苏联时,制定了“新面貌”安全战略,其核心就是在“避免严重削弱美国经济”的前提下实施对抗,以后历届美国政府几乎都不约而同地奉行着这一战略。这样,在国防与经济比较协调的推动下,美国获得了超过其他西方六国信息技术研发投资总和的资源优势,在现代信息产业的技术基础上实现了“富国”;同时又在新技术革命的支持下开始了新军事革命,实现了“强兵”。以上五个层次的协调构成了一个系统,对统筹我国国防与经济的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体性要求――应更加注重国家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使安全与发展两大战略目标整体推进,而不是安全或发展单方面的突进;协同性要求――应更加注重统筹兼顾,使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双方互相联结,互相协调,互相推动,形成合力;长远性要求――应更加注重从产业能力和技术形态上谋划两大建设持续的和长远的发展,而不是强调单方的重要而最终破坏双方相互依存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家的安全利益与发展利益在新的形势下实现高度统一,促进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电话: 86-1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建设 国防建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