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电磁辐射标准的“国家标准”是参照什么来制定的

中国手机辐射标准有望参照欧洲标准执行-搜狐健康
--------------- &
中国手机辐射标准有望参照欧洲标准执行
时间:日07:09
【来源:新华网】
【作者:赵晓辉】
  新华网北京6月15日电 中国泰尔实验室主任何桂立15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的手机辐射标准在技术层面已经完成,并已于去年底递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待审批。
  据介绍,上交国家标准委的方案中,中国手机辐射标准定为2.0瓦特/千克,参照了欧洲标准,略高于美国1.6瓦特/千克的上限。
  据了解,中国手机辐射标准的制订已进行多年。从1997年开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就组织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信息产业部等部门的多位专家组成联合工作组,讨论制定《电磁辐射暴露限值和测量方法》。
  国家环保总局和卫生部曾提出,只有手机辐射值低于1.0瓦特/千克才能保证对人体没有危害。何桂立说,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使用个体和使用习惯有很大关系,不能单纯以辐射值的大小来评判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他说,之所以采取这种2.0瓦特/千克的方案是因为既要保障人体健康,又要考虑到技术水平,保障使用功能
  什么是手机辐射
    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而任何一种无线电波或多或少会被人体吸收,这种无线电波就称为手机辐射。手机辐射可分为两种:手机机身辐射和基站辐射。
  手机辐射的测试标准――SAR
  SAR是Specific Absorbtion Ratio的缩写,即“吸收比率”。通俗地讲,就是测量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是否符合标准。
  手机辐射标准(SAR限值)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衡量手机辐射的技术标准SAR值的要求,国际电信联盟标准限值为2.0瓦特/千克,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标准限值为1.6瓦特/千克。
  国际权威组织关于手机辐射的基本结论
  任何无线发射装置,都会产生电磁辐射,从这个角度上看,纯粹意义上的“绿色手机”是不存在的。
  目前标准规定的手机辐射限值,一般比可能引起危险的辐射剂量要小50倍。所以,符合标准的入网手机都是安全的。
  据何桂立介绍,目前中国企业的大部分手机产品辐射值都低于2.0瓦特/千克,因此将来标准出台后对国产手机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这位专家说,中国手机辐射标准草案几易其稿,这是第一份送到国家标准委审批的草案。他表示,这一方案仍不排除修改的可能,但如果能顺利出台,应该会强制实行,所有手机产品需要通过有关部门检测,符合标准才能上市。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手机消费国,中国一直没有自己的手机辐射标准。辐射问题已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在意的因素。
  == 手机辐射标准再度引发关注 ==
  摩托罗拉“辐射门”受关注
  近日,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列出了手机辐射最强最弱各10款,在前10款辐射值最高的手机排行榜中,摩托罗拉占了前九名。
  这一消息在拥有四亿多手机用户的中国迅速传播。
  据此次发布的数据,九款摩托罗拉手机的辐射值最高为1.58瓦特/千克(电磁辐射测试值,简称SAR),接近美国市场对手机辐射值的最高上限1.6瓦特/千克,最低则为1.51瓦特/千克。这次登上“辐射最强排行榜”的九款摩托罗拉手机中,有五款手机先后在国内市场销售。而被指辐射值最高的“L6”,是一款去年才在国内亮相的超薄直板机,并且至今依然是市场上的畅销机型。
  (责任编辑:石翔)
共找到 43240
个相关新闻.
匿名发表: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Untitled Document
精品专题推荐
&精彩生活&
今日运程如何?财运、事业运、桃花运,给你详细道来!!!
秋天不回来
频道精彩推荐
秋天不回来
???????????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解读电磁辐射的新国家标准
1、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
-273.15摄氏度以上的物体都以电磁波的形式时刻不停的向外传送热量,这就是辐射。即使一块远低于环境温度的石头,它在吸收环境能量的同时,也在向外散发着辐射,使得你我能看到它。人眼能看到的光是辐射,看不见的宇宙射线也是辐射,辐射是无处不在的,哪些辐射会对人体有危害呢?这就是本文介绍的第一个问题: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
当电磁波的频率高过10^15Hz以上时,其能量就可能使得被接触的物体产生电离效应,电离效应指的是电子从原子和分子中逃逸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导致化学键的断裂,从而对生物组织(包括遗传物质DNA)造成损伤。原子弹和中子弹的辐射就是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对人体确有危害,应尽量避免接触。癌症病人的放射性疗法利用的就是电离辐射原理,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伤害到健康细胞,这是为保命而必须承受的负作用。
手机和基站的电磁波频率就低得多了,而且能量密度也低很多,远远不足以产生电离效应,因此被称为非电离辐射。电磁波也是能够穿透人体的,这听起来挺可怕,但其实很寻常,自古以来人类就被各种宇宙射线所穿透着,当然也包括磁场,在人体围成的密闭小空间里,指南针能照常工作。
能穿透人体的电磁波对人体会有什么样影响?答案有两条,一是证据确凿的热效应,二是查无实据的非热效应。电磁波的热效能是毫无争议的,微波炉就是电磁波热效应的具体应用,但手机和基站的电磁波辐射模式与微波炉完全不同,其加热效果非常差。根据以往的测试结果,手机辐射在头部引起的最大温升为0.194摄氏度,根据IEEE制定的安全标准,人体内局部温度升高的阈值为不超过3.5摄氏度,若人体正常温度若是36.5摄氏度,局部温度不能高过40摄氏度,而手机辐射所能引起的最高温度还不到37摄氏度,当然是无关紧要的,而且人类还可通过本身的体液流动来调节自身局部的温度。
电磁波的能量密度很低,网上流传的手机煮鸡蛋和崩爆米花的视频都是假的,专业人士和公众都不担心电磁波的加热效应,电磁波的非热效应才是我们关心的重点。
2、电磁波的非热效应
“手机基站辐射易长脑瘤,高压线辐射易得白血病”这种说法不是中国特色,而是散布于全球的流言,同时也是全世界科研机构多年来持续的研究热点,早已有100多项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手机与脑瘤等癌症的发病率无关。
联合国国际卫生组织于日称,使用手机与患脑瘤没有关系。日,世界卫生组织下辖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对关于使用手机与脑瘤的科学文献做了历时一周的集中梳理之后,宣布将手机辐射的致癌风险归为2B等级,这个等级指的是证据的强度,2B的含意是指“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动物致癌性证据不充分”,同属2B等级的还有咖啡和泡菜。致力于研究射频能量对健康的影响长达40年之久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生物工程学家、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员肯尼思&福斯特表示,IARC给出的结果离真正确定手机会致癌还很遥远,公众不必为此担心。
最近有个国外研究引用了同属2B等级的DDT来说事,意思是手机辐射与DDT是相同危险等级的,这还不值得你小心吗?其实2B这个等级指的是致癌性而不是危害性,DDT确实很有害但致癌可能性很低,这种研究结论就是在误导人。
2011年7月,瑞士热带与公共卫生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美国最新一期《全国癌症研究所杂志》上报告说,他们最新完成的一项有关研究没有发现手机会导致儿童患脑瘤的证据。他们收集了丹麦、挪威、瑞典和瑞士等国352名7岁到19岁的脑瘤患者使用手机的情况,并把有关数据与646名同样年龄段健康孩子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患有脑瘤的儿童并不比没有患脑瘤的儿童更多地使用手机。研究人员据此认为,使用手机可能并不是引发儿童脑瘤的主要原因。
有一位美国专家于1979在推测和假设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认为生活在高压线附近的孩子,由于辐射的原因患白血病的机率会增加到平均值的3倍,此说法引起了全美的广泛关注,在随后的20年里美国因此耗损了多达250亿美元的社会成本。美国国家科学院于1996年发表了历经3年的研究结果,认为高压线环境与白血病发病率无关。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经过历经7年涉及1200人的研究,于1997年发布了同样的结论。那位声称高压线下更易患白血病的专家,他的统计数据可能是真实的,但却没有找到真正的因果关系,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生活在高压线附近的家庭通常比较贫困,导致白血病发病率较高的原因是其较差的生活和卫生条件,而与高压线本身无关。
3、新老国标的对比
(1)名称的变化
88年版国标名称为《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防护规定”具有很强的保护人体健康的意味,这跟当时的医学研究水平不高有关,那时候还是BP机的年代,大哥大还没有全面进入,能接触到较高电磁辐射的都是电台操作员等专业人士,相关的医学研究还没有全面展开,那时普遍认为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中使用的还是与电离辐射同样可怕的“照射”字眼。
我长年关注电磁辐射问题,前几年就收集了修订版的征求意见稿进行研究,发现名称改为了《电磁环境公众曝露控制限值》,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把防护变成了控制限值。近几十年的电磁辐射医学研究普遍并不支持电磁辐射与影响人体健康的相关性,结论是并不需要刻意的防护,名称的改变减弱了保护人体健康的意味。
2014年版新国标名称为《电磁环境控制限制》,把征求意见稿的“公众暴露”也给去掉了。88年版的职业照射标准来自于工业标准,其实并没有什么医学依据,征求意见稿中去掉了职业照射标准,但还保留了公众曝露控制的说法,而2014年新版本干脆就取消了职业和公众的概念,把以前的职业标准扔一边去了。
88年版国标中职业限值大体比公众限值宽松5倍,但这个限值并没有什么实际约束能力。手机的平均发射功率最大也就0.2W,而军用短波电台会有400W,即使是宽松5倍的职业限值也早就超过了,但军队不能没有大功率短波电台啊,所谓的职业限值就从来没有在军队执行过。军方会给一些从事雷达和大功率电台工作的军人每月150元的辐射补助,这个话题与公众无关,暂且搁下不谈。
(2)删除了管理内容要求
88年版国标中的管理内容要求是比较严格的,例如要求新建或新购置的电磁辐射体运行后,必须实地测量电磁辐射场的空间分布,必要时以实测为基础划出防护带,并设计警戒符号。类似的严格管理要求一共有八条,而在2014年版新国标中全部删除了,这意味着全面放开了对电磁辐射的管理要求。
(3)补充了豁免范围
2014年版新国标中的电磁场等效辐射功率是延续旧版本的,手机基站功率一般40W以下,这当然属于豁免管理的设备,并不需要向管理部门报批。除此以外,还新增了对高压变电设施的规定,100KV以下的都豁免管理了,这实际上就是给电力部门解了一个套。
(4)增加了低频限值
2014年版新国标增加了1Hz~100KHz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这种低频辐射限值在88年版国标中是没有的,这种增加并不意味着医学研究发现低频辐射对人体有害了,而是因为近年来高铁等新生的低频低功率辐射体出现了,相应的争端必然会出现,如果没有标准的话就会纠缠不清,先把标准明确出来是明智的,以后如果有争端的话就现场测试,如果在限值内就都甭吵吵了。
4、对新国标的解读
通过新旧国标的对比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政府部门已经彻底地改变了1988年的看法,认定了一般性电磁辐射并不会危害健康,这种认定并不是盲目的,而是来源于发达国家持续几十年不间断的医学研究成果,来源于世界卫生组织、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美国辐射保护与测量委员会、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等众多国际知名组织机构。
有人会怀疑,中国制定的标准是不是忽悠老百姓的?能信得过吗?事实上中国1988年版标准是世界上最严格苛刻的标准之一,到底有多严格呢?以手机基站频率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为例,中国限值是0.4W/m^2,而美国限值是6W/m^2,中国标准比美国严格15倍。2014年版新国际的限值标准全面继承了88年版的数据,现在仍是世界上最严格苛刻的标准之一。
有的人认为,88年时大哥大还没全面进入内地呢,而现在到处都是手机和基站了,辐射情况严重多了。其实这种想法完全错了,现在人们接受到的辐射程度远比以前小了,而且还将继续变小。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公众对手机上网的速率要求越来越高,客观上要求单个基站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小,如果像大哥大时代那样1个基站覆盖半个城,那带宽肯定不够分啊。
而且,为了获得大带宽,手机基站的频率越选越高,其穿透性和绕射性越来越差,布设密度更大且单个覆盖面积更小的微基站会成为潮流,基站越小则发射功率越小,基站密度越大则手机发射功率也越小,所以说公众承受的辐射程度是越来越小,而不是越来越大。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研究报告,将来进入5G后,更加小巧的微微基站会逐渐成为主流,一个楼里就可能有好几个,使得空中的电磁频谱变得更加地均匀和微弱。
对电磁辐射的无知和恐惧虽然是全球性的,但中国搞得尤其邪乎,创造出了中国特色,甚至衍生出了很多伪科学产业。例如中国人普遍认为磁场对人体有益,而电场对人体有害,磁化杯、磁疗裤、磁疗枕、磁疗拖鞋是保健品,而防辐射服则成了孕妇的必备品。
学过中学物理的都知道,交变电场产生磁场,交变磁场产生电场,电磁现象本是一体的,鬼才知道为啥会出现“磁场有益电场有害”这种可笑的说法。孕妇的防辐射服利用的是法拉第笼原理,这种根本不密封也没接地的东西能有啥用?唯一的作用就是让别人知道你是个孕妇,在公车上能被照顾让座。
有个丫头脱发,她父亲认定是基站辐射造成的,于是跟运营商死磕,国内这种案例非常普遍,这不仅源于公众对相关知识的匮乏,更与逻辑思维能力欠缺有关。如果基站辐射真的能让人脱发,那全世界为此而脱发的何止千万?怎会只让你家丫头一个人倒霉呢?
还有人说打完手机后头疼,那是因为电话里谈的就是令你头痛的事,如果女朋友打电话答应了你,你肯定不头疼。有人说打完手机后那侧脸发热,认为是辐射造成的,其实拿个拖鞋贴在脸上说话,过一会那边脸也会发热的。
看世界卫生组织文件,发现一种有趣的病症“电磁辐射超敏反应”,发病率在百万分之几,患者自述曝露在电磁场中会有皮肤烧灼感和恶心眩晕等症状,经研究发现症状与电磁场无关,而是由荧光灯闪烁和设备工作声等引起的,这个结论是咋得出来的呢?科学家做了对比实验,刻意让变压器发出“嗡”声并点亮设备灯,但实际并没辐射发出,这时病人就发病了,而发出了辐射但没有动静也没有其它什么指示,这时病人没有反应,因此世卫组织认为这病与辐射无关,并建议对病人从神经病和精神病两个方向去做具体的诊断。这病啊,按中国老百姓的说法就是臆症。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电磁辐射不会危害人体健康,这也是国际科学界的主流观点。
有人认为“提醒我小心什么是真帮助,告诉我不必担心什么不算帮助”,我很不同意这个说法。通过作者的辛苦劳动,令你放下了思想包袱,从而生活得更加放松坦然,最起码在购买防辐射服时会省些钱吧,这当然是一种很有用的帮助。
有人会担心这篇文章是否靠谱,实话说我可比你在报刊上看到的所谓专家要靠谱多了。最关键的是,文章的观点并不是我本人提出的,而是查阅了大量科学文献的结果,也许因我水平有限而有些瑕疵,但主要观点是绝对没问题的,这可是科学界的主流观点。
这些年来我为反辐射流言做了点事,发表了《破解手机辐射危害健康的流言》、《基站与健康》、《解读电磁辐射的两种标准》、《对韩国的地铁电梯手机电磁辐射问题的答复》、《您有电磁波敏感症吗?》等文章,这些文章在网上一搜便得,相关微博更是无数。微博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小传统,只要是有辐射流言出现,总会有网友艾特我,而无论对方是多大的V,我一转帖驳斥,对方肯定熄火。
这可不是吹牛,我的科普文章大部分都被中国知网等学术库收录了,我查了下有26次,下图只是部分截屏。由于是科普文章,不可能被人家的科研文章所引用,但下载量还是可以的,例如《手机通信有多危险》被下载了195次,恐怕比大多数科研论文都高。令我悲催的是,刊登这篇文章的《宁波通讯》根本就没有联系过我,当然没有给过我稿费。更令我悲催的是,文章后面注明的是摘自《上海杂志》,而《上海杂志》也根本没有联系过我,当然也没有给过我稿费。更更令我悲催的是,我众多的科普文章被各种媒体转载不少,绝大多数都没有给过我稿费。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市售节能灯通过辐射安全监测 对人体辐射值低于国标限值
东方网3月30日消息:据《东方早报》报道,近日,有网友爆料自行测量节能灯辐射结果,“节能灯周边电磁辐射惊人”的结论引发了市民的疑问和顾虑。为此,上海市质监局对本市在售的节能灯产品进行了“人体辐射安全”专项指标风险监测并在昨日公布了结果:这些节能灯在工作状态下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均符合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规定的感应电流密度要求。
据悉,这次市质监局监测的87个节能灯样品基本覆盖了上海市场上可以买到的国内、国际知名品牌产品。专家表示,产品可以放心使用,市民不必为此担心。
此前测试的标准不合理
此前,曾有机构展示了“节能灯辐射”试验过程,据当时的测试显示,近10个品牌的节能灯在工作状态下,当测量仪贴近10厘米范围内,电场强度都超过了200伏/米,欧司朗节能灯辐射达1600多伏/米;当距离节能灯1.5米远之后,数值一下子降到了每米十几伏,整个过程不超3分钟。其所引用的是现行国家标准GB《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中“公众照射导出限值40伏/米以内”的规定。
据悉,上述《电磁辐射防护规定》是1988年由当时的国家环保局放射环境管理处组织编制的,该标准中提出了包括40伏/米在内的对于环境的电场强度限值。
关于节能灯电磁辐射的争论也引起了照明电器业内专家的关注。专家们认为,这一事态已明显偏离了节能灯辐射量的本来面目。GB《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的标准并不适用于节能灯产品,首先这个标准规定的电流适用频率范围为100千赫兹至300千赫兹,而节能灯工作电流的频率范围在30千赫兹至50千赫兹。
其次,这个标准并未规定关于辐射量的检测方法。早前报道中所提到的测出200伏/米至380伏/米的电场强度的情况,其使用的测试方法不符合IEC标准所强调的“正常使用条件下”这一前提,其测量探头紧贴辐射源,测试距离在10厘米之内。而且GB《电磁辐射防护规定》有很多内容以当前的科技标准来衡量已明显过时,也有很多不适用节能灯的对人体伤害影响的判断。
据上海市照明学会理事长俞安琪介绍,照明电器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防护标准,目前只有一个国际标准,即IEC6《照明设备对于人体电磁辐射的评价》。俞安琪认为,不同频率对人体的伤害是不同的,因此对各频率段都有“加权网络”,使最后评判结果符合实际的情况。另据试验人员介绍,“按IEC标准的规程,节能灯电磁辐射的检测过程一般须耗时45分钟。”
节能灯产品可放心使用
那么,节能灯的电磁辐射到底有无危害?
3月中旬,上海市质监局对本市在售的各类节能灯产品进行了“人体辐射安全”专项指标风险监测。全部87个样品从本市大型综合性商场超市、大型专业灯具市场和专业商店购得,基本覆盖了本市企业生产及部分外地企业生产的国内、国际知名品牌产品。
监测结果表明,这些节能灯在工作状态下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均符合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规定的感应电流密度要求,专家强调,当产品同时符合电磁兼容标准的要求时,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产品可以放心使用,市民不必为此担心。
这次节能灯辐射风险监测是由国家电光源质检中心(上海)、上海照明产品质检站依据国际标准IEC《照明设备对于人体电磁辐射的评价》进行,试验结果显示,87个样品对人体的辐射值均低于国际标准限值。
此外,我国GB《电气照明和类似设备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制和测量方法》国家标准是采用等同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国家、上海近年来均将节能灯产品列入重点监督抽查对象,并将监督抽查结果向社会公布。从历年抽查结果和本次风险监测情况看,上海销售的主要节能灯产品,是基本符合标准要求的。
2010年,上海市政府提出了千万节能灯进家庭行动计划,并列入当年市政府的实事工程推广使用节能灯1200万只。
某机构实验
近10个品牌的节能灯在工作状态下,当测量仪距离节能灯10厘米以内时,电场强度都超过了200伏/米,欧司朗节能灯辐射达1600多伏/米;当距离节能灯1.5米远之后,数值一下子降到了每米十几伏。
得出节能灯辐射超标结论所参照的标准是现行国家标准GB《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中“公众照射导出限值40伏/米以内”的规定。
GB《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的标准不适用于节能灯产品,该规定的电流适用频率为100千赫兹至300千赫兹,而节能灯工作电流频率在30千赫兹至50千赫兹。
其次,该机构实验时的测试距离都在10厘米之内,不符合IEC 6《照明设备对于人体电磁辐射的评价》中所强调的“正常使用条件下”这一前提。
作者:沈靓
(本文来源:东方网
跟贴读取中...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新闻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131505条
评论126985条
评论124136条
评论104791条
评论98201条
游戏直充:
热门功效:
热门品牌: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以下试题来自:
问答题简答题我国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所规定的电磁辐射防护限值的公众照射基本限值,其基本计量方法规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天24小时内任意6分钟内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应小于每公斤体重限值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问答题 参考答案
可以正常听到信号,但声音比较小
2.问答题 参考答案
幅度调制(调幅)、频率调制(调频)、相位调制(调相)
3.问答题 参考答案
4.问答题 参考答案
42、43、44、50
5.问答题 参考答案
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区域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磁辐射的国家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