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战斗英雄苏州缪志刚离婚这个人吗

  最近读到一篇文章,说建国初全军曾授予过78位“特级战斗英雄”,于是查了一下资料,发现并没有这个说法,其实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建军之日起到现在,在这个总数累计超过4000余万人的庞大队伍当中,只有两人荣获“特级战斗英雄”的称号,即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杨根思与黄继光,其余像董存瑞、邱少云、伍先华、曹玉海、杨育才、杨连弟等人,只获得了“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杨根思(),原名羊庚玺,江苏泰兴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第一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作战勇敢,屡立战功,被誉为“爆破大王”。1944年2月参加新四军,1950年9月出席过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此次会议并未授予过“特级战斗英雄”称号),10月参加志愿军。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的退路。29日上午10时,当美陆战第一师发起第8次冲击后,全排只剩下两名伤员,所有弹药全打光了。增援部队尚在途中,美国兵眼瞅着又要冲上来了。负了伤的杨根思,平平静静地把最后一个炸药包放在自己跟前,又平平静静地对那两个伤员说:“你们下去,把重机枪带下去,不能留给美国鬼子。”“连长,你……”伤员们不想扔下自己的连长。“这是命令!”杨根思斩钉截铁。“是!”伤员哽咽着给杨根思行了个庄重的军礼,拖着重机枪爬下了阵地。当杨根思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后,40多个美国兵冲了上来。他站起来一把拉着了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烟,大步向美国兵走去。美国兵根本没想到这人是来拼命的,都没开枪,一个人嘛,能怎么样!待他走到跟前,才发现哧哧冒烟的导火索,“哇”的一声扭头想跑。突然一声巨响,敌人腐烂变泥土,勇士辉煌化金星!
  黄继光(),四川中江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1951年参加志愿军,时为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第2营第6连通讯员。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的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1953年4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其为特等功,并授予其“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授予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责编:传媒编辑
编辑:来源:台海网战斗英雄黄登平
一次击毙越南特工最多的人:战斗英雄黄登平
在越军的编制中,特工是战术素养最高的,往往执行侦察、偷袭、渗透、爆破等特种作战任务,类似于我军的特种作战部队。由于越南战火连年,他的特工往往都是由经过实战的老兵组成。
在中越边境战争那一段时期,边境上的作战部队当中流传着许多越南特工的故事,说他们能在夜间无声无息的摸到你的阵地前沿,把你埋设的定向雷调一个方向,然后故意发出一些声响,让你引爆,死在自己的手里;还有的越南特工被俘后,会在押解途中杀死押送人员,抢夺武器,在你的后方祸害一气后又全身而退等等,搞得我方参战人员对越南特工队是又恨又怕,以至于在前沿的守军中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遇到特工队的人,绝对不交代什么政策,也不惦记抓什么俘虏(当时抓个俘虏是能立功的,可越南特工中极少有投降人员),闷头往死里打。
战争初期越共就大规模使用特种部队袭击中国,造成了较大的伤亡。
我要说的这位让越南特工恨之入骨的人物叫黄登平,可能有岁数大一些的朋友还记得当年中国青年报报道过他,题目叫《热血男儿一席谈》。我听他讲这段故事时,他已经是北京警卫三师某团的一名连长了。
登平军校毕业,到中越边境参战实习,在某团的团指挥所任见习参谋,当时7.12作战后不久,越南人元气大伤,一直没有组织过象样的正面作战,倒是特工时不时给你添点堵,整一点动静出来。
在那个团所在的防区,有一个本来没有什么军事意义的小无名高地,两侧都是我军的防区,能轻易的就用火力覆盖,所以我们一直没在上面驻守人员。越南的特工就在夜间跑上面插上越南的国旗----仗打到这份儿上,已经不象在打仗了,简直就是成心的恶心你。
看着越南国旗在自己阵地中央飘扬,战士那能憋下这口气?一顿炮火过去,邪门儿,居然打不倒,把团长气得在电话里大骂炮兵是废物。黄登平自告奋勇,带领两名战士登上了无名高地,拔掉了越南人的旗子,这是他一上无名高地。在下高地的途中,他沿着越南人可能来袭的方向前出侦察了一下,回来向团长汇报,在无名高地上有方圆不到三十米的一块天然形成的射击的死角,越南人的旗子就插在那里。他向团长建议,在无名高地上设置一个高机阵地,封锁越南特工的渗透路线,团长采纳了他的建议。
第二天,黄登平带着三个人再次登上无名高地,架设了一挺高机,构筑了阵地。这是他二上无名高地,这一次,他的胆子大了许多,趁着清理射界的机会,把阵地前沿的情况做了一个详细的侦察,制定了周密的火力方案,然后回到指挥所向团长做了汇报。
有时候,英雄的产生是要求机遇。在建立无名高地阵地后的第五天,黄登平的一位同学在随军工向阵地上送弹药的时候触雷阵亡了,这使他十分的悲痛,要求上前线参加战斗,团首长不批准,万般无奈下,他又要求三上无名高地,为哨位上的战士运送给养,这次得到了团首长的批准。
第三次来到无名高地,他已经是轻车熟路了,哨位上的战士对这位精明能干的黄参谋也很喜爱,那天,他通过步谈机请示团指,让他在阵地上留守一夜,被他赖的没办法,团长批准了他的要求。那一夜,他一直在哨位上,倾听着周围的声音,可是偏偏静的一点声音都没有。
凌晨四点多,天色已经蒙蒙亮了,南方山地特有的晨雾已经开始从山脚逐渐的向山头移动。黄登平正为白熬了一宿而沮丧,突然,他发现山脚的迷雾中似乎有人影在活动。特工!他当时警醒过来,用脚把哨位上熟睡的战友蹬醒,和他一起观察。
晨雾逐渐上移,越来越浓,根本看不清,无法判断是否有人潜伏上来。哨长甚至轻声的开起了他的玩笑,是不是想打仗想的花了眼?黄登平观察了一下地形,浓雾马上就要笼罩一片小山坳了,要是真的有人,到了那里再想找就更找不到了,山路上,只有一个天然的石缝,进深不到六米。
“机枪封锁!”黄登平果断的下了命令。“不管他有没有人,咱这机枪一响,既等于报信,又等于火力侦察了。”
“哒哒哒……”清脆的枪声划破了早晨的宁静,也惊动了两旁的我方守军,跟着无目标的放起枪来。
“这样不成。”黄登平有些急了,他顾不上很多,往冲锋枪弹匣里压了十几发曳光弹,前出到一个有利位置,瞄着山路上打了几个点射。有了弹着点指示,周围阵地上的子弹象下雨一样泼了过去。可浓雾中,一声还击的枪声也没有。
雾渐渐的散了,大家都目瞪口呆,山路上一个人影也没有。两旁阵地上的指挥官开始在步谈机里骂街了,骂的黄登平也心里直窝火。他坚信自己的判断,刚才肯定是敌人上来了。难道是从自己的眼皮底下溜过去了吗?应该不可能,由于及时的拦阻射击,那么密集的火力是无法通过的;难道是退回去了?也不可能,刚才他一直盯着下山的方向,就等着打呢。
他的目光盯住了上路上那个天然形成的石缝,难道是藏到那里面了?按说是不可能的,那里自己亲自侦察过,里面进深不到六米,没遮没挡的,进去连个回旋余地都没有,难道越南特工真的神奇到可以来无影,去无踪?还是自己确实判断错了?
黄登平在学校的时候,就以好动脑子闻名,常有些出人意料的想法。他用望远镜仔细的观察了石缝的情景,可实在不好判断,于是决定亲自去侦察一下。他命令哨长把机枪瞄准石缝,随时准备给予火力支援,自己带一名战士,扛上一箱手榴弹下了阵地,来到山路上,俩人开始悄悄的靠近。
突然,黄登平的心狂跳起来,他发现了一摊没有掩盖干净的血迹,这说明刚才的一顿火力拦阻取得了战果。
他回头看了看身后的战士,指了一下血迹,又指了指石缝,战士会意的点了点头,俩人拿出手榴弹,迅速占领了有利地形,然后开始一颗接一颗的向石缝里面扔手榴弹。
轰隆轰隆的爆炸声响了起来,这次黄登平看清楚了,随着爆炸的气浪,有许多血肉夹杂着破烂的枪械、布条,盔型帽等物品被抛射了出来。狡猾的越南特工以为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这次他们可失算了。
战后统计,此战毙敌特工15名,我方无一伤亡。黄登平荣立一等功,并被中央军委授于了一级英模称号。
热血男儿一席谈
-----从云南前线代职见习归来的黄登平答记者问
&&&&&&&&&&&&&&&&
解放军总政治部新闻处 、&&"战友报"
问:你是怎样赴云南前线参加作战的?
答:我是从军校毕业后,作为学员骨干,奉命赴云南边防部队代职见习的.
问:你们赴云南边防部队代职见习有条件限制吗?
答:有.条件是优秀党团员、学生干部、全优生、三好生。
问:为什么要有这些条件限制?
答:可能是想通过战争检验一下这些优秀学员的实际优秀率吧!
问:你在前线的信念和抱负是什么?
答:信念是人在阵地在.抱负是杀敌立功,争当英雄.
问:你守卫的是哪个阵地?
答:是老山"十五勇士"这个群体守卫过的"李海欣高地".
问:你在战斗中消灭了多少敌人?
答:我带领一个班的四名战士,在一次潜伏战中歼敌十五人.
问:你在阵地上担任什么职务?
问:你立功了吧?
答:立了一次二等功.
问:你带领的那个班立功了吗?
答:立了集体一等功.
问:你感到很光荣吗?
答:感到非常光荣.但在前线感到最光荣的不是立功,而是能够坚守阵地的最前沿,那里凝聚着伟大祖国的重托与信任.
问:你在前线最想念的是什么?
答:父亲、母亲和未婚妻.
问:不想念祖国吗?
答:对于祖国,我从来不曾忘记.因为,祖国的土地就在我的脚下.
问:你当时最担心的是什么?
答:最担心的是怕自己指挥不当,会给战友带来无谓的牺牲.
问:最关心的是什么?
答:战友的安全和阵地的巩固.
问: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答:写战斗日记.
问:最鄙视的是什么?
答:贪生怕死.
问:什么人在阵地上最受欢迎?
答:到阵地上抢救伤员的女医生.大家都称她们是"命运女神".
问:你在战斗中最喜欢什么样的干部?
答:判断准确,指挥果断,以身作则,关心部下.
问:你最不喜欢什么样的干部?
答:指挥打仗优柔寡断,总结经验夸夸其谈.
问:你最喜欢什么样的战士?
答:作战勇敢,机智灵活,不怕牺牲,肯动脑筋,主动当好领导的参谋.
问:你对当代青年战士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答:爱祖国,不怕死,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少青年战士还缺乏如同李存葆笔下的"小北京"那样的学识和气质.如何培养出更多的"小北京",这大概是我们军事教育家们应当关注的一个课题.
问:你在战场上感到最痛苦的是什么?
答:看到战友倒在自己身边.
问:你在前线感到最痛快的是什么?
答:最痛快的是把复仇的子弹倾泻到敌群之中.
问:你在战斗中负过伤吗?
答:负过两次伤,但都不是重伤.
问:你能够从战场上安然归来,感到很幸运吗?
答:不,我的生存是和战友的牺牲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战争的幸存者不是幸运者,幸存是有代价的,代价就是战友们的鲜血和生命.每当想到他们,我就有一种"欠债"的感觉.这种"债"仿佛是永远也还不清的,但我愿用毕生的努力去偿还.
问:从报纸上看到,越军经常对我境内进行炮击.你在阵地上的时候,越军一天要发多少炮弹?
答:没有确切计算过.但曾有一位记者在阵地上随手抓了一把泥土,一数,里面有八块炮弹片.
问:你在战场上遇到过十分危险的事情吗?
答:遇到过.就在我们歼敌十五人的那次战斗中,敌人扔过来一颗手雷,正好砸在我们一位战士的头上,可手雷没有马上响,被钢盔弹了出去,在七、八米远的地方爆炸了,在场的人谁也没受伤.
问:你们都是第一次上战场,不害怕吗?
答:说真的,开始有些怕,但真正和敌人接上火就不怕了,尤其看到战友在自己身旁倒下时就什么也不怕了.有人说得好:战场上总是充满危险的,但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战场上被危险吓倒.
问:你们在阵地上有什么娱乐活动吗?
答:有,主要是听听收音机,唱唱歌,有时也互相开开玩笑.
问:你们听收音机最爱听什么节目?
答:新闻联播、相声和一些抒情歌曲.
问:你们最爱听什么歌?
答:"五的月亮".
问:通过参加战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答:看到了祖国的希望和中华民族不弯的脊梁,振奋了自己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精神.
问:你认为目前部队最缺乏什么样的干部?
答:缺乏精通新时期的政治工作的专门家.没有一大批有水平、有魄力、懂政策的开拓型的政治干部,是做不好工作的.
问:你最爱看什么样的电影?
答:喜剧片.
问: "下的花环 ",喜欢看吗?
答:喜欢看,但不敢看,看一次难受好几天.我从战场上回来,总想到那位"梁大娘",想到她那艰辛的生活情景.现在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不知富起来的人们中有没有她老人家,她可是真该先富起来呀!
问:你家里的生活有困难吗?
问:你们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冒着生命危险保卫祖国,是否感到"当兵吃亏"呢?
答:在前线流传着这样一首诗:"吃亏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
问:在前线有没有党风不正的问题?
答:在前线,身边是牺牲的战友,前面是凶恶的敌人,环境和良心都不允许你为自己打算.再说打反击、攻碉堡,在战术上只有"窍门"可取,没有"后门"可走.
问:你认为一个普通党员对党风的根本好转能起多大作用?
答:俗话说"寸草遮丈风".现在人人都认识到执政党的党风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这是使党风根本好转的思想基础.只要我们的党员敢于坚持原则,按&办事,是会得到党的支持和群众拥护的.
问:你认为自己今后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防止吃老本.
问:你今后学习的重点是什么?
答:军事理论和管理科学.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缪志刚 苏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