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挖坑种树的12误区主板的误区有哪些

组装电脑挑选主板的五大误区 - 组装电脑教程 - 电脑百事网
手机扫描二维码
组装电脑挑选主板的五大误区
&今天,小编总结一下如何区分一块主板的好坏,以后挑选主板的时候不管它是一线还是二线的主板,只要我们了解了一下五大误区,商家的那些小动作就不会再坑到大家了。
误区一:以色论质,黑色PCB性能一定优于其他PCB。
黑色PCB-般为一线厂商的高中端主板采用,其售价也较其他同类产品稍高,时间一久,难免在部分朋友心中形成了&黑色PCB性能更好&的印象。其实PCB的颜色指的是电路板的颜色,而电路板的颜色则取决于上面刷的阻焊剂的颜色,PCB的颜色如何,与主板的性能没有关系。
当然,这并不是说,采用黑色PCB的主板就没有一丝贵的理由。实际上,由于洗PCB的过程中,黑色很容易造成色差,如果PCB工厂使用的原料和制作工艺稍差,就会因为色差造成PCB不良率的升高,从而导致主板生产成本的增加,所以采用黑色PCB的主板通常会比其他颜色的稍贵一些,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一颜色通常会被用说,采用黑色PCB的主板就没有一丝贵的理由。实际上,由于洗PCB的过程中,黑色很容易造成色差,如果PCB工厂使用的原料和制作工艺稍差,就会因为色差造成PCB不良率的升高,从而导致主板生产成本的增加,所以采用黑色PCB的主板通常会比其他颜色的稍贵一些,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一颜色通常会被用。
误区二:以大小论质,小板性能不如大板。
在PC刚起步时代,主板技术落后,集成度远没有现在这么高,许多功能需要配上相应的扩展卡才能实现,如网卡、显卡、声卡等。这时候,拥有更多扩展插槽的ATX大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最受大众青睐的产品,而与之相反,扩展性不强的MATX和MINI-ITX等小型主板,就难免成了姥娘不亲、舅舅不爱的鸡肋产品。这一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被一些人顽强地继承了下来,并进而发生扭曲,最终演变成了小板性能不如大板的谬论。
实际上,主板的性能主要取决于芯片组,和主板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现在主流级别的芯片组,完全可以做在ITX和MATX板型上。而一些主板厂商,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也会在同系主板中,分别推出ATX和ITX等不同的板型。比如,技嘉的287系列,就同时推出了十款287 ATX大板和三款MATX、一款ITX小板。由于这些主板采用的芯片组一样,所以其基本性能毫无二致。
主板和大板的区别,主要在于扩展性方面,此外,大板的散热性也比小板要好,当然,与之相对应的,是大板的价格较高多,耗电量较大。
所以,大板型适合于硬件高运转速度、高热量扩散、高耗电的电脑用户选用,如游戏玩家和超频爱好者等,这些用户或者需要安装独立显卡,或者需要提高主板供电量,大板型可以很好地满足他们的这些需求。小板型则比较适合普通家庭用户及办公用户选择,环保而经济,何乐而不为?
&误区三:PCB层数越多越好。
PCB是主板的板基,是主板上所有元器件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平常熟知的CPU、显卡、声卡等都是借助它才能实现正常工作的。目前的主板,多由4-8层甚至更多的PCB层组成。
当然,这一结论只是基于理论上的,实际上,由于各主板厂商采用的技术不同、设计有别,每层可合理容纳的元器件总数量并不相同。在合理的范围内,一层PCB上集成1000个元器件和将它们分散分布到两层PCB上,性能和效果并无不同。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4层PCB已经足够满足他们的需要了,至于再多几层的PCB,通常是为特殊用户设计的,比如超频用户。由于超频会提高电源的供给,同时会让各元器间之间产生更强的干扰信号,这时候,更多层的PCB会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对于他们来说,选用层数更多些的PCB当然就是明智之举。
和4层PCB相比,6层PCB的主板超频性能大概会提高5%左右,其价格则会比4层贵出30%以上。就性价比而论,6层PGB的确没有什么诱人之处,至于是否值得购买,那就只能看个人的需求而定了。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加载更多内容
关注智能手机、电脑、笔记本、科技资讯, 致力于提供有价值的IT资讯。综合(29)
误区一(最容易犯的错误):CPU核心越多速度越快!
不错,人越多力量越大,但如果拔河比赛,8个普通人和4个大力士比赛,后者胜利。
实际对比:
intel i3-4160(双核四线程) CPU性能超过&AMD X4 860K(四核四线程)
intel i5-4590(四核四线程) CPU性能超过 AMD FX8320(八核八线程)
误区二:玩游戏CPU应该选择AMD,办公选intel。
最早这个说法起源于AMD K7时代,一直延续到AMD X2 4000+(当时intel的奔腾D处理器性能不佳)。2006年,intel的“Core 2 Duo酷睿”推出后, 这个情况发生了逆转,直到现在的i3i5i7,intel处理器远远超过了AMD,现在高端处理器是i7的天下,中高端是i5的地盘。
AMD产品线中,FX六核八核功耗不理想,性能也不如i5,只降低身价和i3竞争,还好有个X4 860K四核能在中档处理器勉强支撑。低端则没有一样产品能和intel G1840竞争。AMD APU旗舰产品A10 7850K虽然显卡性能较高,但也只相当于GT730K D5水平,无法满足大型游戏玩家的需求。
误区三:独显比集成显卡好
很多人装机都喜欢弄个独显,装机公司也乐此不疲,只要兼容,多个显卡就多赚几十元,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出现了:i5-4590+GT610独显的畸形配置,i5-4590 CPU内置的HD4600显示核心性能大幅度超过GT610独显,如果加显卡后不仅仅性能会下降,还白花200多元,只有奸商为了迎合不懂客户喜欢“独显”才会这样做。
我们对这样配置的机型是非常不屑的,就算客户要买我们也不卖,装这样的机器和为钱下跪没有任何区别!!而类似配置有时还出现在一些品牌机中。
误区四:显存越大越好,显卡256bit比128bit速度快。
由于绝大多数消费者都不懂,很多厂家也在低档显卡上安装了2G/4G的显存,这个和买台跑车追求轮胎数量多少没什么区别。只需记住,目前只要有1GB的显存,显卡的速度最主要是显卡的图形处理芯片(GPU)来决定,其次是频率,最后是显存位宽。256bit的不一定就比128bit的更快。
前年有个客户想买个1000元左右显卡,一看GTX750Ti的128位显存不乐意了,固执的买了已经淘汰的HD6850,理由是:256位的更快,让人哭笑不得,要知道GTX750Ti远远超过HD6850,而且后者功耗极大,绝不应该为了一个256位去买个老卡回家。
误区五:大板比小板稳定。
这是非常荒谬的说法,是完全外行的主观猜想。国际一线大厂华硕和技嘉的市场主力产品都是小板,销量远远高于大板,试想如果仅仅是因为板子小就不稳定,华硕和技嘉还会生产小板吗?如果大小板的用料做工一样,稳定性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不同在于大板要多3根PCI插槽,这个PCI插槽是用来插电视卡、采集卡、高端声卡的,一般客户不会用到,而且很多小板也提供一根,完全能满足需求。
另外,如果介意一些小板的三相供电,完全可以购买四项供电小板,也没必须要多花费200元选择同样为四项供电的大板。只有预算非常充足的客户和有特殊需求的客户(如需要插很多PCI卡)多的PCI设备适合大板,多数客户应该首选小板,性价比更高。
误区六:高端主板比低端主板的速度更快。
例如:Z97主板比B85快,这个误区是菜鸟常常有的,感觉800多元的主板速度比300多的快,这是典型的“心里作用”。举个例子,有件服装本来标价100,很久都没有卖出去,店主灵机一动,改为:“999元,顶级货三折甩卖”,结果一下就卖出去了。
主板在参数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高端和低端的性能差距很小,如Z97和B85,最大区别在于扩展性和超频性。如果CPU相同,Z97和B85性能没有区别,就是用软件测试,也在伯仲之间。而且你可能还不知道,i5-4590搭配比B85更廉价的H81主板,其速度和1000多的主板也没有区别,你是不是很吃惊?
备注:低端主板导致的性能降低这种情况在10年前的一些品牌机上发生过,如某品牌机以前采用的SiS671FX芯片组,虽然也支持E7200,但仅支持DDR2-667内存规格,并且集成的Mirage 3图形核心性能也弱于G31的X3100,在这种情况下,就算CPU、内存、硬盘和显卡全部一样,性能也有衰减,不过这种情况目前已经没有了。
误区七:名牌一定好。(正确的是:一线品牌主板确实好,但要排除个别的型号)
例如:华硕等主板通常是高端产品出色,如800元以上主板,而华硕最低端的主板不仅用料做工一般,返修也非常高(备注:根据本站销售统计客户返修数据),甚至有的用户看了商品后,都说“这可能不是正品华硕”。
有一次我们用一张全新的华硕低端型号主板安装,刚开电源就把七彩虹显卡烧了,PCI-E也烧坏了,拿去华硕维修中心说是显卡短路,不承认是主板故障,七彩虹中心说是主板PCI-E插槽问题,也不认。不过后来仔细分析,应该是PCI-E插槽质量不好,短路造成。根据统计,技嘉和华硕的返修率最低,二线品牌中盈通和精英也不错,返修率低。
误区八:主板应该有足够升级余地。
例如:现在电脑升级换代很快,一般大的升级CPU的插脚也可能都换了,而且根据Intel的惯例,当新四核推出时,价格都会和老四核相当,甚至更便宜。因此,选购主板不一定要追求最高最新。
误区九:全固态电容+多相供电一定就好。
衡量一款主板的好坏,我们可以从用料、电路设计、元件排布、做工等方面进行判断,而最受用户关注的是电容和主板供电系统,因此,有些主板4相供电却用3相的材料,MOS数量、线圈的绕数都存在问题。有的主板一下子就弄个“全固态”,用的是很一般的固态电容但价格一下就高很多。
误区十:inte 第四代i3i5i7比第三代的速度快很多。
i3i5i7从第一代到第三代产品,每一次升级都伴随着工艺更先进,功耗更低,而且速度有较大提升。但从第三代到第四代时,工艺不变,功耗略增加,CPU速度的提升只有3-5%左右(同频率下),主要提升在核心显卡的性能上(这是导致功耗增加的原因),由于第四代i3i5i7要搭配intel 8系列芯片组,暂时价格还比较贵。
搭配独立显卡无法使用核心显卡,因此对于非常看重性价比的客户,如果要搭配独显,购买第三代i3i5i7的性价比还略高一筹!当然,如果intel 8系列芯片组的价格降价到和7系列持平的时候,就应该首选第四代i3i5i7了。
参考知识库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219536次
积分:2723
积分:2723
排名:第11239名
原创:45篇
转载:90篇
评论:51条
(1)(1)(1)(1)(2)(1)(3)(1)(1)(3)(1)(1)(1)(3)(1)(1)(4)(1)(2)(8)(2)(3)(2)(2)(4)(1)(1)(3)(3)(2)(1)(2)(2)(2)(1)(1)(1)(3)(1)(1)(1)(1)(5)(2)(1)(1)(3)(1)(2)(1)(1)(3)(1)(4)(5)(22)(1)(2)(2)当前位置: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 & & & 作为电脑里连接其它配件的平台,主板可以说是电脑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在选购主板时也要考虑很多因素。不过,由于一些不当的认识,很多用户在选购主板时考虑的因素其实是错误或者不完全正确的。而这些误区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为了更好地优化成本,这次笔者就列举这些因素,让我们一起来破解主板选购的四大误区。误区一:黑色PCB性能好/主板性能和PCB颜色有关& & & & 关于PCB的颜色问题,网友们一直以来都有“绿色不如红色,红色不如蓝色,蓝色不如黑色”这一说法。实际上这是有很大的误区。PCB电路板之所以有不同颜色,原因在于上面刷的阻焊剂颜色不一样,并不会影响到实际的性能。但黑色的PCB的确比其他颜色的成本要贵出一些,由于黑色PCB的电路走线难以辨认会增加后期维修和DEBUG的难度,一般实力较弱的厂商不推出黑色的PCB。因此,黑色被认为是高端的象征。误区二:大板型比小板型性能好& & & & 个人电脑刚开始流行时,往往要配多块扩展卡才能实现些功能,显卡自不必说,像声卡网卡这些早期也都是独立的。不过随着主板集成度的提升,现在很多用户已经用不上那么多扩展插槽。其实主板的性能主要取决于芯片组,和PCB大小并没有什么必然关系。更大的板型和更多的插槽也意味着成本的增加,虽然扩展性能更好,但很多人其实只需要一块独立显卡甚至连显卡都用集成的,却还非要购买ATX主板,这就是花冤枉钱了。误区三:非豪华供电不买& & & & 关于主板的供电相数,很多用户觉得供电相数越多越好,的确,像一线大厂在供电上可谓不惜工本,12相、24相、32相……仿佛CPU一定要这么豪华的供电。实际上,供电相数增多并不会带来性能的增加,只是增强主板在超频时供电的稳定性,在性能过剩的当下,超频只有极少数玩家才会去玩。豪华供电首先带来的必然是成本的提升,更多的人其实是不超频、不使用功耗大的CPU,因此完全没必要选择那么多相供电,理论上只要4相供电就可以支撑起100W的CPU。误区四:板载芯片那些事○双网卡误区& & & & 很多高端主板会提供双千兆网卡设计绝大多数用户家里只有一台电脑,并且是使用ADSL宽带上网,这样的环境即使是一个百兆网卡也足以应付,非要用双千兆就等于是在浪费。○十声道声卡9.1声道的VIA VT2020声卡芯片& & & & 目前板载声卡芯片中的极品,9.1声道,不过问题是市场上并没有相应的音箱产品。而且,真正对音频要求高的人,应该会选择一款更好的独立声卡吧。& & & & 以上列举的主板选购误区,笔者并非是将诸如大板设计、豪华供电这些设计否定,只是从性价比、理性消费的角度来看待这些因素。对于不需要这些设计的普通用户而言,一款价格更低的主板完全可以满足需要,节省成本又何乐不为呢。
分享给好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第一步 打开微信底部扫一扫
第二步 扫下面的文章二维码
第三步 右上角点击转发
相关文章Relevant
现如今,飞机以舒适、方便与节省时间等原因成为出行首选的交通方式之一.可你是否知道,为何不能喝飞机上的冲泡茶饮,又为何在...
【最费脑力的14部电影】《盗梦空间》、《记忆裂痕》、《生死停留》、《死亡幻觉》、《禁闭岛》、《穆赫兰道》、《蝴蝶效应》、...
■ 点击上面蓝字一键关注 ▲QIBU生活微刊建议在WIFI下观看,土豪请随意~~1、每一次接吻 会消耗体内至少12个卡路里科学家指出:...
因女儿未出世便患肿瘤,柴静离职后首发雾霾调查.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看完这些,才知道雾霾的真相.震撼!震...
我是主播 贝妮~(微信号:Voaoao)每天提供最热门、最火爆、最精彩的视频!口味有点儿重喔~笑死!笑死!笑死!如果觉得这些还...
感知CG,感触创意,感受艺术,感悟心灵 在CG世界的一期中我们展示了 Vince Low的一部分作品,今天再次翻看CG网站时发现他的...别被奸商忽悠 戏说主板七大同质化设计
前言:相对于十年前,今日的硬件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数家厂商凭借着代工厂商优秀的设计,取得了不错的市场业绩。但由于出自同一条生产线,这些主板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现象。今天笔者就向大家介绍一下主板七大最严重同质化设计。&&&
七宗&最&同设计之一:全固态电容&&& 经常浏览关注主板信息的网友一定对全固态电容不会陌生。不知曾几何时,全固态电容成为了用户选购主板一条重要的原则。为了迎合消费者,各个主板厂商都在自己的中高端产品上使用了全固态电容。
主板密密麻麻的固态电容&&& 先来对比一下,固态电容和电解液电容的区别。固态电容这一叫法属于通俗叫法,就如同我们将XP叫&叉P&一样,固态电容专业些的叫法为固态铝质电解电容。但无论是电解液电容还是固态铝质电解电容,它们都属于电解电容,电气性能基本相同。只是因为固态铝质电解电容具有寿命长、温度特性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主板高热量区域。
笔者手中已经爆浆的电解液电容&&&& 那采用全固态就是优秀主板了?答案是否定的。随着芯片制造工艺的提高,芯片在降低产品功耗的同时降低了产品的发热量。普通消费者购买的主机,主机内的平均温度不会超过35℃,局部温度也不会超过60℃。在这样的温度下,电解液电容完全可以满足主板使用寿命的需要。而对于中高端用户,由于超频和使用独立的原因,内的温度会明显提高,局部温度甚至可以达到80+℃,这时使用固态电容就非常有必要了。
5年前售价过两千的华硕A8N-SLI Deluxe主板&&& 虽然固态电容能够抵御高温的侵袭,但采取合理的散热措施还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长期采用裸奔方式,笔者同事5年前花2000多元购买的华硕A8N-SLI Deluxe(没有一颗固态电容)依旧稳定的运行。
同质化指数: ★★★★★实用指数:★★★★
笔者观点: 只有最优秀的设计才会被所有厂家采用,采用全固态电容就是这样的设计。然而使用固态电容必然增加了产品的制造成本,因此笔者更青睐于只在发热较大区域使用固态电容的主板。
七宗&最&同设计之二:黑色PCB基板&&& 大约从07年开始,黑色PCB开始流行于各大高端之间。而这也让很多用户产生了误区&拥有黑色PCB就是高端主板&。周而复始,就这样越来越多的主板开始采用了黑色PCB基板。&&& 其实无论是黑色PCB、绿色PCB、棕色PCB还是红色PCB,它们都与产品的质量没有任何联系。PCB表面的不同颜色,只有由于刷了不同颜色的阻焊层。
PCB基板上刷较浅的阻焊层,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能够更方便的看清主板的布线,降低产品出现故障的几率。如果网友感兴趣,可以搜索一下网络上的图片,绝大多数的军工级产品仍使用原始的绿色PCB基板。
浅色的PCB基板更容易看清主板布线&&& 没有人说过采用黑色PCB基板的主板就是质量过硬的好主板。相反由于颜色过深会影响主板的布线的检查,很多布线问题会掩盖在这黑色涂层之下,增加产品故障几率的同时,也给产品维修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主板布线清晰的褐色PCB依旧保持了良好的卖相&&&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黑色PCB基板确实增加了产品的卖相,有助于产品的宣传和营销。不过笔者还是建议用户在购买主板时尽量选择颜色较浅的主板。
同质化指数:★★★☆实用指数:0
笔者观点:除了有更强是视觉效果,黑色PCB无任何特殊之处。
七宗&最&同设计之三:超频特色设计&&& 挑战处理器极限一直是DIYer追求的梦想。无论是早期的赛扬300A,还是现在的酷睿i7 975至尊,每一代超频王处理器都给玩家带来了无限的惊喜。而与超频密不可分的,也从早期的朴实无华,发展到了现在的百家争鸣,主板为超频玩家能够更轻松的超频增加了诸多设计。超频特色设计一:板载power、reset开关
power、reset开关&&& 为了加强散热效果,获得更好的超频成绩,许多玩家都喜欢将机器&裸奔&。在没有板载power、reset开关的时候,玩家需要用导体将power的两根插针短路来开机(重启需要短路reset插针)。这样操作不但不方便,还有可能造成主板的损坏,而板载power、reset开关,未明显增加布线难度,却极大的方便了用户。超频特色设计二:DEBUG卡
传统DEBUG&&& 我们知道,在主板开机后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 基本输入输出系统)会对链接主板的各个部件进行检测。DEBUG卡的工作原理就是将BIOS自检过程中的开机自我侦测代码显示在液晶屏幕上,为用户查找故障原因提供便利。通常情况下&C1&代表故障、&0D&代表故障、&FF&或&00&代表开机正常和主板处理器故障。
新型DEBUG LED&&& 由于传统DEBUG卡显示的是16进制代码,不清楚代码含义的用户依旧无法找到故障原因。为此,部分厂家提供了DEBUG LED指示灯。上图为映泰设计的DEBUG LED指示灯,故障原因一目了然。&&& 超频属于如同汽车超载,随时可能面临着出现故障。这是DEBUG卡便成为了玩家的好帮手,不但能快速解决故障,还能积累超频失败的原因,一举两得。超频特色设计之三:超频旋钮。
昂达主板设计的超频旋钮
易超频开关&&& 每个人都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天才,超频世界冠军也是从菜鸟一步步走过来的。于是很多主板都简化了超频的步骤,在主板上设计了超频开关还有旋钮(部分主板在BIOS中设计了快捷超频选项),为的就是让菜鸟用户也能感受到超频成功后的巨大成就感。&&& 超频主板是每个厂商必争的一块宝地,推出的超频产品数不胜数。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华硕玩家国度系列、微星的BigBang系列,的UD7系列,映泰的TPOWER系列等等。以上笔者所介绍的设计只是主板超频设计中最为普及的三种,也是目前主板设计中同质化较高的三种的设计。
同质化指数:★★★★实用指数:★★★
笔者观点:板载power、reset键方便用户裸奔时开机重启;集成DEBUG卡,可以快速找到电脑故障原因;而超频旋钮(易超频开关)可以让菜鸟级玩家也可以体验到DIY的乐趣,推荐玩家购买。当今传热工程面临两大问题:研究高绝热材料和高导热材料。 具有良好导热性的材料有铝[(&=202W/m&℃)]、柴铜[&=385W/ m&℃]、和银:&=410W/ m&℃)],但其导热系数只能达到 102W/m&℃的数量级,远不能满足某些工程中的快速散热和传热需要,热管的发明就解决了这一问题。热管的相当导热系数可达105 W/m&℃的数量级。为一般金属材料的数百倍乃至上千倍。它可将大量热量通过很小的截面积远距离地传输而无需外加动力。由于热管具有导热性能好、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温度均匀等良好性能。&&&&由于热管具有强大的导热效能,除工业用途外,网友们经常会在高端、处理器散热器中看到热管散热的身影。但在拥有高效散热能力的同时,其制造成本同样不菲。
某散热器十分豪华&&& 也许是担心主板芯片的高温,主板厂商采用了导热性更加可靠的热管来连接南北桥和MOS管,让整个主板的散热一体化。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温度高的部分将热量传导至温度低的地方,均衡了整个主板的热量负载。于是网友群中便渐渐形成&非热管主板不买&的概念。&&& 为了能够吸引住消费者的目光,除了目前千元级以上的主板采用热管散热外,价格不足500元的主板中也有大部分产品采用了热管散热技术,甚至有些产品使用了假热管(铜棒)。因此消费者在选购主板时,切勿以热管论优劣,铝质散热器加风冷便可获得不错的散热效果。
同质化指数:★★★实用指数:★
笔者观点:主板热源主要来源于供电电路MOS、南北桥芯片,但其发热量远不及处理器核心、显示核心,因此风冷便可满足散热需要。采用热管散热实属主板厂商为提高产品卖相所采用的一种手段,消费者在选购主板时切忌勿以热管论优劣。2008年,集成曾出现过一次软硬网卡风波。根据的AC97规范,板载的网卡和都可以分为两种:板载硬网(声)卡和板载软网(声卡)卡。&&& 了解过计算机网络的朋友知道,OSI网络模型分为7层,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物理层由两部分组成,即PHY(Physical Layer,物理层)和传输器。常见的网卡芯片都是把MAC和PHY集成在一个芯片中,但目前很多主板的南桥芯片已包含了以太网MAC控制功能,只是未提供物理层接口,因此,需外接PHY芯片以提供以太网的接入通道。这类PHY网络芯片就是俗称的&软网卡芯片&。
Realtek RTL8111DL千兆以太网卡&&& 到了2009年,软百兆网卡已鲜有主板采用...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常去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如何看主板的好坏?分享选购主板的几个常见的误区和注意事项 _ 路由器设置|192.168.1.1|无线路由器设置|192.168.0.1 - 路饭网
您的位置: >
> 阅读资讯:如何看主板的好坏?分享选购主板的几个常见的误区和注意事项
如何看主板的好坏?分享选购主板的几个常见的误区和注意事项
主板作为主机的重要组成部份,相信你一定听说过。目前,市面上的主板有很多,它们的价格相差也很大。那么我们在选购电脑的时候,应该选什么样的主板呢,不同的主板又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他们的价格相差这么远?相信这些问题是很多新手朋友关心的问题。其实,小编配机选购主板,主要看的还是它的稳定性和兼容性,并不是越贵的就越好。下面小编就来带你一起来看看,选购主板的那些注意事项和误区。
主板选购误区一:供电相数越高越好吗?
在选购主板的时候供电相数是电脑爱好者比较关心的问题,一般目前主板都有4项或5相以上供电相数,但多项数供电真的实用吗,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下.
处理器CPU供电部分是一块主板的灵魂所在,是主板的重中之重,其重要性相信无需解释。不过关于CPU供电设计,有一个非常常见的误区,就是认为供电相数越多越好,其实,为什么要采用多相供电呢?说简单点就是降低每相供电承受的工作压力,提高其工作效率,并保证供电元件有更长的寿命。于是有不少人就直接推导出,供电相数越多,单相承受压力越小,效率越高,寿命更长。这样的推导其实是有问题,不正确的的。
首先,这样的推导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散热。CPU供电部分,尤其是MOSFET管部分,在工作时会产生不小的热量,这些热量不仅会影响电子元件的供电能力,也会加速元件的衰老、损坏,因此很多主板都在CPU供电部分采用了散热鳍片。超多相供电设计下,MOSFET管的堆积往往更加密集,产生的热量更加多,散热压力比普通设计更加大,因此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普通设计的效率和寿命。
超多供电相数与低抗阻MOSFET主板
为了降低MOSFET管的发热,很多中高端主板都采用了低抗阻MOSFET管来替代普通的MOSFET,这些低抗阻MOSFET无疑具备更低的发热和更好的供电效率,但是也具备更高的价格,而且这么多MOSFET堆积起来,散热压力还是比普通设计要高。
一种非常有效,但是同时也比较花钱的解决方案是采用Driver MOSFET,把MOSFET驱动和上下桥都整合在一起,使热量更集中,并加大MOSFET之间的散热空间,从而降低超多相供电所承受的散热压力。除了散热压力大,超多相供电还有其他问题,比如效率问题和必要性问题。
我们经常看到主板厂商五花八门的节能技术,其实说到底最主要就一种节能方式:降低供电相数。在CPU负载低时,CPU一般都会进入低速运行状态,供电需求降低,因此主板可以以更低的供电相数完场供电任务,从而更好地降低功耗&&供电相数越多,供电能力是越大,但是同时也会增加非必要功耗。正常应用下,5~6相供电设计已经足够很好地满足处理器的供电需求了,10相以上的供电设计对于不超频的用户来说是不必要的,实在有点浪费电源与成本。
编辑总结:超多相数供电散热压力大,同时更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功耗,因此不超频的用户其实没有必要上超多相供电,5相供电已经卓卓有余,10相以上的供电设计对于不超频的用户来说是不必要的,实在有点浪费电源与成本,浪费资源严重!
推荐阅读:
本文地址:
相关文章列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装修误区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