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需要直面的十大问题
11:08:22 来源: 新华网思客  
并购是否具有双赢的目标?如果在并购的时候,你只想自己获利,获得最大的利益,不给对方留有任何余地,不让对方得到任何好处,那么就算双方最终走到一起,最终的结局也是中国成语所讲的“同床异梦”。
摘要并购是否具有双赢的目标?如果在并购的时候,你只想自己获利,获得最大的利益,不给对方留有任何余地,不让对方得到任何好处,那么就算双方最终走到一起,最终的结局也是中国成语所讲的“同床异梦”。来源:新华网思客&文/ 杨壮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面临诸多挑战,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措施?面对多元的困难中国企业该怎么做?第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理由是什么?即一个企业海外并购是出于政治原因、金融原因、战略原因、资本原因?是没有原因,还是都有这些方面的原因?这个问题极为重要。伊琳·若诗说她碰到的很多中国企业就在这一点上很不清晰,这种状况下会导致很多问题,包括未来的企业合作问题、运营问题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是否真正知道理由,知道谁是你的利益关联方,你的决定、你们企业的决定,无论是并购还是合资,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在战略目标、战略理由制定之后,如何锁定并购目标?并购目标在锁定过程之中,了解不了解你的并购内容、你的内部和外部的资源、你的供应商?在并购过程中,是主动出击还是消极被动等待?这也是一个需要准确思考并且定位的问题。第三,如果要进行一次并购,它让你买到了什么?买到了市场准入?买到了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管理知识、品牌效应,还是什么都没买到?这一点也很重要。如果它清晰的话,你会发现基本上可以知道公司短期、中期、长期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短期可能是实现一部分目标,中期实现另外一部分目标,而长期是实现一个综合的、全面的多元目标。我想跟大家讲,伊琳·若诗女士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把我们的40个学生分成6组,每个组都要回答这个问题,这个效果特别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问题,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因为这些学生中80%以上都是CEO。第四,在弄清楚以上三个问题之后,在这个时候才做尽职调查。大概超过50%的学员认为第一个问题就是尽职调查,她说不行,如果前三个问题不予回答,尽职调查毫无疑义,你根本不知道为什么做并购,那尽职调查有什么意义?什么意义都没有。尽职调查分两部分,一是财务部分,二是非财务部分。伊琳·若诗特别强调的是非财务部分,她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非财务部分社会尽职调查十分重要?社会尽职调查反映出哪些问题呢?这些调查可以反映出当地的法律环境、企业的文化环境、利益相关方的特质和特点,包括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劳工问题、工会问题等。第五,如何接触并购企业?并购的目标制定之后如何清晰地做好事前准备工作。伊琳·若诗接触大量公司之后发现,中国很多企业在这方面几乎没有什么想法,也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提供在并购中本应该清晰的方案步骤。特别是在谈判过程中,给并购方或者是合作方提出什么样的战略问题,什么样的操作问题,怎么样进行谈判,懂不懂对方谈判的方式和方法?你自己有没有需要的资源,比如并购的时间,比如懂谈判、懂语言的人才,比如管理的焦点、管理的能力,比如并购之后管理和运营的一些方式和方法等。第六,并购是否具有双赢的目标?如果在并购的时候,你只想自己获利,获得最大的利益,不给对方留有任何余地,不让对方得到任何好处,那么就算双方最终走到一起,最终的结局也是中国成语所讲的“同床异梦”。第七,如果对方不付款怎么办?整个海外并购过程中的价格和时间,付款的确定性,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重点问题。如果在并购过程中遇到对方改变主意,你是否知道这带来的代价?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意愿对这种代价进行承担?在整个过程中,我们是通过谈判还是拍卖方式得到这家企业?整个并购过程中,我们到底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是多数控制、少数控制,还是坚持用51%的控制,原因和理由到底是什么?在这点上会出现大量问题,很多企业由于解决不了,最后整个事情就黄了。第八,如何执行合同?并购一旦完成之后,两家企业如何走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否制定出了详细的利益和激励机制?还是并购之后管理层的人都走光了,或者把管理层都裁光了,如果这样的话怎么保证这家企业能在被并购后按照预想的方向发展?谈到这点伊琳·若诗特别谈到中国一家企业,这家企业并购了一家企业,媒体采访这家企业时问你并购这家企业的原因是什么?他说就是因为这家企业是一个品牌,但是伊琳·若诗说并购完成后观察这家企业,发现这家企业在被并购之前是一个品牌,你并购之后它可能就不是一个品牌。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如果不解决的话,并购毫无疑义。第九,并购过程中,董事会起到怎样的作用?董事会如何组成?董事会组成过程之中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对整个并购过程中的情况提出自己的观点,而在这个过程中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第十,企业并购成功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是成功的实践?如何评价这个并购是否成功?我们每个人都要思考,成功是指销售额吗?还是市场份额、产品创新、市盈率、利润或是资本回报率?这些问题都要思考。伊琳·若诗发现她跟很多企业谈话时在这个问题上都很模糊,企业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最后就是:成功就是我们把这个项目做完了、做成了,至于未来是否成功,没有概念。所以说一个企业要是一个真正的市场经营下的企业,一个企业一定要有国际的视角,要有一群国际视角的人才,有清晰的战略目标和明晰的企业经营文化和价值观,这样我们企业在海外经营、并购才会取得伟大的成就。
本文来源:新华网思客
作者:杨壮 (责任编辑:)
服务电话:010- 服务信箱: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0.8.54大家都在搜:李久凯律师
微信扫一扫 免费问律师
手机扫一扫 法律兜里装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7人阅读 来源:律师365
热门城市:&& && && && && && && 海外并购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海外企业并购我国企业的情况,将对我国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该影响有利有弊。那么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呢?下面,律师365小编将会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外资并购我国企业存在的问题:(一)我国企业资产流失问题在外资参与国有企业并购的情况下,必然涉及到国有资产的转让价格问题,资产评估是决定转让价格的基本依据,因此,国有资产评估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的维护,和民族经济的发展。由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及其监管立法的滞后,在外资并购国有企业过程中,存在资产评估不实和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其症结在于:国有企业产权混乱,并购中产权主体缺位或错位。我国法律规定,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对国有企业财产的所有权,国务院是通过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实现其所有权的,决定让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是所有者处分权的重要内容。企业经营者、地方政府的其他部门(包括企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的行政首长都无权决定国有企业的并购问题。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企业经营者、企业主管部门作为被并购企业的代表,与并购方外国投资者进行谈判。在“一对一”的谈判中,外国投资者往往压低出价,而地方政府和企业经营者由于引资心切,极易低估国有资产的价值。此外,国有资产评估方法不够科学,常常忽略国有企业在长期经营中所形成的商业信誉等无形资产的价值,造成国有资产事实上的低估和流失。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通知》对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有了切实的举措。《通知》规定:“向外商转让国有股和法人股原则上采取公开竞价方式。任何地方、部门不得擅自批准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但这一《通知》仅适用于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的转让,对非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和国有企业整体向外商转让,也应制定类似的明确规定加以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二)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程序问题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基本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股票市场购买国有控股公司的部分股票,达到对国有公司的控制;二是通过谈判购买国有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前者为“股权参与”或“资本参与”,后者为纯正的企业收购。对于前者主要应由《》和《证券法》加以规范,虽然外国投资者收购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实例尚未发生,但今后必然出现。现行《公司法》和《证券法》并没有对外资收购国有股作出专门规定,在并购过程中,如何维护国有股的利益,如何避免外资的“敌意收购”等问题,都有待于在法定程序设计中加以考虑。目前发生的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事件都是通过谈判的“纯正收购”,依据的主要法规是《关于出售国有小型企业产权的暂行办法》和《关于企业兼并的暂行办法》。并购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首先,在确定被并购企业时,法律明文规定可以出售的是国有小型企业;出售的重点在于资不抵债和接近破产的企业;长期经营不善,连续多年亏损或微利的企业;为了优化产业结构,当地政府认为需要出售产权的企业。大型国有企业能否向外资出售,以及出售的方式等并无明确规定。在并购方的选择上,外资与内资实际上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没有通过产权交易市场,通过、的竞争方式确定并购方。其次,凡是向外商转让国有企业产权,都要由产权出让方报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对外经贸主管部门审批,但目前审批权限、审批标准等规定不明确,出现了地方政府擅自批准出售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流向失控的现象。再次,在办理产权转让手续过程中,对于外资的支付期限,是否允许分期支付等问题法律无明确规定。在并购实践中,外资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必然使企业资本不实,影响国家利益,影响社会交易的安全。(三)外国投资者的“超国民待遇”问题关于外国投资者的待遇,国际投资协定一般规定必须公平合理地对待,禁止实行差别对待。在具体运用中,其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外国投资者与本国投资者平等;二是外国投资者之间平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吸引外资,给予外商投资企业许多优于内资企业的待遇,使其享有“超国民待遇”。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资发展本地经济,也为了行政首长的“政绩”,纷纷出台各类优惠措施,实行“特殊政策”。这种对内对外待遇不平等现象,使得在对目标国有企业的并购中,内资与外资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同等条件下内资企业难以并购目标国有企业。同时,我国对国际金本进入中国很少加以限制,难以避免外国投机资本专门利用我国的“超国民待遇”和各地的“特殊政策”在并购国有企业时,损害我国利益。由此看来,在并购国有企业过程中,继续让外资享有“超国民待遇”,既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悖于世界贸易组织确定的“国民待遇”的基本原则,所以应重新制定一些政策。《通知》就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给外商后,外商的待遇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向外商转让后,上市公司仍然执行原有政策,不享受外商投资企业待遇。”当然,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对外资无条件地、绝对地适用国民待遇,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引进外资时,必须考虑本国关键经济部门的保护和发展问题,确定限制和禁止外资投入的行业和部门,对内资和外资实行不同待遇。2002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联合发布了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同时废止了1997年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新《目录》将外商投资的产业分为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四类。禁止类产业外资不能并购国有企业是毫无疑问的。对限制类产业,《目录》规定了允许外商投资的形式以及外商持有股份的最高比例,避免了在此之前由于对限制类产业是否允许外资并购国有企业股份和外商持有股份的最高比例无明文规定,各地做法不同,形成对外国投资者不平等对待的现象。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我国企业资产流失问题、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程序问题以及外国投资者的“超国民待遇”问题等,“超国民待遇”,既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悖于世界贸易组织确定的“国民待遇”的基本原则,所以应重新制定一些政策,对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更多相关知识您可以咨询律师365!延伸阅读:
吉安经营管理律师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咨询推荐
热门经营管理法律百科
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如果经营状况良好就可以继续扩大,但是如果欠债过多无法继续经营时,也可以把公司进行注销。那么公司注销流程该怎么走吗?律师365小编就公司注销流程做了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区找律师
专业律师权威解答
注:我们将对您的联系信息严格保密
专业律师专业解答
一站式服务
案情关键词
400-64365-00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六8:00~22:00,
提供法律咨询解答和找律师服务
热门法律百科
305542人看过 1 86112人看过 2 70348人看过 3 31905人看过 4 26707人看过 5 21079人看过 6 12877人看过 7 10009人看过 8
其他人正在看
16943次阅读 16540次阅读 5899次阅读 4069次阅读 2465次阅读 2025次阅读
经营管理最新咨询
律师365,优质法律服务平台
400-64365-00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六8:00~22:00
||||网站地图|
Copyright(C) 成都六四三六五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上传用户:ruryfgazzd资料价格:5财富值&&『』文档下载 :『』&&『』学位专业:&关 键 词 :&&&&&&权力声明:若本站收录的文献无意侵犯了您的著作版权,请点击。摘要:(摘要内容经过系统自动伪原创处理以避免复制,下载原文正常,内容请直接查看目录。)跨国公司为积极介入市场竞争,以跨国并购的投资方法获得全球性的竞争优势,是今朝海内投资的主要举动。因为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赓续深化,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产生侧重年夜的变更,跨国并购曾经成为推进对外投资的重要方法。在这场世界性的跨国并购海潮中,我国的很多企业也积极介入个中。面临剧烈的国际竞争,中国企业可以经由过程跨国并购来整合信息、资本、技巧及市场,完成从国际企业向国际企业的嬗变,从而极年夜地进步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才能,增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连续成长。因为国际市场竞争格式和商务情况的庞杂性、差别性,必定招致跨国并购的难度和风险比普通的国际并购都要年夜很多。踏上跨国并购的征途,就注定是布满荆棘曲折的险途。最近几年来,跨国并购曾经成为我国经济生涯的热门成绩之一,有关跨国并购的实际研讨慢慢备受我国粹术界和企业界的喜爱,跨国并购实际和理论曾经成为业界必需卖力面临的主要研讨偏向。“中国企业海内并购的动因、成绩及对策研讨”一文,在已有的跨国并购实际理论研讨结果的启发下,联合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案例,从实际剖析到实证分析,将微观与微不雅相联合,中肯剖析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响应的对策与建议。本论文从六个方面论述中国企业海内并购的动因、制约身分、成绩及对策:第一部门为绪论,经由过程评述国际外跨国并购实际研讨的停顿和静态,简明论述了本课题的研讨配景及价值,肯定了研讨内容、思绪、构造、重点及办法,并指出本文的立异点与缺乏的地方。第二部门为跨国并购实际简介,重要对跨国并购的实际和相干概念停止较为具体的综述,为论文的剖析研讨供给坚实的实际基本。第三部门为中国企业海内并购的动因与近况剖析,较为体系的引见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近况、特色及动因,并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成长过程的角度,描写了如今的范围、所处行业、目的地域、并购的方法、主体、效益等,以实证数据为下一步剖析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风险取得根据。第四部门是我国企业海内并购的制约身分与存在的成绩的剖析,剖析成果以为:我国企业海内并购的制约身分重要在政策、司法和政治等方面,存在的成绩重要有企业管理构造存在缺点,并购后整合经历缺乏等。第五部门就近期我国两个比拟典范的跨国并购案例停止了剖析。第六部门为加速中国企业海内并购成长提出了对策与建议,这一部门针对我国跨国并购近况及成绩,研讨了响应对策,并提出了扶植性看法,希冀对中国企业海内并购的安康成长起到积极增进感化。积极介入跨国并购,是适应世界经济潮水的必定趋向。任何工作都是利害相间,我们不克不及仅仅只看到跨国并购的“利”,更要沉着看待跨国并购的“弊”。只要重视跨国并购人才造就,研讨跨国并购计谋,控制跨国并购规矩,增强跨国并购计划和治理,能力趋利避害、躲避风险、有备无患,进步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胜利概率。Abstract:Multinational companies to actively intervene in the market competition, to transnational merger and acquisition investment method to obtain the glob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is the current domestic investment of the main action. Because of the deepening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ntegration ceaselessly, have focused on the eve of the change in the form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transnational merger and acquisition has become to promote foreign investment an important method. In this world of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ide, many enterprises in China are also actively involved in chinese. Facing the fierc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Chinese enterprises can through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o integrate information, capital, technique and market, from the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s to the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 evolution, thus greatly progress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and promote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sustained development. Because of the complex,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arket competition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format,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the difficulty and risk of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han ordinary international acquisitions must Nianye many. Set foot on the journey of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s destined to be full of thorns winding ways. In recent years, cross 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M & A) has become one of the popular achievement of career of our country economy,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cross-border M & a slowly much loved me the quintessence of the academic and business circles,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national merger and acquisition (M & A) has become the industry must hard facing the main research bias. &Chinese enterprises oversea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motivation, achievement and the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under the existing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ctual results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have inspired, combined with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cases, from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to empirical analysis, the microscopic and micro Yaxiang joint pertinent analysis risk of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his thesis from six aspects discusses the motive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oversea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restricting the statu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through the process review the transnational merger and acquisition theory study pause and static, briefly discusses the this topic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value, confirms the research content, thoughts, structure, key points and measures, and points out the innovation and the lack of places. The second sector is the actual introduction of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important practical and detailed review of the relevant concepts to stop,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actual supply of solid basic. The third sector for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oversea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motiv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the more system introduced the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status,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and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from the growth point of view, a description of the scope of today's, industry, region, merger and acquisition methods, in the main, the benefit and so on, with empirical data for the next step analysis of the risk of cross-border M & A by Chinese enterprises mad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he fourth part is the analysi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oversea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control statu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that: important restrict factor of Chinese enterprises oversea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 the policy, legal and political aspects and issues important to the shortcomings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structure, post merger integration to the lack of experience. The fifth sector recently two compared model of transnational merger cases in China are analyzed. The sixth part for accelerating China's enterprises overseas M & a growth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his sector for transnational merger of our country current situation and achievement, discussion of the response measures and put forward constructive views, hope the health growth of Chinese enterprises oversea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o actively promote a sense of. Actively involved in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s to adapt to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world economic tide. Any work is of interest and we cannot only see the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profits&, but also to look at the disadvantage of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calm&. As long as the attention to transnational merger and acquisition personnel training, study of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strategy, control rules of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enhanced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M & A)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ability to seek advantages and avoid disadvantages, and avoid the risk, just as a precaution, the progres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success probability.目录:摘要5-7Abstract7-9目录10-13第一章 绪论13-23&&&&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13-15&&&&&&&&1.1.1 研究背景13-14&&&&&&&&1.1.2 研究的目的14&&&&&&&&1.1.3 研究的意义14-15&&&&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5-20&&&&&&&&1.2.1 国外研究现状15-18&&&&&&&&1.2.2 国内研究现状18-20&&&&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20-22&&&&&&&&1.3.1 研究内容20-21&&&&&&&&1.3.2 研究方法21-22&&&&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22-23&&&&&&&&1.4.1 研究角度具有创新性22&&&&&&&&1.4.2 不足之处22-23第二章 跨国并购理论简介23-31&&&&2.1 跨国并购的定义和特点23-25&&&&&&&&2.1.1 企业并购的含义23&&&&&&&&2.1.2 跨国并购的定义23-24&&&&&&&&2.1.3 跨国并购的特点24-25&&&&2.2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25-31&&&&&&&&2.2.1 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理论25-27&&&&&&&&2.2.2 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理论27-31第三章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与现状分析31-43&&&&3.1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外部动因分析31-35&&&&&&&&3.1.1 获取自然资源31-32&&&&&&&&3.1.2 避开贸易壁垒以开拓海外市场32-33&&&&&&&&3.1.3 学习国外先进技术33-34&&&&&&&&3.1.4 追求全球战略资产34-35&&&&3.2.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内部动因分析35-39&&&&&&&&3.2.1 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35-37&&&&&&&&3.2.2 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37-38&&&&&&&&3.2.3 出口规模的扩大38-39&&&&3.3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39-43&&&&&&&&3.3.1 跨国并购的总额不断扩大39-40&&&&&&&&3.3.2 并购行业分布广泛,服务业有所发展40-41&&&&&&&&3.3.3 海外并购集中在发达国家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41-42&&&&&&&&3.3.4 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仍然是海外并购的主体42-43第四章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制约因素与存在的问题43-53&&&&4.1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制约因素43-47&&&&&&&&4.1.1 政治因素43-44&&&&&&&&4.1.2 政策、法律因素44-46&&&&&&&&4.1.3 中介机构因素46-47&&&&&&&&4.1.4 资本市场脆弱,融资困难47&&&&4.2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存在的问题47-53&&&&&&&&4.2.1 企业治理结构存在缺陷48&&&&&&&&4.2.2 缺乏高素质的海外并购人才48-49&&&&&&&&4.2.3 缺乏明确的国际并购战略目标49-50&&&&&&&&4.2.4 信息不对称增加并购风险50-51&&&&&&&&4.2.5 并购后的整合经验不足51-53第五章 中国企业的并购案例分析53-61&&&&5.1 双汇并购全球最大猪肉企业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53-56&&&&&&&&5.1.1 双汇并购史密斯菲尔德的交易过程54&&&&&&&&5.1.2 双汇并购史密斯菲尔德产生的原因54-55&&&&&&&&5.1.3 双汇并购史密斯菲尔德的意义55-56&&&&5.2 万达成功并购全球排名第二的美国影院公司 AMC56-61&&&&&&&&5.2.1 万达并购 AMC 过程回顾56-57&&&&&&&&5.2.2 万达并购 AMC 的背景与前景57-58&&&&&&&&5.2.3 万达并购 AMC 面临的困难58-59&&&&&&&&5.2.4 万达并购 AMC 的意义59-61第六章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对策61-71&&&&6.1 宏观层面的建议61-64&&&&&&&&6.1.1 加强沟通与协调化解政治风险61-62&&&&&&&&6.1.2 进一步完善海外并购的政策与法规62&&&&&&&&6.1.3 建立和完善政府中介服务机构62-63&&&&&&&&6.1.4 放宽融资渠道63-64&&&&6.2 企业层面的对策思考64-71&&&&&&&&6.2.1 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64-65&&&&&&&&6.2.2 着力培养海外并购的人才65-66&&&&&&&&6.2.3 制定科学的海外并购战略目标66-67&&&&&&&&6.2.4 切实做好并购信息分析67-68&&&&&&&&6.2.5 要高度重视并购后的整合68-71参考文献71-77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77-79致谢79分享到:相关文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