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人和生意人都来做自媒体内容创业业,谁更合适

没有做生意经验的人如何创业呢?_百度知道
没有做生意经验的人如何创业呢?
我有更好的答案
没有做生意经验的人创业初始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始努力:1、认清楚自己创业的最终目的。目的导向能够保证我们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不退缩。2、借鉴他人(包括成功人士和优秀企业家等)的创业教训。由于我们自己暂时没有创业实践,那么这些创业者的成功与失败能够给我们参考,从中吸取自己要做什么以及不能做什么。3、创业项目的选择可以听取多方意见并最终自己综合考虑后确定。没有创业经验的人在创业项目的选择上可能有些犹豫,可以听取权威意见和家人意见以后,自己综合考虑。4、全身心投入自己所选择的创业项目。待确定好自己的创业项目以后,全身心投入,热情主动地经营自己的事业。5、取得家人朋友的支持。没有创业经验的人初始创业最好得到家人朋友的支持,除了资金支持以外,最重要的是精神支持,因为创业比就业高风险,随机性的问题会很多。
情感达人 喵喵
年轻人的话就做年轻人的生意会比较好 ,容易沟通 ,手工制作蜡烛的小店就不错啊 。顾客可以自己动手做蜡烛的时尚小店呢, 在这里蜡烛可以做成很多漂亮的样子 ,不再是你们想象中那种简简单单的普通照明蜡烛哦, 蜡烛也可以变得很漂亮的 ,还可以自己创意。
没做过那就小资本创业吧,从小的做起。控制成本慢慢做。
做什么生意都离不开钱,虽然耘兴一直不认为钱在整个生意过程站主导地位,但是耘兴所理解的主导地位可能和大家理解的有些不同,我认为一盘生意的成败是不因钱而转移的,是操作者对整个市场,整个规划的理解和规划所决定的,而在现实操作开店的大家来说,钱却实实在在的主导了我们,有钱的可以大步向前,在繁华地段拿下一个好的店址,靠财力赚钱,没钱的自能退避三舍,靠实力赚钱,不过都是辛苦钱,大钱小钱我们都要学会成本控制,合理的成本控制才能开源节流,在生意好的时候能赚取更大的利润空间,在生意差的时候能节约最大的成本以争取坚持到盈利的日子。
所以很多情况下新开店的店主往往在开店的时候浪费的非常多的钱,走了很多的弯路,最后倒下的往往都是因为没钱,其实,如果在开店之初我们就控制好成本,就算生意不好也可能因为你前期节省下来的钱苦撑出一片天空的。
首先,我们要谈的是比较虚的心态和时间成本的控制,虽然说起来很虚,但是我个人觉得在开店之初,往往就是这些不好的心态浪费了很多的时间,也浪费了很多的金钱。
个人心态,开服装店说麻烦不麻烦,说简单也不简单,从租赁到去办个体户登记,开店,装修,进货,没有一个好的心态我们可能会在开店中期就已经心力交瘁,试问疲惫不堪的身心怎么能做好事情呢?所以我们心态要摆正,如果你对服装一点经验都没有,或者你对拿货,风格定位等等还没有什么认识的情况下,我建议还是要先去做那些有经验又能拿到工资的店去学吧,呵呵。而对于有一定经验或者实力或者信心的友友们要注意的就是追求完美的心态不可以出现,何谓追求完美?我来说说自己吧,耘兴开店之初非常追求完美,货要最好的,就算不是最贵的也要最具性价比的,装修请人设计(虽然免费,但是不可取),做了自己的带LOGO的袋子(四毛钱一个做了3000个),会员卡,就连衣架也是卖了15块钱一个的,其实后来发现有很多都是多余的,比如袋子和会员卡,开店很长一段时间这些袋子就是浪费钱的,会员卡也是不起作用的,因为店小被人欺,你个会员卡根本是没有用的,进这样的店面的我想没有不砍价的人,这让我感到很颓废,辛辛苦苦的去设计会员卡,没有,那么贵的袋子,其实根本没有起到什么效果。
所以,如果你什么都追求完美,那可能会搞砸很多事情,正如我之前说的,如果你不懂,就应该交给懂的人去做,那才是正确的,但是人往往会被自以为是的心态束缚,左脚跳过一个圈套右脚可能已经稳稳中标。那么,开店的我们要怎么去避免这些问题呢?我想,还是要量力而行,做之前多问问自己有没有必要去做,会不会是多余的,如果是多余的,那何必在这些事上面浪费你的心力呢?
至于时间成本,这个或者是和你的心态挂钩的,我现在在这个公司上班,
老板经常都说我想的太复杂了,做什么事情都追求完美,也不懂节约合理利用时间,现在想想,确实如此,如果一个人做事的过程中将本不应该优先完成的事情先做了,那就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了,首先你在做这些事情的次序上没有合理的安排好,后续的的问题将会是无休止的,很可能是你把本该做的A做好了,又要做之前已经做过的B。那么我们就浪费了之前的工序了。又或者说我的小店的会员卡吧,店太小了,这些东西都没什么用,当初花了最少3天的时间去处理这个会员卡的事情,即使后面不用再麻烦,但是其中也是一种对时间的浪费,假如当初多想几分钟分析这个事情的必要性,那么可能就是节省了几百块钱和几天的时间了。还有就是,开店的步骤要有条理,从调研到开张,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要事先安排好,不要找到了店面了,你要卖什么衣服还不清楚,装修好了,你的货还没到货,或者是这边忙着怎么装修,转个身又要去想进什么货,到头来装修弄得一塌糊涂,货也是风格凌乱,实为布料杂货铺一间,最惨的是开店N久了还不知道自己应该卖什么衣服的店主,要好好想想,你开店之初连自己的定位和客户需求都不清楚就开张大吉了,我想这是开张大忌才对,这个或许是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刚刚说到进货,我也想多说一句的,现在我做服装批发,在网上每天接触的店主不计其数,有一个问题确是经常看到了,那就是:我要进什么货吖?我要去哪进货吖?进货要进什么价位的呢?那里的货比较好呢? 问问自己,你一天耗费在上面的时间占了多少,如果一天有一半的时间你都在烦恼这些,那么你的店面一定是生意出了状况的,那么我想你的问题可能很大程度上不在于货,而在与你对时间的安排上,一般进货我们建议是固定的几家档口拿货的,风格相似,价位相似,之后再道听途说的进店其他店面的货夹杂着卖,那样你还会为进货烦恼吗?何必每天花一大堆时间去到处进货,到头来风格乱得不堪入目呢,当然如果有实力的店主也是可以这样的,或者你还没有找到这么几家批发商,那么尽快找吧,哪怕关门三天去跑市场,泡批发网站也要揪出来,花了这几天你将会得到几个月的闲置之间去考虑你该怎么卖你的YY了.
其次,我们要说是就是大家最关心的金钱的成本控制了,但是耘兴不喜欢说这些,因为花钱这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在控制的,呵呵,如果你能端正好自己的心态,那么就算你有十万块,你也可能花个3万就开个店面了,如果你自己保持不住,你这十万你都觉得不够交人家的转手费。所以,兜来兜去耘兴还是始终认为,钱不是什么大的问题,而是心态,呵呵,如果你有十万,明明可以在人流较少的开店了那么你还想着开20万成本的店,那就是你的问题了。如果你说那你没钱怎么办呢?那我说你该去洗洗脑了,乖乖去打几年工吧,梦想是必要的,但是梦想绝对是脚踏实地,在空中漂浮的梦想不是梦想,是空想,历史上空想主义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载入史册的我知道好像只有17世纪欧洲的类似于社会主义的空想家们,如果你想载入史册,那再等一千年吧,当然你要学太平天国的话,也得掂量下你有没有那个能力实现这个空想。至于细节上的开销,耘兴认为要看你具体的市场和定位,比如说我的店很小,没必要搞那么好的装修,不刷墙我就弄了几块木板把小店围了起来,几个小射灯和光管,够了。没必要想要多好多好,如果你没那个能力,那么你何必浪费钱去做那些最后可能一塌糊涂的事情呢?简简单单就是美!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做生意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为什么只有少数人可以创业成功 并把生意做大?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作者:波浪线
  知信息
  17岁的小亚默尔也钻进淘金行列。山谷干燥,水源奇缺,寻找金矿的人因没有水喝,叫苦不迭。亚默尔灵机一动,把铁掀掉头改挖水渠,把河水引进水池,经河沙过滤变成清凉可口的饮用水,再装桶、装壶,卖给找金矿的人,短时间赚了6000美元,当时算不小的数目。
  许多人找不到金矿,忍饥挨饿,比较他们,小亚默尔首先成了小富翁。
  知时机
  1875年春,报上刊出与美国毗邻的墨西哥发生病例,疑似瘟疫,也是亚默尔,在经过医生考察后,他买了加州大量的猪肉、牛肉,赶运到东部。不久,墨西哥瘟疫传到加州,政府禁止加州肉食品外运,肉价大涨,数月内,亚默尔净赚900万美元。
  知变化
  日本三家缝纫机厂,在上世纪70年代滑坡。力卡认为市场清淡是暂时的,自持上乘,按兵不动。兄弟厂则认为,缝纫机在家庭中的作用正在消失,“走为上计”,改为生产办公自动化设备。索目改为开发电脑缝纫机,除面对家庭外,更面对服装加工厂。结果力卡破产,兄弟、索目都变得兴旺起来。
  案例点评
  市场趋势,不可抗拒,却可预计,可驾驭。
  耐性子找生意
  洛克菲勒创业之初,财力、物力、人才都十分有限,同伙拉格勒建议:鉴于原料产地的石油公司,需要时用铁路,不需要时置之不理,反复无常,使铁路经常无货可运,我们与铁路公司订合同,每天固定运多少油,运费打折,密而不宣。
  最后,以每天60辆车皮合同条款,换取每桶让七分运费,低廉的运费带来销售价的下降,销路迅速拓宽,最后垄断了美国的石油业。
  变被动为主动
  卡赫利法,面对沙特阿拉伯驻军的需求,贷款在吉达港搞食品进口,后又建冷冻食品厂,出售冷饮和袋装食品。当市场成一锅粥时,他改办渔业公司。当鱼虾锐减时,他转向建材。
  鉴于中东饮水短缺,他同时开发矿泉水生意。他不留恋曾给他带来厚利的生意,下滑就转,有机会就抓,“唯利是图”,始终主动。
(责任编辑:陈洋)
原标题:为什么只有少数人可以创业成功,把生意做大?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徐达内:从媒体札记走出的生意人
来源:综合
作者:王晓
一、追风的人|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寻找最具创新精神的追风者
  作为一名70后,徐达内对新鲜事物总抱有戒心,“为什么别人不做呢?难道天上会掉个馅饼砸自己头上?”
  创立“新榜”后,他开始反思自己“过于谨慎”的性格,“90后就不会这么想,他们会觉得这事就该我干。”他鼓励同事,要勇于踮一踮脚尖,“你总觉得高处遥不可及,踮一踮脚尖,说不定就摸到了。”
  在他看来,有没有踮脚尖的勇气,关乎创业成败。
  喜欢齐达内的徐达内
  徐达内最近有点忙。
  不久前,“新榜”宣布完成2020万元A轮融资,估值2亿,作为创始人兼CEO,他不是在见客户,就是在见客户的路上。
  在他的愿景中,“新榜”不仅仅是统计微信公众号阅读数的第三方数据采集监测服务平台,更是一个能为政企客户提供数据咨询、媒介营销、版权开发、资本对接的“智库”。
  “新榜”的核心是数据。“数据采集,其实人人都可以;但要做到大规模、稳定的持续采集,要看团队的技术能力。”徐达内对此十分自信,“前段时间,微信更改数据接口,我们是唯一正常采集的。”
  在北京一家五星级酒店餐厅内,这个留着分头的国字脸中年男人一边邀请记者吃早餐,一边围绕数据侃侃而谈,不时侧着仰头思考,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前一天晚上,徐达内匆匆赶到北京,上午和记者见面后,中午要赶到亦庄参加另一场饭局。
  见面时,北京城正浸在秋雨中,潮湿混着寒风在空中肆虐,仿佛南方的冬季。7年前,正是相似的气候下,徐达内开启了自己的《媒体札记》主笔生涯。
  2008年初,他因雪灾被困安徽,突然接到好友方三文电话:“你快看,我们网站那个艳照门专题太牛逼了!”闲来无事,徐达内顺手写了一篇比较不同门户报道“艳照门”的分析文章,被在FT中文网工作的前同事高嵩看到,对方邀请他,“来我们这写专栏吧。”
  一开始,取笔名叫“老徐”,高嵩摇摇头,“再想想”。“那就徐达内吧,谁让我喜欢齐达内呢。”笔名定了,写文章却没有想象中的容易。每次下笔,徐达内要读30多份日报的头版、要闻版、评论版,还要看三四百个微博、微信,以及意见领袖的评论意见。
  《媒体札记》因其亦庄亦谐的文风、独到犀利的角度,收获不少粉丝,并被亲切地称为“煤渣”。甚至追随他创业的员工,很多人都是“看着媒体札记长大的”。
  2013年,《媒体札记》获得亚洲出版业协会的年度“卓越新闻奖”。原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曾说:“《媒体札记》已成为中国公众生活中一个独特的舆情量表,一个新闻议程的监测屏,它拆解新闻、媒体人与宣传当局之间的微妙互动,感受中国事态的心跳脉动。”
  爱惜羽毛的徐达内,对每篇文章都会投入大量心血。但他发现,因为缺乏量化的标准,“选择什么素材纳入专栏,有时心里没底。”
  直到去年7月25日,微信开放阅读量数据,他发现,很多原以为热门的内容,阅读数其实寥寥无几。他和朋友商量,不然做个公众号排行榜,看看到底谁最火。
  5天后,第一期排行榜通过《媒体札记》公众号发布,阅读数远远超过平时的文章,甚至有人主动找到他要求入榜。徐达内嗅出了这个领域的商机,几天后,他和朋友组建项目组,注册公号“新媒体排行榜”(之后改名“新榜”),甚至“忽悠”刚来《媒体札记》实习的小姑娘做了第一代“榜妹”。
  放弃热门的专栏转而做数据分析,在徐达内看来是“顺势而为”的改变,“我有这个需求,感受到大家有需求,恰好我有这样的资源能力,那我就做了。”
  他曾在朋友圈中调侃自己的创业过程:当我还在路边卖烤串的时候,那些串的种类和价格都是根据销量定的,这被我导师知道之后,他就建议我今后可以目光放长远,做数据服务,另外毕竟我是新闻系的,这些事情还是要和传播扯上关系,所以后来我创立了新榜。
  媒体札记无法抵达的彼岸,新榜可以做到一些
  事实上,“新榜”并不是徐达内第一次创业。
  2007年,而立之年的他离开《东方早报》,创立公司EG365,面向国内媒体批量供应信息图表,同时为商业公司以及给政府机构做项目或科普画册。
  离职前,徐达内是报社副总编,但总是不适应,“感觉自己像被供在神坛上的佛龛。”报纸每天交版时间是12点,徐达内11点拿到版面,剩下一个小时的修改时间,“只能改改错别字,远离了业务一线,觉得有些失落。”
  一次,他脑子一热,把头版头条从头到尾彻底修改了一遍,第二天记者抱怨,“我的稿子不是这样啊。”徐达内笑着说,“就像一直在当教练,终于有机会去踢场球,太过瘾了!”
  现在的他,希望能摘下文化人的标签,变成一名生意人,“我更希望大家把我看成一名遵照商业规律做事的商人。”
  事实上,去年8月“新榜”成立以来,徐达内已经不再主笔《媒体札记》,而是交由詹万承负责。
  前段时间,徐达内更新了一篇《侈谈体面》,导语中明确注明:写在“新榜优选”广告匹配交易平台公测上线时。他毫不避讳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公关,“负责PR的同事跟我说,我们的平台上线了,你搞点啥,我说搞点啥呢?她说你写个东西吧。”
  “客观地讲,《媒体札记》质量确实有下降,以前成稿后我会看一遍,现在越来越没有时间。基于这种情况,会给大家设置一些禁区,变成了某种程度上的自我审查。”
  内容没有办法让大家满意,徐达内有些焦虑,“与其不及格,还不如不做,也算是爱惜羽毛吧。”在广州地下车库的走廊上,他和詹万承交谈了一分钟,做出《媒体札记》无限期停更的决定。
  詹万承在最后一篇媒体札记《徐徐达内》中与网友告别,“出现于2008年的媒体札记,作为一叶扁舟,她的使命或许早就已经完成了。”
  “那些媒体札记无法抵达的彼岸,新榜可以做到一些。”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新榜”之后,最让徐达内苦恼的是出差多了。
  “前两年,只有太太出门上班,妈妈跟我们住在一起,一天三顿统统在家里吃,不出门。”徐达内笑着说。
  那时他的生活作息更像是一个“家庭主妇”――晚上10点睡觉,早上6点起床,“上午把女儿送去幼儿园,开始写文章,写到12点吃午饭,再稍微收点尾,1点左右肯定结束了,写完把邮件发给FT中文网或编辑,我就下班了。”
  之后,徐达内会习惯性地睡一个小时午觉,起床后看看书,3点45分准时出门接女儿放学,回来陪她玩,晚上看书或看电视剧。
  电视剧和娱乐节目是他宅在家中的休闲方式,“以前早上起床,会吃着早饭看《康熙来了》。”最近他爱上英剧《Big Train》,因为剧中“totally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一次,他在朋友圈中说,“下载一套《昼颜》作为火车上的消遣会不会不太合适”,5天后,他就已经在高铁上看着《昼颜》打发时间。但对此并不是毫无节制,“看《北平无战事》打破了自己平时的作息规律,要检讨。”
  除了追剧,徐达内最大的爱好是足球。他带着球鞋,在世界各地旅行时“蹭球踢”,柬埔寨暹粒的菜地、巴黎埃菲尔铁塔下、东京国立竞技场,都出现过他的身影。
  在上海,周三和周五晚上是固定踢球时间,出差多了,他会在周五下午赶回上海,“提前把车停在机场,后备箱装着球衣球鞋,飞机降落后,直接开车到球场。”
  创业一年多,徐达内没感觉自己特别激动过。“新榜”办公室隔壁是一家讨债公司,上午8点会准时传来整齐划一的口号声:完成业绩!奋发进取!从我做起!“我不是他们公司的,听了都热血沸腾,觉得是不是应该学一下?想了想还是算了,喊不出来。”
  5年前,徐达内的朋友方三文从网易副总编辑岗位离职创业,“他属于直接了当、目标明确的风格,要做什么很清楚,就奔着这个狂奔而去,我特别欣赏他的作风。”
  一次聊天,徐达内问对方,“创业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创业公司中,十个活一个不是很正常吗?”方三文云淡风轻地说,“如果失败了,就重新做,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二、追风者说:不一样的创业故事 一样的精彩人生
  互联网追风者:您会怎么向别人形容自己的创业过程?
  徐达内:我觉得倒还算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算是一个顺势而为的东西。我有这个需求,我感受到这个需求,然后恰好我有这样的资源能力,能够把它完成,那我就做了。
  当然顺利的过程中肯定也会有一些挑战,但至少我们这件事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强行为之的那种概念。就是说“OK,我们有多大的能力办多大的事”,然后一步步往前走,并不会特别着急,一定要怎样怎样。
  70后可能会有这样的心态,就会觉得这样就可以了,比如说下个星期我们再做什么,下个月我们再做什么,我们一步步来。
  当然我会需要同事时刻保持自我激励,我常跟他们说,我们既然要做中国新媒体第一站,请大家都要记住,每件事情都要对得起这个称号,出去以后,不能说“怎么第一站做成这个水平”。
  我跟我们的品牌负责人说,如果自己做一篇文章都这么烂,怎么去教别人?比如,你天天统计别人的阅读数,别人也会看你的阅读数,如果一篇文章就几十个、一两百个人看,那你教别人,别人怎么可能相信?
  这个是我经常会跟同事讲的事情,但总的来说,我觉得还符合我对整个节奏的预期。
三、APP清单:他们的手机里藏着什么秘密
  航旅纵横:经常出差,可以帮助我值机。它很实用,而且各个航空公司都能用,有些航空公司可能有它自己的APP,这个都可以用,这个比较好一点。
  去哪儿:可以订酒店、订机票。
  一阳指:股票交易用的
  快盘:一个做文件云盘在线存储的,我用了很久了。
  明道:工作协同软件,因为同事之间可以做任务协同,用的比较多的主要就是这些了。
  阿基米德:我常用的一个电台。
  DingDong:控制智能音箱的,给我女儿用的,可以控制音箱放儿歌什么的。
  PriorityPass:优先可以在贵宾室值机。
  Breeze:渣打银行的网上银行。
  搜狐新闻:常用它看最新的新闻资讯。
四、神马控:控,是一种情怀
  最爱看的一本书:《从0到1》
  刚看过,收获很大,看过后脑洞大开。
  最爱看的电影:《甜蜜蜜》
  就是因为那个时候刚刚谈恋爱的原因吧,看那个就挺有感触的。对那种生活状态,对过往的一些理解,包括对人性的理解,这种东西可能帮助我更好地去理解。
  最大的爱好:踢足球
  我以前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带着球鞋跑遍,我除了南美洲没有踢过球以外,在世界各地都踢过球。大概全世界二十几个国家,除了南美洲,我们前年去北极,我在北极还踢了会儿球,但是那个不是比赛,意思就是为了完成这个事情。
  一般会跑到学校里。踢球嘛,也不用什么语言沟通。比如说柬埔寨的暹粒,那就是个菜地,一群人乱踢,踢着踢着就掉到下面的田埂里了。
  日本比较麻烦,日本人比较一板一眼,他们就说我们约好了十五个人就十五个人,不太会临时加一个人。去欧美国家就没什么。
  作者:王晓
  栏目主编:王辰
(责任编辑:UN607)
原标题:徐达内:从媒体札记走出的生意人
&&&&&&</div
中国人哪来这么多钱?[]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魏武挥:石榴婆缺少投资价值,内容创业未来更适合生意人
魏武挥:石榴婆缺少投资价值,内容创业未来更适合生意人
日05时25分来源:
作为天奇阿米巴基金投资合伙人,魏武挥从投资价值的角度对内容创业做了深入分析。名声响亮的“石榴婆报告”意外的不被看好,街头巷尾都在谈论的“网红”和“IP”,魏武挥也指出他们的缺陷,他反而更看好在内容创业者视野外的生意人。投资人的视角,或许可以让广大内容创业者对自己的事业有更深入的认识。
演讲PPT请在后台回复“青岛沙龙”获取下载链接。
魏武挥: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m-lab主任,天奇阿米巴基金投资合伙人
我自己不是做所谓内容创业的,但是我们基金比较关注这件事。包括我个人也是在上海交大教传播的老师,对内容一直抱有一定兴趣,也有小小的一些学术观察。
我们自从投了新榜以后,有很多人也问到了天奇关于内容创业的事情。其实我们基金原来是不做内容投资的,虽然我教互联网和传播已经十年。
要说内容创业者,第一个想到的是罗振宇,我们喜欢把他叫内容创业者。内容创业者到了去年下半年的时候,我们看到有很多号获得了投资,这个概念也是在去年下半年到今年让人感觉非常非常火的领域。前两天腾讯发了一个 “芒种计划”,说要给自媒体人支持,在昨天(3月10日)今日头条宣布要支持内容创业者,要投资三百个所谓的内容创业者,所以我们看到钱都在往里面涌。
但是我们依然还是要讨论这个问题,就是说现在你们的内容,可能做的不错,你的号,粉丝量也OK,可能有个十万粉,五十万粉,一百万粉,然后就谈到一个变现的问题,我们任何创业最后都是要涉及到挣钱的。
内容创业像做电影,而做电影像做“鸡”
我先和大家分享一段关于电影的谈话。两个礼拜之前,我和江南春在一个酒店大堂喝咖啡聊了两个多小时。江南春我们大家都知道,分众创始人兼董事长。他告诉我在整个分众的业务结构里面,我们现在看到的电梯广告,所谓的框架,所谓的液晶屏,这当然是他们的传统业务,依然是一个很大的份额。但是他们有另一块业务增长的非常快,也做的非常好,甚至于超过了竞争对手很多,这个业务就是院线广告。
我们今天有很多人去看电影,有时候你跑进去以后,会看到八个广告,十个广告,可能作为我们消费者来说会觉得有点讨厌,但是它已经客观事实存在了。江南春做院线广告按照他跟我讲的,已经超过万达。
他说发现在电影面前,电影前面做贴片广告赚钱比电影钱赚的还多,比拍一部电影赚钱多,或者说,利润率比电影高。我们承认有像《美人鱼》这样的电影票房三十亿,但我们必须也看到大部分电影做不到这样的。可能有一亿票房,两亿票房。但是票房好,电影的成本也不低。这两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事情,有一个电影涉嫌刷票房,《叶问3》,后面有一个对投资人的保底承诺,所以他成本其实很高,尤其是融资成本。
拍电影虽然我们看上去很光鲜。前两天朋友圈里面还提到有一个杂志,做了一个轮船上的杀人事件报道,大概有一万多字长篇报道。他说这个报道已经卖给乐视,乐视将来要拍电影。算是一种新闻报道的IP变现之路。
有人问我这算不算一个道路?首先,这事不新鲜。第二,新闻报道本身是能够产生十万+或者几百万的阅读,并不代表这个电影一定会火,指商业上面的火,能挣大钱。有的电影看上去大家都讨论,但其实没有挣大钱,利润率不高。
不过,江南春跟我讲这个事情引发我一个很有趣的联想:
我们看到一个鸡最值钱的部分是什么?鸡翅膀和鸡腿,这两个可以卖鸡最好的价格,鸡头卖不出什么价格的。电影就相当于这个鸡头,很重要,是本,但不值钱。
其实电影催生很多行业。可以想象周末时带上你的女朋友或者家人看电影,看一个电影多少钱?两个人可能五十一张票,一百块钱。不过你不可能光看电影,肯定还有其他支出。第一个支出,买苞米花、可乐,价格不高但这个东西利润超高。
你看完电影以后,可能还在商场里面吃晚饭,花两三百。之后在商场里面逛一逛,女朋友跟你说这件衣服不错,然后你可能又花五百。其实只花一百块钱看电影,但这当中我们催生卖苞米花,快速消费品零售,我们产生了卖衣服的店,产生了饭店。今天我们把万达作为一个商业地产看,你就能发现所有万达商业地产基本都有一个院线。他是靠电影把人气吸引过来,然后产生其他的生意。
其实拍电影本身挣不了什么钱,但由于拍电影产生很多很多有利润率的东西,这里面当然也包括贴片广告。一只鸡的鸡头很重要,但卖不出钱,电影也是这个道理。我们看到电影非常像一个导流工具,把人流导过来了。如果我们不去看电影了,那接下来的东西都没有了。
今天讲回到自己做公众帐号也好,做自媒体也好,内容其实是一个鸡头,当然可以卖钱,有一部分价值,但这个钱一定卖不贵的。真正贵的东西,鸡翅膀、鸡腿是由内容产生出来,但不是内容直接变现出来的。
石榴婆实际上不值得投资
所谓内容创业两个路径,第一就是广告或者公关。坦白讲我从来不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投资的生意,虽然我承认这是一个好生意。我有一个朋友,在座大家可能很多人都看过,叫“石榴婆报告”,一年可以挣近千万。石榴婆的生意很不错,非常小成本, 2015年雇两个助理,一年挣将近一千万,对于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小团队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生意。
但这个生意不值得投资的。为什么?她2015年能够挣一千万,2016年呢?哪怕能够挣一千五百万都不是值得投资的,因为风险投资要讲十倍,一百倍回报,她增长的速度已经不可能那么快。“石榴婆报告”对个体是好生意,但不是一个值得投资的生意。但基于石榴婆报告的其它生意,比如造货卖货,可能就值得风险投资关注了。
我们再说“一条”,他做电商,卖东西,这是一个路径。
还有一种是生意人,原来就有生意的人,冲进来做内容。比方说我们都知道在淘宝上面很多卖家,有六百万到八百万的卖家。有大量的卖家他卖的货其实有30%以上的毛利,其实他应该是可以挣钱的。
但是他最后还是亏了。为什么亏了?给淘宝交纳大量营销费用。买各种各样的广告位,直通车,那么如果我自己做一个所谓的企业自媒体,我是不是能够把营销费砍掉一半?这样的话我的利润就可以起来。所以我们现在看到有很多生意人冲进来做媒体,这我称为“企业自媒体”。
我看好生意人做内容创业
企业自媒体还不错。为什么?因为他本来就有生意的这一套逻辑在里面,现在只不过需要一个导流工具。坦白讲这两侧都有人做,有人从内容往生意走,有的人从生意往内容走。我个人可能更看好从生意往内容走的。
其实生意蛮难弄的。做内容转电商的人,有三件事情以前从来没有碰到过,叫做物流、库存、客服。这三件事情很不好办,你看罗振宇就知道。我一直觉得罗振宇卖书是对的,因为书是标准件,物流库存客服压力不大。他要是卖月饼,就没有那么好弄了。所以我也注意到他在2015年的跨年晚会上,说2016年罗辑思维不打算卖食品,因为真的这种电商很不好弄。
我看好企业自媒体,因为他们物流、库存、客服,都有团队,都有经验,只不过是要嫁接在一个内容。我们做内容的人,很容易会产生一个迷惑,就是我做这个公号粉丝增速很快,就以为自己很牛逼,认为往后可以做这个生意,其实非常难。
国内著名的创业杂志,《创业家》的创始人牛文文,他2013年跟我聊为创业提供服务,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i黑马。记得我当时问他一个问题,你为创业者服务是不是就可以做孵化和投资,为这些创业者提供投资应该很简单吧?但牛文文这件事一直拖到2014还是2015年才开始做。记得他当时告诉我说,很多事情看上去逻辑是对的,但是一旦脚跨过去会发现隔行如隔山。
自媒体觉得自己粉丝很多可以卖东西,其实不好卖的。你做一个内容坦白讲,你如果要一百万粉丝,可能三四个人就够了。但是你要卖东西,三四个人绝对是不够的,你成本一下子上来了,管理一下子要求更高了。
所以跨出这一步的时候,要非常小心。
电商不要碰生鲜,网红不要谈IP
关于电商,我举几个例子。有好几个做内容的去卖东西,他发现库存砸在手里面了;他发现消费者说你的东西我下单了,为什么两天没有送到,要投诉;然后去建立客服团队,又需要建立至少一个所谓的虚拟的呼叫中心。这就是电商。
现在搞内容的人做电商,甚至还有人考虑做生鲜,其实这不对。我们看一下我们整个中国电商发展历史。最早做电商的是当当,它是干什么的?卖书的。书是标准件。京东历史非常早,它是卖3C的,也是标准件,然后才是服装,然后才是今天我们看到的生鲜。生鲜最难做。所以像我们基金会看到说,有一哥们做一个号,然后告诉我他想卖蔬菜,卖水果。我会非常非常小心,除非你卖水果干十年了我会相信你。做电商有好做也有很难做的东西。
第二个我想说的事情是IP。这一个词这两年、这两个月特别特别火,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IP。前一阵子看到第一财经日报的总编辑说《第一财经日报》是一个IP,然后我就想不明白IP和品牌有什么区别?如果没有差别为什么还要派生一个新的词。我的眼睛里,一个IP之所以称为IP,是必须能够卖出衍生品。
举例子说《变形金刚》,它是个电影,这个电影卖玩具,这个玩具我们都知道它的成本不高,都知道这一点,但还是愿意花钱买,甚至不愿意买盗版愿意买正版,正版二三百甚至更贵我都愿意买。比如日本有一个哈利波特主题公园,我太太跑到那个主题公园里面买了一根魔杖,其实就一个棍子,她买了,因为她是哈利波特超级粉丝。
作为一个IP能够成立的前提,是一定能够卖出一个成本很低,而且购买者知道成本很低,但还是愿意花更大钱买的东西。为什么?这里面有情感。我花上千块钱买变形金刚会想起我小时候会多么节衣缩食买一个变形金刚。
今天互联网上面,网红也好,IP也好,其实根本没有情感的培育。一些网红,一些公号自媒体人很红,可以做代言,可以推荐,但不能直接售卖衍生品。我们基金最近想投IP有关的东西,但是我们不想投网红,我们觉得网红其实要转化出来东西很难。网红到最后很容易变成广告模式。
投资网红还有可能变成什么公司?变成一个经纪人公司。这不是我们想要的东西,我们希望投的还是像类似于漫画,动画或者小说。还能够衍生,至少这个书第一道衍生可以拍一个网剧或者卖一个电影。至于出玩具这些的,再另说。
最后跟大家说一个数字,我们中国电影已经超过美国了。我们应该是电影收入最高的一个国家。但我们中国的电影收入中,票房收入占比太高,90%;你看美国票房,只占30%到40%,更多是衍生品。
最后总结下我的观点:石榴婆报告的广告生意很不错,但基金角度来说没有投资价值。我们更愿意投资原来做生意现在做内容创业的人,也愿意在真正的IP上砸一把钱。今天我们讲微信公众帐号,粉丝增粉的红利期已经过去了,所以在这个时间点,我希望更多生意人来做内容。
(本文是天奇阿米巴基金投资合伙人魏武挥在3月11日新榜样全国行青岛站活动现场演讲的整理稿,已经嘉宾确认)
- The End -
新榜热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童项目创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