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妙思文献集成管理系统 V6.5 WWW 检索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出版地不详
[出版时间不详]
中图分类号
科图分类号
619nam0 2200241
em y0chiy0121
@a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Azheng zhi jing ji xue ming ci jie shi@f
@a[出版地不详@c出版者不详]@d[出版时间不详]
@a276页@d19cm
@a政治经济学@x名词术语
@aF0-61@v3
@a27.1072@v3
@a徐禾@Axu he@4著
@aCN@b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aCN@b安徽大学@c
@d27.1072@aADTSG@e8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出版地不详:出版者不详],[出版时间不详]
&&&&276页;19cm
正题名: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索取号:27.1072/8
&&&& 馆藏复本情况:1
逸夫馆社会科学样本书第二阅览室(塔八)
安徽大学图书馆
& 版权所有妙思文献集成管理系统 V6.5 WWW 检索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中图分类号
科图分类号
640nam0 2200241
@a@b@dCNY 0.46
@a@b@dCNY 0.46
km y0chiy0120
@aCN@b110000
@a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AZheng Zhi Jing Ji Xue Ming Ci Jie Shi@f徐禾等编@FXu He Deng Bian@g
@a北京@c人民教育出版社@d1974.10
@a247页@c@d19cm
@a27.1072@v3
@a徐禾@AXu He@4编
@aCN@b安徽大学@c@g
@d27.1072@aADTSG@e6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徐禾等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4.10
&&&&247页;19cm
&&&&CNY 0.46
正题名: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索取号:27.1072/6
&&&& 馆藏复本情况:10
文典阁中文科图法图书借阅室
逸夫馆社会科学样本书第二阅览室(塔八)
文典阁中文科图法图书借阅室
文典阁中文科图法图书借阅室
文典阁中文科图法图书借阅室
安徽大学图书馆
& 版权所有第一章政治经济学导论;生产力: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叫;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质利益关系;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
政治经济学导论
生产力: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叫做生产力。
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劳动资料中
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生产资料。
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中的其它方面。生产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物
质利益关系。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艺等意识形态,
统称为上层建筑。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分类: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若干社会形
态共有的经济规律;某一特定社会形态所占支配地位的特有经济规律。)
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取方式。它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所构成。生产力是生产方
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商品与货币
一、商品的两个因素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商品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商品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
的自然属性。
商品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本质特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互相交
换劳动的社会关系。价值体现的是人们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这就是价值的实质。
商品二因素的统一与矛盾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的统一体。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物品都不能成为商品。二个因素中,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
人们作为商品生产者,不可能实现自己商品的价值而又占有其使用价值;也不可能要占有别人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不付出价值。这一矛盾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统一性表现在: 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性,集中表现在二者统一于商品体之 1
交换价值:是指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
的关系或比例。
劳动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统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独立的劳动过程,也不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划分,是对同一劳动的不同分析。
劳动的二重性是商品二因素的形成原因。
劳动的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二、劳动的两重性
具体劳动:是指具有特定的目的、操作方法、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劳动结果的各种具体形式的千差万别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无差别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三、商品的价值量
个别劳动时间:生产某种个别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
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简单劳动:是指简单劳动力的支出,即任何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头脑和肌体平均具有的劳动力的耗费。
复杂劳动:是指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具有一定的技能和知识的复杂劳动力的支出。是多倍的简单劳动。
劳动生产力:通常也称劳动生产率,一般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也可用生产单个产品的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体现在该商品中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四、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般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转化为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商品生产的内在矛盾:
具体矛盾和抽象矛盾;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个别劳动时间按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使用价值和价值。
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产生后,整个商品世界分裂成了两级:一极是商品,它们是各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另一极是货币,它代表一切商品的价值。这样,商品的内在矛盾,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转化成商品和货币的外部对立。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所含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
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赊销过程中延期支付或在预付商品定金的过程中产生的提前支付,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或支
付赋税、税金、工资等职能。
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总量?商品的平均价格) 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商品的价值有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内在矛盾
简单商品流通的公式:商品―货币―商品(W―G―W)资本流通公式:货币―商品―货币(G―W―G)
两个公式的区别:流通中的买卖顺序、媒介、起点和终点、目的 不同。
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当做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只是一般等价物,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而作为资本的货币能带来剩余价值,体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区别:运动的内容、形式、目的和动机、限度不同。)
资本总公式:G―W―G’ 是任何资本共同或一般的运动公式。
Why:因为它在流通的形式上同样适用于产业资本和生息资本的运动形式,概括地表明了各种资本形式的实质都是为了榨取剩余价值,是从流通形式上表现出来的资本的一般公式。
资本公式的内在矛盾: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的矛盾
解决矛盾的条件:
一、“资本是不能从流通中产生”:A 、等价交换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B、不等价交换也不会发生价值增殖。二、但“资本又离不开流通”:货币不进入流通进行买卖活动不会增殖。
矛盾的解决: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劳动者身体之内并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
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永恒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1、 劳动力的所有者是完全自由的人
2、 除了劳动力一无所有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根本条件
劳动力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劳动。不仅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还能创造出比劳动力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劳动力价值
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包括三部分:劳动力自身生存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维持劳动力家属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劳动力教育训练费用。
归根到底,劳动力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所决定的。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劳动过程
? 劳动者借助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劳动。
?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1、在资本家监督下为资本家劳动;2、劳动产品为资本家所有。
? 价值形成过程:生产过程既转移了旧价值又包含了劳动者新创造的劳动力价值,没有剩余价值。
? 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劳动时间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只是把它原有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
去,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用C来表示。
可变资本: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劳动力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不是把自己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
中去,而是通过工人的劳动创造出比本身价值更大的新价值,为资本家生产出剩余价值,使其原有的价值量发生变动,用v来表示。
? 划分标准:价值增殖中作用。
? 划分意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是马克思的伟大功绩,这一理论对揭露私人剩余价值的来
源以及资本
家对工人剥削程度具有重大意义。它揭示了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不变资本也是价值增殖
的一个必要条件,但它本身不能带来剩余价值。
三、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 ?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和绝对的规律: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一、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新价值,而且还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其超出原有价值
的那部分就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公式: 剩余价值率(m’)=
剩余价值(m)剩余劳动时间剩余劳动== 可变资本(v)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4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而绝对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所生产的剩余价
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提高生产技术)
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
由于超额剩余价值也是缩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因而它实质上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
四、两种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及当代剩余价值生产的特点
两种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一切社会的一般基础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使劳动的技术过程和社会组织发生根本的革命。(主要剥削方法)
当代剩余价值生产的特点:
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生产工人的概念扩大了;
2. 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生产工人的劳动变得更加复杂;
包括“机器人”在内的生产资料,不会增加新价值。
资本主义工资
资本主义工资:是指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是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的价值的货币表现。它反映着劳动力的
买卖关系。
工资的现象: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
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原因:
1.工人出卖的是一定时间的劳动力,但是,看起来好象是一定时间的劳动。
2.工资是在工人劳动之后才支付的,所以被误认为是劳动的价格。
3.工资形式的劳动的时间和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不同工资也不同。
4.劳动是工人谋生手段,工资往往被看作是劳动换来的 。
计时工资:是按照工人的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即按劳动时间支付的劳动力价值。
计件工资:以计时工资为基础,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计时工资的单位价格=计时工资额(劳动力日价值) 劳动力时数
计件工资单位价格=一日生产的产品数量 一日计时工资额
名义工资:是指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的货币额,即货币工资。
实际工资:是指工人用货币工资所能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
相对工资:是与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相比较的工资,也叫比较工资。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中学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生活休闲娱乐、31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_含重点名词解释等内容。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导论生产力: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叫做生产力。 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它...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掌握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一章】导论 1.政治经济学...当代中国经济-尔雅通识课... 工程经济学 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汇总1...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简答题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重点问题: 1.2/1、...9.试解释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两大部类产出各自的平衡关系如何 ...  大学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及考题详解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典型题目详解、书本中出现的经济学名词解释导论(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政治...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4、生产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形式存在的资本,它是 产业资本在其循环...  政治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大一上 政治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答案参考版 ?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什么、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之名词解释和思考题答案【免费、全面、权威】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政治经济学》重要名词解释和课后思考题答案 导论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  货币单位所含的贵金属重量,则与社会劳动生产 率的变动无关,从而与贵金属价值的...大一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 30页 1下载券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完整... 4页 免费 ...  《政治经济学》重要名词解释和课后思考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重要名词解释和课后思考题答案配套宋涛《政治经济学》最新版 配套宋涛《政治经济学》 此文由中国人民...分类学习站点
学习类专题
节日类专题
事件类专题
考研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DOC格式]
资料摘要: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名词解释归纳,在考研备考和日常学习复习中都可以用到。
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名词解释归纳,在考研备考和日常学习复习中都可以用到。
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名词解释归纳,在考研备考和日常学习复习中都可以用到。
http://i1./topic/beikaoziliao1579.png
您可能还感兴趣的相关文章
名词解释或者名词翻译一直是翻硕考研的考点,每年都会有很多新颖词汇,为了帮助大家在名词这块取得更高的分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常见词汇。
1.水浒传 Heroes of the M Water Margins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界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
考生应能掌握5500左右的词汇以及相关词组。除掌握词汇的基本含义外,考生还应掌握词汇之间的词义关系,掌握词汇之间的搭配关系,掌握词汇生成的基本知识。
收藏过此资料的沪友
他们还收藏了
此资料下载者还下载了
英语成长树
相关文章推荐
请输入举报信息,200字以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政治经济学笔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