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加薪理由怎么写描述什么是经济学,并详述理由

推荐两本大学生应该读的书,写明理由哦! | 泛阅读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51896人加入此小组
谢谢大家了!
+ 加入我的果篮
临床医学本科
大学生该读的书太多了……大学生不就是来读书的嘛……
这种问题......专业课任选两门。
人因工程硕士生
恩,毛选和共产党宣言吧。
时间简史和货币战争前者是描述时间空间直至哲学基础的科普著作,深入浅出,平显易懂,是属于给老百姓阅读的抽象类思维的经典读本,作者霍金是现存的伟大物理学家,智商情商在全世界都属翘楚,堪称身残志坚的范本,人类奋斗的楷模。后者是耸人听闻的阴谋论典型作品,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历次的经济危机,几乎描绘了人类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全景图,并且对各种匪夷所思的经济现象进行了更加匪夷所思的爆料和解读,其文章奇峰迭起,文字跌宕起伏,线索环环相扣,分析头头是道,结论激动人心,令读者意犹未尽欲罢不能,堪称经济学的经典科普读本,而且据著名经济学教授郎咸平称,里面的内容,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赞同的,读者不可不查。
《空之境界》日本奈须茸的作品,神作!《散文随便传世作》貌似只版了一次。里面各国名人的短篇随笔都有,看他们的生活体悟吧。还可以看看&蒙田随笔&
临床医学本科
引用 车车 的回应:时间简史和货币战争前者是描述时间空间直至哲学基础的科普著作,深入浅出,平显易懂,是属于给老百姓阅读的抽象类思维的经典读本,作者霍金是现存的伟大物理学家,智商情商在全世界都属翘楚,堪称身残志坚的范本,人......时间简史可读,货币战争我认为却是个笑话。读这还不如读读《1984》《动物农庄》《美丽的新世界》,或者读读历史,真正的历史,加强人本主义和自由主义精神素养来得实在,我们差我们前辈久矣。
《全球通史》。。。《货币战争》就算了。。。
非得要我选两本的话《1984》和《美丽新世界》..如果要再挑一本的话,我会加上《华氏451》
德川家康和三国志,,,咦似乎暴露了我的读书取向,,,
手绘爱好者,手绘小组管理员
《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 [美] 莫提默·J. 艾德勒 / 查尔斯·范多伦 学会读书《简明逻辑学导论》作者: (美)帕特里克·赫尔利(Patrick Hurley)学会讲理
引用 的话:恩,毛选和共产党宣言吧。。。。。。。。毛派啊?
引用 的话:时间简史可读,货币战争我认为却是个笑话。读这还不如读读《1984》《动物农庄》《美丽的新世界》,或者读读历史,真正的历史,加强人本主义和自由主义精神素养来得实在,我们差我们前辈久矣。货币战争是个笑话。第一次我朋友说看看,经典笑话集,阴谋论傻子大集结
引用 的话:《空之境界》日本奈须茸的作品,神作!《散文随便传世作》貌似只版了一次。里面各国名人的短篇随笔都有,看他们的生活体悟吧。还可以看看&蒙田随笔&空之境界google一下,漫画? 什么意思?蒙田,好个,便宜,厚。 是我很喜欢的作家。语言精练,格言式
人因工程硕士生
引用 的话:。。。。。。。毛派啊?这是我前年回答的问题啊。我当时好像到处找人问问题,看见,听见有谁说党好,或不好。我就去问,“你读没读过毛选,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结果绝大部分好像都是没有读过。我当时觉得这是件很搞笑的事,所以就提议大家看看,至少浏览一下毛选和共产党宣言。
引用 的话:这是我前年回答的问题啊。我当时好像到处找人问问题,看见,听见有谁说党好,或不好。我就去问,“你读没读过毛选,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结果绝大部分好像都是没有读过。我当时觉得这是件很搞笑的事,所以就提...对,很多人没读过共产党宣言,美国很多中学生都读过
人因工程硕士生
引用 的话:对,很多人没读过共产党宣言,美国很多中学生都读过跟美国中学生没有聊过共产党宣言,但是他们确实读了不少书。或者说大量读书,也是一部分作业。
引用 的话:跟美国中学生没有聊过共产党宣言,但是他们确实读了不少书。或者说大量读书,也是一部分作业。是作业要写读后感的,有的要在课堂读出来。他们读的多,但被我们这些老家伙骂,读的少,玩电脑多
引用 的话:跟美国中学生没有聊过共产党宣言,但是他们确实读了不少书。或者说大量读书,也是一部分作业。什么叫人因工程?
你好意思问啊?专业好好就不错了 兄弟
寻路中国!江城!我最近看的两本!
我在大学期间读了《鲁迅全集》,还不错,推荐了。
大学生专业书籍就不提了,我觉得应该读读王小波,先解解中了十几年的思想的毒
每次看到这问题时就会想起自己当年同样的困惑,第一想看书但不知道看什么书,第二一两个人推荐的书不想看怕不是自己喜欢的,第三想找本旷世奇作一看就爱不释手的那种书。归根结底利益在作祟,想在最短时间内使自己在读到世界最好的书,成为一个有内涵,有文化,有品位的人。现在的我发现阅读时逐渐养成的一种习惯,首先找别人推荐书,读多了然后就觉得别人推荐的就那样,然后开始自己网上找书,找自己喜欢的那种类型的书,然后就会觉得读书是一件有趣的事,就不会找人推荐之类的事发生了,然后慢慢的自己有了与作者的不同观点,开始独立思考了。我想开始写书只是时间的问题了。说了这么多的废话总结成一句话:首先学会找自己喜欢读的书。
学生时期除了学好功课和专业以外,应该多看看课外书籍。下面就推荐三本。 推荐指数5星
★★★★★  推荐原因:这本书会让你了解中国教育,能更好的认清自己,发现自己的能力,于书名不同是一本非常科普的书籍。  这本书描写了高材生们的非常实用的学习方法和很重要的学习理念。同时,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们会更加了解自己,发现自己所擅长和不擅长。网络上被称为屌丝逆天秘籍!  这本书的一句话,画龙点睛的描述了中国教育:应试教育是一种非常不平等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在“人人努力,人人有望”的似乎平等的口号下,实现的是真正的不平等。应试教育如同龟兔赛跑一样,让那些不擅长于陆地上赛跑的孩子们,硬要拉在陆地这个平台上,跟兔子进行“平等条件”下的赛跑。不言而喻,那些擅长于水上游走的鱼类,那些擅长于天上飞行的鸟类,则在这陆地平台上统统落后于兔子。如果想不落后于兔子,那么则相比于兔子要付出多倍的努力。所以,有人硬要说应试教育相当平等,那么它的平等性仅仅在于,不同的努力导致的相同的成绩,而不是每个人个发其能、个展优势成为人才的可能性上。  读完这本书之后,不但会提高你对目前中国教育的认识,同时也会学到很多清华北大为首的高材生们的轻松快乐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理念,无论在学校上还是在社会上都让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重要的是,通过这本书你将会更好的了解自己,发现自己擅长的领域,唤起自己心中的巨人。  这本书的读者们,除了学习方法和学习理念的颇大的收益之外,在爱情和恋爱上也会受到很大的帮助。这本书不仅探讨了男女在不同领域中学习能力的优势和劣势,同时通过幽默、犀利、科学的方式描述了男女对恋爱和爱情的思考模式的不同以及对策方法。  整体上这本书非常符合在校学生和刚出社会的年轻人们阅读。单如果你未满15岁,那还希望在父母的监督下阅读,因为这本书有些对恋爱以及男人女人的看法过于超前,不知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是好是坏。如果你是为人之母为人之父,而且孩子还在上学,那么也建议你购买这本书,因为这本书同时也会给父母很多对教育的认识,让你的孩子更轻松快乐的学习和成长。《》
推荐指数5星
★★★★★  推荐原因:宏观上了解社会阶层的变动,让你做好觉悟,明白主流文化的重要性。  “下流社会”这个术语一经在日本出现,立即引爆讨论。这本书以调查资料为基石,以消费市场为切入点,完整地剖析了日本社会各阶层的价值观及消费模式、思维差异。下流阶层的出现源于社会的阶层分化.收入的两极分化,导致学习机会以及学习能力的不平等,结果社会阶层之间的互换流动性越来越差, 社会阶层分化形成固定化的倾向,同时不同阶层的"期望差距"也日益扩大,中流社会中欲望低下,能力低下的人群,开始形成“下流”。  这本书通过以下的问题:你不考虑将来的事情,只是度过快乐的每一天吗?凡是嫌麻烦、个性散漫、生活不规整吗?呆在家中玩电脑游戏或上网一天都不厌倦吗?等等问题去分析了对于这些问题给予肯定火否定答案的人们10-20年之前和10-20年之后的社会阶层的分化。描述了过度最求自由的个性往往会把一个人推向“下流”阶层。  在释放个性,我行我素的时代里,这本书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这本书通过统计学的角度让读者们感受到,一个人希望未来过一个比较满意生活,那么懂得自我约束和忍受孤独并且遵守社会主流规律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本书对于那些过于释放个性的年轻人带来一定的思考,同时也为那些在主流文化群体中兢兢业业的人给予一定的信心(明天肯定会更好的信心)。  这本书的最大的特点在于,不像很多书一样,从个人的经验和看法总结经验和教训,而是从统计学的角度去分析社会阶层的流动。通过这本书的数据和分析我们从宏观层面上把我一个社会的阶层流动,可以让读者们对自己的未来做好觉悟。  《》 推荐指数5星
★★★★★  推荐原因:这本书进行财商教育,学校交的是专业知识,因此对于学生好说财商教育非常重要。  多数人认真学习,努力工作的愿意无非是为了获得财务自由,过快快乐乐的生活。《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通过富爸爸和穷爸爸的视角去分析金钱对他们的概念和意义。通过这本书,读者将会从不同的角度深刻的理解很多人自以为知道的“资产”和“负债”的概念。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会了解到资产和负债不仅仅是会计学上的词语,更是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价值观之一。  如同富爸爸的名言: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之所以为了财富奋斗终身而不可得,其主要原因在于,虽然他们都曾在学校中学习多年,却未真正学习到金钱的相关知识,其结果就是他们只知道为了钱而拼命地工作,却从不去思索如何让钱为他们工作。  此书,引起了广大读者对,“努力学习,找份好工作,过幸福快乐的生活”的思考。这本书不仅仅是年轻人,而是所有渴望财务自由的人都该读一读的好书之一。通过这本书你将会看到可能跟你与众不同的人们对财富的定义和思考。此书虽然欠缺操作上的一定欠缺,但是却有思想上的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上面的三本书是,很多老师和成功人士推荐给年轻人们的必读3本。《下流社会—一个新社会阶层的出现》从社会认知和自我阶层定位的角度上;《我为青春狂》从学习方法、学习理念的了解和良好自我定位的角度上;《富爸爸穷爸爸》从学习、工作、赚钱的关联和区别以及对金钱认知的角度上给予年轻人莫大的帮助。
东野圭吾 单恋想想认同与否认别人的观念这个问题 教父 3部看看众叛亲离的Mike给自己提醒提醒
圣经故事。= =为什么外国人写什么文章都喜欢挑宗教梗,喵了个咪。这本书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而且一周就能看完。(班上有人去看外文精装砖头本圣经,只为打游戏,我也是佩服少侠了(当然他看了一年了也没看下来
(C)2016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规范经济学_百度百科
规范经济学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规范是指那些依据一定的价值判断,提出某些分析和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并以此树立起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经济政策制定的依据。由于,因而在对其多种用途上就必然面临选择问题,选择就存在一个选择标准,选择标准就是的规范。可以看出,规范经济学要解决的是 “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经济学简介
规范经济学
规范经济学考虑“应该怎样”,诸如价值判断,或公共政策目标之类的问题。因此规范经济学又称为价值判断经济学。[1]
Normative economics: allows for the expression of the economist’s values or personal verws based on the quatifiable evidence observed in a particular market or realm of social interaction.
规范经济学解释
规范经济学涉及伦理信条和提出价值的判断。穷人必须工作才能得到政府帮助吗。应该提高以确保通货膨胀不会迅速上升吗。美国应否因为微软违反了而将其拆分。由于这类问题涉及到伦理、价值而非事实本身,因此其答案也就无所谓正确或错误。它们只能靠政治辩论和决策来解决,而不能仅仅依靠经济分析。
规范经济学研究方法
规范经济学
人们在研究经济学时,会有两种态度和方法,若对经济现状及变化要做出好不好的评价,或对该不该如此作出判断,这种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称为规范经济学。
注重人与人的关系研究的经济学是规范经济学,它关心人们的“应该是什么”,研究经济学中涉及道德规范与价值判断的问题,以一定的价值判断原则来评价人们经济行为的是非善恶。换言之,它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提出人们经济行为的规范(即标准),并探讨和制定满足这些行为规范的行动步骤和政策建议。它的重点在于如何建立规范,如何运用规范于经济行为。
规范经济学主要地位
经济学的发展与科学的发展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经济学的发展需要科学的实证方法的运用,但我们不能因此而依赖于,甚至乞灵于科学方法。事实上,即使在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但这种地位也在遭受不断的挑战。就那些发起挑战的经济学家来说,大致可以把实证经济学本身存在的问题概括为四个方面的内容:
物理学“运行机制”中的内在逻辑引入到经济学中,经济学中没有与物理学的基本原理相对应的东西,即那些适合用方程组形式表达的东西;
经济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是最重要的作用。经济学中语言多元性暗示了方法的多元性,形式化不是最根本的要素;
经济学的科学性质是建立在研究方法之间的特定联系和研究领域之间的特定联系基础上的,即一种既非独特的也非包罗万象的“非结构式的”方法论;
经济学发展史解释为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即从前科学和教条阶段到形式化了的当代科学的正统理论阶段,是正确的。
规范经济学实证主义
在对经济学的批判中,有人更为激进地认为,实证主义除了为经济学发展了一套更为完善、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方法之外,取得实质性进步。很显然,对经济学研究中实证方法寡占地位的不满和质疑,必然导致对规范方法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并重新给予规范经济学应有的地位——强调实证科学的重要性,决不等于贬低规范方法的重要性。
马克斯·韦伯
的著名代表人物哈耶克对“”的经济学排斥规范方法就相当不以为然,他认为经济学的规范化根源是显而易见的,法兰克福学派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更是明确地指出,对实证性和规范性进行区分是非常重要的、必须的,不过将经验事实与伦理道德完全隔离开来的做法却是绝对不可接受的,规范方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抹杀的。对此也说“发展对政治经济状况进行可靠测量的价值判断是我们学科目前的目标,而且这也是我们的学科最初的和惟一的目标。”事实上,越来越多的质疑显示,规范经济学不一定非得完全符合自然科学的实证模式,而且,要彻底澄清对全社会发挥作用的那些价值判断也是不可能的。规范性的规律只依赖于人类的意志,并且始终处在完善过程之中“它们可以被认为是好的或不好的,公正的或不公正的,但是永远不能被说成是‘正确的’或‘错误的’,因为它们不是来自对经验现象的观察结果,而是对行为规范所进行的倡导。”大量存在的客观事实将迫使我们不得不承认,规范性决不是一个低劣的标志。
规范经济学产生认识论
规范经济学的产生不仅在于它是对价值判断里内在具有的主观倾向的认同,而且也有其产生的深刻的认识论基础。规范主义是影响这一重要的重要哲学派别:它是功利主义发展的产物,重视价值观和行为倾向的伦理基础,指出关于条件、状况、事物和行为的好与坏的判断对产生规则性知识是有效的,甚至是必要的。对好与坏这一内在价值的描述性知识是可能存在的,这种知识可以用来得出什么是正确的和错误的,或什么应该做和不应该做的规则。在对策研究中,规范主义更是显示了其巨大的作用,没有理由认为规范主义是低层次的。在经济学研究中,“规范”至少包括以下几种不同含义:
经济政策相关的部分;
中,可以暗示习惯的规定;
经济理论中某一部分所具有的意识形态特征;
社会伦理道德的范畴等。显然,对于经济学来说,规范意义不仅具有像实证意义那样具有普适性的内在含义,而且研究中所使用的规范方法也像实证方法那样拥有广阔适用范围。
事实上,在经济学研究中强调伦理道德和价值规范的传统由来已久。是第一位明确攻击正统经济学的杰出经济学家,他对由竞争驱动的工业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并拒绝承认个人利益是发展的惟一经济动力。作为传承了西斯蒙第思想的伟大学者,在断然否定事实可与价值分离、存在与价值无关的经济学的论断的基础上,强调人类社会发展必须依赖于社会环境。总的说来,在经济学规范性研究中,在以西斯蒙第创立的理论基础上,先后产生了三大分支,即天主教的物质学派、传统以及澳大利亚。它们都强调人的尊严的社会价值观,明确反对自然主义和实用主义的观点。
规范经济学同类联系
在关于与规范经济学之间关系的看法上,经济学家仍然坚持“从原则上说,实证经济学是独立于任何特别的伦理观念或规范判断的。……规范经济学及经济学的技术也不可能独立于实证经济学。……人们在‘正确的’经济政策问题上的一致意见较少地取决于规范经济学的进步,而更多地取决于这样一种实证经济学的发展”。最终,经济学所企求的神圣目标是科学本身的方法。规范经济学从属于实证经济学,实证经济学的发展决定着整个经济学的发展。
规范经济学不同见解
但另外一些规范主义经济学家却坚持认为,任何经济理论都是在一定伦理规范基础上建构起来的,伦理规范是决定发展的基础,不仅如此,它更是整个经济学发展的基础。不过规范主义经济学家的上述看法在实证经济学家看来却是不能够被接受的。规范经济学所强调的伦理规范缺乏可靠的证据和可重复的检验,无法证明那些影响人们的伦理道德是稳定的和可靠的,更无法证明这些伦理道德在学理上是可以超越证明本身而怎样先验存在的,因而规范经济学是不可能形成像实证经济学那样在逻辑上严密、在方法上可行、在辩术上信服的方法论体系的。因此,对规范方法的使用将不可避免地降低对理解的能力,并最终阻碍的发展。
规范经济学主要作用
规范经济学的产生不仅在于它是对价值判断中内在具有的主观倾向的认同,而且也有其产生的深刻的认识论基础。规范主义是影响这一重要经济学方法论的重要哲学派别——它是功利主义发展的产物,重视价值观和行为倾向的伦理基础,认为关于条件、状况、事物和行为的好与坏的判断对产生规则性知识是有效的,甚至是必要的。对好与坏这一内在价值的描述性知识是可能存在的,这种知识可以用来得出什么是正确的和错误的,或什么应该做和不应该做的规则。在对策研究中,规范主义更是显示了其巨大的作用,没有理由认为规范主义是低层次的。在经济学研究中,“规范”至少包括以下几种不同含义:
经济政策相关的部分;社会伦理道德的范畴等。显然,对于经济学来说,规范意义不仅具有像实证意义那样具有普适性的内在含义,而且研究中所使用的规范方法也像实证方法那样拥有广阔的适用范围。
规范经济学相关资料
米尔顿.弗里德曼在著名的《实证主义经济学方法论》一文中阐述了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关系。在弗里德曼看来,实证经济学的结论似乎是、并且确实是与重要的规范问题,与“应该做什么”和“如何达到既定目标”等问题直接相关。而且,“规范经济学和经济学的工程学也不能独立于实证经济学。任何政策结论都必然基于对做某事而不做另一事的后果的预测,而预测必然或隐或显地依赖于实证经济学。” 这里强调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即实证研究是服务于规范目标的,规范政策要想达到效果必须利用实证结论。人们对于“应该是什么?”的规范目标的看法不同导致争议是正常的,因为处于不同地位的人们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的价值观不同,例如,有的人认为政府应该帮助处于困境中的穷人,而另一些人认为他们贫穷活该,政府没有义务帮助他们。但是,弗里德曼认为这不是争论的焦点,他大胆提出一个命题,“在当前的西方世界,特别是在美国,无偏见的公民之间存在的有关公共政策方面的分歧,主要根源于对按照政策采取行动所导致的经济后果的不同预测。从原则上说,通过实证经济学的发展,我们就能消除这些分歧;因为,这些分歧不同于基本价值观方面的根本分歧,后者最终只能导致争斗。”然后,弗里德曼以最低工资立法为例阐述了这一命题。无偏见的人能够就“所有人都应该获得生存工资”达成共识,但是对于最低工资立法能否实现这一目标有分歧,也就是说“最低工资立法在实现人们一致同意的目标的功效如何。”支持者相信最低工资立法能够既提高工资线以下工人的工资也能够提高工资线以上工人的工资,而反对者则认为最低工资立法导致就业条件恶化,使贫困情况更加严重。 这里有两个问题。首先,人们是否能够就目标达成共识?如果不能达成共识,肯定分歧出现。现实中的人们由于有不同的伦理立场和价值观念,对于政策或法律目标很可能达不成共识。尽管弗里德曼的论证中暗含了这一点,但他强调的是无偏见的人能够达成共识。其次,在目标是一致的情况下,对于立法能否实现目标会不会有分歧?现实情况是有分歧,正像人们对最低工资立法的分歧一样。弗里德曼指出,门外汉像专家一样,不可避免地试图改造实证结论以适应他们所极力主张的规范性的先入之见,当实证结论的规范含义——或者说所谓的规范含义——不合其口味时,他们就会拒绝接受这些实证结论。 也就是说,包括专家在内的很多人经常不尊重实证规律而“心想事成”,甚至于“掩耳盗铃”。但是,弗里德曼认为,这种分歧是由于人们对实证经济学规律认识上的分歧,但是,“由于有着一致的目标,经过漫长的道路,人们终将达成一致意见。” 由此,弗里德曼断定,“人们在‘正确的’问题上达成的一致意见,与其说源于规范经济学的进步,不如说源于实证经济学的发展,后者可以得出能够且值得被广泛接受的结论。而且,对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进行严格区分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这种区分可以促进人们在经济政策方面达成一致意见。”因为弗里德曼指出,实证经济学原则上独立于任何特定的伦理立场或价值判断,实证经济学的任务是要提供一套一般化体系,用来对环境的任何变化所导致的后果作出准确预测,并对它所作出的推测的精确度、范围和一致性进行评估。简言之,实证经济学是,或者说能够成为一门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客观”科学。 这样一来,弗里德曼将无偏见的人在规范层面上能够达成共识,而把人们之所以在实证经济学实现规范目标上不能达成共识归结为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问题,在建立了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之后,一切经济学问题就变成客观的科学问题。由此,尽管弗里德曼讨论了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但他利用人们对这两者的混淆,驱斥规范经济学,追随凯恩斯传统,将经济学仅仅定位为实证经济学研究。
规范经济学关注“应该是什么?”,例如,应该实行最低工资标准吗?应该减税吗?个人所得税应该实行累进税制吗?政府应该实行环境控制吗?等等。我们应该区分“应该是什么”中的目标和规则,减税本身是一种政府行为,具体表现为减税规则,但减税的目标是另一个问题,有可能是为了刺激经济,也有可能是藏富于民。再如,我国当前所进行的推进城镇化政策可以是作为未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拉动内需 ,也可以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城乡差别。规则与目标密切相关,不同的目标意味着不同的规则。规范经济学的目标要么是民主的具体操作表决问题,就是所谓的“共识”,要么是政府作为新的主体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当然后者在民主社会中仍然受到民主制度的制约。不同的民主制度所得到的共识是不一样的,例如,美国的代议制民主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就不同。社会福利最大化是一个抽象概念,在旧福利经济学中主要反映为功利主义式的社会成员效用总和的最大化,而在新福利经济学中则反映为社会福利函数的最大化。 但是怎么计算社会成员效用的总和并非简单之事。边沁在《立法原理》开篇就提出,“立法者应以公共利益为目标,最大范围的功利应成为他一切思考的基础。了解共同体的真正利益是什么,乃立法科学使命之所在,关键是找到实现这一利益的手段。 但是“功利”的精确含义和计算功利总和的道德算术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社会福利函数的最大化计算中,假定效用是基数可量和人际可比的和否定这两个假设的结果肯定不同,同样是坚持基数可量和人际可比的庇古和黄有光的计算方法也不相同。如此一来,规范经济学变成了外在于经济模型的价值判断。斯蒂文?兰德伯格试图克服这一局面,论证社会计划者的目标函数内生地形成且内生地形成的目标函数是唯一“正确的”,从而建立科学的规范经济学方法论。 这也是建立实效主义经济学的一个基础,因为实效能否达到与规范目标的“正确性”直接相关。
弗里德曼试图将实证经济学从规范经济学中独立出来,通过科学方法研究经济问题,以期解决关于经济政策的争论。但是,仅仅实证经济学的发展并不能使人们就经济政策达成共识。实证经济学只是描述、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它会告诉我们不同经济政策的后果,并不能告诉我们应该怎么选择,因为怎么选择的问题依赖于经济政策的目标。实证经济学只是告诉我们在经济政策的目标达成共识的情况下,不同的经济政策与共识目标之间的距离。但是目标的确定本身与是否能够通过经济政策或者法律实现这一目标直接相关。在最低工资立法问题上,弗里德曼的讨论过于简单,因为由“生存工资”共识所确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的高低与能否实现目标直接相关,如果最低工资标准过高,可能符合反对者的判断,不但没有帮助到工人,反而使他们更加贫穷;如果最低工资标准适度,可能是支持者取胜,在没有破坏劳资关系的情况下使得劳动者的福利得到改善。也就是说,目标能否实现与目标本身直接相关,正像理想能否实现与理想的高低直接相关,如果理想不高,可能很快就会实现,而理想很高,可能永远也实现不了,变成“好高骛远”。在通过立法来改变社会之时,立法目标的理性探讨至关重要,立法目标的可实现性本身就需要论证,因为目标、手段和效果是三位一体的。我们要保证经济政策和法律的实际效果,我们必须理性探讨法律或者政策目标,同时探讨实证经济学规律对目标的可实现性,可以说,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是不可分离的。
.数字中国[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学专业描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