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突围转型突破演讲能突围吗

国内龙头车企三大战略谋转型突围
&&&&来源:&&&&
&&&&&&字号
原标题:国内龙头车企三大战略谋转型突围
  伴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增速减缓、外资品牌竞争日益激烈以及新技术驱动倒逼,中国汽车企业纷纷相继开启转型发展之路。在4月22日召开的中国汽车论坛上,一汽、上汽、东风、北汽等一众龙头车企在转型升级方面的战略部署悉数浮出水面。整体来看,发力新能源汽车、完善产业链布局和拓展自主品牌,成为中国大型汽车集团布局转型突围的核心战略。
  全面出击 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
  广汽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冯兴亚对中国证券报记者分析说,从2011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增速放缓,由快速发展期步入普及初期;与此同时,汽车产业相对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倒逼车企不得不转型升级。
  “2013年,广汽集团首次实现汽车、摩托车销量双超百万辆,同比增长超过40%,并首次跻身《财富》世界500强,但是前进途中也越来越感到压力。”冯兴亚透露,公司目前正在开展14个整车和7个动力总成项目的研发,涵盖乘用车、商用车及关键零部件等多个领域。“2014年,广汽集团将继续拓展和深化合资合作,丰富产品线,提高合资自主研发水平,加快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冯兴亚介绍说,目前广汽已经有60款包括纯电动、增程式、插电式和混合动力等在内的乘用车和商用车进入工信部示范目录,在年,广汽先后向广州市交付各类节能和新能源示范汽车2000余辆。今后,广汽将按照“混合动力、插电式车型为重点,纯电驱动车型为主要战略取向,其他新能源车型持续跟进”的原则部署研发,着力突破关键与平台技术,分布实现产业化。
  除了广汽集团之外,新能源汽车几乎成为所有龙头车企转型升级的“必备利器”。“继相继发布蓝途战略、红旗品牌、服务品牌之后,一汽集团在4月20日发布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明确了产业化发展的思路、目标和措施,全力打造安全、环保、智能的新能源汽车卓越品牌。”一汽集团相关负责人向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
  该人士介绍说,一汽集团目前已经搭建了完整的新能源体系架构,总人数1200人,同时制定了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总成产品开发流程以及支撑流程运行的设计规范500余项,试验验证标准300余项。在核心技术开发方面,一汽集团也已经攻克了261项技术难题,建成了国际先进水平的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机、电池、电气和电控系统的实验与试制基地。目前集团已经生产欧朗EV等新能源汽车产品,今后一汽集团将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商业化发展。
  中国证券报记者同时获悉,一汽集团将采用“三步走”方式实现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领跑者目标:到2016年,初步形成电机、电池系统的产业化能力,完成重点车型的商品化开发;到2018年,实现新能源产品规模化、产业化,支撑企业四阶段燃油限值目标实现;到2020年,完成全系车型新能源产业化准备,具备批量投放能力,占据全国15%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领跑者。
  此外,北汽集团控股的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也于日前正式挂牌,比亚迪储能系统也于日前获得全球首个CSA认证,一众车企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信心笃定,而且在操作方面呈加速布局态势。
  前后延伸 借产业链做大规模
  除了炙手可热的新能源汽车之外,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也成为龙头车企最钟爱的转型手段。
  打造零部件平台,是北汽推进集团化战略的重要一环。北汽近年来相继收购了海纳川和英纳法,但北汽集团常务副总经理韩永贵仍表示,北汽集团将继续打造完整产业链,实现整车与零部件的协同发展。
  “在打造完整产业链方面,北汽集团的发展战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集团化与市场化同步推进,外延增长与内涵增长均衡发展,本土化与国家化协同发展。北汽集团将充分利用产业链的聚合发展和整零协同,带动集团业务再上台阶。”韩永贵表示。
  广汽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冯兴亚分析说,车企在完善产业链布局方面,不仅指向前端的零部件,实际上,汽车产业链的盈利和增长空间正在逐步向服务领域转移,因此,积极发展新业务、寻找发展蓝海、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将成为广汽集团今后的方向。“广汽集团将积极发展高端服务业,致力于打造完善的汽车产业链。”
  以集团的国际化发展为例,今后广汽的国际化发展将包括产品、投资、融资三个方面,力争实现海外销售规模化、资源整合全球化和资本运营国际化。“今后,单纯的整车制造将不能成为广汽的全部,相关上下游产业对广汽集团的利润贡献将日益突出。”冯兴亚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除了向上下游延伸之外,横向并购也成为汽车企业做大做强的有效路径。东风汽车在今年3月底向PSA注资8亿欧元,与法国政府和标志家族并列成为PSA的第一大股东。双方表示,将加速推进位于武汉的合资公司神龙汽车的发展,提升其产销规模,到2020年实现年产销150万辆的目标。
  自主创新 自主品牌有望持续发力
  长安汽车集团副总裁刘波表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近年来始终处于竞争中前进的状态。“中国车企技术在进步,能力在成长。”刘波分析说,以汽车研发为例,中国车企正在实现从汽车结构开发到性能开发,再到品质开发,最终实现平台开发,以达到规模效应的过渡。
  但在前行的同时,中国车企自主品牌车型的压力也在增加。“中国品牌在总体规模上与跨国品牌差距较大,虽然中国品牌车型数量较多,但是畅销车型少,盈利等方面还远弱于合资品牌。整体来看,国际资本以40%的投入占据50%的市场份额、攫取70%的市场利润,中国自主品牌还难以企及。”
  在刘波看来,未来5到10年,仍然是中国品牌汽车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最后的发展机遇期。唯有大力发展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才可能打造出世界一流的汽车企业。“长安集团将深入开展效率倍增和价值创造理念,用3年的时间将效率提升50%。同时,未来要将节能、安全、市场、智能化,打造成产品领先的技术标签。”刘波表示。
  在自主品牌方面,中汽协秘书长董扬称赞广汽集团的传祺车型是一个“奇迹”。根据冯兴亚介绍,传祺在2013年实现产销8.5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50%,实现盈利2.5亿元。“这成为国内首个运营3年即实现盈利的自主品牌。预计十二五末期广汽将初步构建起自主系、日系、欧美系三大整车系列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
  对于未来部署,广汽集团方面表示,将全力推进“大自主”建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支撑,以产品为驱动,实现自主品牌一体化统筹和差异化发展。“集团在着力提升自主创新和打造自主核心竞争力方面,还将有所动作。”
  对于发展自主品牌,广汽集团建议,国家层面设计专项基金,对汽车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创新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自主品牌发展和出口的信贷和融资支持。
  东风汽车也将在自主乘用车方面着重布局。公司战略规划处处长李勇对中国证券报记者分析说,40多年来,东风商用车一直引领市场,开发出东风140等代表性产品,但是受商用车市场需求增长不足的影响,近年来东风商用车销量增长缓慢。公司自主乘用车发展起步较晚,虽然在MPV领域和合资自主方面有一定优势,但是东风品牌轿车和SUV方面仍需要加强。“东风汽车十二五目标是销量向500万辆迈进,通过加快自主发展步伐,东风汽车致力于建设国内最强、国际一流的汽车制造商。”(王小伟)
(责编:窦明、王溪)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车事件|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新能源浪潮涌动 中国汽车产业能突围吗-电子新闻
&&&&&|&&|&&&|&&|&&|&&|&&|&&|&&|&
作者: 发布时间: 来源: 
  过去几年,因为高额补贴,税收优惠,牌照发放等因素。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好好火了一把。截至2015年底,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49.7万辆,销售约44万辆,我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 
  过去几年,因为高额补贴,税收优惠,牌照发放等因素。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好好火了一把。截至2015年底,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49.7万辆,销售约44万辆,我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  虽然,在发展中有骗补等不和谐的声音,但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确实发展了。一些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也排到了世界的前列。但是,随着国际大厂的新能源产品纷纷出台,中国企业将面临强劲的挑战。长期以来,人们都希望新能源产业能带动中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如今还有机会吗?  一、强劲的对手  因为政策补贴的原因,中国不把混动车型视为新能源汽车,国家中央财政不给予补贴,只有部分地方给予了一定优惠。所以比亚迪的日子过的挺不错。  插电混合动力的秦和唐依靠补贴和牌照,销售情况不错。而上汽在荣威550插电吃瘪之后,推出的荣威e950表现相当不错。  传统上,我们只把丰田不插电的省油混动当作对手。德系的变速箱并联方案与沃尔沃的后轴电机方案,都是上游厂商提供的权宜之计。但是,进入2015年,2016年,事情有了一些变化。随着丰田专利的道理,本田,通用,现代……都推出来一大波混动车型,而且各有特色。  本田雅阁混动按照美国工况测试百公里油耗4.89升,已经超过混动的凯美瑞,非常接近低一个级别的普瑞斯。美国工况的油耗非常接近于日常实用油耗,这个数字非常耀眼。  通用的方案也非常不错,通用兼顾了动力与油耗,油耗与日系混动差距不大,但是动力强劲的多。插电混动版本CT6的0-100公里加速达到5.6秒,2吨的车,60公里纯电续航,工信部油耗只有1.7升,折合到普通燃油车的工信部油耗大约是6升左右。  新普瑞斯则把美国工况的油耗做到4.2升,路况好的日常使用3升都开的出来。  中国的插电混动汽车,除了个别性能,在综合品质上很难与强劲的国际对手竞争。纯电动也不乐观,特斯拉Model 3价格只要20多万,比很多国产电动车价格都低,而品质,性能指标要高很多。中国几年巨额的补贴,没有补贴出几款好车,而是补贴出来一大堆针对补贴政策开发,离开补贴就卖不出去的车型。  面对强劲的对手,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处于下风。  二、颠覆从商用领域开始  由于汽车产业后发,在产业链上中国企业落后于国际巨头。再加上量小,中国企业的价格没有优势。购买同样品质的配件,国际巨头拿货价反而比国内厂商低,国内自主品牌的低价很多是建立在配件降级基础上的。配件级别低,整车可靠性就差一些,进而影响品牌与口碑,溢价也就上不去。价格低无好车,无好车品牌弱,品牌弱价格低,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上规模,一辆车单款100万年销量,和上游议价就有底气。而消费者不接受你的品牌是没有销量的,这个成了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靠补贴和政策。  在乘用车里面,个人采购是个人选择,政府只能补贴,无力决定。而公务车,出租车,甚至未来的约租车(11月以后也是出租车管理部门管理)政府都是有话语权的。现在的问题是各地政府各自为政,没有形成批量的规模采购。  而从污染角度看,由于出租车行驶里程长,电动车替代会对环保有很大作用,同时行驶里程长也有助于弥补油电差价。电动车做出租车的弱点是充电时间太长,司机是两班制,出租车要一天一冲。这个可以通过一证双车解决。  全国的出租车,公务车集中到两三家企业身上,这两三家企业就会有相当的规模与收益。而收益可以支持它们招募世界最好的人才,在欧美这里研发中心,吸引最好的技术与人才,做出最好的设计。出租车属于运营,品牌劣势不太重要,只要你真能60万公里报废跑下来有足够低的故障率,足够靠谱的续航里程,足够低的价格。为了盈利,全球的出租车司机都会喜欢你的产品。  在中国通过政府干预,做出来百万级别的量,就可以采购到又好又便宜的配件,提升车的品质,降低价格。车的品质上去,价格下来,质量靠谱,出租车司机们是欢迎的。这样就可以促成良性循环,最终造就出最会造电动出租车的企业,进而走向世界。  中国未来电动车也许没有特斯拉酷炫,但是更可靠,更廉价,更实用。  三、插电混动依然要走性价比路线  目前,中国的插电混动卖的最好的是比亚迪的并联路线,以加速能力闻名。上汽的混联油耗比比亚迪的并联好,但是不足以与一流厂商竞争。E950比CT6轻,比CT6加速慢,发动机排量比CT6小,而工信部油耗在一个水平。  中国的低油耗方案有科力远和吉利,但是还未上市,其他厂商还在串联或者简单并联的阶段,与先进水平差距更远。所以,中国的插电混动依然只能走性价比路线。政府补贴只要覆盖三电的成本即可,让厂商自己竞争,造成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插电混合动力难以走出国门与国外产品直接竞争,保住中国市场份额还是有希望的。
【】【】【
※ 相关信息
无相关信息
※ 其他信息
访问数:&|&
数据加载中..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论坛文章排行
博客文章排行| 地方站:
您的位置: >
论“中国汽车业如何突围”?
摘要:  编者按:  创下数项历史新高的第十三届上海国际车展在全球车市的寒冬中温暖开幕、火热谢幕。但对于中国汽车业如何发展,更需要冷静的思考。4月25日,“文
  编者按:  创下数项历史新高的第十三届上海国际车展在全球车市的寒冬中温暖开幕、火热谢幕。但对于中国汽车业如何发展,更需要冷静的思考。4月25日,“文汇讲堂”请来了来自车展现场的嘉宾,他们带着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热忱期待,在讨论时或尖锐或直率或中肯。  尤其是李书福先生,因为那款参展的外形酷似劳斯莱斯的豪华旗舰卓越(GE)而再次受到公众和媒体的关注,我们从他尽力平和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中国自主品牌经历的艰辛、执着、信心之路,愿我们这些留存的文字能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崛起于世界之林的一个见证。  李书福:世界汽车工业会发生巨大变化,中国是后起之秀,会后来居上;   贾新光:世界汽车业在努力调整,中国要用好市场和中国制造两个优势;   杨志刚:中国在世界汽车业的研发话语权要增加,这个过程中要靠人才发力;   吴迎秋:现在是中国汽车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我们不要轻易丧失了它;  现场嘉宾讨论:   龙阳路2345号离世界第六大车展还有多远?  主持人:这次上海国际车展面积达17万平方米、来了25个国家的1500家厂商、13辆全球首发车,这些数字都创了新高,为什么在全球汽车业低迷的情况下,我们的上海车展这么受关注呢?有没有可能以后龙阳路2345号成为继底特律、法兰克福之后又一个大型国际车展?  贾新光(资深汽车评论员):中国汽车工业成为世界第一没有悬念,因为我们有最多的人口,我们的经济增长得很快,老百姓只要有了钱就要买车。宁波人说有了钱不买车是傻瓜,有了钱不买好车是傻瓜——大家都不是傻瓜。中国汽车会走向国际市场,中国汽车工业肯定会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  上海车展越办越好,1980年代最早的时候展场面积还不到1万平方米,这次是17万平方米。我觉得规模不用再扩大了,要把交通等软件服务提升一步,解决观众吃饭休息的地方,也要允许大家去触摸体验,现在把车都拦起来,光看到外型无法坐到车里去体验,这样就无法感受新车的魅力。  吴迎秋(易车集团高级副总裁):传统上的世界五大车展是每年1月的北美车展、3月的日内瓦车展、9月的法兰克福和巴黎车展,还有东京车展。现在随着北京和上海车展日益扩大,我觉得车展的格局正出现新的变化。  这十年我都去看五大车展。去北美是看趋势,看世界汽车发展的技术趋势和市场趋势,这是由美国汽车三大巨头的技术实力和北美市场的特殊需求决定的。那里可看到很多超前的汽车技术、造型怪异的汽车产品。日内瓦车展由它的时间和地域决定,主要是看新车,可看到当年要投放全球市场的一些新产品。但日内瓦车展和北美车展规模都比较小,而法兰克福和巴黎规模非常大,主要是看市场,特别德国汽车和法国汽车公司都把它们当成主场全面展示,其他的汽车企业也都不愿意放弃欧洲的大市场。东京车展我认为是看创新,日本汽车的创新能力很强。  中国的车展看什么?第一,看中国的大市场。第二,要看中国汽车的创新,特别是以自主品牌为代表的中国汽车的创新发展轨迹。这次车展上,很多产品已经摆脱了“山寨阶段”,当然个别还有抄袭痕迹。很多人觉得外观造型像就是“山寨”。不是!汽车产品像和不像最大的区别是在它的技术、零部件、核心部位。第三,中国车展有很大发展潜力。中国汽车尽管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离跨国公司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具体的工艺上。   中国能否保持全球汽车销量第一?  主持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全球汽车销量出现了40%的下跌,中国却出现了5%的上升,第一季度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升幅为3.88%,已经替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这个第一能否持续下去?  贾新光:一季度我们的汽车产量增长了1.9%,销量增长了3.88%。销量世界第一没有问题,但这只是一个季度的统计,还不是全年的业绩,全年算下来还有悬念。因为美国汽车市场已过最低谷阶段,今年一季度可能是它最低的阶段,中国去年四季度是最低的,比美国早一个季度。另外,我们现在增长主要靠小排量车,包括微型轿车、微型客车,中大排量车和商用车销量下降,还不是全面的增长,需要进一步落实国家1月底颁布的《汽车工业振兴规划》中的细则,真正把销量带动起来。  现在全球汽车厂商都来中国争夺市场。通用、克莱斯勒濒临破产,或者说已经开始做破产准备了,福特也很困难。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市场是它们唯一能够起死回生的地方。比如说通用将来可能会分成好通用、坏通用,好通用就是好资产,坏通用就是坏资产。好资产只有两个,一个是雪佛兰,一个是上海通用,实际上就是别克,通用的复兴希望就在于此。  市场:中国1000万辆需求独一无二  主持人:全球汽车业格局面临重组,刚才嘉宾们都在纸上写出了中国汽车业机遇所在,各位不约而同提到了中国的市场,它是如何体现的呢?  吴迎秋:过去总在讲一句话——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三大主题是安全、节能、环保,现在世界汽车业面临大动荡、大挑战,我认为世界汽车的主题要再加一个“市场”要素。无论什么样的产品,哪个公司的产品,都得首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做得再好,但做不好市场,企业就得面临生死存亡。就像美国通用公司,技术强大,但因为成本居高不下,不适合市场,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在这一点上,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是目前世界上做得最好的,它的价格就能满足市场需求,中国汽车工业只要在这个基础上发扬光大,并且在技术、安全、节能、环保上坚持不懈,尽快地赶上国际水准,一定能赢得最大的机遇。  主持人:据预测中国的市场是年销量1000万,贾老师您有什么看法?  贾新光:美国市场年销量最高的时候是1800万辆,去年是1200万辆,今年可能只有不到1000万辆;欧洲大概1400万辆,这些市场都已经饱和,不会再增长。中国今年可能接近或者达到1000万辆,也可能超过这个数字。将来估计会达到2000万到2500万辆的规模,我们现在的平均车辆保有水平很低,即使像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也很低。李书福说我们中国的土地上要长中国的树,所以中国的市场上要有中国的车,这就是机会,这种机会在其他地方找不到。  自主品牌:抓住市场机遇在实践中成熟  主持人:刚才大家都提到了自主品牌,我想这也是中国汽车业崛起非常有利的要素,中国汽车品牌走国际化道路还有哪些瓶颈需要突破?  贾新光:中国市场对自主品牌非常重要,因为中国汽车工业最大的机遇就是中国有最大的汽车市场,像吉利、奇瑞等品牌就是因为这个市场才出现,才成长起来。1980年代没有市场,也没有政策,现在有市场,有政策鼓励,所以它们会发展得很好。我同意李书福的说法,中国汽车工业真正的希望还是靠民营。这次为什么奇瑞、吉利都一下子展出那么多款车呢?这正好是一个转型结束的时段,这些企业已经确定了新的发展战略、新的产品型谱,现在都展示出来,是转型成功的代表,我估计下次车展还有更多新车型,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战略转变。我觉得一开始他们的发展可能靠一些市场机遇,或者找一些机遇,但企业要做大不仅要靠机遇,还要靠不懈的努力。  主持人:杨教授您曾经在美国学习工作过,也曾经在通用公司工作过,我想请您从国际的视野谈谈中国的自主品牌目前究竟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杨志刚(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刚才李董讲了,想造好一辆车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涉及到很多零部件,零部件集成,整车技术等等。同时汽车研发又是实践性非常强的技术,只要肯做可以越做越好,我们的自主品牌开始做了,肯定在前面有很大的机会。从技术水平来说,我觉得我们还有较大的差距,毕竟欧美的企业有100年历史,日本企业有60年,韩国有40年,有长时间的技术积累。我在通用时常说,你要想犯错误就要犯一个别人100年没有犯过的错误。现在中国市场发展得很快,由于有新的计算机技术,所以我们技术积累的时间可以缩短很多。另外,我们有人力成本的优势,在追赶的时间上也可以大大地压缩,这样给中国赶超世界提供了一个机会。同时在新能源汽车这一块上,大家的起点相对来说要更平等一些。  主持人:李董,我想请教一个问题,我们的自主品牌有两条路线,一个是民营企业的品牌,先走低端然后朝中高端发展,另一个是合资企业的品牌,它先树立自己的品质优势,然后再争取价格优势。您从企业家的角度看,这两条路线各自的优势在哪里?哪个势头会更猛一些?  李书福:我觉得很多事情违背规律要成功就非常难。我想中国的汽车工业要想成功,必须靠自己去上幼儿园、上小学、上中学,去学习锻炼,打基础练内功,一点一点地成长。企业的成长和一个人的成长相似,基础扎实了,走起路来才稳健,企业文化也就一点一点慢慢形成。民营企业就是一点一点地实践,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行业的变化,一点一点走,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竞争力。  主持人:那您怎么看待在合资企业中国际品牌公司占据优势的人才、技术、管理?  李书福:就像看人家游泳,你看100年最后自己还是不会游。这个东西又像打乒乓球,他打过来你打过去,很简单,讲理论没有用,必须自己去练才有可能练出来。   新能源车:注重前瞻性还是研发的理智性?  主持人:刚才杨教授提到了新能源车。现在混合动力车、电动车都在慢慢投入使用阶段,也有专家说这个新能源车从研发到普及使用要再过10年。各位专家你们怎么看这个问题?对目前中国新能源车前途怎么看?  杨志刚:我觉得有两个东西是对的。第一,传统的内燃机必须要找到替代形式;第二,各种新形式技术路线总的方向是电动汽车的方向。从研发到实现产品肯定有一段时间,电动汽车的能量来源现在大家有争论,不要把具体的技术路线锁死,燃料电池也好,锂电池也好,技术进步会厘清这一争论。对于一个新的战略来说,这段时间的研发工作不管是国家,还是长期规划的企业都要考虑。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总统奥巴马第一次在国会讲话就提到了新能源。可见,大家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虽然解决这个问题有可能花10年或者更长时间,但是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就成为一个制约性的瓶颈。  吴迎秋:电动车不是中国汽车的捷径。新能源车近期为何这么热?两个原因,一是因为石油出现了危机,另外是通用公司在极力倡导。我2002年去通用,当时它的CEO瓦格纳请我去看了纽约的股票交易所,请了通用的操盘手来给我讲股票。后来我就慢慢明白了,通用早想到了资本市场,想到了华尔街,所以提出口号——“进入电动车时代”,可惜现在虚拟经济出问题了。  美国汽车碰到危机不是今天的事,2006年,通用、福特都已经碰到了资金的危机。这是过高的成本带来的,包括研发、管理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它的劳动力成本是高得吓人的,当时,福特CEO莫拉力发现造汽车的成本居然高于造飞机;发现消费者关注的成本只有20多项,但在福特汽车内部的参照成本要200多项。所以,他采取的办法是瘦身,卖品牌,因而赢得了时机,赢得了资本,到今天为止福特还有相对好的现金流。  我们现在把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当成了新能源车的代名词,这是不对的。我认为新能源是未来汽车的方向,但是不要把所有的技术压到了新能源上去,把传统内燃机汽车放在不重要甚至放弃的位置。  李书福:我同意吴老师刚才的观点,当然也同意杨教授讲的方向,传统能源最终肯定会消失。作为吉利来讲,我们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各种动力的汽车都要研究,但是要有时间的顺序。我们首先要把传统的内燃机中浪费的热量利用起来。现在有30%浪费掉了,这就要在内燃机的技术上想办法,如何把内燃机设计得更小更轻,耗油更省,排放更低,我1.3的发动机功力能达到2.0的,就是通过技术解决的,其实全世界都在研究这项技术。包括通用、福特也在朝这个方向走,就看谁走得快。吉利品牌比不过丰田等品牌,因此我们先在技术上走一步。它们的品牌相对比较稳健,这些很新的技术不敢用。  贾新光:有一个比方:新能源相当于一个婴儿,现在传统的发动机应该是他叔叔。婴儿的前景很好,将来可能有很大的前途,但不能把所有的钱都给他花,需要叔叔挣钱养他,还要先让叔叔吃饱穿暖了。现在有一种理论说要绕过传统汽车直接搞新能源车,这个风险非常大,新能源汽车仍然需要传统能源汽车来养,积累资金和经验,然后才有可能发展起来。  现在各种方案都在探讨当中,我们不能把所有的投资都押在新能源车上。美国相对而言有充足的资金,超前研发,这是好事,我们现在没有烧钱的资本。  中国发展电动车将来最具优势的就是电池,现在中国有一特殊机遇,世界上都看好锂电池,中国锂矿最多,占世界的60%。我们自己可以研发锂离子电池。还有稀土优势,永磁电机就需要稀土材料。  杨志刚:我们知道每年用的石油多于新发现的石油,这就意味着石油总有一天会用光;在说石油的时候常常谈论的都是直接成本,还有间接成本。传统内燃机的环保问题,这种间接的成本算出来是非常大的。这种问题是躲不过去的,怎么解决?科研单位必须研究这些10年、15年以后的问题,甚至更远一点的问题。除了通用以外,奔驰对新能源车投入很多,丰田也做了很多事,但宣传很少。  我也同意李董的说法,在现有的框架里还有很多事可以做,包括对传统的燃油发动机技术的改进。我在上海负责的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就是通过改进汽车的空气动力性能来减少阻力,降低油耗,这都是在现有的车可做的事情。内燃机车与新能源车之间可以通过混合动力改进油耗。  观众互动问答:  来自奇瑞故乡的听众:李董,您觉得奇瑞和比亚迪这两个企业有什么值得借鉴?  李书福:我们要向奇瑞学习争取政府更多的支持,那样我们一定发展得更好。我们要向比亚迪学习更多地为自己传播正面信息。  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学生:李董,吉利以经济适用型车进入消费者视野,这种品牌的形象在消费者当中已经定格了。现在吉利开始转型搞中高端车,你们有什么好的战略扭转消费者印象,如同当年丰田用雷克萨斯占领北美的豪华车市场一样?  李书福:丰田这么做,吉利不一定效仿,因为时代不同了。我觉得就是用比较简单的方法,技术领先,品质优秀,服务周到,让用户觉得物超所值、名副其实,也不要走捷径,也不把这个事情想得太复杂,品牌完全是跟企业联系在一起的。我们今后要造实惠的中高档汽车,低档、低价、低质是没有出路的。吉利要做中高档车价格跟丰田本田一样的话,人家也不会买的。我们要做中高档,要很有竞争力,但是价格又很实惠,这样的话,我相信,这个品牌自然就慢慢树立起来了。  同济汽车学院学生:请问李董和杨教授,你们作为企业领导人和学校的老师对汽车专业的学生有什么要求?  杨志刚:我觉得第一你要有非常扎实的基本功。第二你要有国际视野。第三汽车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你要学习从各个角度看车。美日欧的学生从小和车一起长大,对车相对比较了解,所以你们要在学校补上这一课。  李书福: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必须先把兵做好,慢慢才成将军。  上海电机学院汽车学院教师:我赞同李董说的汽车工业的希望在民间。吉利的人才是自己培养引进的,北京的吉利大学是人才基地,是否有意在上海也办一个?  李书福:如果上海市政府给吉利这么一个机会,我们愿意尝试。  同济汽车学院学生:吴老师对新能源车并不太看好,如果只发展传统的内燃机技术,而放弃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新能源,我们怎样能够追上欧美国家的百年优势,达到我们突围的目的?  吴迎秋:新能源车作为发展趋势是肯定的。新能源目前解决的方案有很多,大家都在努力,但所有人都来搞新能源是一种浪费。这几年我一直在跟踪各个企业新能源车的技术变化,我觉得有99%过关,1%有待时日。比如成本居高不下,包括丰田在内的混合动力车,在中国卖了几辆?比如技术性能,氢储存罐的安全性,没有百分之百的安全保证,如何卖给消费者?所以,电动车也好、氢动力也好,它需要不断的实验。最后,新能源是个方向,但科学需要踏踏实实,从基础做起,创新必须从实事求是开始,基础都没有做好,何谈跨越式发展?  上海电机学院汽车学院教师:我们的大专生对技能非常重视,但是本科生普遍操作能力不强也不重视,哪怕将来只做研究也会有所欠缺。吉利的工人在技能大赛时都获得好名次,你是怎么营造培养人才的文化氛围的?  李书福:我们在培养学生时有一套跟企业结合非常紧密的产学研的东西。学生毕业后优劣不是老师讲,而是用人单位讲的。我们自己编写了教材,依循“311”原则,“3”就是中文、英文、计算机,这三个无论学什么专业都要学好,其中一个“1”是一技之长,谋生用的。还有一个“1”是做人之道,怎么做人。  云尚策略咨询公司:我感觉吉利在技术研发上有很大的突破,目前吉利在衍生多品牌,而国内厂商都在聚焦小型车,李董在战略上是怎么考虑的?  李书福:这个问题大家都担心,其实我们也担心。现在只能作为一个尝试,能不能走通也不知道。我们现在是有三个系列品牌,下面有更多的子品牌,分别有不同的定位和客户,吉利汽车不能用一个品牌覆盖所有的产品。你看丰田、本田等汽车公司也是一样的。比方说我们品牌中的帝豪肯定是实力、豪华的象征,英伦代表欧洲的经典、贵族,全球鹰是指时尚、现代。  杜邦公司市场部员工:印度塔塔企业在低端车上做得非常出色,在成本控制方面全世界都非常有名。我想请问各位嘉宾,它是否有可借鉴处?  贾新光:我认为塔塔的纳诺车(Nano)值得我们好好学习。首先它的定位是给开摩托车的人换车的,我们国家现在就缺这种产品,售价两三万但质量很好的车。其次,销售方式不一样。它是把散件运到经销商那里组装,节省很大的成本,运输费用也省了,它在超市、便利店里销售。这些应该对我们的汽车企业有所启发。  李书福:塔塔我太熟了,我们互往过多次,也谈了很长时间的合作,但最后没有成。我认为它们研发一般,主要还是靠别人的研发能力。印度的民营企业没有中国那么发达。它的售价2000美金的Nano车我没看过,我觉得做这个很难的,有可能买一辆来开开,体会一下。
快速团购报名
更多请关注官方微信:mycar168news
版权声明:为了保护知识产权,保障著作人权益,请本网转载信息所涉及的有关权利人,主动向本网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以方便我们支付稿酬。
推荐经销商
厂家关注排行榜
车系排行榜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广东一龙律师事务所 陈律师
投稿电话:9
购车咨询:2
合作电话: 企业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产业突围演讲比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