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吗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是什么

我国对外贸易条件恶化及对策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我国对外贸易条件恶化及对策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2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1次下载&&|&&总25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10积分
1人评价22页
1人评价20页
1人评价27页
2人评价84页
0人评价6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文档内容侵权
已存在相同文档
不属于经济管理类文档
源文档损坏或加密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我要评价:
价格:10积分VIP价: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贸易条件恶化论述评.doc 1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贸易条件恶化论述评.doc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贸易条件恶化论述评
19世纪初李嘉图提出的、20世纪初赫克歇尔和俄林发展的比较优势说,从比较成本和要素秉赋差异出发,论证了国际贸易对所有国家都有好处,因此主张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该学说一直被奉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经典。但是,50年代初出现的“贸易条件恶化论”,对正统的贸易有益说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引起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争论。该理论最初是由长期在联合国供职的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 RaulPrebisch)和德国籍经济学家汉斯·辛格(Hans Singer)提出来的,因此, 常常把它叫做普雷维什—辛格假说(Prebisch- Singerhypothesis)或普雷维什—辛格命题(Prebisch-Singer thesis)。本文对这一假说作一评述。
一、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变化趋势
这里所说的贸易条件是指商品的贸易条件,或净易货贸易条件,它是用出口商品的平均价格对进口商品的平均价格之比来表示的。出口商品的平均价格指数计算公式为:
P[,x]=Σx[,i]P[,i]
公式中,P[,x]表示出口商品的平均价格指数,x[,i]表示基期商品i 占出口总值的比重,P[,i]表示商品i现期价格对基期价格的比率。相应地,进口商品的平均价格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P[,m]=Σm[,j]P[,j]
公式中,P[,m]、m[,j]、P[,j]分别表示进口商品的平均价格指数、 进口商品j占进口总值的比重和现期价格对基期价格的比率。贸易条件即等于这两个指数之比乘以100,即:
T=(P[,x]/P[,m])×100
如果T>100并且是上升的,就说明贸易条件改善了;如果T<100并且趋于下降,则说明贸易条件恶化了。
在普雷维什和辛格之前,人们一般认为,初级产品的生产依赖土地、自然资源等,这些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因而具有报酬递减趋势,因此,这些产品的价格应是不断上升的;反之,制成品则享有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的好处而应是报酬递增的,因此,它们的价格应是不断下降的。因此,初级产品对工业品的价格比率应是上升的。然而,自从普雷维什—辛格假说提出来之后,这些看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普雷维什是从考察英国1870年至1930年出口价格对进口价格的比率中,发现初级产品对制成品的贸易条件是趋于下降的。如果以1876 ~1880年的价格比率为100,那么, 年初级产品对制成品的价格比率就下降到64。这就是说,20世纪30年代购买同样数量的工业制成品需要比19世纪70年代多支付36%的初级产品。
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被普雷维什称为是外围,periphery )主要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 而工业国(被叫做中心,center)主要生产和出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初级产品对工业制成品的贸易条件的下降,表明外围国家对中心国家的贸易条件的恶化。这是一个涉及正统贸易理论的有效性和世界贸易中的利益分配以及发展中国家贸易政策选择的大问题,因而引起了国际学术界和发展中国家政府领导人的极大兴趣和关注。
关于贸易条件恶化论有三个相关的问题:(1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是否像普雷维什和辛格所说的那样下降了?(2 )如果贸易条件真的下降了,其原因是什么?(3)即使是贸易条件下降了, 是不是一定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构成了障碍?
普雷维什提出初级产品对工业制成品的贸易条件下降这一命题是以英国进出口价格比率的变化作为证据的。有些学者对这个证据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第一,英国的贸易条件并不能作为其他工业化国家贸易条件的指标,因为英国的贸易条件的变化同其他工业化国家贸易条件的变化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偏差。第二,英国的贸易条件无疑不能作为与之进行贸易的原料出口国的贸易条件的倒数,因为英国的进口价格是到岸价格,出口价格是离岸价格,也就是说,进口价格包括货物运抵英国港口的运输成本,而出口价格则不包括出口货物从英国港口运至外国目的地的运输成本。
但是,50年代以来,很多经济学家对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贸易条件或非石油出口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得出的结论差不多是一致的,即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在长期是趋向于下降的。例如,一项研究表明,从1900年到1991年,初级产品的相对价格虽然短期波动很大,但长期是下降的,每年大约下降0.6%。另据一些研究表明,在年间,非石油初级商品的出口价格相对于出口的制成品价格下降了将近60%,致使1992年下降到90年来的最低点。由于它们的实际出口价格的急剧下降,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出口更大量的初级产品才能换回一个既定数量的进口制成品。一项估计表明,在过去10年中,发展中国家因贸易条件的恶化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中国贸易条件变化与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年中国贸易条件变化趋势,认为反映贸易公平的价格贸易条件处于恶化之中,而反映贸易效率的收入贸易条件处于不断改善之中。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引起中国贸易条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改善价格贸易条件恶化主要对策。 中国论文网 /2/view-481664.htm  关键词:价格贸易条件 收入贸易条件 贸易利益      一、引言      贸易条件这一概念很早就在经济学经典理论文献中出现了,但由于受传统国际贸易模式一定是正博弈过程的影响,贸易条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长期以来没有引起学者们的广泛讨论和研究。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普雷维什(RaulPrebisch,1950)和辛格(Hans Singer,1950)提出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的观点之后,关于贸易条件的研究才持续不断进行着。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施开放政策以来,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占全球贸易总额比重的大幅提高,贸易结构也有较大的改善,那中国的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中国贸易条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中国将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措施使中国贸易条件向有利的方向变化?   贸易条件是反映一国贸易利益和贸易地位变动的基本概念。根据马歇尔的提供曲线,贸易条件说明了国际贸易为两国带来的利益范围及各国在利益分配中各占的比例。但是由于利用马歇尔提供曲线的假设前提是物物交换下供给等于需求,因此根据提供曲线研究贸易条件只适用于抽象的理论分析,同样不能具体地定量地得到一国一定时期贸易条件变化情况。在贸易条件的实证研究中,采用进出口价格指数和数量指数编制不同指数形式对贸易条件变化进行评价。在贸易条件评价指标的不断完善中出现了不同侧面反映贸易条件变化的各种形式的贸易条件指数,最主要的有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单要素贸易条件、双要素贸易条件等四种形式。本文主要考察价中国格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价格贸易条件(Net Barter Terms of Trade,NBTT,也经常被称为净贸易条件、净易货贸易条件或净实物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反映的是一国出口单位价值商品能获得单位价值进口商品的变化,体现的是贸易利益分配的公平问题。收入贸易条件(Income Terms of Trade,ITT)是通过价格贸易条件指数乘以出口商品数量指数而得到的,反映的是一国出口商品的总体进口能力的变动情况,即出口收入变动所能获得进口商品的变化,体现的是通过国际贸易获得效率的问题。      二、中国贸易条件评价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on line数据库和《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对中国1980年至2006年的价格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进行评价。中国的进出口价格指数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对比,出口价格指数在大幅度波动中降低,而进口价格指数则是在小幅度波动中提高,并且进口价格指数提高的程度大于出口指数降低的程度。正是在中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的大幅度波动下降、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小幅度波动提高和进口价格指数提高的程度大于出口指数下降的程度的共同作用下,1980年至2006年这27年问中国价格贸易条件指数总体趋势是有较大波动的下降,与1980年相比,中国贸易条件除1981年都处于恶化之中。这说明中国出口单位价值商品所能获得的单位进口商品是减少了,中国在国际贸易利益的公平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但从中国价格贸易条件波动的幅度看,这种波动具有一定的收敛性,用每5年的价格贸易条件指数做一次移动标准差分析,所得到的标准差变动也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说明中国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程度是在减轻的。   中国出口增长指数快速持续提高,由1980年的100,提高到了2006年的4430.14,也就是说2006年中国出口商品数量是1980年的44倍之多,年平均提高指数达到了115.70。虽然中国价格贸易条件指数在1980年至2006年间有所下降,但幅度仅为17.57%,远不足以能抵消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幅度。因此,在出口商品数量增长的强大推动下,中国收入贸易条件指数变化是持续上升的,即中国的收入贸易条件持续改善。这说明中国出口商品的总体进口能力在不断提高,中国通过国际贸易获得了更高的效率。由于中国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程度在减轻,特别进入21世纪之后恶化程度明显下降,使得中国收入贸易条件近几年的改善幅度相当大。      三、中国贸易条件变化的原因分析      根据贸易条件的计算公式,中国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出口价格指数下降和进口价格指数上升,收入贸易条件改善的全部依赖于出口的增长。从中国出口和进口价格指数可看出中国进口价格指数的上升对中国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影响程度大于中国出口价格指数下降的影响,并且中国出口价格指数下降对中国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影响程度有下降的趋势,相反,中国进口价格指数下降对中国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影响程度有上升的趋势。影响中国出口价格指数下降和进口价格指数上升的因素有很多,比较突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工贸易增长迅速   中国以加工贸易方式的出口由1981年的13.31亿美元增长到了2006年的5,103.55亿美元,占总出口的比重由5.14%提高到了52.67%;以加工贸易方式的进口由15.04亿美元增长到了3,214.72亿美元,占总进口的比重6.83%提高到了40.62%。加工贸易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两头在外,原料和中间投入品主要靠进口,而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中间产品,其价格往往缺乏弹性,且易受出口国垄断,会使中国进口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同时加工贸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存在制约,首先,迅速增加了中国制成品的出口量,造成出口商之间恶性竞争,使出口价格上涨受到抑制;其次,在目前这种一体化的国际生产体系中,由于中国处于生产的下游或终端,多为简单的加工和组装发展阶段,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只是跨国公司的“装配车间”。增值率不高导致出口价格难以上涨。相反,随着加工贸易进口需求绝对值迅速增加,导致国内加工企业对国际燃料、原材料等初级产品和成套设备的需求大幅度上升,鉴于国际初级产品市场价格在最近20年中基本上处于上升趋势,进而使进口初级产品的价格指数趋于上扬。      (二)国际市场比较集中   中国的进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或地区发达程度基本上都高于中国。2006年出口最多的前10国家或地区的出口总额占中国总出口的68.73%,前3个国家或地区占46.48%,仅向美
国和日本的出口就超过了全部出口的三分之一。2006年进口最多的前10国家或地区的进口总额占中国总进口的63.60%,前5个国家或地区就占将近一半,达到49.22%。中国的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以至于在主要经济体经济发展低迷的情况下中国出口产品价格受到较大的影响。如美国经济时好时坏,日本经济则长期表现不佳,美国和日本都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其经济的发展状况对中国出口影响很大。一方面,美国和日本经济不景气引起的需求下降,将直接影响中国的出口;另一方面,出口市场的经济低迷容易引发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导致贸易摩擦,使中国出口受阻。      (三)FDI大量流入   中国FDI吸收量由1984年的26.51亿美元增长到了2,001.74亿美元。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吸引FDI最多的发展中国家。FDI企业进出口比重由原来比较低的水平提高到了2006年的58.87%。根据国际收入转移的贸易条件效应一般原理,收入转出国的贸易条件将趋于恶化,收入转入国的贸易条件将趋于改善,可以得出这样的推论:中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应该趋于改善。但FDI的净流入并没有带来中国贸易条件的改善,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吸收FDI主要流入劳动密集型行业,易造成出口企业的恶性价格竞争。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要出口产品的贸易结构在国际贸易中始终处于不利地位: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以低素质劳动力为基础的产业发展导向不能维持国际竞争优势,从而陷入“比较利益陷阱”,并造成了中国对经济发达国家的依赖。二是FDI形成的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执行“转移价格”,影响了中国进出口价格。目前在中国投资的外国企业,为了达到减轻所得税负、转移资金和利润、逃避管制等目的,往往采取高价进口中间产品、原材料、机器设备,而低价出口制成品的经营策略。很大程度上造就了中国进口产品的高价位;同时,即使不考虑国家出口退税等支持措施,而把劳动生产率差异、技术水平差距等因素考虑在内,外企的出口价格水平也明显偏低。跨国公司的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进口价格却降低了出口价格,在FDI企业进出口比重接近60%的情况下,直接导致了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      (四)关税下降使进口需求扩大   加入WTO后,由于关税大幅度下降,进口商品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但由于进口需求强劲,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下,实际进口商品的价格没有明显下降,这一点通过计算进口价格指数能得到很好的验证。一个贸易大国征收关税,能使出口品的相对价格降低,生产者就会生产更多的进口品,而消费者会消费更多的出口品,这样,出口品的相对供给减少,相对需求增加,从而出口品的世界相对价格会上升,贸易条件得以改善。而在关税下降时这一情况正好相反。中国加入WTO后,关税一直下降,而中国又是一个贸易大国,因此,贸易条件的恶化与此有一定的关系。      四、改善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对策      从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的变化看,中国近30年参与国际贸易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损失一定的公平获得了更高的效率。这样的结果就是中国虽然发展成为了贸易大国但并没有成为贸易强国。中国参与国际贸易能否即提高公平程度又能获得效率呢?针对上述原因,通过以下的努力可有效防止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降低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公平损失程度,保持收入贸易条件的持续改善,进一步提高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效率获得水平。      (一)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产品差异化程度   中国出口产品绝大部分是制成品。通过提高制造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制造业产品的附加值,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差异化程度。加大对高新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建立一批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孵化器,加快知识向高新技术的转化,加快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创新体系,对企业的研究开发给予财税支持、资助和信息服务,提高研究高新技术方向的市场性;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的科研合作,使高等院校的高新技术成果能较快投入到产业中去,拉近技术主体与市场主体的距离。      (二)鼓励加工贸易向纵深拓展   鼓励加工贸易向上游产业延伸。通过加工贸易的贸易政策、产业政策、利用外资政策和税收政策结合起来,消除加工贸易向上游产业延伸的体制约束和政策障碍,引导加工贸易向关联度大的产业和经济的纵深环节拓展。发挥内资企业现有的生产基础和技术基础,积极促进内资企业发展加工贸易,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调整加工贸易税收政策,鼓励加工贸易企业更多地使用国产原材料和零部件,促使加工贸易通过贸易和投资行为从下游装配业到中间产品需求再向上游原材料工业的逐步延伸,提高原材料工业水平,延长国内产业链,推动中国上游产业和基础工业的发展,促使加工贸易向纵深拓展。促进加工贸易向技术密集型生产环节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通过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各种财政金融措施,将加工贸易的发展纳入国家产业政策范畴,实行加工贸易的产业评估制度,提高技术含量和加工深度,鼓励加工贸易向技术密集型生产环节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三)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   积极扩大海外市场,避免出口市场的过度集中。扩大与发展中国家(如东欧、南美洲、非洲、中亚等)及周边国家(如俄罗斯、韩国、东盟、南亚国家等)的贸易往来,使中国的出口市场多元化,从而减缓主要贸易伙伴国经济状况及政策变化带来的冲击。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偏好与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根据需求相似说,发展与他们的贸易关系,不仅出口商品价格不容易下降,还有利于扩大中国商品的出口。根据引力模型,周边国家具有地缘优势,双边贸易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且中国相对而具有较高的发展程度,价格贸易条件改善比较容易。      (四)有选择地继续鼓励引进FDI   大跨国公司和效率寻求型的FDI能带来的溢出效应更显著,能迅速扩大中间贸易品的出口,使中国比较容易地更深入地融入到世界经济生产体系之中,使中国的贸易政策倾向更稳定。建立包括FDI来源、目的和溢出效果等内容的FDI引进项目评估体系。通过对FDI投资主体的整体评估,说明FDI投资主体是否具有全球性的生产和销售体系;通过对FDI引进项目性质的评估,说明FDI投资主体来华投资是为了巨大的市场还是为比较低的生产要素成本;通过项目预期结果的评估,说明FDI对出口贸易、技术、管理和劳动力等溢出效果如何。制定专门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通过与目录相适应的进出口政策和生产税收政策,引导FDI投向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部门,投向国际化生产链条中附加值大、科技含量高的产业或加工工序环节,提升加工贸易产业发展的层次。      (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借鉴浙江一些行业协会在协调同类商品出口方面的经验,在国家层面建立相应的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做好出口产品规划,防止国内出口厂商的恶性竞争。由于国内厂商问的恶性竞争,附加值原本就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被压得极低,由此带来了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国内福利水平的降低,并加剧了贸易摩擦。国内厂商的单打独斗不但表现在产品的出口上,也表现在对原料的进口上。在国际原料价格大幅提高、际能源争夺日趋激烈的今天,国内厂商应该联合起来面对国际原料供应商,增加自身的谈判砝码。      (六)明确关税政策的目标   在加WTO之后,关税水平调整的余地不大,但可进行关税结构的调整。结合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WTO要求的关税水平,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处理好进口关税梯度结构和降低关税总水平之间的关系,适当缩小关税的有效保护率与名义关税率之间的差距,尽量减少关税所造成的扭曲效应。对进口需求弹性较高的产品征收相对较低的税率,而对进口需求弹性较低的产品则征收相对较高的税率。弱化关税在增加财政收入和调节收入分配等方面的作用,适当考虑关税保护就业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什么是贸易条件?_百度知道
什么是贸易条件?
我有更好的答案
贸易条件:指一国单位出口商品价格和单位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一、贸易条件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贸易条件的因素有很多,这里只分析影响贸易条件的几个主要的同时也是比较直观的因素。 1.进出口商品的需求情况。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变化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价格从而影响贸易条件。对于某一种商品而言,影响它的需求的因素可能有很多,但我们这里分析的主要是一国总的进出口商品的需求情况。根据宏观经济学原理,决定一国进口需求的主要因素是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一国出口商品需求的主要因素是国外的经济发展水平。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对于小国而言,经济的增长并不会导致贸易条件的变化,而对于大国,在超逆贸易增长的情况下,该国的贸易条件在经济增长(及出口贸易增长)的同时会不降反升,得到改善,而在其他情况下,该国的贸易条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者说恶化。 2.进出口商品的市场组织情况。这是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供给情况来影响贸易条件的。当进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组织情况发生变化时,如某一种商品的供给厂商减少时,会增加现有厂商的垄断力量,从而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会带来商品价格上升的可能,从而有带来贸易条件下降的可能(此时指这种商品对该国而言是进口品)。本文在这里假定进出口商品的市场组织情况处于一种动态的均衡之中。 3.汇率。汇率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的成本从而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来影响贸易条件;一是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的名义价格而影响贸易条件。但根据宏观经济学的知识我们知道,汇率本身是由进出口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来决定的,并且汇率的波动从短期来看会影响进出口商品价格,但从长期来看汇率是要回归的,一国的汇率不可能长期偏离其均衡位置,因此从较长期来看,汇率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是近似中性的。同时由于本文所考虑的是中国的情形,而中国目前实行的汇率政策是对美元的盯住汇率制,其实质为一种固定汇率制,所以本文在进行实证分析时不考虑汇率这个影响因素。 4.进出口商品的构成情况。贸易条件恶化论观点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初级产品而发达国家出口工业品,与前几个因素不同,这个因素改变的不是某个或某些进出口商品的价格,而是进出口商品的种类构成和比例构成。由于决定贸易条件的是出口商品加权平均价格和进口商品的加权平均价格,因此当进口商品或出口商品的构成情况发生变化时,即使各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发生变化也会改变进口商品或出口商品的加权平均价格从而改变一国的贸易条件。但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进出口商品构成情况的变化只是一国产业结构变化所导致的一个结果而已,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本文不直接分析进出口商品的构成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我们转而分析一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中国贸易条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按照上述分析,本文模型中考虑的变量有三个:第一个变量是贸易条件指数M,它是本模型的回归子。第二个变量是GDP,它是作为模型的回归元,本文采用的是实际GDP指数。第三个变量是产业结构指数PRO,这个产业结构指数指的是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划分的初级产品和工业品的产量比值。所以本模型是一个三变量回归模型。 本文选择的数据是1990年到1999年的数据。这是因为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真正起步是在1988年,此前我国虽然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但在外贸领域还没有放开,我国的出口贸易一直是为了满足国家出口创汇的需要,出口贸易中并没有按照由成本及市场需求和供给来定价的方式进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所计算出来的贸易条件就失去了它本来应该有的经济含义。 回归方程为:M=c(1)+c(2)*GDP+c(3)*PRO 根据年的数据,使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回归所得的回归结果为: M=-0..006137GDP+1. 从本模型回归的结果来看,产业结构对贸易条件具有正效应,当产业结构指数上升一个单位时,贸易条件改善了1.143单位,这种影响当显著性水平为0.0001时是显著的;同时,当实际 GDP指数改变(增加)一个单位时,贸易条件将降低(恶化)0.0061单位,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影响在统计上当显著性水平为0.1时仍是不显著的。在本文的回归模型中,回归的效果较好;R^2也很高,校正的R^2接近0.9,这就说明虽然在理论上影响贸易条件的因素可能有很多,但本模型考虑的两个解释变量已经解释了贸易条件变化的大部分。 从本模型回归的结果分析来看,在我国的贸易条件的演变中,贸易条件变化的大部分是可以由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来解释,GDP的变化或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是负面的,但这种影响很小,并且具有不确定性。这一点与根据西方经济理论从我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得到的结论是相一致的。因为西方经济理论认为,对于大国而言,经济增长和贸易条件之间存在着逆向关系,从回归的结果可以发现,在统计上我国的贸易条件和经济增长表现出一种负向关系,但这种关系由于各种原因而表现的不显著,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证明了我国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从本文的回归结果来看,GDP对贸易条件并没有很好的解释能力,在GDP和贸易条件之间也没有必然的关系。对我国贸易条件变化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的变量是产业结构。这与裴毕及辛格理论强调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趋于恶化的一个主要理由是产品价格变动的不对称性是一致的。与次级产品相比,在经济的景气循环的上升阶段,初级产品的价格常常处于胶着状态,而在景气循环的下降阶段,初级产品的价格却可能是一泻千里。换句话说,初级产品的价格较易呈现出涨时不涨或微涨,跌时猛跌的不对称成长。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更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国之所以能够避免出现贸易条件恶化的现象,原因是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结论 从实证结果可以发现,经济的增长和GDP增加的同时不一定会带来贸易条件的恶化。这个结论对于其它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成立的。发展中国家出现的贸易条件恶化并不是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必然恶果,它只是由于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落后于经济的增长,落后于世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速度。普雷维什从出口的需求弹性角度论述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的必然性是不合理的。从目前的经验资料来看,并没有证据表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慢于发达国家具有必然性。 我国是一个劳动力丰富的发展中大国,无论与发达国家还是与发展中国家相比都有更大的出现贸易条件恶化的可能性。从产业结构的角度考虑,以下几种情况的出现极有可能会导致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出现贸易条件的恶化,因此应加以关注: (1)我国仅仅是因为劳动力或资本投入的增加而实现经济的增长。这种情况其实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就曾经发生过,这种情形即使是现在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在我国存在着大量的闲置劳动力,我国的经济增长极有可能会出现那种低水平的、纯粹由于劳动投入的增加而产生的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由于所增加的劳动力的性质极有可能会导致我国贸易条件的恶化,严重时就会出现“不幸的经济增长”。 (2)世界各国对我国的出口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非常低。由于出口产品的结构原因,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与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偏低,相反,我国进口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却是比较高的,这种情况给我国的贸易条件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3)国内出口产业竞争的加强。这种情况在我国也曾经发生过。它的表现是由于产业结构长期未能发生变化,从而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各产业面临的出口压力增强。20世纪90年代,我国电视机市场当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时,各生产厂家纷纷到国外寻找和开辟市场,结果出现我国的几个出口厂商在同一个国家展开剧烈的竞争,这种竞争常常就表现为一场价格战和恶性竞争。 (4)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上对我国贸易自由化的呼声和压力在加大,随着自由贸易的开展,一国的产业安排有可能是完全按照一国在国际经济中的比较优势来进行,这就很容易掉入比较优势的陷阱之中,这种情形同样不利于我国贸易条件的改善。 (5)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将拥有更多的知识和技术存量,拥有更多的人力资源,因此在发达国家中科技进步将表现的更为迅速,生产率提高更快,产品的更新周期也更快,加上近年来发达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加重了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的可能性。 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加速推进工业化的进程,经济增长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转化经济,改变了以前单纯依靠增加投入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出口的状况,从而避免了贸易条件恶化的出现。就现实的情况看可以发现,大多数国家在经济增长的同时都会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但各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是不同的。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比如拉美的许多国家以及中东的一些国家,它们(除少数国家以外)由于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相对于它们经济增长的速度与其它的国家相比要慢得多,从而其结果就导致了普雷维什提到的那种情形,这是一个可以根据本文模型推导出的结果。在我国以后的经济增长中如果要避免贸易条件恶化的出现,就要求我国政府在促进和维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要采取积极的产业政策,要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速度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虽然市场也可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但一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如果完全靠市场来进行则其速度是非常缓慢的,也是不稳定的,同时比较优势陷阱的存在也不利于市场发挥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这种情形在目前强调市场的作用,怀疑和否定产业政策的效果,主张政府完全的或尽量的退出市场的声音越来越强烈的时期更加值得我们关注,在这方面日本的产业结构的雁行产业结构理论以及我国近来有学者提出的竞争优势理论都是值得我国在制定积极的产业政策时考虑的。就产业结构方面而言,目前政府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1.增加教育和科研的投入,对企业的研发给予支持。在教育和科研的投入中,特别是教育费用的投入中要注意调整各项教育支出的比例安排,引导教育结构发生变化。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成绩喜人,但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却远远落后,这大大限制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已经成为我国目前许多企业甚至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最大的瓶颈。 2.加速推进城市化,尤其是城镇化进程,通过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实现产业整体布局的演化升级。在城市化的同时还要加大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 3.实现并促进区域产业的梯队承接。这种承接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在国际市场上,一方面是在国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我们要实现(大)区域产业的梯队承接,在国内市场上我们要加速促进 (小)区域产业的梯队承接,要保证这两方面的顺利实现,需要政府采取各种政策加以引导和安排。 4.注意引导外商投资在产业的优化升级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研究表明,外商投资在产业优化升级中的作用并不显著,这可能与我国前期引进外资的目的有关,在前期我国引进外资主要是出于解决资金不足(局部还有解决地区就业的目的)的问题,在我国目前国内资金已经比较充足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把吸引外商投资的重点放在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上。 回答者:挑战教授 - 举人 四级 9-21 11:13一、贸易条件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贸易条件的因素有很多,这里只分析影响贸易条件的几个主要的同时也是比较直观的因素。 1.进出口商品的需求情况。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变化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价格从而影响贸易条件。对于某一种商品而言,影响它的需求的因素可能有很多,但我们这里分析的主要是一国总的进出口商品的需求情况。根据宏观经济学原理,决定一国进口需求的主要因素是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一国出口商品需求的主要因素是国外的经济发展水平。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对于小国而言,经济的增长并不会导致贸易条件的变化,而对于大国,在超逆贸易增长的情况下,该国的贸易条件在经济增长(及出口贸易增长)的同时会不降反升,得到改善,而在其他情况下,该国的贸易条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者说恶化。 2.进出口商品的市场组织情况。这是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供给情况来影响贸易条件的。当进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组织情况发生变化时,如某一种商品的供给厂商减少时,会增加现有厂商的垄断力量,从而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会带来商品价格上升的可能,从而有带来贸易条件下降的可能(此时指这种商品对该国而言是进口品)。本文在这里假定进出口商品的市场组织情况处于一种动态的均衡之中。 3.汇率。汇率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的成本从而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来影响贸易条件;一是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的名义价格而影响贸易条件。但根据宏观经济学的知识我们知道,汇率本身是由进出口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来决定的,并且汇率的波动从短期来看会影响进出口商品价格,但从长期来看汇率是要回归的,一国的汇率不可能长期偏离其均衡位置,因此从较长期来看,汇率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是近似中性的。同时由于本文所考虑的是中国的情形,而中国目前实行的汇率政策是对美元的盯住汇率制,其实质为一种固定汇率制,所以本文在进行实证分析时不考虑汇率这个影响因素。 4.进出口商品的构成情况。贸易条件恶化论观点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初级产品而发达国家出口工业品,与前几个因素不同,这个因素改变的不是某个或某些进出口商品的价格,而是进出口商品的种类构成和比例构成。由于决定贸易条件的是出口商品加权平均价格和进口商品的加权平均价格,因此当进口商品或出口商品的构成情况发生变化时,即使各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发生变化也会改变进口商品或出口商品的加权平均价格从而改变一国的贸易条件。但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进出口商品构成情况的变化只是一国产业结构变化所导致的一个结果而已,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本文不直接分析进出口商品的构成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我们转而分析一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中国贸易条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按照上述分析,本文模型中考虑的变量有三个:第一个变量是贸易条件指数M,它是本模型的回归子。第二个变量是GDP,它是作为模型的回归元,本文采用的是实际GDP指数。第三个变量是产业结构指数PRO,这个产业结构指数指的是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划分的初级产品和工业品的产量比值。所以本模型是一个三变量回归模型。
采纳率:71%
贸易条件的定义:
贸易条件一般是指一个国家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比。但在现实的贸易条件计算中一般采用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直接进行比较的方法。 各国常以贸易条件(term of trade)作为衡量贸易实绩的衡量器。
贸易条件又称贸易比价或交换比价,是同一市场中不同商品相交换的数量比率或相对价格比率。就一国对外贸易而言,可表示该国一单位进口商品与其所需出口用以交换的商品数量的比率,或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对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率。
一定时期内,若一国一定量商品出口所能换得的进口商品数量增加,即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上升,该国的贸易条件便得到改善,或变得有利,贸易利益也随之增大;反之,则贸易条件恶化或不利,贸易利益也减少。
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就是说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它是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来计算的。计算的公式为: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X100。以一定时期为基期,先计算出基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并作为100,再计算出比较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然后以之与基期相比,如大于100,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有利;如小于100,则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不利,交换效益劣于基期。
在国际贸易中,贸易条件有以下几种。 (一) 净贸易条件(实物贸易条件) 它是指一国出口商品的价格总水平与进口商品的价格总水平对比。其计算方法是: N=(PX/PM)&# 式中:N代表净贸易条件 P N代表出口价格指数 PM代表进口价格指数 如果某一时期一国的贸易条件指数大于100(基期为100),表明出口价格上涨,出口同等数量的商品能换回比原来更多的进口商品。这对于这个国家来说,就是比价的上升,或者说贸易条件有利(或者说贸易条件改善,较基期有利于出口)。相反,如果贸易条件指数小于100(比基期为低),表明出口价格相对地低于进口价格,意味着出口同样数量的商品,只能换回比原来更少的进口商品。这对该国来说,就是交换比价下降,或者说贸易条件不利(或者说贸易条件恶化,较基期不利于出口)。
出口价格/进出价格
对外贸来说贸易条款有13种。 十三种贸易术语(贸易条件)
《199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共列出十三种贸易术语,其要点如下:
(一)工厂交货(EXW)本术语英文为“EXW orks (…named place)”,即“工厂交货(……指定地点)”。它指卖方负有在其所在地即车间、工厂、仓库等把备妥的货物交付给买方的责任,但通常不负责将货物装上买方准备的车辆上或办理货物结关。买方承担自卖方的所在地将货物运至预期的目的地的全部费用和风险。
(二)货交承运人(FCA)本术语英文为“Free Carrier (…named place )”,即“货物交承运人(……指定地点)”。它指卖方应负责将其移交的货物,办理出关后,在指定的地点交付给买方指定的承运入照管。根据商业惯例,当卖方被要求与承运人通过签订合同进行协作时,在买方承担风险和费用的情况下,卖方可以照此办理。本术语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
(三)船边交货(FAS)
本术语英文为“Free Alongside ship(…named port of shipment)”即“船边交货(……指定装运港)”。它指卖方在指定的装运港码头或驳船上把货物交至船边,从这时起买方须承担货物灭失或损坏的全部费用和风险,另外买方须办理出口结关手续。本术语适用于海运或内河运输。
(四)船上交货(FOB)
本术语英文为“Free on Board(…named port of shipment )”,即“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它指卖方在指定的装运港把货物送过船舷后交付,货过船舷后买方须承担货物的全部费用、风险、灭失或损坏,另外要求卖方办理货物的出口结关手续。本术语适用于海运或内河运输。
(五)成本加运费(CFR或c&F)
本术语英文为“Cost and Freight (named port of shipment )”,即“成本加运费(……指定目的港)”。它指卖方必须支付把货物运至指定目的港所需的开支和运费,但从货物交至船上甲板后,货物的风险、灭失或损坏以及发生事故后造成的额外开支,在货物越过指定港的船舷后,就由卖方转向买方负担.另外要求卖方办理货物的出口结关手续。本术语适用于海运或内河运输。
(六)成本、保险费加运费(CIF)
本术语英文为“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named port of shipment )”,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指定目的港)”。它指卖方除负有与“成本加运费”术语相同的义务外,卖方还须办理货物在运输途中应由买方承担购货物灭失或损坏的海运保险并支付保险费。本术语适用于海运或内河运输。
(七)运费付至 (CPT)
本术语英文为“Carriage Paid to):tid to(…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即“运费付至(……指定目的地)”。本术语系指卖方支付货物运至指定目的地的运费。关于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以及货物交至承运人后发生事件所产生的任何额外费用,自货物已交付给承运人照管之时起,从卖方转由买方承担。另外,卖方须办理货物出口的结关手续。本术语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包括多式联运。
(八)运费及保险费付至(CIP)
本术语英文为“Carriage and Insurance Paid to(…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 )”,即“运费及保险费付至(……指定目的地)。”它指卖方除负有与“运费付至(……指定目的地)”术语相同的义务外,卖方还须办理货物在运输途中应由买方承担的货物灭失或损坏风险的海运保险并支付保险费。本术语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
(九)边境交货(DAF)
本术语的英文为“Delivered at Frontier (…named place )”,即“边境交货(……指定地点)”。它指卖方承担如下义务,将备妥的货物运至边境上的指定地点,办理货物出口结关手续,在毗邻国家海关关境前交货,本术语主要适用于通过铁路或公路运输的货物,也可用于其他运输方式。
(十)目的港船上交货(DES)
本术语的英文为“Delivered Ex Ship (…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 )”,即“目的港船上交货(……指定目的港)”。它系指卖方履行如下义务,把备妥的货物,在指定目的港的船甲板上不办理货物进口结关手续的情况下,交给买方,故卖方须承担包括货物运至指定目的港的所有费用与风险。本术语只适用于海运或内河运输。
(十一)目的港码头交货(DEQ)
本术语的英文为:“Delivered Ex Quay (Duty
Paid )(…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即“目的港码头交货(关税已付)(……指定目的港)”。本术语指卖方履行如下义务,将其备好的货物,在指定目的港的码头,办理进口结关后,交付给买方,而且卖方须承担所有风险和费用,包括关锐、捐税和其他交货中出现的费用。本术语适用于海运或内河运输。
(十二)未完税交货(DDU)
本术语的英文为“Delivered Duty Unpaid (…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 )”,即“未完税交货(……指定目的地)”。它指卖方将备好的货物,在进口国指定的地点交付,而且须承担货物运至指定地点的一切费用和风险(不包括关税、捐税及进口时应支付的其他官方费用),另外须承担办理海关手续的费用和风险。买方须承担因未能及时办理货物进口结关而引起的额外费用和风险。本术语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
(十三)完税后交货(DDP)
本术语的英文为“Delivered Duty Paid(…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 )”,即“完税后交货(……指定目的地)”。它是指卖方将备好的货物在进口国指定地点交付,而且承担将货物运至指定地点的一切费用和风险,并办理进口结关。本术语可适用于各种运输方
其他3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贸易条件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