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铝合金车架的优缺点+钢叉组装一辆旅行车的吗

扫一扫,上赶集群组
扫码使用“赶集群组”
交友&&寻爱&&找工作
聊天&&聚会&&不寂寞
新日电动车9.99新转让上个星期2千多买的花了2398元,
其他人还在看组装长途旅行自行车 杨飞
四千元组装的长途旅行自行车
March 2008
我有计划骑单车去西藏。之所以骑单车主要因为我买不起越野车。大型越野车都是油老虎,而单车绝对环保,不烧汽油只烧板油,有利于减肥。我已经超过标准体重十五公斤,去超市买30斤猪肉你就知道这是件很可怕的事。&&&&&&&
我的朋友五毒2006年骑车从成都玩到拉萨后就上了自行车的瘾。现在他在湘江边开了一家自行车店,名叫on the road在路上,专卖Merida和美国Trek品牌车,也卖自行车零件。上周我去他的店子转了一圈,越看越心寒,好车都在一万元以上。最后我决定买零件自己装车,听说自行车老鸟都从不买整车,就像电脑高手都是自己装机一样。
选择长途旅行自行车最要考虑的是两点,一是质量要可靠(经得起长途折腾),二是可维护性好,万一坏了要能就地修理。原则上来说一百元的旧自行车都能长途旅行,维修还很方便,以前骑老式28大杠环游中国的都大有人在。但如果你去的地方比较荒凉(比如一百公里内没有修车的),那还是买个好点的车吧,骑着舒服点。
1981年28大杠环游中国的成家麟先生
车重对于竞赛自行车很重要,
但对旅行用自行车就不那么重要。长途旅行不是速度竞赛而是负重行军,车手以及驮包的重量加起来超过车子N倍了。车手要减肥,然后驮包要尽量轻
(精简行李),这个很重要。
如果你去较大的高档自行车店找最贵的零件组装一辆车,所费很容易超过三万,光一个碳素车架就要一万多。但这并不是说最贵的自行车就适合长途旅行,很多竞赛级零件考虑得最多的是重量轻,大量使用铝合金,钛合金和碳纤维,而铝合金的强度是绝对比不过钢材的。碳纤维的东西又轻又结实,
但抗横向拉力很差,而且一旦损坏绝无可能修复,只能报废,钢质车架万一裂开了还有可能焊起来。
闲话少说,先确定车架。欧版旅行车大多采用700C车架配27英寸车圈,比如Merida美丽达野狼和Giant柏帝。这种旅行车短途郊游还是不错的,但700C的27英寸车圈钢丝
和轮胎在中国比较罕见,长途远征还是考虑四处可见的26寸山地车架吧。
车架一定要V刹的,碟刹虽好但可维护性太差,出了省会大城市,县城里不大可能找到自行车碟刹配件,V刹
又轻又便宜,配件也好找。我用的是Avid Single Digit 3的V刹。
本来想要Merida
TFS车架,但16寸的货没有了,而且TFS售价一千多偏贵。最后确定售价600多的MOSSO车架,是个台湾品牌,正好有我喜欢的黑色。这个铝合金架子非常轻只有1550克,据说是国内DIY装车最实惠的选择。敲击下面最长的那根管子中部发出类似敲可乐罐的声音,说明管壁很薄,敲两头结合部回声浑厚,说明这里较厚。正疑惑中,五毒说不存在车架强度的问题,我的MOSSO车架都是正规行货,现在市面上仿冒的假货很多。我晕,中国TMD什么世道,假药假酒还可以理解,居然连单车架子都有人造假。
按道理身高170应该用16寸的架子,但我有点长臂猿,手臂比较长,另外我选的是蝴蝶型车把,弯过来后离车架较近,所以选了17寸的车架。
然后是前叉。前叉非常重要,有人说公路车玩轮子,山地车就是玩叉子。前叉减震有利于下坡但上坡时泄力。如果车子前叉缓冲行程很长,上坡时一脚踩下去感觉像是踩在弹簧上,严重不好发力。最好是有锁死功能的前叉,上坡时锁死弹簧变成硬叉
,下坡打开弹簧同样爽。五毒店里500元以内能锁死的前叉只有RST
Gila,缓冲很涩,但好叉子如R7或者SID Team都超过两千元,我买不起。最后选了个400多的Manitou Six
Comp,这个叉子立管都是铝合金的,比较轻。此叉不能锁死但单边可调软硬(调整范围有限)。
三个轴很重要(前后花鼓和中轴),一定要经得起操。SHIMANO的花鼓珠挡结构居多,没有轴承结构的花鼓耐操,而且珠挡结构的花鼓一旦坏了基本无法修复,只能换新的。轴承花鼓可修复性较好
。轴承花鼓有两轴承和四轴承的,一般来说四陪林(轴承)的更耐操,价格稍贵。我用的是500元的一对Novatec久裕四轴承碟刹花鼓D041/042,这对花鼓非常结实耐用,据说装DH车(山地速降)都够用了。
中轴和牙盘我选用的是TRUVATIV Firex齿盘和中轴套装,久经考验的老产品,性价比很高。此中轴两端有O型橡胶密封圈,防水性很好。大齿盘是铝合金的,中齿和小齿是钢质的。脚踏五毒推荐的是Exustar浩瀚的轴承脚踏,据说很大很舒服,下周到货。
车把我选的是旅行车标准的蝴蝶把。相对一字把这种车把操控性稍差,但长途旅行不是山地速降,
操控性要让位给舒适性。负重几十公斤还搞急转弯那是找死,一定要慢点骑。蝴蝶把抓握姿势最多,是长途旅行的首选。一般的蝴蝶把都是海绵套,一旦淋湿很难干。五毒让我扔掉海面套,缠上了公路车把胶。
码表是法国SIGMA 906。车胎抛弃了宽大的山地胎,选用了26x1.5的小齿胎,实践证明这个外胎跑柏油路很轻快。
变速系统我用了SHIMANO 8速最高档的Alivio套件,便宜量又足。9速的SRAM
X9和Shimano Deore很好,但价钱超过我的预算了。据说8速的套件耐久性比9速的稍强,而且9速的配件在县城基本上不可能找到,8速的东西很多和7速是通用的(如链条),大县城应该有找到配件的可能。装车的时候发现前拨要Deore级别的才能配TRUVATIV Firex齿盘,只好升级为Shimano
Deore前拨。
最后是座包。五毒严重推荐WTB的Speed系列,两百元多一点。上周六我第一次骑100公里,回来屁股还是疼,这周我继续骑了两百公里感觉又好了些。据说带弹簧的宽大旅行座包更舒服,但上坡比较泄力。这个世界没有完美的事。
感谢长沙在路上自行车俱乐部的五毒,为为,特别是围城小师傅。我的车安装调试得非常好,车重13公斤。这个星期骑了近三百公里,30码的速度冲减震带还很爽,前叉和车架的配合很不错。我估计从上海骑到拉萨5000公里这个车没什么问题,最大的问题可能是我自己。如果骑一半搞不动了我就把车托运回来,换个一字把和宽胎,以后在家里还可以玩山地越野。
这个联接有长途旅行自行车的详细讨论:
这个联接有关于座包的详细讨论:
MOSSO MTC6.0车架,Manitou Six前叉和一个杂牌蝴蝶车把
在作坊里 work in progress
围城和为为两位认真工作的小师傅
台湾产久裕四轴承花鼓NOVATEC―D041/042
Avid Single Digit 3 V刹
Manitou Six 前叉
AlexRims DH19车圈
一般的蝴蝶把都是海绵套,一旦淋湿很难干。五毒让我扔掉海面套,缠上了公路车把胶。前后指拨是老款Alivio带连体刹车。码表是法国SIGMA
906。车胎抛弃了宽大的山地胎,选用了26x1.5的小齿胎,实践证明这个外胎跑柏油路很轻快。
日本SHIMANO Alivio 后变速组件
TRUVATIV Firex齿盘和中轴套装
齿盘和中轴套装
本人骑车的样子(围城同学拍摄)有用铝合金车架+钢叉组装一辆旅行车的吗?
如果自己组装一辆旅行车的话,选用铝架和钢叉组合会怎么样?这样的组合是不是很傻?好象还没有见过有人选铝架和钢叉进行组合装车的,钢架+铝叉(一般为减震叉)倒是不乏实例。我的想法是:先选钢架,不是尺寸不合适,就是样子不顺眼。故选用16寸的铝架,为什么选钢叉?为了前叉能装侧货架,钢叉下端预留有安装侧货架的安装孔。当然也可以选铝合金硬叉(同样预留有侧货架安装孔)。从材料的耐操程度,选钢叉优先。不知这样组合装车可行得通?请各位骑友们发表高见。
选择打赏数量
剩余0香蕉币
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本帖最后由 玩物立志 于
01:20 编辑
装过4辆钢硬叉+铝山地车架的车子,一辆用来XC,一辆用来郊游,两辆用来跑长途,没任何问题。
既然退一步可以用铝架,那么Ws的钢架加钢叉也可以考虑。价格便宜(一共750),虽说不专业,但也是钢的。一般旅行叉有一定挠度,missile的那个叉子好像不是侧重长途的。车架的尺寸不能光看厂家标的多少寸,要看具体每个部位有多少厘米。车架不是为人量身定做的,尺寸不可能完美。用不同长度的把立或调节龙头的高低,可以让骑行更舒适。
是的,WS那个车架其实走长途也算合用的了。遗憾的是没有大尺寸,最大好像18不就19的。&
WS的钢架不是没有考虑,主要是它的尺寸只有17、18寸的,没有其它尺寸的。我身高165,我以为我比较适合16寸的车架,所以只好转而考虑选铝架了,现在还只是理论探讨阶段。本来想选品牌整车,选来选去总有不符合自己标准的地方,只有组装车了。因为没有见到铝架配钢叉的,故此求助各位骑友。
论坛管理员
户外骑行有风险,BIKETO提醒你购买
BIKETO.COM All Rights Reserved.&有用铝合金车架+钢叉组装一辆旅行车的吗?
如果自己组装一辆旅行车的话,选用铝架和钢叉组合会怎么样?这样的组合是不是很傻?好象还没有见过有人选铝架和钢叉进行组合装车的,钢架+铝叉(一般为减震叉)倒是不乏实例。我的想法是:先选钢架,不是尺寸不合适,就是样子不顺眼。故选用16寸的铝架,为什么选钢叉?为了前叉能装侧货架,钢叉下端预留有安装侧货架的安装孔。当然也可以选铝合金硬叉(同样预留有侧货架安装孔)。从材料的耐操程度,选钢叉优先。不知这样组合装车可行得通?请各位骑友们发表高见。
选择打赏数量
剩余0香蕉币
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本帖最后由 玩物立志 于
01:20 编辑
装过4辆钢硬叉+铝山地车架的车子,一辆用来XC,一辆用来郊游,两辆用来跑长途,没任何问题。
既然退一步可以用铝架,那么Ws的钢架加钢叉也可以考虑。价格便宜(一共750),虽说不专业,但也是钢的。一般旅行叉有一定挠度,missile的那个叉子好像不是侧重长途的。车架的尺寸不能光看厂家标的多少寸,要看具体每个部位有多少厘米。车架不是为人量身定做的,尺寸不可能完美。用不同长度的把立或调节龙头的高低,可以让骑行更舒适。
是的,WS那个车架其实走长途也算合用的了。遗憾的是没有大尺寸,最大好像18不就19的。&
WS的钢架不是没有考虑,主要是它的尺寸只有17、18寸的,没有其它尺寸的。我身高165,我以为我比较适合16寸的车架,所以只好转而考虑选铝架了,现在还只是理论探讨阶段。本来想选品牌整车,选来选去总有不符合自己标准的地方,只有组装车了。因为没有见到铝架配钢叉的,故此求助各位骑友。
论坛管理员
户外骑行有风险,BIKETO提醒你购买
BIKETO.COM All Rights Reserved.&长途骑行那么火 为何旅行车却依旧小众?
有一个现象一直让笔者感到困惑:为何在骑行318川藏线已沦为“新四大俗”的今天,作为长途骑行利器的旅行车在国内却依旧“默默无闻”?无论是在自行车市场,抑或是在车友圈当中,旅行车都担当着一个小众的角色。带着这个多年的疑问,笔者尝试去寻找原因,也在此抛砖引玉,与大家交流探讨一番。(图片提供:美骑网车友@小灰)旅行车自身属性造成的原因:1. &入门价格相对较高相比大家受众最广也最常见的硬尾山地车而言,入门级别的旅行车价格是比较高的,一辆入门级的山地车一千出头,尤其是现在价格战打得厉害,两千的配置挺不错了,而旅行车的入门级别至少也需要两千。稍好一些的旅行车,大多需要5000元以上,而这个价位的山地车对于普通爱好者而言已经挺不错了。当然,这只是针对目前国内“山马党”较多而言,如果把能够承受的骑行强度也考虑进去,可以胜任山地骑行的山地车并不比旅行车便宜。2. 用途单一严格来说,每一种车型都是用途单一的,这并不是旅行车的问题。喜欢长途骑行的,挑辆旅行车;喜欢压马路竞速的,选辆公路车;喜欢玩XC,选硬尾山地车;玩落差飞包,软尾山地更合适;通勤上下班,有城市车可以胜任;爱玩技巧,也有大小攀爬车。然而,这么多不同的需求,很多车友却统统交给一辆硬尾山地车。据《》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拥有山地车的骑行者占总人数的73%以上,远远超出其他车型的拥有者。结合实际观察你就很容易发现,当中绝对多数都是硬尾山地车。这个现象的背后,笔者认为背后有骑行文化和经济上的原因。国内骑行文化的不成熟使得目前国内车友对于不同车型的用途仍然不太在乎(这与早些年国内路况有一定关系),或者说是不太了解不同车型的不同用途,所以才会出现不少车友“一辆山地骑天下”这种现象。除了骑行文化的原因之外,还有出于经济的考虑。对于一项新的爱好,大多数“入门爱好者”都是不太清楚自己需求的,骑行运动也不例外。刚开始喜欢上骑行的车友并不清楚自己到底是更喜欢骑向远方的诗意,还是公路竞速的快感,亦或是山地越野的舒畅;而另一方面,出于经济的考虑以及房间空间等问题,大部分车友只会购买一至两辆自行车。那么综合考虑,“最经济实惠的选择”,显然更多车友觉得是“性能综合”的硬尾山地车而不是针对长途骑行而生的旅行车。(图片提供:自行车品牌NORCO诺客)3. 使用频率低造成使用成本高旅行车自身定位是长途骑行使用的车型,而长途骑行本身是一件成本很高的事情,尤其是时间成本。在国内能拥有长假期的人群不多,最主要的可能还是教师、学生和退休人群,即使是自由职业者,也大多工作繁忙,而对于骑行大军上班族而言,极少数能拥有超长假期,更多的是辞职后才能进行长途骑行。(强势插播广告:在美骑工作的话,不必辞职也能实现长途梦,大当家飞扬很支持大家去骑长途。)如果凑时间完成一次长途骑行,可能还不会太难实现,但若想完成更多次数,成本就很高了。换个角度来说,对于大多数骑行爱好者而言,旅行车能真正派上用场的,可能就只有一两次,之后便束之高阁,而不像公路车或者山地车那样,只要你想骑基本上都能抽出时间找到场地出去骑。过低的使用频率提高了旅行车的单次使用成本,这给车友造成了一种“不值”的感觉。4.旅行车缺乏“烧硬件”的快感在任何一项以硬件为基础的爱好当中,都会有“硬件发烧友”,这也是一种追求也是提升技术或者表现的其中一种手段。上碳刀对于骑公路车的爱好者来说可能会很兴奋,装上心仪已久的前叉可能会让骑山地车的爱好者冲山更痛快,玩折叠的车友可能在折腾改装的过程中乐此不疲,而旅行车的用途注定了它在“烧硬件”方面很难给骑行者多强烈的快感。对于购买旅行车的人群而言,他们最关注的可能是远方,而不是眼前的单车。“烧硬件”除了是消费行为之外,背后还有社交活动。拥有其他车型的车友之间,讨论得比较多的是技术和配置,而拥有旅行车的车友之间,讨论路途的故事和风景远比硬件和配置要多。其他车型车友之间的交流除了提高技术之外,也会提高彼此对硬件的需求,进而又转化为消费行为。有市场需求,商家自然就会有更多的宣传,宣传多了,车友的需求也更容易被唤醒,商家与车友之间形成了一个循环,而旅行车在这方面远弱于其他车型。(图片提供:旅行车品牌LKLM开朗)车友的误解造成的原因:1. 旅行车太丑/太笨重不少车友对旅行车的第一印象就是外形实在太丑了,其实这只是车友对旅行车缺乏了解而造成的误解。如果看过《》和《》这两篇文章之后,尤其是后者,大概这种误解可以消除掉。造成这种“不良印象”的,跟市面上一些铝架软叉旅行车的外形设计以及大家看到骑行在路上装满行李的车友有很大关系,但对于大多数旅行车而言其实不存在这种问题,或者问题不是因为车本身。2. 旅行车有的功能一些其他车型也有由于市面上有部分山地车和折叠车自带后货架安装孔,装上货架之后,乍一看似乎跟旅行车除了外形之外也没什么差别。然而,旅行车跟其他车型的不同之处并不只是简单的一个后货架,而是它针对长途骑行的优化。旅行车装载系统的强大之处,在于它在设计时已经考虑了长途骑行在装载方面的需求,譬如各种预留安装孔――前后货架、水壶架(三个甚至以上)、挡泥板、脚撑、打气筒安装位等,部分还有专门放置备用辐条的位置,这些是其他车型不具备的优势。此外,专业旅行车的几何设计也会针对长途骑行进行优化,譬如部分旅行车的后下叉会稍微长一些以避免脚后跟碰到驮包。旅行车配备的弯把、蝴蝶把在长途骑行中也远比直把的舒适度高。(图片提供:旅行车品牌LKLM开朗)3. 硬叉难以适应复杂路况这一点可能是很多选择用山地车进行长途骑行的车友所担心的问题,但其实钢材料的硬叉更适合长途骑行。其实自行车的避震本身就不只是前叉的问题,而是整辆车的综合表现,材料、重量、轮胎宽度、胎压、车架几何设计等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避震效果。旅行车大多都选用钢架和钢叉,钢材料本身就具有良好的韧性,有一定弧度的钢前叉(大多数旅行车都是这种设计的前叉)能很好地吸收缓解大多数路况的颠簸震动。在遇到烂路+下坡的情况下,或许硬叉的确不如软叉来得舒服,速度需要控制得比较慢,但这种路况在长途骑行中毕竟是极少数,除非骑行无人区,否则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比较热门的路线目前的路况整体都还不至于硬叉不能胜任。而在正常的路况中,软叉的路感与钢材料硬叉的差距比较明显。在笔者询问的几位进行过跨国甚至跨洲长途骑行的车友当中,他们的反馈都认为旅行车对各种路况的适应性很强。而且硬叉的装载能力比软叉强,不少软叉是不便于甚至无法安装前货架的。在路况越来越好的大环境下,专业旅行车的硬叉并不会影响它应付各种路况的能力。对于长途骑行而言,良好的骑行体验,远比短暂的颠簸所带来的痛苦重要。长途骑行不是非骑旅行车不可,但旅行车可以让骑行者在路途中有更好的体验,操控的平稳、维修的便利、车架和配件的可靠耐用等都是它在长途骑行方面的优点。以上七点是笔者认为旅行车未能走进广大车友视野的原因,不知各位又怎么看?部分车友的微博留言:@李孝青-唐三才:旅行车非常不合群。难道长途还要带着大把的旅行车内胎和外胎吗?坏了零件除非到专卖店,根本配不到。而山地车就很普遍,26寸的内外胎小车店修车摊都会有。这个是关键。以前骑川藏的时候,队伍里有一个骑旅行车的,带了两条内胎,全部破了,只能等八一发货过来。我们几个山地车都可以互相帮助。@海洋饼干7:因为旅行车作用太单一,除了在长距离长时间的旅行中体现出不多的优势,其他的和山地车差不多,而山地车外形更讨喜,去了货架就能和小伙伴一起游玩,上山,我觉得大部分人更看重性价比,多用性。不像国外,什么都分工明确,什么东西做什么事。@MCoyote:山地可以压马路可以竞速轻度xc还可以长途,然而旅行车只能长途。@Gkenius:可以拿来长途的山地用来竞赛实在太勉强了,如果说体验一下山马比赛可能还行!@你为何而练:可能跟思想也有关系,我们这旅行车像美利达狼系列或旅行车,不管是销售还是什么,一张嘴就是旅行车是老年人骑的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美骑网立场。责任编辑:Lnicol
(美骑版权所有,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与我们联系。)
您还可以输入200字
个人意见:山地车车架较结实,爬坡不泄力,前叉可锁死。如果要长途时可换幅舒适的把组以调整坐姿,装副可靠的货架驮包,虽然铝架疲劳但山地铝架较为粗壮可靠。旅行车多数钢架硬叉,而且后叉较长,见坡死,走烂路硬叉真的不是好的选择。真的实在想不出好的理由装旅行车了。
查看回复(17)
其实山地自行车不适合旅行,原因是铝合金舒适度不高,路感不好,虽然越野时强度够,但是负重能力不行,而且大多数铝合金山地自行车都应用了抽管技术,不出车祸还好些,出了车祸分分钟就会裂开,不像钢架找个地方就能焊上,而且后下叉长度不够,装上驼包就打脚,整个旅途都不会愉快,硬叉也有硬叉的优势,软叉不能安装前货架,还有旅行车一般都是弯把和蝴蝶把,要比直把舒适,毕竟任何的小问题在几千公里的骑行中都会被无限放大
往一辆自行车上放置越多的东西,受到压力的车架形变就越大。这就导致一些不安因素,如骑行时更加晃动不稳。有时还可能很危险。所以一辆合格的旅行自行车车架应该比普通的要更强壮、坚固,才足以应付载重后对车架的挤压,虽然山地自行车有足够的强度去越野,但是却没有足够能力去负重,这就是旅行车出现的原因
一辆好的旅行车应该给人这样一种感觉: 在没有任何负重的时候显得太过粗犷,只有在负重情况下才显得协调。尤其是当你在爬坡时感觉更明显:一辆强壮的旅行车将无怨无悔的支撑着你,而山地自行车会脆弱的像要散架一样拖你的后退。
公路车笑而不语
查看回复(14)
公路自行车长途恐怕会把腰累折
不会,看环法
呵呵,PRO除了骑车训练之外,还有大量的力量训练和身体柔韧性训练,这样才能hold得住高坐姿低把位这样的高落差,你有吗?
说一句让很多人不舒服的话。。骑车的人有几个是有钱人?专门为了旅行去买5000的旅行车的人不会骑车出去旅行。自然有小车开,或者4+2。有钱小钱骑车出去旅行的人不会专门买辆旅行车出去。一般的山地也可以,平时还可以骑。。。一句话,国内的消费水平还没到这个水准。
查看回复(7)
爱骑车跟有钱没钱没有必然联系吧!我年初美骑易购买的黑岩M430版之后就在省内骑了一小圈…
消费水平的确是一个很大的原因,我觉得上面的车友@ 说得挺有道理,国内生活压力大。当我们还在为房子车子的事情而奔波的时候,骑单车长途旅行就成了一个梦想,而实现梦想是有代价的,太多人承担不起,那自然也就没有旅行车什么事了。
谁说潘烤筒荒苋劝孕谐翟硕
刚开始喜欢上骑行的车友并不清楚自己到底是更喜欢骑向远方的诗意,还是公路竞速的快感,亦或是山地越野的舒畅。
有道理,我骑了半年的山地之后现在一心想要一辆公路车,唉。。。。。奈何囊中羞涩
查看回复(7)
非常同意,刚接触骑行时候和大多数人一样买了一辆硬尾,但后来发现竞速骑行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于是这辆车只陪了我两个月,便换了一辆公路车……
那你还是发现得挺快的,恭喜~~~
还有,就是山地保有率高,配件通用性好。喜欢长途可以选择配置稍低些的,省下银子钱来干点啥不好?
查看回复(4)
一辆优秀长途旅行车的标准:坚固的车架,长的链距(中轴到后下叉轴距),未经切割的前叉转向管,舒适骑行的几何车架,具备货架和挡泥板的安装孔,至少三个水壶架安装点,载重状态下骑行良好,具备装大轮胎的空间,强大的车轮,低齿比,脚趾不会碰到前轮等
省下银子搭进命
啥叫未经切割的前叉转向?你指的,钢叉是直接扭的角度,而山地前叉是拼起来的?
中国人根性,还是先仔细了解下旅行车吧
中国人根性,还是先仔细了解下旅行车吧
旅行车不能上山,但是山地车可以旅行
我也想说两句,本人有9年田径运动员生涯,请问什么公路比较适合长途,1000公里的~
因为山地车买的多
各有利弊,在乎你自己的看法才是硬道理!
长知识了!有机会长途可以考虑下!
因为不好看
毕竟适应性太小众
三人成虎,有些人说山马最合适,很多人就不去想而随大流了。我一406 1.6光胎的的周五,还不是泥路林道一样去,无非慢点,骑不了的下来推而已,有什么去不了。想当年的假行僧,当时大多人就认为旅行车就是长那样吧!
举报成功,管理员会尽快核实及处理
选择举报类型
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旅行车车架链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