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问题成epc3个敏感问题题了吗

&|&&|&&|&&|&&|&&|&
人民币汇率议题料将“静悄悄”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数据
中国财政部部长助理朱光耀20日在京表示,汇率问题将是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议题之一,但希望两国在这一敏感问题上保持双方所同意的"静悄悄地沟通"。他强调,中国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将基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变化以及中国的经济运行情况自主统筹加以考虑推进,尤其不会在外部压力下加以推进,外部压力甚至只会延缓改革进程。
在记者会上,朱光耀重申了中国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问题上的三大立场:一是一国的汇率机制是一国的主权行为;二是中国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方向是坚定不移的,是基于中国发展需要的;三是人民币汇改将遵循自主性、渐进性、可控性原则。
外界分析认为,朱光耀的讲话可能预示了中国将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就人民币汇率问题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态度。
美财长承诺不施压
清华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预料,中美在下周的对话上基本上将回避人民币问题,因为对中国政府施压过度只会适得其反。
另据外电报道,美国财长盖特纳周三也在华盛顿表示,美国不会在即将举行的对话上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加压力。盖特纳表示,人民币汇率问题是中国自己的事情。但他同时也表示:"我认为这么做(人民币升值)非常符合其自身利益。"不过他就不愿意猜测人民币升值的时间点。 (来自:中财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频道头条 Big News
ArpAdPro_Date_End -->
ArpAdPro_Date_End -->
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外汇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外汇是什么意思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一句话外汇即是所有的货币的总称。特别专指非本国货币。例如,美元(USD)、欧元(EUR)、日元(JPY)、英镑(GBP)、瑞士法郎(CHF)、法国法郎(FRF)、意大利里拉(ITL)、荷兰盾(NLG)、比利时法郎(BEC)、丹麦克郎(DKK)、瑞典克郎(SEK)、奥地利先令(ATS)、港元(HKD)、加拿大元(CAD)、澳大利亚元(AUD)、新西兰元(NZD)、新加坡元(SIN)、澳门元(MOP)、马来西亚林吉特(MYR)等。主要外汇,主要的外汇货币有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等 从外汇交易的角度讲,一种货币要成为外汇必须有持续性的买盘和卖盘。
采纳率:31%
外汇是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凭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外汇的解释为: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机构、外汇平准基金和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包括:外国货币、外币存款、外币有价证券(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券、股票等)、外币支付凭证(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外汇是国际汇兑的简称。外汇的概念有静态和动态之分。动态外汇,是指把一国货币兑换成为另一国货币以清偿国际间债务的金融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动态外汇同于国际结算。静态的外汇有份广义和狭义。广义的外汇是外国外汇管理法令所称的外汇。它泛指一切对外金融资产。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狭义的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外国的货币
简单来讲就是外币之间兑换的汇率
就是外国的钱!这应该好理解吧
其他8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外汇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大家说说吧 按重要性排个顺序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国家对中行和建行实施的注资几百亿充实资本金应该算一个。  社保基金进入中国证券市场,虽然比例仅有5%    
  美元跌  商品涨  美国加息  人民币不升值  澳大利亚俩哥们栽了  亚洲股市暴涨(中国除外)    其他的楼下补充  
  石油期货现货价格暴涨后大幅动荡。
  国际大事,政府给银行注资就不算了。  中航油被黑应该算一个吧。
  偶在建行ATM机上取款没取出来,它说出错了.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金融时报》  《国际金融研究》联合评出  2004年国际金融十大新闻
10:54:56        1 国际油价连创新高 能源问题全球瞩目      2004年以来,国际原油市场投机盛行,国际油价在不断创下历史新高后于岁末大幅回落。10月22日,美国轻质原油期货收市价突破55美元/桶,12月中旬回落至40美元/桶左右。          专家点评      尽管投机因素可能导致油价非理性上涨,但是,作为一种最重要的战略物资,油价本质上仍然由其市场供求关系的基本面决定,并受到其他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影响。具体地说,第一,近40年来,原油的供给与需求是平衡的,甚至略显供大于求。这种长期态势决定了国际油价不可能长期高悬。第二,国际政治的格局及其变化、乃至比较重要的外交活动等等,都会对油价产生显著的影响。第三,油价对影响供求两方面的各种因素均十分敏感,从储量、生产、运输、炼油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影响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油价。第四,经济周期的影响。在经济复苏和繁荣阶段,原油库存的增加对油价有平抑的作用,但若原油库存下降,则可能引发油价大幅度上涨。第五,由于是最基本的战略物资,预期及其变化便会对油价的变动发挥十分显著的作用。因此,一切可能导致对全球经济发展的预期变化的因素都可能对油价产生影响。第六,原油市场历来是国际金融资本投机的主要场所,投机资本的推波助澜,会加大油价的波动。    2004年油价及其他能源价格的大幅上涨,使全球经济复苏的脚步有所放缓。国际油价连创新高对全球经济金融市场也带来了重大影响。首先,油价的高企,致使全球股市并没有因全球经济的持续复苏而有相应的反弹;其次,全球债市并没有因为经济持续复苏和主要央行的加息而大幅下跌,美国公债收益率在油价高企的情况下几度跌破4%;再次,油价上升一度对美元形成支持,但当油价向上突破50美元/桶后,美元大幅下跌,而油价向下跌近40美元/桶后,美元则有一定幅度的反弹。毫无疑问,2005年油价走势仍然会对金融市场保持较大的影响力。    国际油价大幅攀升,使得全球原油安全问题乃至能源安全问题再度备受瞩目。不管是全球前三大石油消费国(美国、中国和日本),还是其他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都增加了对全球能源和其他经济资源的开发力度。中国应认真研究并充分吸收前两次石油危机中主要发达国家的能源应对之策,制定完善的能源战略。这显然需要长期努力。      点评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 李扬      2 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 各国经济仍存在差异      日,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在2001年以来13次下调利率后首次上调利率,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升高到1.25%,成为美国货币政策的一个转折点。然而由于全球经济增长的不均衡,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进入了收紧货币政策的阶段,各国货币政策的不同步性预计将持续到2005年。               专家点评      各国货币政策选择有所差别的原因在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状况存在差异,而今后货币政策的走向仍将决定于经济发展前景。    2004年美国经济尽管经历了就业增长低迷、双赤字,以及能源价格急剧上涨等多重影响,但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预计全年的经济增长率可望超过4%。伴随着油价高涨,美国通货膨胀渐露端倪,批发物价指数和消费物价指数有上扬趋势,尤其是美联储关注的消费者支出平减指数在2004年11月已经上升到2.4%,但总体而言通货膨胀仍在可控水平。    就业状况的改善起伏不定成为此次美国经济复苏的一个新特点。与此同时,美国的工资水平依然低位徘徊,居民消费信心复苏缓慢,这些因素使美联储在选择加息幅度和步骤时比较谨慎,连续5次升息每次都只升高0.25%,并且声明今后的加息步伐将取决于经济增长表现。事实证明美联储的这种谨慎态度有助于维持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比较而言,欧盟经济虽也在增长,但逊色不少。虽然物价上升的势头已经出现,但由于经济增长相对比较迟滞,且失业率高达9%以上,因此欧洲央行在近期内仍很难做出升息的决定。日本到2004年三季度为止已经连续保持了6个季度的增长,但复苏的态势比预期的要慢。日本经济增速明显放慢是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增速趋缓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国外需求下降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日本    央行近期内仍将维持其零利率政策。    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几个国家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通货膨胀趋势,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引起了中央银行的忧虑,因此在美国加息之前这几个国家已经开始加息。    2004年“逆潮流而动”减息的国家有瑞典和韩国。瑞典是由于经济增长迟缓、就业状况恶化以及通胀压力不大而希望借降息给予经济增长一个更为宽松的环境;韩国则是由于出口疲弱导致经济增长乏力,希望降息能够刺激经济发展。    展望2005年,受石油价格上扬的影响,预计全球经济仍将以比较温和的速度增长。总体而言,利率走势继续处于上升周期,但各国央行均会根据本国具体情况决定货币政策改变的方向、幅度和速度,以实现自己的经济增长目标。      点评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 唐旭      3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终稿公布全球银行风险管理进一步强化         日,代表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十国集团中央银行行长和银行监管当局负责人举行会议,一致同意公布《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简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至此,这部经过长达6年艰难国际谈判和三稿意见征询,在国际金融领域影响重大并引起广泛关注的新协议终于正式出台。                  专家点评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1988年版的《巴塞尔资本协议》具有同样的目标,即通过对银行提出统一的资本金要求,促进国际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和银行国际竞争的公平性。同时,新协议作为对1988年协议的替代,设计目标是要提高资本金要求对银行风险的敏感程度和具有风险敏感性的资本要求的有效性。    此次公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第一,新协议涵盖了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反映了国际金融领域全面风险管理发展的需要。第二,新协议对银行的风险管理和资本金监管要求体现了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的结合,例如在第一支柱中对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较高级的计量方法的采用提出了严格的技术标准和制度标准,在第二和第三支柱对资本充足的监管检查方面则更多关注银行内部的风险管理过程和资本信息的披露。第三,新协议为各国银行的资本监管提供了灵活性和多样选择,例如允许管理水平高的银行使用内部风险参数计算资本充足率,将资本充足率与银行信用风险的大小紧密结合起来,大幅度提高了资本监管的敏感性;而对于那些规模不大、结构简单、也不是国际活跃银行的机构,监管当局可以在大的框架下评估更为合适的方式。而且新协议要求的各国实施协议的日程安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总体上看,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不良资产占比、资本充足率等主要指标反映的中国部分银行风险水平还是比较高的。因此,强化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提高银行体系的稳健性,是摆在中国银行监管当局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2003年对新协议第三稿的咨询回复中曾表示:“经过认真考虑,至少在10国集团2006年底开始实施新协议的几年内,我国仍将继续执行1988年的老协议。然而,为提高资本监管水平,我们已对现行的资本规定进行了修改,将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内容包括在内。我们还强调,在满足最低资本监管要求的同时,银行还应该重视改善风险管理。”这充分显示了中国银行监管当局对新协议的积极和务实态度。2004年3月,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在资本充足率计算方面达到1988年协议的要求,并借鉴新资本协议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和信息披露,构建了相对完整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框架。随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不断进步,中国监管当局也将考虑使用内部评级法对符合条件的银行实施资本监管。因此,新协议的公布对完善中国资本监管制度,提高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点评人: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行监管一部主任 车迎新      4 中国九年来首次加息利率市场化再迈新步伐      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这是中国自1995年7月以来首次上调贷款利率,自1993年7月以来首次上调存款利率。      专家点评      2004年以来,对于中国央行是否加息的问题,全球市场日益关注,学界业界也一直存在不少争论。几经揣测,几经澄清,中国央行终于公布了加息方案。由于近年来中国在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上已扮演着新的角色,这一加息举措引起了全球市场的关注。市场认为,加息表明中国政府开始采用更为市场化的手段来调控经济,长期看可能对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意义。    中央本次宏观调控始于200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当时就对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提出预警,2003年针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苗头,适时采取了调控措施。但是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仍增长52%,一季度GDP增长9.9%,钢铁、水泥等行业的投资继续上升;同时农业品、原材料价格上升显著,带动CPI不断上涨。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决定采取进一步的措施进行宏观调控,防止经济出现大起大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对农业发展的支持,严格执行《土地法》等法规,严肃纠正一些违法投资行为,提高一些行业投资的自有资金比例,以及再一次上调存款准备金比例等。截至2004年9月份,这些措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下降,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农产品价格回稳,投资过度的一些部门得到抑制。但是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央行加息的意图正是要巩固已取得的宏观调控成果,防止房地产泡沫的进一步扩张,压制低效的投资行为,控制资金的体外循环,稳定物价水平,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央行进一步推进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宏观调控开始转向“市场调节主导”,标志着中国将更加依靠经济手段代替行政手段来调节经济,这对中国未来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非常深远。    近一年多是中国利率市场化进展最快的时期。2003年9月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日起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2004年3月和4月分别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日起上调基准利率,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同时放开。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的步伐在明显加快。此次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并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对于完善中国中央银行调控机制、金融机构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除城乡信用社之外的贷款利率上限的取消,对于金融资源的配置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突破。与此同时,利率管制的放松,更需要商业银行加强管理,培养自己的评价贷款风险和定价能力,以便加强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伴随着此次加息,“中国是否进入加息周期”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市场普遍预期,在全球主要央行都处于加息周期的大环境之下,本次加息意味着中国经济也将进入持续、小幅加息通道。但这只是市场的猜测,未来央行会出台何种后续措施,还有待观察此次加息的政策效果以及今后经济的运行情况,特别是物价走势。      点评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 李若谷          北京市商业银行安定门支行营业厅内的显示屏上显示着调整后的储蓄存款利率。 新华社发        5 美元汇率振荡走低 未来走势扑朔迷离      日美元兑欧元下跌至1.3470美元的新低,美元兑日元下跌至102.07日元,美元兑一揽子货币创下9年来新低。            专家点评      自2004年初美元汇率振荡走低,9月开始更是加速下跌,在美联储继续升息的预期下,虽然美元汇率有所反弹,但美元跌势仍然未改。影响美元汇率2004年持续走跌的主要因素是美国经济的结构性风险急剧上升,主要表现为:    第一,美国的双赤字已经积累到难以为继的程度。近年来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不断攀升,2004年将达到6000亿美元的历史高点。经常项目赤字占GDP的比重也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1%上升到2004年的6%左右。从财政赤字来看,美国对伊拉克战争耗费了大量金钱,使美国2004年的财政赤字进一步上升,预计达到4130亿美元,再创新高。    第二,在美国双赤字不断攀升的同时,流入美国的资金正面临减少的危险。巨额的双赤字令投资者对美国政府的偿债信心不断下降,加之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复苏前景感到不确定,2004年8月份净流入美国资金持续下跌至590亿美元,比7月份的640亿美元减少50亿美元。    第三,油价上涨加剧经常项目赤字对美元的压力。油价的持续上涨使美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进一步加剧了双赤字问题对美元汇率的压力。尽管油价在12月份有明显下降,但由于中东紧张局势没有根本缓解,2005年油价仍有再度上升的可能,油价仍然是可能导致美元继续贬值的因素之一。    第四,布什连任加剧了市场对美国存在已久的结构性经济失衡问题的担忧。美国的双赤字是影响美元汇率走软的最大隐患,而布什的连任加剧市场的危机感。虽然布什承诺将在5年内把预算赤字削减一半,但人们认为,在布什的大规模减税和大量增加财政支出的同时,要缩小美国的财政赤字是不可能的。    展望2005年,美国出于减少经常项目赤字的考虑,将继续推行弱势美元政策,而且国际经济环境又出现一系列不利美元的变化,预计美元兑欧元和日元汇率将进一步下跌。但由于美元汇率过度下跌对全球经济和金融会造成危害,而且对美国本身也十分不利,因此,美国、欧洲、日本会联合干预和控制美元的跌势。    预计2005年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将高于欧洲和日本,而且美联储将继续采用加息的货币政策,这些因素对美元汇率起到支持作用,从而减缓美元汇率的跌势。      点评人:中国银行行长助理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
诸鑫强        6 日本GDP数据低迷 引发经济衰退忧虑      日日本内阁府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第三季度GDP折合成年率增长0.2%,低于此前公布的增长0.3%,较上个季度仅增长0.1%。日本第三季度GDP数据低迷,这一结果表明经济复苏力度弱于人们之前预期,引发了对未来几个月日本经济可能出现下滑的担忧。            12月20日,在日本东京的首相府里,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左二)、日本财务大臣谷垣祯一(左一)、日本经济财政大臣兼邮政改革国务大臣竹中平藏(右一)出席经济会议。当天,日本政府通过了2005年财政年度预算草案,总额达87.18万亿日元(约7887亿美元)。 新华社发      专家点评      对于日本经济增速下降的原因,多数人认为是因为美国和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导致日本出口减少,进而影响日本国内设备投资以及国内消费,致使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放慢。据此,一些更为悲观的经济学家甚至预测,2002年开始的日本经济复苏,由于受美国、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的影响已经结束,日本经济将再度陷入衰退。对此,我们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日本经济的增长速度尽管下降,但目前还不能说日本经济将再度陷入衰退。    第一,尽管出口增幅下降对日本经济有一定影响,但进口大幅度增加则是导致外需对日本经济贡献度呈现负数的主要原因,占国内生产总值一半以上的个人消费尚未出现明显降幅,目前还不能对日本经济复苏前景做过分悲观的估计。    第二,美国、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并未大幅度下降,日本经济的外部环境不像部分经济学家预计的那么悲观。即使美国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有所下降,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也是非常有限的。据德意志证券东京分公司经济学家松冈干裕的分析,假定美国和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下降2个百分点,也只能使日本经济的增长率下降0.3至0.4个百分点。    2004年以来,日本经济除了面临美国、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带来的问题之外,还面临着高油价和日元汇率走升等风险。尽管目前石油价格有一定回落,但2005年的油价尚有不确定因素,很可能会在40美元/桶左右浮动。    从目前掌握的数据来判断,预计2004年度的日本经济增长速度将低于2003年度,增速可能在2.5%左右,2005年为1.8%左右,但不会再度陷入衰退的局面。      点评人: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 姜波克      7 欧盟成功实现第五次扩大 《稳定与增长公约》面临修改      日,欧盟正式接纳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10个国家为欧盟新成员国,实现了欧盟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五次增员。与此同时,在成员国经济增长缓慢和就业需求的双重压力下,调整《稳定与增长公约》的硬性规定已成为欧盟一些成员国的共同要求。            日,在德国、捷克和波兰三国接壤的德国东部小城齐陶,捷克总理弗拉迪米尔·什皮德拉(左一)、德国总理施罗德(左二)和波兰总理谢克·米莱尔(右二)等首脑在庆祝10国加入欧盟的活动中升起欧盟盟旗。 新华社发      专家点评      欧盟第五次扩大对欧洲内外意义重大。对外部世界,扩大后的欧盟整体实力有所增强,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提升。在欧洲内部,欧盟再次扩大把欧洲一体化事业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连同2004年10月由欧盟25国首脑通过与签署的欧盟宪法条约(它还有待于25国分别批准),将把“欧洲建设”引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欧盟已经是并将进一步发展成为欧洲真正的核心力量,至少在政治和经济方面;整个欧洲四五十个国家的长久和谐共存的基石已经奠定。    但是,欧盟扩大也使欧洲内外关系变得更为错综复杂。仅就欧盟经济而言,如何处理好各成员国经济利益和欧盟整体经济利益的关系至关重要。欧元区国家已将货币政策的职能交给欧洲央行,因此,财政政策成了刺激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惟一可以运用的政策工具。然而,为了保证欧盟成员国经济发展和稳定,日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首脑会议上通过的《稳定与增长公约》,要求各成员国实行严格的财政政策,并制定了相应的监管标准和惩罚措施,限制了财政政策的运用空间。但当成员国面临促进国内经济增长和就业与财政约束两难选择时,通常会迫不得已把经济增长和就业放在首位,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减税等扩张性财政政策确保国内目标的实现。因此,财政赤字超标有时不可避免。    2004年,越来越多的欧盟成员国成为“越轨者”。目前欧元区各成员国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平均为2.7%,除芬兰、丹麦、西班牙、瑞典和爱沙尼亚有多少不等的财政盈余外,在其他20个国家中,有6个国家低于上述平均数,14个国家超过了上述平均数,其中法、德、意等实力强国均已超过或接近上限。因此,修改《公约》成了多数成员国共同的要求。日在海牙举行的欧元区12国财政部长月度例会,肯定了欧盟委员会提出的对《公约》进行修改的建议。    事实上,近年来,欧元区国家的财政当局和欧洲中央银行的政策都在向更积极、更灵活的方向调整。欧洲中央银行的“通货膨胀目标”,起先设定为0至2%,后来改为1%至2%,如今则为2%以下。欧元区国家的财政当局也正在使《稳定与增长公约》变得更具经济合理性。就财政政策而言,努力的方向显然是实现中期财政纪律严格与短期财政政策灵活性相结合的理想的财政政策框架。    总之,欧盟第五次扩大给欧洲政治、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同时,由于各成员国的差距显著而使欧洲内部政治、经济协调变得更加困难。但欧洲人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种种办法,从而把欧洲一体化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点评人:中国欧洲学会会长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 裘元伦        8 亚洲外汇储备剧增 美国经常项目逆差扩大      2004年9月底,中国外汇储备达到了5145亿美元。亚洲地区外汇储备增长很快,仅日本、中国、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印度7个国家或地区的外汇储备就高达近2万亿美元,成为影响全球金融市场举足轻重的力量。与此同时,美国经常项目逆差数额惊人。美国经常项目逆差作为亚洲高额外汇储备的重要来源之一,已引起广泛关注。      专家点评      近几年,亚洲有关国家或地区外汇储备持续增长,规模巨大,这些储备的流向已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实际上,亚洲的外汇储备与美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及美元汇率之间有密切联系,高额外汇储备的重要来源之一是美国的贸易逆差,而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又直接影响美元汇率。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2004年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不是经常项目顺差,而是来自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反映了外汇供过于求,因而人民币升值问题就成了敏感话题。我们认为,应全面、客观分析上述问题:    第一,亚洲有关国家或地区的高额外汇储备是其对外经济实力的综合反映。预计2004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将高达5000亿美元以上,与此同时,亚洲有关国家或地区却有数额巨大的顺差,这是全球经济不平衡的重要反映,也反映了亚洲有关国家或地区的对外经济充满活力。    第二,美国贸易逆差的持续扩大将危及美元主要储备货币地位。美元在国际流通货币中居于霸主地位,亚洲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占有较大比重。但美国的低储蓄和高消费,带来了数额巨大的经常项目逆差,从而促使美元贬值。亚洲各国的中央银行购买美国债券减缓了美元贬值的速度,但这种支持是有限的。未来世界货币可能走向由美元、欧元、日元或是人民币等组成的多重储备体系格局。    第三,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及美元贬值将使亚洲各国中央银行管理储备面临两难处境。在美元贬值时,继续持有美元资产则其外汇储备面临缩水的危险,而抛售美元资产又会使美元贬值的速度更快,可能损失更大。    第四,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有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不能按某个国家的需要要求其他国家汇率变动。为改善其巨额的经常项目逆差,美元积极对主要西方国家货币贬值,但却要求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这不太合理。实际上,如果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大,超出了其他主要国家货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就会形成人民币对西方主要国家货币全面升值的局面,给中国经济金融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第五,某些国家过于专注中国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做法有失公允。要求人民币升值问题的症结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来自美国的压力,主要是基于中美贸易逆差是由人民币汇率低估造成的观点。实际上,中美贸易逆差问题与人民币汇率关系不大。另一方面是来自欧、日的压力,由于人民币汇率变动实际上是与美元同步的,因此,制止美元持续贬值是解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最简单有效的方式。    第六,中国政府将积极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完善汇率机制是中国既定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但改革的进程取决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运行状况、国际收支状况以及其他配套改革措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稳步推进。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点评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
陈雨露      9 JP摩根大通与第一银行合并 银行业再起并购浪潮              图为JP摩根大通银行        日,按一级资本排名美国第三大的JP摩根大通银行和排名第五的第一银行宣布以换股的方式合并。合并后,新公司的资产达到1.1万亿美元,信用卡数量仅次于花旗集团,管理的资产达到7000亿美元,成为美国第四大共同基金公司。      专家点评      全球银行业曾在上个世纪末掀起了一股并购浪潮,在本世纪初,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和欧美日经济同时陷入衰退,全球银行业的并购活动也进入了一个低谷。2002年底法国农业信贷银行以约165亿欧元并购法国里昂信贷银行,开启了本轮金融业并购浪潮的闸门,随后,美国银行也加入了进来,并成为这次并购浪潮的主导者,或者确切地说,正是由于美国银行的加入,才使并购活动成为一股浪潮而非浪花。    除了宏观经济转暖、供应过剩等因素以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促成本轮并购浪潮功不可没。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使一些常规的业务电脑化,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尤其重要的是,它使管理层管理机构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延伸,极大地扩展了企业的边界,真正做到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由于管理触角的延伸,原来影响企业规模的一些不利因素,如X非效率等得以克服,银行有能力管理数量上更大的资产、地域上更远的分支机构。对于以购买风险为业务本质的银行来讲,资产规模和其控制风险的能力成正比关系。近几年来,一些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和风险管理技术如VaR、经济资本/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等的出现和大规模应用极大地提高了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使大银行的并购不仅能吃得下,而且消化掉。    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并购浪潮中,并购双方多是在金融业的不同领域,并购的目的是实现产品的多样化,结果是产生更多的混业经营的金融机构。而本次并购浪潮则主要发生在全能银行之间,或者是全能银行对单一业务金融机构的兼并,其目的是增强某项(或某几项)业务的市场竞争力,或者实现地域多样化。    过去的几年中,尤其是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实施以来,银行为了满足监管要求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提高资本比率,其中一些是真金白银,一些则是逃避监管资本的办法,如业务表外化和资产证券化等,结果矫枉过正,银行出现了资本过剩的情形。全球大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连续好几年均超过了10%。除了通过回购股份来消化多余的资本外,并购是银行充分利用多余的资本、提高资本收益率的另一个途径。而在以前,银行持有多余资本是为了在机会来临时进行并购。    扩大分行的渗透力、争取零售业务是推动本轮银行并购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几年,随着公司业务高潮的过去(尤其是IPO承销),银行认识到零售客户聚腋成裘的重要性,开始向他们倾斜。大银行一方面在它们传统的领地之外设立分行;一方面通过并购地方银行,加强在当地的零售业务。    虽然大量研究表明并购并不总能增加价值,但银行并购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或许会因为政府管制、经济衰退或爆发战争而中断,但资本逐利的本性和赢家通吃的竞争压力却毫无疑问会推动银行将并购进行到底。      点评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
谢平      10 中行、建行股份公司成立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日,媒体正式披露,国务院决定将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试点银行,并由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动用国家外汇储备向这两家银行共注资450亿美元,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工作正式拉开帷幕。8月26日和9月21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宣告成立。      专家点评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一直在高风险中运行,突出地表现为“四低一高”,即:效率低、服务水平低、盈利水平低、资本充足率低和不良贷款率高。这种高风险状况严重影响着国有商业银行的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削弱了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威胁着国家的金融安全。正因为如此,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问题早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而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2004年新年伊始,国务院决定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试点,特别强调实施股份制改造的核心是要将其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要紧紧抓住改革管理体制、完善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改善经营绩效这几个中心环节,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将两家试点银行改造成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    从2004年的情况来看,两家试点银行以此次注资改制为契机,积极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加快内部制度改革,转变经营理念、转换经营机制,改革公司治理结构。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大处置不良资产的力度。在各种条件具备以后,两家试点银行相继成立了股份公司,从而标志着具有历史意义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    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并不是改革的最终目的,而仅仅是改革的一种手段,改革的实质和核心是使国有商业银行真正走市场化的道路,建立和完善金融产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真正把国有商业银行变成现代商业银行。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两家试点银行一定能够走出目前的高风险困境,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创出一条新路,为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商业银行探索到宝贵经验。      点评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
魏加宁     金融时报
(日)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xm外汇是不是出问题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