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人民币结算优势贬值,跨境购买手表还有优势吗

【光大纺服|行业周报】品牌服饰行业复苏周期继续,需求持续增长,关注配置机会
【特别声明】
本周上证综指、深证成指、沪深300分别跌4.37%、5.36%、3.85%。纺织服装板块跌5.82%,其中纺织板块跌5.88%、服装板块跌5.79%。
中美贸易摩擦增加出口不确定性,大盘走弱、众多公司估值较低,建议关注国内服装消费配置机会:1)一方面行业自17H1确立复苏趋势、预计未来呈良性循环、持续向好;2)另一方面需求端持续较旺盛,消费升级趋势持续推进;3)国内品牌服饰行业发展相比国外较晚,相比国际仍存较大发展空间。
2018年5月瑞士手表出口中国金额为1.23亿瑞士法郎、同比增5.80%、较去年同期下降28.61PCT。当前高端消费总体仍处回暖中。
高端消费持续性较好,国内高端女装16Q4至今持续回暖、内生同店增长表现突出,高端运动服饰比音勒芬销售持续景气,建议关注安正时尚、歌力思、朗姿股份、维格娜丝、比音勒芬等标的。
上周为国储棉轮出成交率创新低,棉花期、现货价格继续下调。近三周以来国储棉轮出成交热情持续走低及棉花期现货价格持续下降,主要与国家政策打击棉花炒作、增加棉花供给等相关。我们认为政策或带来短期波动,但难改国内棉花供需偏紧格局。建议关注华孚时尚、新野纺织、百隆东方等。
订单增加且越南厂房销量提升,维珍妮再发正面盈利预警;思捷环球预计全年亏损22亿港元;虎都收购东大鹅业60%股权;莎莎全年纯利大增35%;Chanel 2017财年销售额96.2亿美元。
对外投资:御家汇筹划购买北京茂思商贸,停牌;摩登大道拟筹划4~6亿元购买尊享汇控股权,停牌;商赢环球拟购买Vince Camuto所持经营性资产包,停牌;红豆股份拟1.02亿元参与设立无锡红土丝路创业,占比34%。
员工持股计划/股东增减持:健盛集团筹划员工持股计划,总数不超总股本10%;跨境通总经理徐佳东16.59元/股均价集中竞价增持60万股,占0.04%;拉夏贝尔股东王胜洪8.21 ~8.36港元/股增持499万股H股,占总股本0.91%。
债券发行:维格娜丝发行可转债获证监会一次反馈意见书;商赢环球获非公开发行不超3年期不超4亿元公司债券挂牌转让的无异议函;际华集团发行不超10年期不超29亿元公司债获证监会核准批复。
328级棉现货16353元/吨(-0.29%);美棉CotlookA93.60美分/磅(-7.74%);粘胶短纤14830元/吨(+0.00%);涤纶短纤8643.33元/吨(-1.16%);长绒棉25450元/吨(-0.20%);内外棉价差289元/吨(-159.83%)。
本周上证综指、深证成指、沪深300分别跌4.37%、5.36%、3.85%。纺织服装板块跌5.82%,其中纺织板块跌5.88%、服装板块跌5.79%。个股方面,上周华斯股份、鲁泰A、珀莱雅涨幅居前,贵人鸟、美尔雅、三夫户外跌幅居前。
中美贸易摩擦增加出口不确定性,大盘走弱、众多公司估值下调,建议关注国内服装消费配置机会:1)一方面品牌服饰行业自17H1确立复苏趋势、至今持续向好,预计未来行业更多以内生良性增长、经营质量提升、呈现良性循环,复苏周期持续促业绩确定性相对较好;2)另一方面需求端持续较旺盛,2017年以来可选消费增长较好,以瑞士表进口为代表的高端消费持续增长,且国内多家高端女装公司及高端运动服饰类公司收入增长持续较高,消费升级趋势持续推进;3)国内品牌服饰行业发展相比国外较晚,在行业人均消费水平、龙头规模(尤其是单店效益)/份额/经营效率(尤其是周转能力)等指标方面相比国际仍存较大发展空间。
考虑上游,目前中美贸易摩擦、美国加征进口关税名单中尚无纺服类产品、中国加征进口关税中包含棉花,短期来看纺服出口端暂无直接影响,尚需关注后期贸易环境变化。另外,短期棉价走弱,但我们认为供需格局上国内外均偏紧,长期来看棉价有望形成上行趋势。
(详情可参考我们的2018年下半年投资策略报告《品牌服饰持续复苏,关注棉价上行机会》)
◆2018年5月瑞士手表出口中国同比增5.80%
据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官网,2018年5月瑞士手表出口中国(不含香港)金额为1.23亿瑞士法郎、同比增5.80%、较去年同期下降28.61PCT,自2018年3月以来瑞士手表出口我国增速持续放缓,但总体仍呈现增长态势;月瑞士手表出口中国(不含香港)金额为6.90亿瑞士法郎、同比增15.00%,较去年同期放缓27.50PCT。
自2016Q4以来,瑞士手表出口至中国(不含香港)金额恢复正向增长,2017年3月份开启高速增长,各月同比增速总体保持在20~40%,进入月份增速均在20%以上、维持之前高速增长, 3月首次出现同比下滑,4、5月恢复正增长、但增速同比放缓,或与2017年高速增长形成高基数有关,但当前高端消费总体仍处于回暖中。
我们认为:高端消费品类业绩持续性较好,国内高端女装16Q4至今持续回暖、内生同店增长表现突出,高端运动服饰比音勒芬销售持续景气,建议关注相关标的安正时尚、歌力思、朗姿股份、维格娜丝、比音勒芬等标的。
◆国储棉轮出第15周成交率创新低
国储棉轮出第15周(日~6月22日)共计划出库12万吨,实际出库成交3.71万吨,成交率为30.80%、较上周放缓6.45PCT,成交均价为15223元/吨、较上周略增1.87%。其中,地产棉共出库成交1.48万吨,成交率5.60%、较上周放缓16.75CT,成交均价14642元/吨、较上周提升1.57%,新疆棉共出库成交2.78万吨,成交率82%、较上周放缓3.00PCT,成交均价15423元/吨、较上周提升0.21%。
截至6月22日,17/18年度国储棉累计计划出库计划出库216万吨,累计出库成交131.8万吨,成交率为61%。
同时本周棉花现货、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分别较上周跌0.29%、3.50%,延续前两周下跌态势。
近三周国储棉成交热情持续降温,同时棉花现货及期货价格持续走低,主要原因为近期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限制棉花炒作(国储棉仅限棉纺企业参加及自用,贸易商不得参与)、增加棉花供给(2018年新增80万吨滑准税进口配额)等因素导致。
我们认为:短期政策面或带来棉价波动,但不改内棉供需偏紧格局,同时增加棉花进口配额进一步提升对外棉需求,外棉价格存上涨动力将传导至内棉。建议关注色纺纱龙头华孚时尚、产业链条较短的棉纱及坯布行业龙头新野纺织、色纺纱龙头百隆东方,重点公司棉花库存处于历史区间较高水平;建议关注全产业链布局的色织布龙头鲁泰A、联发股份。
◆订单增加且越南厂房销量提升 维珍妮再发正面盈利预警(无时尚中文网 )
贴身内衣制造商维珍妮国际(控股)有限公司(2199.HK)今天发布正面盈利预告,预计截至3月31日的本年度盈利会比上财年的9,763.5万港元显著增长。
集团解释综合纯利大幅提高的原因在于客户订单增加,而且越南厂房的效率持续提升。
自2015年10月上市以来维珍妮发布了六次半年或全年业绩,每次都会以盈利警告拉开序幕,至今的6个盈警中正面的占4个,而今天的盈喜为本财年连续第二弹。
在截至2017年9月底的上半财年,维珍妮实现9,561.5万港元的净利润,比前一年同期2,324.4万港元增长311.4%。净利润率和毛利率分别大幅提升230个基点和200个基点。收入同比上涨30.9%至28.135亿港元。
该集团曾因为主要客户L Brands Inc. (NYSE:LB) 旗下品牌Victoria’s Secret 维多利亚的秘密销售疲软削减订单而在2017财年连续发出了两次盈警。为减少依赖单一品牌而积极招揽新客户的维珍妮在上半财年已经能看见成果,来自美国、欧洲、香港、内地和日本的客户收入都呈现强劲增长。维珍妮创始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洪游奕透露Victoria’s Secret 维多利亚的秘密仍然占集团收入超过三成。
他在年初的媒体午宴上表示越南厂房的最后一期——第四期将于2018年底完工,2019年初落成,而首两间厂房的产能和销量都有提升,成本效益日益彰显。投资者关系总监欧慧婷预期越南厂房四间工厂完全投产后,集团整体利润率会进一步提升。
维珍妮(2199.HK)21日收跌2.83%,报6.18港元,2018年迄今该股累计下挫了19.7%。
◆Esprit思捷环球盈警 预计全年营业亏损高达22亿港元(无时尚中文网 )
休闲品牌Esprit 母企思捷环球周四发布盈警,预计当前的财年营业亏损21.70亿-22.70亿港元,远超上年同期1.02亿港元营业亏损。
亏损扩大的原因主要因低迷的中国市场大幅减值所致,截至6月底的上半财年,思捷环球中国业务巨额减值7.94亿港元,导致公司中期息税前总亏损11.53亿港元。
今年5月3日,思捷环球宣布撤离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市场,而该市场关闭店铺及减值预计产生1.80-2.00亿港元的一次性费用。
另外,截至6月底的财年,公司需要为逊于预期的销售表现付出代价,造成额外的拨备和减值,其中店铺关闭及亏损性租赁拨备预计1.75亿-1.85亿港元、直营店铺固定资产减值预计1,100万-1,600万港元、存货拨备预计8,000万-9,000万港元、过时不再使用的SAP 系统减值预计3,000万-3,500万港元。
除此之外,营业亏损大幅加剧还受实体店人流下降导致收入跌幅高于预期影响。无时尚中文网数据显示,思捷环球三季度销售按固定汇率计算大跌13.8%,较上半财年9.3%的跌幅加剧。
若撇除减值拨备等非经常性亏损,思捷环球当前财年营业亏损为9,00亿-9.50亿港元。
当前财年的巨额亏损和减值亦会给予6月1日新上任的首席执行官Anders Christian Kristiansen 以空间,并促进财年的改进。
3月底香港公司宣布Manuel Martínez Gutiérrez 马浩思离职,后者于2012年从西班牙巨头Inditex SA (ITX.MC) 印地纺集团加盟思捷环球,在马浩思任职思捷环球6年内,他对香港公司进行了大规模关店行动,一度令欧洲业务出现转机,与此同时为集团实现扭亏为盈。
不过,过去一年,面对全球大众服饰市场放缓,以及竞争加剧,Esprit 和同行Zara、H&M 一样都表现不佳,其中香港公司销售更是加剧低迷,在线业务亦不尽如人意,尤其时口味多变的中国市场成为拖累集团的罪魁祸首。
◆福建老牌男装“虎都”收购东大鹅业60%股权(第一纺织网 )
中国虎都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虎都”)日前发布公告称,于日,公司与卖方东大品证控股订立谅解备忘录,内容有关可能收购事项。根据谅解备忘录,公司拟向卖方收购目标公司临朐东大鹅业的60%股权,排他期为180天。
据悉,目标公司在山东经营业务,主要业务为朗德鹅的孵化、饲养及屠宰。朗德鹅起源于法国,以在肝脏中储存大量脂肪而闻名,这种天然的生理机能可以生产高品质的鹅肝及鹅肝酱产品。
公告称,集团将进一步于2018年开始探索扩展业务及多元化业务及活动的机会,包括但不限于食品相关业务,以开拓新的收入来源,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对公司及股东的长远回报。
第一纺织网记者查阅财报了解到,2017年度,虎都实现营业收入11.2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4.76%,毛利收入3.7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0.21%,归母净利润0.2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83.19%。
截至日,虎都的分销网络包括65名分销商(包括一名网络分销商)及149名二级分销商,经营1026家零售店铺,遍布中国逾254个城市以及31个省、自治区及中央政府直辖市,虎都也通过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的2家自营零售店舖及北京的43家自营零售店铺直接向终端客户销产品。
虎都表示,公司一直非常重视产品设计及质量,截至日,公司旗下产品设计及开发团队由112名成员组成,其中主要成员平均具备10年时装行业经验,负责计划、实施、监督及管理设计及开发。公司也将继续投资开发产品设计及研发能力,以捕捉流行趋势及产品设计。
本土男装行业当面陷入主品牌老化,丧失对年轻人群的吸引力的尴尬境地,特别是部分男装品牌旗下其他副品牌又缺乏知名度和内涵,产品风格以及定位的同质化,难以真正意义上做到扩大目标消费群体从而获得新的收入增长。此外,业界也需要看到,男装企业由于传统渠道体量大,受消费模式改变影响明显,部分公司仍处在转型期。
◆莎莎全年纯利大增35% 首季港澳同店销售增长提速到25% 今年股价飙升82%(无时尚中文网 )
莎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0178.HK)的2018财年业绩显示,主要盈利指标在全年营业额提高6.2%的情况下都有超过1/3的高速增长,营运能力显著改善。
莎莎国际全年录得4.401亿港元的净利润,较2017财年的3.267亿港元大涨34.7%,营业利润也攀升33.5%至5.488亿港元。集团主席郭少明在年度业绩发布会上,透露年内电子商务和内地业务的亏损都明显缩窄,前者亏损从前一年的6710万港元减少至2830万港元,后者从1508万港元下降到1022万港元。
郭少明指出电子商务的毛利率有所提高,集团也通过营运及配送整合降低了营业成本,但他表示无法为该业务设定盈亏平衡的时间表。而内地业务连续三年取得改善,集团在关闭了偏远城市亏损门店的同时在多个重点城市开设新店,稳定下来的内地管理团队也提高了营运效率和功能。
在截至3月31日的财年内,电子商务营业额同比下滑19.3%至3.833亿港元,内地业务则按年增加8.0%至2.987亿港元,各占莎莎国际总收入的4.8%和3.7%。按人民币计算,内地营业额增幅为5.0%,同店销售按年上升5.1%,下半财年表现增强。
管理层在财报中指出年内不仅内地访港旅客增长加快,而且从下半年开始本地消费意欲大增,就业、楼市和股市的利好为零售业带来支持,莎莎国际也因此受惠。
◆Chanel 创立108年来首次公开发布年度财报:销售额96.2亿美元,将重组公司架构(华丽志 )
本周四,由 Alain Wertheimer 和 Gerard Wertheimer 兄弟私人控股的法国奢侈品公司 Chanel Ltd.(以下简称 “Chanel”)发布了成立108年来首份公开的年度业绩报告。在2017财年中,Chanel 的销售额和利润增长强劲,当属全球奢侈品行业中最赚钱的品牌之一。
不过,这并不是 Chanel的财务数据首次流出,早在 2013年9月,在荷兰注册的 Chanel International BV 向荷兰商会(Kamer van Koophandel)提交了有史以来第一份年度报告,其内容很快就被欧洲媒体披露出来,报告显示 2012年 Chanel 的总销售额为 59亿美元。
Chanel 2017财年核心财务数据如下:1)按不变汇率计,销售额同比增长11%,至96.2亿美元;2)亚太地区表现出色,销售额同比增长16.5%;3)税后利润同比增长18.5%,至17.9亿美元;4)在品牌支持活动方面(包括营销和广告支出,时装秀和国际客户活动)的投资同比增长15%,至14.6亿美元;5)净负债为1800万美元;6)自由现金流为16.3亿美元。
Chanel 全球首席财务官 Philippe Blondiaux 借此次财报公布的时机声明:“此番公开发布业绩报告的举措绝对不是公司上市的前奏,也不存在出售的可能。恰恰相反,这份财报显示了我们的财务状况非常稳健。我们可以在未来的几个世纪内依旧坚持独立发展的路线,一切都不会发生改变。”
Chanel 同时还公布了内部重组计划,已经在英国伦敦成立了控股公司 Chanel Limited,以简化公司的法律和组织结构。这家新成立的控股公司将把 Chanel 目前所有业务和2万名员工集中在一起,其中包括现在旗下的一些小型业务,如泳装品牌 Eres 等。Philippe Blondiaux 同时被任命为英国公司董事会成员。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人民币贬值,跨境购买手表还有优势吗?
人民币贬值,跨境购买手表还有优势吗?
最近就算是再不关注新闻的朋友应该都会知道人民币值最近下跌得厉害,别的不知道,身边经常过去澳门的朋友就深有感触,以前100块人民币可以换120块澳门币,现在才能换110元左右。都说小数怕算盘,何况对于普通人来说跨境买东西一般都是攒了一段时间钱,有了一定的计划才行动的,这遇上了币值下跌,加上来回各种费用,这划不划算还得好好算一笔账呀。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明显加剧,近期在国际市场波动的冲击之下,人民币再次进入大幅贬值的通道。12月23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9463,距7关口一步之遥,欧元、港币等其它外币兑人民币的汇率也有不同程度上涨。临近跨年,每年到这个时候都是消费的高峰期,一年辛苦年底买个心仪已久的手表犒劳自己或是置办年货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面对人民币贬值,是否跨境消费对于我们来说就会谨慎很多,特别是想购买手表这种高单价的物品。
对于国人来说,最常跨境消费的两个地方便是香港和澳门,签证方便,选择也多。不过常去这个两个地方的人也知道,现在在香港澳门购买手表的价格其实也不便宜,一般都和国内标价相同,只是货币单位是人民币和港币的区别了,我们最多也就赚个中间汇率的差价,现在人民币贬值,这差价明显也缩水不小啊。就算是跑到欧洲、瑞士这种钟表王国购买,手表明面上的账单确实是便宜不少,但是要精打细算上机票、住宿、餐饮各种消费,这个表的成本就不低了。
很多时候我们会选择跨境购买东西,其实不只是因为价格便宜更多的是图一个“正品保障”,特别是高端品牌的腕表,生怕在国内买到专柜都分辨不出来的“高仿表”。在境外购买手表时,要认真检查随表附带的一张手表信息卡片(俗称“出世纸”),那张卡片正面顺序标注有销售地区号码、手表编号等信息,而反面则印有代理商名称。买完手表后,代理商会在那张卡片上盖上销售信息,以供保养与证明使用。
如果你购买的是价格不菲的高端手表,像是欧米伽、积家、卡地亚这样子的大牌腕表在境外购买确实能省下一笔不小的钱,而且也能买的放心,但是如果只是几千上万的在国内购买就可以了,没必要特地跑这么一趟,舟车劳顿不说,也便宜不了多少钱。
在国内购买只要你仔细一些,不要贪图小便宜一般是不会买到仿表的,售后维修保养也会方便很多。现在国表的制表工艺也在不断提升,不乏飞亚达、罗西尼这样的国货精品,所以选择一款国产腕表也是不错的呢,无需在不甚懂表的情况下,一味追求外国品牌。
时间记录者——罗西尼,用机械美学,留下时间印记,为您记录生活每一刻。订阅此号,了解更多手腕时尚。挽袖,做最轻松的自己^_^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买什么样的腕表最保值?买什么样的腕表投资最好?仔细想想往往劝你买表升值保值的又
每个阶段的玩家对腕表的重视程度不一样,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你到了哪个阶段
今日搜狐热点中国出境游客连续3年全球第一 购买力外流严重
位于日本东京池袋附近的西武百货和东武百货,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人气特别旺。不仅购物的时候会排起长队,甚至设在一楼的退税区通常要排起30多米的长队,其中超过6成是大陆游客。&br/& 在德国法兰克福机场,每个免税店都挤满中国游客,名牌手表、名牌衣服等很多热门商品被抢断货。&br/& 数据显示,我国出境游人数和购买力已连续3年居世界第一。2014年中国内地公民出境旅游达1.09亿人次,海外支出同比增长28%达到1648亿美元;预计2015年中国内地公民出境旅游达1.2亿人次,消费支出将高达1940亿美元,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br/& &strong&“高端购买力”外流蔓延&/strong&&br/& 在捷克首都布拉格,普拉达、LV、爱马仕、芬迪等名品店里,前来购物的中国游客络绎不绝。来自南京的王小姐在芬迪品牌店买了两个包,共消费折合人民币3万元左右。“一个7000多的小包是替朋友买的,一个大包2.4万是给自己的生日礼物。”王小姐说,“别看两个包要3万,在国内买要花5万以上。”&br/& 国内游客在境外表现出惊人的购买力。日本旅游协会统计显示,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大约40万名中国大陆游客前往日本旅游,大部分以消费为主,在日本消费折合人民币约53亿人民币。&br/& 过去,中国游客出国购物多选择价差较大的高端名品,而近年来面膜、牙膏等日用品也成为游客“扫货”的对象。&br/&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东京一家免税店内看到,店内的面膜、药品、护手霜、眼霜等商品刚刚放货就被大陆游客抢购一空,商家不得不对中国游客进行“限购”,面膜每人限购两大包,药品、眼霜等商品的数量也有限购。&br/& 甚至在西班牙、奥地利等欧洲国家的一些生活超市中,也随时可见中国游客选购生活用品的身影,刀具、锅铲、洗衣粉、厨房清洁纸巾、食物保鲜盒、儿童玩具等都是中国游客购物的首选。&br/& “国外日用品的价格略高于国内同类产品,但是质量确实比国内要好,用着放心,不用担心是‘假货’,我更看重生活的品质。”在马德里一家超市购买刀具的江苏游客王欣说。&br/& 在上海一家银行工作的王女士国庆期间在东京花费4万元人民币购物,除购买药品和家具用品,“电饭锅、马桶盖,几乎成了中国人去日本旅游购物的标配。”&br/& 不仅如此,“跨境消费”正由一次性消费向长期代购转变,且存在群体效仿趋势。许多中国游客在境外消费之后,通过导游代购、互联网代购、朋友代购等途径将“跨境消费”转变为长期消费行为。&br/& “自从去澳大利亚旅游一次之后,我就一直通过导游代购澳大利亚的营养品。身边有朋友从日本回来之后,大力推荐日本的洗衣粉、牙膏,我也跟着买了些。现在我们家很多日用品都从日本代购。”天津的庞女士说。&br/& 近年来,海外代购发展十分迅速。一位海关工作人员介绍,一般而言,海外代购的中介费用一般占商品价格的10%左右,但即使如此,海外代购商品的价格仍然只有国内价格的70%—80%,仍然对消费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商家、中介和消费者三赢背后,是海关税收的大量流失。&br/& 国内外产品价差大&br/& 专家认为,“高端购买力”持续外流,既有国内外产品“价差大”等长期存在的原因,也折射我国高端零售行业和产业界在应对“消费升级”方面存在诸多不足。&br/& 首先,税率、运营成本、渠道利润等综合原因导致国内外产品价差大。数据显示,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这五类产品的20个品牌高端消费品,中国内地市场价格比香港要高45%左右,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br/& 专家表示,近年来随着关税不断下调和消费者税率税目调整的不断“放风”,进口化妆品等奢侈品在国内售价已有所松动,但税率不同对售价仍有影响。此外,运营成本也对售价有较大影响。&br/& 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税务教研组组长汪蔚青说,零售价中除了税之外还包括至少渠道、房租等运营成本,厂家追求的毛利率等。例如,在海南免税店中购买的商品依然比国外贵;即使新西兰进口奶粉到我国是免关税的,我国奶粉价格在全球仍不低。&br/& 国外品牌卖方占据定价主导权同样造成同一产品在国内外价格天差地别。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说,税负一般只占到奢侈品成本价格的十分之一,价差绝大多数都是产品的毛利,一个高端产品甚至有40%至70%左右的毛利率。&br/& “我曾调研过一款高端的面霜,在上海商场售价在1500元人民币左右,而其在海关的报关价仅为7美元。”周婷说。&br/& 其次,国内高端零售业发展滞后,引领消费回流乏力。以免税店为代表的国内高端零售业对于吸引“高端购买力”回流尚未起到应有作用。&br/&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夏锋认为,目前在海南实施的“离岛免税”购物还处于试水阶段,对消费者购买的品种、次数、数量等限制较多,从单纯的购物角度来说,海南的吸引力远不及国外品牌的直营店。&br/& 今年3月20日,海南离岛免税政策进行了第二次调整。离岛免税品类由21大类增至38大类,增加零售包装的婴儿配方奶粉、浓缩咖啡、保健食品等17种消费品,并放宽香水、化妆品、手表等10种热销商品的单次购物数量限制。&br/& 据海口海关统计,截至9月底,新增17大类商品共销售62553件,销售金额1271万元,其中婴儿奶粉和保健品是新增17大类商品中的明星产品,分别销售488万元和380万元。化妆品、手表、首饰、香水等商品仍持续热销,购物金额分别为7.83亿元、4.32亿元、1.38亿元和1.12亿元,合计14.65亿元,同比增长23.1%,占同期离岛免税商品销售总额的68.5%。&br/& 但免税店的火爆仍难掩“肥水外流”的尴尬。刚从韩国回来的游客周女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首尔的免税店对外国游客购物没有金额限制,而且免税品的价格优势十分明显,比海南更优惠。&br/& “首尔的乐天免税店里几乎全是中国人,在化妆品专区,韩国本土的几大品牌都被游客围得水泄不通,买单都要排很长的队。”周女士说,如果海南的免税购物也能像韩国一样,大家就不用出国购物了。&br/& 再次,消费者对国内商品质量不信任。随着物价水平的提升,许多“中国制造”在价格提升的同时,品质和品牌形象并未同步提升,造成“性价比”相对下降;“中国制造”底气不足,进一步形成恶性循环。&br/& 今年年初曾盛行的“日本马桶盖”很多都是在中国生产的,但不少消费者仍然愿意到国外去购买,这一现象在母婴、家居、食品药品等与健康相关的行业尤为明显。周婷说,部分产品质量粗制滥造、违规成本过低、产品标准和质量管控不如日本等问题,导致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不信任感,老百姓(603883,咨询)宁可相信“曲线救国”,也要绕道去买。&br/& 中国制造“底气不足”,不少行业“到国外注册公司和品牌,返销中国”的套牌现象也愈加明显。&br/& 《经济参考报》记者曾调研儿童汽车安全座椅行业,数十个安全座椅品牌中,除了Kiddy等国外知名品牌外,有不少品牌都宣称自己有英国、法国、意大利等“血统”。“意大利奢华”“源于英国”“德国工艺”“意大利品质”等宣传语成为商家主打的卖点。其中不少都是在国外注册品牌,但产品从设计到生产加工,都是在国内完成的。&br/& 消费升级 产业没升级&br/& “高端购买力”持续外流,折射我国零售业和制造业发展状况无法满足“消费升级”要求。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环境下,消费增长不仅仅要依靠国内的部分,还需要增加本可以回到国内的境外消费部分。如果能够引导境外消费回流50%,那么就会带动国内消费增长一个百分点。&br/& 专家建议,应围绕满足消费升级要求,通过完善税收调节等政策,增加群众购买意愿较强的消费品进口,丰富国内消费者购物选择。&br/& 赵萍表示,允许出境国内旅客在市内免税店购物的政策己在美、韩、日等大多数国家实行,尤其是韩国,市内免税店是其免税业态的最大组成部分。而未来中国的免税政策应同时向国人开放,多元推进免税业务,在国内出境游客居多的主要商业城(600306,咨询)市发展市内免税店,允许即将出境的国人在市内免税店购物。&br/& 除此之外,专家建议,应引导国内零售企业尽快摆脱“菜市场”的经营方式,增强高端零售业的竞争力。&br/& 周婷说,很多百货商场停留在收管理费、求大品牌的“菜市场”式经营方式,导致“千店一面”,竞争力较差。“不是招来大牌就能让生意变好,零售商不能指望品牌做完所有的工作,而是应该提高附加值,创造出更好的体验。”&br/& 专家认为,引导“跨境消费”回流不应满足于增加消费,而应惠及整个产业链,从根本上讲应该提升“中国制造”的水平,走“精品工业”路线,使“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真正受到国内高端消费者的认可。&br/& “现在是消费需求已经升级了,但产业升级没有跟上。”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品牌管理专家卢晓说,改进中国产品需要走精品发展路线,走高附加值,打造品牌为核心、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模式,打造精品。&br/&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记者傅勇涛、周琳、凌军辉、邓中豪采写)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与外汇相比,跨境人民币的优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