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止盐业专营”走向食盐市场化经营,食盐安全是不是会出问题

中国盐业协会透露2016年起或废止盐业专营_网易新闻
中国盐业协会透露2016年起或废止盐业专营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陈国卫市场上市民可买到的食盐种类较少。连云港原盐丰收。新华社发原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陈国卫表示“食盐专营”已是非改不可历经十多年的博弈,中国盐业改革终于传出新消息。近日,中国盐业协会披露,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议已通过第七套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并在各部委完成意见征求。方案的核心为2016年起废止盐业专营,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具体内容为,盐业在2015年继续专营,从2016年起,废止盐业专营有关规定,允许现有食盐生产定点经营企业退出市场,允许食盐流通企业跨区经营,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放开食盐批发、流通经营。2017年起,盐业全面按照新的方案实行,获得新许可证的企业开始新的经营活动。昨天,记者专访曾于2004年上书国务院,痛陈中国盐业体制之弊的原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陈国卫,梳理中国食盐专营制度的沿革变迁,对此次改革作背景解析,并分析改革的影响。制度由来主要考虑消除碘缺乏病据介绍,我国食盐业一直实行专营制度,自汉武帝年间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历史来看,盐虽然价格低廉,但作为生活必需品,是封建王朝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由国家垄断盐利。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财税收入已经实现了多元化,我国盐税占国家税收的百分比,也已由1950年的5.49%下降到2006年的0.04%,早已失去财税主力军的作用,没有继续实行食盐专营的现实依据。“国务院1996年发布《食盐专营办法》,对食盐实行定点生产制度,对食盐的批发实行批发许可证制度;食盐的批发业务,则由各级盐业公司统一经营。目的并非为了国家财税,而是主要考虑消除碘缺乏病。因此,此食盐专营制度与以前不是一回事,并不是其延续。”陈国卫表示,在市场经济之下,1995年我们已经放开大工业盐领域,也就是约占当时盐产量三分之二的两碱(烧碱和纯碱)用盐。当时世卫组织提出要在全世界消除碘缺乏病,中国政府也作出了承诺,而补碘的最好办法是用于盐中。在此背景下,为了消除碘缺乏病,就要把食盐管好,保证食盐加碘,按照规范的方法生产和销售,《食盐专营办法》应运而生。改革背景盐业公司垄断获取暴利陈国卫表示,在中国,目前食盐和小工业盐的主要区别是食盐加碘,小工业盐不加碘,但加了碘的盐身价倍增。生产企业更愿意多生产食盐,如果拿不到计划指标,意味着干同样的活,效益很低,只要允许进入食盐轨道,效益就会大幅度上升。而在管理盐的机构设置上,各地盐业公司和盐务局又都是一个机构两块牌,也就是政企不分,结果就是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在推行食盐专营的过程当中,干了很多严重违反经济规律的事,比如出现跨区域用盐被罚的事件。“另外,用于印染、皮革、玻璃、医疗、制冷等方面的小工业盐,也被纳入其中管理,不断遭到垄断势力的干预。碘盐和普通的盐购买成本相差很多,但往往加工企业被要求使用碘盐,比如肠衣盐,在生产过程中会被抖掉,根本没必要使用碘盐。酱菜也要求加碘盐,实际上碘有高挥发性,在制作过程中就挥发掉了。”陈国卫指出,碘盐确实在消除碘缺乏病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但现在盲目过量补碘已经造成一部分地区出现问题,原本应当针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补碘标准,但是盐业公司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加区分地全国统一标准,实际上是打着消除碘缺乏病的旗号在谋利。他表示,食盐专营制度走到今天,显示其已走向反面,在行业内部违反了商品市场的基本规则,生产企业在其中没有平等的地位,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业内的呼声特别强烈。有专家指出,实行食盐专营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确保食盐安全和战略储备,这一制度本身无可厚非,但在现实运行中却产生了巨大偏差。在欠缺制度约束下,食盐专营经销商得以压低生产商的供货价格,并凭借垄断地位尽可能地抬高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实现其垄断利润。放开利好食盐种类将更加丰富多样至于盐业改革对老百姓的影响,陈国卫表示,盐价的高低对老百姓的生活影响微乎其微,因为在人们的消费中食盐占比非常低。但是对行业内部的利益分配会有影响,一旦实行改革,受影响最大的,一个是现在的盐业公司,即既得利益一方,另一个是生产企业,他们一定会受到正向的激励,通过改革受益。陈国卫肯定了改革对行业发展的好处,他说:“总的来说,我们的生产方式还是比较落后的,效益也不高,技术步子迈得比较慢,职工收入、生活水平都较低。放开市场以后,这个落后的行业将被市场激活,尽快地实现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加速技术改造,开发以盐为主的衍生产品。原来被束缚着不让干的企业就可以撒开手脚,会使我国的食盐行业焕发生机。”陈国卫表示,食盐专营废止以后,所有限制解除,意味着盐价也要放开。“我预计,盐价最初不会上涨,甚至还会下落,但是随着市场逐渐完善成熟和行业发展,生产企业可以生产出更多品种来,那时候这类盐有可能价格稳定上升。由于受限制,当前我们的食盐品种非常少,而发达国家各种各样的盐都有,今后我们也可以有更丰富多样的盐,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盐价可能随之上升,但都是在消费者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同时,陈国卫表示,盐改的技术含量并不高,以中盐为代表的国盐系统所认为的食盐专营主因—食盐加碘,也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但改革却一再拖延,迟迟不能推行,“改革2016年实行,希望到时不会生变。”市场调查超市可售食盐仅两种 非加碘盐难觅由于实行盐业专营,目前广东省内的食盐销售基本由广东省盐业公司负责。根据其在官方网站上公布的产品数据,其提供的产品根据不同品种和规格,从1.5元到6.5元不等。然而,本报记者昨日走访广州市内多家超市就发现,不少超市目前只有5元一袋的澳洲盐和2元一袋的低钠盐,要买到1.5元的普通盐有一定困难。记者在海珠区广百新一城地下的百佳超市看到,超市内设置了专门的广东省盐业公司销售专柜,不过其架上可供选择的产品并不多,除了售价达到5元一袋的澳洲湖盐雪晶盐,就只有2元一袋的低钠盐。记者咨询超市的工作人员就了解到,目前超市内可供选择的也只有这两种盐。随后,记者来到附近的另一个大型超市家乐福,只见其食盐专柜与味精专柜毗邻,也同样只摆放着上述两种产品。而在离其不远处的永旺超市,食盐货架内摆放的产品更是七零八落,可供消费者选择的产品也只有这两种。尤其是非加碘盐,很多街坊反映不知道哪里能买到。记者随后又到市内的肉菜市场走访,在南田路附近的一肉菜市场内,记者看到有士多也在售加碘精盐,不过与盐业公司规定的定价1.6元/袋相比,有士多就喊出了2元一袋的叫价。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向记者透露,他之前就向相关部门反映过,超市是平民化的消费场所,目前只售贵价盐,便宜食盐却难觅踪影,这是什么原因?“不能因为低价盐利润低就不卖了,所以我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督促,恢复在超市卖低价盐。毕竟食盐目前还是专营制度,与完全市场化的产品不同。”他认为,推动食盐专营制度的终结是大势所趋。广东省盐业协会新闻发言人、秘书长冯启明表示,从1996年实行食盐专营制度以来,广东省已经建成一批符合国家标准、具备足够生产能力的国家食盐定点生产加工企业和分装点;建成了覆盖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123个县区和中心镇的食盐批发销售网络,建有合格的、足够的仓储设施,并保持合理的库存量;建成了包括生产、加工、分装、储存、销售和使用全过程的食盐质量检测监督体系。“即使食盐专营制度要作重大改革,但以上的基础设施和管理体系不仅继续发挥作用,而且还应当进一步加强。食盐质量应该是有保障的。”冯启明说。“跨区域用盐”频频被罚在市面上食盐产品种类不多的同时,因为食盐专营,各地盐业管理还存在普遍的“地区割据”现象,近期,就不时传出普通人因为“跨区域用盐”被罚的消息。据媒体报道,徐州新沂市一大排档老板老陈用了2斤连云港的盐,竟被罚了1500元。新沂市盐务管理局盐政稽查科的工作人员表示,根据江苏省有关规定,食用盐必须在当地购买,老陈的这种情况可以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因为之前老陈拒不接受,该局向当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老陈的罚款不但翻了一番,而且加上法院的罚款和执行费,合计要交5050元。同样的遭遇,也发生在河南新郑市龙湖镇开热干面馆的黄先生身上,他由于拆迁,将自己经营的小餐馆于8月底从郑州市郊区的十八里河镇搬到了十公里外的新郑市龙湖镇。10月15日上午10时,新郑市盐业局工作人员来检查时以“跨区域用盐”为由,将黄先生的食盐没收,并处以200元罚款。虽然后来新郑市当地盐业局负责人登门道歉,并退回没收的食盐和罚款,事件也引发了广泛关注。我国食盐3大类海盐(分布于河北、山东、江浙一带)井矿盐(分布于四川、河南、安徽、湖北等)湖盐(分布于青海、宁夏、内蒙古等)全国食盐消费量
全国每年的食盐总消费量基本稳定在700万吨,而全国一年的盐产量超过4000万吨,绝大部分用作化工原料,一旦有需要,这些产能很容易生产出足够的食盐。盐业暴利有媒体报道,盐业专营的同时带来的盐业暴利,中间环节存在不小的利润空间,其公布数据称:食用盐出厂价约每吨300元至500元大型食品厂从省盐业公司以每吨600至700元价格批发,小型食品厂须在当地盐业公司拿货,拿货价为每吨1000元市场上食用盐的批发价约为每吨2200元零售价约每吨2600元
本文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谢绮珊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2016年将废止盐业专营【无棣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42,167贴子:
2016年将废止盐业专营收藏
10月29日,在中国盐业协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上,中国盐业协会披露,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已在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议通过,并在各部委完成意见征求。  盐业改革方案分六个部分共20项内容,方案核心为废止盐业专营,具体内容为从2016年起,废止盐业专营有关规定,允许现有食盐生产定点经营企业退出市场,允许食盐流通企业跨区经营,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放开食盐批发、流通经营。2017年起盐业全面按照新的方案实行。  中国盐业协会称,按照已过会的草案规定,盐业在2015年继续专营,2016年取消特许经营,2016年企业同时申请新许可证,2017年开始获得新许可证的企业开始新的经营活动。  有研究机构指出,市场化运作的体制内公司将率先受益盐业改革,地方大型盐业公司也逐步向生产、批发、运输一体化方向发展。
视频来自:
 据了解,目前我国只有烟草和食盐实行专营体制,中盐及旗下各级盐业公司既是管理者又是经营者,盐业专营垄断一直饱受诟病。  近几年来,虽然市场中对于盐业改革的呼声较高,但一直未有明确进展。2005年,国家发改委提出制定盐业改革方案,调研到2007年形成草案。但后来对于盐业的管理由国家发改委移交至工信部,盐改工作搁浅。2009年底,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组建盐业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再次提出盐业体制改革方案,但很长时间未有相关措施。  直到今年4月份,国家发改委废止《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通知让市场看到了盐业改革的希望。虽然此项改革只是将食盐定点生产企业由原来的国家发改委批准下放到地方政府来审批,食盐专营并没有向市场放开,但业内认为这是在为盐业市场化改革铺路。  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曾公开向媒体表示,盐业改革的关键就是放开专卖专营权,破除盐业许可行政化管理。  从此次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来看,其核心正是废止盐业专营。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盐业改革的大方向就是引入市场竞争,形成价格的市场化。
盐业领域存在的问题是很多垄断行业、国企的通病,比如政企不分,裁判员、运动员浑然一体;比如垄断导致的效率低下,尤其是暴利与亏损同时发生的奇葩结局;比如权力寻租下的腐败,包括利益部门化、圈子化后对市场赤裸裸的侵害。前一段时间河南新郑市发生了一起颇为荒诞的事情,一家餐馆因为使用了从郑州带来的食盐,结果因“跨区域用盐”遭到盐业管理局200元处罚。其最大的荒诞就在于:身为自己国家的公民、纳税人,在一些地方竟然连用盐的自由和权利都没有。当这种荒诞以体制、政策的名义堂而皇之时,只能说这样的体制、政策已经违背了正常的市场化规律和法治化原则,除了对其改革淘汰,别无选择。这只是与市场经济大潮不相匹配的一个病象而已,病象的背后或隐或现着的正是一个个类似的“市场盲区”。在这些盲区里,一些产能低下、管理滞后、机构臃肿、竞争力落后的企业,亦官亦商,甚至形成特殊利益集团,成为阻碍市场经济正常健康发展的绊脚石。
从本世纪初算起,关于盐业的改革已经陆续出台了至少六个,但最终都无疾而终,不啻于上演一次次“狼来了”的故事。这一次还会是新的“狼来了”吗?从当下改革的大势来看,这次不可能再“只打雷不下雨”了,甚至将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改革大雨,迟滞了多年的盐业“免改金牌”终于要过期失效了。对于普通民众来说,盐业改革似乎远离生活,一包两元钱的食盐,往往会用很长时间,这实在让消费者难以对改革有深切渴求。事实上,改革的密码往往不会附在经济领域的表面,而是由其内部的矛盾冲突乃至病变所决定的。十几年来,盐业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越积越多,连诟病良久的“铁老大”都走上了改革的手术台,盐业市场化改革实在不好意思继续原地踏步了。
都放开,国家指望那些税补贴呢?
完了。连“放心盐”也吃不上了!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揭秘盐业政企分开:食盐品种会更丰富 价格将下降
[提要]11月21日,工信部证实了废止盐业专营这一改革目标,并称将对盐业实行政企分开。此次改革方案已是10多年来针对食盐专营体制改革的第七轮方案,此前国家有关部委先后制定的6个方案,都由于各种原...
  11月21日,工信部证实了废止盐业专营这一改革目标,并称将对盐业实行政企分开。
  实际上,10月29日,一则媒体消息就已披露了盐业体制改革新进展,称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已在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议通过,并在各部委完成意见征求,预计2016年废止食盐专营制度,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到2017年新的方案将全面实施。
  食盐专营被称作&计划经济仅存的几个堡垒之一&,由于各种原因,备受诟病的食盐专营制度一直保留至今。此次改革方案已是10多年来针对食盐专营体制改革的第七轮方案,此前国家有关部委先后制定的6个方案,都由于各种原因搁浅。
  食盐垄断破局给我们带来什么?能否导致食盐安全难以保障?
  准入放开遭利益集团阻挠
  &食盐专营放开没有疑问,只不过是迟放还是早放的事;应该是逐步放开,但会有一个过程。&尽管有媒体称食盐经营放开,是全球最古老的垄断走到了尽头,但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接受采访时依然如此表示。
  所谓过程,实际是盐业专营的利益集团,一位曾推动过盐业体制改革的官员近日向媒体透露:&盐业专营历史任务已完成,早就应该改,但一直被一些利益集团所阻挠。食盐专营的实质是政企不分,仍是计划经济那一套,容易滋生腐败。&
  据此前媒体报道,新版《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是在2009年盐业改革方案的基础上形成的。第七轮方案跟第六轮方案一样,设置了新旧过渡期,只不过时间向后延了5年:到2017年全面放开食盐专营体制。
  &盐业协会人士&曾透露最新改革版本是:从2016年起,废止盐业专营有关规定,允许现有食盐生产定点经营企业退出市场,允许食盐流通企业跨区经营,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放开食盐批发、流通经营;2016年企业同时申请新许可证,2017年开始,获得新许可证的企业开始新的经营活动。
  据悉,国务院1996年颁布的《食盐专营办法》,确定了食盐实行以定点生产、计划调拨和政府定价等为主要内容的专营体制。事实上,在1995年国务院下发工业盐放开决定之前,工业盐也实行专营。
  在食盐专营体制下,隶属国资委且兼有食盐行政管理职能的中国盐业总公司,集政企为一身,负责统一制定食盐生产计划,所有地方企业需从中盐总公司获取产量指标方可生产。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盐业管理体制也几经变更。今年4月被废止的《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于2006年由国家发改委颁布,核心内容是对食盐专营许可证进行管理,并明确国家发展改革委为盐业主管机构。到2008年大部制改革下,国家盐业管理职能由国家发改委调整到工信部,对食盐专营许可证的管理相应移交。
  但新一届中央政府组建后,工信部已将其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权下放省级,也就是说,《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虽然今年4月正式宣布废止,其实2012年后实质上已失效。
  但只要《食盐专营办法》尚在,食盐专营体制就依然存在。许可证管理权下放到地方,并不意味着食盐这一领域准入放开。这也是此前中盐否认食盐专营体制结束的理由。
  &以前的食盐生产销售都需上报国家审批,管理权下放到省级本身有放松的表示,有种期待当然是,中盐系统之外的民营企业也能进入食盐生产销售领域。&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说废除专营,不代表完全放开市场,还需资质审核。在销售、流通环节,总体也还会有国家管控。
  &至于价格,完全放开可能性不大,在中国盐是民生产品,更可能是发改委定一个指导价格,然后给各省一个浮动空间,各省再根据情况制定一个范围。&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盐的食品安全问题
  据悉,在中国历史上,食盐从未放开过私营,所有盐业私营行为都属违法。但&私盐&贩卖却一直屡禁不止。由于盐业的暴利,历史上许多富商大贾与地方诸侯都曾靠经营私盐富甲一方,甚至一度威胁中央政权。赫赫有名的流寇--黄巢、王仙芝也都是私盐贩子出身。在现代,放开盐业私营,人们更关心另一个随之而来的问题--食品安全。
  接受媒体采访时,中国盐业总公司副总经理王岩坦言,当下中国,几乎每个地方都有私盐冲击市场现象,但这样的私盐是否能够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却值得怀疑。他说称盐业公司是行业垄断其实不妥,在他看来,为保证老百姓的食品安全,食盐专营继续实施仍有必要。
  与王岩的观点相对立,原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陈卫国告诉记者,盐业专营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食盐专营等于用计划的手段来管一个商品,当前背景下盐业改革是&越快越好&.
  也有业内人士提出了比较折中的改革方案,应把全国盐业公司重组,形成几家大集团,由这些国有控股大型集团互相竞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建议,盐业改革可向电信业取经,在全国分几个大区,把中盐总公司下属公司彻底独立出来;下一步是逐步允许食盐生产厂家等企业进入流通领域,形成竞争,条件成熟时再进行全面开放。
  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近日也表达了中国放开私营后,对食盐质量的担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食盐消费国。迄今为止,食盐还没有同中国众多食品安全丑闻扯上关系。但如今,许多人担心这种情况即将改变。
  此外也有媒体认为,食盐由政府专营亦有其可取之处,各种食品安全问题背后原因很多,有的涉及疲弱或缺失的政府监管。但相比对自由市场的信任,中国社交媒体上的很多人似乎相信政府垄断更能保证食盐安全。因此,有评论称,近年餐桌盐实际上是唯一没受食品安全影响的产品。如果食盐进行私有化,很难防止出现假盐品。
  食盐专营改革势在必行,同时加强盐业监管也必须同步进行。国家发改委的陈伟对媒体称,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需要特别担心,食盐行业内的大企业、骨干企业已经形成,私营盐产业不太可能出现其他竞争者。此外,监管体系的建设,包括法制建设也正在加速推进。
  专营废止之后的盐价
  2014年4月,发改委废止《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时,就被很多人误读为食盐专营制度废除,其实2008年大部制改革将发改委工业管理职能划归工信部,也就不负责食盐管理,这不过是发改委清理部门旧法规而已。
  不过,盐务改革的脚步如今正在逼近。
  事实上,许多年来全国食盐年度生产计划都由中国盐业总公司掌握着,食盐定点生产盐矿每年生产多少食盐、调配到哪些省份,都需中盐的指令。对于各省盐业公司来说,从附近盐矿调盐和远距离调盐的成本相差甚远,这背后存在的利益寻租问题在行业内早已不是秘密。
  此前,《南方周末》曾有报道,山东是产盐大省,山东盐商基本不从中盐购盐,因此与中盐交恶,中盐减少山东盐厂的外调计划,造成山东盐矿产能过剩。而青岛市因是计划单列市,中盐单独为其制定不同于山东省的计划,二者关系反而不错。
  而中盐的食盐调配在业内又被称为&开票&,中盐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从盐矿购买食盐,然后再销售给地方盐业公司,这一买一卖其实只体现在票据上,地方盐业公司拿到中盐的票据往往也是直接从盐矿拉盐。但经过这一次转手,食盐价格就从出厂的约500元/吨变成到消费者手里的约3000元/吨。
  一不愿透露身份的中央部委官员曾向记者提供一份材料,详细列举了卫生系统专家对食盐专营体制影响后期防病的七条总结。
  &我们都被盐务局的宣传骗了,其实都是一样的盐,只是换了个包装。&从事盐业反垄断维权的上海律师邹佳莱告诉记者,正因这些问题的存在,食盐专营改革的呼声所以从未中断过。
  曾在经贸委消费品司任副司长的陈国卫是食盐专营制度改革推动者之一,他2000年到消费品司工作后看到食盐专营领域的种种问题,开始主张废止专营制度。为了游说他,中盐也没少费心思。最终,改革大潮将至。
  有行业专家对食盐经营改革之后预测,盐改后通过市场化竞争,食盐价格将会下降,食盐品种也将会更加丰富。
延伸阅读: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4,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2,诚邀合作伙伴。
[责任编辑:杨凡、刘岩]
手机安装浏览更多山东资讯
大家都在看
齐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盐业总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