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千禧年什么是对冲基金金谁是最大赢家

来自雪球&#xe6关注 对冲基金十大富豪公布,来看看他们都是什么投资路数来自 最近,美国富豪榜公布。对于投资界,最爱干的事情就是将其中的对冲基金大佬们单独拉出来排个座次。看了这些对冲基金大佬的资产,你就知道什么叫富可敌国。当然,光知道他们的富有,这是远远不够的。怎么你也得知道哪些是老前辈哪些是新锐,他们的成名作和近况是什么。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如果连这些大佬的名字都叫不全,事迹都不清楚,怎么激励我等在投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以下,便是入选美国财富榜的十大对冲基金大佬以及他们的简单事迹。?&1.乔治·索罗斯对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索罗斯可能堪称是对冲基金的代名词了。这也不奇怪,245亿美元的身价,让索罗斯成为美国对冲基金界的第一富豪。作为对冲基金经理,索罗斯的投资路数是宏观对冲,即捕捉各个宏观国家级市场的投资机会。其成名作当属1992年和英国央行对赌,并迫使英镑贬值,从中赚了10亿美元。老实说,对冲基金大佬们单笔交易赚到10亿美元的未必没有,但是像索罗斯这样和一个国家对抗并获胜的,还真不多。相信这也是许多人将索罗斯视为对冲基金界偶像的重要原因——不仅富可敌国,而是影响力也可敌国。不过,作为对冲基金界大佬,索罗斯已经有点像洪七公之于丐帮,已经是隐退的精神领袖了。伴随次贷后美国对对冲基金更严格的监管,在2011年索罗斯就结束了自己的对冲基金,退还所有客户资金,转型为打理家族基金,以此来规避监管。而到了日,索罗斯更宣布终极退休,连家族基金也交给投资总监Scott Bessent负责,自己改行做慈善了。?&2.卡尔·伊坎从这个名字开始,可能普通人就不太熟悉了,不过接下来的几位才是真正代表眼下对冲基金界热潮的风云人物。卡尔·伊坎,在华尔街有不少绰号,比如“孤狼”,比如“秃鹫”,听听名字就知道是狠角色。如果说索罗斯是全球央行的噩梦,那么卡尔·伊坎就是全球上市公司的噩梦。对我等散户,炒股炒成股东,那是被套后的无奈。但是对于卡尔·伊坎,这却是投资赚钱的必经之路。他最爱做的事情,就是仗着自己宽裕的资金,去收购某家上市公司的大量股权,并通过入驻董事会来要求上市公司按照他的意见改革——比如他之前就大量购买苹果的股权,希望要求苹果派息;又比如近年他买入Ebay股权,要求Ebay分拆支付服务Paypal——就像阿里巴巴将支付宝分拆成为蚂蚁金服那样。关于卡尔·伊坎的玩法,有兴趣可以去看那本经典的《门口的野蛮人》,卡尔·伊坎就是其中的原型之一。?&3.雷·达里奥就个人而言,十大对冲基金富豪中,最喜欢最对胃口的当属雷·达里奥。雷·达里奥和索罗斯一样,也是玩宏观对冲的,但是玩法完全不同。索罗斯玩宏观,是依赖一场场针对具体国家具体央行的突袭而闻名的,而雷·达里奥却是以其全天候(All Weather)配置理论闻名的。在雷·达里奥看来,投资要做的是判断当下的经济增长水平和物价水平,并根据这两个因素不同组合来设定不同的资产配置——比如商品价格受益于经济增长和通胀,在通缩下就不是好选择;比如股票受益于经济增长或者通缩,在经济疲弱时就不如债券。当然,雷·达里奥还会根据不同资产的波动水平进行风险匹配(Risk Parity),使得整个投资组合在不同经济和物价水平下有相同的波动性,所谓的全天候也就是来自于此。雷·达里奥的这套理论很受机构投资者的青睐,这也使得雷·达里奥掌舵的桥水资产管理公司(Bridgewater Associates)成为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也许搞宏观对冲的都喜欢写东西,索罗斯写了一个晦涩难懂的《金融炼金术》,而雷·达里奥也写了一篇《How the Economic Machine Works》,谈他分析经济的架构。此外,雷·达里奥还写过一本厚厚的桥水公司有一本100多页厚的《行为准则》,雷·达里奥要求桥水每位员工都得熟悉背诵该准则,并在投资中遵行。在知乎社区,讨论雷·达里奥的讨论不少,质量上佳,建议一看。PS:雷·达里奥喜欢冥想,认为对投资有帮助。从我个人经验来看,的确如此。?&4.詹姆斯·西蒙斯西蒙斯曾经是个数学家,然后他利用数学知识,在华尔街赚了好多好多钱,然后退休了——如果要一句话概括,詹姆斯·西蒙斯的经历大体是如此。当然,也有一个更牛逼的说法:Simons博士在23岁拿到博士学位,26岁编写代码攻破国家安全局,30岁领导一个大学的数学系,37岁赢得了几何界的最高奖项,在44岁成立了世界上最成功的对冲基金之一的文艺复兴科技(Renaissance Technologies),56岁开始建立慈善基金会。当年西蒙斯是数学家,还和华人经济学家陈省身一起创立了著名的Chern-Simons理论,绝对是数学界的大牛。只不过后来西蒙斯对赚钱的兴趣多过数学,所以44岁那年跨界去做投资。和前面三位对冲基金大佬玩的都是大交易不同,西蒙斯擅长的是用高级的数学等前沿理论去预测超短时间段内市场的波动,并借此盈利。所以,在文艺复兴公司,类似火箭科学家、语音识别专家之类理工科高手层出不穷,这也被视为文艺复兴最大的竞争力。曾经,西蒙斯创立的文艺复兴超级赚钱,期间的大奖章基金从1989年到2006年期间,年化回报高达38.5%——别忘了这是在文艺复兴扣除30%表现费之后的成绩。也正是如此优异的表现,当西蒙斯在很多年份中通过表现费获得的收益都在10亿美元以上在大奖章基金的大获成功之后,文艺复兴推出了文艺复兴法人股票基金,号称可以容纳1000亿美元的资金,不过很可惜这次文艺复兴遇上了次贷危机,法人股票基金的表现让投资者大为失望,规模也大幅缩水。最终,西蒙斯在2010年选择退休。如果你想更多了解西蒙斯的所思所想,可以去看他的一次演讲的翻译,名字叫《数学,常识和运气》,要了解他的故事,可以去看那本写量化投资的《宽客》。?&5.史蒂夫·科恩史蒂夫·科恩,一位以股市投资见长的对冲基金经理——就投资模式而言,他与我们在A股接触到的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经理差不多——当然犯的错误也差不多。从证券公司入行到1992年成立著名的SAC对冲基金,史蒂夫·科恩的业绩一直很不错。但是,优异业绩的背后到底多少是其高超的投资技巧,或是其他见不得光的东西,这始终是难以回答的一个问题。SAC在2013年11月承认犯下内幕交易罪,被罚12亿美元的天价罚款,虽然史蒂夫·科恩本人并未面临内幕交易的指控,但几位下属却被定罪,而曾经赫赫威名的SAC也被迫改名。SAC解散之后,史蒂夫·科恩和索罗斯一样改用家族理财的模式逃避监管,以Point72 Asset Management为载体继续进行投资。?&6.大卫·泰珀“抄底王”、“冷门投资大师”、“典型的机会主义者”,这些都是投资业给大卫·泰珀的绰号,由此可见大卫·泰珀的路数。因为在高盛无法晋升成为合伙人,所以大卫·泰珀就在1993年创立了自己的对冲基金Appaloosa 管理公司。大卫·泰珀的投资风格以逆向投资抄底而闻名,其建立自己的对冲基金之后,就是买入一堆垃圾破产证券,尤其是当时市场避之不及的阿根廷国债。在之后则是韩国国债、1998年违约的俄罗斯国债,大卫·泰珀一个不拉——尤其是1998年那场让长期资本公司陨落的俄罗斯违约,虽然一度让大卫·泰珀亏损近30%,但是其继续投资,最终挽回损失并多赚60.9%。除了在债券市场抄底,大卫·泰珀也频频股市抄底。最著名的自然是次贷危机之后抄底银行股,2009年花旗集团和美国银行分别暴涨233%和330%。这使得Appaloosa当年获得117.3%的总体年回报率。当然,大卫·泰珀可不仅仅是抄底王,比如在2014年10月他就高呼要做空欧元,那时欧元/美元汇率还在1.25,而随后的暴跌中在一度低见1.0452,可见大卫·泰珀在预测外汇走势上,也是相当有功力。近期,大卫·泰珀对美股并不看好,在S&P 500指数从2134点暴跌至1850点左右后的9月10日,他依然表示对于目前的股市并不看好,同时指出如果股市从目前的水平再下跌20%左右,他就会考虑进场投资。除此以外,他同日也指出中国概念让他损失不小,阿里巴巴股价下跌使他损失惨重。大卫·泰珀表示,他在7月初已经将持有的阿里巴巴股票尽数卖出。?&7.约翰·保尔森约翰·保尔森被称为“华尔街空神”,因为他屡屡从做空中赚大钱。次贷危机,自然是约翰·保尔森最出名的一役,2007年那一年,约翰·保尔森仅仅是自己的年收入就高达37亿美元,更不要说整个基金的盈利——他掌控的两只基金分别在股市暴跌同时上涨590%和350%。当然,这并不是约翰·保尔森唯一的一次做空名局,早在2001年科网泡沫破裂时,约翰·保尔森管理的对冲基金就逆市飘红,并因此规模快速增长。不过,也许是次贷危机用完了约翰·保尔森所有的运气,在这之后其管理的基金就始终没有特别出挑的日子了——比如之后押注黄金上涨,比如2012年和2014年的战绩不佳。在排名前十的对冲基金大佬中,约翰·保尔森的争议也许是最大的一位。?&8.肯·格里芬普通投资者,即使在2015年6月之前不知道肯·格里芬是谁,但是在经历了之后A股从5000点到3000点的暴跌之后,恐怕很少有人会不知道肯·格里芬掌舵的美国大本营投资集团(Citadel Investment Group)了——当然它在内地分支的名字叫做司度——是的,就是那家被指做空A股而且与中信关系复杂的对冲基金。以投资理念而言,肯·格里芬和西蒙斯一样,都是量化投资的代表,所以在《宽客》一书中,也能找到大量他的股市。格里芬大学念书时玩可转债套利积累到第一桶金,随后在1990年以筹集到的420万美元成立了大本营基金,然后利用量化投资快速积累财富,他堪称是华尔街年少多金的典范。作为量化投资者,格里芬并不关心股票的基本面或内在价值,而是关心价格的波动,并通过大量信息以及各种数学模型来寻找机会。所以大本营的首席信息官曾经说:“Citadel首先是一个科技公司,然后才做交易。”当然,和文艺复兴的高科技不同,到了后期大本营基金更多是被人与美联储联系在一起,甚至被称为美联储“暴跌保护小组”。关于这里面的传闻,如果你有留意近期A股下跌中的相关新闻,应该并不陌生。?&9.布鲁士·高富拿在本文出现的对冲基金大佬中,布鲁士·高富拿绝对可以算是最神秘的一位。此君很少接受访谈,也很少出现在新闻中。有限的报道显示,布鲁士·高富拿可以被视为交易者(trader),他入行伊始就是在1977年用信用卡套现的3000美元资金去进行大豆期货交易并一度增值到了4万美元——但随后看着其跌落到2.3万美元才出手。布鲁士·高富拿宣称他就是因此了解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网上有一篇名为《全世界最成功交易员之一Bruce Kovner访谈录》,应该是其早年的访谈录,有些关于技术分析的点评值得一看,从这些文字也能看出其作为交易者的本色。问:那不正是技术分析的基本原理吗?   答:我觉得技术分析有些很在理,有些则是蒙人。有些搞技术分析的宣称能预测未来,未免有些浮夸。技术分析追踪过去,但不预测未来。你得自己动脑筋做结论,看过去某些交易商的活动能否揭示未来别的交易商的动向。我个人觉得技术分析像支温度计。那些自称从不看图的基本分析派就像医生说他不给病人量体温。你要是对市场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就应该了解市场的现状--是热还是冷,是动还是滞。技术分析反映了全市场的投票,所以会有怪现象出现。从定义上讲,任何新的图形出现都不同寻常。因而研究价格的详细变化非常重要。看图可以使我警觉异常,探索潜在的变化。   问:遇到市场与你走反时你怎么办?如何区别小反弹和坏单? 答:只要一进场,我总是事先定好止蚀位,只有那样我才睡得着。我进场之前就知道何处出场。进场规模取决于止蚀位,止蚀位凭技术分析确定。比如说,市场正在一个价格范畴内走动,止蚀位不能设在价位之内,那样很容易碰到。我总是将止蚀位定在某个技术障碍点(阻力或支撑)之后。如果位置选得好,一般不易碰到。   问:谈到止蚀,由于你的交易量特大,所以我推测你的止蚀单只是,心中有数,对不对?   答:这么说吧:我把生活安排妥当,让止蚀单总能得到及时执行。它们不入盘面,但绝对不是心理止蚀,到位时一定执行。 问:你现在进单量比从前大得多,这是不是增添了额外难度? 答:能有足够流动性让我充分发挥的市场少多了。比如铜期货,我很喜欢做,但市场太小,流动性不够。像咖啡市场我也做,去年赚了几百万。但几百万对我来说已无关紧要,反倒消耗不少精力。所以我主要做外汇。问:你负责运作的做恐怕比世界上任何其他交易员都要多。如果赶上一段时期老是赔钱,你如何应付心理压力? 答:心理负担的确很大,随便哪一天我都有可能赔掉几百万。要是把损失看得太重,那就没法再做。我唯一担心的是资金运作不善。每隔 一段时间我也会有某一笔交易赔得过多。但对赔钱本身我从没问题,只要是赔得明明白白,而且完全按交易技巧行事。我从经验中学会控制风险。但每天的赚与赔不影响我的情绪。?&10.伊斯雷尔·英格兰德伊斯雷尔·英格兰德在对冲基金界算是个异类,他被称为对冲基金纯粹主义者。目前全球的对冲基金,普遍流行的是管理费+表现费的双重结构,一般说2+20,意思就是一只对冲基金每年要收取2%的管理费,然后每年再收取收益的20%作为表现费。而伊斯雷尔·英格兰德执掌的千禧年,则是从来不收取管理费,只是收取表现费。当然,伊斯雷尔·英格兰德的另类还不仅在于此,他的投资思路也是。有一篇报道曾提及过这位问题:英格兰德在Millennium使用一个平台模型,其和团队将管理的资金分发给不同的投资小组,这些投资小组使用不同的交易策略。英格兰德不注重投资的领域,也不自己直接投资,而是着重于挑选合适的投资者并决定给其多少资金。但是这同样很残酷,只要交易员损失达到一定数目,就会被炒鱿鱼。全球对冲基金行业正发生巨变:量化投资成“香饽饽”
如今,对冲基金行业的游戏正在发生变化。
当前,对冲基金行业的热门话题是由计算机驱动的投资兴起,或者是越来越多的基金使用复杂数学模型押注市场。
高盛报告曾表示,投资者对于量化/相对价值策略的兴趣越来越浓厚,1/5的美国投资者称,他们二季度在寻找系统性策略。而去年这类投资者的比例仅有13%。
8月初,巴克莱指出,现在对冲基金的投资者对系统/CTA基金以及量化股票基金最有兴趣。
商品交易顾问(Commodity Trading Advisors, CTA),主要是依靠计算机运算,并以管理期货的方式交易,如期货合约、商品期权等。定量股票基金利用定量数据来选取股票。
巴克莱对340名投资者做了调查,这些投资者总共管理约8万亿美元资金。如图所示,对冲基金投资者偏好的策略是系统/CTA基金以及量化股票基金。
在这样的行业潮流下,一些传统的对冲基金大佬也不得不考虑转型。
亿万富豪Paul Tudor Jones旗下的对冲基金今年遭遇投资者赎回超过20亿美元,日前进行重组,裁减了大约15%的员工。Paul Tudor Jones表示,已考虑使用更多的计算机模型进行投资。
今年5月,《机构投资者》旗下出版物《阿尔法》公布的“2016年全球收入最高的对冲基金经理”排行榜显示,前十位收入最高的对冲基金经理中,有八位被归为量化基金经理,前25位有一半属于量化分析。
榜上有名的企业包括文艺复兴科技(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德劭基金(D.E. Shaw),西格玛(Two Sigma),千禧年基金(Millennium), Citadel以及Schonfeld等等,这些当中没有一家基金公司参与因子投资( factor investing ),或者叫做smart beta投资,也没有一家基金应用了诺贝尔经济学家创造的理论。相反,这些上榜的基金依赖的是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
近年来,量化投资崛起,业内流行一句话:得“量化”者得天下,而文艺复兴科技的Jim Simons则是量化投资的“巨擘”,2015年其以17亿美元的收入与Citadel创始人Kenneth Griffin并列第一。
(2016超级交易员百万大奖赛火热报名中!)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千禧管理两高管拟启动亚洲地区规模最大基金
北京时间8月22日下午消息,据知情人士称,基金公司千禧管理(Millennium Management LLC)的两位高管准备启动一个规模14亿的亚洲基金,这将是亚洲地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基金。千禧管理此举或能为亚洲对冲基金产业注入活力。据悉,亚洲对冲基金产业在过去几年里因该地区市场不稳定及下滑而饱受“回报少”的煎熬。消息人士指出,该对冲基金总部将设在香港,命名Symmetry Investment Management,由千禧管理投资组合经理冯果(音)和该公司的亚洲区经理迈克尔-罗宾逊负责运营。按照计划,新公司将于2014年第一季度开始营业,在此之前它必须获得营业执照并确定办公地点。新公司的两名负责人将从千禧管理获得12亿美元的资金,此外他们还能从其他内部投资者初融资2亿美元。新基金规模打破了前集团交易员摩根-斯泽2011年启动Azentus Capital创下的10亿美元记录。(翊海)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责任编辑:mengyingtao]
热门搜索: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99抵扣500购车款
千元优惠+2年免息
前100名送油卡一张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图文】模块1:十大对冲基金策略分析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模块1:十大对冲基金策略分析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积分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为了找到顶级人才,对冲基金的HR们可谓绞尽脑汁|量化人才炙手可热!
来源:阿尔法工场(ID:alpworks)
在一家对冲基金公司工作或者加入一家比你现在所在的对冲基金公司还要好的公司是一个很大的诱惑。
日,美国WorldQuant对冲基金公司的首席数据策略师马太o奥博(MatthewOber)告诉自己的公司,有另外一家对冲基金公司允诺将他的年薪从20万美金翻翻。事后得知是第三点对冲基金公司(third Point)邀请他成为首席数据科学家,薪水是年薪200万美元。
WorldQuant公司将之诉诸法律,起诉奥博泄露公司机密给竞争对手。这件事很快就静悄悄的平息了,奥博正式在日加入第三点对冲基金公司。
奥博在另外一个场合也说到他不知道自己是否是一个量化分析师,他也不能保证能为第三点公司带来200万美元的回报。
第三点公司也透露他们雇用奥博是希望他能帮助第三点公司整理疏导数据,从而使第三点公司的事件驱动型策略再提高到一个量化层次。
这次法律纠纷和奥博先生的跳槽进一步证实了在对冲基金这个圈子中量化人才炙手可热。
在2016年,就是在最不景气的产业投资的对冲基金通过量化基金操作也取得了两位数的回报率。
而第三点对冲基金公司2016年在量化投资策略的回报率为6.1%。第三点公司总裁勒布挖走奥博凸显他要在量化投资方面重新振作再创辉煌。
克罗努集团((Kronor Group)是一家专为对冲基金物色合适人才的中介公司,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克劳德o施瓦布(Claude Schwab)说到:“在这个行业中人们致富的速度是惊人的,这是个人才精英集中的环境。想致富,有志向的人都尽力向此行业靠拢。如果你能创造很多财富,那么你的雇主公司会很快为你升职加薪,因为时刻都有可能另外一家对冲基金公司在路口的转弯处想雇用你为他们工作。”
根据Glocap公司薪水调查报告,即使在对冲基金不太景气的2016年,那些大的对冲基金公司资产组合投资经理平均都赚到了680万美元年薪。
平均下来,如果为投资者创造1%的回报率,那些对冲基金公司的分析师就会赚到100多万美元。小型对冲基金公司经理人的收入有轻微下降。
但即便是那些经营不善业绩亏损的对冲基金对对冲基金从业人员的报酬也相当好,平均下来,从分析师到资产组合投资经理的年薪报酬在50万美元到74万美元之间。
根据对冲基金观察者(HFObserver)的数据显示,全球三大对冲基金之一城堡对冲基金公司(Citadel)是2016年的雇用大户,这家对冲基金的旗舰基金向投资者贡献了5%的投资回报率,在2016年新增雇员超过350人。
对冲基金观察者还估算对冲基金从业人员在人之间,AQR资本管理集团(AQR Capital Management),千禧年资产管理集团(Millenniium Management),Two Sigma,桥水基金,72点对冲基金公司是排在城堡公司之后的雇员大户。
最近两年来,对冲基金的发展趋势是开发更多量化策略来迎合投资人的需求,进一步激起了这一行业对数学家和科学家的需求。而同时,对传统的股票分析人才的需求仍然保持着旺盛需求。
长岭集团(Long Ridege)的执行官古德曼(Goodman)说到:“这里有很多的岗位空缺,在等待着真正的天才,我们是全球最忙碌的人,每时每刻都要盯着市场的变化。”
也有一些对冲基金公司,包括Omega Advisors 和Och-Ziff对冲基金公司在2016年都经历了很大的投资者资本赎回,像Tudor 投资集团还进行了裁员。但是这一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并没改变。
根据人力资源中介萨沙o詹森(Sasha Jensen)的数据,她的公司为不同对冲基金公司在2016年第三季度物色了94名出色人才,而2015年第三季度的记录是101人,只有少量的下滑。这是因为很多对冲基金公司面对投资者要求降低费率而不得不进行收缩。
现在的问题是,人们怎样才能加入这个行业呢?
要成为当今令人叹为观止的对冲基金百万富翁和亿万富翁,并加入这个精英世界,这个人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要聪明,勇敢,有钢铁一般的意志。
加入顶级对冲基金公司没有固定的道路可走,但是毕业于常青藤联盟大学是一个起点。对冲基金业的很多人都是著名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的毕业生。
对于非常热门的量化人才,他们还需要有在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领域的工科背景。
古德曼说到:“这些人中有的是获得博士学位,有的来自科技公司,有的是有很强技术背景的金融人才,除了这些人的学习经历外,他们在竞争激烈的科技公司的专长也可以为他们加分。对冲基金公司从来不会在雇用人才方面力图节省费用的。”
为对冲基金公司雇用人才有不同的准则。詹森公司为对冲基金公司雇用人才专门设计了一些条目。最低的水准也是在股票经纪所工作过,或者在名牌财经大学学习过,常青藤学校毕业是一个补充。
对冲基金公司对高级市场职位的要求往往是希望申请人做过资产配置工作或者在类似的公司工作过,而在这一层次对毕业学校的要求就不那么严格了,衡量的标准是“你如何理解组合投资”,申请人还要通过压力测试和资产细分类行业测试。
现在有一些大对冲基金公司直接从大学招收毕业生,并对其进行培训来培养成为本公司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72点对冲基金公司总裁史蒂夫o科恩(Steve Cohen)去年抱怨:“对冲基金界的人才太少了”。他为了重振这个家族基金,开始重新搭建管理团队,他的策略非常有新意——他希望吸收更多的女性来为资产管理进行多元化配置。
为此,72点公司还设立了一个非盈利性的机构(Smart Women Securities),面对23所大学支持那些聪明的女性学习投资和金融。
两年以前,72点对冲基金公司还开始了它们自己的“学院”,专门在暑假期间培训一些选定的在校大学生,很多投资银行也采取这种方式来物色未来潜在的合格人选。
72点公司的第一期学院培训在去年已经结束,在暑假期间培训了8名学生,包括两名美国军队的老兵,随后他们成为72点公司的分析员。
72点公司的一位发言人说到:“我们通过培训对这些人进行了了解,他们都符合我们的道德标准,我们认为如果有人是一个工程师或者有自由艺术的背景,那么他们将给我们带来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和解决方案。我们不想在羊群中物色,如果你有核科学的背景,我们也可以教会你如何选股。”
其它的大型对冲基金公司更喜欢直接从大学校园招聘。
例如资金管理规模达到260亿美元的城堡对冲基金和资金管理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的桥水基金和投资银行还保持着传统方式在大学校园进行直招。
一位不愿透漏姓名,年龄在30岁,在一家资金管理规模达到100亿美元对冲基金公司工作的分析师认为参加对冲基金公司的培训非常有益。
他用“无价”来形容这段学习,他说到:“这些公司教你投资模型和金融工程学,而且让你体验一家大型公司的企业文化,除此之外,还可以学到很多更专业和照顾细节方面的软技能。”
这位人士还说到那些对冲基金公司的人力猎头会物色合适的人员并邀请他们参加为期六周的培训,并以此开始一种非固定关系。这种有目标,且带有具体内容的培训非常适合对冲基金公司的求职者。
事实上那些刚走出大学校园在银行工作的年轻人会经常被问到自己的投资策略是什么,回答这样的问题对于这些刚毕业的人有点困难。但是在接受培训后,受训者会很快对行业和对各种投资策略和理念有了很深的理解。
现在这位人士已经在顶级的对冲基金公司工作了三年并得到了今天分析师的职位,他还有可能成为合伙人。
投资银行的分析师通常是分为不同几级的,这样公司就可以在雇用的时候给他们一个客观的测评,成功应聘者需要在这个行业很快把名声建立起来。同时也不可忽略自己在工作过程中的同事友谊关系。
在高盛投资银行离职后进入对冲基金公司的很多人都会推荐自己以前的同事来加入。
从投资银行跳槽到对冲基金公司不仅仅是身份更加显赫,而且这也同时意味着薪水比以前要好,工作时长比以前要短些。
通常在投资银行入职第一年的毕业生每周的工作时间有时候会达到100个小时,但是对于聪明的初级银行家来说很容易就能跳槽到入门级的对冲基金公司。
许多大对冲基金公司雇员人数在100人以内,这和私募公司有些不同,有些私募公司的雇员人数会比对冲基金公司雇员人数多5到10倍。
第三点对冲基金公司资金管理规模为150亿美元,雇员只有85人。潘兴广场资本管理公司(Pershing Square Capital Management)资金管理规模为120亿美元,雇员为60人,去年该公司的雇员人数为71人,在去年整个行业低潮时他们进行了裁员。
但是潘兴广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比尔o艾克曼(Bill Achman)正在计划重振团队,他说有两位来自其它私募公司的高层人士将在今年9月份加入潘兴广场公司。
像潘兴广场这样的精英对冲基金公司,每次雇用新人都会为公司带来改变。这家对冲基金公司通常每年只进行基础投资操作。而且雇用新人的过程也要持续一段时间。
通常潜在的应试者会被要求与公司底层职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此之后,应试者会被要求与公司高层进行面谈。
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与该公司人员共进午餐或者晚餐来借此机会检验应试者是否有合适的社交能力,是否能与整个团队融合在一起。
有一位对冲基金公司的高管回忆自己参加面试的情景,当时他穿着非常正式,但是面试的人想考验他如何开玩笑,如何放松。对冲基金业界以穿着休闲随意为主,这方面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刚刚进入对冲基金公司的新职员会被授予一项可以带回家完成的调研分析任务。
新职员最好要投入20-40个小时来准备一份30多页的分析报告以便给整个团队留下好印象,而管理层非常有可能对此报告提出很多问题,他们想检验你的分析是否站得住脚并考验你的抗压能力。
那些寻求量化分析师岗位的人员一定要有数学思维模式,在衡量这一岗位的职位要求时的考察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一位没有通过的应聘者这样说到:“你可能工作非常努力,沟通技巧也非常高超,领导力也很优秀,还有出色的编程技能,但是这些还不够,你一定要有能解决有挑战性问题的思维模式。”
对于技术方面的问题考察则比较传统,要掌握基本的C++概念,但是在面试中你可能遇到各种想不到的问题,例如,在这一环节,应聘者还有可能被问到“尼日利亚有多少人口”,也可能被问到“一条线绕着碗能你能缠绕多少圈”这样的问题。这是面试官想考察应聘者的知识面是否够广泛,回答问题是否机智。
很多对冲基金的创始人都行为怪异,这一点也不奇怪。
安德烈斯o海沃森(Andreas Halvorsen)创立的维京环球投资人公司(VikingGlobal Investors),资金管理规模达到200亿美元,雇员147人,他的公司还设计了雇员心理测试。
美国人力资源猎头公司Risch Group总裁理查德o利舍(Richard Risch)说到:“就是那些雇员超过1000人的大对冲基金公司,例如城堡对冲基金公司,千禧年对冲基金公司和桥水基金,这些基金公司仍然在创立者的标准下招收新职员,城堡公司和桥水基金都在业界以对员工进行严酷考验而出名。”
桥水基金是典型,创立者雷o达里奥自己起草了一本“准则”的手册,要求所有的应聘者必需阅读,不管这些人是刚从校园出来的大学毕业生还是从美国军方转业的将军或者苹果公司的跳槽来的高管。
桥水基金通常是要求应聘者在一定时间内与4-10个人进行面谈,有可能是1对1的面谈,也可能是个人对小组的面谈。
在面谈之后,会马上给出评估,并且整个面试过程有录像。即使在午饭时间,应聘者也会被要求观看关于桥水基金公司文化的宣传片。
而且桥水基金还要求应聘者通过公司特意准备的辩论环节,以此来考察应聘者的辩论能力。
理查德o利舍还说到很多公司还要评估对职业的忠诚度,以此来保证新入职人员能在压力很大的环境长期工作。肯o格里芬(Ken Griffin)的城堡对冲基金公司对此有专门的要求。
在这个公司中工作,你需要韧性十足,无惧威胁,对自己有全面的认知,必须对公司的收益有所贡献。
在应聘者面试的所有对冲基金公司中,城堡公司可能是最难的。面试官会不停地给你安排见面,用非常快的速度问问题,并要求面试者以最快的速度回答,这会使面试者感觉非常疲惫,仿佛是在与人征战。面试官可能会故意安排一个非常不友善的人提出很难的问题,这样做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应聘者在应对过程中犯错误从而发现他们的缺点。
说了这么多基金公司工作的各种门槛,但是对冲基金公司最主要的要求是应聘者要在压力之下保持冷静。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千禧年对冲基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