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储蓄存钱为什么邮政存钱变成了保险险

邮政储蓄银行多次被曝光“存款变保险”
来源:投资快报
  一名70多岁的老人,欲存款却被银行职工口中的“固定收益”保险产品说动而改变心意。随后借助网络的力量,老人成功拿回了属于他的存款,而邮政储蓄银行也公开了该职工的销售记录,声称问题不大。  与此同时,近日多家邮政储蓄银行分支行接连获得了代理销售保险的资格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近期还积极开展新的保险项目。  然而,除了向老人推销保险外,邮政储蓄银行近期被曝光的“存款变保险”却让不少拥趸质疑。  据了解,国际金融服务公司银率网发布的2010年度银行业评测报告显示,2010年超三成用户表示其在银行有过被误导的经历。其中邮政储蓄银行以31.94%的误导率高居榜首,高出第二位的将近一倍。调查显示,邮政储蓄银行的投诉数量在众多银行中并不算突出,但问题较为集中,基本全部指向银保销售问题。  70岁老教师两夫妇被介绍买保险  未被告知“退保有现金损失”  一名70多岁的老教师侯先生于日去邮政储蓄银行对多年储蓄进行存款,但经过银行人员蒋先生进行介绍后,买了一款保险理财产品。事后老人在网上投诉称,没有听清蒋先生的介绍,甚至不知道购买的是保险产品。  然而,随后不久,署名“郴州市邮政局服务督察部”的网友便主动回应,声称经过警察部门的调解,已经解决相关问题,回复中还附上银行人员的销售问答记录。投诉的结局皆大欢喜,侯先生也表示对此次调解的结果相当满意。  然而,由此却暴露邮政储蓄银行销售保险的问题。有网友质问称“像这样的理财产品应该向中年或者青年推荐,不适合古稀之人。银行和保险方面只想到自己的利益,让人看了都有想法。”  随着近期汇丰银行向平均年龄83岁的1000多名老人销售理财计划曝光,而被处于天价罚款1050万英镑后,老人理财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  投资快报记者近日从南洋商业银行处获悉,如果在香港销售非保本性理财产品,对象在65岁以上的,必须要有一名年纪低于65岁的同伴陪同,而且该名同伴不能是文盲(即要求“小学水平以上”)。银监会在日新推的理财产品管理办法,也特意提到60岁人群购买产品的问题,要求对此类人群进行关注。  那么,邮政储蓄银行向70岁的两位老人推销保险是否合理呢?  事实上,侯先生购买的竟然是一种保期为6年之久的“国泰新鸿泰两全保险”。侯先生表示,他并未听清产品名称。据介绍,他拿到了所谓的3张存款凭证,一张是《(601628,股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保单(代理机构专用)》;一张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代理保险业务收费凭证》;一张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银行、邮政代理专用保险单》。三张盖的都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桂阳县向阳路营业所储蓄专用章”。  投资快报记者从国寿公司了解到,该款保险产品属于分红险。事实上,在银保险种多位理财型,保障功能很弱或者较少。满期所获和累计分红的收益会比银行高一些。如果中途退保,所退保费将按现金价值来算。  记者阅读了邮政储蓄银行刊登的职工蒋先生和侯大爷的对话,虽然蒋先生告知了部分内容,但却未说明“退保会有现金损失”以及分红险存在风险。  “特殊事情特殊办”全额退保  近期曝光银行业务员无证卖保险  “日上午,桂阳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保险公司经理及当班营业员蒋桃英一起到客户侯先生家里进行了拜访,证实了客户是因为本人身体不好,又想买房子而怕急需用钱,所以想把存在银行的一万元"国寿鸿丰5年趸缴"提前支取。而未满一年退保,保单上明确规定只能拿到现金的94%。也就是说,10000元只能退9600元。现保险公司针对客户年事已高、身体差等特殊原因,愿为客户办理全额退保。”在随后的问题里,银行给出这样的官方回应。  这样的回应在某种程度上对侯先生的指责进行了淡化。此前侯先生投诉时写到,“银行用虚假谎言和小小"甜头"设置"甜蜜的陷阱",对客户宣称:可以分红。在这样一条诱惑性政策下,使得我来不及深思熟虑就糊里糊涂地在相关的表格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当醒悟时,难道只剩下扼腕叹息的份?真是天理不容!”。  银行人员却对此表示,侯先生所说部分不实。尽管如此,“现保险公司针对客户年事已高、身体差等特殊原因,愿为客户办理全额退保”。  事实上,侯先生的遭遇并非个案,如今不少邮政储蓄银行进行业务存款的人,都不由自主购买了保险。  有邮政储蓄银行客户告知投资快报记者,一般人去邮政储蓄银行的重点就是“存款”,而一旦被忽悠买保险,对邮政储蓄银行的好感会“受到了伤害”。网友“大道至简日更是在微博吐槽道,“邮政储蓄银行,垃圾银行,鄙视,永远抵制,都是骗子,把我们的存款变成了银行保险。”对于近期邮政储蓄银行加大销售保险的情况,有网友更是称,“唔好叫中国邮政局都唔好叫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了,就叫中国邮政保险公司吧。专职做保险。”  邮政储蓄银行的保险业务在不断增长。记者从内部人士处获悉,近期邮政储蓄银行、友邦保险、泰康人寿、保险(601601,股吧)等广东地区的合作将迎来新的方案。  尽管发展迅速,银行凸显的银保问题却不断,其中业务员的素质尤为受关注。投资快报记者了解到,11月25日广东保监局对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广州麓景路支行进行处罚。处罚决定书显示,2010年4月,该支行业务员汤碧莹在向投保人张宝娴销售国寿鸿盈两全保险(保单号分别为和)时未取得《保险代理从业人员基本资格证书》。据悉,汤碧莹资格证书为日,该投诉涉及的保单为日销售。  广东保监局认定,上述聘任不具有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保险代理活动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一百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给予该支行罚款2万元的行政处罚。  与此同时,当天广东保监局网站同时公布另一个决定。据悉,日,投保人张宝娴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广州麓景路支行购买中国人寿鸿盈两全保险(保单号分别为和)并当场签收保单,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以下简称“国寿广分”)于4月24日对投保人进行电话回访时,电话回访内容缺少“确认投保人是否知悉退保可能产生的损失”。  附录:  关于网上投诉实际情况说明  于日上午9:40分左右,我当班接待一位年旬七十左右的大爷及同他来的一位大娘,他来办理一个二年定期价值人民币一万元的清户,然后转存。  我问:“大爷,请问您转存多久?  大爷说;一年  我说:大爷,我们这里有一款的分红型保险理财产品,你可以考虑一下。  大爷问:那是怎么存的。  我说:这个产品期限要5年,有一个固定收益,还有就是根据公司每年的经营业绩参与分红,到期一起并取。还有说如果到期了,你也可以在我们樟市邮政局办理(身份证的地址是樟市学校)这样也很方便。  大爷:5年会不会太长了!  我说:也是,不过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了。象您每个月都有退休工资,如果这钱这几年不用的话,就可以。因为存这个款至少要3年以后才可以取.  大爷问;那是不是收益就高多了。  我说:当然存的时间长一些收益也就高一些,以前我也在樟市上过班,也看到有退休的老师办过这业务,您看呢?  大爷:嗯,那好吧!大娘站在他旁边对大爷说低估了一句,“这个太久了”可是大爷说对他说,没关系了。就按她说的存。  经过大爷的许可,我就给他办理了五年分红型保险理财产品(国寿新鸿泰两全保险)。并经大爷签字确认。业务办理完,考虑到老人家来回走不方便,并留了手机号码如果有什么不懂可以打电话问或者可以再到我们营业厅来咨询。还有就是这几天公司还有一个回访电话给您,跟您确认这信息,请您注意接听!大爷说好的。  陈述人:蒋桃英
(来源:投资快报)
(责任编辑:廖廖)
11-12-22·
11-12-22·
11-12-21·
11-12-19·
11-12-17·
搜狐理财博客热点
汇率仅和股市中的部分投资标的有时会有一定联系。比如人民币升值……
搜狐理财社区话题
同样的病,患者不同,治疗费用千差万别!就拿最普通的感冒来讲……
网友点击排行
网友评论排行
理财媒体封面
理财·大视野
高清影视剧
搜狐金融德胜论坛:小胜靠力,中胜靠智,大胜靠德 ……
本栏目由搜狐理财每周一固定出品,汇聚最新最全理财产品资讯。[]
被誉为美国“借壳王”,共参与了100多例反向上市收购交易……[]
近期热点关注存款变保单,取款损失上千元,睢县邮政储蓄银行就这么欺骗百姓的!!!
& & & 导读:不炒股、不买基金、不投P2P,只相信银行存款,这是睢县大部分人最坚定的信仰。但是如今这世道,诈骗太猖狂,存款单都能分分钟变保险单,不但收益受损,本金都有可能不保。骗局隐藏如此之深,简直叫人防不胜防!
& & & 4月19日,睢县马女士通过微信求助,自己15年10月份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睢县建设路营业所办理存款,银行柜台说存三年定期,可以有高利息、无任何风险,是一个银行等等,最后在柜台人员劝说下办理了1万元定期存款。但近日,家中有急事,急需要钱的时候去银行咨询,却被告知,不能取,如果执意取款需要承担1700元手续费。这时候马女士才发现自己拿到的是中邮人寿的保单,不但这一万元现在无法取,以后每年10月份还要强制再存1万元,连续存3年。这让人无法接受,人们最信赖的银行都这样了...最后马女士说要求见领导,但是连续去两次银行,都没有能见到银行的经理。最终马女士的老母亲担心这一万元最后也没了,所以被迫把手续交给银行,银行说三天后才能到账,扣除1700元。
&&&&于是,我恶补了一把有关银行代理保险的内容,发现最近这类的事情还真的很多。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中邮人寿保险,本来就是一家单位,却把保险业务放到银行。银行柜台人员为了高额提成,有意隐瞒部分内容,欺骗存款客户办理保险。这类事情早就被保监会和银监会下文制止,但是县级及以下的营业厅人员依然违规操作。
&&&&2010年保监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外,12年7月,保监会就人身险28种销售误导行为进行认定,其中,被排在欺骗行为禁令规则首位的,就是银保业务中最常见的&存单变保单&、虚假宣传保险条款等行为。
保监会发布《人身保险公司销售误导责任追究指导意见》,意见规定,从13年1月1日起,人身险销售误导将正式引入责任追究机制,出现严重销售误导行为的险企可能将面临责任人被开除的处分。意见规定,人身保险公司发生四类销售误导问题将被追责。
&&可是睢县邮政储蓄银行为什么还依然这样呢?这个综合着邮政快递、银行、保险的大鳄,谁能对其践行监管呢?这还是老百姓信任的银行吗?
对此,作为媒体,我们只能提醒百姓们别在上当受骗,一定要注意存款凭证。
& &现在转保险你什么都不需要就可以从银行卡扣款
自相矛盾的保险条款,超过一年的,犹豫期从投保人签名确认之日起算,犹豫期退保扣除10元工本费,那请问不超过一年的呢?
以下几点要认真分辨,提防偷梁换柱
1.&混淆概念:谎称保险为银行存款,保险是免费赠送。
2.&期限不准:十年期保险谎称三年,六年期限谎称一年。
3.&虚假承诺:大部分银行保险不能保意外,但银行员工可能谎称能保。
4.&夸大收益:银行保险到期收益并不能预期,但银行工作人员可能会按照保险公司人员的授意,擅自夸大收益,承诺高回报,甚至将十年期的保底金额解释成一年,混淆客户视听。
5.&隐藏真相:保单上现金价值应该会打印在保单背后,粘贴于背面,以防客户看清楚内容要求退保。
& & 如何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
& & 首先,特别注意银行工作人员的&特别&表述。当有工作人员推荐&高于银行同期利息&的产品时,一定要确认核实到底是储蓄还是保险,不要盲目接受银行工作人员的高息诱惑,有保单就是保险产品,而不是普通银行储蓄,不可以随意支取。如果中途客户要求退保可能损失收益,而缴费期内退保的本金也有可能遭受亏损。
& &其次,仔细阅读合同,看清楚落款是银行还是保险公司。合同是判断办理的是存款业务还是保险业务最直观的依据。
& &最后,核实推荐人是否为银行真实工作人员。如果有人在银行大厅向你推荐保险产品,可向银行其他员工核实此人身份。如果是保险销售者,要核实其是否持有《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警惕非银行工作人员的误导宣传。
如果已经被忽悠,该怎么维权呢?
& 1.&如果在完成上述行为15天内发现真相,尽早联系保险公司退保。一般而言,投保人在购买保险后有15天的犹豫期,犹豫期内退保免费,超过15天犹豫期,退保需要承担退保违约金。
& 2.&如果确定被误导把银行存款变为保险,财产遭受损失,可到消费者协会或相关部门进行投诉,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注意搜集证据,例如,银行工作人员是否提供书面材料,其中承诺购买的是一份有确定收益的理财产品。事实上,保险除了分红险的保底分红外,其他收益都无法确定。
& 最后,提醒广大百姓,以&存款变保险,存单变保单&为代表的销售误导逐渐成为储户被骗的重灾区,在办理存款业务的时候,储户需要特别谨慎,避免产品被调包。不论是去存款还是购买理财产品,都请多加留心,当心产品被偷梁换柱,财产无故遭受损失。
& 银行信息港提示投诉途径:
消费者协会投诉12315保监会投诉12378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投诉电话:010-&受理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1:30,13:30-16:30(法定节假日休息)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12378&
中国人民银行 &&投诉电话&12363&
相关文章推荐去邮政储蓄银行存钱却被办理成了保险业务
  近日,有好几位市民反映去银行办理储蓄业务,但在入驻银行的保险业务员一番“建议”之下,竟然稀里糊涂地买成了银行代理的保险,事后才发现,自己不知怎么就从储户变成了投保人。今年65岁的侯师傅就遭遇了这样烦心的事情。  市民:本想去存款结果买成了保险  案例一:  2009年,家住上马营的侯师傅像往常一样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准备将自己辛苦积攒的4000元存进银行时,银行大厅内一位穿制服的工作人员走过来,了解到侯师傅要办理存款业务时,悄悄地将他拉到一边,说现在有一种高利息存款方式,只需存款三年本息一次性取出,一年也可以清利息,却只字未提说是办理保险业务。65岁的侯师傅被说得很心动,当时就办理了这项业务,因为上了年纪眼睛看不清楚,当时也没有仔细查看票据。  直到今年11月,侯师傅接到电话,说他需要继续缴纳4000元,侯师傅以为是银行让他去领取利息,一打听,才发现自己办理的并不是银行的存款业务而是保险,此刻他才意识到向他推荐购买的人根本不是银行的工作人员,而是保险公司的业务员,虽然穿着与银行员工一样,可是没戴工牌。为此,侯师傅多次找保险公司,要求退回所办理的保险业务,但是保险公司一直没有给出正面的答复。  案例二:  市民高师傅也遭遇了类似的经历,2009年10月,他本来要到银行将自己的工资转存,正当他将卡递给工作人员时,被大厅一位穿制服的女工作人员阻止,在这位女工作人员的劝说下,高师傅购买了一种据说年利率9%还可以分红的保险产品。今年高师傅急用钱时才发现不仅本金取不出来,而且不存在9%的高利率,最终他只能拿到90%的本金,这让今年70岁的高师傅很是郁闷。  最初都是想办储蓄,因听了银行工作人员和保险公司业务员的“建议”后,最初想办储蓄的钱,都买成了保险。“我们到银行就是存款的,谁想到银行大厅内的这些人是银保员呢,况且他们只字不提是保险,这才是真正的骗人呢!”侯师傅认为,太信任银行才让他草率地买了保险,这让银行在他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银监局:莫因贪小利淡化风险意识  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宝鸡监管局办公室秦主任表示,最近银监局也接到许多类似的投诉,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市民自己没有看清楚保险合同上的条例,却为了高利率而购买的,并且以老年人居多,而代办保险业务是省行与保险公司签订过合同的,是在被允许的范围内,属于银行的一项中间代理业务。  一般情况下,办理保险最终须由本人填写保单并签字,所以市民在填写时一定要看清楚。如果只是存款的话,是不需要填写手续单的,“我们一直在做金融宣传,提醒市民要谨慎,同时,银行的同一窗口不允许同时办理储蓄和保险业务,提醒广大市民要看清楚银行工作人员与银保人员不同,树立办理保险就有风险的意识,不要为了一点点高利率就草率签订协议。”根据2010中国银监局下发的《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我们下一步将检查关于各银行的保险业务,使宝鸡的银行业更加合理化。”  市保险行业协会:读懂合同再签字  记者在宝鸡市保险行业协会办公室遇到了一位在银行大厅办理了保险,但现在不想继续缴纳保费而要求退回本金的女士。  据宝鸡市保险行业协会负责办理寿险的张主任介绍,2010年,保险行业协会接到本想办理存款结果办成保险,最终反悔要求退保的事例平均每个月都有两三起。  为了减少此类事情的出现,她提醒广大市民,办理保险时一定要读懂理财产品说明书,对于不懂的应该向保险客户经理详细咨询,待完全读懂之后再签字。因为客户签字栏旁边有一项留存栏,对于退保有损失有详细的说明,客户一旦签字则需承担相应的责任。  “对于投诉保险公司的业务员误导客户,致使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投保,客户能出具相关证明材料的,保险行业协会将会对客户的投诉与相应的保险公司进行协调,如果客户开始就知道自己购买的是保险,现在因为不愿意继续缴纳保费而反悔,保险行业协会只能解释,客户也只能履行合同内容。”张主任说。  律师:存款只填单 买保险才签合同  为此,记者采访了宝鸡市金台区148律师事务所主任杨赟,他表示,首先,市民要注意银行利率的调整和规定是全国统一制定的,不要有贪图一时利率高的心理,一般办理存款业务各个银行的利率是相同的,不可能有比银行利率更高的银行。  其次,最重要的是市民在签订合同之前一定要看清楚自己签订的到底是哪种合同,存款办理的是存款单,保险则签订的是一份保险合同,两者的内容和办理的业务都不同。  再次,当不明身份的工作人员介绍业务时,一定要认清楚其身份,可以从佩戴的工作牌、出示的工作证中了解身份。杨丽
(责任编辑: 和讯网站)
分享文章到
财经新闻 你总比别人先知道储户在邮政储蓄银行存款 5年后发现定存变保险 |银行|保险|存款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储户在邮政储蓄银行存款 5年后发现定存变保险
&&& 男子钱存银行越变越少 5年之后发现买的是保险
  在银行存了5万元钱,5年到期后却被要求去保险公司取钱。保险公司结算显示,5万元只能拿回49734.23元,储户这才发现自己“上当”了。
  日,市民王先生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诸葛亮广场支行办理5万元定期存款业务,银行业务员小曹向他介绍了一款新产品,称这款产品是银行和保险公司联合办理的存款业务,利息高,还能分红。之后按照银行方面的要求,王先生分5年,以每年1万元的额度,在银行存了5万元。
  今年1月10日,以为存款到期的王先生去取钱,却被邮政储蓄银行襄阳市大庆东路支行(银行已转迁)告知去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襄阳中心支公司领钱。保险公司答复,5万元王先生只能取出49734.23元。
  随后,王先生找到邮政储蓄银行讨要说法。银行负责人表示,现在无法确认当年的情况,能确认的是王先生签订了保险合同,合同是合法有效的。保险合同显示,保险期限是10年,现在合同未到期就要取款相当于退保,所以拿不回本金。
  市消委表示,按照消费者的说法,消费者本是去办理存款业务,银行诱导其购买了保险,却未明确告知所存在的风险,违背了消费者的意愿,该保险合同可以视为无效。
  昨日,记者了解到,银行正与保险公司联系,协调解决该事件。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邮政储蓄保险理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