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窗没关进水正确做法门关紧,不开空调,人会闷死吗

夏季车内开空调:无人知道的秘密,却有生命危险!
烈日炎炎 部分地区温度徘徊在40℃ 出门就像被烧烤!
面对高温酷暑 我们还必须坚持拉货、送货、卸货 那么等待装货、卸货的你有没有关紧车门车窗打开空调贪婪的享受酷夏中一丝丝清凉呢?
那大家知道停车吹空调可能会让我们挂掉吗?停车开着空调休息严重时甚至会造成车内人员死亡。
司机开空调误区
1、停车开空调休息
汽车发动机工作时,汽缸中的汽油燃烧不完全,会产生高浓度的一氧化碳。汽车正常行驶的时候,车厢内外空气产生对流,一氧化碳不会进入车厢危害人体。当车辆静止时,尾气就会顺着空调进风口进入车内,导致车内人员一氧化碳中毒。如果你要坐在空调车里等人,最好开启内循环模式,相比外循环模式,尾气不容易进入车内,但切记时间不要过长。
2、为省油总是开最小风量
空调风量大小与油耗没有关系,最小的风量会影响人体的舒适度。吹风和制冷是两套系统,开启制冷会消耗燃油,但开启吹风功能并不增加油耗。现在天气热,车子如果停在室外,刚上车的时候把风量开大一点,采用外循环模式,可以加速空气对流,让车内的热气尽早散发出去。
3、总是内循环一开到底
长期开启内循环,车厢内空气会变得混浊,不利于人体健康。什么时候开内循环,什么时候开外循环,主要根据外界空气质量决定。市区堵车严重,空气环境不好,建议开启内循环。如果是在高速公路或是郊区,可以开启外循环,给车厢换换新鲜空气。
4、空调的风向随意吹
空调出风模式选择不当,吹出的冷风可能是在给无需降温的高温部件降温,从而抵消制冷效果。选择风向基本的原则是根据冷暖空气的走向。冷风是往下沉的,开启冷空调的时候,把风向朝上,能更快地让车内凉快起来。暖空气是上升的,冬天开启暖空调,可以把风向朝下,会感觉热得比较快。夏天刚从大太阳底下晒了走进车内,大汗淋漓的,不要为了贪图凉快而把风直接对着人体吹,温度也不要调得太低,否则忽热忽冷,人体的内分泌系统无法快速适应,会引发多种不适症。正确使用空调才会在酷夏正确健康的把握住那一丝清凉。
以上四条,你有没有中招的,要是有,那赶紧改了~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货车司机的好帮手
兄弟,您辛苦了!
今日搜狐热点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64|回复: 10
汽车空调可将人闷死? 业内人士称不宜长时间开
近日,一则网帖引起热议:有人称自己打开汽车空调内循环后,导致家人不适,差点引发更严重的后果。因此,他警告各位车友,切莫乱开空调内循环。那么,汽车空调开了内循环之后,到底会有什么后果?汽车一般怎样使用内循环呢?昨日,记者走访了汽车维修专家,详细了解了相关情况。长期开内循环 会产生头晕感昨日,记者发现,一名网友发帖称,上周他和家人一起自驾游,因为天热,他便打开了空调制冷,并将空调习惯性地调至内循环模式。行车大概2个多小时之后,坐在后座的妻子突然叫他停车,并称3岁的女儿很不舒服。车主赶紧停车,发现女儿似乎有点喘不过气来,脸色很难看。他们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最后还是妻子反应快,她提醒道:“是不是车窗关太紧了?”他连忙将车窗打开,并将女儿抱下车。过了一会,女儿慢慢好转。他们一家重新上车,但这次,他再不敢开空调了。最后,他警醒广大网友,要慎用汽车空调,特别不要乱开内循环。对此,许多网友表示,这事似乎有点夸大其辞,发言称:“开空调将人闷死,怎么可能?”也有网友称,他们也遇到类似情况,但没这么严重,只是感觉头不舒服而已。随后,记者网上搜索后发现,确实存在“有人在密闭的汽车内被闷死”这样的新闻,但大多都是因为高温、密闭这两个条件引起的。记者前日进行了亲身试验:将汽车停在地下车库,先将车窗关好,然后使用空调内循环,90分钟后,明显觉得头晕;然后,记者使用了空调外循环,也是90分钟后,车内充满地下室空气的味道,难闻,但头不是很晕。之后,记者又调查了多位司机,他们均表示,汽车空调长时间开放后,确实感到过头晕之类的,但还没有发生过意外。不过,很多车主表示,对汽车空调内循环和外循环的区别不是很了解,对空调的保养知识也知之甚少。【释疑】内循环制冷快 外循环空气好汽车空调到底该如何正确使用?带着这个问题,记者来到黄陂盘龙汽车城,咨询了武汉世捷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和武汉捷路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的售后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均表示,随着天气越来越热,汽车空调使用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但许多人对汽车空调的使用并不是很了解。他们都指出,现在的空调一般都有内外循环开关,采用外循环时,空调从车外进风,而内循环则是车内空气循环使用。在汽车刚发动时,最好使用内循环,因为内循环相当于将已经降温的空气再制冷,其制冷速度会快一些。不过长时间使用内循环会使车内的空气质量降低,可能让人感觉头昏脑涨。因此,世捷汽车的何师傅建议,内循环开动了半个小时之后,应该将其关掉,再使用外循环,或者开窗让新鲜空气进入车内,改善空气质量。开空调后,汽车经常有异味,又该如何处理呢?捷路汽车技术经理陈立峰解释说,空调管道内温度低而且潮湿,从而导致霉菌在空调管道内的大量繁殖,造成异味。他建议车主在停车前,先关空调,让风机继续运转,以此让管道干燥,减少霉菌繁殖机会。此外,何师傅和陈经理都建议要保养好汽车空调,要经常看看制冷剂够不够,散热器脏不脏,空调滤芯换没换,这些都直接关系到空调的制冷效果。
我都不用内循环的
不过在一些特别臭的路段偶尔会开启内循环
以前不知道用内循环,听会开车的人说要用内循环不会臭、省电,之后就一直用内循环了.看来以后不能用了。
Powered by10种情形下不可以开汽车空调 你知道吗【图】_中国汽车消费网
您现在的位置:
  1、停车开空调休息&&错
  最近,记者发现,有的人为了缓解疲劳,或是停车等人,便把车停放在马路边上,紧闭门窗,打开空调,&享受&凉爽带来的舒适。更有甚者,有的人干脆开着空调躺在车座椅上睡起了大觉。可是你知道吗?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汽修专家李进民介绍说,汽车的发动机在工作时,如果汽缸中的汽油燃烧不完全,就会产生高浓度的一氧化碳。
  汽车在行驶时,由于空气通过空调设备产生对流,所以车内一氧化碳的浓度很低。但当车子停驶而空调继续开放,车门窗又密闭时,车内空气不能对流,发动机排出的一氧化碳如果漏进车内,就会逐渐积聚而使其浓度升高,从而发生中毒,甚至死亡。
  有的车主说,我开空调时,同时打开窗子透气就可以安然无恙了吧?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你把车停在车库里,开着空调打盹的话,车夫网,爱车买车用车人的天空,为您提供快乐车生活是我们的宗旨,您做车主,我做车夫!即便开着窗子也很可能发生危险,因为车库实际上也是一个相对密封的场所,也有可能发生一氧化碳浓度过高而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
  提示:车主最好经常检查一下发动机盖和底盘是否漏气,当发现车内有废气泄漏时,不宜打开空调,更不要开着空调在车内睡觉,以免发生危险。
  2、开空调在车内吸烟&&错
  有些人停车休息或是在车上等人时,打开空调,点上一支烟,似乎是清爽无比。可是这样做对你的健康是有害的,道理很简单,因为门窗是紧闭的,所以烟雾一下子排不出去,很自然地会刺激你的眼睛和呼吸系统。可是如果你犯了&烟瘾&,此时不吸烟,你会十分难受,那好,给你一个小建议,将空调通风控制调整到&排出&位置,这时,车厢内的烟雾便可顺利排出车外了。
  提示:停车开空调本来有害,你再吸烟,真是错上加错,还是戒了吧。如果忍不住非要吸烟,记住一定要将空调通风控制调整到&排出&位置。
  3、随意选择空调温度&&错
  有的人为了图凉快,把温度开得很低,似乎感觉很爽。可是这样做,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容易调节不过来,容易得病,如关节炎、肩周炎、感冒等。车夫网,爱车买车用车人的天空,为您提供快乐车生活是我们的宗旨,您做车主,我做车夫!当室内温度调控得过低,如20℃以下,就会引发多种不适症,如下肢酸痛、全身乏力发冷、头痛、咽喉痛、腹痛、腰酸、四肢神经痛,严重者甚至还会发生嘴眼歪斜等症状。如果车上有老人或小孩,则应把温度定在27℃较好。
  提示:正常情况下,车厢内温度以与外界温度相差5℃-6℃为宜,所以车主调整温度时最好对照一下室外气温。
  4、空调总开在低挡&&错
  在车内开空调,一般人都不会开到最大挡,以为那样做会费油,而且风扇的噪音太大,让人心烦。当然这种想法没有错,可是如果你总是这样不开到最大挡,也会生病的。你别急,事情是这样的,空调在使用的时候,会吸进很多灰尘,车夫网,爱车买车用车人的天空,为您提供快乐车生活是我们的宗旨,您做车主,我做车夫!形成污垢,时间一长,发生霉变,再通过空调散发至车内,在车上很容易吸入体内,这还不生病吗?所以,应经常把空调开到最大挡,通过强劲的风力,把空调内的积垢给吹出来。
  提示:每隔一段时间,将空调开到最大挡,吹上半小时可以有效杜绝灰尘积聚。
  5、一进车厢就开空调&&错
  外面天气热,车厢内更热,一坐进车内,一股热浪袭来,燥热难耐,你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打开空调,盼凉风驱散热浪&&你又错了。这样不仅制冷效果不好,而且还会增加引擎在初始运转时的压力。所以热是热,你还是要先忍耐一下,车夫网,爱车买车用车人的天空,为您提供快乐车生活是我们的宗旨,您做车主,我做车夫!上车后先把所有车窗打开,启动空调的外循环系统,把热气都排出去,等车厢内温度下降之后,再关闭车窗,这个时候再开启空调,并调节到适合温度。
  提示:车里很热,上车的第一个动作应该是打开车窗,启动空调的外循环,排出热气。
  6、开启内循环一开到底&&错
  车主都知道,空调有一个&循环&按钮,按下这个按钮,车厢内的空气只作内部循环,当门窗全部关闭时空调制冷效率会全部&吸收&,可以节省能源。这样做似乎无可厚非,但是却有一个弊端,时间长了,车厢内空气会变得越来越混浊,车夫网,爱车买车用车人的天空,为您提供快乐车生活是我们的宗旨,您做车主,我做车夫!甚至会有缺氧的感觉。怎么办呢?内循环系统可以开启,但不能长时间用,空调刚开的时候,最好先用外循环,温度降低后,再切换至内循环,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切换一下内、外循环。特别是停车的时候最好切换到&外循环&功能。
  提示:记住每隔一段时间切换一下内、外循环,别开了空调以后就不管了。
  7、低速行驶也用空调&&错
  有些人为了图凉快,不管是低速行驶,还是高速行驶,反正上车就开启空调,这样做又错了。低速行驶时如果还使用空调,车夫网,爱车买车用车人的天空,为您提供快乐车生活是我们的宗旨,您做车主,我做车夫!在行车中遇到交通堵塞,发动机会人为地以较高转速运转,这样做会降低发动机和空调压缩机的使用寿命。所以,低速行驶时最好不要使用空调。
  提示:当遇到堵车时,车自然减速,这时记住关闭空调。
  8、进气口附近堆放物品&&错
  有的人习惯于把车厢弄得十分凌乱,比如在空气进气口附近堆放着各种物品,看似随意的举动,其实很不好,这样做能把进气口堵上,空调系统空气流通受阻。有的人会抱怨开着空调还不凉快,看看进气口是不是被堵上了。
  提示:把车厢收拾利落一点,特别注意把进气口附近的物品搬走,确保空气流通正常。
  9、空调的风向随意吹&&错
  有的人不太注意,开启空调后,任凭空调的风向随意吹,甚至选择吹风挡的那种模式,这样做也不对,因为风挡玻璃的温度高,车夫网,爱车买车用车人的天空,为您提供快乐车生活是我们的宗旨,您做车主,我做车夫!会抵消大部分制冷效果。所以最好选择向上吹,符合冷空气向下沉的规律,风向挡位最好选择吹面挡,调节出风口向上效果最好。
  提示:别嫌麻烦,开启空调选择风向口向上吹,这样制冷效果好。
  10、熄火后再关闭空调&&错
  开启空调,哼着小调,一路上感觉很舒服,到达目的地,熄了火,才想起关闭空调,这是不少车主的习惯。可是这样做的后果是会导致因潮湿造成霉菌在空调内的大量繁殖,而且,当你第二天发动爱车时,会带着空调启动的压力点火,因此这样带来的高负荷会给发动机造成损伤。
  正确的做法是,开着空调上路,在你停车前的几分钟,要想着关闭空调的冷气,稍后开启自然风。因为,停车前使空调管道内的温度回升,会消除与外界的温差,这样可以保持空调系统的相对干燥,也避免霉菌的繁殖。
  提示:开启空调后,快要抵达目的地时,要想着先关闭空调。
很多人讨论自动启停的问题都还停留在是否伤发动机、是否废车、是否真节油的角度,事实上,当前流行的自动启停功能,最大的公害当属是溜车。这个问题在
汽车变速箱是汽车重要的部件之一,当汽车行驶一定的时间或者里程之后,不仅仅是刹车油要更换,汽车变速箱的油也需要进行更换。那么汽车变速箱油多久换
开车的第二双眼睛,就是我们的汽车后视镜。就问一下,跑高速时车没了后视镜,你敢变道么?有的车主说完全没事,转头看了再变道。要知道生死就是这么一
保持油路畅通春季过后就是炎热的夏季了,夏天使用空调的时间较长,加之油价较高,如果油路不通畅,将会直接影响汽车的使用功能,加大其耗油量。所以,
微信公众账号
使用账号登录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在车内不开空调,也不开窗户,会闷死人吗??
在车内不开空调,也不开窗户,会闷死人吗??
好办,不开空调只把风散打开就行,要不夏天容易中暑。
没事的,放心吧,不好的车密封不好,透风,好车有空气循环
有新闻说一男一女裸体在车里缺氧死哦,在郑州前不久的事.以后开车带小蜜在郊外玩注意了啊
楼主,你当那个潜艇呀,汽车不可能那么密封的。
如果那车太破烂… 闷不死…
在夏天,太阳下晒着,会。
F1就没有空调并且空间小温度高都没问题.哥们放心开吧!
为您推荐商品
系统根据您的问题,为您推荐以下产品,您可以
品牌:雪佛兰
品牌:日产
品牌:起亚
您可能感兴趣的问题加入微博,记录点滴,分享感动,握手明星
在门窗紧闭的车内时间长了会窒息? 实验证实:不会!
本报记者正在宝马745i轿车上测量车厢内氧气含量本报记者在车外监控本次实验 本组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石涛  昨天,本报30版转载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一个20多岁的女孩与男友吵架后,被锁宝马车内一个多小时,车内氧气几乎耗尽,女孩用最后一丝力气拨打120电话求助,差点窒息昏迷。事后,医院说由于轿车密封性较严,车内空间并不是很大,加之该女孩在车内时间较长,出现了缺氧和呼吸困难的现象。  事情一出,大家都围绕这事争论开来。
  有朋友说,常去滨江路玩,如果晚上实在困了,就开车到大剧院空旷的室外停车场,关上门窗休息,可熬不到一小时就闷得不行,感觉全身冒汗、呼吸困难。
  也有朋友说,国庆去九寨沟旅游,因为人多没有住的地方,3个人索性在密闭的车内睡了一晚,早上起来除了车玻璃上有雾气之外,什么事都没有,洗把脸又开车前行。
  那么,在密闭的车内,到底会发生些什么,人又能坚持多久,是缺氧、呼吸困难,还是窒息?昨天,我们带着还原真相的决心,亲自做了一番实验。
  实验装备
  工具:四合一气体测定仪(具有检测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易燃易爆气体浓度的功能)
  温度计和湿度计(用于检测环境变化)
  秒表(用于测定脉搏和心率变化)
  车辆:老款黑色宝马745i(这款宝马从外锁住车门后,车内人员无法从内打开)
  先用汽车尾气试探测定仪
  测定密闭车内的氧气含量变化是实验的重点。
  我们决定先用汽车尾气来检测四合一气体测定仪的可靠性。我们发动一辆汽车,将测试导管插入,打开测定仪测试。1分钟后仪器显示,初始数据为0的一氧化碳含量迅速飙升,20ppm、35ppm、45ppm、60ppm、85ppm……手中仪器发出尖锐的报警声。
  接着,我们用温度计和湿度计分别在室内、车内测试数据,发现读数有变化。
  将车窗打开通风10分钟
  为了排除环境干扰,我们将宝马745i置身于开阔通风的室外街道。下午2点半,天空飘起了蒙蒙细雨,感觉微凉;室外温度17℃,有微风;湿度76%,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为20.9%,其它气体读数均为0。
  实验开始前,我们将车门和车窗打开通风10分钟,以求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
  实验由3人配合共同完成,女记者在车内体验、测试并记录感受,男记者在车外观察、拍照、记录过程。
  14:45,实验正式开始。
  14:50
  车内气温19℃ 湿度72% 氧气含量20.9%
  心率90次/分钟
  开始有些紧张,
  心跳比平时略高
  心情忐忑,脉搏加快,把车外同事手机号设成了快捷键。要在车里整整坐两三个小时,从上午开始,我就特意没有喝水,免得实验时出现“内急”的尴尬。害怕在车内无聊,我特意带了一台笔记本、一个ipad和一本《卑鄙的圣人曹操》打发时间。
  在我坐进了745i的副驾时,外边的那个同事拿着野外用的收折凳,坐在了这辆车的旁边。我突然想起网上流传的在车上睡觉“挂掉”的消息,不禁还是有些忐忑。在车里,虽然能清楚地听到车外同事的讲话,还笑着跟他们挥手,但心里还是有点“虚”,脑海中不断闪现着万一我睡着了,万一车外的同事也睡着了,我如果也窒息了该怎么办?
  “咚咚咚……”车外同事的敲窗声把我从想象中拉了回来。此时是14点50分,窗外仍旧下着细雨,距离我坐上车两三分钟,感觉比车外暖和一点,温度显示为19℃,湿度72%。
  通过仪器测定,此时的氧气含量仍旧为20.9%,车内除了有很多车中都存在的一些皮质异味外,我没有其他不适的感觉。怀着做实验的小兴奋和各种想象的忐忑,我的心跳为90次/分钟,略高于平时的心跳。
  15:30
  车内气温21℃ 湿度60%
  氧气含量20.9% 心率76次/分钟
  车内气温升高了
  但没有什么不适
  40分钟了,车内氧气浓度竟未变化。
  两三个小时总得给自己找点事情做,打游戏呗!拿出ipad切西瓜,手指来回滑动屏幕间,可惜没能打破自己之前创造的1分钟1230个的纪录就过去了半个小时。
  “咚咚咚”又来敲窗户的同事打断了沉迷在游戏中的我,抬头发现外边的雨已经比刚才大了一点,他们两人已经从收折凳上“转移”到了我旁边的一辆车上。
  此时,我测得车内温度升高到了21℃,湿度却减少到了60%,通过车窗看到同事在外面冷得发抖,车内却感觉不到车外的凉意。我在车内仍暂时没有感到有什么不适,已经从想象窒息阴影中走出来的我,测得脉搏为76次/分钟。
开窗,感觉还是外边的空气好  16:00  车内气温22℃ 湿度56% 氧气含量20.9%
  心率74次/分钟
  开始有点睡意了,
  可氧气浓度还是没有变
  1个小时过了,氧气浓度仍为20.9%,我怀疑车窗没关。
  就在我做完上车的第二次测试后,我突然发现,在车外帮我拍照的同事吸引来了围观的人们。
  得知我们在做车内的密闭实验时,其中一个驾驶员提出,他认为夏天天气热和车辆在暴晒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人的窒息,他觉得像现在这样凉爽的天气应该不会窒息。
  话痨的我已经独自呆了一个小时了,很想跟外头的人聊聊天,可惜我能听见他们的谈话,他们却听不见我在说什么。幸好,我的电话响了,主任来催稿子了,平时觉得主任的催稿电话就像“催命连环call”,这时候能说上两句话感觉还不错,呵呵。
  16点,我测得的数据是车内温度22℃,湿度下降到56%,此时的我已经在车内呆了一个小时,脉搏为74次/分钟,并没有觉得有任何不适,也没有感觉到一些网友所说的闷热和呼吸困难,只是开始有一点点的睡意了。
  可是,这时测得的车内氧气浓度仍旧为20.9%。是不是车窗没关好?脑袋里闪过这个念头。觉得奇怪的我特意做了检查,发现都是反锁好了的,而车也处于内循环状态。
  16:30
  车内气温21.8℃ 湿度56%
  氧气含量20.9% 心率76次/分钟
  偶尔觉得有点闷,
  但并没有感到热
  实在是有点困,特别想小睡一觉,心率稍微上升了一点点。
  检查完车窗后,拿起《卑鄙的圣人曹操》,翻了几页就感觉有些晕乎乎的了,于是在车上打起瞌睡。车上毕竟不能打直了睡,蒙蒙眬眬地小眯了一会儿。“咚咚咚,你没事吧?”原来是同事看到我在车里没什么反应,就敲窗门叫醒了我,怕我也“窒息”了。
  刚被叫醒,从半躺状态坐了起来,发现16:24,突然觉得有些胸闷,感觉心跳有点快,测得此时的脉搏为84次/分钟,我看到车内温度为21.8℃,湿度仍为56%,偶尔觉得有点闷时会深呼吸两口气,但并没有感到热。我想,也许是因为车内空间还算大,而我的肺活量不够大,当初要是两个人上车测试就好了。
  16:30,心率恢复到76次/分钟。
  让人非常意外的是,我们在车内测得的氧气浓度仍旧为20.9%。觉得奇怪的我再一次检查了车窗、门、天窗是否关好,还特意打电话询问了工作人员我们的车是否处于内循环状态,得到的答复都是肯定的。
  17:00
  车内气温21.5℃ 湿度58%
  氧气含量20.9% 心率75次/分钟
  感觉轻微头疼,
  空气不太清新
  起来后,又打开电脑,可惜发现我竟然没带3G卡,网是上不了了,工作一会儿写稿子呗!写了10多分钟,可能由于在车内没有肢体活动,感到后背稍微有一点点发凉,估计现在室外已经开始降温,车内温度也逐渐下降为21.5℃,车内湿度又上升到了58%,此时我的脉搏仍旧很平稳,为75次/分钟。
  距离坐进车里已经两个小时了,除了有些无聊想打瞌睡,不知道是随着时间增加仍旧有些害怕还是什么,感觉有点轻微头疼,空气不太清新,可是仪器上氧气浓度仍为20.9%。觉得奇怪的我已经前后三次检查了车窗、车门、天窗是否关好,同时检查车是否处于内循环状态,结果告诉我,确实处于内循环的密闭环境。
  做这样的实验,有时候会紧张,有时候又会发呆,反正得坚持下来。
  17:30
  车内气温21℃ 湿度58%
  氧气含量20.9% 心率74次/分钟
  除了有些闷,
  其他都还好
  同事告诉我,马上就要结束了,嘿哟!突然就觉得头似乎不疼了,但是我看到外边的雨已经有点大了,玻璃已经被雨点弥漫得看不清楚外边的景色了。
  除了觉得车内有些闷、空气不太清新,没有其他不适的感觉,心率仍旧为74次/分钟,稳定的心率也证明了这一点。此时,测得气温下降到21℃,湿度为58%。可是,此时已经过去两个半小时了,车内的氧气含量仍旧为20.9%。
  在同事为我打开车门那一瞬间,我顿时感到新鲜的冷空气扑面而来。此时,我们在外面测得温度为15℃,而室外的氧气含量仍旧为20.9%。
  实验证明,在密闭的车内呆两个半小时,车内氧气浓度并没有任何变化。而记者的心率也很稳定。
  这跟我们所想的,在密闭的车内呆太久,会因为缺氧而窒息是不一样的结果。
  究竟是为什么呢?
实验结束后本报记者正在整理记录下各项数据 本报记者石涛/摄  在密闭的宝马745i车内呆了两个半小时,为什么车内氧气浓度没什么变化,而记者除了感觉有些闷、空气不太清新,并没有其他不适,心率也稳定呢?
  为什么报道中那个女子被锁在宝马车内一个多小时,又差点窒息呢?
  再密闭的车辆也是通气的
  市内一家宝马4S店的技术总监告诉我们,我们用于实验的宝马745i有三个换气通道,前挡风玻璃下2个,后排座附近有1个。当车辆关闭门窗,将空气循环调置于内循环时,就属于一个完整的密闭空间。
  但是,出于安全考虑,任何车辆都不会完全处于密封的状态,包括我们用于测试的宝马745i。当车辆开启外循环时,可与外部环境直接通风并换气,当切换到内循环时,换气通道关闭又不完全封闭,还是有少量空气会与车内进行交换。
  一般情况下,坐在车内的人不会因缺氧而呼吸困难,最多只是感觉有些闷,如果不止一人在车内,还会感觉温度会慢慢升高一些,这是因为大家共处一个密封环境造成的。
  肥胖和脖子短的人车上睡觉要注意
  西南医院急救部副主任任小宝告诉我们,人在缺氧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窒息。所以一些人在车内睡觉死亡时,大部分人都认为他们是窒息身亡。
  “可是,根据我们的实验数据,车内的氧气并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将这一实验结果告诉任教授后,他分析,如果不是因为缺氧窒息,那么可能报道中那个差点窒息的女子本身就有一些基础疾病。再加上她与男友吵架后情绪激动,有可能出现假窒息的状况。
  任教授还特别提出,睡觉时人的心跳和脉搏会稍缓一些,一些喜欢在车上睡觉的人可能因为在睡眠中吸入的氧量不够而窒息。
  另外还有一部分人会出现“睡眠呼吸暂停”。“就是指睡眠期间呼吸暂时停止,这样也可能造成缺氧而窒息。”他提醒肥胖和脖子比较短、气道狭窄的市民,在车上睡觉时,一定要多加注意。
  这两种情况容易造成车内缺氧窒息
  1.在车库内,车里吹着空调
  今年8月20日,浙江常山县天马镇某小区内,一名男子与一名女子在男子家车库里的轿车内身亡。
  警方调查,初步断定造成两人窒息的原因,很有可能是车辆废气排入密闭的车库,又循环进入车内,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曾有人做过实验,刚进入车内时,一氧化碳0ppm、二氧化碳0.028%。在密闭的车内开空调约半小时后,一氧化碳16ppm(相当于20毫克每立方米,现行国家标准不能大于10毫克每立方米)、二氧化碳0.073%(国家标准不能大于0.10%)。
  但这也不是说车停在空旷的地方就可以高枕无忧,车停在室外开着空调,时间长了空气质量也会很差,所以最好把车窗留点缝隙以便于换气。
  2.处于烈日直射下的车内
  今年8月2日,安徽安庆市民朱昌兴快3岁的乖乖女被幼儿园的校车接走。然而小孩被遗忘在校车上,炎炎烈日下,在封闭的车厢里,被困足足8个小时,被发现时已没有了气息。
  美国每年有30名以上儿童因为被单独留在轿车里而死于中暑。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凯瑟琳·迈克莱伦说,即使在相对温暖宜人的日子里,暴露在阳光下的轿车,车内温度也会上升得非常快。比如,轿车在阳光下停60分钟后,其车内温度会从相对舒服的22℃直线上升至47℃。即使将车窗打开一条缝,也几乎无法阻止车内温度的上升势头。
  幼儿的体温调节能力相对成人肯定差很多,一般体温超过38℃,小孩就会出现不适感,超过39℃就属于高烧,过了40℃就会有生命危险。
  夏季阳光照射在车体上,车顶棚、车内饰件物品都会在吸收太阳光后产生热量。车窗紧闭时,热量无法消散,越积越高,会达到一个极限温度。这个温度,如果车内有人,足以让人处于高温下窒息。
  本报记者 赵伟 牟晓晖(重庆时报)
推荐微博:
精彩推荐评论过往今日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雨车窗没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