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如何发展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要坚持的主导是______A.政府B.企业C.市场D.群众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A.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B.发展文化产业C.提高文化软实力D.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2A.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倡导民主、人权、自由、法治D.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3A.集体主义B.爱国主义C.为人民服务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5A.为人民服务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C.集体主义D.爱国主义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02版:思想者
新闻排行榜 热点新闻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 &&& 往期回顾 & && &&&
准确把握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辩证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 辛向阳
中国青年报
&&&&编辑先生: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指出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请问,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到底有何不同之处?这种区分又有何现实意义呢?
&&&&读者&&何大纲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在这条发展道路上,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要求,因此,科学把握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辩证关系,意义重大。&&&&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不同
&&&&我国文化建设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区分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各自的属性,使其各归其位,各负其责。
&&&&首先,从性质上讲,文化事业具有公益性、公共性,而文化产业则具有经营性、市场性。所谓公益性就是说,公共文化需要政府来提供,政府提供的这种文化基本上是免费的,或者是收费很少带有优惠性质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具有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特点。基本性就像百姓生活中油盐酱醋茶一样须臾不可分离的文化需要;均等性,就是不分区域、城乡、贫富、男女、老幼、户籍都能够享受到的服务;便利性,就是文化场所的设置、空间的规划以群众最方便为目的。
&&&&所谓经营性就是说,企业主体按照市场的要求,发挥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的积极作用,向社会提供带有盈利性质的文化产品。经营性文化产业具有分众性、市场性、盈利性的特点。分众性,就是经营性文化产品主要满足一部分公众的文化需要;市场性,就是文化企业主要依靠市场来融资、来发展,生产面向市场的文化产品;盈利性,就是经营性文化产品要有一定的盈利空间,以保证自身的持续发展。
&&&&其次,从满足的对象及内容上看,文化事业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文化产业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多样性文化需求。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基本文化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当前,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与权益就是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内容,在农村还包括每月一场免费电影。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多样化文化需求就是产业分工、阶层分化、文化教育不同、职业差别带来的文化需要上的多元性。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相互联系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区分是相对的,不是截然对立的,两者之间有紧密的联系。
&&&&首先,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都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文化事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是其性质与任务决定的。同样,文化产业也必须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始终把社会效益置于优先位置。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一原则上,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是一致的,担负着共同的责任。
&&&&其次,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都应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事业应当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群众化、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生活化、社会主义荣辱观全民化等方面多做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中。文化产业应当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不断唱响主旋律。
&&&&第三,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是可以相互促进的。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培育出良好的文化土壤、消费人群,通过不断参与文化活动,广大群众就会感受到物质生活以外的精神愉悦,会自觉地去消费更多的文化产品;健康的文化产业也会带动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很多文化产业方面的产品不断成为文化事业的内容,其宣传的价值观会转变成为文化事业的价值追求。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树立文化科学发展的意识,在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的同时,不断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要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放在同样的地位来看待,把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放到一起,整体规划、协同发展。要统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要统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产业服务体系的建设,要统筹基本文化需求与多样化文化需求的满足,要统筹公益性与市场性的要求,努力做到相互促进。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构建起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机制。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可以更多地采用市场机制的方式,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这样一来,就会使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在获得收入的同时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建立面向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共同的文化产品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坚持把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价作品的最高标准,把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统一起来,形成科学的评价标准。建立以文化事业发展培育消费能力的机制,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除了要创新商业模式,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开发特色文化消费,扩大文化服务消费,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还应当发挥文化事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实施诸如普及高雅艺术工程,通过政府补贴或单位赞助,低价向群众售票,培育群众的消费意识和习惯。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课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ppt 1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xe600;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课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1、什么是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营销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的行业 国家统计局将以下八类列为“文化产业”的范围:①新闻服务
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
③广播、电视、电影服务
④文化艺术服务
⑤网络文化服务
⑥文化休闲娱乐服务
⑦其他文化服务
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服务 2、文化有什么作用? (1)文化对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文化对思想解放起着引领作用,对经济发展起着先导作用,对社会和谐起着滋润作用,对人类进步起着催化作用。 (3)每一个民族的繁荣,每一个国家的强盛,都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支撑。 (4)文化已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3、我国为什么要发展文化产业? ①目前我国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高,文化产业处于起步阶段,文化产品服务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从必要性看) ②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才能让人民群众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才能达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意义上看)
根据这些图片,你会联想到哪些国家?并试着说明理由。
你对文化有什么感受? 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历史性 … … 张艺谋 奥斯特洛夫斯基
郑和 徐霞客 马克思 达尔文 海涅 贝多芬 孔子
如果让你参与 “世界古今中外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人物”评选活动,你会选谁?说明你的理由。
先进文化判定标准:反映和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从这些图片中,你感受到了我们当代中国要发展什么样的先进文化?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003年8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还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根本的是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努力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先进文化的要求(重要意义)
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为了尊重民族的传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我国政府把每年6月的第二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 ①地方特色:佛山龙舟、佛山祖庙、康有为故居、佛山梁园、南风古灶、龙狮文化、武术文化;②民族特色(传统文化):粤曲文化、黄飞鸿狮艺文化、剪纸、工艺美术、陶艺美术、武术文化③时代特色(现代文化):陶瓷文化、龙狮文化、粤曲文化、武术文化等; ④旅游文化:西樵山旅游文化、南国桃园旅游文化、三水荷花世界旅游文化等。 一、最佳选择题 1、.文化的作用有
) ①对思想解放起着引领作用
②对经济发展起着先导作用
③对社会和谐起着滋润作用
④对人类进步起着催化作用
D. ①②③④
2.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经济、科技是硬实力,文化属于软实力
B.文化与经济关系密切,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相辅相成
C.文化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D.当今世界,文化的作用并不是多大 D D .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7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会议指出,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的同时,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形势下,我国为什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①目前我国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高,文化产业处于起步阶段,文化产品服务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
②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才能让人民群众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才能达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要协调发展--理论--人民网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要协调发展
】【】【】【】【】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要构建,必须“建设和谐文化”,“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关于牢固树立的重要讲话中提出,要牢牢把握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深刻理解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从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个角度认识和把握文化建设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别与联系  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为两个概念提出来,这在文化建设的理论认识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文化首先是一种事业,是一种公益性、非盈利性、主要由政府部门提供、面向广大百姓、丰富人们日常生活内容的公共产品;同是,文化又是一种产业,或者说具有产业属性,在外部环境条件具备时会发展成为一种产业,对于参与其中的市场主体――企业来说,能够在自身投入产出的核算和循环中变化发展。我国计划经济时期,文化与政治意识形态密切相关,基本上被作为一种行政事业来认识和对待。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的产业特征逐步明显,开始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2004年我国首次公布《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为社会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这些有关活动的集合,并将文化产业界定为核心层、外围层、相关服务层三个层次,以及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网络、文化用品等十几个行业。  总起来看,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是相互关联的两个范畴,都以文化为内容,但性质、目标、方式、策略都各不相同。文化事业是指以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同化优秀域外文化,丰富和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思想觉悟、道德素养和才智能力,纯化和优化社会风气、生产秩序、行为规范与价值取向,并能给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为目的的文化建设;而文化产业则主要是指按照经济法则和价值规律,采取规模化生产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以赚取利润和发展经济为目的的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活动。这些要素决定了文化事业的公益性质和精神特征、文化产业的经济性质与物质特征。发展文化事业,主要是一种社会公益性的投入,追求精神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文化产业,则主要是一种旨在赢利的经济活动,追求价值与利润。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分化是文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而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密切配合、共同存在和发展,也是两者之间关系的基本特征。因为,第一,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不能截然分开,在许多情况下互相交叉与渗透;第二,文化的精神内容与物质内容互为载体,其物质内容只有具有了精神内容时才有价值,而其精神内容则又只有借重于物质内容才能得以存续和传播;第三,经济价值永远都只能是文化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论任何内容与形式的文化,都应当和必须具有升华人的思想、净化人的灵魂、提高人的觉悟、丰富人的智慧的性质和功能,而文化事业的这一主要目的,需要文化产业予以积极的协助与配合。另一方面,任何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都只有在具有了思想光彩与智慧内涵之后,才会获得受众的青睐,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发展文化产业的前提条件是它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必须符合先进文化的要求。文化产业在本质上要与文化事业相协调,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兼顾社会效益。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途径  文化建设的最佳组合和最佳状态,莫过于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发展。从现实条件看,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关键在于提高文化产业的活力,通过文化产业的不断繁荣和良性循环带动文化事业的全面进步,推动文化建设前进步伐。  一是确立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个角度推动文化建设的基本理念。发展文化产业首先会遇到传统文化观念的障碍,比如“伦理至上”、“重义轻利”观念与功利观、市场观的冲突,政府主导文化发展方向的传统观念与市场对文化多元化甚至自由化引导的担心之间的抵触,等等。实践表明,一些传统文化发展观念得不到更新,现代文化建设的思路得不到确立,新的文化建设格局就不能真正形成和发展。因此当务之急是要结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提高对文化产业的理解、认识和应对措施,研究确立新的文化发展思路。  二是发挥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产业发展将是未来文化建设的主动力,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程度。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景十分诱人。据估算,我国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能增加就业100万人。纵观全球,文化产业发展更是咄咄逼人。美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已占到GDP的18%至25%,仅声像产品一项的创汇值就已经与航空航天业、电子业持平;日本娱乐业年产值已超过了其汽车工业。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必须尽快培育市场主体,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打破地区、部门、行业、所有制界限,鼓励企业关注、参与文化领域,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和业务为纽带,运用联合、重组、兼并等方式,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文化创新能力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三是建立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互融合与转化的协调机制。文化产业的繁荣关键是有大批的企业参与到其中来,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形成滚动发展、良性循环的产业链条。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公共财政的直接投入,更需要文化产业发展积累之后的反哺和支持。当前,由于文化管理体制不顺,造成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协调机制建设滞后,一方面,产业发展与事业发展难以真正分离,产业发展不充分;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由于整体实力不强,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扶持程度薄弱。从近年来的实践看,要特别重视通过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形式展示、拓宽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密切产业与事业之间、会展与品牌之间、消费与市场之间的有机衔接。  四是促进政府职能转换和科学引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完善的历史阶段,发挥好政府的作用对于实现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协调发展至关重要。发展文化事业是政府的直接责任,而发展文化产业也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推动,需要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把部分传统的文化事业项目以及新开拓的产业发展空间交给市场和企业,共同把文化发展的蛋糕做大做美。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文化产业需要相应的政策扶持和引导,集中表现在市场准入、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工商管理等方面。但总体上看,目前文化产业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有些政策过于原则,缺乏实施细则,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保障也没有及时出台。  构建济南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济南是历史文化名城,更应成为现代文化名城。加强文化建设,建设文化名城,需要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基础优势,实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济南文化建设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据有关部门统计,济南的文化资源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9位。但客观分析,济南文化发展状况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尤其是文化产业发展明显滞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市民文化需求相比差距较大。多年来文化系统获奖节目不少,但大多节目获奖后束之高阁,没有走向市场,产生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文艺团体普遍经营惨淡,文艺品牌缺乏,文化设施滞后;由于资源缺乏整合,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总体偏低。根据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协调发展的思路,构建济南文化建设新格局应该高度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文化公益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环境。积极探索党管方针政策、人大立法规范、政府依法行政、社会自治自律的文化管理体制,紧紧围绕增加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等环节,推进政企政事分开、国有文化资产监管、转企改制、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等工作。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建设,增强企业自我经营、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活力,促进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优化。逐步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积极推进文化系统事业单位改革,加大对公益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推动经营性单位转企改制和股份制改造,形成以国有文化单位为骨干,多种所有制文化单位并存、竞争的文化发展新局面,推动艺术院团完善内部机制和运行机制,以产业化模式组建股份制演艺实体,打造济南演艺产业集团。  2、营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研究实施既符合国际规则,又适合我国国情、济南特点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需要的文化产业政策。加快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加强政策整合力度,制定出台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地方法规和优惠政策;定期发布实施《济南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设立发展引导资金,支持企业重组,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优化发展环境;通过支持国有非文化企业兴办文化项目,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形式,形成文化产业的多元投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为文化产业的迅速扩张提供更加有力的资金支持。在文化产业的资本结构上,形成国有资本、社会民间资本、境外资本共同投入并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所有制格局。  3、全力打造济南文化品牌。树立大文化发展观念,将城市功能和文化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拓展济南文化中心的内涵,提升城市功能和区域地位。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形式,加快组建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和跨所有制的综合性文化集团,参与国际竞争,在开放式的文化市场空间中获得一席之地,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创新文化艺术创作机制,进一步打造舞台艺术精品和文化活动品牌。  4、培养现代化文化人才队伍。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文化资源的观念,为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人力资源开发为核心,培养具有创意策划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开放的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造就政治强、素质高、业务强的文化产业企业家人才队伍。积极吸引优秀的国内外文化人才,形成人才流入洼地和文化产业发展高地。全面彰显济南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优势,努力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一流的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推动“文化济南”、“文明城市”建设,努力把济南建设成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舞台,展示传统齐鲁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的窗口,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镇。
(责任编辑:李静)
相关新闻:?
10:38:14.572614?
08:40:27.857771?
08:37:25.871041?
09:58:10.390054?
10:38:55.328535?
13:41:46.972181?
13:31:47.224943?
09:18:11.495378?
09:54:52.463302
&&&E-mail推荐
镜像: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